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4-2025学年中考语文作文指导
专题26 侧面描写(教案)-2024-2025学年中考语文作文指导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26 侧面描写(教案)-2024-2025学年中考语文作文指导,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认识侧面描写,侧面描写的主要形式,如何进行侧面描写,例文赏析,写作实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学习、掌握正侧面描写的方法及原则。
2.结合经典语段,体会正侧面描写的作用。
3.能在写作中灵活进行正侧面描写,突出人物,表达情感。
教学重难点:
能在写作中灵活进行正侧面描写,突出人物,表达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美句,看看这些句子都写了什么,运用了什么方法?
1. 正在热闹哄哄的时节,只见那后台里,又出来了一位姑娘,年纪约十八九岁,装束与前一个毫无分别……方抬起头来,向台下一盼。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说。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跌在地下都听得见响!《明湖居听书》
2.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二、认识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作家在进行文章或小说写作时所使用的表现手法之一,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刻画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通常情况下,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多采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即直接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去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但有时恰当地借助一些侧面描写,常常可以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侧面描写所有的作家都喜欢。
三、侧面描写的主要形式
1.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以侧面烘托为辅
这是侧面描写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正面描摹时,或以人物映衬,或用环境烘托,或通过事物加以点染。比如鲁迅的小说《孔乙己》,全文详细地从正面描写了孔乙己第一次出场和最后一次出场的情景,但文中有关孔乙己被丁举人毒打的事是通过顾客交代的,属于侧面描写,这种侧面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文章过渡非常自然、巧妙。又如白居易的《琵琶行》在正面描写琵琶女的精彩弹奏后,用了“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从外部环境上加以烘托,侧面表现琵琶女弹奏的魅力。
2.不宜正面描写的,用侧面描写加以渲染
侧面描写不仅能填补正面描写难以言说的空白,还能淋漓尽致的呈现描写对象难为人知之妙点、美点。鲁迅先生的小说《药》中对夏瑜的描写,主要是通过刽子手和茶客的谈论完成的。我想一方面固然是鲁迅先生很难从正面去描写夏瑜,因为鲁迅先生笔下的夏瑜形象,是以革命者秋瑾为原型的,鲁迅对当时革命者情况的了解也很有限,正面描写可能有一定难度,而且即使写成也很难在当时的环境中发表,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鲁迅通过刽子手和茶客的谈论,表现了群众对革命的不理解。又如鲁迅《祝福》中介绍祥林嫂改嫁后的事,正面叙述有很大难度。鲁迅巧妙地利用卫老婆子来鲁四老爷家拜年,很自然地谈到祥林嫂,引出祥林嫂改嫁后的情况,为下文祥林嫂再到鲁镇埋下伏笔。
四、如何进行侧面描写
(一)用环境描写烘托人物性格或心情
环境之于人物,就像穿着打扮之于人物。“环境描写”(自然环境和生活场景),如景观、院落、办公室、客厅、书房、卧室等个性化景象和陈设,能很好地从侧面烘托人物的性格、身份、职业、阶层、趣味等。
如鲁迅的《祝福》中,描写儒学老监生鲁四老爷的书房陈设:
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蛰居在这种环境中的人物鲁四老爷,必定是一个腐朽反动、没落守旧的封建卫道士。与具有进步思想的“我”,可谓圆凿方枘,话不投机,所以“我明天决计要走了”。环境描写对人物的性格、身份、思想、志趣等的表现,起到了很好的侧面烘托的作用。
