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含解析答案)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从宇宙看地球(含解析与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从宇宙看地球(含解析与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从宇宙看地球
一、单选题
湖南省是我国太阳辐射能比较丰富的省份,近年来湖南省太阳辐射总量呈波动减少趋势。读湖南省多年平均年太阳辐射(单位:MJ/m2•a)分布图。回答下列小题。
1.影响湖南省内太阳辐射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B.天气C.海陆位置D.人类活动
2.近些年来湖南省太阳总辐射量呈波动减少趋势的原因可能是( )
A.太阳活动减弱B.森林面积减小C.雾霾天气增多D.生态环境改善
2022年10月9日7时4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二号丁型运载火箭将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夸父一号”成功发射。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以“一磁两暴”为科学目标,一磁,就是太阳磁场;两暴,就是太阳的两类爆发现象——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左图是“夸父一号”示意图,右图是太阳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发出的可见光最强
B.日冕物质抛射发生在②层
C.发生耀斑的圈层可以在平时用肉眼观测到
D.日环食时,肉眼能观测到的是③
4.材料中提到的两种太阳活动发生时,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在全世界各地出现极光现象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C.轮船航行过程中指南针突然失灵D.有线电视信号受到严重干扰
下图为“西藏至准噶尔一线的地势及莫霍界面深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关于图中地壳厚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势高低和地壳厚度大小呈正相关B.地势高低和地壳厚度大小呈负相关
C.海拔升高,地壳厚度一定变小D.喜马拉雅山地壳厚度最大
6.下列有关莫霍界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壳和地核的分界面B.岩石圈的下界面
C.软流层的上界面D.地震波波速发生突变的界面
2021年5月22日2时4分在青海果洛州玛多县(34.59°N,98.34°E)发生7.4级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这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图中的( )
A.丁层B.乙层C.丙层D.甲层
8.地球的内部圈层中( )
A.地壳与地幔构成岩石圈B.地壳厚度最薄,地幔厚度最大
C.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D.地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
读“我国大陆局部地区地壳等厚度线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9.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总体上( )
A.由西向东逐渐增厚B.由北向南逐渐增厚
C.由东向西逐渐增厚D.由南向北逐渐增厚
10.图中M和N所处的地形区分别是( )
A.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B.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C.黄土高原、汾河谷地D.四川盆地、大别山区
11.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0千米应位于( )
A.海平面B.岩石圈底部C.莫霍界面D.软流层中部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早的黑子记录,但人类系统观测黑子的历史不足300年。黑子数量高峰年称为太阳活动高峰年,人类系统记录的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于2018年开始。读第23周期太阳黑子数预报图,完成下面小题。
12.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________年可能是第25个太阳活动高峰预估年( )
A.2009年B.2011年C.2022年D.2030年
13.太阳活动高峰预估年与实际高峰年并不完全一致,说明太阳活动具有的特征为( )
A.无规律性B.不稳定性C.整体性D.不可预估性
14.太阳黑子是太阳风暴的诱发因素。太阳风暴对地球气候和地球运动有长期影响,对于人类社会的高技术系统也会有危害,下列现象的发生不可能是其危害表现的是( )
A.无线电短波通信中断B.全球定位导航产生误差
C.卫星电视节目传输中断D.信息高速公路堵塞
五大连池风景区总面积1060km2,14座新老时期火山的喷发年代跨越200多万年,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科书”。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将五个火山堰塞湖连在一起,形成了五大连池。结合五大连池(局部)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完成下面小题。
