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四川省宜宾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四川省宜宾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题含解析第1页
    四川省宜宾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题含解析第2页
    四川省宜宾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题含解析第3页
    还剩2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四川省宜宾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四川省宜宾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肠液
    B. 丙酮酸在内环境中的分解为细胞代谢提供能量
    C. 氨基酸、神经递质、葡萄糖、呼吸酶等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D.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答案】D
    【解析】
    【分析】内环境中的物质: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细胞分泌物:抗体、神经递质、激素等。细胞代谢产物:水分、尿素等。
    【详解】A、肠液不属于内环境,小肠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A错误;
    B、丙酮酸在线粒体或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细胞代谢提供能量,B错误;
    C、呼吸酶分布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
    D、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D正确。
    故选D。
    2. 人在剧烈运动时,体内会发生一些变化。相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量消耗葡萄糖,血浆中的葡萄糖浓度大幅下降
    B. 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
    C. 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
    D. 血液中CO2含量上升,刺激下丘脑的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
    【答案】C
    【解析】
    【分析】1、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详解】A、大量消耗葡萄糖后,肝糖原分解增加血糖浓度,故血浆中葡萄糖浓度不会大幅下降,A错误;
    B、人体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可以维持pH的平衡,所以乳酸进入血液后,不会引起血浆pH大幅度改变,B错误;
    C、钠离子主要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所以如果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C正确;
    D、呼吸中枢在脑干,没有在下丘脑,D错误。
    故选C。
    3. 关于“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肝匀浆的pH为7.35~ 7.45,其能维持稳定的90%来自Na+和CI-
    B. 滴定时,要戴手套,有酸或碱溅出,立即用水冲洗
    C. 一般以滴数为纵坐标,pH变化为横坐标,绘制实验结果
    D. 该实验应该设置两组,生物材料为实验组,缓冲溶液为对照组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代谢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碳酸等,人和动物吃的食物消化吸收后经代谢会产生一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这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内环境,常使pH发生偏移,但一般情况下,机体能通过缓冲物质使pH稳定在一定范围内。血浆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也叫缓冲对,如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其作用是使血浆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详解】A、肝匀浆的pH为7.35~7.45,其能维持稳定是因为匀浆内含有缓冲对,A错误;
    B、滴定时,要戴手套;有酸或碱溅出,立即用水冲洗,防止造成伤害,B正确;
    C、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坐标,以pH为纵坐标,绘制实验结果,C错误;
    D、该实验需要设置三组,一组自来水,一组生物材料,一组缓冲液,D错误。
    故选B。
    4. 缺氧是指组织氧供应减少或不能充分利用氧,导致组织代谢、功能和形态结构异常变化的病理过程。动脉血氧分压与肺泡通气量(基本通气量为1)之间的关系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动脉血氧分压从60mmHg降至20mmHg的过程中,肺泡通气量快速增加,以增加组织供氧
    B. 生活在平原的人进入高原时,肺泡通气量快速增加,过度通气可使血液中CO2含量降低
    C. 缺氧时,人体肌细胞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能量
    D. 缺氧时,机体内产生的乳酸与血液中的H2CO3发生反应,以维持血液pH的稳定
    【答案】D
    【解析】
    【分析】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作稳态。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详解】A、观察图示,动脉血氧分压从60 mmHg 降至20 mmHg 的过程中,肺泡通气量迅速增加,吸入的氧气增多,以增加组织供氧, A 正确;
    B、高原上缺乏氧气,生活在平原的人进入高原时,动脉血氧分压会降低.肺泡通气量会快速增加,过度通气排出 CO2,使血液中CO2含量降低, B 正确;
    C、在缺氧条件下,人体肌细胞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并释放能量, C 正确;
    D、缺氧时,机体内产生的乳酸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反应,以维持血液 pH 的稳定, D 错误。
    故选D。
    5. 下列有关自主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通常不受意识控制
    B. 交感神经使支气管平滑肌舒张,副交感神经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
    C. 自主神经系统是脊神经的一部分,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D. 自主神经系统对同一器官的作用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
    【答案】C
    【解析】
    【分析】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
    【详解】A、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通常不受意识控制,A正确;
