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345812/3-1731021888944/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6章 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345812/3-173102188897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6章 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345812/3-173102188900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6章 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345812/3-1731021889019/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6章 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345812/3-1731021889045/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6章 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345812/3-1731021889061/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6章 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345812/3-1731021889077/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6章 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345812/3-1731021889096/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6章 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练习)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345812/0-173102184301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6章 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练习)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345812/0-173102184307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6章 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学习笔记)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345812/1-173102184405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6章 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学习笔记)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345812/1-173102184407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6章 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讲义)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345812/2-173102184619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6章 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讲义)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345812/2-173102184621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6章 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讲义)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345812/2-173102184623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课件PPT+讲义(教师版+学生版)
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课件+讲义 第6章 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课件+讲义 第6章 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文件包含第6章第4节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pptx、第6章第4节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练习docx、第6章第4节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学习笔记docx、第6章第4节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讲义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同步课件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第4节学习目标1.概述协同进化的概念和意义。2.概述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和形成过程。3.举例说明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内容索引一、协同进化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网络构建课时对点练一、协同进化1.协同进化的含义:指生物的 之间、 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2.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1)某种兰花具有细长的花距 某种蛾类具有细长的吸管似的口器。(2)羚羊奔跑速度加快 猎豹奔跑速度加快。教材梳理不同物种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协同进化3.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协同进化:地球上的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所以那时生物的呼吸类型只能是 ;当地球上出现了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以后,才使原始大气中有了氧气,这就为 生物的出现创造了前提条件。4.协同进化的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无氧呼吸好氧(1)协同进化仅仅只发生在生物和生物之间( )(2)协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3)协同进化的现象再一次体现了生物和环境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 )×判断正误×√对协同进化概念的理解(1)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同种生物之间不存在协同进化。(2)无机环境的选择作用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生物的进化反过来又会影响无机环境。易错提醒协同进化如图为猎豹追捕羚羊的镜头,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捕食者的存在促进被捕食者种群发展的理由是什么?核心探讨提示 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数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了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2)根据生态学家斯坦利的“收割理论”,食性广的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在这个过程中,捕食者使物种多样性增加的方式是什么?提示 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供机会。1.协同进化是生物进化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有细长花距的兰花和有细长的吸管似口器的蛾,两者相互选择协同进化B.猎豹与羚羊的“军备竞赛”是协同进化的结果C.物种之间的协同进化主要通过生存斗争实现D.协同进化就是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典题应用√协同进化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2.在进化过程中,不同物种之间相互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B.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有害无益C.一种物种的形成或绝灭,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D.寄生关系使寄生者和宿主在生存斗争的过程中协同进化发展√捕食者的存在对被捕食者并不是有害无益的,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了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教材梳理1.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内容: 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 多样性。(2)形成原因:生物的 。(3)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 。2.生物进化历程中的几个关键事件(1)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 ,增强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生物进化的速度明显加快,多细胞植物和动物的种类不断增多。(2)生态系统第三极—— 的出现,使生态系统具有更加复杂的结构。(3)生物的登陆改变着陆地环境,陆地上复杂的环境又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遗传生态系统化石消费者进化基因重组(1)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物种多样性( )(3)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判断正误√×生物多样性1.请用生物进化论的观点分析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核心探讨提示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多种多样的环境对生物不定向变异进行选择的结果。2.根据你的理解,分析三种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提示 遗传(基因)多样性是形成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反过来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又影响遗传(基因)多样性。3.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提示 根本原因:遗传(基因)的多样性。直接原因:蛋白质的多样性。4.通过学习,你能从多个角度归纳出生物进化的趋势吗?提示 简单→复杂,低等→高等,水生→陆生,异养→自养,厌氧→好氧,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无性生殖→有性生殖。3.(2021·广东,3)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卓有成效,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环境也持续改善,研究人员对该地区的水鸟进行研究,记录到146种水鸟,隶属9目21科,其中有国家级保护鸟类14种,近海与海岸带湿地、城市水域都是水鸟的主要栖息地。该调查结果直接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A.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B.种群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C.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典题应用√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题干中描述了146种水鸟,体现了物种多样性,而近海与海岸带湿地、城市水域等生态系统,体现了生态系统多样性,综上所述,C正确。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进化过程中霉菌比细菌出现得早B.进化过程中蓝细菌比好氧细菌出现得早C.有性生殖生物比无性生殖生物进化得慢D.哺乳动物必定生活在陆地上√霉菌是真核生物,细菌是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出现晚于原核生物,A错误;生物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增加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推动了生物进化,故有性生殖生物比无性生殖生物进化得快,C错误;哺乳动物不一定生活在陆地上,如鲸是哺乳动物,但生活在水中,D错误。