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过关训练(原卷版+解析)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过关训练(原卷版+解析)第1页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过关训练(原卷版+解析)第2页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过关训练(原卷版+解析)第3页
    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过关训练(原卷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过关训练(原卷版+解析),共108页。

    知识卡片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
    ★【设题方式】:① 请用“/”为下面句子划分朗读停顿。(一般划一处或两处)
    ②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知识梳理]
    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二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
    ★[技巧点拨]
    一、“意义单位划分法”:
    文言句朗读的停顿划分可先揣摩意义,再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则“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有一定停顿。
    二、“语法结构划分法”:
    根据语言顺序处理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定语--中心语”、“状语--中心语”、“动补”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谓之间、谓宾之间、状语与中心语之间、动补之间要作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1、主谓之间、状谓之间、动补之间可作停顿。
    2、动宾之间,结合紧密时不停顿,但宾语有定语限制或修饰,就须停顿。
    3、几个状语之间虽有停顿,但只相当于现代的顿号级别,可不作停顿。
    4、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一收不停畅
    三、“文言句式特点划分法”:
    要留心文言句式特点,如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固定结构句等,划分停顿时须维护其古代语言特点和意义的完整。
    四、停顿要体现关键词的管辖范围。
    五、留心名作状的朗读停顿。
    六、留心形同于现代双音合成词现象的朗读停顿。
    古代汉语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形同于现代的双音节合成词,朗读时必须分开,不能把古代两个单音词读成现代的双音合成词。
    七、留心句首关联词及语气助词“夫、盖、且、若夫、至若”,将其自成音节,专作停顿,以发挥统领全句或全段以及引起话题的作用。
    八、留心古代的“国名、年号、地名、官名、郡爵、史实”。
    九、“也”用在句中表示提示,朗读时应停顿,不能误为副词,如作句尾语气助词则不作停顿。
    十、句式整齐的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朗读时可用相同的停顿来读,使语气语调一气贯通。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林壑(hè) 朝而往(zhā) 伛偻提携(1ǔ)
    B.琅琊(xié) 弈者胜(yì) 山肴野蔌(sù)
    C.辄醉(zhé) 酿泉(liàng) 树林阴翳(yì)
    D.潺潺(chán) 颓然(tuí) 觥筹交错(gōng)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林壑(hè) 蔚然(wèi) 晦明(huì)
    B.潺潺(chán) 宴酣(hān) 觥筹(gōng)
    C.伛偻(lǔ) 提携(xié) 野蔌(shù)
    D.颓然(tuí) 辄醉(zhé) 环滁(chú)
    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译文: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B.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译文:发现了野花,有一股清淡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译文: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水美景中。
    D.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译文: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4.下列各句中“也”字表达的语气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故自号曰醉翁也B.山间之朝暮也
    C.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D.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朝而往,暮而归B.太守自谓也 太守谓谁
    C.山水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D.四时之景不同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二、句子默写
    6.欧阳修《醉翁亭记》
    (1)山水之乐, 。
    (2) ,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3)野芳发而幽香, , ,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4)前者呼,后者应,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5)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 。
    7.欧阳修《醉翁亭记》
    (1)《醉翁亭记》中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环境特征(领起全文)的句子是“ ”。
    (2)《醉翁亭记》中表明“醉翁”称号的由来的句子是“ , , ”。
    (3)《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 , ”。
    (4)《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春夏美景的句子是“ , ”。
    (5)《醉翁亭记》中点明欣赏山水的乐趣与酒的关系的句子是“ , ”。
    (6)《醉翁亭记》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句子是“ , , ”。
    8.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描写山间朝暮景象的句子是“ , , ”。
    (2)《醉翁亭记》中,“ , ”是全文的核心命意,表明“醉”是表象,“乐”是根本。
    (3)“‘万籁此都寂’,轻轻再轻轻!”这条提醒保持安静的标语嵌入了古诗文,别有情趣。请从欧阳修《醉翁亭记》中选择句子,填入横线,完成下面这条提醒护花的标语。“ ”,你怎么舍得她受伤?
    (4)文中照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的句子是“ , , ”。
    9.根据提示默写。
    (1)美国发动贸易战,不是单纯的经济决策,而是借关税手段打压中国向高精尖制造业强国升级,这一意图与欧阳修(醉翁亭记》中“ , ”义同。
    (2)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用对偶句“ , ”描绘出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琅琊山有晦有明、交替变化的朝暮景象。
    (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概括了山间四季的不同风光。“(春) ,(夏) ,(秋) ,(冬) ,山间之四时也”,一季一幅画面,都紧紧抓住山林泉石的特点,给人不同的美学享受。
    (4)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有动静对比之美。“ , ”,树木之静对比出百鸟啁瞅之动,相得益彰;“ , ,众宾欢也。 , ,太守醉也”,以众宾喧哗之动,对比出太守颓然之静,生趣盎然。
    10.填空。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以神来之笔捕捉到了四时之景的诗情画意,其中描写春夏之景的句子是: , 。作者用“ , ”两句描绘出山间朝暮的变化,语言精练,对比鲜明。
    三、填空题
    11.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 ,字 ,自号 ,晚年又号 。宋代 家。
    (2)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一个“乐”字,围绕这一主线,作者先介绍了“亭之概况”,接着描绘了“ ”,最后抒写了“ ”。
    (3)本文在描写“亭中宴”的过程中,描绘了四个场景图,依次是:滁人游—— —— —— 。
    12.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1)山行六七里( )
    (2)翼然临于泉上( )
    (3)名之者谁( )
    (4)自号曰醉翁也( )
    (5)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
    (2)峰回路转 回: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
    (4)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5)日出而林霏开 霏:
    (6)云归而岩穴暝 暝:
    (7)野芳发而幽香 芳:
    (8)伛偻提携 伛偻:
    (9)泉香而酒洌 洌:
    (10)山肴野蔌 蔌:
    (11)杂然而前陈者 陈:
    (12)宴酣之乐 酣:
    (13)弈者胜 弈:
    (14)觥筹交错 觥:
    (15)树林阴翳 翳:
    14.全篇共21个“也”字,所表述的语气有三种:A.陈述(用于描写景物);B.肯定(用于介绍人名);C.感叹(用于直抒胸臆)。试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也”字 各表现了哪种语气。
    (1)环滁皆山也。( )
    (2)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4)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5)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6)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
    四、翻译
    15.词类活用
    (1)山行六七里
    活用情况: 释义:
    (2)杂然而前陈者
    活用情况: 释义: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活用情况: 释义:
    (4)名之者谁
    活用情况: 释义:
    (5)故自号曰醉翁也
    活用情况: 释义:
    (6)至于负者歌于途
    活用情况: 释义:
    16.词类活用
    (1)名之者谁( )(2)山行六七里( )
    (3)翼然临于泉上( )(4)自号曰醉翁也( )
    (5)杂然而前陈者( )(6)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7)野芳发而幽香( )(8)佳木秀而繁阴( )
    (9)太守宴也( )
    17.一词多义
    (1)乐 山水之乐( ) 禽鸟乐也( )
    (2)穷 乐亦无穷也( ) 欲穷其林( )
    (3)归 云归而岩穴暝( )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4)秀 佳木秀而繁阴( ) 蔚然而深秀者( )
    18.古今异义
    (1)佳木秀而繁阴( ) (2)山间之四时也( )
    (3)野芳发而幽香( ) (4)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
    19.古今异义
    (1)山间之四时也
    古义: 今义:
    (2)射者中,弈者胜
    古义: 今义:
    20.特殊句式
    (1)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句式:
    (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句式:
    21.重点字词
    (1)环滁皆山也 环: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
    (3)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泻:
    (4)峰回路转 回:
    (5)作亭者谁 作:
    (6)名之者谁 名:
    (7)太守自谓也 自谓:
    (8)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9)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
    (10)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开:
    (11)云归而岩穴暝 暝:
    (12)晦明变化者 晦:
    (13)野芳发而幽香 芳:
    (14)佳木秀而繁阴 秀:
    (15)临溪而渔 渔:
    (16)杂然而前陈者 杂然:
    (17)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
    (18)树林阴翳 翳:
    (19)太守谓谁 谓:
    2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环滁皆山也 环:
    (2)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
    (3)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4)临溪而渔 渔:
    (5)树林阴翳 阴翳:
    23.解释文言字词
    (1)林壑尤美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4)饮少辄醉
    (5)醉翁之意不在酒 (6)云归而岩穴暝
    (7)杂然而前陈者 (8)宴酣之乐
    (9)觥筹交错 (10)颓然乎其间者
    (11)树林阴翳 (12)太守谓谁
    24.一词多义
    (1)归
    ①云归而岩穴暝
    ②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2)谓
    ①太守自谓也
    ②太守谓谁
    (3)临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②临溪而渔
    (4)乐
    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②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③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5)而
    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②溪深而鱼肥
    ③朝而往,暮而归
    ④杂然而前陈者
    ⑤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⑥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⑦而不知人之乐
    25.句子翻译。
    (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7)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8)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9)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中考真题
    一、课内阅读
    (2022·黑龙江哈尔滨·中考真题)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回: (2)弈: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环滁皆山也.
    (2)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文章第②-④段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二、对比阅读
    (一)(2023·河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予家城市,人事丛委①,应酬为劳。老母在堂,于礼不能远离,日惟避喧南园内。园去城二余里,无杂木,柏可三百株,松止有五,计其植日,才四十年,而已成林。松柏之间,有一草庐,岁久敝漏,不蔽风雨,且卑隘②如坐阱中。不得已改作焉。撤草而覆之以瓦,左右置牖③,前后为门,疏朗空洞,落日后犹能辨蝇头字。中设一扁,名以“后知轩”。夫松柏皆后凋材也,必于岁寒然后知;又居之四面通明者为轩,孰谓斯名不情称哉?
    (摘选自李开先《后知轩记》)
    【注释】①丛委:繁杂,堆积。②卑隘:矮小狭窄。③牖(yǒu):窗户。
    4.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5.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6.下面是甲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另一种标点方式,请解说其合理性。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7.甲乙两文所写的亭和轩分别用“醉翁”和“后知”来命名,原因各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
    (二)(2023·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曰:“爱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节选自刘向《说苑·政理》)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B.太守谓谁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C.故善为国者 公问其故
    D.遇民如父母之爱子 或遇其叱咄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环而攻之而不胜
    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其真无马邪
    C.利之而勿害 跳往助之
    D.故善为国者 不足为外人道也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2)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11.“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甲】文结尾运用设问手法,在自问自答中流露出作者______之情。
    12.以民为本的思想在【甲】【乙】两文中都得到了鲜明的体现,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三)(2022·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①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②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注释】①午: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未:下午一点到三点。申:下午三点到五点。②夕春:夕阳。
    13.加点词语解释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非丝非竹 无丝竹之乱耳B.而不知人之乐 学而不思则罔
    C.皆在朝日始出 皆指目陈胜D.月景尤为清绝 哀转久绝
    14.翻译下列句子。
    (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安可为俗士道哉?