15.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
A.①圈层B.②圈层C.③圈层D.④圈层
16.五大连池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
A.2个B.3个C.4个D.5个
17.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B.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比较小
C.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D.①圈层厚度海洋大于陆地
生物的生长过程深受地理环境影响,通过研究地层和他们包含的化石,可以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变迁。宁波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去年在新疆研学时,发现岩层中存在“日射珊瑚”化石。完成下面小题。
18.该“日射珊瑚”化石形成时期,当地的地理环境特征最有可能为( )
A.温热干燥的荒漠B.高温多雨的雨林
C.温暖湿润的浅海D.寒冷干燥的苔原
19.环境变迁可能会导致大量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分别出现在( )
A.前寒武纪末期和古生代末期B.古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
C.中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D.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下图为太阳辐射量随纬度分布示意图。可能总辐射量是只考虑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受大气和云层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云量最多的地区是( )
A.赤道地区B.20°N地区C.40°N地区D.60°N地区
21.影响可能总辐射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云量多少B.大气厚度C.太阳高度D.通过的大气路径
光伏治沙是指在干旱沙化地区,通过修建光伏电厂,形成沙障,且在光伏板下进行牧草、草药种.植,并发展农牧业,以实现生态、产业的融合发展。有学者对我国某一修建在开阔沙地中的光伏场进行研究,发现场内较周边的太阳辐射强(下图),且植物长势明显较好。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从统计图中可看出( )
A.该地昼长最长月份,光伏发电量最大
B.冬季气温低是该地获得辐射少的原因
C.该地光伏发电与水力发电的互补性好
D.该地辐射量受暖湿气流影响年变化大
23.光伏场外测:量到的太阳辐射能相对较弱可能是由于( )
A.纬度因素B.地形因素C.天气影响D.风沙影响
24.光伏场内植物长势较好,主要是因为( )
A.光伏板的集水作用,增加土地获得的降雨量
B.光伏板遮挡了阳光,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
C.光伏场内太阳辐射强,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
D.光伏板下有牲畜活动,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高
下图为欧洲东部第四纪冰川界线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下列冰期中,气温最低的时期是( )
A.冰期①B.冰期②C.冰期③D.冰期④
26.与现在相比,第四纪冰期②时期( )
A.全球各地降水较多B.山地雪线海拔较高
C.陆地总面积比较大D.温带作物北界偏北
影片《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即将毁灭,人类面临绝境,开启“流浪地球”计划的故事。计划中地球将流浪2500年,泊入比邻星附近,成为比邻星的行星。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27.影片中将地球推进至木星轨道附近需要穿越的行星轨道是( )
A.水星轨道B.金星轨道C.火星轨道D.土星轨道
28.比邻星属于( )
A.河外星系B.银河系C.太阳系D.地月系
山东诸城是中生代地层较为发育的小型盆地,被古生物专家誉为“世界恐龙化石宝库”。下图是诸城发掘出土的角龙科恐龙化石。据研究,该类恐龙体型较大,多以植物的嫩枝叶和多汁的根、茎为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推测该角龙存在时期诸城的气候特征为( )
A.温暖湿润B.炎热干燥C.寒冷干燥D.低温湿润
30.推测该角龙存在的地质时期( )
A.联合古陆形成B.是主要的成煤期
C.现代海陆位置形成D.三叶虫等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
31.恐龙繁盛的地质年代,兴盛的植物是( )
A.蕨类植物B.被子植物C.裸子植物D.藻类植物
二、材料分析题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极光是来自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使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的现象。受剧烈太阳活动影响,2023年11月5日夜间至6日凌晨,地球发生G3等级地磁暴,摄影爱好者和游客在祖国北端的黑龙江漠河拍摄到了神奇的极光美景(如图)。图示意太阳外部大气层。
(1)极光多出现在地球大气分层的_______ (填名称)。有人认为,极光现象反映了地球磁场对地球生物的保护,请解释其原理。
