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课后复习题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课后复习题,文件包含52生活中的透镜知识点梳理含答案解析docx、52生活中的透镜知识点梳理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点1 生活中的透镜
•知识点2 实像和虚像
•作业 巩固训练
知识点1
生活中的透镜
1、照相机:镜头是凸透镜,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胶片能感光,所以能成实像)。
2、投影仪:镜头是凸透镜,物体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透过平面镜使倒立,放大的像再倒立一次,这样我们在屏幕上看到的就是一个正立的实像了。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3、放大镜:放大镜是一个短焦距凸透镜,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
【典例1-1】光的世界精彩纷呈,绚丽多彩。下列对光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从物体表面反射的光经过小孔后照在另一侧的光屏上一定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B.图乙:高大挺拔的楼宇和它在水中的倒影交相呼应,倒影的形成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C.图丙:小猫沿着它看到的鱼叉去,却叉不到,是因为鱼的实际位置在它看到的下方
D.图丁:用手机扫二维码付款时,二维码要位于手机摄像头的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
【答案】C
【详解】A.小孔成像的特点是成倒立的实像,但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和小孔到光屏的距离。当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大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两者距离相等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小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因此,从物体表面反射的光经过小孔后照在另一侧的光屏上,并不一定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故A错误。
B.高大挺拔的楼宇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其原理是光的反射,而不是折射。当光线照射到水面上时,水面作为平面镜,将光线反射进入人眼,使人眼看到楼宇的倒影,故B错误。
C.小猫叉鱼时,看到的是鱼在水中形成的虚像。这个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因此,小猫看到的鱼的位置比鱼的实际位置要高。当小猫沿着它看到的鱼的位置去叉时,就会叉不到鱼,因为鱼的实际位置在它看到的下方,故C正确。
D.用手机扫二维码付款时,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为了使得二维码能够成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二维码必须位于手机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之外。故D错误。
故选C。
【典例1-2】中央电视台自主研发了一款特种摄像设备——“猎豹”,专门用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赛事的转播工作。这种设备的镜头相当于 透镜,所形成的像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
【答案】 凸 实像
【详解】[1][2]这种摄像设备工作时相当于照相机,其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工作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典例1-3】有下列光学器具:①潜望镜、②放大镜、③老花眼镜、④穿衣镜、⑤幻灯机镜头。可以把它们分成两类:
(1)一类包括 (填写器具序号),其特征为 ;
(2)另一类包括 (填写器具序号),其特征为 。
【答案】 ①④ 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 ②③⑤ 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制成
【详解】①潜望镜内部装有平面镜,平面镜成等大正立的虚像,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现象。
②放大镜利用了凸透镜成放大虚像的原理,物体在焦距以内成放大的正立的虚像,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现象。
③老花镜的原理是利用凸透镜的会聚做用,使近处物体发出的光线会聚,经过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上,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现象。
④穿衣镜利用的是平面镜成像,其实质是利用光的反射。
⑤幻灯机镜头,利用的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现象。
(1)[1][2]由以上分析可知,一类包括①④,其特征为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
(2)[3][4]另一类包括②③⑤,其特征为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制成。
【变式1-1】小华对下列光学成像实例进行了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实例:①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②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③放大镜靠近物体时看到的像;④幻灯机屏幕上所成的像;⑤照相机中所成的像。
A.反射成像的有②③⑤B.折射成像的有①③⑤
C.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D.属于实像的是①④⑤
【答案】D