    B、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交感神经使支气管平滑肌舒张,副交感神经使支气管平滑肌收缩,B正确;
    C、自主神经系统属于外周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C错误;
    D、自主神经系统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两者的共同作用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D正确。
    故选C。
    6. 下列不属于反射的是( )
    A. 由于气温高而出汗B. 由于气温低皮肤血管收缩
    C. 在强光下瞳孔缩小D. 脚踩到钉子感到痛
    【答案】D
    【解析】
    【分析】反射是指动物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体内或体外的刺激所作出的一种有规律性的应答。
    【详解】A、当气温高时,人体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而发生出汗现象,属于反射活动,A正确;
    B、当气温低时,皮肤的冷觉感受器兴奋,通过神经调节,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热量散失,属于反射活动,B正确;
    C、当强光刺激眼睛时,通过神经调节,使瞳孔缩小,属于反射活动,C正确;
    D、脚踩到钉子感到痛,反射弧的结构不完整,不属于反射,D错误。
    故选D。
    7. 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只含一个突触结构
    B. 膝跳反射运动神经元的末梢特化为感受器
    C. 膝跳反射中的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的胞体都位于脊髓
    D. 组成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的神经元只有一个感觉神经元和一个运动神经元
    【答案】D
    【解析】
    【分析】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详解】A、膝跳反射为简单的反射活动,仅包括两个神经元,但神经元与肌肉细胞或某些腺体细胞之间也是通过突触联系的,所以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至少含有两个突触结构,A错误;
    B、膝跳反射运动神经元的末梢特化为效应器,B错误;
    C、膝跳反射中的传入神经元的胞体位于神经节位置,C错误;
    D、膝跳反射只经过由一个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 和一个运动神经元(传 出神经元)组成的二元反射弧,属于简单的反射,D正确。
    故选D。
    8. 大脑皮层是高级神经中枢,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覆盖在大脑的表面,主要由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构成
    B. 丰富的沟回结构,使得大脑具有更大的表面积
    C. 躯干相应部位面积越大,在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的代表区就越大
    D. 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中枢主要位于中央前回
    【答案】C
    【解析】
    【分析】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可以引起下肢的运动;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下部,可以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躯体的运动受大脑皮层以及脑干、脊髓等的共同调控,脊髓是机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脑干等连接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
    【详解】A、大脑皮层是指大脑的表面覆盖着主要由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构成的薄层结构,A正确;
    B、丰富的沟回结构,使得大脑具有更大的表面积,B正确;
    C、大脑皮层运动大小区域和躯体中大小不成比例,与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成正比,C错误;
    D、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中枢主要位于中央前回,D正确。
    故选C。
    9. 下图为神经调节中两个重要的结构模式图,有关选项中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的A称为突触小体,通常由树突末梢膨大形成
    B. 图乙中的X所示为传入神经元,其右侧的感觉神经末梢d是感觉产生的部位
    C. 图甲中③是突触小泡,能够储存神经递质
    D. 图甲为图乙中结构c的局部放大图像,刺激b引起肌肉收缩,该现象叫反射
    【答案】C
    【解析】
    【分析】题图分析:
    图甲:分析题图甲可知,①是轴突末端,②是线粒体,③是突触小泡,④是突触前膜,⑤是突触间隙,⑥是突触后膜;
    图乙:图乙是反射弧的结构模型图,X所在的神经元是传入神经元,a、b所在的神经元为传出神经元,c代表突触的位置,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是单向的,只能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详解】A、图甲中的A称为突触小体,通常由轴突末梢膨大形成,A错误;
    B、感觉在大脑皮层产生,X右侧的感觉神经末梢是感受器,B错误;
    C、图甲中③是突触小泡,位于突触小体中,能够储存神经递质,C正确;
    D、反射要通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刺激b传出神经纤维造成的肌肉收缩行为,没有发生在完整的反射弧上,该行为不属于反射,D错误。
    故选C。
    10. 恐惧反射是一种条件反射,其建立的过程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声音属于非条件刺激
    B. 图乙所示强化过程为“先给与电击刺激,然后再给与声音刺激”
    C. 图丙中的老鼠已形成恐惧反射,这种反射的中枢在脊髓
    D. 图丙中老鼠形成恐惧反射后,声音刺激变为条件刺激
    【答案】D
    【解析】
    【分析】图中的声音和电击多次结合后,没有点击只给声音小鼠会产生恐惧,说明声音已经变成了一种条件刺激,条件反射已经建立,甲图中声音还没有称为条件刺激。条件反射是由无关刺激转化成条件刺激的过程。
    【详解】A、一开始声音不能使小鼠产生恐惧,声音属于无关刺激,A错误;
    B、图乙是将非条件刺激与无关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这个过程称为强化,即电击刺激与声音刺激同时进行,B错误;
    C、图丙中的老鼠已形成恐惧反射,这种反射的中枢在大脑皮层,C错误;
    D、直接对老鼠给予电击刺激,属于非条件刺激,声音属于条件刺激,D正确。
    故选D。
    11. 下图为嗅觉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的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
    B. 图示过程体现了膜蛋白具有信息传递、催化和运输功能
    C. 气味分子引起Na+通道开放,Na+内流,但膜内Na+浓度仍然低于膜外
    D. 神经冲动传导至大脑皮层才能产生嗅觉
    【答案】A
    【解析】
    【分析】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产生原因:K+外流。受到刺激后,细胞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产生原因:Na+内流。