(2)材料中的太阳活动是指_______ (填名称),其最可能发生在图中A _______ (填数字)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为了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小明同学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活动,请帮助他完成探究任务。
活动一:资料研究,查询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在文献检索中该同学发现古人有对太阳的观测和记录。如《汉书·五行志》中记载公元前28年“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
该同学检索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网,查看了太阳活动预报中心发布的太阳活动综述信息及历史数据(下表为2018年12月17日国家天文台发布的信息)。
(1)文献中记载的“黑气”是指 。
(2)古人选择在日出时观测“黑气”,原因是 。
(3)根据2018年12月17日国家天文台发布的信息可知, 能够影响地球磁场。2018年太阳活动较弱,可推测地球两极地区的“ ”强度较小。
活动二:总结提升,描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4)帮助小明完成下面活动总结中的描述内容。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 ,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太阳辐射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的水体运动、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太阳活动增强时,会扰动电离层对 产生影响。
3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面甲图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示意图,乙图为地球表面各纬度全年和冬、夏半年太阳辐射总量示意图。
材料二:格尔木市(36°25′N,94°53′E)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属于大陆高原气候,年太阳总辐射量在6618~7356MJ/m2,年均日照时数在3200~3600小时,年平均气温4.3℃,年平均降水总量43mm,年平均降水天数27天。
(1)据图乙描述地球表面全年太阳辐射分布规律,并说出主要影响因素。
(2)与夏半年相比,说出冬半年太阳辐射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分析B处成为我国太阳辐射量贫乏区的原因。
(4)近年来,政府着力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建设。格尔木拥有大量的未利用荒漠化土地,地势平坦开阔。你是否赞成在该地大力建设太阳能光伏发电站?请根据材料信息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主要有纬度、海拔、天气等。由图可知,湖南省太阳辐射大致东多西少。如果是纬度影响,应该是南多北少,排除A项;海陆位置对太阳辐射影响不大,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湖南西部多山地,多云雾,降水多,故西部太阳辐射较少。选B。
2.答案:C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近些年来大气污染严重,雾霾天气增多,空气质量下降,削弱了太阳辐射,故选C。
3.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①层是光球层,②层是色球层,③层是日冕层。我们看到的太阳主要是来自于光球层的可见光,A正确;日冕物质抛射发生于③日冕层,B错误;发生耀斑的色球层平时肉眼看不到,C错误;日环食发生时,太阳并未全部被月球挡住,看到的主要还是光球层的可见光,D错误。故选A。
4.答案:C
解析: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发生时,极光可能在两极高纬度地区夜空被观测到,A错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与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没有太大关系,B错误;耀斑爆发时,会产生磁暴现象,使地球磁场受到扰动,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C正确;耀斑爆发时,可以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通讯信号,但不能严重影响有线电视信号,D错误。故选C。
5.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壳厚度为莫霍面以上的部分。由图可知,地势高的地方,莫霍面深度较深,地壳厚度大,因此地势高低和地壳厚度大小呈正相关,A正确,B错误。由图可知,随着海拔升高,莫霍面深度变深,因此地壳厚度变大,C错误。喜马拉雅山的地壳厚度为海拔高度加上莫霍面深度,即8+60=68km,西藏的地壳厚度为6+70=76km,因此喜马拉雅山的地壳厚度并不是最大,D错误。综上所述,故选A。
6.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莫霍界面是一个不连续面,地震波波速在此发生明显变化,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A错误,D正确。岩石圈是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因此莫霍界面并非岩石圈的下界面,软流层才是,B错误。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其上部并不是莫霍界面,而是岩石圈,C错误。综上所述,故选D。
