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母题解密专题01声现象练习(附答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母题解密专题01声现象练习(附答案)第1页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母题解密专题01声现象练习(附答案)第2页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母题解密专题01声现象练习(附答案)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母题解密专题01声现象练习(附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母题解密专题01声现象练习(附答案),共22页。
    0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揭秘
    母题
    【母题1】(2023•泰州)如图,古琴演奏家正在演奏名曲《高山流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琴声响度越大,它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大
    B.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C.拨动不同的琴弦,主要引起琴声响度不同
    D.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琴弦,琴声音调不同
    【答案】
    【分析】(1)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与响度、音调无关。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频率有关。
    (4)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解答】解:、琴声响度越大,它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不变,故错误;
    、琴声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故正确;
    、拨动不同的琴弦,主要引起琴声音调不同,故错误;
    、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琴弦,琴声响度不同,故错误。
    故选:。
    【母题2】(2023•威海)如图所示,游乐园内有一个奇特的传声筒,内部中空,向一个喇叭喊话,在其余喇叭处均可以听到声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声音可以通过筒内空气传播
    B.声音在筒内发生了多次反射
    C.脸部能感受到空气振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通过传声筒听到的声音感觉更响亮是因为声音在筒内传播时频率变大
    【答案】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
    (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4)喇叭可以减小声音分散,增大响度。
    【解答】解:、声音可以通过筒内空气传播,故正确;
    、声音在筒内发生了多次反射,故正确;
    、脸部能感受到空气振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正确;
    、通过传声筒听到的声音感觉更响亮是因为声音在筒内传播时响度变大,故错误。
    故选:。
    【母题3】(2023•眉山)如图所示,小王用捆有棉花的筷子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制成了哨子,用嘴吹管的上端,可发出悦耳的哨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更大的力吹管子,哨声音调变高
    B.哨声是由于管内空气柱振动而产生的
    C.吹管子时下拉“活塞”,哨声响度变大
    D.悦耳的哨声在任何环境中都不可能成为噪声
    【答案】
    【分析】(1)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高,响度越大;
    (2)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
    (3)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4)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生活、工作、休息,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解答】解:、用更大的力度吹管子时,哨声的响度变大,故错误;
    、哨声是由于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正确;
    、“活塞”向下拉时,空气柱越长,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低,故错误;
    、悦耳的哨声可以带给人们享受,但也有可能成为噪声,故错误。
    故选:。
    02
    声音的特性
    揭秘
    母题
    【母题4】(2023•淮安)通过调节蓝牙音箱上的“”“”按钮可以改变音量大小,这是改变了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速度
    【答案】
    【分析】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解答】解:通过调节蓝牙音箱上的“”“”按钮可以改变音量大小,这是改变了声音的响度,故正确,错误。
    故选:。
    【母题5】(2023•无锡)如图是我国最早的乐器之一“埙”,吹奏时能发出宫、商、角、徵、羽五音,相当于现在的、、、、。五音是指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速度
    【答案】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中国古乐的五个基本音阶,每个音阶对应的频率是逐渐增大的,因为频率越高,音调越高,由此可知、、、、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的音调。
    故选:。
    【母题6】(2023•牡丹江)如图所示,中国科技馆中的展品“曾侯乙编钟”,用青铜铸成,17个大小不同的钟悬挂在一个钟架上。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不同的钟,能发出不同的声音,这是指声音具有不同的
    A.响度B.音色C.音调D.传播途径
    【答案】
    【分析】声音的三个特征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的大小与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在距离一定时,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是辨别不同声音的依据。
    【解答】解: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不同的钟,编钟的质量不同(体积不同),振动的快慢不同,即振动频率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只有符合题意。
    故选:。
    03
    声音的利用
    揭秘
    母题
    【母题7】(2023•攀枝花)下列事例中,主要利用了声传递能量的是
    A.用听诊器给病人诊病B.用超声波给工件探伤
    C.用次声波预报海啸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