    【详解】A、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A错误;
    B、图示过程体现了膜蛋白具有信息交流(接受气味分子)、催化(将ATP转变为cAMP)和运输(运输Na+)功能,B正确;
    C、气味分子引起Na+通道开放,导致Na+大量内流,但是膜内Na+浓度仍然低于膜外,C正确;
    D、嗅觉中枢存在于大脑皮层,所以神经冲动传导至大脑皮层才能产生嗅觉,D正确。
    故选A。
    12. 成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婴儿却不能,二者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的功能是有所差别的。有些成年人由于外伤,也会出现象像婴儿那样尿床的现象。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脊髓对膀胱扩大和缩小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
    B. 婴儿常尿床主要是由于膀胱发育不完善,容积太小的缘故
    C. 成年人之所以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是因为大脑皮层对脊髓进行着调控
    D. 有些成年人因外伤也会出现象像婴儿那样尿床,可能是大脑皮层相应中枢受损或大脑皮层与脊髓的联系中断
    【答案】B
    【解析】
    【分析】排尿反射中枢位于脊髓,而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的排尿反射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婴儿的大脑发育不完善,婴儿排尿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
    【详解】A、自主神经也叫内脏神经,所以脊髓对膀胱的控制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支配的,A正确;
    B、婴儿的脑发育还不完善,不能有意识地控制脊髓的排尿中枢的活动,故不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B错误;
    C、成年人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排尿活动受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调控,C正确;
    D、有些成年人因外伤也会出现象像婴儿那样尿床,可能是大脑皮层相应中枢受损(无法控制脊髓)或大脑皮层与脊髓的联系中断(也无法控制脊髓),D正确。
    故选B。
    13. 语言功能,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的高级功能。下列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人类语言活动中的听、说、读、写分别由大脑皮层不同的区域控制
    B. 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
    C. 经常运用已学过的生物学概念去解释相关的生命现象,概念就不容易遗忘
    D. 如果某人听不懂别人的讲话,但却可以讲话,可能是W区出现问题
    【答案】D
    【解析】
    【分析】
    大脑皮层的言语区中W区发生障碍,不能写字;V区发生障碍,不能看懂文字;S区发生障碍,不能讲话;H区发生障碍,不能听懂话。
    【详解】A、人类语言活动中的听、说、读、写分别由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S区、V区、W区控制。A正确;
    B、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因此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B正确;
    C、经常运用已学过的生物学概念去解释相关的生命现象,不断的重现相关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概念就不容易遗忘,C正确;
    D、如果某人听不懂别人的讲话,但却可以讲话,可能是H区出现问题,D错误。
    故选D。
    【点睛】
    14. 海蜗牛在接触几次电击后,能学会利用长时间蜷缩的方式保护自己;没有经过电击的海蜗牛则没有类似的防御行为。研究者提取被电击海蜗牛腹部神经元的RNA并将其注射到没有受过电击的海蜗牛颈部,发现后者也“学会”了防御,而对照组则没有此现象。下列叙述与该实验不符合的是( )
    A. 有助于我们对动物记忆形成机制的研究
    B. 本实验对照组的海蜗牛不电击、不需要注射RNA
    C. 不能说明RNA直接决定了动物记忆的形成
    D. 说明特定的RNA可以使海蜗牛“获得记忆”
    【答案】B
    【解析】
    【分析】1、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学习和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1)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2)记忆则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
    【详解】A、海蜗牛“学会”了防御,有助于我们对动物记忆形成机制的研究,A正确;
    B、本实验对照组的海蜗牛需要注射没有被电击海蜗牛腹部神经元的RNA,B错误;
    C、特定的RNA可以使海蜗牛“获得记忆”,但不能说明RNA直接决定了动物记忆的形成,C正确;
    D、研究者提取被电击海蜗牛腹部神经元的RNA并将其注射到没有受过电击的海蜗牛颈部,发现后者也“学会”了防御,说明特定的RNA可以使海蜗牛“获得记忆”,D正确。
    故选B。
    15. 科学家在实验中观察到:阻断实验动物垂体与下丘脑之间的血液联系,可导致其生殖器官萎缩;若恢复垂体与下丘脑之间正常的血液联系,生殖器官的功能也恢复正常。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表明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受垂体的直接控制
    B. 阻断垂体与下丘脑之间的血液联系,依据了实验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
    C. 该实验表明垂体的活动受下丘脑控制
    D. 性激素的分泌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答案】A
    【解析】
    【分析】下丘脑可以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该激素能够促进垂体释放促性腺激素,该激素又能促进性腺分泌性激素。性激素又可以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从而引起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
    【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若恢复垂体与下丘脑之间正常的血液联系,生殖器官的功能也恢复正常”。表明垂体的活动受下丘脑间接控制,不能证明受垂体直接控制,A错误;
    B、与常态比较,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而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阻断垂体与下丘脑之间的血液联系,依据了实验变量控制中的“减法原理”,B正确;
    C、该实验表明下丘脑和垂体之间可以通过血液联系,即可表明垂体的活动受下丘脑控制,C正确;
    D、性激素的分泌过程中存在下丘脑-垂体-性腺的分级调节,同时当性激素含量升高时,对于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增强,即存在反馈调节,D正确。
    故选A。