7.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甲位于莫霍界面以上,甲表示地壳,乙和丙位于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应为地幔,乙位于上部为上地幔,丙位于下部为下地幔,丁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下,应为地核。陆地地壳平均厚度为39~41千米,此次地震发生在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之上,此处的地壳厚度大于39~41千米,而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仅17km,说明震源位于地壳之中,不可能位于上地幔、下地幔和地核之中,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答案:C
解析:地壳与软流层之上的上地幔顶部构成岩石圈,A错误;在地球内部三大圈层中,地壳的厚度最薄,地核的厚度最厚,地幔厚度居中,B错误;软流层温度高,呈可塑性状态,局部呈溶融状态,且临近岩石圈,因此一般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C正确;地震横波不能在外核中传播,因此外核呈熔融状态或液态,但地震纵波在内核传播速度明显加快,一般认为内核为固态,D错误。故选C。
9.答案:C
解析:考查地壳厚度的空间变化。读图知,西部地壳厚度大,东部地壳薄。即由东向西增厚,故C正确,ABD错误。
【答案2】答案:D
解析:考查区域定位能力和地形区与地壳厚度的特点。读图知,M处地壳较周围薄,N处地壳较周围厚。一般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故M处地势较低,N处地势较高,结合图中的经纬位置,M处为四川盆地,I为大别山。故D正确,ABC错误。
【答案3】答案:C
解析:考查地壳的厚度和地壳与地幔的界线。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是莫霍面,故绘制地壳厚度的剖面图,0千米应以莫霍面为准。故C正确,ABD错误。
10.答案:D
解析:考查区域定位能力和地形区与地壳厚度的特点。读图知,M处地壳较周围薄,N处地壳较周围厚。一般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故M处地势较低,N处地势较高,结合图中的经纬位置,M处为四川盆地,I为大别山。故D正确,ABC错误。
【答案3】答案:C
解析:考查地壳的厚度和地壳与地幔的界线。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是莫霍面,故绘制地壳厚度的剖面图,0千米应以莫霍面为准。故C正确,ABD错误。
11.答案:C
解析:考查地壳的厚度和地壳与地幔的界线。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是莫霍面,故绘制地壳厚度的剖面图,0千米应以莫霍面为准。故C正确,ABD错误。
12.答案:C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2000年是第23个太阳活动高峰预估年,按11年的太阳活动周期计算,第25个太阳活动高峰预估年应出现在2022年。故C正确,A、B、D错误。
13.答案:B
解析:太阳活动高峰预估年与实际高峰年并不完全一致,说明太阳活动具有不稳定性,故B正确,A、C、D错误。
14.答案:D
解析:太阳风暴对人类高技术系统有影响,太阳风暴会扰乱电离层和磁场,对交通、通讯等都会产生影响,信息高速公路堵塞最可能是短时信息访问量增大导致的,不可能是太阳活动导致的,根据题干要求应选择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故选D。
15.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软流层,软流层位于地幔上部。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地壳、地幔、外核、内核,因此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②层,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16.答案:C
解析:五大连池景观中,岩石景观属岩石圈,天池湖水属于水圈、图中植被属于生物圈,水圈、岩石圈之上有大气圈,因此五大连池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4个,选项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17.答案:A
解析: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地壳、地幔、外核、内核。③圈层(外核)地震横波不能穿过,因此物质可能呈液态或熔融状态,A正确。④圈层(地核内核)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很大,B错误。②圈层(地幔)物质为固态,横波能够通过,C错误。①圈层(地壳)的厚度不均,陆地大于海洋,D错误。故选A。
18.答案:C
解析:日射珊瑚化石形成于古生代,当时发生多次大的变迁,形成联合古陆。海洋无脊椎生物空前繁盛,地理环境特征为温暖湿润的浅海环境,C正确;高温多雨的雨林、温热干燥的荒漠和寒冷干燥的苔原不适合珊瑚生长,ABD错误;故选C。
19.答案:D
解析:古生代末期发生了地球上最大的物种灭绝事件;中生代末期,出现了包括恐龙在内的物种大灭绝事件,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答案:A