    【答案】
    【分析】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也可以传递信息;根据题目所给具体事例,分析与信息有关的内容。
    【解答】解:
    、用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传递信息,故不符合题意;
    、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通过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不符合题意;
    、用次声波预报海啸,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故不符合题意;
    、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超声波将附着在眼镜上的污垢击落,是利用声传递能量,故符合题意。
    故选:。
    【母题8】(2023•乐山)2023年央视春晚上演员用洞箫吹奏名曲《百鸟归巢》,演奏者用洞箫以花舌吹法模拟鸟啼声,其模拟的鸟啼声使现场听众感受到了百鸟归巢的活跃气氛。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B.用洞箫模拟鸟啼声,主要模拟鸟啼声的音调
    C.现场的听众听到乐曲声是通过笛子传播的
    D.听众在乐曲声中感受到了百鸟归巢的活跃气氛,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答案】
    【分析】(1)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
    (3)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信息。
    【解答】解:.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则发声的空气柱长度不同,振动频率不同,因此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故错误;
    .用洞箫模拟鸟啼声,主要模拟鸟啼声的音色,故错误;
    .现场的听众听到乐曲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错误;
    .听众在乐曲声中感受到了百鸟归巢的轻快活泼气氛,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故正确。
    故选:。
    【母题9】(2023•娄底)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人送餐成为时尚。如图所示,机器人可以灵活地避开障碍物是通过体内的雷达发射,然后接收障碍物的反射波,确定障碍物的位置。客人可以通过语言来操控机器人,说明声可以传递。
    【答案】超声波;信息。
    【分析】回声定位是利用了超声波来传递信息,据此判断。
    【解答】解:由题意知,机器人可以灵活地避开障碍物是利用了回声定位,其体内的雷达可以发射超声波,通过接收反射波,确定障碍物的位置;
    通过语言来操控机器人,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超声波;信息。
    04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揭秘
    母题
    【母题10】(2023•烟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能带来不利影响。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但有些情况下我们也可以利用噪声。下列现象属于利用噪声的是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B.有的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工厂工人戴着防噪声耳罩
    D.飞行员根据发动机轰鸣声判断其运转情况
    【答案】
    【分析】控制噪声有三种方法:防止噪声的产生(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人耳处减弱)。禁鸣喇叭就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解答】、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不合题意;
    、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
    、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故不合题意;
    、飞行员根据发动机轰鸣声判断其运转情况,这是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故符合题意。
    故选:。
    【母题11】(2023•青海)如图所示,为保障藏羚羊顺利迁徙,在三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某路段设有“禁止鸣笛”的警示牌。“禁止鸣笛”是通过什么途径控制噪声的
    A.防止噪声进入耳朵B.阻断噪声传播
    C.防止噪声产生D.以上都不符合
    【答案】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消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吸声;在耳朵处减弱隔声。
    【解答】解:禁止鸣笛的标志阻止了声音的产生,所以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正确、错误。
    故选:。
    【母题12】(2023•西宁)声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朗读时,朗读者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B.使用扩音器时,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C.用超检查身体时,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
    D.中考时,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答案】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基本特征有: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音色: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是区别声音的重要标志;
    (3)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4)减弱噪声的方法有: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解答】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朗读声是由朗读者的声带振动产生的,故正确;
    、使用扩音器时改变了声音的响度,故错误;
    、检查身体时所做的“超”是利用了声波传递信息,故错误;
    、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错误。
    故选:。
    05
    与声速有关的计算
    揭秘
    母题
    【母题13】(2023•安徽)图示为一种身高测量仪,其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经下方物体反射后返回,被感应器接收。某同学站上测高台,感应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已知感应器距测高台的高度为,空气中的声速取,则该同学的身高为
    A.B.C.D.