【详解】①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成的是倒立、缩小实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②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是正立的虚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③放大镜靠近物体时看到的像,是正立的放大的虚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④幻灯机屏幕上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⑤照相机中所成的像,成的是倒立、缩小实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变式1-2】为了加强管理,某单位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行刷脸考勤制度。如图,当人走近摄像头时,光源自动打开,照亮 (选填“人脸”或“显示屏”)。摄像头相当于一个 透镜,将人成像于屏上,并与录入的信息进行比对,从而记录考勤。要使屏幕上的像更大些,人应该离镜头 些(选填“远”或“近”)。
【答案】 人脸 凸 近
【详解】[1]当人走近摄像头时,光源自动打开,照亮 人脸,人脸反射的光通过镜头成像。
[2]凸透镜能成像,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将人成像于屏上。
[3]根据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要使屏幕上的像更大些,人应该离镜头近些。
【变式1-3】如图甲是投影仪成像原理图,但在生活中,我们需要装上平面镜来进行使用,如图乙所示,在图乙中平面镜的作用是 。若将凸透镜向上移动一点,屏幕需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看到清晰的像,此时所成的像比之前更 (选填“大”或“小”)。凸透镜的作用是使投影片在屏幕上成 (选填“等大”、“缩小”或“放大”)的实像,此时如果有一只飞虫停在透镜下表面,则屏幕上 (选填“一定能”、“可能”或“不能”)出现飞虫的像。
【答案】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右 小 放大 不能
【详解】[1]投影仪中的平面镜可以将透镜会聚的光反射到屏幕上,起到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作用。
[2][3]若将凸透镜向上移动一点,则物距增大,要使屏幕上呈清晰的像,应减小像距,故屏幕向右移动,像距变小,像变小。
[4]投影仪是利用物体位于凸透镜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工作的。
[5]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形成物体的实像;如果有一只飞虫在透镜和投影片之间飞过,则屏幕上不能形成小虫清晰的像。
知识点2
实像和虚像
1、成像原理不同
实像:物体上每一点射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光线会聚到一点所成的像。
虚像:物体上每一点射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光线散发,但其反方向延长线相交与一点。
2、承接方式不同
实像:可以用光屏承接,也可以用眼睛观看。
虚像:只能用眼睛观看。
【典例2-1】以下描述的光现象中成虚像的是( )
A.猴子捞月B.小孔成像C.树影婆娑D.照相机成像
【答案】A
【详解】A.猴子捞月,水中的月亮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A符合题意;
B.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故B不符合题意;
C.树影婆娑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暗区域,不是像,故C不符合题意;
D.照相机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典例2-2】照相机底片上的“景物”是 ,穿衣镜中看到的“人”是 ,放大镜中看到的“字”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
【答案】 实像 虚像 虚像
【详解】[1]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来工作的。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之外时,凸透镜会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底片上的“景物”。
[2]穿衣镜实际上是一个平面镜。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当我们站在穿衣镜前时,镜中的“人”就是我们的虚像。
[3]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在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来工作的。当用放大镜看字时,字会被放大并成正立的虚像。
【变式2-1】下列关于实像与虚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水中倒影”和“立竿见影”中的“影”都是虚像
②人不能看到虚像,人能看到实像
③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虚像则不能
④光线经折射后总是成实像,经平面镜反射后总是成虚像
A.②④B.①③C.①②③D.③
【答案】D
【详解】①“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的虚像,“立竿见影”中的“影”是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是像;
②人能看到虚像,也能看到实像;
③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虚像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的,实像能在光屏上呈现,虚像则不能;
④光线经折射可以产生实像,也可以产生虚像,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
综上所述,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变式2-2】物理课上,小花透过装有水的圆柱形矿泉水瓶看到同学的“眼睛”,如图所示,此时的矿泉水瓶相当于凸透镜,对光线有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小花看到的“眼睛”是 (选填“实”或“虚”)像。
【答案】 会聚 虚
【详解】[1]因为瓶中进入水之后,瓶中的水形状是中间厚、边缘薄,因此装水的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小花透过装有水的圆柱形矿泉水瓶看到同学的“眼睛”,此时眼睛到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则小花看到的“眼睛”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一、单选题
1.测绘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若使用航空摄影照相机拍得的像的底片与镜头间的距离为60mm,那么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 )