解析:注意材料信息“可能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受大气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量是考虑了大气和云的削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读图可知,赤道地区有效总辐射量与可能总辐射量的差值最大,说明赤道地区云的削弱作用最强,云量最多,故选A。
21.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可能总辐射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表明受纬度影响最大,受纬度的影响,太阳高度不同,太阳可能总辐射量不同,C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可能总辐射量并未考虑云量,A错;大气厚度、通过的大气路径均不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排除BD。故选C。
22.答案:D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昼长最长的6月,太阳辐射量并非最强的月份,A选项错误;冬季因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低,这是当地获得太阳辐射少的原因,冬季气温低是结果,B选项错误;且该地太阳辐射能与我国水能资源量的季节变化一致,互补性不强,C选项错误;图中曲线,两年夏季对比,辐射量差异较大,考虑为天气影响,可判断该地暖湿气流影响年际差异大,D选项正确。故选D。
23.答案:D
解析:光伏场内、外的太阳辐射量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光伏场面积大小不足以导致场内外太阳辐射出现明显的纬度差异,A选项错误;材料已说明此地地势开阔,故不考虑地形因素,B选项错误;小范围空间内太阳辐射的稳定差异,不应考虑天气因素,C选项错误;相较场外,光伏场内风沙治理效果较好,不易扬沙,测量仪器探头不易被扬沙遮挡,实际测量到的数值更接近真实情况,D选项正确。故选D。
24.答案:B
解析:干旱沙化地区,影响植物生长的最主要因素是水分条件。光伏板确实会有集水作用,使得某些部位获得的降水增加,但对整个光伏场而言不一定增加降水量,A选项错误;光伏板可以遮挡阳光,减小风速,减少水分的蒸发,利于土壤保水,B选项正确。光伏场下由于受到光伏板的遮挡,太阳辐射并不强,C选项错误。光伏板下有牲畜活动,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高,但同时也会受到牲畜啃食和踩踏,不利于植物生长,D选项错误。故选B。
25.答案:D
解析:气温最低,应该是冰川面积最广,冰川分布纬度最低的时期。图中冰期④分布纬度最低,符合题意,故选D。
26.答案:C
解析:与现在相比,第四纪全球处于寒冷期,故第四纪冰期②时期,由于气温比现在低,山地雪线海拔偏低:气温比现在低,全球各地降水整体偏少,AB错误。气温比现在低,北半球温带植物北界偏南,海平面偏低,大陆和岛屿的面积会增大,陆地总面积比现在大,C正确,D错误。故选C。
2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八大行星距日远近的顺序。据所学知识可知,距太阳由近到远的行星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因此将地球推进至木星轨道附近需要穿越的行星轨道是火星轨道,故选C。
2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天体系统的层次。据图可知,地球距比邻星4.22光年。根据所学可知,银河系直径约10万光年,太阳至银河系中心的距离大约是2.6万光年,依此可推知,比邻星属于银河系。故选B。
2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中生代的气候特征。根据材料可知,角龙体型较大,多以植物的嫩枝叶和多汁的根、茎为食。故推测其存在时期地面应植被茂密,气候温暖湿润,A正确。
3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生代的演化特征。该角龙存在的地质时期为中生代,联合古陆形成于古生代,A错误;中生代是重要的成煤期,B正确;现代海陆位置形成于新生代,C错误;古生代末期,许多海洋无脊椎动物灭绝,D错误。
3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中生代的植物特征。恐龙繁盛于中生代,在中生代兴盛的植物是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兴盛于新生代;蕨类植物、藻类植物兴盛于更古老的地质时代。C正确,A、B、D错误。
32.答案:(1)高层大气(;原理:太阳高能带电粒子对地球生物具有危害;地球磁场使得太阳高能带电粒子流大量流向两极(地磁极);而两极地区地表生物活动较少。
(2)太阳风;③
解析:(1)极光是太阳日冕层~中的带电粒子“流脱离太阳引力飞向地球并与极地上空大气摩擦而产生的发光现象,多出现在地球大气分层的最外层,即高层大气。极光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出现的灿烂美丽的光辉,太阳高能带电粒子对地球生物具有危害,而地球磁场使得太阳高能带电粒子流大量流向两极(地磁极),而两极地区地表生物活动较少,因此减少了对地球其他地区生物的危害,由此反映了极光现象对地球生物的保护。
(2)由材料“受剧烈太阳活动~影响,2023年11月5日夜间至6日凌晨,地球发生G3等级地磁暴,摄影爱好者和游客在祖国北端的黑龙江漠河拍摄到了神奇的极光美景”和结合极光的原因可知对应的太阳活动可能是日冕物质抛射(或太阳风),发生在日冕层,对应③。
33.答案:
(1)太阳黑子
(2)太阳辐射弱
(3)耀斑、极光
(4)恒星、无线电短波通信
解析:
(1)《汉书·五行志》中记载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推知,文献中的“黑气”是指太阳黑子。
