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北京市八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无答案)

    北京市八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无答案)第1页
    北京市八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无答案)第2页
    北京市八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无答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北京市八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无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北京市八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无答案),共11页。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烟草花叶病毒(TMV)由蛋白质外壳包裹着一条RNA链组成,只能在宿主细胞内增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MV属于异养型的原核生物
    B.组成TMV的核苷酸碱基有5种
    C.蛋白质和RNA属于生物大分子
    D.TMV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
    2.某蛋白质从细胞质基质进入线粒体基质的基本步骤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靶向序列引导蛋白质定位到线粒体
    B.前体蛋白通过胞吞进入线粒体基质
    C.活化蛋白与前体蛋白氨基酸数目相同
    D.该蛋白由核基因和线粒体基因共同编码
    3.胆固醇等脂质被单层磷脂包裹形成球形复合物,通过血液运输到细胞并被胞吞,形成的囊泡与溶酶体融合后,释放胆固醇。以下相关推测合理的是( )
    A.磷脂分子尾部疏水,因而尾部位于复合物表面
    B.胆固醇通过胞吞进入细胞,因而属于生物大分子
    C.球形复合物被胞吞的过程,需要高尔基体直接参与
    D.胞吞形成囊泡与溶酶体融合,依赖于膜的流动性
    4.在两种光照强度下,不同温度对某植物CO2吸收速率的影响如图。对此图理解错误的是( )
    A.图中M点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差值最大
    B.在图中两个CP点处,植物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在高光强下,M点左侧CO2吸收速率升高与光合酶活性增强相关
    D在低光强下,CO2吸收速率随叶温升高而下降的原因是呼吸速率上升
    5.己糖激酶催化糖酵解(细胞呼吸第一阶段)的第一步反应(如图)。水和葡萄糖均可进入己糖激酶的活性中心,但己糖激酶催化磷酸基团从ATP转移到葡萄糖分子的效率是转移给水分子的105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己糖激酶具有专一性
    B.糖酵解过程不消耗ATP
    C.糖酵解发生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D.己糖激酶与葡萄糖结合后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6.下图为淋巴细胞诱导癌细胞凋亡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凋亡不利于生物体的生存
    B.细胞凋亡是特定基因表达的结果
    C.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D.C蛋白被激活后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
    7.下图为二倍体水稻(2n=24)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B和图C细胞中均含有24个四分体
    B.图A→E细胞正在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
    C.图C→D着丝粒分裂导致DNA数目加倍
    D.图D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是图B的2倍
    8.现有野生型籼稻品种甲和品种乙,甲用γ射线诱变处理后,经筛选获得稀穗突变体丙。丙分别与甲和乙杂交,统计F2穗形,结果如下表。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穗形性状中稀穗对正常穗为隐性B.F1测交后代中正常株∶突变株≈1∶1
    C.控制穗形的基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D.控制甲和乙穗形的基因是非等位基因
    9.杜氏肌营养不良为单基因遗传病,由编码肌细胞膜上抗肌萎缩蛋白的D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最终造成肌肉进行性坏死。右图为某患该病家系的系谱图,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D基因不在Y染色体上