    16. 食欲肽是下丘脑中某些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它作用于觉醒中枢的神经元,使人保持清醒状态。临床使用的药物M与食欲肽竞争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但不发挥食欲肽的作用。下列判断不合理的是()
    A. 食欲肽以胞吐的形式由突触前膜释放
    B. 食欲肽通过进入突触后神经元发挥作用
    C. 食欲肽分泌不足机体可能出现嗜睡症状
    D. 药物M可能有助于促进睡眠
    【答案】B
    【解析】
    【分析】由题可知,食欲肽是一种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由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进入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详解】A、食欲肽是一种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A正确;
    B、神经递质发挥作用需要与突触后膜上的蛋白质受体特异性结合,并不进入下一个神经元,B错误;
    C、由题“食欲肽它作用于觉醒中枢的神经元,使人保持清醒状态”可推断,食欲肽分泌不足机体可能出现嗜睡症状,C正确;
    D、由题“食欲肽使人保持清醒状态,而药物M与食欲肽竞争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但不发挥食欲肽的作用”可推断,药物M可能有助于促进睡眠,D正确。
    故选B
    17. 加拿大诺贝尔奖获得者班廷在发现胰岛素初期进行了如下实验:将若干只生理状态相同的狗随机分成两组,甲组摘除胰腺,改造成糖尿病狗;乙组先结扎胰腺导管,待伤口恢复、胰腺腺泡凋亡后,取狗的胰从中制备粗提取液。随后,将粗提液注射到糖尿病狗的体内结果降低了这些狗的血糖水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胰岛素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
    B. 胰岛素不是胰腺腺泡细胞产生的而是由胰岛 A细胞产生
    C. 乙组待胰腺腺泡凋亡后取狗的胰是因为胰腺腺泡细胞能产生水解胰岛素的酶
    D. 可以给糖尿病狗饲喂乙组的粗提取液来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血糖调节过程中,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都是多肽类激素,使用时不能口服,只能注射。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它主要通过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促进合成糖原和转化成非糖物质等方式来降低血糖;而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主要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来升高血糖。
    【详解】A、人类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是促胰液素,A错误;
    BC、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产生的,胰腺腺泡细胞产生胰液,其中含有消化酶,包括蛋白酶,故可以水解化学本质为蛋白质的胰岛素,B错误,C正确;
    D、胰腺腺泡细胞凋亡后取狗的胰制备的粗提取液中含有蛋白质类激素胰岛素,可以降低血糖,由于胰岛素本质为蛋白质,故只能注射不能饲喂,D错误。
    故选C。
    18. 斯他林等在发现了促胰液素后,继续进行研究:把一条狗的小肠黏膜刮下来,过滤后注射给另一条狗,后者在胰液分泌明显增加的同时,血压还骤然下降。下列推测或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本实验对照组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B. 胰液的增加是小肠分泌促胰液素的结果
    C. 该研究说明促胰液素还具有降血压的作用
    D. 滤液中物质的作用效果多样不能说明激素不具有专一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第一条狗的小肠黏膜注射到第二条狗体内,引发第二条狗的生理活动发生改变,原因是小肠黏膜内含有相关物质或激素。
    【详解】A、本实验的对照组应注射等量的稀盐酸,控制单一变量原则,A正确;
    B、促胰液素是人由小肠黏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故第二条狗的胰液分泌明显增加可能是小肠分泌促胰液素的结果,B正确;
    C、小肠黏膜除了能分泌促胰液素,还有多种酶和其他物质,故第二条狗的血压下降不能得出促胰液素具有降血压的作用,C错误;
    D、滤液中物质的作用效果多样,可能是多种物质的作用结果,故不能说明激素不具有专一性,D正确。
    故选C。
    19. 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
    A. 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B. 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
    C. 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
    D. 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答案】A
    【解析】
    【分析】实验的目的是“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观察指标是“小鼠活动状况”,注射胰岛素溶液后,血糖含量下降,小鼠组织细胞特别是脑组织细胞因血糖供应减少,能量供应不足而发生功能障碍,从而出现低血糖症状,注射葡萄糖后,低血糖症状消失,通过自身前后对照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详解】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应先注射胰岛素溶液,若胰岛素的浓度对小鼠体内的血糖有降低的作用,那么小鼠被注入胰岛素溶液后会因为血糖供应不足进入昏迷状态,若小鼠注射葡萄糖溶液后恢复正常,则证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0. 下图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示意图(“+”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a、b、c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
    B. 垂体除了分泌生长激素外、还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甲状腺
    C. 图中b分泌的激素抑制a、c的分泌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
    D. 图示c→a→b轴体现了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机制
    【答案】C
    【解析】
    【分析】1、甲状腺的分级调节:如果外界条件寒冷或者甲状腺激素含量低等情况下,下丘脑会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这种激素作用于垂体后,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
    2、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增多后,反过来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激素分泌,使得机体得到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同时又保证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致过多。