    15.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发垂髫”与“伛偻提携”都指代老人和孩子。
    B.成语“峰回路转”“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心旷神怡”都出自《醉翁亭记》。
    C.【乙】文“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既写出了杭人游湖的时间,又引出了下文作者对湖景的描写。
    D.【甲】【乙】两文都是游记散文,所选片段都运用了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16.【甲】【乙】两文中都写到了“乐”,结合选文简析它们的不同之处。
    (四)(2022·湖北荆州·中考真题)古诗文联读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游琅琊山记
    宋濂
    自驿西南出,过平皋约三里所,望丰山盘亘雄伟出琅琊诸峰上。居人指云:山下有幽谷,地形低洼,四面皆山,其中有紫微泉,宋欧阳公修所发。泉上十余步即丰乐亭,直丰乐亭之东数百步,即醒心亭。由亭曲转而西入天宁寺。今皆废,惟凉烟白草①而已。濂闻其语,为怅然者久之。
    复西行约三里许,有泉泻出于两山之间,分流而下,曰让泉,潺潺清澈,可鉴毛发。傍岸有亭曰“渐入佳境”,今已废,惟四大字勒崖石间。沿溪而过薛老桥,入醉翁亭。亭久废,名人石刻颇夥②,兵后③焚炼为垩尽。亭后四贤堂,亦废。亭侧有玻璃泉,又名六一泉,石栏覆之栏下压以巨石中流一窍通泉径可五六寸,手掬饮之,温。
    (选自《历代山水游记选》,有删节)
    注释:①(凉烟白草)苍凉的烟雾荒草。②(颇夥)非常多。③(兵后)战乱后。
    1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望西都,意踌躇 (踌躇)志得意满的样子
    B.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寄托
    C.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D.树林阴翳 (翳)遮盖
    1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醉翁之意不在酒/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野芳发而幽香
    C.行者休于树/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D.醒能述以文者/以光先帝遗德
    19.下面对《山坡羊·撞关怀古》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一“聚”一“怒”,群山若动,大河有情,作者赋予自然山水以人格化的强烈感情。
    B.一“表”一“里”,外写黄河,内写华山,生动表现潼关一带雄奇险要的地理位置。
    C.一“望”一“意”,前写动作,后写心绪,表现作者对前朝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失望。
    D.一“兴”一“亡”,词句警辟,目光深邃,深刻揭示封建社会颠扑不破的兴亡之理。
    20.下面对《醉翁亭记》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从全景到远景,再逐层聚焦到泉,到亭,到人,到酒,充满寻幽览胜之趣。
    B.末段抒情以禽鸟之乐烘托众人之乐,众人之乐烘托太守之乐,最后落脚到山水之乐。
    C.文章大量语句用“也”字做句尾,读来顿觉嘴上有醉意,脸上有得意,心中有快意。
    D.以一“乐”字贯穿全篇,表达随遇而安的心境、寄情山水的意趣及与民同乐的情怀。
    21.下面对《游琅琊山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宋濂一行按当地人指引,先游丰乐亭、醒心亭,再游醉翁亭,最后赏让泉风景。
    B.作者记游的是历经元末战乱之后的琅琊山风景,故所见皆衰草凉烟、断壁残垣。
    C.文中写自然风光往往雄奇清绝,写人文风景则倾覆焚毁,两相比较令人怅惘叹息。
    D.选段以游踪为线,或远跳,或问路,或照清影,或赏题刻,或饮清泉,游兴颇浓。
    22.用“/”给《游琅琊山记》中划线部分断句(限三处)
    石栏覆之栏下压以巨石中流一窍通泉径可五六寸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五)(2023·四川遂宁·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
    (欧阳修)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①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②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凡历数郡,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③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释】①机阱:陷阱 ②枉直乖错:冤假错案 ③便:安逸、安适。
    24.用“/”给乙文划线语句断句,划两处。
    为 政 宽 简 而 事 不 弛 废 何 也
    2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凡历数郡 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
    B.以纵为宽 人多以书假余
    C.而民受其弊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D.宽简而不扰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2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2)无以自遗,因取旧案反覆观之。
    27.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析欧阳修的从政理念。
    一、课内阅读
    (一)(2023·河南周口·校联考模拟预测)阅读《醉翁亭记》,完成下面小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2)杂然而前陈者 陈:
    2.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太守的“乐”情之中也隐含“悲”情,请结合原文语句,谈谈你的理解。
    4.欧阳修似乎热衷于建亭命名,下面链接材料是他修建丰乐亭的事迹。请结合文章和材料内容,说说你对他建亭命名的理解。
    【链接材料】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①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②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③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④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⑤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⑥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释】①诸:兼词,之于。②特:突出。③渝然:水势盛大的样子。④掇:拾取。⑤刻露:清楚地显露出来。⑥岁物:收成。
    (2023·湖南娄底·统考二模)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5.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故/自号曰醉翁也B.吾视其/辙乱C.人不知而/不愠D.今齐地方/千里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以……为乐)
    B.杂然而前陈者(而:连词,表转折)
    C.山水之乐(之:结构助词,的)
    D.伛偻提携(伛偻:指老人)
    7.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先介绍醉翁亭之所在,引出人和事;接着由写景到写人,最后再到写“乐”。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B.本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第③段的用意不在写宴会之盛。而在展现人民的安居乐业。
    C.“醉”与“乐”是统一的。因“乐”而“醉”,“醉”增其“乐”;“醉”是表象,“乐”是本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
    D.文章语言简洁流畅,委婉有致。开篇“环滁皆山也”五个字写尽滁州环山的特点,举重若轻,令人叹服。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9.文章多处提到“乐”,主要表现了哪几种“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三)(2023·北京·校考三模)阅读《醉翁亭记》,完成下面小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0.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日出而林霏开/连月不开 太守归而宾客从/喜从天降
    B.杂然而前陈者/推陈出新 四时之景不同/春和景明
    C.往来而不绝者/身怀绝技 朝而往,暮而归/完璧归赵
    D.渐闻水声潺潺/闻鸡起舞 而乐亦无穷也/理屈词穷
    11.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翻译: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
    理解:醉翁亭位于距离滁州城六七里的琅琊山上的酿泉之上。
    【乙】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翻译:到溪边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造酒,泉水香甜,酒清亮。
    理解:肥鱼、美酒和野味野菜,宴席丰盛,太守充分感受到了滁州百姓设宴招待他的热忱。
    【丙】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翻译: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
    理解:看到滁州百姓过着安乐的日子,随从自己游山玩水,作者内心无比快乐。
    12.根据《醉翁亭记》和下面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链接材料】
    子瞻①迁②于齐安,庐于江上……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③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④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⑤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⑥,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
    【注】①子瞻:苏轼的字。苏辙是其弟。齐安,即黄州(今湖北黄冈)。当时苏轼贬谪黄州,苏辙贬谪筠州。 ②迁:贬谪。 ③褰(qiān)裳:提起衣服。 ④撷(xié):摘取。 ⑤适意:合乎自己的心意。 ⑥中:内心。
    欧阳修和苏轼虽遭贬谪,却能安然自适,寄情山水。“太守之乐”是① ,“子瞻之乐”是② ,子瞻感到快乐的原因是“③ ”。
    (四)(2023·广东广州·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校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山间之四时也/年与时驰
    B.负者歌于途/负势竞上
    C.醒能述以文/策之不以其道
    D.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战则请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3)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选文中写山中早晚的阴晴变化,四时景物的迥然不同,总归为“乐亦无穷”,余韵不绝。
    B.本文大量运用“也”字,如“众宾欢也”“太守醉也”洋溢着平和、从容、愉悦的情调。
    C.通过对滁人游、太守宴的描述,体现出滁州的政治清明,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D.“太守”一词多次出现,最后道出“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解开悬念,反问饶有兴味。
    二、对比阅读
    (一)(2023·河南南阳·统考二模)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迂叟①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原,探礼乐之绪。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执纴②采药,决渠灌花,操斧伐竹,临高纵目,唯意所适③。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柅,耳目肺肠,悉为己有。踽踽④焉、洋洋⑤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因合而命之曰:“独乐园”。
    (节选自司马光《独乐园记》)
    【注释】①迂叟:作者自称。②纴:纺织。③适:闲适,舒畅。④踽踽:孤立行走。⑤洋洋:悠然自得。
    14.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伛偻提携”中的“伛偻”本意是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B.“射者中,弈者胜”中的“射”这里指投壶,是宴饮时的一种游戏。
    C.“树林阴翳”中的“翳”是“树荫”的意思,这里指树林枝叶茂密、绿树成荫。
    D.“悉为己有”与《桃花源记》“悉如外人”中的“悉”意思相同,翻译为“全,都”。
    15.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6.请简要分析甲文中“醉”与“乐”之间的关系,并说说作者是如何把它们统一起来的?
    17.两篇选文都是以文记乐,但作者的志趣各不相同。甲文欧阳修通过写宴饮之乐、山林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传达出寄情山水, 的思想;乙文司马光通过对独乐园生活的描绘及园名由来,表现了自己生活闲适, 的生活情趣。(请用四字词语填空)
    (二)(2023·广西柳州·统考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醉翁亭记
    欧阳修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获,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欧阳修传
    修始在滁洲,号醉翁,天资刚劲,虽机阱①在前,触发之不顾。
    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复观之,见其枉直乖错②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③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
    【注】①机阱:陷阱。②枉直乖错:冤假错案。③便:安逸,安适。
    18.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颓然乎其间 夕日欲颓B.未尝及文章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C.行者休于树 苟全性命于乱世D.朝而往 杂然而前陈者
    19.下面对【甲】【乙】两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醉翁”与“太守”两个称谓,一为名号,一为官职,互相映衬,揭示形象的多面性。
    B.【甲】文多用对偶句写景,用散句收束,在整齐中寻求变化,抑扬顿挫,音乐谐美。
    C.【乙】文中欧阳修虽然遭遇仕途坎坷,但仍能以百姓为本,尽力搞好政务,可见其堪称良臣。
    D.【甲】文托物言志,处处洒脱豁达,令人神往;【乙】文叙事写人,字里行间充满敬佩之情。
    2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2)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
    21.【甲】文每段开头的“若夫”“至于”“已而”等词语有什么作用?请联系上下文,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22.欧阳修被贬后,短短两年就将滁州治理得太平兴盛,百姓和乐。请结合【甲】【乙】两文,说说欧阳修政绩显著的原因。
    (2023·安徽亳州·统考三模)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①幽芳而荫②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释】①掇:拾取。②荫:庇荫。
    2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野芳发而幽香 芳:
    ②杂然而前陈者 陈:
    ③宴酣之乐 宴:
    ④乃日与除人仰而望山 乃:
    2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25.“夫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结合选文内容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6.【甲】文画线句子和【乙】文画线句子在写景上有何异同?
    (四)(2023·广东云浮·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醉翁亭记
    欧阳修(宋)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
    送李愿归盘谷序
    韩愈(唐)
    太行①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②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③;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④,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⑤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节选自《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释】①太行:山名,在今山西高原与河北平原之间。②宅幽:境地幽静。③茹:吃。④维:系。这里指约束。⑤黜陟:官职的升降。
    【疏通文意】
    27.请直接或按照给出的相应方法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28.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29.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钓 于 水 鲜 可 食 起 居 无 时 惟 适 之 安
    30.请根据材料与【甲】【乙】两篇选文,比较欧阳修与【乙】文这种人有什么异同?