《红楼梦》很善于用环境描写侧面烘托人物性格、身份、志趣等。譬如对黛玉居住的“潇湘馆”,多处进行环境描写,以侧面烘托人物性格。“潇湘馆”那“翠竹夹路”“苍苔布满”“凤尾森森,龙吟细细”“香烟袅袅,湘帘垂地,阒无人声”“案上笔砚”“书架满书”的高雅清幽、充满文化氛围的环境,与黛玉的孤高自许,目下无尘,清秀脱俗的诗人气质和性格相映相合。
环境描写还可以来侧面烘托人物心情,也即常说的“借景抒情”。如鲁迅的《故乡》开头对冬景的描写:
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如此阴冷萧索的环境很好地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
还可以“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的反衬手法侧面烘托心情。如鲁迅的《祝福》结尾的环境描写:
听得毕毕剥剥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欢乐祥和的“祝福”气氛,强烈地反衬此时倒毙街头的祥林嫂悲惨的命运和“我”悲愤的心情。
(二)与其他人物比较衬托突出对象此法又分为正衬和反衬。
正衬就是利用同描写的对象相类似的事物来作陪衬,也即“烘云托月”,或曰“水涨船高” 之法。如《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部分,作者意欲表现孔明超人的智慧和才华,先有徐庶、司马徽的推荐介绍,后又路遇崔州平、石广元、黄承彦、诸葛均等人,这些人均仙风道骨,才气不凡,多次让刘备误认为是诸葛亮,但所有人都自言比诸葛亮逊色的多。这样孔明尚未出场,其过人的才貌,通过其他人物的比较衬托,“烘云托月”,“水涨船高”,侧面表现出来,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反衬,即从反面衬托,就是利用同描写的主要对象相异或相反的事物来作陪衬,或曰“水落石出”之法。鲁迅说:“优良人物,有时候是要靠别种人来比较衬托的,例如上等与下等,好与坏,雅与俗,小气与大度之类。没有别人即无以显出这一面之优,所谓‘相反而实相成’者。”譬如《三国演义》“失街亭”中,用马谡的骄矜轻敌、狂妄自大、言过其实、纸上谈兵,来反衬诸葛亮在政治、军事、外交上的深谋远虑、谨慎机智。
借助文中人物之口介绍评价对象
钱钟书在《管锥编》中介绍这种侧面描写:“不直书甲之运为,而假乙眼中舌端出之。”如《红楼梦》中借小厮兴儿之口,评价介绍王熙凤:
他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没人敢拦他。……或有好事,他就不等别人去说,他先抓尖儿。或有不好的事,或他自己错了,他就一缩头,推到别人身上去,他还在傍边拨火儿。…… “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底下就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他都占全了。这里通过兴儿之口的侧面介绍,王熙风那种言行专横、投机取巧、八面玲珑、见风使舵、面善心毒的性格特点都反映出来。还表现了一般人对王熙凤的看法和评价,一举两得。
再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中,借船长之口介绍于勒:
船长本已不耐烦我父亲那番谈话,就冷冷地回答说:“他是个法国老流氓,去年我在美洲碰到他,就把他带回祖国。据说他在哈佛尔还有亲属,不过他不愿回到他们身边,因为他欠了他们的钱。他叫于勒姓达尔芒司,——也不知还是达尔汪司,总之是跟这差不多的那么一个姓。听说他在那边阔绰过一个时期,可是您看他今天已经落到什么田地!”通过船长的介绍,读者不仅大致了解了于勒的情况,而且受“第一人称”的时空局限,于勒的身世和在美洲的奋斗兴衰史,也只能通过他人之口,侧面介绍交代,侧面描写,一举两得。
(四)借助他人的反应感受,间接表现事物
为了表现某事物,不从正面直接描写某事物,而是描写见闻某事物人的反应(表情、言行、心理等),从而达到间接表现某事物的目的。如法国作家小仲马在《茶花女》中表现玛格丽特的美貌,采用了侧面表现手法:
当她出现的时候,一个个脑袋此起彼伏,连舞台上的演员也对着她望,她仅仅一露面就使观众这样骚动。通过观众和演员对玛格丽特出现时的反应和骚动,烘托出玛格丽特夺目摄魄的美丽。
(五)表面写甲事物,实则写乙事物,以甲物衬托乙物
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中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段文字表面上写鱼,其实更写了潭水清澈——水清,潭中鱼方可历历可数,日光才能直射潭底,在石上留下清晰地鱼影;水清,潭中鱼才如游于真空之中,无所依凭。只见鱼不见水,正表明了潭水清澈无比。
再如郦道元的《三峡》一文中描写夏水时写道:“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这是以船行速度之快,侧面表现水流速度之快,比直接交代水的流速更生动、更感人。
