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陈经纶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注意:
1.考试时间150分钟,卷面总分150分。
2.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空间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上运行、支持人类在其中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航天器,不具有返回地面功能。随着科技的进步,空间站由单模块式发展为多模块式,容积更大,载人更多,寿命更长,综合利用程度也更高。单模块空间站可由航天运载器一次发射入轨,多模块空间站则需分批发射模块组件,在太空中完成对接组装。由多个模块直接对接组装而成的空间站,国际上通称为第三代空间站。在此基础上,第四代空间站还采用了桁架挂舱式构型。目前太空中唯一在轨运行的“国际空间站”正是因为采用了这种构型,成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人造天体。
我国的空间站计划,正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向前发展。从1999年开始,我国逐步发射系列神舟飞船。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标志着我国成功突破载人天地往返技术,推进了我国空间站事业的发展。
2011年11月3日,神舟八号飞船与之前发射的目标航天器天宫一号完成交会对接。两个航天器在太空高速飞行,为了降低对接难度,需要采用轨道共面发射技术。这就意味着追踪航天器必须根据目标航天器轨道测定数据,精确确定发射时刻。此次神舟八号飞船发射窗口仅为1秒,如果发射时刻出现偏差,将引起神舟八号的轨道升交点赤经出现偏差,从而增加轨道面修正的燃料消耗。在地面测控系统的导引下,神舟八号经五次变轨,在距天宫一号后下方约52公里处,与其建立通信链路,然后自主导航至天宫一号附近,从对接机构接触开始,经过捕获、缓冲、拉近和锁紧,最终两个航天器连接形成组合体。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航天器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2017年4月22日,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航天器交会对接,并在地面导引下,成功完成了推进剂在轨补加。推进剂在轨补加是通过安装在天舟一号对接机构上的4路浮动断接器来实现的,相当于“加油管路”和“油枪”都安装在对接机构上。航天器的交会对接会产生巨大的对接能量,这对天舟一号对接机构的缓冲耗能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设计师们通过攻关,成功推出二代对接机构,完美解决了本次及后续任务的难题。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让空间站的长期运行成为可能。
自此,我国自主掌握了载人航天活动的几项关键技术,也具备了建造空间站的基本条件。
(取材于景海鹏、郑永煌等的相关文章)
1. 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空间站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地轨道永久工作,不再返回地面。
B. 多模块式科技含量比单模块式的更高。
C. 可一次发射入轨或模块分批发射入轨。
D. 桁架挂舱式构型能够扩大空间站规模。
2. 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降低交会对接难度,神舟八号飞船必须在1秒内发射并入轨。
B. 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全程都经过地面测控系统的导航。
C. 成功完成在轨补加推进剂,需要以航天器交会对接技术为基础。
D. 安装在天宫二号上的二代对接机构具有更强大的缓冲耗能能力。
材料二:
2021年4月29日,随着天和核心舱发射升空,中国正式开始建设较大规模、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6月17日,三位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开展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的关键技术验证,并于9月17日成功返回。在空间站的建设思路上,我国综合考虑了多方面因素,走的是一条符合国情的道路。将于2022年初步建成的中国空间站规模适中,由多个模块直接对接组装而成,能满足我国现阶段绝大部分科研需求。作为空间站的主控舱段,天和核心舱连接着两个实验舱,还配有一条机械臂,可以将重达25吨的物体运送至空间站外部。实验舱I名为“问天”,主要任务是开展舱内和舱外空间科学实验,配有航天员出舱专用气闸舱,支持航天员出舱活动。实验舱II名为“梦天”,配有货物专用气闸舱,在航天员和机械臂的辅助下,支持货物自动进出舱。核心舱还备有多个对接口,供神舟载人飞船和天舟货运飞船停泊,紧急时,神舟飞船可作“救生船”使用,帮助航天员应急救生和返回地面。此外,如有需要核心舱还可对接新模块,扩大空间站规模。
空间站里航天员需要的生命保障物质和产生的废物都相当可观,发展再生式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技术势在必行。天和核心舱配有我国自主研发的再生式生保系统,它通过冷凝干燥组件收集航天员呼出的水汽,再通过净化装置转为可供饮用的再生水,尿液也能收集处理为可饮用的纯净水。与此同时,电解制氧系统可以利用循环水电解制氧。这套系统还可对二氧化碳进行净化,让富集起来的二氧化碳和电解水产生反应,以获得相当可观的氧气。再生式生保系统将提高空间站物资利用的闭环度,大幅降低空间站对地面的依赖。
建设空间站时,我国的科研团队将航天员在太空的安全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太空是一个真空环境,一旦密封舱或航天服遭到空间碎片袭击,哪怕一个很小的裂缝,航天员都将因失压而面临生命危险。为此,中国空间站将配备一套撞击打击预防系统,它能对空间碎片进行定位感知,然后通过对空间站实施升轨或降轨进行规避。如果遭遇重大险情,空间站将立即启动撤离模式,航天员可在5分钟内快速撤离。
此外,我国科研人员对空间站的通风、噪声等细节也有周密考虑。空间站还将为每个航天员配置一台平板电脑,各舱内实现WiFi全覆盖,航天员可以像在地面上一样看剧、浏览网页。航天员的太空生活质量将得到极大提高。
(取材于吴志强、黄希等的相关文章)
3.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神舟系列飞船到天和核心舱,中国空间站计划已历时二十多年。
B. 在外部力量的辅助下,空间站所载货物能自己“走”出梦天实验舱。
C. 通过对接新模块,中国空间站规模会更大,能完成更多科研任务。
D. 撞击打击预防系统将确保中国空间站不会受到空间碎片的袭击。