    3、由题图可知,b分泌物抑制a和c的分泌,b为甲状腺,a的分泌物直接促进b的分泌,a为垂体,那么c为下丘脑。
    【详解】A、b的分泌物抑制a和c的分泌,b为甲状腺,a的分泌物直接促进b的分泌,a为垂体,那么c为下丘脑,A错误;
    B、垂体分泌的是促甲状腺激素,B错误;
    C、图中b(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抑制a(垂体)、c(下丘脑)的分泌体现了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C正确;
    D、图示c(下丘脑)→a(垂体)→b(甲状腺)轴体现了激素的分级调节机制,D错误。
    故选C。
    21. 正常的生命活动调节关乎人体健康,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垂体功能受损的人可能会出现畏寒怕冷的现象
    B. 神经—肌肉接头处长时间维持高浓度的乙酰胆碱可能导致肌肉抽搐
    C. 酒精肝患者肝脏合成血浆蛋白过少,可能引发肝腹水(腹腔积液增多)
    D. 糖尿病患者体内细胞吸收利用血糖的速率加快,表现为“多食”
    【答案】D
    【解析】
    【分析】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并抑制糖原的分解和糖原异生,进而降低血糖浓度。
    【详解】A、垂体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因此垂体功能受损的人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A正确;
    B、乙酰胆碱是兴奋性神经递质,神经—肌肉接头处若长时间维持高浓度的乙酰胆碱,则可能导致肌肉抽搐,B正确;
    C、酒精肝患者肝脏合成血浆蛋白过少,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过低,导致肝腹水,C正确;
    D、糖尿病患者体内缺少胰岛素或对胰岛素不敏感,因此组织细胞吸收利用血糖的速率减慢,D错误。
    故选D。
    22. 下表为某人血液化验的两项结果如下表,据此分析,其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
    A. 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B. 血糖含量低于正常
    C. 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D. 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加速
    【答案】C
    【解析】
    【分析】1.甲状腺激素对动物的作用:①促进动物个体的发育;②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2.胰岛素能够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详解】A、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图表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可推测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升高,A错误;
    B、胰岛素能够降低血糖浓度,图表中胰岛素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可推测血糖含量高于正常值,B错误;
    C、甲状腺激素过多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图表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可推测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C正确;
    D、胰岛素能够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图表中胰岛素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可推测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减慢,D错误。
    故选C。
    23. 下图为胰岛素降血糖的机理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胰岛素可以促进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的数量增加,加速细胞摄取葡萄糖
    B. 图中的①可以表示胰岛素促进脂肪细胞将葡萄糖转化为甘油三酯
    C. 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不敏感的糖尿病人可增加胰岛素的剂量来降血糖
    D. 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升糖效应相抗衡
    【答案】C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胰岛素作用于靶细胞上的受体,细胞内贮存GLUT-4的囊泡增加,还能促进贮存GLUT-4的囊泡运输到细胞膜,使细胞膜上的GLUT-4增加,加快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促进葡萄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脂肪等,进而引起血糖浓度下降。
    【详解】A、胰岛素与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后,经过一系列的信号传导途径,通过促进GLUT-4基因表达和GLUT-4 的囊泡向细胞膜移动,使细胞膜上的GLUT-4增加,进而促进组织细胞摄取葡萄糖,A正确;
    B、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后被氧化分解、合成糖原和转化为非糖物质,B正确;
    C、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不敏感的糖尿病人不可增加胰岛素的剂量来降血糖,受体不敏感胰岛素并不缺乏,C错误;
    D、胰岛素是降低血糖,与胰高血糖素的升糖效应相抗衡,D正确。
    故选C。
    24. 下列激素中,由同一种腺体分泌的是( )
    A. 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
    B.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
    C. 雄性激素、雌性激素、孕激素
    D. 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下丘脑合成分泌抗利尿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等激素,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促激素等激素;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
    【详解】A、生长激素、促性腺激素都是由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由下丘脑分泌,A错误;
    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都是由下丘脑分泌,B正确;
    C、雄性激素是由睾丸分泌的,雌性激素和孕激素是由卵巢分泌的,C错误;
    D、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都是由垂体分泌的,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D错误。
    故选B。
    25. 如图表示信号传导一种方式。细胞甲表示产生信息分子X的细胞,细胞乙是X的靶细胞。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甲是感受器细胞,乙是肌细胞,X使乙发生膜电位的变化