(2)古人选择在日出时观测“黑气”,是因为日出时太阳光线经过大气的路程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太阳辐射弱,便于观测。
(3)根据2018年12月17日国家天文台发布的信息中有关于耀斑活动的记录,可知,耀斑能够影响地球磁场。2018年太阳活动较弱,说明此时间段太阳活动对地球产生影响的强度较弱,由此可推测地球两极地区的“极光”活动的强度也较弱。
(4)地球是绕太阳公转的一颗行星,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和热。太阳辐射不仅维持着地表温度,地球上的水体运动、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都是太阳辐射。但是太阳辐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太阳活动是太阳辐射发生变化的反应。太阳活动增强时,会扰动电离层对无线电(或无线电短波)通信产生影响。
34.答案:(1)规律:太阳辐射量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影响因素:纬度
(2)差异:冬半年太阳辐射量小。原因:①冬半年较夏半年白昼时间短,太阳辐射量小;②冬半年较夏半年太阳高度角小,接受太阳辐射少。
(3)原因:①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多;②夏季阴天、雾天较多,日照时数短,太阳辐射弱;③海拔较低,大气层较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
(4)赞同。①地处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②晴天多,日照时间长;③荒漠化土地广,且地势平坦开阔,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站建设提供了较好的土地资源;④政府的政策支持。
或不赞同。①格尔木为经济落后地区,资金不足,技术力量薄弱;②(交通通达度不高)光伏发电基础设施落后;③远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距离市场较远;④生态环境脆弱,光伏电站建设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解析:(1)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穿越大气路径短,大气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总量大;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小,穿越大气路径长,大气削弱作用强,太阳辐射总量小,所以全球年太阳总辐射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主要影响因素为纬度位置。
(2)读图可知冬半年太阳辐射量小。影响太阳辐射的纬度因素主要是太阳辐射强度以及日照时间,冬半年较夏半年白昼时间短,日照时间短,太阳辐射量小;冬半年较夏半年太阳启度角小,接受太阳辐射强度低。
(3)B处地形区名称是四川盆地,四川盆地太阳能十分匮乏,四川盆地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阴天、雾天较多,少晴天,日照时数短,太阳辐射弱;四川盆地地形较封闭,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水汽含量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海拔较低,大气层较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
(4)本题意在考查格尔木建设太阳能发电站的条件,评价开发条件一般要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去评价,有利条件即是赞同的理由,不利条件即是不同意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利条件是格尔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所以太阳能资源丰富;格尔木荒漠化土地广,且地势平坦开阔,为光伏发电提供了较好的土地资源:开发光伏发电建设土地成本低,又使荒地得到了开发利用,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太阳能光伏发电,清洁可再生,有利于推进碳减排的计划,因此有政府的政策支持;不利条件有:格尔木位于青藏高原地区,经济不发达,资金不足,技术力量薄弱:青藏高地区交通线路少,(交通通达度不高)光伏发电基础设施落后;青藏高原地区经济不发达,人口稀少,能源需求量少;而又远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距离市场遥远,远距离超高压输电因会产生电损;青藏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光伏电站建设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日期
1月
1日
2月
1日
3月
1日
4月
1日
5月
1日
6月
1日
7月
1日
8月
1日
9月
1日
10月
1日
11月
1日
12月
1日
地磁
活动
微扰
平静
平静
平静
平静
弱
平静
平静
平静
微扰
平静
平静
耀斑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环境与发展(含解析与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含解析与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人口与环境(含解析与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