4.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按国际划分惯例,即将建成中国空间站属第三代空间站。
B. 配备再生式生保系统,可使空间站后续无需补给生活物资。
C. 突发险情时航天员可从天和核心舱撤入神舟飞船返回地面。
D. 航天员在问天实验舱工作时,能与地面工作人员微信沟通。
5. 中国空间站事业的发展有哪些特点?请综合以上两则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1. A 2. C 3. C 4. B
5. (1)稳步向前发展。自1999年发射神舟系列飞船到2017年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航天器交会对接,中国开始自主掌握了载人航天活动的几项关键技术,也具备了建造空间站的基本条件。(2)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将于2022年初步建成的中国空间站规模适中,由多个模块直接对接组装而成,能满足我国现阶段绝大部分科研需求。此外,如有需要核心舱还可对接新模块,扩大空间站规模。(3)对科研技术的高要求和对航天员的人文关怀。我国自主研发的再生式生保系统将提高空间站物资利用的闭环度,大幅降低空间站对地面的依赖。中国空间站将通过配备一套撞击打击预防系统,可有效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此外,我国科研人员对空间站的通风、噪声等细节也有周密考虑,航天员的太空生活质量将得到极大提高。
【解析】
【导语】这两篇文章全面介绍了中国空间站发展的历程和技术细节。材料一侧重展示技术成就及其突破性进展,如航天器交会对接和推进剂补加等关键技术,强调了我国的技术自强与进步。材料二则描绘了空间站的建设与运营中的细节,包括再生式生保系统及安全保障措施,体现出对航天员生活质量与安全的深入关怀。整体来看,两篇材料呈现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坚定步伐与安全、创新并重的发展态势。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永久工作”理解错误。依据原文“空间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上运行、支持人类在其中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航天器,不具有返回地面功能”可知,空间站是支持人类在其中“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航天器,而不是“永久工作”。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
A.“神舟八号飞船必须在1秒内发射并入轨”说法错误,原文为“此次神舟八号飞船发射窗口仅为1秒……在地面测控系统的导引下,神舟八号经五次变轨”,可知神舟八号必须在1秒内发射,但发射后并不是要在1秒内入轨。
B.“全程都经过地面测控系统的导航”分析错误。依据原文“在地面测控系统的导引下,神舟八号经五次变轨,在距天宫一号后下方约52公里处,与其建立通信链路,然后自主导航至天宫一号附近……最终两个航天器连接形成组合体”可知,神舟八号“在距天宫一号后下方约52公里处”与天宫一号建立通信链路,然后“自主导航”至天宫一号附近,所以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的对接,并非全过程都经过地面测控系统的导航。
D.“安装在天宫二号上的二代对接机构”说法错误,依据原文“推进剂在轨补加是通过安装在天舟一号对接机构上的4路浮动断接器来实现的”可知,“对接机构”是安装在货运飞船天舟一号飞船上,而不是天宫二号飞行器上。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能完成更多科研任务”分析错误。依据原文“如有需要核心舱还可对接新模块,扩大空间站规模”可知,通过对接新模块,可以扩大空间站的规模,但并不意味着“能完成更多科研任务”。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
B.“可使空间站后续无需补给生活物资”分析错误。依据原文“再生式生保系统将提高空间站物资利用的闭环度,大幅降低空间站对地面的依赖”可知,配备再生式生保系统可以大幅降低空间站对地面的依赖,但并不是“无需补给生活物资”。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1)首先,依据材料一原文“我国的空间站计划,正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向前发展。从1999年开始,我国逐步发射系列神舟飞船”“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标志着我国成功突破载人天地往返技术,推进了我国空间站事业的发展”“2011年11月3日,神舟八号飞船与之前发射的目标航天器天宫一号完成交会对接”“2017年4月22日,我国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航天器交会对接,并在地面导引下,成功完成了推进剂在轨补加”“自此,我国自主掌握了载人航天活动的几项关键技术,也具备了建造空间站的基本条件”可知,我国的空间站事业的发展具有稳步向前发展的特点。
(2)其次,依据材料二“在空间站的建设思路上,我国综合考虑了多方面因素,走的是一条符合国情的道路”“将于2022年初步建成的中国空间站规模适中,由多个模块直接对接组装而成,能满足我国现阶段绝大部分科研需求”可知,我国的空间站事业的发展具有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的特点。
(3)最后,依据材料二“空间站里航天员需要的生命保障物质和产生的废物都相当可观,发展再生式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技术势在必行。天和核心舱配有我国自主研发的再生式生保系统”“建设空间站时,我国的科研团队将航天员在太空的安全问题放在重要位置”“中国空间站将配备一套撞击打击预防系统,它能对空间碎片进行定位感知,然后通过对空间站实施升轨或降轨进行规避”“间站还将为每个航天员配置一台平板电脑,各舱内实现WiFi全覆盖,航天员可以像在地面上一样看剧、浏览网页”等内容可知,天和核心舱配备的我国自主研发的再生式生保系统可以大幅降低空间站对地面的依赖,中国空间站将配备一套撞击打击预防系统可以有效保障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对空间站的通风、噪声等细节也有周密考虑可以大大提高航天员太空生活的质量,而这些工作都体现了我国空间站事业对科学技术的高要求和对航天员的人文关怀的特点。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君子行不贵苟难,说不贵苟察,名不贵苟传,唯其当之为贵。故怀负石而赴河,是行之难为者也,而申徒狄能之;然而君子不贵者,非礼义之中也。“山渊平,天地比”,是说之难持者也,而惠施、邓析【1】能之;然而君子不贵者,非礼义之中也。盗跖【2】吟口,名声若日月,与舜、禹俱传而不息;然而君子不贵者,非礼义之中也。故曰:君子行不贵苟难,说不贵苟察,名不贵苟传,唯其当之为贵。