    B. Ⅰ-2和Ⅲ-4必为致病基因携带者
    C. Ⅲ-3产生正常配子的概率为50%
    D.建议Ⅳ-2在产前进行基因筛查
    10.血橙被誉为“橙中贵族”,因果肉富含花色苷,颜色像血一样鲜红而得名。当遇极寒天气时,为避免血橙冻伤通常提前采摘,此时果肉花色苷含量极少而“血量”不足。血橙中花色苷合成和调节途径如图。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A.血橙果肉“血量”多少是通过基因控制酶的合成来调控的
    B.同一植株不同血橙果肉的“血量”不同可能与光照有关
    C.低温引起T序列改变及去甲基化进而使血橙“血量”增多
    D.若提前采摘,可将果实置于低温环境激活Ruby基因表达
    11.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一段DNA片段。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并延伸端粒DNA。在正常情况下,端粒酶只在不断分裂的细胞中具有活性。下列有关端粒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仅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B.组成成分都在核糖体上合成
    C.催化过程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底物D.在所有细胞中均具有较高活性
    12.岩松鼠取食并分散贮藏白栎的种子,种子越大被贮藏的概率越高。白栎种子成熟后可快速萌发,但岩松鼠可将种子的胚芽切除,利于长期保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大种子具有更高营养价值更易吸引动物贮藏
    B.切除胚芽行为有利于白栎种子的扩散和更新
    C.种子快速萌发是避免被捕食的一种适应性策略
    D.岩松鼠与白栎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实现协同进化
    13.冰碛层是冰川融化后形成的裸地,冰碛层上的群落演替要经历上百年的时间。下表为冰碛层演替过程中优势植物的替代情况及部分阶段土壤的pH。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冰碛层上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B.云杉和铁杉成为优势种可能与土壤的酸化有关
    C.群落的发展变化是生物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D演替过程中土壤pH的变化主要与草本植物有关
    14.近年在宋庄蓄滞洪区实施了生态修复工程,生态效应逐渐显现,该地区已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防洪格局的绿色安全屏障,下列对生态修复措施的描述不合理的是( )
    A选择含微生物的填料置于湿地中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B.选择耐涝的本地植物是考虑到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适应
    C.选择同时具备经济和观赏价值的生物体现生态与社会、经济结合
    D.选择污染物净化能力较强的多种水生生物有助于生态系统维持自生能力
    15.下图为某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M、N表示营养级。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生产者→M→N”表示一条食物链
    B.遗体残骸中的能量全部流向分解者
    C.由M到N的能量传递效率约是6.3%
    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9834kJ/(m2⋅a)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6题,共70分。
    16.(12分)科研人员获得一株小麦突变体,其籽粒灌浆期叶片绿色时间延长、籽粒重量大。为研究相关机理进行了系列实验。
    (1)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P蛋白等与______形成光合复合体(PS)吸收、传递并转化光能,进而驱动在______中进行的暗反应将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
    (2)P蛋白对PS具有保护作用,缺失P蛋白的PS为[PS]。科研人员检测灌浆期野生型和突变体叶片中PS、[PS]含量,结果如图1,结果显示______。灌浆期检测两种小麦的叶绿素含量,结果如图2。据图1及图2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突变体在灌浆期______,因而叶片向籽粒运输有机物总量高,籽粒增重。

    图1 图2
    (3)进一步发现突变体中编码A蛋白的A基因突变,产生了突变的A蛋白。A蛋白是叶绿体中的一种蛋白酶。