    宋楼昉《崇古文诀》卷九:“一节是形容得意人,一节是形容闲居人,一节是形容奔走伺候人……终篇全举李愿说话,自说只数语,其实非李愿言此……”
    (五)(2023·广东河源·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3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弈者胜
    (2)颓然乎其间者
    (3)太守谓谁
    3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乙】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授广西罗城知县。罗城居万山中,盛瘴疠,民犷悍。方兵后,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①舍。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②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请于上官,谳实即处决,民安其居,尽力耕耘。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牒上官请宽徭役,建学宫,创设养济院,凡所当兴罢者,次第举行,县大治。总督卢兴祖等荐卓异。康熙六年,迁四川合州知州。四川大乱后,州中遗民裁百馀,而供役繁重。成龙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
    (节选自《清史稿·于成龙传》)
    【注】①廨:官署,官舍。②拊循:抚慰,安抚。
    3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次第举行
    (2)期月户增至千
    3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
    35.【甲】文的欧阳修和【乙】文的于成龙在为官方面是否有共同之处?请结合文段分别说说。
    (六)(2023·山东济宁·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①,见义勇为,虽机阱②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③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④,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⑤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⑥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注释】①天资刚劲:生性刚直。②机阱:陷阱。③枉直乖错:冤假错案。④润身:修身养性。⑤宽简:宽松简易。⑥便:安逸,安适。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茂盛的样子
    B.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图
    C.泉香而酒冽 清
    D.树林阴翳 遮盖
    (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
    A.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B.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C.足肤皲裂而不知
    D.登轼而望之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节选自《欧阳修全集》。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和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范仲淹、曾巩同属于“唐宋八大家”。
    B.[甲]文描写了醉翁亭周围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以“乐”字贯穿全文,乐中带忧,流露出作者被贬此地愁苦悲凉的心境。
    C.[乙]文欧阳修为人正直,治理有方,所到之处政绩斐然,人民生活都很安逸,因而他深受百姓喜爱。
    D.欧阳修勤政爱民,[甲][乙]两文中他为官理念有所不同,[甲]文侧重为政宽简的为官理念,[乙]文侧重与民同乐的为官理念。
    (4)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划线的句子。
    (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四时之景不同
    词语推断法:四时更替

    (2)园去城二余里
    查阅词典法:①离开。②距,距离。③赴,前往。④表示行为的趋势。(摘自《古代汉语词典》)
    (填序号)
    (3)岁久敝漏
    课内迁移法: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

    语 句
    方 法
    释 义
    (1)名之者谁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濯清泉以自洁
    联系课内: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
    (4)升高而望远
    字源推测法:
    (5)刀锯不加
    参考词典法:①放上;②施加;③增加;④副词,更加;⑤连词,加上。
    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
    《醉翁亭记》(过关训练)(解析版)

    知识卡片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
    ★【设题方式】:① 请用“/”为下面句子划分朗读停顿。(一般划一处或两处)
    ②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知识梳理]
    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二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
    ★[技巧点拨]
    一、“意义单位划分法”:
    文言句朗读的停顿划分可先揣摩意义,再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则“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有一定停顿。
    二、“语法结构划分法”:
    根据语言顺序处理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定语--中心语”、“状语--中心语”、“动补”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谓之间、谓宾之间、状语与中心语之间、动补之间要作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1、主谓之间、状谓之间、动补之间可作停顿。
    2、动宾之间,结合紧密时不停顿,但宾语有定语限制或修饰,就须停顿。
    3、几个状语之间虽有停顿,但只相当于现代的顿号级别,可不作停顿。
    4、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一收不停畅
    三、“文言句式特点划分法”:
    要留心文言句式特点,如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固定结构句等,划分停顿时须维护其古代语言特点和意义的完整。
    四、停顿要体现关键词的管辖范围。
    五、留心名作状的朗读停顿。
    六、留心形同于现代双音合成词现象的朗读停顿。
    古代汉语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形同于现代的双音节合成词,朗读时必须分开,不能把古代两个单音词读成现代的双音合成词。
    七、留心句首关联词及语气助词“夫、盖、且、若夫、至若”,将其自成音节,专作停顿,以发挥统领全句或全段以及引起话题的作用。
    八、留心古代的“国名、年号、地名、官名、郡爵、史实”。
    九、“也”用在句中表示提示,朗读时应停顿,不能误为副词,如作句尾语气助词则不作停顿。
    十、句式整齐的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朗读时可用相同的停顿来读,使语气语调一气贯通。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林壑(hè) 朝而往(zhā) 伛偻提携(1ǔ)
    B.琅琊(xié) 弈者胜(yì) 山肴野蔌(sù)
    C.辄醉(zhé) 酿泉(liàng) 树林阴翳(yì)
    D.潺潺(chán) 颓然(tuí) 觥筹交错(gōng)
    【答案】D
    【详解】A.伛偻提携(1ǔ)—— lǚ ;
    B.琅琊(xié)——yá;
    C.酿泉(liàng)——niàng;
    故选D。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林壑(hè) 蔚然(wèi) 晦明(huì)
    B.潺潺(chán) 宴酣(hān) 觥筹(gōng)
    C.伛偻(lǔ) 提携(xié) 野蔌(shù)
    D.颓然(tuí) 辄醉(zhé) 环滁(chú)
    【答案】C
    【详解】C.伛偻( lǚ),野蔌(sù);故选C。
    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译文: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B.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译文:发现了野花,有一股清淡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
    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译文: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水美景中。
    D.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译文: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答案】B
    【详解】B.应是“野花开放”,而不是“发现了野花”。故选B。
    4.下列各句中“也”字表达的语气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故自号曰醉翁也B.山间之朝暮也
    C.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D.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用法的能力。
    A选项中的“也”表示陈述,语气较为平缓;
    BCD三项中的“也”均表示判断,语气更为肯定;
    故选A。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朝而往,暮而归B.太守自谓也 太守谓谁
    C.山水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D.四时之景不同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答案】D
    【详解】A.而:连词,表递进/连词,表修饰;
    B.谓:动词,命名/动词,是;
    C.乐:名词,乐趣/形容词,欢乐;
    D.之:都是结构助词,的;
    故选D。
    二、句子默写
    6.欧阳修《醉翁亭记》
    (1)山水之乐, 。
    (2) , ,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3)野芳发而幽香, , ,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4)前者呼,后者应, ,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5)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 。
    【答案】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 伛偻提携 泉香而酒洌
    【详解】注意“寓、林霏、暝、繁阴、伛偻、携、洌”的正确书写。
    7.欧阳修《醉翁亭记》
    (1)《醉翁亭记》中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环境特征(领起全文)的句子是“ ”。
    (2)《醉翁亭记》中表明“醉翁”称号的由来的句子是“ , , ”。
    (3)《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 , ”。
    (4)《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春夏美景的句子是“ , ”。
    (5)《醉翁亭记》中点明欣赏山水的乐趣与酒的关系的句子是“ , ”。
    (6)《醉翁亭记》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句子是“ , , ”。
    【答案】 环滁皆山也 饮少辄醉 而年又最高 故自号曰醉翁也 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晦明变化者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 太守醉也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滁、辄、霏、暝、晦、阴、颓。
    8.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描写山间朝暮景象的句子是“ , , ”。
    (2)《醉翁亭记》中,“ , ”是全文的核心命意,表明“醉”是表象,“乐”是根本。
    (3)“‘万籁此都寂’,轻轻再轻轻!”这条提醒保持安静的标语嵌入了古诗文,别有情趣。请从欧阳修《醉翁亭记》中选择句子,填入横线,完成下面这条提醒护花的标语。“ ”,你怎么舍得她受伤?
    (4)文中照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的句子是“ , , ”。
    【答案】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晦明变化者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野芳发而幽香 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 太守醉也
    【详解】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注意易错字词:霏、暝、晦、颓。
    9.根据提示默写。
    (1)美国发动贸易战,不是单纯的经济决策,而是借关税手段打压中国向高精尖制造业强国升级,这一意图与欧阳修(醉翁亭记》中“ , ”义同。
    (2)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用对偶句“ , ”描绘出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琅琊山有晦有明、交替变化的朝暮景象。
    (3)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概括了山间四季的不同风光。“(春) ,(夏) ,(秋) ,(冬) ,山间之四时也”,一季一幅画面,都紧紧抓住山林泉石的特点,给人不同的美学享受。
    (4)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有动静对比之美。“ , ”,树木之静对比出百鸟啁瞅之动,相得益彰;“ , ,众宾欢也。 , ,太守醉也”,以众宾喧哗之动,对比出太守颓然之静,生趣盎然。
    【答案】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 树林阴翳 鸣声上下 觥筹交错 起坐而喧哗者 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
    【详解】背诵默写及理解性默写。不仅要背诵所学的古诗文,还要对课内的古诗文有一定的理解,知晓诗句的内容、情感以及诗歌的主题。考查古诗文的背诵和理解能力,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不要出现多字、少字和错别字的情况。本题要注意“霏、穴暝、阴翳、觥筹、喧哗、颓”等字的写法。
    10.填空。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以神来之笔捕捉到了四时之景的诗情画意,其中描写春夏之景的句子是: , 。作者用“ , ”两句描绘出山间朝暮的变化,语言精练,对比鲜明。
    【答案】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在第二自然段作者描绘了山间的朝暮之景和四季之景,“日出而林霏开”,描写的是早晨的景色,“云归而岩穴暝”,描写的是傍晚的景色,“野芳发而幽香”,描写的是春季的景色,“佳木秀而繁阴”,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色。
    三、填空题
    11.填空。
    (1)本文的作者是 ,字 ,自号 ,晚年又号 。宋代 家。
    (2)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一个“乐”字,围绕这一主线,作者先介绍了“亭之概况”,接着描绘了“ ”,最后抒写了“ ”。
    (3)本文在描写“亭中宴”的过程中,描绘了四个场景图,依次是:滁人游—— —— —— 。
    【答案】 (1)欧阳修 永叔 醉翁 六一居士 文学 (2)亭之美景 游亭之乐 (3)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醉
    【详解】考查文学常识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醉翁亭记》作者是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全文围绕“乐”这一主线展开:(1)亭之概况(环境、亭名由来),抒发“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2)亭之美景(自然美:朝暮图、四时景),“乐亦无穷”;(人情美:滁人游、太守宴、众宾饮、太守醉)照应“乐亦无穷”。(3)游亭之乐(游人去,禽鸟乐;太守乐其乐——与民同乐)(主旨)。文章“亭中宴”的过程中,依次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画面。
    12.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
    (1)山行六七里( )
    (2)翼然临于泉上( )
    (3)名之者谁( )
    (4)自号曰醉翁也( )
    (5)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答案】 (1)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2)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 (3)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 (4)名词作动词,取名,称呼 (5)意动用法,以……为乐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本题是对文言实词词类活用现象的考查。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山”,名词作状语,意为“沿着山路”;“翼”,本义是“鸟的翅膀”,名词作状语,意为“像鸟张开翅膀”;“名”,名词作状语,意为“取名、命名”;“号”,名词作状语,意为“取名,称呼”;“乐”, 意动用法,意为“以……为乐”。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
    (2)峰回路转 回: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
    (4)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5)日出而林霏开 霏:
    (6)云归而岩穴暝 暝:
    (7)野芳发而幽香 芳:
    (8)伛偻提携 伛偻:
    (9)泉香而酒洌 洌:
    (10)山肴野蔌 蔌:
    (11)杂然而前陈者 陈:
    (12)宴酣之乐 酣:
    (13)弈者胜 弈:
    (14)觥筹交错 觥:
    (15)树林阴翳 翳:
    【答案】 (1)茂盛的样子 (2)曲折、回环 (3)居高面下 (4)意趣,情趣 (5)弥漫的云气 (6)昏暗 (7)花 (8)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9)清 (10)菜蔬 (11)陈列,摆开 (12)尽兴地喝酒 (13)下棋 (14)酒杯 (15)遮盖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蔚然”,形容词,“蔚”,意为“茂盛”,“然”,形容词的词尾,意为“……的样子”;“回”,古今异义,今义为“回去”,古义为“曲折、回环”;“临”, 古今异义,今义为“来临”,古义为“居高面下”; “意”, 古今异义,今义为“意思”,古义为“意趣,情趣”; “霏”,本义为雨雪很盛的样子,这里的意思是“弥漫的云气”;“暝”,本义即是“天色昏暗”;“芳”,古今异义,今义为“芳香”,古义为“花”;“伛偻”,本义为弯腰曲背,这里代指“老人”,是借代的修辞手法;“洌”,本义即是“清”; “蔌”, 本义为“高长的可食野菜”,这里用其引申义,意为“菜蔬”;“陈”,古今异义,今义为姓氏,古义为“陈列,摆开”; “酣”,本义即是“尽兴地喝酒”;“弈”,本义即是“下棋”;“觥”,本义即是“酒杯”; “翳”, 本义为“用羽毛做的华盖”,这里用其引申义,意为“遮盖”。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14.全篇共21个“也”字,所表述的语气有三种:A.陈述(用于描写景物);B.肯定(用于介绍人名);C.感叹(用于直抒胸臆)。试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也”字 各表现了哪种语气。
    (1)环滁皆山也。( )
    (2)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4)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5)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6)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
    【答案】 (1)A (2)B (3)C (4)C (5)A (6)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一词多义这一考点的掌握情况。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1)句意:环绕滁州城都是山。“也”表陈述语气;(2)句意:太守是谁?是庐陵欧阳修。“也”肯定语气;(3)句意: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之间。“也”感叹语气;(4)句意:四季的景色不同,而乐趣也无穷无尽呀。“也”感叹语气;(5)句意:不久夕阳下山,人的影子散乱一地,这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呀。“也”陈述语气;(6)句意:醉了能同百姓一同享乐,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的人,是太守呀。“也”肯定语气。
    四、翻译
    15.词类活用
    (1)山行六七里
    活用情况: 释义:
    (2)杂然而前陈者
    活用情况: 释义: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活用情况: 释义:
    (4)名之者谁
    活用情况: 释义:
    (5)故自号曰醉翁也
    活用情况: 释义:
    (6)至于负者歌于途
    活用情况: 释义:
    【答案】 名词作状语 沿着山路 名词作状语 在前面 名词作状语 像鸟张开翅膀 名词作动词 命名,取名 名词作动词 取别号 名词作动词 唱歌
    【详解】考查对词类活用的理解。
    (1)“山行六七里”:沿着山路走六七里。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谷;
    (2)“杂然而前陈者”: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
    (4)“名之者谁”: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取名;
    (5)“故自号曰醉翁也”:所以自号“醉翁”。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名;
    (6)“至于负者歌于途”: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歌:歌曲,名词用作动词,唱歌。