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正义直指,举人之过,非毁疵也;言己之光美,拟于舜、禹,参于天地,非夸诞也;与时屈伸,柔从若蒲苇,非慑怯也;刚强猛毅,靡所不伸,非骄暴也。以义变应,知当曲直故也。《诗》曰:“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此言君子以义屈伸变应故也。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诚心守仁则形,形则神,神则能化矣;诚心行义则理,理则明,明则能变矣。变化代兴,谓之天德。天不言而人推其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其厚焉,四时不言而百姓期焉。夫此有常,以至其诚者也。君子至德,默然而喻,未施而亲,不怒而威。夫此顺命,以慎其独者也。善之为道者,不诚则不独,不独则不形,不形则虽作于心,见于色,出于言,民犹若未从也,虽从必疑。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父子为亲矣,不诚则疏;君上为尊矣,不诚则卑。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唯所居以其类至,操之则得之,舍之则失之。
(取材于荀子《不苟》)
注释:【1】邓析:春秋末期思想家,“名辨之学”倡始人。【2】盗跖:传说中的大盗。
6.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非礼义之中也 中:合乎
B. 靡所不伸 靡:没有
C. 诚心守仁则形 形:表现出来
D. 默然而喻 喻:告诉
7.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故怀负石而赴河 人而不仁,如礼何
B. 唯仁之为守 故有之以为利
C. 明则能变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 天不言而人推其高焉 愿为小相焉
8.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君子行不贵苟难
君子做事不以苟且难能为可贵
B. 盗跖吟口,名声若日月
盗跖口中吟诵的那些人,名声就像太阳、月亮一样
C. 变化代兴,谓之天德
改变和感化交相作用,这就叫做天德
D. 夫此有常,以至其诚者也
因为它们有各自的规律,从而才达到了至诚
9. 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言己之光美,拟于舜、禹,参于天地,非夸诞也
10. 本文论说了君子的道德行为问题。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述君子的行为遵循了哪些原则。
【答案】6. D 7. D 8. B
9. 称说自己的光辉美德,可以和舜、禹比拟,和天地相比,并不是狂妄夸大
10. ①君子只把符合礼义的行为视为可贵。②君子能根据道义屈伸变化。③君子能以诚心守仁行义。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D.“默然而喻”意思是:虽然默不作声人们也会明白,所以“喻”,明白。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而”,分别是:连词,表顺承;连词,表假设,如果。
B.“之”,分别是:助词,无实义;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C.“则”,分别:连词,就;连词,却。
D.“焉”,都是句末语气词。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B.“盗跖口中吟诵的那些人”理解错误。“盗跖吟口”中“吟口”指说于众人之口,句意就是:众人口中都会说盗跖。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拟”,和……比拟;“参”,并列;“夸诞”,狂妄夸大。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题干要求分析君子的行为遵循了哪些原则,文章共三个段落,每个段落讲述了一条君子遵循的原则,找出三个段落中的关键句来概括即可。
根据第一段中首尾两句话“君子行不贵苟难,说不贵苟察,名不贵苟传,唯其当之为贵”“故曰:君子行不贵苟难,说不贵苟察,名不贵苟传,唯其当之为贵”,意在强调君子只把符合礼义的行为视为可贵,说明君子应遵循礼义的原则。
根据第二段中最后两句话“以义变应,知当曲直故也。《诗》曰:‘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此言君子以义屈伸变应故也。”意在强调君子能根据道义屈伸变化,说明君子应遵循能根据道义屈伸变化的原则。
根据第三段中首尾的句子“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唯所居以其类至,操之则得之,舍之则失之”,意在强调君子能以诚心守仁行义,说明君子应遵循真诚的原则。
参考译文:
君子做事不以苟且难能为可贵,辨说不以苟且明察为可贵,名声不以苟且流传为可贵,只有符合礼义才可贵。所以怀抱石头投河自杀,这是难以做到的事情,而申徒狄能够做到;然而君子并不认为他的行为可贵,因为它不符合礼义的标准。“高山和深渊一样平,天和地一样高”,这些都是很难把握的辨说,而惠施和邓析能加以辩论;然而君子并不认为他们的学说可贵,因为它们不符合礼义的标准。盗跖被人们广泛传颂,名声就像太阳、月亮一样,和舜帝禹帝的名字一起流传不息;然而君子并不认为他的名声可贵,因为它不符合礼义的标准。所以说,君子做事不以苟且难能为贵,辨说不以苟且明察为可贵,名声不以苟且流传为可贵,只有符合礼义才可贵。
君子推崇别人的美德,褒扬别人的优点,并不是阿谀奉承;公正地议论、直率地指出别人的过错,并不是诽谤污蔑;称说自己的光辉美德,可以比拟舜禹,和天地相参配,并不是狂妄夸大;君子随着形势的变化可屈可伸,柔顺得就像蒲苇一样,并不是懦弱胆怯;刚强勇猛,从不向人屈服,并不是骄横凶暴。这是因为能根据道义随机应变,懂得因时或伸或屈的缘故。《诗经》中说:“向左向左,君子适宜在左;向右向右,君子也常在右。”这是说君子能根据道义时屈时伸地应付变化。
君子修养身心没有比真诚更好的了,达到真诚就不用从事其他的事情了,只要坚守仁爱、奉行道义就行了。真心实意地坚守仁爱,仁爱就会表现在行动上,表现在行动上就显得神明,显得神明就会化育万物;真心实意地奉行道义,做事就会有条理,有条理就会明白易知,就能使人改变。改变和感化交相作用,这就叫做天德。上天不说话而人们都仰慕它高远,大地不说话而人们都仰慕它深厚,四季不说话而人们知道它们的变化。因为它们有各自的规律,从而才达到了至诚。君子有了至高的德行,虽然默不作声人们也会明白,没有布施恩惠人们也来亲近,不用发怒也有威严。这是因为他们顺从天命,真诚地专一于仁义。要做行道的人,不真诚就不能专一于仁义,不能专一于仁义,他的德行就不能表现在外面,德行不能表现在外面,那么即使发自内心,表现在脸色上,从嘴巴里说出来,人们也不会顺从他,即使顺从他,也会产生怀疑。天地算是大的了,不真诚就不能化育万物;圣人算是聪明的了,不真诚就不能感化万民;父子算是亲密的了,不真诚就会疏远;君主算是尊贵的了,不真诚就不会受到尊敬。真诚,是君子所坚守的,也是政事的根本。只有坚守真诚同类才会聚拢来,保持真诚就会得到同类,舍掉真诚就会失去同类。