选择新奇独特的角度,别致地表现事物
有些作品构思奇特,别具匠心,选择与众不同的新奇独特的“写作角度”,侧面表现事物,给读者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留下深刻印象。
如朱自清的《背影》,选择了一个新颖独特的角度——背影——来表现父爱。一般写人物,多从正面着笔,或肖像、或言行、或心理。正面描写当然有其好处——直接便利,易于把握和接受。然而从一个角度写多了,会使读者产生审美疲劳,觉得呆板乏味。契诃夫给青年作者的信中告诫说:“你忙着描写人的脸……这又是老一套,这样的描写可以省掉的。五张描写得很详细的脸,会使读者注意力疲劳。”《背影》另辟蹊径,选择背面特定角度,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全力书写父亲的背影,令人拍案叫绝。写人物从背影着墨,为数不多,很罕见。然而“文章有众人不下手而我偏下手者,有众人下手而我不下手者”。姜白石说:“人所易言,我寡言之;人所难言,我易言之,自不俗。”选择“背影”这一独特视角,是朱自清对生活暗示的独特发现,也是表现事物的艺术创造。
通过动作、表情、语言、比喻等侧面表现心理活动
如《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
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操遂不疑玄德。后人有诗赞曰:“勉从虎袕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这一段,通过刘备的一系列动作、表情、语言等,反映出刘备担心被曹操识破自己的“韬晦之计”加害时的惊慌失措和强作镇定的复杂心理活动。
再如《荷花淀》中当水生嫂突然听说水生“明天要到部队去”时,“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用“手指震动”这一个细微的动作,传达出水生嫂闻听丈夫明天要参军后,心灵振颤等复杂微妙的心理活动。
( 八)借助听觉描写间接表现事物
钱钟书在《管锥编》中介绍这种侧面描写:“甲之行事,不假乙之目见,而假乙之耳闻。”如《三国演义》第五回 ,描写关云长“温酒斩华雄”一段:
关公曰:“如不胜,请斩某头。”操教酾热酒一杯,与关公饮了上马。关公曰:“酒且斟下,某去便来。”出帐提刀,飞身上马。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后人有诗赞之曰:“威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冬冬。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关羽与华雄激烈厮杀的场景,作者没有通过视觉正面展现,而是通过众人听觉描写侧面表现:“众诸侯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众皆失惊。正欲探听,鸾铃响处,马到中军,云长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其酒尚温。”这种以听觉代视觉,虚写战争场面的手法,更能唤起读者的想象,是典型的侧面描写。从表现关羽神勇无敌的角度看,“温酒斩华雄” 一段,还同时采用了“与其他人物比较,衬托突出对象”的侧面描写方法——用华雄的神勇来衬托关羽的更加神勇。
鲁彦的《听潮》是一篇典型的“通过听觉描写,间接表现事物”的名篇。作者一反他人通过视觉描写大海的正面手法,侧重从听觉描写大海,新颖独特。一些描写大海的语段,给人留下深刻新奇的印象。
譬如:
没有风。海自己醒了,喘着气,转侧着,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眼睛。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的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它一刻比一刻兴奋,一刻比一刻用劲。岩石也仿佛渐渐战栗,发出抵抗的嗥叫,击碎了海的鳞甲,片片飞散。海终于愤怒了。它咆哮着袭击过来,猛烈地冲向岸边,冲进了岩石的罅隙里,又拨剌着岩石的壁垒。音响就越大了。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车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
五、例文赏析
我终于明白了
天,阴森森的;风,如同鬼哭一般,“呜──呜”地刮着,刮着那阴天,刮着那乌云,刮着那空旷的大街,也刮着我的心。
望着手中的成绩,心中又想起了那黑色的一星期。在一星期之内,我竟如同中了魔似的,成绩如同乘电梯一般直线下降,尤其是我最为得意的数学,在这次测验中,竟只考了全班第三十名!我被惊呆了,接着,别的学科又接踵而来,如同雪上加霜,冷得我的心都凉了。我曾做过努力,也曾充满希望,但是每次努力均以失败告终。终于,我的心理防线崩溃了,沮丧、懊恼、泄气一涌而上,占领了我那片曾经是充满阳光和希望的心灵我坐在窗前,痛苦地思索着。已经初三了,我该怎么办?这么多的努力都失败了,我真的没希望了吗?