    【答案】
    【分析】已知超声波传播的往返时间,可计算出单程的传播时间和距离,最后计算出人的身高。
    【解答】解:感应器记录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超声波从感应器到人的头部的传播时间为该时间的,
    则感应器到人头部的距离:;
    人的身高。
    故选:。
    【母题14】(2022•桂林)声音在一些介质中的传播情况如图所示,声音在哪种介质中传播速度最慢
    A.空气B.水C.尼龙D.冰
    【答案】
    【分析】根据图片中的数据,找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的规律。
    【解答】解:由图可知,声音在冰中传播的速度每秒约、在尼龙中传播的速度每秒约、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每秒约、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每秒约,说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冰和尼龙中的传播速度要大于在水(液体)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故选:。
    【母题15】(2020•娄底)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超声波经汽车反射并返回测速仪,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超声波的速度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第一次碰到信号的位置距测速仪
    B.汽车第二次碰到信号的位置距测速仪
    C.汽车两次碰到信号的时间间隔为
    D.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答案】
    【分析】求汽车的速度必须知道行驶的距离和相应的时间:
    (1)测速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时,经过了到达了汽车处,而信号从汽车处返回测速仪,也行驶了的时间;
    (2)在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在与汽车相遇返回到测速仪时,超声波行驶了;这两次汽车与测速仪的距离差就是汽车行驶的距离,再找出行驶这段时间所用的时间(汽车运动的时间为从第一次与超声波相遇开始,到第二次与超声波相遇结束。求出这个时间,就是汽车运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即可得解。
    【解答】解:
    、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所以第一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
    由可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故错误;
    、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所以第二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故错误;
    、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了:;
    这共用了:△,故正确;
    、汽车的车速为:,故错误。
    故选:。
    模拟
    中考
    1.(2023•龙湖区校级二模)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是
    A.图甲中,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减小
    B.图乙中,加快硬卡片划过梳齿的速度,听到的声音变高
    C.图丙中,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箱跳动的情况
    D.图丁中,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水面水花四溅
    【答案】
    【分析】(1)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跟振幅有关。
    (2)物体发声时一定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解答】解:、罩内抽出空气,闹铃铃声明显减小,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故错误;
    、图乙中,加快硬卡片划过梳齿的速度,听到的声音变高,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故错误;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纸屑跳动高度不同,鼓面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故正确;
    、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花四溅,说明声音发声时振动,故错误。
    故选:。
    2.(2023•湖北三模)遛狗伤人事故时有发生,超声驱狗器(如图所示)应运而生。对着狗一按驱狗器开关,狗会迅速躲开,而旁边的人什么也没听见。这是因为驱狗器
    A.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小
    B.发出的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C.发出的声波不是振动产生的
    D.发出的声波频率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范围内
    【答案】
    【分析】(1)超声波的频率高于。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可以传声。
    (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4)超声波的振动频率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
    【解答】解:、超声波的频率很高,故不符合题意;
    、超声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故不符合题意;
    、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不符合题意;
    、超声波的声波频率高于,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频率范围内,故符合题意。
    故选:。
    3.(2023•泰安一模)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音调和响度都相同的两种声音是
    A.丙丁B.乙丁C.甲丙D.甲乙
    【答案】
    【分析】(1)频率是物体振动的次数,相同时间内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解答】解:如图可知,甲、丙、丁的振动幅度相同,故丙丁响度相同;
    乙、丙、丁的频率相同,则乙、丙、丁的音调相同,故丙和丁的音调相同,
    所以,音调和响度都相同的两种声音是丙、丁,故正确、错误。
    故选:。
    4.(2023•伍家岗区模拟)如图所示,是一款“超声波传感器”智能拐杖,通过超声波传感器加蜂鸣器实现距离报警,可以帮助盲人自信出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超声波测距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B.人耳能听到这种超声波
    C.这种超声波的发声体振动特别快
    D.蜂鸣报警声比较尖锐指的是声音的响度
    【答案】
    【分析】(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2)超声波的振动频率高于,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人耳听不见。