    ①为研究A蛋白的功能,科研人员提取野生型小麦叶片蛋白,加入图3所示试剂,处理不同时间后检测P蛋白含量,结果如图3所示,推测在小麦体内A蛋白的作用是______。
    ②制备图4所示的三种与His(一种短肽,常作为蛋白检测标签)融合的蛋白,分别结合于特定介质上,加入等量的突变体小麦叶片蛋白提取液。孵育一段时间,除去未结合在介质上的蛋白,分离出介质上结合的蛋白进行电泳,使用抗原-抗体杂交检测,结果如图4。结合图3、图4结果推测,突变体中A蛋白突变导致功能丧失,突变的A蛋白与P蛋白______,因而产生相关表型。

    图3 图4
    (4)研究发现P蛋白减少导致缺少保护的PS在吸收光能后释放活性氧,诱发细胞死亡,从而抑制小麦条锈菌生长。结合上述研究,说明A蛋白对小麦生存的意义。
    17.(11分)花葵的花是两性花,在大陆上观察到只有昆虫为它传粉。在某个远离大陆的小岛上,研究者选择花葵集中分布的区域,在整个花期进行持续观察。
    (1)小岛上的生物与非生物环境共同构成一个______。
    (2)观察发现:有20种昆虫会进入花葵的花中,有3种鸟会将喙伸入花中,这些昆虫和鸟都与雌、雄蕊发生了接触(访花),其中鸟类访花频次明显多于昆虫;鸟类以花粉或花蜜作为补充食物。研究者随机选取若干健康生长的花葵花蕾分为两组,一组保持自然状态,一组用疏网屏蔽鸟类访花,统计相对传粉率(如图)。
    结果说明______。
    由此可知,鸟和花葵的种间关系最可能是______(单选)。
    A.原始合作B.互利共生C.种间竞争D.寄生
    (3)研究者增加了一组实验,将花葵花蕾进行套袋处理并统计传粉率。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
    (4)该研究之所以能够揭示一些不常见的种间相互作用,是因为“小岛”在生态学研究中具有独特优势。“小岛”在进化研究中也有独特优势,正如达尔文在日记中写道:“……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物种的特征一直深深地触动影响着我。这些事实勾起了我所有的想法。”请写出“小岛”在进化研究中的主要优势。
    18.(12分)海洋细菌B可裂解DMSP(海水中一种含硫有机物)产生生物毒性物质丙烯酸,用以抵御纤毛虫(一种单细胞动物)等捕食者,研究人员对此开展研究。
    (1)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划分,纤毛虫属于______。
    (2)研究发现,海洋细菌B的菌体表面存在一种可裂解DMSP的酶DL。科研人员将野生型B菌株和敲除DL基因的缺陷型b菌株进行荧光标记,然后分别与纤毛虫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纤毛虫细胞中形成带荧光标记的食物泡。检测纤毛虫的种群密度及其细胞内的食物泡形成情况,结果如图1、图2。

    图1 图2
    ①据图1可知,纤毛虫的种群数量变化呈现______形增长。据图1中Ⅰ~Ⅳ组实验结果推测,有DMSP时,野生型B菌株存活率______缺陷型b菌株。
    ②在Ⅰ~Ⅳ组实验中,Ⅱ组纤毛虫种群的K值更小。综合分析上述信息,请将下列选项排序,以解释出现该现象的原因。
    A.纤毛虫可获得的食物资源减少B.野生型B菌株合成酶DL
    C.丙烯酸抑制纤毛虫取食B菌株D.酶DL裂解DMSP产生丙烯酸
    野生型B菌株含有控制酶DL合成的基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现象。
    ③图2中支持②所作解释的证据是______
    (3)已知不含酶DL的海洋细菌A也是纤毛虫的食物。为继续探究细菌B抵御纤毛虫捕食的机制,科研人员将野生型细菌B、缺陷型细菌b分别与细菌A按一定比例混合,再与纤毛虫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培养液中不同细菌的数量,结果如图3。(设为S1,为S2。)
    图3
    据图推测,野生型细菌B在含有DMSP时.可以通过改变纤毛虫的______来降低被捕食几率。
    (4)综上所述,从群落或生态系统中任选一个层次,阐明化学信息的调节作用______。
    19.(11分)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4)题。
    无氧呼吸产生的弱酸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光合自养型生物依赖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代谢活动。有研究发现,在早晚弱光环境及夜晚条件下,无氧呼吸方式对于衣藻的生存很重要。
    在衣藻中,无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丙酮酸具有多条代谢途径,较为特别的是丙酮酸能够进一步代谢产生甲酸、乙酸等各种弱酸(HA)。研究表明,缺氧条件下衣藻无氧呼吸产生的弱酸导致了类囊体腔的酸化。弱酸在衣藻细胞中有未解离的弱酸分子和解离后的离子两种存在形式,其中弱酸分子可以穿过生物膜进入细胞的各区室中,研究人员根据多项研究提出了“离子陷阱”模型(如图1)。研究还发现,类囊体腔的缓冲能力不足细胞质基质和叶绿体基质的二十分之一。
    有数据表明,无氧呼吸产生的弱酸可以抑制光反应中的光捕获和电子传递。为了模拟黎明时分的光照情况,研究人员将衣藻进行黑暗密闭处理3小时后给予弱光光照,另一组进行相同处理并额外添加氢氧化钾(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在有氧情况下,相同实验处理发现氢氧化钾对氧气释放情况无影响。