    16.词类活用
    (1)名之者谁( )(2)山行六七里( )
    (3)翼然临于泉上( )(4)自号曰醉翁也( )
    (5)杂然而前陈者( )(6)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7)野芳发而幽香( )(8)佳木秀而繁阴( )
    (9)太守宴也( )
    【答案】 (1)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 (2)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3)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4)名词用作动词,取号、起别号。 (5)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6)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7)名词用作动词,发出清幽的香味。 (8)名词用作动词,形成浓郁的绿荫。 (9)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宴会。
    【详解】(1)句意:为它取名的是谁。名,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
    (2)句意:顺着山路走六七里。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
    (3)句意: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4)句意:自己给自己取别号为醉翁。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号、起别号。
    (5)句意:杂乱地摆放在前面的。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
    (6)句意:却不知道太守以宾客的快乐为快乐。乐,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7)句意:野花开了,散发出幽香。幽香:名词用作动词,发出清幽的香味。
    (8)句意:好看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繁阴,名词用作动词,形成浓郁的绿荫。
    (9)句意:是太守在举行宴会。宴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宴会。
    17.一词多义
    (1)乐 山水之乐( ) 禽鸟乐也( )
    (2)穷 乐亦无穷也( ) 欲穷其林( )
    (3)归 云归而岩穴暝( )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4)秀 佳木秀而繁阴( ) 蔚然而深秀者( )
    【答案】(1)乐趣 欢乐 (2)尽 走到尽头 (3)聚拢 回家 (4)茂盛、繁茂 秀丽
    【详解】(1)前一句句意:欣赏山水的乐趣。乐,乐趣。后一句句意:禽鸟非常欢乐。乐,欢乐。
    (2)前一句句意:这种快乐也是没有穷尽。穷,尽。后一句句意:欲要走完这片林子。穷,走到尽头。
    (3)前一句句意:云雾聚拢来,山谷变得昏暗。归,聚拢。后一句句意: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归,回家。
    (4)前一句句意: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秀,茂盛、繁茂。后一句句意: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秀,秀丽。
    18.古今异义
    (1)佳木秀而繁阴( ) (2)山间之四时也( )
    (3)野芳发而幽香( ) (4)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
    【答案】 (1)古义:茂盛 今义:秀美。 (2)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3)古义:花 今义:香味。 (4)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详解】这道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古今异义的理解。
    (1)“佳木秀”意思是好的树木枝繁叶茂。故“秀”的古义是茂盛,今义是秀美。
    (2)“四时”意思是四季。故“时”的古义是季节,今义是时间。
    (3)“野芳”意思是野花。故“芳”的古义是花,今义是香味。
    (4)“游人去”意思是游人离去。故“去”的古义是离开,今义是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19.古今异义
    (1)山间之四时也
    古义: 今义:
    (2)射者中,弈者胜
    古义: 今义:
    【答案】 季节 时间 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 射击
    【详解】本题考查古今异义。
    (1)句意:这就是山中的四季。古义:四季。今义:时间。
    (2)句意: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古义: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今义:射箭,射击。
    20.特殊句式
    (1)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句式:
    (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句式:
    【答案】 介词结构后置句 省略句
    【详解】考查对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理解。
    (1)“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本句为:介词结构后置句。正常语序应为“于途歌”“于树休”。
    (2)“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本句为省略句,“心”和“酒”前面都省略了介词“于”,应为“得之于心而寓之于酒也。”
    21.重点字词
    (1)环滁皆山也 环: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
    (3)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泻:
    (4)峰回路转 回:
    (5)作亭者谁 作:
    (6)名之者谁 名:
    (7)太守自谓也 自谓:
    (8)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9)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
    (10)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开:
    (11)云归而岩穴暝 暝:
    (12)晦明变化者 晦:
    (13)野芳发而幽香 芳:
    (14)佳木秀而繁阴 秀:
    (15)临溪而渔 渔:
    (16)杂然而前陈者 杂然:
    (17)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
    (18)树林阴翳 翳:
    (19)太守谓谁 谓:
    【答案】 环绕 茂盛的样子 倾泻 曲折、回环 建造 命名 自称,此处为用自称来命名之意 意趣,情趣 寄托 散开 昏暗 昏暗 花 茂盛 钓鱼 交错的样子 倒下的样子 遮盖 为,是
    【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环绕滁州的都是山。环:环绕。
    (2)句意: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蔚然:茂盛的样子。
    (3)句意: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泻:倾泻。
    (4)句意: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回:曲折、回环。
    (5)句意: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作:建造。
    (6)句意: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名:命名。
    (7)句意: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自谓:自称,此处为用自称来命名之意。
    (8)句意: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意:意趣,情趣。
    (9)句意: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寓:寄托。
    (10)句意:至于太阳升起,树林里的雾气散开。开:散开。
    (11)句意: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暝 :昏暗。
    (12)句意: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晦:昏暗。
    (13)句意: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芳:花。
    (14)句意: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秀:茂盛。
    (15)句意:到溪边钓鱼。 渔:钓鱼。
    (16)句意: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 杂然:交错的样子。
    (17)句意:醉醺醺地倒在众人中间的。颓然:倒下的样子。
    (18)句意: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翳:遮盖。
    (19)句意:太守是谁呢? 谓:为,是。
    2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环滁皆山也 环:
    (2)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
    (3)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4)临溪而渔 渔:
    (5)树林阴翳 阴翳:
    【答案】 环绕 茂盛的样子 意趣,情趣 捕鱼 形容枝叶茂密成荫
    【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环:环绕。
    (2)句意: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地方。蔚然:草木繁盛的样子。
    (3)句意: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意:意趣,情趣。
    (4)句意:到溪边来钓鱼。渔:捕鱼、钓鱼。
    (5)句意:树林茂密荫蔽。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荫。
    23.解释文言字词
    (1)林壑尤美 (2)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4)饮少辄醉
    (5)醉翁之意不在酒 (6)云归而岩穴暝
    (7)杂然而前陈者 (8)宴酣之乐
    (9)觥筹交错 (10)颓然乎其间者
    (11)树林阴翳 (12)太守谓谁
    【答案】(1)山谷(2)茂盛的样子(3)居高面下(4)就(5)兴趣,情趣 (6)昏暗(7)摆开(8)尽兴地喝酒(9)酒杯和酒筹(10)原指精神不振,这里指醉态。(11)遮蔽(12)为,是
    【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壑,本义,山谷。蔚然,本义,茂盛的样子。临,本义,居高临下。辄,本义,就。意,本义,兴趣,情趣。瞑,本义,昏暗。陈,一词多义,摆开。酣,本义,尽兴的喝酒。觥筹,本义,酒杯和酒筹。颓然,本义,原指精神不振,这里指醉态。翳,一词多义,遮蔽。谓,一词多义,为,是。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24.一词多义
    (1)归
    ①云归而岩穴暝
    ②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2)谓
    ①太守自谓也
    ②太守谓谁
    (3)临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②临溪而渔
    (4)乐
    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②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③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5)而
    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②溪深而鱼肥
    ③朝而往,暮而归
    ④杂然而前陈者
    ⑤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⑥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⑦而不知人之乐
    【答案】 聚拢 回家 用……来命名 为,是 居高面下 靠近 欢乐 以……为快乐 乐趣 表递进 表并列 表修饰 表修饰 表承接 表承接 表转折,但是,却
    【详解】考查对一词多义的理解。
    (1)归
    ①“云归而岩穴暝”: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归:聚拢;
    ②“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归:回家。
    (2)谓
    ①“太守自谓也”: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谓 :用……来命名;
    ②“太守谓谁”:太守是谁呢? 谓: 为,是。
    (3)临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临:居高面下;
    ②“临溪而渔”:到溪边钓鱼。临:靠近。
    (4)乐
    ①“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乐:欢乐;
    ②“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乐:以……为快乐;
    ③“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乐:乐趣。
    (5)而
    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而:表递进;
    ②“溪深而鱼肥”: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而:表并列;
    ③“朝而往,暮而归”:清晨前往,黄昏归来。而:表修饰;
    ④“杂然而前陈者”: 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 。而:表修饰;
    ⑤“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而:表承接;
    ⑥“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至于太阳升起,树林里的雾气散开。而:表承接;
    ⑦“而不知人之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 而: 表转折,但是,却。
    25.句子翻译。
    (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7)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8)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9)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答案】(1)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2)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
    (3)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的美景。
    (4)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5)至于太阳升起,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6)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7)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8)一个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倒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9)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完整翻译句子的基础上,把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展现出来,注意省略句要补全,倒装句要调整语序。重点字词:
    (1)蔚然:茂盛的样子。
    (2)回:曲折、回环;临:居高面下。
    (3)意:意趣、情趣。
    (4)寓:寄托。
    (5)霏:弥漫的云气;暝:昏暗。
    (6)芳:花;秀:茂盛。
    (7)酣:尽兴地喝酒。
    (8)苍颜:容颜苍老;颓然:原指精神不振,这里形容醉态。
    (9)述:记述;以:用。
    中考真题
    一、课内阅读
    (2022·黑龙江哈尔滨·中考真题)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回: (2)弈:
    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环滁皆山也.
    (2)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文章第②-④段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答案】1.(1)曲折、回环(2)下棋 2.(1)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
    (2)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3.这三段是按照写景——写人——写“乐”的顺序来写的。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时,要注意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1)峰回路转,句意是: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回:曲折、回环。
    (2)弈者胜,句意是:下棋的人赢了。弈:下棋。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的时候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到倒装句就要按现代汉语语序疏通,如遇到省略句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注意重点词:
    (1)环:环绕;皆:都;也:表判断。
    (2)四时:四季;穷:尽。
    3.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分析作答。第②段“山间之朝暮也”和“山间之四时也”,写了山间朝暮和四时之景,主要是写景为主;第③段从“滁人游也”“太守宴也”“众宾欢也”“太守醉也”可知,主要写人的活动;第④段写“太守归”“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写禽鸟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写宾客乐、太守与民同乐,都在写“乐”。
    【点睛】参考译文
    ①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②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③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④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二、对比阅读
    (一)(2023·河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予家城市,人事丛委①,应酬为劳。老母在堂,于礼不能远离,日惟避喧南园内。园去城二余里,无杂木,柏可三百株,松止有五,计其植日,才四十年,而已成林。松柏之间,有一草庐,岁久敝漏,不蔽风雨,且卑隘②如坐阱中。不得已改作焉。撤草而覆之以瓦,左右置牖③,前后为门,疏朗空洞,落日后犹能辨蝇头字。中设一扁,名以“后知轩”。夫松柏皆后凋材也,必于岁寒然后知;又居之四面通明者为轩,孰谓斯名不情称哉?
    (摘选自李开先《后知轩记》)
    【注释】①丛委:繁杂,堆积。②卑隘:矮小狭窄。③牖(yǒu):窗户。
    4.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5.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6.下面是甲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另一种标点方式,请解说其合理性。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7.甲乙两文所写的亭和轩分别用“醉翁”和“后知”来命名,原因各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
    【答案】4. 季,季节 ② 破,破旧,破烂 5.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6.这样标点层次分明。前两句先整体描写西南诸峰之美,后两句再聚焦其中的琅琊山。 7.“醉翁”:因作者自号“醉翁”,又常与客人来此饮酒,所以用“醉翁”来命名此亭。
    “后知”:因为轩的周围有松柏,松柏都是后凋的树木,大寒之后才知道它们的品质(作者借此表明心志),所以用“后知”来命名此轩。
    【解析】4.考查词语释义。
    (1)四时更替:四季更替。时,季,季节。四时之景不同:四季的景色不同。
    (2)句意:南园距离城市有二里多。去,距离。故选②。
    (3)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我则穿着破旧的衣服处在他们中间。敝,破,破旧,破烂。岁久敝漏:年代久远,破旧漏风。
    5.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
    注意:野芳,野花。发,开放。而,表顺承,就。秀,美好。繁阴,繁茂成阴。
    6.考查句子理解。
    题目中给出的标点方式与原句相比,是把一个句子分成了两个句子。“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写西南诸峰之美,这是面。“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聚集西南诸峰中的琅琊山,这是点。由面到点,层次分明。
    7.考查比较阅读。
    根据甲文第一段中的“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可知,因作者自号“醉翁”,又常与客人来此饮酒,所以用“醉翁”来命名此亭。
    根据乙文中的“无杂木,柏可三百株,松止有五”“夫松柏皆后凋材也,必于岁寒然后知;又居之四面通明者为轩,孰谓斯名不情称哉”可知,因为轩的周围有松柏,松柏都是后凋的树木,大寒之后才知道它们的品质(作者借此表明心志),所以用“后知”来命名此轩。
    【点睛】参考译文:
    甲: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升起,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乙:我住在城市,人事繁杂堆积,因为应酬而劳苦。老母在堂,出于礼法不能远离,每天只能在南园内躲避喧嚣。南园距离城市二里多,没有别的树木,有三百株柏树,松树只有五颗,计算它们种下的时间,才四十年就已经长成了林子。松树和柏树之间,有一座草庐,年代久远,破旧漏风,不能遮蔽风雨,而且矮小狭窄,就像是坐在井中。不得己只能改建了。撤去茅草,用瓦覆盖,左右开窗,前后开了门,疏朗空洞,落日后还能看清蝇头小字。中间挂了一块匾,用“后知轩”命名。那松柏都是后凋的树木,一定在一年里最寒冷的时候才知道。居住在四面通明的地方叫做轩,谁说这个名称与性情不相符呢?