A.120mm以外B.略小于60mm
C.恰为120mmD.恰为60mm
【答案】B
【详解】照相机工作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此时像距为60mm,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即
f<60mm<2f
故焦距范围
30mm
故选B。
2.无人驾驶汽车是智能汽车的一种,它利用各种传感器、摄像头、雷达等设备来收集周围环境信息,实现自动驾驶过程中躲避障碍物和遵循交通法规的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摄像头的镜头是凹透镜
B.摄像头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C.摄像头所成的像与投影仪所成的像性质相同
D.要想使摄像头所成的像变大,镜头应该向前伸
【答案】D
【详解】ABC.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的原理相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BC错误;
D.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原则,要想使摄像头所成的像变大,应将减小物距,增大像距,则用将镜头向前伸,故D正确。
故选D。
3.微雕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袖珍艺术品。小明利用焦距为20cm的放大镜在铅笔芯上进行雕刻练习,如图所示。小明用这个放大镜雕刻时( )
A.笔芯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小于20cm
B.笔芯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等于20cm
C.通过放大镜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D.通过放大镜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A
【详解】由凸透镜成像原理可知,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即笔芯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小于20cm。
故选A。
4.目前天津的很多路口都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如图所示,它可以拍摄违章行驶或发生交通事故的现场照片,下列光学器材的成像原理与监控摄像头相同的是( )
A.放大镜B.照相机C.投影仪D.潜望镜
【答案】B
【详解】监控摄像头利用的是物体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之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特点制成的。
A.放大镜利用的是物体在凸透镜一倍焦距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故A不符合题意;
B.照相机利用的是物体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之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特点制成的,故B符合题意;
C.投影仪利用的是物体在凸透镜一倍到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特点制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潜望镜利用的是平面镜反射成像原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细心观察的小明发现身边处处有物理。下列他观察到的现象或事例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太阳高照时校园长廊下斑驳的树影
B.午后阳光通过课桌上透明水杯形成的彩色光带
C.晚自习时教室窗户玻璃里出现的另一个“自己”
D.课堂上老师用投影仪将同学们的优秀作品展示投影
【答案】A
【详解】A.太阳高照时校园长廊下斑驳的树影,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故A符合题意;
B.午后阳光通过课桌上透明水杯形成的彩色光带,属于光的色散,原理是光的折射,故B不符合题意;
C.晚自习时教室窗户玻璃里出现的另一个“自己”,属于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故C不符合题意;
D.课堂上老师用投影仪将同学们的优秀作品展示投影,属于凸透镜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下列是关于光学知识点,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在同种介质中一定沿直线传播
B.镜面反射遵守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反射定律
C.无论反射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D.投影仪、小孔成像、平面镜所成的像都是实像
【答案】C
【详解】A.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若介质不均匀,则可能发生折射,所以A错误;
B.不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均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所以B错误;
C.光在传播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所以光的反射与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所以C正确;
D.投影仪、小孔成像所成的像都是实像,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D错误。
故选C。
7.下列镜子中,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 )
A.太阳灶B.平面镜C.放大镜D.凹透镜
【答案】D
【详解】对光有发散作用的有:凹透镜和凸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的有:凸透镜和凹面镜。平面镜使光线发生镜面反射,既不会聚也不发散;放大镜属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太阳灶是利用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而工作的,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8.如图所示,小明通过焦距为的凸透镜观察到邮票正立放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凸透镜观察到的像是放大实像B.邮票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