    B. 甲是下丘脑细胞,乙是垂体细胞,X促进乙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
    C. 甲是胰岛A细胞,乙是肌细胞,X促进乙中肌糖原水解
    D. 甲是甲状腺细胞,乙是肝脏细胞,X加快乙的新陈代谢
    【答案】D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示过程表示体液调节的过程,细胞甲释放的信号分子X(激素或化学物质)可以通过血液的运输,作用于细胞乙。
    【详解】A、如果甲是感受器,乙是肌肉细胞,则X应该是神经递质,但神经递质不经过血管运输,A错误;
    B、如果甲是下丘脑细胞,X是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促激素,B错误;
    C、如果甲是胰岛A细胞,会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肝糖原分解,不能使肌糖原分解,因此乙不能是肌细胞,C错误;
    D、如果甲是甲状腺细胞,会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全身的组织细胞(包括肝细胞),能加快肝细胞的新陈代谢,D正确。
    故选D。
    26. 突触小体不能完成的生理过程是
    A. 丙酮酸的氧化分解
    B. 突触小泡与细胞膜的融合
    C. 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D. 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突触小体能够通过胞吐完成神经递质的释放,出现突触小泡和细胞膜的融合,需要的能量是由细胞呼吸供应,因此可以发生丙酮酸的分解,突触小体完成的信号转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详解】突触小体能够通过胞吐完成神经递质的释放,会出现突触小泡和细胞膜的融合,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需要的能量是由细胞呼吸供应,因此可以发生丙酮酸的分解,突触小体完成的信号转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突触的结构及神经递质的传递等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和运用的能力。
    27. 某同学看到一篇专题报道:“女冠军落病不能生孩子还得拔胡子”,主要报道曾是全国举重冠军的×××可能因长期吃药导致一些不正常的生理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出现上述生理变化的可能原因是服用了雄激素类似物
    B. 人为服用激素类药物可能导致人体内分泌功能失调
    C. 服用性激素类药物可以导致人体发生性逆转
    D. 这一事实说明运动员服用兴奋剂不仅有违竞赛的公平性,也对本人的身体不利
    【答案】C
    【解析】
    【分析】雄性激素的作用:刺激男性附性器官的生长、发育及成熟;刺激并维持男性第二性征,如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声音低沉浑厚、喉结突出、长胡须等;雄性激素还能够提高男性机体骨骼的造血机能,使得骨髓生成更多的红细胞。
    【详解】A、雄性激素能激发并维持男性第二性征,因此出现上述生理变化的可能原因是服用了雄激素类似物,A不符合题意;
    B、人为服用激素类药物可能会影响自身激素的分泌,从而导致人体内分泌功能失调,B不符合题意;
    C、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性激素只能影响人体第二性征,不能影响性别,因此服用性激素类药物不会导致人体发生性逆转,C符合题意;
    D、这一事实说明运动员服用兴奋剂不仅有违竞赛的公平性,也对本人的身体不利,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8. 多巴胺(DA)是一种神经递质,在脑内能传递兴奋及愉悦的信息,也与各种上瘾行为有关。通常情况下,通过神经冲动释放的DA很快被转运蛋白(DAT)从突触间隙等量重吸收,过程如下图。毒品可卡因会与DAT结合,阻断DA的重吸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A释放DA及随后DA到达细胞B的过程都需要消耗ATP
    B. 释放至突触间隙的DA发挥作用后,可能不会被降解
    C. 吸食可卡因可延长DA对脑的刺激时间,使机体持续产生愉悦感
    D. 长期吸食可卡因可能会使细胞B对DA的敏感性降低
    【答案】A
    【解析】
    【分析】1、分析示意图可知:多巴胺(DA)合成后,贮存在细胞A的突触小泡中;神经递质释放依赖于突触小泡的膜和突触前膜融合,体现膜的流动性。当多巴胺释放后,可与下一个神经元(细胞B)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奖赏中枢”产生欣快感。释放的DA很快被转运蛋白(DAT)从突触间隙等量重吸收。
    2、可卡因是一种兴奋剂,也是一种毒品,会阻断DA重吸收的通路。
    【详解】A、细胞A将DA释放至突触间隙是胞吐,需要消耗能量,但DA在突触间隙中的扩散不消耗ATP,A错误;
    B、根据图示可知,释放至突触间隙的DA发挥作用后,可被突触前膜的DAT转运回到突触前膜内,即释放至突触间隙的DA发挥作用后,可能不会被降解,B正确;
    C、毒品可卡因会与DAT结合,阻断DA的重吸收,DA与下一个神经元(细胞B)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使得突触后膜持续性兴奋,从而机体产生强烈愉悦感,C正确;
    D、吸食可卡因后,可导致突触间隙中过多的DA刺激细胞B,中枢神经系统会通过减少突触后膜上DA受体的数量来适应这一变化,使细胞B对DA的敏感性降低,机体精神萎靡,D正确。
    故选A。
    29. 将含有放射性碘的注射液注射到体重和生理状况大体相同的a、b、c三组兔子的体内,然后定时测定兔子甲状腺的放射量。4天后,分别向a组兔子注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向b组兔子注射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向c组兔子注射生理盐水,下列能正确反映三组兔子体内甲状腺放射量变化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所以前4天因为甲状腺摄入碘而使甲状腺的放射量增加;4天后因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而使甲状腺的放射量降低,其降低快慢与甲状腺的分泌量直接相关;c组注射生理盐水,属于空白对照。
    【详解】据分析可知,a组注射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因为反馈调节的结果,甲状腺的分泌量减少,所以a组比c组(对照组)甲状腺的放射量下降慢;b组注射促甲状腺激素,促进了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所以b组比c组甲状腺的放射量下降快,综上所述,A正确。
    故选A。
    30. 成年大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时,可能出现( )
    A. 细胞代谢加快、耗氧量减少
    B. 食量下降、耗氧量增加
    C. 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耗氧量增加
    D. 活动减弱、昏迷甚至休克
    【答案】C
    【解析】
    【分析】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主要有三点:提高基础代谢率,增加耗氧量,增多产热,以维持体温恒定;促进骨骼成熟、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详解】A、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代谢,使细胞耗氧量增加,产热增加,A错误;
