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湖北省孝感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湖北省孝感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分)
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开启“流浪地球”计划。该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中止地球自转;第二步,将地球推入木星轨道,借助木星引力,弹射出太阳系;第三步,地球泊入比邻星系统到达新家园。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 进行第二步计划时期,地球所属的天体类型是( )
A. 卫星B. 行星C. 彗星D. 恒星
2. 有人称木星为保护地球生命的“盾牌”,合理的解释是( )
A. 体积、质量大,吸引部分可能撞向地球的小天体
B. 距离太阳更近,削弱了太阳射向地球的紫外线辐射
C. 公转轨道近圆,为地球提供了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D. 阻挡小行星带内的小行星撞击地球
【答案】1. B2. A
【解析】
【1题详解】
根据材料“第二步,将地球推入木星轨道,借助木星引力,弹射出太阳系”可知,此时地球尚未脱离太阳系,仍属于太阳系的行星,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木星公转轨道在地球与小行星之外,但由于其体积、质量巨大,引力较强,可吸引部分可能撞上地球的小天体,保护地球不被撞击,但是其不能阻挡小行星带内的小行星撞击地球,D错误,A正确;木星是地外行星,距离太阳较远,B错误;公转方向与地球一致,但这与木星为“地球的盾牌”的关系不大,八大行星都与地球公转方向一致,C错误。故选A。
【点睛】太阳系八大行星分别是由近及远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北京时间2021年10月25日,某媒体报道,太阳活动逐渐活跃,随着太阳活动从极小期逐渐进入到极大期,太阳的“脸蛋”上渐渐长出了“小黑痣”。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3. “小黑痣”出现在( )
A. 日冕层B. 色球层C. 光球层D. 太阳内部
4. “小黑痣”相对多的年份( )
A. 全球极端高温天气增加B. 生物多样性锐
C. 臭氧层空洞减小D. 旱涝灾害发生概率增加
【答案】3. C4. D
【解析】
【3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我们在地球上用肉眼直接看到的是太阳的光球层,故这些“小黑痣是出现在太阳外部大气层的光球层上的黑子,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小黑痣相对数多的年份是太阳活动极大期,太阳黑子和地球降水有相关性,“小黑痣相对数多的年份旱涝灾害概率增加,D正确;太阳活动不会导致全球极端高温天气增加,A错误;臭氧层空洞减小、生物多样性锐减和黑子活动关系不大,BC错误。故选D。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通讯;2.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3.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4.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
下图所示化石生物是距今5.6亿年前的寒武纪就出现的最有代表性的远古动物,前后在地球上生存了3.2亿多年。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5. 该远古生物繁盛时期发生在( )
A. 前寒武纪B. 早古生代C. 晚古生代D. 中生代
6. 中生代时期( )
A. 爬行动物向鸟类发展B. 哺乳动物快速发展
C. 形成了现代海陆分布格局D. 被子植物高度繁盛
【答案】5. B6. A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化石为三叶虫化石,从寒武纪开始出现,生活在地球上3.2亿多年,因此,该远古生物繁盛的时期出现在早古生代,B正确,排除ACD。故选B。
【6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中生代时期爬行动物较为繁盛,此时开始出现鸟类,爬行动物向鸟类开始发展,A正确;哺乳动物快速发展出现在新生代时期,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也是在新生代时期;被子植物高度繁盛出现在新生代时期,排除BCD。故选A。
【点睛】地质年代是指地壳上不同时期的岩石和地层,在形成过程中的时间(年龄)和顺序。其中时间表述单位包括宙、代、纪、世、期、时,地层表述单位包括宇、界、系、统、阶、带。不同地质时代,自然地理特征出现明显不同,影响不同生物演化。
下图为“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横波不能通过的圈层是( )
A. 地幔B. 软流层C. 地壳D. 地核
8. 关于图中②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火山喷发物质的源地B. 物质的运动形成了地球磁场
C. 气体为主的内部圈层D. 连续且不规则
9. 岩石圈位于图中所示的( )
A. ①全部B. ②顶部
C②底部和③全部D. ①全部和②顶部
【答案】7. D8. A9. D
【解析】
【7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纵波可以在固态、液态、气态中传播,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且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为地壳、地幔、地核,其中地壳与地幔中间是莫霍面,地幔与地核之间是古登堡面,地核分内核、外核,外核为熔融状态,为液态,横波不能穿过,故图中不能通过的圈层是地核,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题详解】
图中①为地壳,②为地幔,③为地核。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是火山喷发物质岩浆的来源地,A正确;③地核外核物质的运动形成了地球磁场,B错误;地幔中的物质以固体为主,C错误;地球外部圈层中的水圈是连续且不规则的,D错误。故选A。
【9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岩石圈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故为①全部和②顶部,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其中内部圈层包括地壳(莫霍界面以上)、地幔(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地核(古登堡界面以下);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外部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另外,岩石圈表示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属于地球内部圈层向外部圈层过渡的一个特殊圈层。