C.邮票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D.邮票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
【答案】C
【详解】A.通过凸透镜观察到邮票正立放大的像,说明此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
BCD.通过凸透镜观察到邮票正立放大的像,说明此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即是邮票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0cm,故C正确,BD错误。
故选C。
9.如图是一款智能梳妆镜,其核心原理是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将用户的多重特征进行精细分析,并制定个性化的化妆方案。关于智能梳妆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智能镜子配置的摄像头的镜头用的是平面镜
B.智能梳妆镜说明凸透镜可以成正立缩小的像
C.在拍摄时,人在透镜的二倍焦距外
D.要使人在摄像头中的像变大,人应该在透镜一倍焦距内
【答案】C
【详解】A.智能镜子配置的摄像头利用的是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原理,故A错误;
BC.在拍摄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人在透镜两倍焦距外,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C正确;
D.若人在透镜一倍焦距内时,成虚像,不能再成实像,故D错误。
故选C。
10.如图所示是“祝融号”火星探测器的后置照相机对着平台先后拍摄得到甲、乙、丙3张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的镜头是凹透镜
B.照相机拍摄时感光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照相机拍摄时感光片上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D.拍摄过程中相机镜头逐渐靠近平台
【答案】B
【详解】A.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故A错误;
BC.照相机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C错误;
D.如图甲、乙、丙,像在变小,说明像距在变小,物距在变大,即镜头在逐渐远离平台,故D错误。
故选B。
11.图是我国自主研制的某新型战斗机上的光电搜索跟踪系统。该系统功能与人眼相似,能为战斗机提供感知外界的“视觉”,系统内置的光电传感器相当于视网膜,最外层窗口和传感器之间的光学元件相当于晶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系统的光学元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该系统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C.该系统在光电传感器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小于镜头的1倍焦距时可以成像
【答案】B
【详解】A.该系统功能与人眼相似,最外层窗口和传感器之间的光学元件相当于晶状体,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故A错误;
B.人眼的成像原理是照相机,而该系统功能与人眼相似,故成像原理也是照相机,故B正确;
C.成像原理也是照相机,该系统在光电传感器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错误;
D.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小于镜头的1倍焦距时,相当于放大镜,在系统内置的光电传感器无法承接到像,故D错误。
故选B。
12.2024年5月24日,祥云天空出现“日晕”奇观,朋友圈瞬间刷屏,它主要是日光通过卷云层中的冰晶,在太阳周围形成的圆虹。如图所示与该奇光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A.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B.用太阳灶烧水
C.用日暑判断时间
D.用镜子画脸谱
【答案】A
【详解】祥云天空出现“日晕”奇观,是光的色散现象,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A.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放大镜为凸透镜,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符合题意;
B.用太阳灶烧水,利用的是凹面镜,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用日暑判断时间,是利用日暑的影子,由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用镜子画脸谱,利用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二、填空题
13.在晴朗的夏日中午,往树或花的叶子上浇水,透过水滴看到的叶脉会 (选填“放大”、“缩小”或“一样大”);时间长了叶子可能会被烧焦,因为落在叶面上的水珠相当于 透镜,它对光线起 选填“发散”或“会聚”)作用
【答案】 放大 凸 会聚
【详解】[1]往树或花的叶子上浇水,这时水滴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所以透过水滴看到的叶脉会放大。
[2][3]小水珠相当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以使平行的太阳光会聚在一起,会聚点的温度较高从而使叶片被烧焦,所以如果晴朗的夏日中午,往树或花的叶子上浇水,常常会把叶子烧焦。
14.夏天的雨后,小草叶子上有雨滴。透过这些雨滴,可以清晰地看到叶子的叶脉。这时,雨滴相当于一个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看到的是叶脉的 (选填“虚”“实”)像。
【答案】 放大镜 虚
【详解】[1][2]雨滴中间厚边缘薄所以相当一个凸透镜。小草的叶子和雨滴的距离小于雨滴的焦距,雨滴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所以看到的是叶脉放大的虚像。
15.如图所示,博物馆内“刘充国印”的展台上方是凸透镜,透过它能看到印章正立、放大的像,则印章与凸透镜的距离应 ;下方是平面镜,通过平面镜可以看到印章底部等大的 (填“虚”或“实”)像。
【答案】 小于焦距 虚
【详解】[1]展台上方是凸透镜,透过它能看到印章正立、放大的像,所以凸透镜起到了放大镜的作用,则印章与凸透镜的距离应小于焦距。
[2]平面镜成的像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通过平面镜可以看到印章底部等大的虚像。