11. 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述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
(1)两则语录中孔子对“仁”的看法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概括。
(2)两则语录对“仁”的阐述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
【答案】(1)两则语录都认为应主动地、发自内心地追求“仁”。
(2)第一则语录侧重强调追求“仁”的主动性,“仁”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发自内心去追求,“仁”就会到来;第二则语录侧重讲了追求“仁”的具体做法,要自觉地克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举止合乎礼节的要求,就可以实现“仁”。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第一则:“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意思是: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自己愿意实行仁,仁就可以达到。孔子在本章中强调了修养靠的是自觉,如果一个人真想成为仁者,只要其内在自觉地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就一定能够做到,因为“仁”就在我们的身边。
第二则:“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意思是:抑制自己的言行,使它们都符合于礼,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人都会称赞你是个仁人。实践仁德,全凭自己,还能凭别人吗?孔子在本章中强调了自我修养的方法“克己复礼”,孔子认为实行仁,在于自己。
两则语录中孔子对“仁”的看法的相同之处是:都认为应主动地、发自内心地追求“仁”。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我欲仁,斯仁至矣”第一则中孔子强调了修养靠的是自觉,如果一个人真想成为仁者,只要其内在自觉地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就一定能够做到,因为“仁”就在我们的身边。强调追求“仁”的主动性。
第二则中“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意思是:不符合礼的不看,不符合礼的不听,不符合礼的不说,符合礼的不做。这是孔子对于追求“仁”的具体要求和做法,孔子以礼来规定仁,认为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
两则语录对“仁”的阐述侧重点不同在于:第一则语录侧重强调追求“仁”的主动性,第二则语录侧重讲了追求“仁”的具体做法。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燕【1】
杜甫
不独避霜雪,其如俦侣【2】稀。
四时无失序,八月自知归。
春色岂相访,众雏还识机。
故巢傥未毁,会傍主人飞。
燕子
刘子翚
燕子营巢得所依,衔泥辛苦傍人飞。
秋风一夜惊桐叶,不恋雕梁万里归。
注释:【1】此诗作于杜甫带妻儿避乱、辗转到秦州时。【2】俦侣:朋友。
12.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诗一二句写燕子归去不只为躲避霜雪,也因为朋友越来越少了。
B. 杜诗三四句写假如四季不失时序,燕子在八月秋凉时节自知南归。
C. 杜诗五六句写尽管春色未浓,雏燕也会觉察细微的迹象按时飞回。
D. 杜诗借景抒情,力求言简而意丰;刘诗托物言志,辞句浅白见深意。
13. 下列诗句中“惊”字,与“秋风一夜惊桐叶”中“惊”字所包含的意蕴,最接近的一项是
A.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白居易《长恨歌》)
B.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C. 古路初惊秋叶堕,荒郊已放候虫鸣。(陆游《郊行》)
D. 长缣大楮纵挥扫,高堂六月惊秋声。(王冕《柯博士画竹》)
14. 分别概括这两首写“燕子”的诗结尾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2. D 13. C
14. 杜诗结尾两句写旧巢如果没有被毁,燕子一定会伴在主人身旁,借归燕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眷恋,抒发了忠君爱国的思想感情。刘诗结尾两句写一夜秋风,梧桐叶落,燕子不贪恋雕梁画栋从万里归来,借归燕表达了诗人不贪恋功名利禄的高洁情操。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内容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
D.“杜诗借景抒情”错,本诗并没有写景,主要是夹叙夹议。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词语意蕴(炼字)的能力。
“秋风一夜惊桐叶”中“惊”字意思是使秋叶落尽。
A.意思是“渔阳叛乱的战鼓声震耳欲聋,宫中停奏霓裳羽衣曲”,“惊”,使动用法,使……受惊动、震耳欲聋,强调影响大具有震慑力。
B.意思是“我被这个消息震惊得忽的坐了起来”,“惊”,形容词作状语,“震惊”。
C.“古路初惊秋叶堕”中的“惊”,与例句相同。
D.“高堂六月惊秋声”中的“惊”含被动,被惊动。
故选C。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杜诗结尾“故巢傥未毁,会傍主人飞”写假如燕子的旧日巢穴没有被毁掉,那么一定会回归旧屋依傍着主人而飞。表达了燕子对主人的感激,对故土的留恋不舍之情,结构上与上文“春色岂相访,众雏还识机”相照应。
刘诗尾联“秋风一夜惊桐叶,不恋雕梁万里归”写一夜的秋风吹落了一树的叶子,燕子也按照季节放弃旧日舒适而漂亮的巢穴毫不留恋地回归万里远的南方温暖之地。诗人托物言志,借归燕舍弃华丽的巢穴远飞喻指自身的气节和操守,“雕梁”象征功名利禄等浮华生活,借归燕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的高尚节操和人格魅力。
15.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无衣》中,描写将土们修理铠甲兵器,共同赶赴战场的句子是:“修我甲兵,__________。”
(2)《春江花月夜》中“白云一片去悠悠,___________”抒发了离愁别绪。
(3)《将进酒》中表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充分自信的诗句是:“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