“祖国与苍穹同高,天宫会日月争辉”。2023年1月1日,当新年第一缕阳光撒入中国空间站内时,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记录下了这壮观的一刻(如图),并开启直播模式,让观众随着空间站的第一视角鸟瞰地球,一眼千里。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0. 直播时可能观察到的是( )
①悬浮在宇宙中的蔚蓝色地球②黑色天幕上有明亮的星星
③阳光照射下明亮的天宫船体④划过黑色天幕的众多流星
A. 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①③④
11. 最可能对居民观看航天员直播造成干扰的现象是( )
A. 极光现象B. 太阳辐射C. 太阳活动D. 磁暴现象
【答案】10. C11. C
【解析】
【10题详解】
地球上海洋面积广大,受海水颜色的影响,地球为蓝色星球,且太空水汽杂质较少,舱外能看到悬浮在宇宙中的蔚蓝色地球,①正确;空间站所处位置,大气非常稀薄,散射作用弱,因此天空呈黑色,因此能看到无数明亮的星星,②正确。白天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船体能够反射太阳光,因此能看到太阳照射下的明亮船体,③正确。空间站附近大气非常稀薄,难以与流星体产生摩擦形成流星现象,④错误。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1题详解】
极光是带电粒子靠近地球时,受地球磁场影响产生的发光现象,与通讯无关,A错误;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释放的能量,不属于太阳活动,对通讯不会产生影响,B错误;耀斑是太阳活动的一种,其爆发会释放出大量的带电粒子,干扰电离层,从而削弱穿过其中的电磁波信号,会对直播造成影响,C正确;磁暴现象是太阳活动抛射的高能带电粒子干扰地球磁场引起的一种现象,不会对直播造成影响,D错误。故选C。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主要影响:①影响气候(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与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有相关性);②扰乱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③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④两极地区产生极光次数增多;⑤冲击电网,导致电力中断。
北京时间7月20日21时40分,已经在轨航行近两个月的神州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支持下,圆满完成出舱活动。下图为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出舱活动时,地球公转位置处于图中( )
A. a段B. b段C. c段D. d段
13.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出舱当天,关于湖北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各地昼短夜长B. 各地昼长夜短
C. 长江正处于枯水期D. 各地农民正忙着播种水稻
【答案】12. B13. B
【解析】
【12题详解】
读图可知,a段为春分日到夏至日,b段为夏至日到秋分日,c段为秋分日到冬至日,d段为冬至日到春分日,由材料可知,北京时间7月20日21时40分,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出舱,故此时位于夏至日到秋分日之间,B正确,ACD错。故选B。
【13题详解】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出舱当天,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湖北位于北半球,此时昼长夜短,A错误,B正确;长江处于丰水期,C错误;航天员出舱当天,湖北省各地农民从事行业差异大,不可能都正忙着播种水稻,D错误。故选B。
【点睛】太阳直线点的位置始终是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回归线所在的纬度位置是由黄赤交角决定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大致是从3.21日(北半球春分)位于赤道,接着太阳直射点位置逐渐北移到6月22日前后到达最北端也就是北回归线的位置,然后开始南移,到9月23日前后又回到赤道,然后南移至12月22日前后到达最南端,南回归线。随后又开始北移到次年的春分3月21日又回到赤道,这样一个不断往返的运动过程也是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中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明显。下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4. 与区域乙和区域丁的分界线大致一致的是( )
A.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B.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C. 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D. 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分界线
15. 下列描述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对应正确的是( )
A. 甲区域深居内陆降水少,水土流失严重
B. 乙区域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平原面积广大
C. 丙区域海拔高、气温低,种植业主要为河谷农业
D. 丁区域河流汛期长、无结冰期,分布有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答案】14. D15. C
【解析】
【14题详解】
读图可知,乙为我国北方地区,丁为我国南方地区,二者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为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A错误;此处都位于季风区,B错误; 此处均位于第三级阶梯,C错误; 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分界线,D正确;故选D。
【15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区域为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土地荒漠化严重,A错误;乙区域为北方,以温带带季风气候为主,B错误;丙为青藏地区,该区域海拔高、气温低,种植业主要为河谷农业,C正确;丁区域为南方地区,河流汛期长、无结冰期,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在东北,D错误;故选C。
【点睛】中国四大地理分区依据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其中,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分)