    (二)(2023·山东滨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曰:“爱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节选自刘向《说苑·政理》)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B.太守谓谁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C.故善为国者 公问其故
    D.遇民如父母之爱子 或遇其叱咄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环而攻之而不胜
    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其真无马邪
    C.利之而勿害 跳往助之
    D.故善为国者 不足为外人道也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2)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11.“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甲】文结尾运用设问手法,在自问自答中流露出作者______之情。
    12.以民为本的思想在【甲】【乙】两文中都得到了鲜明的体现,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答案】8.A 9.C 10.(1)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
    (2)听到他们遭受饥寒,为之感到哀伤;见到他们劳苦的状态,为之感到伤悲。 11.自豪、自得 12.甲文以民为本思想体现在与滁州百姓同游;与宾客同宴、同乐、同醉;更重要的是他能够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乙文中姜太公认为要给百姓利益、让百姓成功、让百姓活下去、给予百姓快乐,治国者对待百姓要像父母对待孩子、兄长爱护兄弟一样,对百姓遭遇感同身受,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解析】8.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都是“以……为乐”的意思;
    B.为,是/认为;
    C.所以/原因,缘故;
    D.对待、相待/遇到;
    故选A。
    9.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A.连词,表承接,不译/连词,表转折,但,却;
    B.代词,他们/表反问语气,难道;
    C.代词,代指百姓/代词,代指愚公;都可翻译为“他,他们”;
    D.治理/对、向;
    故选C。
    10.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重点词:
    (1)乐:欢乐;述:记述;以:用。
    (2)饥寒:指遭受饥寒;哀:感到哀伤;悲:感到伤悲。
    1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根据前文“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可知,欧阳修虽然被贬,却能够造福一方,让百姓安居乐业。自己也能够与百姓共同饮酒作乐,同时还能够在清醒后用自己的文字记述这件事。文章全篇只在结尾处采用设问,以自问自答的形式点明太守就是自己,表明其补单陶醉于山水美景、宴酣之乐,更沉醉于自己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流露出自豪、自得之感。
    1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根据甲文“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可知,欧阳修遭到贬谪后,以民为本,使得滁州政事修明,百姓安居乐业,才能够外出游玩,其中他与滁州百姓同游;与宾客同宴、同乐、同醉;更重要的是他能够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这些都体现了朴素的以民为本的思想;
    根据乙文“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可知,乙文认为要给子民利益不加害他们,让他们成功而非失败,让他们活下去而不要杀害他们,给予他们而不是抢夺他们的东西,给予他们快乐而不是痛苦,对他们和颜悦色而不要怒目相向;根据“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可知,乙文提出治国者对待子民,要如同父母对待孩子,兄长爱护兄弟一般,对百姓的饥寒与劳苦感同身受。这些都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甲】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乙】周武王问姜太公:“治理国家的方法是什么?”姜太公回答说:“治理国家的方法,就是怎么去爱子民罢了。”周武王说:“怎么样爱子民?”姜太公说:“给子民利益不加害他们,让他们成功而非失败,让他们活下去而不要杀害他们,给予他们而不是抢夺他们的东西,给予他们快乐而不是痛苦,对他们和颜悦色而不要怒目相向。这就是治理国家的方法。……所以善于治国的人对待民众,就像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兄长爱护自己的兄弟一样,听到他们遭受饥寒,为之感到哀伤;见到他们劳苦的状态,为之感到伤悲。
    (三)(2022·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①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②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注释】①午:上午十一点到下午一点。未:下午一点到三点。申:下午三点到五点。②夕春:夕阳。
    13.加点词语解释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非丝非竹 无丝竹之乱耳B.而不知人之乐 学而不思则罔
    C.皆在朝日始出 皆指目陈胜D.月景尤为清绝 哀转久绝
    14.翻译下列句子。
    (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安可为俗士道哉?
    15.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发垂髫”与“伛偻提携”都指代老人和孩子。
    B.成语“峰回路转”“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心旷神怡”都出自《醉翁亭记》。
    C.【乙】文“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既写出了杭人游湖的时间,又引出了下文作者对湖景的描写。
    D.【甲】【乙】两文都是游记散文,所选片段都运用了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16.【甲】【乙】两文中都写到了“乐”,结合选文简析它们的不同之处。
    【答案】13.D 14.(1)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2)哪里可以对一般人说呢? 15.B 16.【甲】文表现出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襟怀;【乙】文表现出作者独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和清雅脱俗的审美情趣。
    【解析】13.A.都为名词,都是指“弦乐器”;
    B.都表示转折,都译为“但是、却”;
    C.都为副词,都译为“都”;
    D.副词,极/动词,消失;
    故选D。
    14.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从:跟从;乐其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2)安:表反问,怎么、哪里;俗士:指一般人;道:说;哉:语气词,呢。
    15.B.“心旷神怡”出自北宋文学家范仲淹所写的《岳阳楼记》;
    故选B。
    16.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根据【甲】文“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可知,表面上太守因出游之乐,宴酣之乐而内心愉悦,实际上太守的快乐是建立在游人之乐的基础上的,展现的是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襟怀。
    根据【乙】文“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可知,作者与“俗士”不同,能够领略到“朝日始出,夕春未下”时西湖的美丽景致,寓情于景,表现了作者以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喜爱清新雅致地月景,表现了作者清雅脱俗的审美情趣。
    【点睛】【甲】参考译文: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乙】参考译文:
    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在午、未、申三个时辰;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巧,山岚设色之美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时,那时西湖才尽显浓艳和娇媚。月景清新雅致到了极点。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颜色,水的意味,更是别有情趣韵味。这种乐趣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凡夫俗子述说呢?
    (四)(2022·湖北荆州·中考真题)古诗文联读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游琅琊山记
    宋 濂
    自驿西南出,过平皋约三里所,望丰山盘亘雄伟出琅琊诸峰上。居人指云:山下有幽谷,地形低洼,四面皆山,其中有紫微泉,宋欧阳公修所发。泉上十余步即丰乐亭,直丰乐亭之东数百步,即醒心亭。由亭曲转而西入天宁寺。今皆废,惟凉烟白草①而已。濂闻其语,为怅然者久之。
    复西行约三里许,有泉泻出于两山之间,分流而下,曰让泉,潺潺清澈,可鉴毛发。傍岸有亭曰“渐入佳境”,今已废,惟四大字勒崖石间。沿溪而过薛老桥,入醉翁亭。亭久废,名人石刻颇夥②,兵后③焚炼为垩尽。亭后四贤堂,亦废。亭侧有玻璃泉,又名六一泉,石栏覆之栏下压以巨石中流一窍通泉径可五六寸,手掬饮之,温。
    (选自《历代山水游记选》,有删节)
    注释:①(凉烟白草)苍凉的烟雾荒草。②(颇夥)非常多。③(兵后)战乱后。
    1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望西都,意踌躇 (踌躇)志得意满的样子
    B.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寄托
    C.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D.树林阴翳 (翳)遮盖
    1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醉翁之意不在酒/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B.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野芳发而幽香
    C.行者休于树/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D.醒能述以文者/以光先帝遗德
    19.下面对《山坡羊·撞关怀古》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一“聚”一“怒”,群山若动,大河有情,作者赋予自然山水以人格化的强烈感情。
    B.一“表”一“里”,外写黄河,内写华山,生动表现潼关一带雄奇险要的地理位置。
    C.一“望”一“意”,前写动作,后写心绪,表现作者对前朝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失望。
    D.一“兴”一“亡”,词句警辟,目光深邃,深刻揭示封建社会颠扑不破的兴亡之理。
    20.下面对《醉翁亭记》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从全景到远景,再逐层聚焦到泉,到亭,到人,到酒,充满寻幽览胜之趣。
    B.末段抒情以禽鸟之乐烘托众人之乐,众人之乐烘托太守之乐,最后落脚到山水之乐。
    C.文章大量语句用“也”字做句尾,读来顿觉嘴上有醉意,脸上有得意,心中有快意。
    D.以一“乐”字贯穿全篇,表达随遇而安的心境、寄情山水的意趣及与民同乐的情怀。
    21.下面对《游琅琊山记》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宋濂一行按当地人指引,先游丰乐亭、醒心亭,再游醉翁亭,最后赏让泉风景。
    B.作者记游的是历经元末战乱之后的琅琊山风景,故所见皆衰草凉烟、断壁残垣。
    C.文中写自然风光往往雄奇清绝,写人文风景则倾覆焚毁,两相比较令人怅惘叹息。
    D.选段以游踪为线,或远跳,或问路,或照清影,或赏题刻,或饮清泉,游兴颇浓。
    22.用“/”给《游琅琊山记》中划线部分断句(限三处)
    石栏覆之栏下压以巨石中流一窍通泉径可五六寸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答案】17.A 18.B 19.C 20.B 21.A 22.石栏覆之/栏下压以巨石/中流一窍通泉/径可五六寸 23.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解析】17.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的理解。A.踌躇:想得很多,心里不安或犹豫不定。此处意为陷入思索之中。故选A。
    18.本题考查词的意义和用法。
    A.结构助词,的/定语后置的标志,无实际意义;
    B.都是连词,表并列;
    C.……的人/……者……也,表判断;
    D.介词,用/连词,来,表目的;
    故选B。
    19.本题考查对《山坡羊·撞关怀古》的赏析。
    C.“望西都,意踌躇”中的“西都”即长安,引起怀古之兴,“意踌躇”写出了作者看到长安从繁盛到荒凉的沧桑巨变,不由感慨横生。一“望”一“意”,前写动作,后写心绪,抒发了作者的历史兴亡之感。而非对前朝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失望。故选C。
    20.本题考查对《醉翁亭记》赏析。
    B.末段抒情以禽鸟之乐烘托众人之乐,众人之乐烘托太守之乐,突出太守与民同乐。
    故选B。
    21.本题考查对《游琅琊山记》理解。
    A.宋濂一行按当地人指引,先游丰乐亭、醒心亭,再到天宁寺,然后欣赏让泉,最后游醉翁亭。故选A。
    2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为:有一根石栏杆压在上面,石栏杆下还压着一块大石头,大石头中间有一个小孔让泉水通过,直径大约五六寸。
    所以,断句为:石栏覆之/栏下压以巨石/中流一窍通泉/径可五六寸
    2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在翻译句子的时候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到倒装句就要按现代汉语语序疏通,如遇到省略句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注意重点词:“从”,跟从;第一个“乐”指快乐;第二个“乐”是意动用法,以……为乐;第三个“乐”是快乐;“而”表转折,但是。
    【点睛】参考译文
    《山坡羊·潼关怀古》
    (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遥望古都长安,陷于思索之中。从秦汉宫遗址经过,引发无限伤感,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依旧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醉翁亭记》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游琅琊山记》
    从滁州驿向西南出发,经过平皋后大约三里左右,远远望见丰山连绵雄伟,超出琅琊诸峰。当地人指着说:山下有深幽的山谷,地形低洼,四面都是山,中间有一处紫微泉,是宋朝时,欧阳修先生主持挖掘的。紫微泉往上十多步就是丰乐亭,丰乐亭往东几百步就是醒心亭。从醒心亭拐弯向西就可以进入天宁寺。现在全都废弃了,只有苍凉的烟雾荒草罢了。我听了他的话,为此惆怅了许久。
    又向西走了大约三里左右,有泉水从两山之间流泻出来,分成了几条水道,叫做让泉。流水潺潺,非常清澈,能够照见人的头发。靠着岸边有一个亭子叫“渐入佳境”,现在已经废弃了,只剩下四个大大的字在崖石上刻着。沿着溪流经过薛老桥,就到了醉翁亭。醉翁亭早就荒废了,名人石刻非常多,但是战乱后焚烧成了白土,几乎没有了。醉翁亭后的四贤堂,也废弃了。醉翁亭旁边有一处玻璃泉,又叫做六一泉,有一根石栏杆压在上面,石栏杆下还压着一块大石头,大石头中间有一个小孔让泉水通过,直径大约五六寸,用手捧水喝,温的。
    (五)(2023·四川遂宁·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
    (欧阳修)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①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②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凡历数郡,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③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释】①机阱:陷阱 ②枉直乖错:冤假错案 ③便:安逸、安适。
    24.用“/”给乙文划线语句断句,划两处。
    为 政 宽 简 而 事 不 弛 废 何 也
    2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凡历数郡 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
    B.以纵为宽 人多以书假余
    C.而民受其弊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D.宽简而不扰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2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2)无以自遗,因取旧案反覆观之。
    27.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析欧阳修的从政理念。
    【答案】24.为政宽简/而事不驰废/何也 25.B 26.①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
    ②刚被贬到夷陵的时候,没有消遣的地方,就拿来以前的案件档案反复察看。 27.欧阳修为官从政之道,可概括为两个字:宽、简;其核心是“为民”。《醉翁亭记》中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处理政事不废驰。宽简有度,张弛适宜,治国安民,实为明智之举。(意思对即可)
    【解析】24.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明确句意,同时运用以下方法:明词性(根据词性找句子结构),找句式(注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对称句、倒装句等一些固定句式),看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言),据修辞(排比、对偶、反复、顶针)等。
    “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的意思是:您治理地方政策宽松简明,但办事从不拖拉不理,为什么呢?“而”表示转折标志性词语,“何也”,有疑而问。据此断句为:为政宽简/而事不驰废/何也。
    25.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知道这些词语有几个解释,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A.数量词,几个/动词,计算
    B.介词,把/介词,把
    C.名词,害处/形容词,败,疲困
    D.形容词,简明/动词,挑选
    故选B。
    26.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有:
    (l)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提携: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往来:来来往往;绝:断。
    (2)无:没有;遗:消遣;因:因此;取:拿;旧案:以前的案件、档案;反覆:反复;观:察看。
    27.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从【甲】文中的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醉能同其乐”可以看出,文章侧重表达欧阳修与民同乐的从政理念。
    从【乙】文“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等语句中可知,欧阳修认为政事的好坏关系到群众的利益,表现了他对人民的关心以及对政事宽而不苛,简而不繁的态度。可知,欧阳修以民为本,侧重宽简的从政理念。
    【点睛】参考译文:
    【甲】文: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野味野菜,杂乱地在面前摆开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醉倒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树林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
    【乙】文:欧阳修生性刚毅,见义勇为,就算眼前是陷阱,也不惜触发。多次被贬官流放,志向依然不改。刚被贬到夷陵的时候,没有消遣的地方,就拿来以前的案件档案反复察看,发现里边冤假错案不计其数,于是仰天长叹说:“边远人稀的小城尚且是这样,天下的(冤假错案)就可想而知了。”从此,遇到案件就不敢大意了。凡是去做过官的几个地方,不追求声誉,政策宽松不扰民,所以到过的地方人民都安逸生活。有人问他:“您治理地方政策宽松简明,但办事从不拖拉不理,为什么呢?”他回答说:“把放纵当成宽松,把简陋当成简明,那么政事就会得不到及时处理而让人民受害。我所说的宽松,是为了不苛刻武断;简明,是为了不繁琐罢了。”
