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中考语文复习之教考衔接文言文专题练习(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之教考衔接文言文专题练习专题28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课内外阅读分层练(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之教考衔接文言文专题练习专题28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课内外阅读分层练(含答案),共7页。
第一部分:课内基础
醉翁亭记① 欧阳修
环滁②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③。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④,有亭翼然临于泉上⑤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⑥。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⑦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⑧。
【注】①选自《欧阳修全集》卷三十九(中华书局2001年版)。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②[环滁(chú)]环绕着滁州城。滁州,在安徽东部。③[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láng yá)也]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蔚然,茂盛的样子。④[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回,曲折、回环。⑤[翼然临于泉上]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临,居高面下。⑥[太守自谓]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⑦[意]意趣,情趣。⑧[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①,云归而岩穴暝②,晦明变化③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④,佳木秀而繁阴⑤,风霜高洁⑥,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注】①[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开。霏,弥漫的云气。②[云归而岩穴暝(míng)]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岩穴,山洞,这里指山谷。暝,昏暗。③[晦明变化]意思是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④[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花。⑤[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秀,茂盛。⑥[风霜高洁]指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至于负者①歌于途,行者休于树②,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③,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④,山肴野蔌⑤,杂然而前陈⑥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⑦,射⑧者中,弈⑨者胜,觥筹交错⑩,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⑪白发,颓然乎其间⑫者,太守醉也。
【注】①[负者]背着东西的人。②[休于树]在树下休息。③[伛偻(yǔ lǚ)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这里指老老少少的行人。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提携,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④[山肴野蔌]野味野菜。蔌,菜蔬。⑤[洌(liè)]清。⑥[陈]陈列,摆开。⑦[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酣,尽兴地喝酒。丝,弦乐器。竹,管乐器。⑧[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投向壶中,中多者为胜,负者按照规定的杯数喝酒。⑨[弈(yì)]下棋。⑩[觥(gōng)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觥,酒杯。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⑪[苍颜]苍老的容颜。⑫[颓然乎其间]醉倒在众人中间。颓然,倒下的样子。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①,鸣声上下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③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④,太守也。太守谓⑤谁?庐陵⑥欧阳修也。
【注】①[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荫。翳,遮盖。②[鸣声上下]指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③[乐其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④[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⑤[谓]为,是。⑥[庐陵]庐陵郡,就是吉州(今江西吉安)。
参考译文: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城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美丽,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行走了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而下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老僧智仙。给它起名字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名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美景。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过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间早晚的景象。