    在自然环境中,衣藻经历黑暗和弱光条件的交替,黄昏时光合作用减弱,氧气通过有氧呼吸迅速耗尽,衣藻通过活跃无氧呼吸以维持细胞的能量供给。黎明时分无氧呼吸产生的弱酸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衣藻释放氧气。该研究为探索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提供了新思路。
    图1 “离子”陷进模型 图2衣藻细胞的氧气释放情况
    (1)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光能转化为______中活跃的化学能参与到暗反应阶段的______过程。
    (2)下列选项中,可作为证据支持无氧呼吸产生弱酸导致类囊体腔酸化的有______。
    A.类囊体腔内的酸化程度与无氧呼吸产生弱酸的总积累量呈正相关
    B.外源添加甲酸、乙酸等弱酸后衣藻均出现类囊体腔酸化的现象
    C.无氧呼吸过程中不产生弱酸的突变体在黑暗条件下未发现类囊体腔酸化
    (3)结合图1及文中信息分析,弱酸导致类囊体腔酸化的机制是______。
    (4)图2结果显示______,因此可以认为弱光条件下,无氧呼吸产生的弱酸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衣藻释放氧气。为解释此现象,请提出一个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20.(12分)二倍体马铃薯普遍存在自交不亲和现象(即自花授粉后不产生种子),主要通过薯块进行无性繁殖,育种十分困难。我国科研人员培育出二倍体自交亲和植株RH,利用它进行育种。
    (1)科研人员用RH与自交不亲和植株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①自交亲和与自交不亲和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研究人员推测,自交亲和是______(选填“显性”或“隐性”)性状,判断依据是______。
    ②F1中自交亲和的植株自交,子代未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请尝试作出合理解释:自交时,______,无法产生种子。
    (2)除自交不亲和外,马铃薯还存在自交衰退现象。研究者测定了4个候选的自交不亲和马铃薯植株(E、G、H和C)和153个二倍体马铃薯植株的基因杂合度和有害基因数量,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①据图分析,马铃薯的有害基因可能以______(填“杂合”或“纯合”)状态存在。因此,马铃薯长期无性繁殖,易出现自交衰退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是______,表现出不利性状。
    ②据图2结果分析,研究者选择E、G作为候选植株开展后续研究,依据是______。
    ③请写出利用RH将E改造为自交亲和植株的育种方案,以遗传图解形式绘制在答题卡相应方框内。
    21.(12分)玉米是我国栽培面积最大的农作物,籽粒大小是决定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籽粒的发育机制,对保障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
    (1)研究者获得矮杆玉米突变株,该突变株与野生型杂交,F1表型与______相同,说明矮杆是隐性性状。突变株基因型记作rr。
    (2)观察发现,突变株所结籽粒变小。籽粒中的胚和胚乳经受精发育而成,籽粒大小主要取决于胚乳体积。研究发现,R基因编码DNA去甲基化酶,亲本的该酶在本株玉米所结籽粒的发育中发挥作用。突变株的R基因失活,导致所结籽粒胚乳中大量基因表达异常,籽粒变小。野生型及突变株分别自交,检测授粉后14天胚乳中DNA甲基化水平,预期实验结果为______。
    (3)已知Q基因在玉米胚乳中特异表达,为进一步探究R基因编码的DNA去甲基化酶对Q基因的调控作用,进行如下杂交实验,检测授粉后14天胚乳中Q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如表1。
    表1
    综合已有研究和表1结果,阐述R基因对胚乳中Q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4)实验中还发现另外一个籽粒变小的突变株甲,经证实,突变基因不是R或Q。将甲与野生型杂交,F1表型正常,F1配子的功能及受精卵活力均正常。利用F1进行下列杂交实验,统计正常籽粒与小籽粒的数量,结果如表2。
    表2
    已知玉米子代中,某些来自父本或母本的基因,即使是显性也无功能。
    ①根据这些信息,如何解释基因与表2中小籽粒性状的对应关系?请提出你的假设。
    ②若F1自交,所结籽粒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则支持上述假设。
    北京八中2024-2025学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题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生物期中练习答案
    第一部分(共30分)
    第二部分(共70分)
    16.(12分)(1)光合色素(2分) 叶绿体基质(2分)