    (3)超声波的频率较高,振动较快。
    (4)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
    【解答】解:、利用超声波测距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错误;
    、超声波的振动频率高于,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人耳听不见,故错误;
    、这种超声波的发声体振动特别快,频率高,音调高,故正确;
    、蜂鸣报警声比较尖锐指的是声音的音调,故错误。
    故选:。
    5.(2023•怀化三模)如图所示是古代青铜器“鱼洗”,盆的两侧铸有铜耳,盆中注入水后,用双手摩擦铜耳时,会发出嗡嗡声,盆中形成浪花并迸溅水珠。众多“鱼洗”齐鸣时,犹如千军万马奔腾,这种工艺制作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鱼洗”发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鱼洗”发出的声音,是由手的振动发出的
    C.盆中形成浪花并迸溅水珠,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
    D.“鱼洗”齐鸣时犹如千军万马奔腾,一定是由于其音调升高
    【答案】
    【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溅起的水花说明鱼洗在振动。
    (4)声音的大小叫响度。
    【解答】解:、“鱼洗”发出的声音,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故错误;
    、“鱼洗”发出的声音,是由铜耳和铜盆的振动发出的,故错误;
    、盆中形成浪花并迸溅水珠,说明发声的“鱼洗”正在振动,故正确;
    、“鱼洗”齐鸣时犹如千军万马奔腾,是由于它们的响度大,故错误。
    故选:。
    6.(2023•东莞市一模)如图,用小锤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音叉也发声,乒乓球被弹起,该实验现象能说明
    A.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
    B.声音的响度跟振幅有关
    C.声音能传递能量
    D.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快
    【答案】
    【分析】(1)响度、音调和音色是声音的三大特性,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2)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据此分析;
    【解答】解:用小锤敲击右边音叉,左边音叉也发声,乒乓球弹起,该实验现象能说明声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声波能传递能量,故正确,错误。
    故选:。
    7.(2023•海南模拟)噪声污染防治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如图所示的是噪声监测装置,反映的是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
    【答案】
    【分析】噪声监测器是用来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外界的噪声越大,也就是声音越强,即响度越大,其所显示的数字就越大。
    【解答】解:据图所示的噪声监测器显示屏显示的数字,可知此时的噪声是55分贝;该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即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响度。
    故选:。
    8.(2023•厦门二模)我国古人发明的风筝是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之一。明代《询刍录》中记载“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故名风筝”,文中声音的发声体是
    A.鸢B.竹C.风D.筝
    【答案】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根据“使风入竹,声如筝鸣”分析。
    【解答】解:由“使风入竹,声如筝鸣”可知,文中的发声体是风,即声音是笛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故选:。
    9.(2023•碑林区校级模拟)如图所示,这是航天员王亚平在空间站用古筝演奏《茉莉花》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古筝是由琴弦振动发声的
    B.古筝发出的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C.通过改变拨动琴弦的力度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D.拨动长短不同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答案】
    【分析】(1)古筝属弦乐器,弦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用不同的力拨动琴弦可以改变古筝发声的响度;
    (4)弹奏古筝时拨动长短不同的琴弦,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
    【解答】解:、古筝发出的声音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故正确;
    、声音的传播靠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古筝发出的声音不能够在真空中传播,故错误;
    、改变拨动琴弦的力度可以改变古筝发声的响度,但不会改变音调,故错误;
    、拨动长短不同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错误。
    故选:。
    10.(2023•云岩区模拟)噪声污染已经成为继大气污染、水污染后的第三大公害,以下措施中属于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污染的是
    A.工人带上防噪声耳罩B.闹市区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C.城区内禁止车辆鸣笛D.卧室窗户使用双层玻璃
    【答案】
    【分析】噪声的减弱办法有三个: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解答】解:、工人带上防噪声耳罩,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
    、闹市区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只能检测出声音响度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
    、城区内禁止车辆鸣笛,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
    、卧室窗户使用双层玻璃,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符合题意。
    故选:。
    11.(2023•河西区模拟)2023年3月3日是我国第24个“全国爱耳日”,我们应提升爱耳、护耳意识,降低噪声影响,守护听力健康。图中的措施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
    A.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
    B.在学校周围植树
    C.医院附近禁止鸣笛
    D.工人戴防噪声耳罩
    【答案】
    【分析】根据减弱噪声的途径分析解答: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