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风高霜节,天高气爽,水面低落下去,石头裸露出来,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那乐趣也是没有穷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老少少的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游山啊。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香甜,酒水清澈,山中的野味野菜,杂乱地摆开,这是太守在举行酒宴。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哗的,是众位宾客欢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太阳落到山顶,人的影子散乱一地。太守下山回家,宾客跟随着。树林枝叶茂密成阴,鸟儿到处鸣叫,那是因为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在快乐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宾客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
第二部分:课内外对比阅读
《醉翁亭记》与《书学集成·汉宋卷》(14分)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
乙
世之人有喜作肥字者,正如厚皮馒头,食之未必不佳,而视其为状,已可知其俗物。字法中绝将五十年,近日稍稍知以字书为贵,而追踪前贤者未有三四人。古之人岂皆能书,独其人之贤乾传遂远。然后世不推此,但务于书,不知前日工书者随纸与墨泯弃者不可胜数也。使颜公书虽不佳,后世见者未必不宝也。杨凝式以直言谏其父,其节见于艰危。李建中清慎温雅,爱其书者兼取其为人也。岂有其实,然后存之久耶?非自古贤哲必能书也,惟贤者能存尔,其馀泯泯不复见尔。
(《书学集成·汉宋卷》)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伛偻提携:(2)宴酣之乐:
(3)字法中绝将五十年:(4)后世见者未必不宝也:
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①至于负者歌于途②其节见于艰危 B.①醒能述以文②近日稍稍知以字书为贵
C.①禽鸟知山林之乐 ②食之末必不佳 D.①泉香而酒洌 ②而追踪前贤未有三四人
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非自古贤哲必能书也,惟贤者能存尔
4.欧阳修的“为人”之道,既体现在为官之时,又体现于书法之论中,请根据两个文段内容,简要分析。(4分)
第三部分:课外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题目。(16分)
气象万千 黄图珌
甲
云霞雾露者,山川河岳熏蒸之气也。气结成云,云散为( );气凝成雾,雾滞为( )。春气温煦,云如絮而霞如绮,自必晴明;雾若烟而露若膏,定然阴雨。夏气炎烈,云有奇峰,霞饶文锦,雾蒸溽暑①,露拂南风。秋气高爽云弄巧而霞吐彩雾含风而露生凉。冬气寒肃,云轻霞薄,风日并美,雾凝露结,霜雪交荣。故谓云霞雾露之明晦相应______春夏秋冬之令节。
乙
夫风者,天地之呼吸气也,无声无形。兴波涛而得形,依林木以为声。雨者,天地之熏蒸气也。夏天当热,凉则不晴;冬天应寒,暖则必雨。霜者,天地之清凉气也;雪者,天地之严肃气也。露凝而为( ),雨结而成( )。霜降于秋杪②,能驱烦暑而豁新凉;雪骤于腊中,可杀诸毒而获丰兆。
【注】①溽(rù)暑:潮湿闷热之气。②杪(miǎ):末尾。
1.请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并:(2)晦:
(3)雨:(3)骤:
2.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秋 气 高 爽 云 弄 巧 而 霞 吐 彩 雾 含 风 而 露 生 凉
3.请将恰当的选项填在甲文中画横线处( )(2分)
A.之B.乎C.而D.也
4.请翻译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1)兴波涛而得形,依林木以为声。
5.请结合语境,在文中选择恰当的单音节词填入原文括号内。(2分)
6.你的朋友想在节日出门拍摄风光明媚的照片。请从文中摘取相关词句,为他的出行整理天气观测指南。(2分)
7.积累链接:请默写许浑《咸阳城东楼》的第二联。(2分)
答案:
醉翁亭记
第二部分:课内外对比阅读
1.(4分)(1)小孩子;(2)酣畅、痛快;(3)消失、断绝;(4)以……为宝
2.(2分)A
3.(1)(2分)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2)(2分)并不是自古以来的贤人哲士一定能够写出好的书法,只有真正好的书法能保存下来罢了。
4.(4分)《醉翁亭记》体现了欧阳修在仕途失意时“与民同乐”的恬淡、豁达的情怀;《书学集成》则呈现了欧阳修在书法之论中寄予了追求卓越的理想。
参考译文:
乙
世上有喜欢把字的笔划写得很肥腴的人,这种(笔划肥腴的)字就像皮很厚的馒头,吃起来不能说它的味道不好,但是它的形状太不受看了。写字的法则的失传,将及五十年了。近来(有的人)稍微知道书法是“写”出来的,但是能达到前代高手水平的,恐怕没有三两个人。前代的人对于书法大多是行家里手,但是只有德才兼备的人(的书迹)才传流至今。后代的人不懂得这个道理,只从“书法”的表面意义上来追求,却不知道以前善于书法的(人)连同他的书迹一起泯灭了的简直数不胜数(太多了)。假设颜真卿的书法并不好,但是后人(由于敬重他的人品)见到他的书迹也必然珍爱有加。有杨凝式用梗直的言辞来规劝他的父亲,其高洁的操守呈现于艰难危急的时节。李建中清介谨慎温和雅致的性情,让爱他书法的人兼爱他的为人呀。难道不是因为这些才让他们的书迹流传到现在的吗?并不是前代的那些德才兼备的人物都是书法高手,因为只有贤明之人才被(后人)记住,剩下的(人)全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后人再也见不到了。
第三部分:课外文言文阅读
1.(4分)
(1)都,一起;(2)昏暗;(3)下雨;(4)急。
2.(2分)秋气高爽/云弄巧而霞吐彩/雾含风而露生凉
3.(2分)B
4.(2分)(风)掀起波涛而获得形貌,依托树木而发出声响。
5.(2分)霞;露;霜;雪。
6.(2分)
(1)云如絮而陵如绮;(2)寒肃/寒。
7.(2分)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参考译文:
风,是天地之间流动的气,无声无形。(风)掀起波涛而获得形貌,依托树木而发出声响。雨,是天地之间熏蒸的水气。夏天应炎当热,天气凉就不会出现晴天;冬天应当寒冷,天气暖那么必定要下雨。霜,是天地之间清凉气所凝结而成的;雪,是天地间肃杀的水气。露凝结而成霜,雨凝结而成为雪。霜降于秋天的末尾,能驱除烦暑而带来新凉;雪急骤地落在寒冬腊月,可以杀死病毒而预兆着来年的丰收。
时间
气象
气温
清明
(1)_______________
温煦
元旦
云轻霞薄
(2)__________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之教考衔接文言文专题练习专题29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课内外阅读分层练(含答案),共5页。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之教考衔接文言文专题练习专题27九年级上册《岳阳楼记》课内外阅读分层练(含答案),共8页。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之教考衔接文言文专题练习专题13八年级上册《与朱元思书》课内外阅读分层练(含答案),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