窗外,乌云在逼进,风更大了,刮得人心里发毛,浑身起鸡皮疙瘩。泄气、灰心在我心中张牙舞爪,它们狞笑着对我那最后仅存的一点希望说:“服输吧,努力是徒劳的……”渐渐地,希望的最后一片领地缩小了,缩小了……
窗外,雷电轰鸣,“哗啦啦”一道闪电划破了天空,照亮了大地,照亮了我的脸。大雨滂沱……
忽然,我眼前一亮,在雷电暴雨中,一只小麻雀正在暴雨中挣扎。它的一只翅膀上的羽毛掉了几根,很显然,它受了伤。但是,它为了生存,一次又一次不懈努力着。一次,两次,三次……终于,它飞起来了!
望着麻雀那渐渐远去的身影,我忽然明白了什么。顿时,我心中希望的火种点燃起来了,熊熊的火焰驱散了悲伤、失望,取而代之的又是一片光明!
这时,雨停了,天空显得特别的辽阔,我心中默默地想着:哦,我明白了……
【评】
为了表现小麻雀(实际是“我”)追求的“一片光明”,作者有机地调动了狂风、乌云、雷电和暴雨。先是狂风“刮着那乌云”,再是“乌云在进逼,风更大了,刮得人心里发毛”,又是“雷电轰鸣……大雨滂沱”,最后是“雨停了,天空显得特别辽阔”。随着这“自然景物”的变化,“我”的心由“凉”到“希望的最后一片领地缩小”,到“忽然明 白了什么”,到“希望的火种点燃起来了”……明眼人不难看出,与其说“我”的心情随自然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化,还不如说为了从侧面表现“我”的心情的变化,作者有意识地“邀请”了狂风、乌云、雷电和暴雨“加盟”。然而,读者是否有这样的感觉,以狂风、乌云、雷电、暴雨来表现人物心情的手法缺少一点新意呢?
六、写作实践
人们常用“金钥匙”来比喻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请以“金钥匙”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600字以上;④不得套作或仿写。
【写作指导】
引已经对“金钥匙”进行了解释。在我们的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考前心理焦虑、写作不知如何下笔、英语单词怎么也记不住、白鞋子难以洗干净、手机屏幕容易压碎等。如果你知道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就可以此为内容,写一篇文章介绍自己所掌握的“金钥匙”。当然也可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诠释自己或别人手中的那把独特的“金钥匙”。
此外,也可围绕“金钥匙”写议论文。比如就“金钥匙”从何而来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得出它并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只有努力探索,大胆实践,不断总结,才能获得攻克难题的“金钥匙”的结论。又如,可开篇亮出“‘金钥匙绝不是万能钥匙”这一观点,然后列举事例,告诉人们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特性,再好的“钥匙”也要有针对性地运用,否则,就会犯错。
立意和选材尽量新颖别致,与众不同。比如别人写学习方面的“金钥匙”,你可以写“北斗”成功背后,科学家是如何找到攻克难关的“金钥匙”的,这样的选材自然胜人一筹。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专题30 神态描写(教案)-2024-2025学年中考语文作文指导,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认识神态描写,跟着课文学作文,人物神态描写经常片段,写作实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29 外貌描写(教案)-2024-2025学年中考语文作文指导,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外貌描写剖析,改写训练,写作实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28 心理描写(教案)-2024-2025学年中考语文作文指导,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习作剖析,例文赏析,写作实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