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中考语文复习之教考衔接文言文专题练习专题26八年级下册《马说》课内外阅读分层练(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之教考衔接文言文专题练习专题26八年级下册《马说》课内外阅读分层练(含答案)第1页
    中考语文复习之教考衔接文言文专题练习专题26八年级下册《马说》课内外阅读分层练(含答案)第2页
    中考语文复习之教考衔接文言文专题练习专题26八年级下册《马说》课内外阅读分层练(含答案)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中考语文复习之教考衔接文言文专题练习专题26八年级下册《马说》课内外阅读分层练(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之教考衔接文言文专题练习专题26八年级下册《马说》课内外阅读分层练(含答案),共6页。
    第一部分:课内基础
    马说① 韩愈
    世有伯乐②,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③辱于奴隶人④之手,骈死⑤于槽枥⑥之间,不以千里称⑦也。
    【注】①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这是作者《杂说》四篇中的第四篇。题目是后人加的。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②[伯乐]本名孙阳,字伯乐,春秋时秦国人,擅长相马。③[祗(zhǐ)]同“衹(只)”,只,仅。④[奴隶人]奴仆。⑤[骈(pián)死](和普通马)一同死。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⑥[槽枥(lì)]马槽。⑦[不以千里称] 不以千里马而著称,指人们并不知道。
    参考译文: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因此即使有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马之千里者,一食①或②尽粟一石③。食④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⑤,且⑥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注】①[一食]吃一次。②[或]有时。③[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④[食(sì)]同“饲”,喂。下文“而食”“食之”中的“食”读音和意思与此相同。⑤[外见(xiàn)]表现在外面。见,同“现”。⑥[且]犹,尚且。
    参考译文:一匹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能吃一石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的食量多加饲料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表现在外面,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策之①不以其道②,食之不能尽其材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④,执策而临⑤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⑥?其真不知马也!
    【注】①[策之]用马鞭赶它。策,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②[不以其道]指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③[食之不能尽其材] 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材,才能,才干。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⑤[临]面对。⑥[其真无马邪]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参考译文: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着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
    第二部分:课内外对比阅读
    《马说》与《九方皋相马》(12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弥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②也。臣有所与共担纆薪菜者,曰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③而黄。”使人往取之,牡④而骊⑤。穆公不说,召伯乐,曰:“败矣!子所荐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九方皋相马》,有删改)
    【注】①姓:指子孙。②天下之马:指天下最好的马。③牝(pìn):母马。④牡:公马。⑤骊(lí):纯黑色马。
    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
    B.安求其能千里也又安知天下之马
    C.才美不外见请见之
    D.鸣之不能通其意其真无马邪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2分)
    (2)穆公见之,使行求马。(2分)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通过对千里马不遇伯乐的议论,表达作者对贤才难遇明主的愤懑,寄寓着对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希望。
    B.乙文通过记叙伯乐举荐九方皋为秦穆公寻找天下最好的马的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独具慧眼,看其实质。
    C.甲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但其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真不知马”。
    D.乙文中秦穆公起初不高兴,原因是他看到九方皋找到的马,想当然地认为这不是天下最好的马。
    4.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也有人认为,千里马须遇伯乐,才能方有机会施展出来。你的看法呢?说说理由。(4分)
    第三部分:课外文言文阅读
    课外文言文阅读(9分)
    宁越困穷,欲谒齐桓公,自卫至齐,暮宿于郭门之外。桓公郊迎客,夜开门,爝火甚盛,从者甚众。宁越望见桓公而歌。桓公闻之,抚其仆之手曰:“异哉,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桓公赐之衣冠而见,说以天下事,桓公大说,将任之。群臣争之曰:“客,卫人也。卫之去齐不远君不若使人问之问之而故贤者也用之未晚。”桓公曰:“不然,问之,患其有小恶也,以人之小恶而忘人之大美,此人主之所以失天下之士也。”
    (选自汉·刘向《淮南子·道应训》)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卫之去齐不远/君不若使人问之/问之而故贤者也/用之未晚
    B.卫之去齐/不远君不若使人问之/问之而故贤者也/用之未晚
    C.卫之去齐不远/君不若使人问之问之/而故贤者/也用之未晚
    D.卫之去齐不远君/不若使人问之/问之而故贤者/也用之未晚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1)以人之小恶而忘人之大美,此人主之所以失天下之士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宁越热爱音乐,有次在家唱歌时被齐公听到了。
    B.齐桓公觉得宁越是个优秀的歌唱家,主动求见他。
    C.群臣坚决反对齐桓公重用宁越,还派人调查宁越。
    D.齐桓公不同意群臣的意见,表明了他的用人之道。
    答案:
    马说
    第二部分:课内外对比阅读
    1.(2分)B
    2.(4分)(1)(2分)鞭策它,不按准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2)(2分)秦穆公接见了九方皋,派(他)前去寻找好马。(得分点:见,接见,召见;使,命令,派遣)
    3.(2分)D
    4.(4分)开放题,任选一种说法表明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马说》《九方皋相马》比较阅读及答案
    参考译文:

    秦穆公对伯乐说:“您的年纪大了,您的子侄中间有没有可以派去寻找好马的呢?”伯乐回答说:“一般的良马是可以从外形容貌筋骨上观察出来的。天下难得的好马,是恍恍惚惚,好像有又好像没有的。这样的马跑起来像飞一样地快,而且尘土不扬,不留足迹。我的子侄们都是些才智低下的人,可以告诉他们识别一般的良马的方法,不能告诉他们识别天下难得的好马的方法。有个曾经和我一起担柴挑菜的叫九方皋的人,他观察识别天下难得的好马的本领绝不在我以下,请您接见他。”
    秦穆公接见了九方皋,派他去寻找好马。过了三个月,九方皋回来报告说:“我已经在沙丘找到好马了。”秦穆公问道:“是匹什么样的马呢?”九方皋回答说:“是匹黄色的母马。”秦穆公派人去把那匹马牵来,一看,却是匹纯黑色的公马。秦穆公很不高兴,把伯乐找来对他说:“坏了!您所推荐的那个找好马的人,毛色公母都不知道,他怎么能懂得什么是好马,什么不是好马呢?”伯乐长叹了一声,说道:“九方皋相马竟然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吗?这正是他胜过我千万倍乃至无数倍的地方!九方皋他所观察的是马的天赋的内在素质,深得它的精妙,而忘记了它的粗糙之处;明悉它的内部,而忘记了它的外表。九方皋只看见所需要看见的,看不见他所不需要看见的;只视察他所需要视察的,而遗漏了他所不需要观察的。像九方皋这样的相马,包含着比相马本身价值更高的道理哩!”等到把那匹马牵回驯养使用,事实证明,它果然是一匹天下难得的好马。
    第三部分:课外文言文阅读
    (9分)
    1.(3分)A
    2.(3分)因为一个人的小毛病而忽略他的大优点,这是君主失去天下贤士的原因。
    3.(3分)D
    参考译文:
    宁越处境穷困,想要拜见齐桓公,从卫国来到齐国,晚上住在城门外。桓公到郊外迎接客人,夜里打开城门,火把很明亮,跟随的人很多。宁戚望见桓公,大声唱起歌来。桓公听到歌声,拍着自己的仆从的手说:“真是与众不同啊!这个唱歌的不是一般人。”就命令副车载着宁越与他同行。桓公说赐给他衣服帽子然后见他,宁越用如何治理天下的话劝说桓公。桓公很高兴,准备任用他。群臣劝谏他说:“这位客人是卫国人。卫国离齐国不远,您不如派人去询问一下。如果确实是贤德之人,再任用他也不晚。”桓公说:“不能这样去询问他的情况,是担心他有小毛病。因为一个人的小毛病而忽略他的大优点,这是君主失去天下贤士的原因。”

    相关试卷

    中考语文复习之教考衔接文言文专题练习专题22八年级下册《北冥有鱼》课内外阅读分层练(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之教考衔接文言文专题练习专题22八年级下册《北冥有鱼》课内外阅读分层练(含答案),共6页。

    中考语文复习之教考衔接文言文专题练习专题21八年级下册《核舟记》课内外阅读分层练(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之教考衔接文言文专题练习专题21八年级下册《核舟记》课内外阅读分层练(含答案),共10页。

    中考语文复习之教考衔接文言文专题练习专题20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课内外阅读分层练(含答案):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之教考衔接文言文专题练习专题20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课内外阅读分层练(含答案),共7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