    B、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细胞代谢,因而成年大鼠食量上升、耗氧量增加,B错误;
    C、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而当甲状腺激素含量上升时,成年大鼠表现为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耗氧量增加,C正确;
    D、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因而当甲状腺激素含量上升时,成年大鼠不会表现出活动减弱、昏迷甚至休克的现象,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有4小题,共40分)。
    31. 人工肾能部分替代真正的肾脏起作用。患者的血液在中空纤维中向一侧流动,一种称为透析液的水溶液在中空纤维外向相反方向流动。血液中的小分子废物通过血液透析膜(中空纤维壁)进入到透析液中。血液从患者臂部或腿部的血管通路流入人工肾,经过人工肾得到净化后,又流回静脉(见下图)。
    (1)人工制造的血液透析膜模拟了生物膜的______________特性。
    (2)为了防止某些盐类等有用物质随着废物离开血液,透析液中的酸碱度和渗透压(溶液浓度)应与正常血液中的血浆基本相同。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
    (3)血浆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除了说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外,还说明内环境中理化性质及化学成分含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常机体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机制使得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
    (4)内环境除了构成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外,其作用还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选择透过
    (2)蛋白质和无机盐(3) ①. 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不是恒定不变的) ②. 神经−体液−免疫
    (4)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解析】
    【分析】细胞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因此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
    【小问1详解】
    透析型人工肾中的血液透析膜模拟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这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特性。
    【小问2详解】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有关。
    【小问3详解】
    血浆中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除了说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外,还说明内环境中理化性质及化学成分含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不是恒定不变的)。正常机体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使得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稳态。
    【小问4详解】
    内环境除了构成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外,其作用还体现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2. 当神经系统控制心脏活动时,在神经元与心肌细胞之间传递的信号是化学信号还是电信号呢?基于这个问题,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实验:取两个生理状态相同的蛙的心脏A和B,置于成分相同的营养液中,使之保持活性。已知副交感神经可以使心率降低。A保留副交感神经,将B的副交感神经剔除,刺激支配A心脏的副交感神经,A的跳动减慢;从A心的营养液中取一些液体注入B的营养液中,B的跳动也减慢。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科学家这样设计实验基于的假说是___________,预期结果是__________。
    (2)该实验结果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神经元与心肌细胞之间传递信号依赖神经肌肉接头(一种突触),在突触小体内能完成的信号转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科学研究表明,刺激支配蛙心的副交感神经和刺激支配骨骼肌的传出神经所释放的信号都是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作用于骨骼肌细胞,可引起收缩,作用于心肌细胞,却降低收缩频率。请对此提出合理的假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在神经元与心肌细胞之间传递的信号是化学信号 ②. B心脏的跳动减慢
    (2)假说正确(神经细胞释放化学物质,使心肌跳动减慢)
    (3)电信号- 化学信号
    (4)乙酰胆碱在心肌和骨骼肌细胞膜上的受体不同
    【解析】
    【分析】分析题意可知,在该实验中心脏A保留副交感神经,A跳动减慢;剃除心脏B的副交感神经,往心脏B的营养液中加入心脏A的营养液,B的跳动也减慢,说明A的营养液中含有某种物质使B心脏的跳动减慢,即证明当神经系统控制心脏活动时,在神经元与心肌细胞之间传递的信号是化学信号。
    【小问1详解】
    科学家在实验操作中将A心脏的液体转移至B心脏中,说明科学家提出的假说是神经元与心肌细胞之间传递的信号是化学信号;实验预期是指与假说相符的实验预测,将A的培养液中的物质转移给B后,化学信号也会随之转移给B,所以预期结果是B心脏跳动减慢。
    【小问2详解】
    B的跳动减慢说明确实是A的副交感神经细胞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不仅可以使A的心脏跳动减慢,也可以转移至B心脏处使B的跳动减慢。
    【小问3详解】
    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释放神经递质并作用于后膜,故在突触小体内完成的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
    【小问4详解】
    由于乙酰胆碱在心肌和骨骼肌细胞膜上的受体不同,故乙酰胆碱作用于骨骼肌细胞,可引起收缩,作用于心肌细胞,却降低收缩频率。
    33. 为研究神经干的兴奋传导和神经一肌肉突触的兴奋传递,将蛙的脑和脊髓损毁,然后剥制坐骨神经一腓肠肌标本,如图所示。实验过程中需要经常在标本上滴加任氏液(成分如表所示),以保持标本活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任氏液中维持酸碱平衡的成分有_________,其Na+⁄K+比与体液中__________的Na+⁄K+比接近。
    (2)反射弧五个组成部分中,该标本仍然发挥功能的部分有_________________。
    (3)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突触前膜发生的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神经一肌肉突触易受化学因素影响,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酯酶失去活性:肉毒杆菌毒素可阻断乙酰胆碱释放;箭毒可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却不能使阳离子通道开放。上述物质中可导致肌肉松弛的有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①. NaHCO3、NaH2PO4 ②. 细胞外液##组织液