    一、课内阅读
    (一)(2023·河南周口·校联考模拟预测)阅读《醉翁亭记》,完成下面小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2)杂然而前陈者 陈:
    2.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太守的“乐”情之中也隐含“悲”情,请结合原文语句,谈谈你的理解。
    4.欧阳修似乎热衷于建亭命名,下面链接材料是他修建丰乐亭的事迹。请结合文章和材料内容,说说你对他建亭命名的理解。
    【链接材料】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①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②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③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④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⑤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⑥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释】①诸:兼词,之于。②特:突出。③渝然:水势盛大的样子。④掇:拾取。⑤刻露:清楚地显露出来。⑥岁物:收成。
    【答案】1. 意趣,情趣 陈列,摆开 2.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3.①“饮少辄醉”中少饮则醉,很明显是内心的悲戚失意让作者想醉,突显了作者被贬谪之后的失意痛苦之情。②“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暗含作者乐山乐水其实是为了排解被贬谪的郁闷之情。③“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中的“苍颜”“白发”可见憔悴之态,“颓然”一词更是想要掩藏在热闹中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悲愁,突出作者内心的孤独忧愁。 4.①游山玩水建亭命名,是作者与民同乐的体现,说明政通民和,治下有方;②亭子修建于游玩之时,突出作者的乐山乐水之情,也体现了作者被贬偏远,只能寄情山水的幽愤。
    【解析】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意:情趣;
    (2)句意: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陈:陈列,摆开。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芳:香花。发:开放。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秀:茂盛,繁茂。繁阴:一片浓密的树荫。
    3.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情感。
    《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全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正当四十岁的盛年却自号“醉翁”,“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作者委婉而含蓄地所吐露的苦闷。欧阳修经常出游,加上他“饮少辄醉”,很明显是内心的悲戚失意让作者想醉,突显了作者被贬谪之后的失意痛苦之情。还有“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的表现,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
    4.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文中描写滁州山间的朝暮变化和四时景色,以及作者和滁人的游乐,表现出他“乐民之乐”的胸怀,充满了士大夫悠闲自适的情调。作者被贬偏远之地,只能寄情山水,内心是愤懑的。“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作者游山玩水建亭命名,是作者与民同乐的体现,也从侧面显示了作者自己治理滁州的政绩。
    结合链接内容,从“四时之景,无不可爱”中可知,作者以“丰乐亭”来命名的原因是:这里的美景让人喜爱。从“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中可知,作者以“丰乐亭”来命名的原因是:百姓安享年年丰收之乐,生活和美快乐;从“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中可知,作者以“丰乐亭”来命名的原因是:作者作为刺史,又与民同乐,让百姓时时记着丰乐太平生活是皇上的恩德,要珍惜太平生活。
    【点睛】参考译文: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升起,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天高气爽,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
    (链接材料)我(欧阳修)担任滁州太守后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州的泉水,觉得甘甜。于是向滁州人询问泉水的发源地,就在距离滁州城南面一百步的近处。它的上面是丰山,高耸地矗立着;下面是深谷,幽暗地潜藏着;中间有一股清泉,水势汹涌,向上涌出。我上下左右地看,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因此,我就叫人疏通泉水,凿开石头,拓出空地,造了一座亭子,于是我和滁州人在这美景中往来游乐。……
    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的士人来游玩,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乘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肃秀美,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那时又庆幸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为此根据这里的山脉河流,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让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
    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就写下这篇文章来为这座亭子命名。
    (2023·湖南娄底·统考二模)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5.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故/自号曰醉翁也B.吾视其/辙乱C.人不知而/不愠D.今齐地方/千里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以……为乐)
    B.杂然而前陈者(而:连词,表转折)
    C.山水之乐(之:结构助词,的)
    D.伛偻提携(伛偻:指老人)
    7.下面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先介绍醉翁亭之所在,引出人和事;接着由写景到写人,最后再到写“乐”。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B.本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第③段的用意不在写宴会之盛。而在展现人民的安居乐业。
    C.“醉”与“乐”是统一的。因“乐”而“醉”,“醉”增其“乐”;“醉”是表象,“乐”是本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
    D.文章语言简洁流畅,委婉有致。开篇“环滁皆山也”五个字写尽滁州环山的特点,举重若轻,令人叹服。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9.文章多处提到“乐”,主要表现了哪几种“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
    【答案】5.A 6.B 7.B 8.(1)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上的,是醉翁亭。
    (2)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 9.作者的“乐”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一是“山水之乐”, 并因“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二是“宴酣之乐”,近取“山肴野蔌”,佐酒“非丝非竹”,众人“起坐喧哗”,太守颓然其间;三是“乐人之乐”,太守既能同醉,又能作文以叙其事。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感。
    【解析】5.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B.有误,句意为: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主语为“吾”,应断开;正确划分为:吾/视其辙乱;
    C.有误,句意为: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而”表示转折,应在之前断开;正确划分为:人不知/而不愠;
    D.有误,句意为: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方”指方圆纵横,不与“地”连用,应断开;正确划分为:今齐地/方千里;
    故选A。
    6.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
    B.有误,句意为: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而:表修饰。
    故选B。
    7.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B.有误,第③段描写由景物转移到人事上。先写滁人之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游乐场景映在太守的眼里,便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接着写太守设宴,众宾宴饮之乐。宴席丰盛而充满野趣,众宾起坐喧哗,乐不可支。太守乐中酒酣而醉,此醉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为能与吏民同乐而醉。因此,第③段的用意不在写宴会之盛,也不在表现人民的安居乐业,而在展现太守与民同乐的思想。
    故选B。
    8.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临,靠近,可意译为高踞。
    (2)句重点词语:芳,香花;发,开了;佳,好;秀,茂盛,繁茂。
    9.考查对文本内容和主旨的理解。
    第一问:根据“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可得:山水之乐。根据“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可得:宴饮之乐。根据“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可得:禽鸟之乐。根据“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可得:滁人之乐。根据“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可得:太守之乐。
    第二问:本句意为:醉了能同滁人一起快乐,醒了能用文章来记述这种快乐的人。根据句意可知,太守以人民的快乐为快乐,以能用文章记述这种快乐为快乐。人民之所以如此轻闲快乐,是因为太守治理有方,勤政爱民。作者看到在自己治下人民生活安定和乐,于是感觉快乐,这种快乐里包含着作者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自信与自得之情。
    【点睛】参考译文: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升起,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酿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 ,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
    (三)(2023·北京·校考三模)阅读《醉翁亭记》,完成下面小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0.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日出而林霏开/连月不开 太守归而宾客从/喜从天降
    B.杂然而前陈者/推陈出新 四时之景不同/春和景明
    C.往来而不绝者/身怀绝技 朝而往,暮而归/完璧归赵
    D.渐闻水声潺潺/闻鸡起舞 而乐亦无穷也/理屈词穷
    11.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翻译: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
    理解:醉翁亭位于距离滁州城六七里的琅琊山上的酿泉之上。
    【乙】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翻译:到溪边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造酒,泉水香甜,酒清亮。
    理解:肥鱼、美酒和野味野菜,宴席丰盛,太守充分感受到了滁州百姓设宴招待他的热忱。
    【丙】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翻译: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
    理解:看到滁州百姓过着安乐的日子,随从自己游山玩水,作者内心无比快乐。
    12.根据《醉翁亭记》和下面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链接材料】
    子瞻①迁②于齐安,庐于江上……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③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④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⑤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⑥,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
    【注】①子瞻:苏轼的字。苏辙是其弟。齐安,即黄州(今湖北黄冈)。当时苏轼贬谪黄州,苏辙贬谪筠州。 ②迁:贬谪。 ③褰(qiān)裳:提起衣服。 ④撷(xié):摘取。 ⑤适意:合乎自己的心意。 ⑥中:内心。
    欧阳修和苏轼虽遭贬谪,却能安然自适,寄情山水。“太守之乐”是① ,“子瞻之乐”是② ,子瞻感到快乐的原因是“③ ”。
    【答案】10.D 11.丙 12. 答案示例:“太守之乐”是与民同乐; “子瞻之乐”是问心无愧,寄情山水; 子瞻感到快乐的原因是“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
    【解析】10.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消散/放晴,跟从/自;
    B.陈列/陈旧,景色/日光;
    C.断绝/绝妙,回家/归还;
    D.听见/听见,穷尽/穷尽;
    故选D。
    1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甲】根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可知,到了琅琊山再顺着山路走六七里路;而非“距离滁州城六七里的琅琊山上”;
    【乙】根据“太守宴也”可知,是太守设宴招待滁州百姓;“太守充分感受到了滁州百姓设宴招待他的热忱”有误;
    故选【丙】。
    1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文“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可知,表面上太守因出游之乐,宴酣之乐而内心愉悦,实际上太守的快乐是建立在游人之乐的基础上的,展现的是与民同乐的情怀。
    根据链接材料“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可知,“子瞻之乐”是问心无愧,寄情山水;感到快乐的原因是“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即心中无愧,在外不受到人家的指责,把心思寄托在这山林之间。
    【点睛】参考译文: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升起,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酿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 ,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
    【链接材料】子瞻被贬到齐安后,他的家就住在江边……
    我年轻的时候,跟随着子瞻到各地游玩。遇山就登山,遇水就划船,子瞻每次都是带头提起衣服卷起裤脚先下水。有些地方不能到达,子瞻一天就闷闷不乐了。有时他一个人飘然独游,自由自在地在泉边岩石上漫游,采摘着树林中的山花野草,随意捡着山中的落果,喝着溪水,看到他这样子的人都把他当做神仙。其实天下的乐事很多,而以使人心情畅快的事是最开心的。而当他称心如意的时候,什么都不能换取这种快乐;到了他兴尽的时候,常常感到吃惊,又自我解嘲。就好像是喝酒吃饭,丰盛的菜肴摆在面前,只不过是为了填饱肚子罢了,而吃下去后,那些食物同样都变成了腐臭的东西,有谁知道哪些东西该吃,哪些东西不该吃呢?只要心中无愧,外面不受到人家的指责,把心思寄托在这山林之间又有什么呢。这就是子瞻在这里找到快乐的原因。
    (四)(2023·广东广州·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校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山间之四时也/年与时驰
    B.负者歌于途/负势竞上
    C.醒能述以文/策之不以其道
    D.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战则请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3)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选文中写山中早晚的阴晴变化,四时景物的迥然不同,总归为“乐亦无穷”,余韵不绝。
    B.本文大量运用“也”字,如“众宾欢也”“太守醉也”洋溢着平和、从容、愉悦的情调。
    C.通过对滁人游、太守宴的描述,体现出滁州的政治清明,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D.“太守”一词多次出现,最后道出“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解开悬念,反问饶有兴味。
    【答案】(1)D
    (2)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
    (3)D
    【详解】(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季/时间;
    B.背/凭借;
    C.用/按照;
    D.都是“跟从”的意思;
    故选D。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注意重点字词的翻译。
    重点词:苍颜:苍老的容颜;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倒下的样子。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D.“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意思是: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这里采用了设问的手法,解开悬念。选项中“反问饶有兴味”理解有误;
    故选D。
    【点睛】参考译文:
    至于太阳升起,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酿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
    二、对比阅读
    (一)(2023·河南南阳·统考二模)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迂叟①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原,探礼乐之绪。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执纴②采药,决渠灌花,操斧伐竹,临高纵目,唯意所适③。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柅,耳目肺肠,悉为己有。踽踽④焉、洋洋⑤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因合而命之曰:“独乐园”。
    (节选自司马光《独乐园记》)
    【注释】①迂叟:作者自称。②纴:纺织。③适:闲适,舒畅。④踽踽:孤立行走。⑤洋洋:悠然自得。
    14.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伛偻提携”中的“伛偻”本意是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B.“射者中,弈者胜”中的“射”这里指投壶,是宴饮时的一种游戏。
    C.“树林阴翳”中的“翳”是“树荫”的意思,这里指树林枝叶茂密、绿树成荫。
    D.“悉为己有”与《桃花源记》“悉如外人”中的“悉”意思相同,翻译为“全,都”。
    15.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6.请简要分析甲文中“醉”与“乐”之间的关系,并说说作者是如何把它们统一起来的?