16.人工智能(AI)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包括语音识别技术和面部识别技术。国产华为手机可以通过向屏幕呼叫“小艺小艺”,即可唤醒语音助手,这项技术主要通过语音识别用户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手机前置摄像头可以识别用户面容解锁或支付,摄像头实际是一个凸透镜,在这里起到了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作用。
【答案】 音色 照相机
【详解】[1]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这项技术主要通过语音识别用户的音色。
[2]摄像头中的凸透镜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故起到了照相机的作用。
17.如图所示,方形与球形鱼缸并列放置,甜甜从侧面看到两缸中的鱼大小相同。忽略玻璃的影响,看到的鱼是光从 时发生折射(选填“水进入空气”或“空气进入水”),从而形成鱼的 像(选填“虚”或“实”),实际甲缸中的鱼要 (选填“大”或“小”)一些。
【答案】 水进入空气 虚 大
【详解】[1][2][3]甜甜从侧面看到两缸中的鱼,看到的鱼是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鱼的虚像;装有水的圆形鱼缸,中间厚边缘薄,因此圆形鱼缸相当于凸透镜,当鱼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时,就可以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方形鱼缸对鱼没有放大作用,因为甜甜从侧面看到两缸中的鱼大小相同,所以实际上甲缸中的鱼要大一些
18.在抗击疫情期间,一些热心市民利用无人机捐赠物品。如图所示为四旋翼无人机,四个电动机对称地安装在飞行器的支架端,机身内装有可充电电池,机身下方安装了摄像头,利用无线遥控器对无人机进行飞行和摄像控制。2月4日,一架白色的无人机在交巡警执勤地点上空附近“转悠”,然后缓缓降落,将一个纸盒放在了地面,纸盒里有口罩、巧克力和饼干。请结合文字与图片,找出一个与以上情景有关的物理信息,并指出对应的物理知识,不得与示例重复。
示例:物理信息:利用无线遥控器对无人机进行控制;
物理知识: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作答:物理信息: ;
物理知识:
【答案】 无人机机身下方安装了摄像头 u大于2f时,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详解】[1]认真观察图片、阅读相应介绍,从物理角度发现信息,确定对应的物理知识。物理信息:无人机机身下方安装了摄像头。
[2]物理知识:u大于2f时,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三、科普阅读题
19.我国生产的一款智能无人机,具有自动避障、高速摄影、红外热像仪等功能。
(1)单一视觉和双目视觉的技术如图甲所示,无人机的双目视觉技术是通过两个摄像机模拟人眼,比较观察到的物体表面明显的纹理产生的两个对应点位置不同进行避障。而单一视觉受视觉盲区限制,远处的障碍物会被遮挡,请举一个与视觉被遮挡原理相同的光学现象: ;
(2)当双目视觉避障无反应时,无人机发射、接收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侦测障碍物,实现自动避障。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的特点;
(3)红外夜视仪夜晚能够识别人体、岩石,是因为被识别物体的 不同,发出的红外线强度不同;
(4)如图乙所示,交警可以用无人机拍摄高速公路的车流情况。来自景物的光通过摄像机的镜头成像在感光晶片上,能在感光晶片上形成景物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当无人机降低高度时,须 (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与感光晶片间的距离,才能拍摄到清晰的画面;
(5)无人机的高速摄像机摄影频率10000帧/秒。某时段测得一辆轿车通行50m的过程中,高速摄像机拍摄帧数为20000帧,则该轿车的行驶速度是 m/s,轿车以该速度匀速通过前方隧道,无人机跟随在轿车的正上方,其竖直向下的高速摄像机有8s完全没有拍到轿车,若轿车长5m,则隧道的长度为 m。
【答案】 光的直线传播 超声波 信息 温度 缩小 增大 25 195
【详解】(1)[1]视觉被遮挡是因为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时,遇到了不透明的物体造成的,生活中的日食和月食也是光被遮挡形成的现象。
(2)[2]超声波遇到阻碍物时有良好的反射性,无人机发射、接收超声波侦测障碍物,实现自动避障,利用了回声测距。
[3]声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利用超声波侦测障碍物实现自动避障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特点。
(3)[4]红外线有热效应,物体温度越高,发出的红外线越强,红外夜视仪夜晚能够识别人体、岩石,是因为被识别物体的温度不同。
(4)[5][6]摄像机工作原理与照相机相同,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在感光晶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无人机降低高度时,相当于物距减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故须增大镜头与感光晶片间的距离,才能拍摄到清晰的画面。
(5)[7]该轿车行驶的时间为
轿车的行驶速度是
[8]轿车完全在隧道中行驶的路程为
则隧道的长度为
相关试卷
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第4节 光的折射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第4节 光的折射课后作业题,文件包含44光的折射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docx、44光的折射专项训练docx、44光的折射知识点梳理含答案解析docx、44光的折射知识点梳理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第3节 平面镜成像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第3节 平面镜成像随堂练习题,文件包含43平面镜成像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docx、43平面镜成像专项训练docx、43平面镜成像知识点梳理含答案解析docx、43平面镜成像知识点梳理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第2节 光的反射测试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2024)第2节 光的反射测试题,文件包含42光的反射专项训练含答案解析docx、42光的反射专项训练docx、42光的反射知识点梳理含答案解析docx、42光的反射知识点梳理docx等4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