    (2)传出神经、效应器
    (3) ①. 产生动作电位 ②. 突触小泡向前膜移动并与它融合,同时释放神经递质
    (4)肉毒杆菌毒素、箭毒
    【解析】
    【分析】当兴奋传到突触前膜时,膜内外电位改变产生动作电位,释放神经递质至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电位变化;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就被水解或转移,若不能水解或不转移,则持续发挥作用,若神经递质不能释放,或不能作用于突触后膜,则兴奋不能传递。
    小问1详解】
    任氏液中NaHCO3和NaH2PO4可以和对应物质构成缓冲对,维持酸碱平衡;任氏液可以保持标本活性,成分应和组织液(或细胞外液)相似。
    【小问2详解】
    该标本脑和脊髓损毁,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被破坏,则刺激感受器或传入神经不会有反应,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有反应,能发挥功能。
    【小问3详解】
    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突触前膜产生动作电位,突触小泡向前膜移动并与它融合,同时突触小泡通过胞吐释放乙酰胆碱(神经递质),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
    【小问4详解】
    毒扁豆碱可使乙酰胆碱酶失去活性,会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肌肉表现为持续收缩;肉毒杆菌毒素阻断乙酰胆碱不能释放或箭毒与乙酰胆碱受体强力结合,不能使阳离子通道开放,均会使突触后膜不能兴奋,导致肌肉松弛。
    34. 垂体和下丘脑发生病变均可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现有甲、乙两人都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通过给两人注射适量的某物质,分别测定每人注射前30min和注射后30min的血液中TSH浓度来鉴别病变的部位是垂体还是下丘脑,测定结果如表。
    (1)给两人注射的适量某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填“TRH”或“甲状腺激素”)。
    (2)据表推测乙发生病变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3)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能促进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ACTH主要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促进糖皮质激素(GC)的分泌。
    实验发现,给健康鼠注射ACTH,会使下丘脑的CRH分泌减少。对此现象的解释有两种观点,观点1认为ACTH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观点2认为ACTH通过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GC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为了探究上述观点是否正确,请补充完善实验方案,并对实验结果做出预测。
    第一步:选取生长发育正常的小鼠均分为A、B两组,分别测定CRH分泌量。
    第二步:对A、B两组小鼠做表中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定二者的CRH分泌量。
    ①请补充完善实验方案:
    A组的注射的物质a是______________,B组切除的部位b是_________________。
    ②预测实验结果并作出相应的解释。
    若观点1正确,预测出现的结果是的是__________组CRH分泌量明显减少。若实验结果为A、B两组CRH的分泌量均明显减少,则给健康鼠注射ACTH,CRH分泌减少的原因可描述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TRH(2) ①. 垂体 ②. 注射TRH后,乙体内的TRH水平未明显上升
    (3) ①. GC ②. 切除肾上腺皮质 ③. B ④. ACTH可通过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和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GC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两种方式,使下丘脑的CRH分泌减少
    【解析】
    【分析】在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中,下丘脑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该激素可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但是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就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这属于激素的反馈调节。
    【小问1详解】
    给两人注射的适量某物质是TRH,判断依据是TRH会促进TSH的分泌,导致TSH的浓度上升,甲状腺激素过量会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TSH的分泌,导致TSH的浓度降低,健康人注射了某种物质后,发现TSH的含量升高,说明该物质是TRH。
    【小问2详解】
    由上述结果可以推测,乙注射TRH后,TSH的浓度基本不变,说明乙个体发生病变的部位不是下丘脑,而是垂体。
    【小问3详解】
    项目
    测定值
    参考范围
    单位
    甲状腺激素
    10.0
    3.1~6.8
    p ml/L
    胰岛素
    1.7
    5.0~20.0
    m IU/L
    任氏液成分(g/L)
    成分
    含量
    NaCl
    6.5
    KCl
    0.14
    CaCl2
    0.12
    NaHCO3
    0.2
    NaH2PO4
    0.01
    葡萄糖
    2.0
    组别
    TSH浓度(mU/L)
    注射前30min
    注射后min
    健康人
    9
    30

    2
    29

    1
    2
    组别
    切除部位
    注射物质
    A组
    垂体
    a______________
    B组
    b________________
    ACTH

    相关试卷

    四川省宜宾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题:

    这是一份四川省宜宾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宜宾市2023_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宜宾市2023_2024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题含解析,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宜宾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宜宾市2023_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