    17.两篇选文都是以文记乐,但作者的志趣各不相同。甲文欧阳修通过写宴饮之乐、山林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传达出寄情山水, 的思想;乙文司马光通过对独乐园生活的描绘及园名由来,表现了自己生活闲适, 的生活情趣。(请用四字词语填空)
    【答案】14.C 15.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参考答案来自教师教学用书,意思对即可) 16.①“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②文中用“太守醉”结束欢乐的场面,说明“醉翁之意”不止在乎山水之间,也在乎一州之乐与民同乐。③结尾处“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与“乐”有机统一起来,点出文章主旨。(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17. ①与民同乐 ②自得其乐
    【解析】14.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C.“树林阴翳”指树林里枝叶茂密成阴。翳:遮蔽。
    故选C。
    15.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作答此题要做到:字字落实,直译、意译相结合,直译为主。此题中的关键字词有:
    知:知道;从:跟随;乐其乐: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
    16.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①“醉”,陶醉;“乐”,快乐;作者陶醉于宴请时的欢乐场景,所以感受到无比快乐,因此“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②文中先写各种欢乐的场景,最后用“太守醉”结束欢乐的场面,说明“醉翁之意”不止在乎山水之间,也在乎一州之乐与民同乐,回应前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③结尾处“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与“乐”有机统一起来,点出文章主旨,作者爱民之心更加突出。
    1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主旨概括。
    甲文作者和百姓一起游历山水,宴饮欢歌,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思想;根据“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柅,耳目肺肠,悉为己有。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等词句可以看出乙文作者陶醉其中、自得其乐的生活情趣。
    【点睛】参考译文:
    甲: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酿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 ,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
    乙:我平日大多在读书堂中读书,上以先哲圣人为老师,下以诸多贤人为朋友,究查仁义的源头,探索礼乐的开端。神志倦怠了,身体疲惫了,就手执鱼竿钓鱼,学习纺织采摘药草,挖开渠水浇灌花草,挥动斧头砍伐竹子,登临高处纵目远眺,只是凭着自己的意愿行事。明月按时到来,清风自然吹拂,行走无所牵挂,止息无所羁绊,耳目肺肠都为自己所支配。一个人孤独而舒缓,自由自在,不知道天地之间还有什么乐趣可以替代这种(生活)。于是(将这些美景与感受)合起来,把它命名为独乐园。
    (二)(2023·广西柳州·统考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醉翁亭记
    欧阳修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获,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乙】欧阳修传
    修始在滁洲,号醉翁,天资刚劲,虽机阱①在前,触发之不顾。
    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复观之,见其枉直乖错②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③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
    【注】①机阱:陷阱。②枉直乖错:冤假错案。③便:安逸,安适。
    18.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颓然乎其间 夕日欲颓B.未尝及文章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C.行者休于树 苟全性命于乱世D.朝而往 杂然而前陈者
    19.下面对【甲】【乙】两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醉翁”与“太守”两个称谓,一为名号,一为官职,互相映衬,揭示形象的多面性。
    B.【甲】文多用对偶句写景,用散句收束,在整齐中寻求变化,抑扬顿挫,音乐谐美。
    C.【乙】文中欧阳修虽然遭遇仕途坎坷,但仍能以百姓为本,尽力搞好政务,可见其堪称良臣。
    D.【甲】文托物言志,处处洒脱豁达,令人神往;【乙】文叙事写人,字里行间充满敬佩之情。
    2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2)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
    21.【甲】文每段开头的“若夫”“至于”“已而”等词语有什么作用?请联系上下文,说说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22.欧阳修被贬后,短短两年就将滁州治理得太平兴盛,百姓和乐。请结合【甲】【乙】两文,说说欧阳修政绩显著的原因。
    【答案】18.A 19.D 20.(1)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2)你治理政事宽容简朴却又不耽误事情,这是为什么呢?(大意对即可) 21.这些词都表示语意转变(或转接)。“若夫”含有假设之意,引出了下文写朝暮、四时景物之美;“至于”含有进层之意,由写景物转入写人,描绘滁人游、太守宴的场景;“已而”表示时间的推移,下文由写人转入写“乐”的几种境界。 22.一是他能与民同乐,与百姓游山玩水,开怀畅饮;二是他为政宽简,对百姓宽容,不打扰百姓,让百姓感到很安逸;三是他勤于政务(责任心强),拿旧案反复观看研究,有学者求见,也是只谈政事(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18.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
    A.喝醉/落下;
    B.曾经/曾经;
    C.在/在;
    D.连词,表修饰/连词,表修饰;
    故选A。
    19.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D.甲文是借景抒情,不是托物言志。
    故选D。
    20.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
    重点的词有“绝(断)”“弛废(耽误事情)”“何(为什么)”等。
    21.本题考查炼字。
    每一段开头的“若夫”“至于”“已而”等表示转承的词语,起到了标记词意转变的作用。这三段是按照写景——写人——写“乐”的顺序写的,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若夫”意思是像那,含有假设之意,结合“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可知,引出了下文写朝暮、四时景物之美;“至于”含有进层之意,结合“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获,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可知,由写景物转入写人,描绘滁人游、太守宴的场景;“已而”意思是不久,表示时间的推移,结合“禽鸟乐”“人之乐”“太守之乐”可知,下文由写人转入写“乐”的几种境界。
    2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结合甲文“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可知,一是他能与民同乐,与百姓游山玩水,开怀畅饮;结合乙文“凡历数郡,不见治迹,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可知,二是他为政宽简,对百姓宽容,不打扰百姓,让百姓感到很安逸;结合乙文“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复观之”“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政事可以及物”可知,三是他勤于政务(责任心强),拿旧案反复观看研究,有学者求见,也是只谈政事。
    【点睛】参考译文:
    甲: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散去,云聚拢过来,山里就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间早晚的景象。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看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面低落下去,石头裸露出来,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那乐趣也是没有穷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老小小,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游山啊。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香甜,酒水清澈,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这是太守在举行酒宴。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落到山顶,人的影子散乱一地。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随着。树林茂密阴蔽,鸟儿到处鸣叫,那是因为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在快乐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宾客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
    乙:欧阳修开始在滁州任职,自号为醉翁,他天性刚直不阿,见义勇为,即使有陷阱在前面,都一往无前,即使身受其害都不回头。
    他刚刚被贬到夷陵的时候,没有什么事可以打发时间的,就拿出以前的案件卷宗来反复批阅,发现其中冤枉、错误的案子不可胜数。因此他仰天叹道:“连荒远的小城,尚且如此,天下的混乱就可想而知了。”从那时起,他碰到任何事都不敢疏忽。
    求学的人请求会见,(欧阳修)与他们所交谈的,不曾涉及文章,只说政事,(欧阳修)说政事是可以用来帮助别人。凡是他治理过的几个郡,都不显露治理事迹,(他)为政宽松简易而不纷乱,因此他所到的地方,人民的生活过得很便利。有人问:“为政宽简,而政事并不松弛失误,这是为什么呢?”(欧阳修)回答说:“把放纵当成宽松,把简陋当成简明,那么政事就会松弛失误而使人民受苦。”
    (2023·安徽亳州·统考三模)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①幽芳而荫②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释】①掇:拾取。②荫:庇荫。
    2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野芳发而幽香 芳:
    ②杂然而前陈者 陈:
    ③宴酣之乐 宴:
    ④乃日与除人仰而望山 乃:
    24.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25.“夫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结合选文内容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6.【甲】文画线句子和【乙】文画线句子在写景上有何异同?
    【答案】23. 花 陈列,摆开 尽兴地喝酒 于是,就 24.①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②那时又庆幸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 25.作者身为刺史,没有忘记“宣上恩德”是自己的职责,这表现了他的尽忠思想;同时,这句话也是作者的无奈之语,自己被贬到此地,还仍要这么做,含蓄地抒发了自己“乐”之中的愤郁和不平。 26.同:语言简洁;借四季美景,抒“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情。异:[甲]文一句一季景色,且抓住每个季节具有特征性的景物,直接描写四季景色之美。[乙]文一句两季景色,且分别通过人的动作和心理感受,侧面突出四季景色之美。
    【解析】23.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解答时,要注意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1)句意为: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花。
    (2)句意为: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陈:陈列,摆开。
    (3)句意为:宴会喝酒的乐趣。酣:尽兴地喝酒。
    (4)句意为:于是每天同滁州的士人来游玩,抬头望山。乃:于是,就。
    24.本题文言语句的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重点词:苍颜,苍老的容颜。颓然乎其间,醉倒在众人之间。
    ②重点词:丰成,丰收成熟;喜,乐意。
    25.本题考查作者情感。
    根据乙文“夫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可知,作者认为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根据选文内容及背景资料可知,作者是被皇帝贬到这偏远的地方的,但他作为刺史,不能忘记“宣上恩德”,因为这是他的职责所在、分内之事,这体现了作者的尽忠职守;但作者的“乐”也并非真的快乐,他的“乐”是因为看到人民快乐,他完成好了自己的任务。作者想到自己的尽职尽责、再想到自己不被皇帝重用,内心不免有愤懑不平和无可奈何之感。
    26.本题考查写景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根据甲文“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及乙文“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乙文“以与民共乐”可知,两篇文章都描写了自然之景,都是通过景物的描写体现作者对景物的喜爱之情及与人民相处的快乐。
    甲文中写自然之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写了四季之景:春天重在写嗅觉感受,夏天表现树木的繁盛,秋天以霜突出其高洁,冬天写水位的下落,一句描写一个季节的景色,而且突出表现了最具代表性的景物,将四季之美刻画得淋漓尽致。
    乙文中写自然之景的句子是“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也是写的四季之景,主要突出夏天树木的繁盛,秋天的风霜。一句描写两个季节的景色,根据“掇”“荫”“无不可爱”可知,本句主要描写了人在与景物接触时的动作及心理,体现出了人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从侧面展现了这里的四季之美。
    【点睛】【甲】参考译文:
    至于太阳升起,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酿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 ,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
    【乙】参考译文:
    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而政事简单,又爱它的风俗安恬闲适。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的士人来游玩,抬头望山,低首听泉。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乘凉,刮风落霜结冰飞雪之时,更鲜明地显露出它的清肃秀美,四时的风光,无一不令人喜爱。那时又庆幸遇到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成熟而高兴,乐意与我同游。于是为此根据这里的山脉河流,叙述这里风俗的美好,让民众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是因为有幸生于这太平无事的时代。
    宣扬皇上的恩德,和民众共享欢乐,这是刺史职责范围内的事。于是就写下这篇文章来为这座亭子命名。
    (四)(2023·广东云浮·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醉翁亭记
    欧阳修(宋)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
    送李愿归盘谷序
    韩愈(唐)
    太行①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②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③;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④,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⑤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节选自《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释】①太行:山名,在今山西高原与河北平原之间。②宅幽:境地幽静。③茹:吃。④维:系。这里指约束。⑤黜陟:官职的升降。
    【疏通文意】
    27.请直接或按照给出的相应方法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28.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29.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钓 于 水 鲜 可 食 起 居 无 时 惟 适 之 安
    30.请根据材料与【甲】【乙】两篇选文,比较欧阳修与【乙】文这种人有什么异同?