    、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故错误;
    、在学校周围植树,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故错误;
    、医院附近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正确;
    、工人戴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错误。
    故选:。
    12.(2023•惠州一模)如图所示是一种会说话的棒棒糖,既可以吃,又可以听音乐。只要将棒棒糖的音乐开关打开,它就会振动,然后把它含在嘴里,该振动就能通过骨头直至耳蜗,从而听到音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音乐在骨头中的传播速度为
    B.音乐棒棒糖振动是为了使舌头振动发声
    C.含着棒棒糖听音乐是为了听到超声波的信息
    D.含着棒棒糖才能听到声音是利用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
    【答案】
    【分析】(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2)音乐棒棒糖振动发声是因为里面有一个小的扬声器。
    (3)超声波的频率高于,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
    (4)一般情况下,固体的传声效果比液体、气体的传声效果好。
    【解答】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在骨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故错误;
    、音乐棒棒糖振动发声是因为里面有一个小的扬声器。不是让舌头振动发声,故错误;
    、含着棒棒糖听音乐不是为了听到超声波,因为超声波的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故错误;
    、含着棒棒糖才能听到声音是利用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故正确。
    故选:。
    考点解读
    声现象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一种物理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且易于理解。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明显感受到物理来源于生活。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生对声音有个初步的物理认识,学会提问有关声音现象的问题。声音的特性用于回答学生提出的很多问题,使学生的疑问得以解决。声音的利用和噪声的危害分别将声音在日常生活中的利弊例举出来,使学生明白物理将用于社会生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本章内容特别注意使学生了解声音在生活、生产和社会等方面的应用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例如“骨传导”“声与信息”“噪声的危害与控制”等,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的课程理念。
    方法技巧
    正确解答有关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试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产生与传播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生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一个误区
    物体振动发声,但发出的声不一定能被听见,要使声被听见,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1)有一定的响度;(2)有传播声音的介质;(3)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20Hz-20000Hz)
    四种方法
    在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时,应用了转换法,比较法和归纳法;在探究真空不能传声时,应用了实验推理法
    方法技巧
    音调、响度和音色是声音的三个特性。
    (1)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频率越低,声音的音调越低;
    (2)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动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3)音色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所以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方法技巧
    1.声音能够传递信息。人们说话进行交流,医生用听诊器查病,敲击铁轨判断故障等,都是声音传递信息的例子。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起飞时,旁边建筑物玻璃被振响、爆炸声震碎玻璃、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超声波碎石机振碎人体内结石等现象,都说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伴随着能量传播。
    方法技巧
    1.要控制噪声就要知道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
    (1)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
    (2)空气等介质传播声音;
    (3)鼓膜的振动亲戚听觉。
    2.从以上三个方面可知,可从三个方面控制噪声:
    一、防止噪声的产生;二、阻断噪声的传播;三、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方法技巧
    与声速有关的计算主要考查声速测距,常见的考查方式有以下几种:
    (1)利用声速计算打雷处到人的距离。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注意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闪电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不计。
    (2)利用回声测距。解答此类问题需要注意声音的传播是“有去有回”的。
    (3)利用声音在金属和空气中传播速度不同,计算传声时间差,或测算钢轨、金属管等的长度。

    相关试卷

    2024年中考物理母题解密专题07 力 重力 弹力 摩擦力练习(附答案):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物理母题解密专题07 力 重力 弹力 摩擦力练习(附答案),共23页。

    2024年中考物理母题解密 专题22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练习(附答案):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物理母题解密 专题22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练习(附答案),共15页。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母题解密专题03 光现象考点精练(附答案):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母题解密专题03 光现象考点精练(附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淮南万毕术》记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