(4)《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相顾无言,__________”与“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有异曲同工之妙。
(5)在《论语·学而》中,孔子阐述君子应做事勤勉而说话谨慎,并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的句子是:“敏于事而慎于言,__________。”
(6)孔子在《论语·雍也》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阐释文与质的关系。
(7)在《论语·子罕》中,孔子用“堆土成山”的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强调做事不可以半途而废的句子是:“譬如为山,___________,止,吾止也。”
(8)孔子在《论语·里仁》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阐释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义利观。
【答案】 ①. 与子偕行 ②. 青枫浦上不胜愁 ③. 天生我材必有用 ④. 惟有泪千行 ⑤. 就有道而正焉 ⑥. 质胜文则野 ⑦. 文胜质则史 ⑧. 未成一篑 ⑨. 君子喻于义 ⑩. 小人喻于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偕、枫浦、材、惟、焉、篑。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盛放的百合
①世间所有的花,都是可爱的。如果我只能选择一束,插在花瓶里,我会毫不犹豫地把手伸向百合花,无论是粉色、白色、黄色,皆喜。可是,近些年,我已经和百合花疏离得陌生且隔膜了。
②我清晰记得,最后一次买百合花是在7年前的那个初春,我回北京探望病重的父亲。与癌症抗争了8个年头的他,已经形销骨立,疼痛折磨得他连刷牙也要蹲在地上。这个当年在边境作战中用铮铮铁骨对抗枪林弹雨的军人,没有倒在前沿阵地,却被病魔击垮了。我们都明白,那个说“再见”的日子已经近在眼前了。
③父亲一辈子爱花草植物,但凡能出门走走,就会举着我淘汰的那个尼康相机对着小区花丛和树木拍个不停。屋里更像是个小植物园,客厅卧室都是盆盆罐罐开花或不开花的植物。是预感到主人气数将尽吗?那个冬天,许多已经跟了父母多年的花草居然相继死掉了。望着那只剩下枯枝的破败景象,我决定去不远处的花卉市场买束鲜花,给萧瑟的屋里带来点生机。
④13岁的侄子主动与我同去。从草桥的家到花卉市场步行也不过二三十分钟,我们快步走着。春寒料峭,我们都把手插进口袋里,而不一会儿,又都走出了汗。“姑姑,我昨天陪爷爷去医院开药,他舍不得打车,我们坐公交车回来。刚下车,爷爷就找了个树坑蹲下吐了。医生说他吃的药副作用太大,整个手掌都是黑的。医生还吓唬他了,说不许他再吃什么偏方了。真的没办法救爷爷了吗?”侄子的话让我心里难受极了,可在一个孩子面前,我还得表现出一切没那么糟糕的样子,故作轻松地安慰他:“别太担心,也许突然就有特效药了。现在,全世界都在想办法攻克癌症。”
⑤买什么花,我知道根本不用问父母。他们从不挑剔。他们似乎永远相信自己的女儿远比他们懂得美。我们买了一束粉百合,挑了花苞最大最饱满的几枝。花贩都说,我们挑走了那天市场上最好的一束百合。我们仍像去时一样快步往回走着。只是,我捧着那束沉甸甸的花,侄子紧跟着,我们都沉默着没再说话。
⑥那束“最好的百合”被插在花瓶里,最终一朵也没开。那鼓胀的花苞像一条条饥饿而死的蚕,没能挺过路上那半个小时的寒冷。“多可惜!那么好的花,活活冻死了。”父亲一脸惋惜,佝偻着站在那儿,他已经比去年矮了一大截。他眼里充满怜惜,似乎那花的生命比他的还金贵,似乎忘记了他自己也将油枯灯尽。不久,父亲走了。当时窗外一树桃花开得正绚烂。父亲不仅彻底卧床,还瘦得脱了相。他早没力气说话了,微微摆摆手,拒绝了母亲想搀扶他去窗前看一眼那美丽桃花的建议。从那以后,我再也没买过百合花。甚至,每次看到它们,我的目光都本能地躲避着。它们好像是一根刺,一个伤疤,提醒我那个料峭的春日,那个对着一束花惋惜的父亲。
⑦花和父亲,都提前结束了生命的旅程。花被扔掉。父亲被埋在了土下,陪伴着那些青了又黄的小草。我们都还活着,故作平静,过着没有他的日子。渐渐的,好像他离去导致的那个黑洞已经被庸常事物填补得越来越小了。
⑧一周前,我翻找驾照,在抽屉底部看到一个塑料袋裹着的东西,瘪瘪的。解开那死死打着结的袋子,里面是互相扣合着的两个小镜框,翻开了,却是父亲的黑白照片。我那五官俊朗、神态英气的父亲,似乎一点没在意被如此冷落,仍淡然而微笑地望着我。照片里的他穿着军装,四十出头的年纪。我知道那是他自己极喜欢的两张照片,某一年,他曾专门骑车去照相馆让人把那一寸照片冲洗放大,配了镜框摆在客厅柜子上。自他过世,弟弟似乎有些忌讳与父亲有关的旧物,母亲便知趣地把这老照片也收了起来。看到父亲这样被憋屈地扣着关在抽屉里,我心里一阵疼痛。赶紧拿出来,擦干净,重新放在书架上。偶尔打扫除尘,或只是走过,我禁不住轻声呼唤他一声:爸爸!他只与我交换目光,微笑无语。有时,我的心会咯噔一下,陡然疼几秒。有时,我只是望着他,唤他一声,然后走开,继续手头正做的事。我明白,这么多年来,父亲并未走远。
⑨春天又来了。花儿们如期赴约。从公园跑步后回家,踟蹰着走进经常路过的那家花店,打量各路花神片刻,我突然上前,走近一堆粉色、白色、黄色的百合花。我选了黄色的两枝,各顶着四个花苞。天上飘起了细雨。我快步走着,尽量不去想几年前的那趟买花之行。换水、剪枝,去掉多余的叶子,我把它们插进一个细口大肚瓷瓶,放在客厅的书架旁。读书写字间隙,我不时把书和笔记本放一边,默默地打量瓶中的花枝。是感觉到主人殷殷的目光吗?它们像懂事的孩子,晚上也不眠不休,趁我睡觉的时候,一朵朵悄然次第盛放。客厅里弥漫着馥郁的香气,经过它们时那芬芳更浓,热烈地扑过来,给我一个最【 】、最缠绵的拥抱。我不再担忧它们不开,而是忧心开得过快过猛。就像母亲,既期盼着孩子成长,又生怕他们太快长大。
⑩每天早晨,从卧室走进客厅,我会先跟它们打个招呼:“孩子们,早上好!”三朵,五朵,八朵。再一数,居然是九朵!有一个细小到我都没留意的花苞,居然也奋力地开放了!父亲在书架上,正望向这一瓶铃铛一般挂满枝头的百合,那微笑仍是淡定而温暖的,似乎在说,不错。他一向是个寡言安静的谦谦君子。我突然顿悟,要报答那个老人几年前的悲悯之心,这些花儿原来是为父亲开的。我感激得无以言表。这束世间最知心的百合花,它同时陪伴着这个世界的我和另一个世界的父亲。我俯下身,使劲嗅着每一朵花瓣,好让自己的身心都熏染上花香。我小心地触摸它们柔润的叶片,像触摸冬天里的第一场雪。我没完没了地对着它们拍摄,日光下、灯光下,甚至黑暗中。
⑪面对着那纯洁脆弱的美,我也曾有过摇头叹息——我们,谁也不能逆时光而行。世间万物,其实哪样可以久留?无论美丑垢净,不过弹指即谢。然而,我们依旧深怀感恩,努力前行。忽然想起一个朋友去郊外踏青,眼高手低,拍了一组花红柳绿的照片,自知不尽如人意,配文云:你们尽力了,我也尽力了。足矣。老兵不死,只是逐渐凋零。是的,父亲尽力地活了,如这束尽力盛放的花。这也许,就叫作圆满。
(取材于淡巴菰的同名散文)
1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已经和百合花疏离得陌生且隔膜了 隔膜:不亲密
B. 给萧瑟的屋里带来点生机 萧瑟:形容花木凋零的凄凉景象
C. 花儿们如期赴约 赴约:指开放
D. 是感觉到主人殷殷的目光吗 殷殷:形容忧愁