    宋楼昉《崇古文诀》卷九:“一节是形容得意人,一节是形容闲居人,一节是形容奔走伺候人……终篇全举李愿说话,自说只数语,其实非李愿言此……”
    【答案】27.(1)命名 (2)以……为快乐(3)洗 (4)远望 (5)施加 28.(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2)(这就是)不被时代赏识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我就去做这样的事。 29.钓 于 水 / 鲜 可 食 / 起 居 无 时 / 惟 适 之 安 30.相同点:两者都是仕途(人生)失意;不同点:欧阳修通过寄情山水表达自己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韩愈通过借李愿之口,表达自己对人生和仕途的看法以及也想归隐的愿望。
    【解析】27.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字词的含义,还要注意理解文言词汇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名:命名,取名。
    (2)句意: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乐:以……为快乐。
    (3)要求用“联系课内法”解释实词。“濯清涟而不妖”意思是: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妖艳。“濯”意思是“洗”。“濯清泉以自洁”意思是:用清泉洗涤以自我洁净。
    (4)要求用“字源推测法”解释实词。“望”是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上面是“臣”象眼睛,下面是“壬”(tǐng);象一个人站在土地上远望。“望”的本义:远望。
    (5)要求用“参考词典法”解释实词。“加”在词典上有五个意思,结合“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提供的语境可知,应选②施加,句意是:不触犯法律,免于杀戮。
    28.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基本原则是“留、替、调、补、删”。翻译句子时还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省略句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语:
    (1)乐,乐趣;得,领会;寓,寄托。
    (2)不遇,不得志、不被赏识;于,介词,被;时,指时势或时局;所为,所做的事;行,做。
    29.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先梳理句子的大意,结合语法,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句意为:从水中钓来的鱼虾,鲜嫩可口;作息没有定时,只求安定舒适。根据句意可知,本句包括四个分句:“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因此可断句为: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
    30.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由【甲】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可知,欧阳修通过寄情山水表达自己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根据材料可知,《送李愿归盘谷序》写了三种人,结合选文可知第二段描述的是第二类人:闲居人。【乙】文“穷居而野处……濯清泉以自洁”写出了:淡泊名利无拘无束;“采于山……惟适之安”写出了:安闲自在;“车服不维……黜陟不闻”写出了:不问政事。从这些文字中可以看出,韩愈借李愿之口,表达自己对人生和仕途的看法以及也想归隐的愿望。
    由以上分析可知,欧阳修和韩愈都是仕途失意、不得志的人。
    【点睛】参考译文:
    【甲】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的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风高霜洁,水落石出,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杂七杂八的摆放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倒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林,鸟儿到处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吧。
    【乙】太行山的南面有个(山谷叫)盘谷。盘谷那地方,泉水甘甜,土地肥沃,草木繁茂,居民很少。有人说:“因为盘谷盘绕在两山之间,所以名叫‘盘’。”也有人说:“这个山谷位置幽僻而地势险阻,是隐者所盘旋的地方(所以叫‘盘’。)”我的朋友李愿住在这里。
    李愿说:“居住在穷荒山野的地方,可以登高望远,可以整日坐在繁茂的树下,可以用清泉洗涤以自我洁净。从山上采来的水果,甜美可食;从水中钓来的鱼虾,鲜嫩可口;作息没有定时,只求安定舒适。与其当面受到称赞,哪里比得上背后不受毁谤;与其身体受到享乐,哪里比得上心中没有忧虑。不受官职的约束,也不受刑罚的惩处,既不了解国家的治乱,也不打听官吏的升降。(这就是)不被时代赏识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我就去做这样的事。”
    (五)(2023·广东河源·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3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弈者胜
    (2)颓然乎其间者
    (3)太守谓谁
    3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乙】
    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授广西罗城知县。罗城居万山中,盛瘴疠,民犷悍。方兵后,遍地榛莽,县中居民仅六家,无城郭廨①舍。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②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请于上官,谳实即处决,民安其居,尽力耕耘。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牒上官请宽徭役,建学宫,创设养济院,凡所当兴罢者,次第举行,县大治。总督卢兴祖等荐卓异。康熙六年,迁四川合州知州。四川大乱后,州中遗民裁百馀,而供役繁重。成龙请革宿弊,招民垦田,贷以牛种,期月户增至千。
    (节选自《清史稿·于成龙传》)
    【注】①廨:官署,官舍。②拊循:抚慰,安抚。
    3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次第举行
    (2)期月户增至千
    3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
    35.【甲】文的欧阳修和【乙】文的于成龙在为官方面是否有共同之处?请结合文段分别说说。
    【答案】31.(1)下棋 (2)倒下的样子 (3)为,是 32.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33.(1)依次,按照顺序 (2)满一个月 34.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 35.两者都是积极施政、造福百姓的好官。【甲】的欧阳修,带着滁州老百姓出游同乐。【乙】的于文龙在罗城采取严惩盗贼、宽免徭役等方法,使罗城摆脱混乱,出现了百姓安居乐业的新气象,他以政绩卓异著称;在四川合州革除旧弊,招揽百姓开垦荒地,借给百姓耕牛和种子,改变民生。
    【解析】3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句意为 :下棋的下赢了。弈:下棋。
    (2)句意为:醉倒在众人中间的。颓然:倒下的样子。
    (3)句意为:太守是谁呢?谓:是。
    3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
    重点词语:若夫:句首语气词,至于;林霏:树林里的雾气;霏:弥漫的云气;开:消散,散开;归:聚拢;暝:昏暗;晦明:指天气阴晴明暗。
    3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
    (1)句意为:都按次序一件一件实行。次第:按次序。
    (2)句意为:满一个月后,户口增加到上千。期月:满一个月。
    3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明确句意,同时运用以下方法:明词性(根据词性找句子结构),找句式(注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对称句、倒装句等一些固定句式),看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言),据修辞(排比、对偶、反复、顶针)等。
    句意为:于成龙到任以后召集官吏百姓安抚他们,明确保甲制度。有强盗出现,就立即抓捕治理。
    “成龙到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示于成龙已经到任,应和后文断开;“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两个是并列的谓语句,二者之间应断开,“盗发即时捕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应和前文断开;故断句为:成龙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
    3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由【甲】文中“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等句可知,百姓在滁州游玩宴饮,十分快乐,可见滁州在欧阳修的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
    由【乙】文中“到官,召吏民拊循之,申明保甲。盗发即时捕治,民安其居,尽力耕耘。与民相爱如家人父子。宽徭役,建学宫,创设养济院,凡所当兴罢者,次第举行,县大治”可知,于成龙的做法为:到任缉捕盗贼,百姓安居乐业,之后宽徭役,建学宫,创设养济院,罗城得以政治修明,局势安定。这两个人都是地方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尽心尽力为百姓做事,政绩显著。据此回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甲】: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的,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升起,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酿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
    【乙】文:于成龙,字北溟,山西永宁人。顺治十八年,被任命为广西罗城知县。罗城县处在万山之中,流行瘴气瘟疫,民风粗犷凶悍。又正处于战争之后,遍地荒草荆棘,县城中仅有六家居民,县城也没有城墙和官署。于成龙到任以后召集官吏百姓安抚他们,明确保甲制度。有强盗出现,就立即抓捕治理,向上级请示,审判清楚后就处决,百姓安居乐业,全力耕作土地。于成龙和百姓相亲相爱如同家人和父子一样。他向上级写文书请求放宽徭役制度,又兴建学舍,创立养济院,凡是应当兴办和去除的事情,都按次序一件一件实行,全县治理得很好。总督卢兴祖等人以政绩“卓异”为理由把他推荐给朝廷。康熙六年,于成龙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四川在大乱之后,合州剩下的百姓只有一百多人,可是赋税和劳役却很繁重。于成龙请求革除旧弊,招揽百姓开垦荒地,借给百姓耕牛和种子,满一个月后,户口增加到上千。
    (六)(2023·山东济宁·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①,见义勇为,虽机阱②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③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④,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⑤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⑥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注释】①天资刚劲:生性刚直。②机阱:陷阱。③枉直乖错:冤假错案。④润身:修身养性。⑤宽简:宽松简易。⑥便:安逸,安适。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茂盛的样子
    B.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图
    C.泉香而酒冽 清
    D.树林阴翳 遮盖
    (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
    A.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B.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C.足肤皲裂而不知
    D.登轼而望之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节选自《欧阳修全集》。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和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范仲淹、曾巩同属于“唐宋八大家”。
    B.[甲]文描写了醉翁亭周围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以“乐”字贯穿全文,乐中带忧,流露出作者被贬此地愁苦悲凉的心境。
    C.[乙]文欧阳修为人正直,治理有方,所到之处政绩斐然,人民生活都很安逸,因而他深受百姓喜爱。
    D.欧阳修勤政爱民,[甲][乙]两文中他为官理念有所不同,[甲]文侧重为政宽简的为官理念,[乙]文侧重与民同乐的为官理念。
    (4)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划线的句子。
    (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
    【答案】(1)B
    (2)C
    (3)C
    (4)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散去,云聚拢过来,山里就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间早晚的景象。
    (5)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
    【详解】(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尤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
    B.有误,句意: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意:情趣,意趣。
    故选B。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了解常见虚词的几种基本用法,再结合句子进行分析。
    例句:句意:治理政事的方法宽容简朴,而公事却并没有因此松懈荒废。而:表转折。
    A.句意:有一个卖油老翁放下担子,站在一旁。而:表承接;
    B.句意:这样以后才知道忧虑祸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走向灭亡的道理了。而:表并列;
    C.句意:脚上的皮肤都冻裂却不知道。而:表转折;
    D.句意: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而:表承接;
    故选C。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A.有误,“范仲淹”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应改为“王安石”;
    B.有误,“流露出作者被贬此地愁苦悲凉的心境”说法错误,甲文抒发了作者的“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情感;
    D.有误,甲文侧重与民同乐的为官理念,乙文侧重为政宽简的为官理念;
    故选C。
    (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而:表承接;归:聚拢;暝:昏暗;晦明:指天气阴晴明暗;朝暮:早晚。
    (5)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
    句意:于是就拿出以前的案件卷宗来反复批阅,发现其中冤枉、错误的案子不可胜数。因此他仰天叹道。“因取旧案反覆观之”是省略句,“因取旧案”前省略主语“欧阳修”,“之”代指旧案,故应在“观之”后断开一处,“于是”是表顺承的关联词,在其前应断开一处,故断句为: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
    【点睛】参考译文:
    甲文: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美丽,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行走了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而下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坐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老僧智仙。给它起名字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名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是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的。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散去,云聚拢过来,山里就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间早晚的景象。野花开了,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看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面低落下去,石头裸露出来,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那乐趣也是没有穷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老小小,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游山啊。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香甜,酒水清澈,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前面,这是太守在举行酒宴。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落到山顶,人的影子散乱一地。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随着。树林茂密阴蔽,鸟儿到处鸣叫,那是因为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在快乐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宾客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
    乙文:欧阳修开始在滁州任职,自号为醉翁,晚年更改为六一居士。他天性刚直不阿,见义勇为,即使有陷阱在前面,都一往无前即使身受其害都不回头。他多次被贬官流放,志向依然不改。
    他刚刚被贬到夷陵的时候,没有什么事可以打发时间的,于是就拿出以前的案件卷宗来反复批阅,发现其中冤枉、错误的案子不可胜数。因此他仰天叹道:“连荒远的小城,尚且如此,天下的混乱就可想而知了。”从那时起,他碰到任何事都不敢疏忽。
    当文人求见欧阳修时,他跟他们谈话,从不涉及文章的事,只谈论官吏治事的问题。他认为好的文章只在滋益自身的思想,而政事的好坏则关系到群众的利益。凡他任职的几个郡,不显露治理事迹,不追求名声荣誉,为政宽松简易而不烦扰,因此所到的地方百姓都感到安逸。有人问他:“为政宽简,而事情并不松弛失误,这是什么原因呢?”他说:“把放纵无度作为宽,把省略必要的东西作为简,那就使政事败坏,而且百姓也会受害。我所谓宽者,是不做苛刻急迫的事,简者,是不做繁碎扰人的事罢了。”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1)四时之景不同
    词语推断法:四时更替

    (2)园去城二余里
    查阅词典法:①离开。②距,距离。③赴,前往。④表示行为的趋势。(摘自《古代汉语词典》)
    (填序号)
    (3)岁久敝漏
    课内迁移法: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

    语 句
    方 法
    释 义
    (1)名之者谁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濯清泉以自洁
    联系课内: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
    (4)升高而望远
    字源推测法:
    (5)刀锯不加
    参考词典法:①放上;②施加;③增加;④副词,更加;⑤连词,加上。

    相关试卷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过关训练(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过关训练(原卷版+解析),共111页。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过关训练(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过关训练(原卷版+解析),共92页。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过关训练(原卷版+解析):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要点梳理与练习(全国通用)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过关训练(原卷版+解析),共128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