16. 读某时期地质年代简表,回答下列问题。
(1)甲所示的地质年代是____。
(2)A是____,B是____,C是____,D是____,E是____,F是____。
(3)描述甲地质历史时期生物进化情况
(4)说明甲地质历史时期地壳运动和海陆格局的变化。
【答案】(1)古生代(2) ①. 寒武纪 ②. 奥陶纪 ③. 志留纪 ④. 泥盆纪 ⑤. 石炭纪 ⑥. 二叠纪
(3)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陆地上出现了低等植物,出现早期鱼类和两栖类动物,裸子植物出现,蕨类植物繁盛。
(4)地壳运动剧烈,形成联合古陆,海洋面积缩小,陆地
面积扩大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某地质时期年代简表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球的历史、生物的演化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据图中信息“原始鱼出现"陆生四足动物出现"等可知,图示历史时期为古生代;古生代距今约5.41亿年-2.52亿年。
小问2详解】
根据图中信息来看,古生代自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开始,时间从远及近依次为:A寒武纪;B奥陶纪;C志留纪;D泥盆纪;E石炭纪;F二叠纪。
【小问3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早古生代陆地出现低等的植物,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裸子植物开始出现,脊椎动物发展的时代(早期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古生代末期,发生了地球生命史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几乎95%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古生代由此告终。
【小问4详解】
古生代是地壳发生剧烈变动的时期,许多地方反复上升和下沉,到了中后期,陆地面积大大增加,海洋面积缩小,世界联合古陆形成。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太阳能光伏电池是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把光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下图为拉萨多年平均太阳辐射量与日照时数年内变化示意图。
(1)指出拉萨太阳辐射最多的时段。
(2)简述拉萨太阳能丰富的影响因素。
(3)有人认为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市场前景较好,说明其理由。
【答案】(1)5、6月份(春末、夏初)。
(2)纬度;天气;海拔。
(3)我国能源需求量大;太阳能清洁无污染、可再生;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
【解析】
【分析】本题以拉萨多年平均太阳辐射量与日照时数年内变化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太阳辐射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图可以看出,拉萨5、6月份获得的太阳辐射最多。
【小问2详解】
拉萨地处30°N左右,纬度较低,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拉萨气候较干燥,晴朗的天气多,太阳辐射时间长;拉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获得的太阳辐射多。
【小问3详解】
我国能源需求量大,为发展光伏产业提供广阔市场;太阳能为清洁能源,无污染、清洁可再生;我国幅员辽阔,太阳能资源丰富,以上条件有利于光伏产业的发展。
18. 读“巴西地形略图”“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巴西的地形、地势特征。
(2)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请分析原因。
(3)亚马孙河流域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请简述其主要的环境效益。
【答案】(1)以平原、高原为主,中部高、南北低(或南高北低)。
(2)亚马孙河主要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雨量充沛,地形以平原为主,地表径流汇集,支流众多。
(3)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调节全球气候,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保护土壤,防止土壤侵蚀,提供良好的生物生存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解析】
【分析】本题以巴西地形略图为材料,涉及地形特征描述、水文特征和森林的影响,考查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分析和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200-1000米海拔的面积最大,且分布在中间区域,南北两侧的海拔比较低。所以当地的地形是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中间高,两侧低。
【小问2详解】
河流的流量主要从补给方式和流域面积分析。亚马孙河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降水量大,补给多。流经面积最大的平原,流域面积大,汇水面积大。
【小问3详解】
环境效益主要从“气地水土生”分析,大气方面: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调节全球气候。水方面: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土壤方面:保护土壤,防止土壤侵蚀。生物方面:提供良好的生物生存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相关试卷
湖北剩州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湖北剩州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属于天体的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材料中的“日面”指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云南湿远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云南湿远市2023_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7cm×21cm)B, 从图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左图所示区域的地形类型主要是, 乙处地形部位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