17. 下列各组词语中,与父亲的形象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朴实节俭B. 坚决果断C. 寡言安静D. 平和淡然
18.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④段中“故作轻松”写出作者清楚父亲的病情,但为安慰年幼的侄子表现出还有希望的样子。
B. 第⑤段“我捧着那束沉甸甸的花”句中“沉甸甸”既形容花开得饱满,也表现出人物心情的沉重。
C. 第⑥段写因为百合花没能抵抗过途中半小时的寒冷而被冻死了,所以此后我再也不想买百合花了。
D. 第⑩段中“像触摸冬天里的第一场雪”,生动形象地写出百合纯洁而脆弱的美,令作者惊喜又爱怜。
19. 如果要在第⑨段的括号内补充一个词,你会填写什么词?请结合上下文简要说明理由。
20. 本文以“盛放的百合”为题有何妙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6. D 17. B 18. C
19. 厚实 用来形容 “拥抱”的力度,以触觉表现闻到花香的浓郁,传达出作者从中获得心灵的抚慰。
20. 百合是文章重要的意象,是美好的象征,父亲爱花、惜花,表现出父亲对美好生活与生命的热爱;百合是文章重要的线索,贯穿文章始终,表现了我原本喜爱百合到对百合陌生疏离,再到我因盛放的百合花获得慰藉与启迪的情感变化过程;“盛放的百合”蕴含主旨,让我领悟生命固然短暂,但只要尽力就是圆满的道理。
【解析】
【分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词语的含意的能力。
D.殷殷:形容深切的样子。
故选D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
A.“他舍不得打车,我们坐公交车回来”体现朴实节俭。
C.“他一向是个寡言安静的谦谦君子”体现寡言安静。
D.“父亲在书架上,正望向这一瓶铃铛一般挂满枝头的百合,那微笑仍是淡定而温暖的,似乎在说,不错”体现平和淡然。
文中没有父亲坚决果断的形象描述。
故选B。
【18题详解】
不同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能力。
C.“因为百合花没能抵抗过途中半小时的寒冷而被冻死了,所以此后我再也不想买百合花了”原因解释不准确,原文“它们好像是一根刺,一个伤疤,提醒我那个料峭的春日,那个对着一束花惋惜的父亲”是因为怕看到花想起父亲,引起伤感。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先结合语境补充词语,再简要说明理由。
结合“客厅里弥漫着馥郁的香气,经过它们时那芬芳更浓,热烈地扑过来,给我一个最【 】、最缠绵的拥抱”看,这是一句描写,形容百合花花香的芬芳浓郁,带给我的一种感觉。结合“热烈地扑过来”“拥抱”说可知,这是运用了拟人修辞,把百合花人格化,所以此处应该用一个表现人的情态的形容词,来修饰“拥抱”,而“缠绵”是一种触觉,可以运用通感修辞,以描写人的触觉类形容词来表现拥抱的力度,如“厚实”。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结合“父亲一辈子爱花草植物”“我们买了一束粉百合,挑了花苞最大最饱满的几枝”“那束‘最好的百合’被插在花瓶里”“‘多可惜!那么好的花,活活冻死了。’父亲一脸惋惜,佝偻着站在那儿,他已经比去年矮了一大截。他眼里充满怜惜,似乎那花的生命比他的还金贵”“从那以后,我再也没买过百合花”可知,父亲一辈子爱花、惜花,百合是是美好的象征,象征父亲对美好生活与生命的热爱。可见,百合是文章重要的意象。
结合“如果我只能选择一束,插在花瓶里,我会毫不犹豫地把手伸向百合花,无论是粉色、白色、黄色,皆喜”“从那以后,我再也没买过百合花……它们好像是一根刺,一个伤疤,提醒我那个料峭的春日,那个对着一束花惋惜的父亲”“这束世间最知心的百合花,它同时陪伴着这个世界的我和另一个世界的父亲”“我俯下身,使劲嗅着每一朵花瓣,好让自己的身心都熏染上花香”可知,文章从对百合的喜爱,到因父亲去世带给我的伤感,与百合疏离,到后来百合盛放,我从中得到了慰藉,百合是行文的线索,串联了文章的主要情节,表现了我情感变化的过程。
结合“面对着那纯洁脆弱的美,我也曾有过摇头叹息——我们,谁也不能逆时光而行。世间万物,其实哪样可以久留?无论美丑垢净,不过弹指即谢。然而,我们依旧深怀感恩,努力前行”“父亲尽力地活了,如这束尽力盛放的花。这也许,就叫作圆满”可知,作者从盛放的百合上对生命有了新的感悟,“盛放的百合”蕴含主旨。
21.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红楼梦》的情节设计独具匠心,情节之间多前后勾连、相互呼应。请依据原著,概括两处前后勾连、相互呼应的情节,并简要阐释这两处情节之间的关系。
【答案】示例:冷子兴在向贾雨村对荣宁两府的富贵荣华介绍时,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预见到贾府无可避免的没落和衰败。探春面对自杀式的抄检大观园,再次说出“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句歇后语,与冷子兴的话遥相呼应,深化了《红楼梦》的主题: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必将趋于灭亡。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的能力。
在《红楼梦》中,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等多种叙述方式,巧妙地前后遥相呼应,暗伏人物的命运,似在不经意间推动情节的发展,并深刻揭示作品主题。
相关情节:(1)利用人物语言前后遥相呼应。第2回《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作者借在京城做古董生意的皇商冷子兴之口,向贾雨村介绍荣宁两府基本情况和主要人物。清醒地看到盛极必衰,认为贾府虽然外面看着轰轰烈烈,但事实上却是败絮其中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贾府的没落和衰败已是无法避免,势不可挡了。第74回《惑奸谗抄检大观园 避嫌隙杜绝宁国府》,凤姐抄检大观园,探春说“这可是古人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呢”,在抄检的这天早上,探春刚刚听闻江南甄家被抄的消息,已经感到“唇亡齿寒”之意。然而,别人还没来抄家,自家人就已经自己来抄自己家,简直就是一种自杀式的行为。探春激愤不已,用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句歇后语,恰好与之前第二回中冷子兴的话遥相呼应,生动形象地揭示了贾府所谓的富贵荣华之假象,并深刻预示了像贾府这样的封建大家族运终数尽和不可挽回的必然结局和客观规律。
还有王熙凤弄权铁槛寺之际说自己不畏因果报应,恰恰和刘姥姥二进荣国府为王熙凤女儿巧姐取名时说“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遇难成祥,逢凶化吉,都从这‘巧’字儿来”,恰好与之前王熙凤所说的“不信阴司报应”相对应。
(2)利用人物行为前后遥相呼应,第27回中的司棋在山洞中小解,第71回中司棋在山洞中幽会,在无意中,通过人物的行为进行前后呼应。