    (2)突变体的PS含量高于野生型,而[PS]含量两者基本相同(2分)
    叶绿素含量较高、PS较多,光反应速率较高,光合速率较高
    (3)①催化P蛋白降解 ②结合但不降解P蛋白(2分)
    (4)A蛋白降解P蛋白,当小麦遇到条锈菌时,增强小麦抗病性,(1分)有助于小麦适应环境,进而有利于小麦的生存和繁衍(1分)
    17.(11分)(1)生态系统(3分)
    (2)鸟类可帮助花葵传粉(2分) A(2分)
    (3)花葵能否自花传粉(2分)
    (4)狭小空间和天然地理隔离,使小岛上的有限种群几乎不与其他种群发生基因交流。(2分)
    18.(12分)(1)消费者(3分)
    (2)①S(2分) 高于
    ②BDCA(2分)
    ③与野生型B菌株共培养时,有DMSP条件下纤毛虫体内带荧光标记的食物泡少于无DMSP;与缺陷型b菌株共培养时,无此差异(2分)
    (3)捕食偏好
    (4)化学信息能够调节海洋细菌A和B的比例关系,进而影响海洋生物的种间关系/化学信息的动态调节,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19.(11分)
    (1)ATP、NADPH(2分) C3的还原(2分) (2)ABC(2分)
    (3)弱酸分子可进入类囊体腔,并解离出氢离子,由于氢离子无法直接穿过类囊体膜,且类囊体腔内的缓冲能力有限,导致腔内氢离子不断积累,出现酸化(2分)
    (4)弱光组释放氧气的时间早于KOH+弱光组,且更快达到最大氧气释放量(2分)无氧呼吸产生的弱酸可以抑制有氧呼吸吗?无氧呼吸产生的弱酸抑制有氧呼吸的程度比抑制光合作用的程度高吗?
    20.(12分)(1)显性(2分) F1自交亲和植株的自交后代既有纯合子也有杂合子
    ②含有隐性基因的雌配子或雄配子不能完成受精
    (2)①杂合(2分) 隐性有害基因自交后会形成纯合子
    ②基因杂合度低和有害基因数量少(2分)
    ③(3分)
    21.(12分)(1)野生型(3分)
    (2)突变株胚乳中DNA甲基化水平高于野生型(2分)
    (3)母本R基因编码的DNA去甲基化酶只能降低母本Q基因的甲基化水平,使母本Q基因在胚乳中表达;对父本的Q基因不起激活作用。父本R基因对Q基因不起激活作用。(3分)
    (4)①突变性状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控制,两对基因同时无活性才表现为小籽粒(1分)。其中一对等位基因在子代中,来自母本的不表达(1分),来自父本的表达(1分)。
    ②正常籽粒∶小籽粒=7∶1杂交组合
    F2
    总数
    正常株
    突变株
    甲×丙
    118
    91
    27
    乙×丙
    1132
    860
    272
    演替过程
    冰川退去后的裸地
    苔藓→草本植物→柳树
    赤杨
    云杉、铁杉
    第9年
    第18年
    第35~50年
    第80~100年
    土壤的pH
    7.9~8.0
    7.5~7.8
    7.2
    6.5
    5
    4.8
    组别
    杂交组合
    Q基因表达情况
    1
    RRQQ(♀)×RRqq(♂)
    表达
    2
    RRqq(♀)×RRQQ(♂)
    不表达
    3
    rrQQ(♀)×RRqq(♂)
    不表达
    4
    RRqq(♀)×rrQQ(♂)
    不表达
    组别
    杂交组合
    正常籽粒∶小籽粒
    5
    F1(♂)×甲(♀)
    3∶1
    6
    F1(♀)×甲(♂)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C
    A
    D
    B
    B
    A
    B
    D
    B
    C
    11
    12
    13
    14
    15
    C
    B
    D
    A
    C

    相关试卷

    北京市海淀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北京市海淀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文件包含北京海淀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无答案docx、北京市海淀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北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北京市北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无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有二道大题,共12页,考试结束后,考生应将答题纸交回,吃食物过咸时,就会产生渴的感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北京市第八十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无答案):

    这是一份北京市第八十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无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