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五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五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
任务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课余时间都会做些什么呢?
预设:画画、学游泳、打乒乓球
看来同学的的课余生活真是丰富多彩呢,今天我们伴随着三位诗人穿越时空,去看看古时儿童的闲暇时光都会做些什么吧!
2.揭示课题:我们先跟随诗人范成大的脚步,走进春末夏初的农村,看看大人们都在忙什么,孩子们在做什么有趣的事。拿出手指,和老师一起来书空写课题,《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强调“园”是“公园”的“园”,“杂”字下面是带钩的“木”,最后三笔分别是竖钩、撇、点。
3.介绍作者: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诗人范成大。
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其诗语言清新自然,风格温润委婉。与尤袤、陆游和杨万里齐名,合称“中兴四大家”。
任务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回忆七言诗的朗读节奏。
2.学生自由读三首古诗,教师提示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指导学生学习生字。
(1)学生反复练习,读准字音。教师分析:
①“昼”“稚”都是翘舌音。
②“耘”可以结合形声字规律识记。
③“漪”字的三点水是形旁,“漪”指水中的波纹,可结合词语“涟漪”理解“漪”的字义,注意不要读成“qí”。
(2)学生自主交流要写好本课的字需要注意些什么。教师分析:“晓”字不要多点少撇;“昼”“桑”是上下结构,各部分需要写得紧凑一些。
(3)指导学生学习多音字“供”。
①教师出示两组词,让学生读一读,借助组词区分读音:供奉、供养、供职;供给、提供、供应。②引导学生结合注释,指导“供”在这首诗中是“从事”的意思,读第四声。
4.检查古诗朗读情况,纠正节奏。
5.引导学生交流对古诗的初步理解。
(1)提问:三首诗分别写了哪种儿童的生活?预设:童孙、稚子、牧童。
(2)追问:他们都有一些怎样的活动?预设:童孙学种瓜、稚子弄冰、牧童吹笛。
任务三:精读古诗,品味情感
1.引导学生结合插图,感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绘的繁忙景象。
(1)引导学生说说插图画了什么内容,找到对应的诗句。
预设:图中家家户户门窗紧闭,人们都在田间劳作,两个孩子在靠近树的地方学种瓜。对应的诗句是“也傍桑阴学种瓜”。
给学生讲授“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农耕规律,帮助学生了解“耘田”是初夏时节在田间除草,进而知道这首诗写的季节是夏天。
(3)学生再读古诗,说一说感受到了怎样的气氛,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
预设:从“昼出耘田夜绩麻”中,能感受到夏季的乡村一片繁忙的景象。
教师机指导学生理解诗意:古时候一般男子种田、女子纺织,“儿女”指的是村庄中的成年男女,“各当家”就是说他们各自在做着自己的活儿。
3.学生自由朗读《稚子弄冰》,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1)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稚子是怎么玩冰块的?
(2)组织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分析。
预设:清晨将冻了一夜的冰块从盆中取出来,用彩色的丝线穿过冰块,提在手中,当作银钲敲打。
(3)追问:在玩的过程中,孩子的心情都有哪些变化?
预设:小孩子在“脱晓冰”时满心欣喜,“彩丝穿取”时小心翼翼,敲冰块时十分得意,冰块碎地时则是万分懊恼。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稚子弄冰》。
任务四:指导背诵默写
1.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朗读《稚子弄冰》,并熟读成诵。
2.指导学生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作业设计
1.完成分层作业。
2.默写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和本课生字
板书设计: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儿女 耕田 绩麻 热爱劳动
童孙 傍桑阴 学种瓜 天真可爱
稚子弄冰
脱 穿 敲 碎
(欣喜)(小心)(得意)(懊恼)
弄冰玩耍 自得其乐
课 题
1.古诗三首
部编版
五年级下册
第1单元
第1课时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昼、耘、供、稚、漪”读准多音字“供”,会写4个字。“昼、耘、桑、晓”。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村晚》。
3.能想象《稚子弄冰》中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学习
重难点
能想象《稚子弄冰》中描绘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学生在几年的学习和阅读中已经初步具备了较强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能正确认知比喻等修辞手法;在与同学交流讨论时,能大胆发表自己和见解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首古诗描绘的是古时的三种不同孩童的童年乐趣,这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学习课文,还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这样才能有身临其境之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
教学辅助
教学课件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初读课文,解决字词,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品读欣赏,深入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案,共1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境,激情导入,初读课文,解决字词,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品读欣赏,深入探究,课堂总结,拓展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歌曲导入,解诗题,知作者,学习古诗,拓展训练,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