作用:(1)推动情节发展,从司棋平日里不拘小节、大大咧咧在山洞里解手,到后文中她选择在山洞中与表哥约会,遗失了绣春囊,再引发蝴蝶效应至抄检大观园。
(2)揭示人物命运。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凤姐对这个上门打秋风的穷亲戚并没有什么发自内心的同情,只是出于贵族之家的骨子里的风范,赠送了20两银子。二进荣国府之际,刘姥姥的知恩图报、乐观豁达的人性之美让王熙凤十分敬佩,所以真诚地请刘姥姥为女儿取名。而刘姥姥取巧姐之名时就说,日后若有不顺,因为这个名字,可以逢凶化吉。而贾府败落之后,正是刘姥姥侠肝义胆,想千万设百计救赎了巧姐,并让她与板儿成亲,给了她一个安稳平静的生活,与取名时的本意不谋而合。
(3)深化作品主题。冷子兴在向贾雨村对荣宁两府的富贵荣华介绍时,已经明确地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预见到贾府无可避免的没落和衰败。探春面对自杀式的抄检大观园,再次说到“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句歇后语,与冷子兴的话遥相呼应,揭示出腐朽的封建社会必然没落的趋势。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5分。
语言基础运用。
22. 语言基础运用。
①国产动漫接连登上大银幕,“国漫”的亮眼表现离不开鲜明的“国风”内核:以中国传统文学文本为母题,加以现代阐释和改编,从而形成全新的中国风文化符号。②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影片的主人公哪吒是家喻户晓的神话形象,活跃在《西游记》等古典文学文本中,手持乾坤圈、脚踏风火轮的少年英雄伴随着耳熟能详的故事在千家万户的流传中收获了大批粉丝,可以说哪吒自带偶像光环和群众基础。③影片在人物设定、价值理念等方面都没有完全遵照某一神话母本,而是对其进行了具有现代特征的改编。④面对命运的捉弄,哪吒呼喊出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这一口号具有鲜明个人主义色彩,切中了新时代人群强烈的自我意识,成为青年群体津津乐道的网络流行语。⑤影片的结局实际上并非经典模式当中的弱胜强、正义战胜邪恶,而是“灵珠”与“魔珠”携手实现保护苍生与自我救赎的使命,其背后隐含的是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共生的价值理念以及阴阳互生的哲学观念。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句中“从而”可删掉
B. ②句中“家喻户晓”与“耳熟能详”不可互换。
C. ②句中“流传”可以写成“留传”。
D. ③句中“对其”可删掉。
(2)不改变原意,将语段中画线的两个句子整合为一个。将改写后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答案】(1)C (2)答案示例:这一具有鲜明个人主义色彩的口号切中了新时代人群强烈的自我意识。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运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A.“形成”便表明了前后分句间的承接关系,可以删掉“从而”。
B.“家喻户晓”,意思是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两个成语意思不一样,自然不可以调换。
C.“流传”,传下来或传播开,强调横向散播;“留传”,遗留下来传给后。强调纵向延续。两个词语意思不同,不可互换。
D.前语境有“都没有完全遵照某一神话母本”,就是“对其”的意思,可以删掉,不影响表达。
故选C。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改写句子的能力。
此题为把短句改成长句,首要的是找出主要成分,也就是主语、谓语、宾语中心语,分别是“口号”“切中”“自我意识”,然后把其它内容作为附加成分(定语、状语……)添加到主干句里即可。比如“具有鲜明个人主义色彩”可以作“口号”的定语,“新时代人群强烈”作“自我意识”的定语。
结合以上分析组织成句。也可以表述成“这一具有鲜明个人主义色彩口号被新时代人群强烈的自我意切中了”。
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23. 请简述下面《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部分邹忌劝说齐王的论述推理过程。要求:准确、完整,有条理。150字左右。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答案】示例:
邹忌先从自己的私事说起,叙述了妻、妾、客分别是因为“私”“畏”“求”而蒙蔽自己;然后从自己的生活小事推而至于治国大事,指出“宫妇”“朝廷之臣”“四境之内”也是因为“私”“畏”“求”而蒙蔽齐王;最后得出结论,邹忌认为齐王处于最有权势的地位,因而所受的蒙蔽也最深。整体来看,邹忌用类比推理、推己及人的方式讲出“王之蔽甚矣”的观点。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这是一篇论述类微写作。
题干要求简述《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部分邹忌劝说齐王的论述推理过程,要准确、完整,有条理。
考生要仔细阅读选段,抓住“过程”二字逐步分析邹忌的论述推理,语言表述使用“首先”“其次”“然后”“最后”等词语,体现条理性。首先划分选文层次,梳理邹忌的劝说分为几个步骤。阅读选段可知,一二句为第一层,先说自己的私事,第三句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让齐威王从两事的相似之处受到启发,明白其中的道理。最后一句才明确地指出“王之蔽甚矣”。划分层次之后,按照论述的内容表述出邹忌推理的过程,最后可以总结指出使用什么论证方法。
24. 成长路上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告别,有的是短暂的,有的是永久的;有主动的,也有被动的……请描写一个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告别场景。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有细节。150字左右。
【答案】答案示例:
母亲拉着行李箱从卧室走出来的时候,早已泪流满面的我不能控制地“扑通”一声跪在了她的面前。“妈,我求求您,求求您不要离开我,女儿很想您,您这才回来了三天,就要回去?我不想让您离开我,离开我们这个家!妈!”我再也忍不住了,一把抱住了母亲的双腿,失声痛哭起来,泪水像开闸的水龙头,无休无止。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能力。
本题属于描写类微写作,要求描写一个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告别场景。
本题写作时要求选择一个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告别场景,不需要面面俱到,选择一个印象深刻的即可;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可以选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有细节,可以是动作、语言、心理、环境等细节描写;150字左右。
题干要求描写的是告别的场景,首先确定告别的对象,可以是同学之间,也可以是亲人之间、朋友之间、师生之间等的告别。然后可以确定告别的场景,可以是在家里,也可以在教室里、户外、医院、学校等。最后就是具体地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仔细描述出来。尤其把不同人的独特的表现、自己当时的心情、感受写出来才能告别这个重点。在语言上,进行丰富的想象,突出独特的艺术感受。
25. 请以“别了”为题,写一段抒情文字,抒发你对某人、某事或某物的感情。要求:语言生动,感情真挚,思想健康。150字左右。
【答案】示例:
别了
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顶着熟悉的梧桐清阴,望着操场上年轻的身影们,脑海便自然地浮现出这一句。我要告别的,又岂止是这一抹盎然绿意,那一园青春气息呢?那阳台拐角处的教室里,将坐满不再熟识的学生;那迸开裂纹的三尺讲台,再看不见班主任潇洒的身影;那与三楼窗外的梧桐叶对话的,又将换成谁人?别了,我的校园;别了,我的青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
这是一则抒情类微写作。
题干要求以“别了”为题,写一段“抒情”文字,抒发对“某人、某事或某物的感情”,要求“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别了”一题中自然含“事”,即对人、事、物的告别;要告别的对象可任由选择,如“朋友”“校园”“过去的一段时光”等。抒情时应着重表达美好的感受和离别时的恋恋不舍之情;如果是告别一件让人痛苦的往事,如“别了,生命的寒冬”等,则可体现出“别了”的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作文(50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阅读是认识世界、陶冶情操、实现成长的过程。著名画家李苦禅建议青少年多读书时谈到:“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德国文学家歌德认为:“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英国哲学家培根感慨道:“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法国学者狄德罗说:“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和思考?请以“阅读之乐”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2)字迹工整、书写规范。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
材料先引用一些名言警句来说明阅读的重要意义。一、阅读开启成长与上进之路:如李苦禅所说“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强调读书是青少年乃至所有人追求上进、实现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就像鸟儿振翅才能高飞,人通过读书获取知识、提升素养,进而不断进步。二、阅读促进精神交流与熏陶:歌德“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的观点,指出好书能让读者与书中高尚的人物形象、作者的深刻思想等进行精神层面的对话交流,从而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三、阅读传承思想财富:培根“书籍是在时代的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说明书籍承载着各个时代珍贵的思想成果,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传承,让不同代际的人都能从中受益。四、保持思想活力:狄德罗“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则警示着人们,读书是保持思想活跃、不断运转的关键,若不读书,思想可能就会停滞不前,难以跟上时代发展与个人成长的需求。
总之,这些话语都在提醒我们要重视阅读,通过读书去更好地认识世界、丰富内心、陶冶情操、实现成长与进步。
题目要求以“阅读之乐”为题写一篇作文,写作时当围绕“阅读之乐”来谈,写阅读能带给人的价值和意义,在阅读中感受到的快乐。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阅读之乐,乐此不疲。接下来从为什么的额角度展开论述,一、阅读,能丰富内心。阅读让我们接触到新的知识,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对世界有更深的理解。二、阅读,能启迪思考。书籍中的观点和信息常常引发我们的思考,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三、阅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逃离现实压力的空间,让我们在文字中找到平静。
立意:
1.阅读之乐,乐在获取知识。
2.阅读之乐,乐在启迪智慧。
3.阅读之乐,乐在丰富体验。
北京市第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北京市第九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1,在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姓名和学号,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北京市第八十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北京市第八十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解析docx、北京市第八十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4~2025学年10月北京朝阳区北京市陈经纶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原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10月北京朝阳区北京市陈经纶中学高二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原题+解析版],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