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教材梳理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适应是 的结果; 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而通过 形成新的物种;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 、 协同进化的过程;___________是协同进化的结果。2.中性突变学说:大量的基因突变是 ,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_________的逐渐积累,而不是 。3.间断平衡学说:物种形成并不都是渐变的过程,而是物种 与_____________交替出现的过程。自然选择种群自然选择突变和基因重组隔离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生物多样性中性的中性突变自然选择长期稳定迅速形成新种(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科学的,所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已经过时了(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变异是不定向的,由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3)中性突变理论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 )×判断正误√√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1.中性突变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差异是什么?核心探讨提示 中性突变学说认为:(1)生物进化的主导因素不是自然选择,而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2)DNA分子产生的大量的基因突变是中性的,对生物适应性的影响并不是非益即害的。2.根据上题分析,你是否认为中性突变学说完全否决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提示 不是;中性突变学说侧重于微观水平,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侧重于宏观水平,二者相互补充,更好地阐述了生物进化的本质。5.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之间协同进化的过程B.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C.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是有利变异D.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典题应用√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A错误;可遗传变异无论是有利变异还是不利变异,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错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错误。6.下列关于中性突变学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中性突变学说的研究水平侧重于分子水平B.DNA分子产生的突变大部分是中性的C.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D.中性突变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对立的√网络构建课时对点练题组一 协同进化1.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关于协同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都存在协同进化,从而导致生物 多样性的形成B.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桦尺蛾与灰色桦尺蛾之间表现为协同进化C.非洲野牛与狮子之间可通过种间竞争等实现协同进化D.光合生物产生了氧气,而氧气也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这属 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协同进化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黑色桦尺蛾与灰色桦尺蛾为同一物种,二者之间不存在协同进化,B错误。2.(2022·黑龙江大庆中学高一期末)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距,花距顶端储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距变异的方向B.花距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口器与花距的相互适应是协同进化的结果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新物种产生的必要条件是隔离,B错误;根据题干可知,口器与花距的相互适应是相互选择、协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口器的变长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错误。题组二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从目前来看,最早的生物化石是古细菌化石B.先出现原核生物,然后出现真核生物C.先出现单细胞生物,然后出现多细胞生物D.先出现生产者、消费者,然后出现分解者1234567891011121314√地球上先出现生产者和分解者,然后出现消费者,D错误。4.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长期自然选择和协同进化的结果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B.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不同的物种及其所包含的基因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D.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并加速了生物进化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错误;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C错误;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基因重组只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D错误。5.(2022·陕西西安中学高一期末)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B.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为进化提供原材料的变异的种类不同C.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D.人工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的遗传多样性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农田的存在,使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即形成了地理隔离,因此减少了松鼠的活动空间,A错误;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为进化提供原材料的变异的种类相同,B错误;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不一定形成生殖隔离,C错误;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的作用,有利于保护该种松鼠的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D正确。6.下列关于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协同进化的结果B.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就是新物种不断产生的过程D.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概括为协同进化1234567891011121314√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新物种的产生只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一个方面,C错误。题组三 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7.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②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④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⑤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⑥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①②④⑤ B.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③和⑥是自然选择学说本来就有的内容,①②④⑤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是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8.下列叙述中,不符合中性突变学说的是A.基因突变大多数是中性的,自然选择对它们不起作用B.中性突变被随机地固定,日积月累、积少成多C.生物性状的改变大多数是中性的,无利也无害D.种群间遗传物质出现较大差别是中性突变积累的结果1234567891011121314√中性突变学说认为生物基因的突变大多数是中性的,无利也无害,并不是生物性状的改变是中性的,C项错误。9.安第斯山区有数十种蝙蝠以花蜜为食。其中,长舌蝠的舌长为体长的1.5倍。只有这种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由此无法推断出A.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B.长筒花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C.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协同进化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由题干信息可知,长舌蝠为长筒花的唯一传粉者,体现了二者的协同进化、相互依赖关系,故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长筒花因不能传粉而无法繁衍后代,长舌蝠独具的长舌可有效避开与其他蝙蝠间的竞争,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10.(2022·河南信阳高一期末)源自同一祖先的生物,如果它们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彼此就会变得很不相同,从而向着不同的方向进化,称为趋异进化;源自不同祖先的生物,由于相似的生活方式,整体或者部分形态构造向着同一方向改变,这就属于趋同进化。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趋异进化通常会经过漫长的地理隔离,最终可能会形成新的物种B.通过漫长的趋同进化,不同生物的基因库最终相同C.趋同进化说明自然选择可使不同生物对同一环境产生相似的适应性D.海豚(哺乳动物)和鱼一样,有着适应游泳的流线型躯体,这属于趋同进化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趋同进化是指源自不同祖先的生物,由于相似的生活方式,整体或者部分形态构造向着同一方向改变,但不代表基因库最终相同,B错误。11.山茶象甲用喙在山茶果皮上钻孔后将卵注入孔洞,只有在打通果皮的孔洞中孵出的幼虫才能取食到种子而成活。图1为某地南、北部地区的山茶象甲,图2为该地不同纬度多个地区的山茶象甲平均喙长和山茶果皮平均厚度。以下推测不正确的是1234567891011121314A.南部地区的山茶果皮厚度大于北部B.图2中M区山茶象甲繁殖后代成功率最高C.图2中P区数据采集自北部地区D.山茶象甲与山茶相互影响、协同进化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由图1可以看出,南部山茶象甲的喙长于北部山茶象甲的喙,由此推测南部地区的山茶果皮厚度大于北部,A正确;分析图2可知,M区山茶平均果皮厚度最大,打通果皮形成孔洞的难度更大,山茶象甲繁殖后代成功率最低,B错误;图2中P区果皮厚度小,山茶象甲喙短,P区数据应采集自北部地区,C正确。1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错误的说法是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B.基于早期地球的特殊环境推测,地球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单细胞 生物,进行无氧呼吸C.生物多样性形成也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D.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协同进化的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生物的进化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则先有单细胞生物,后有多细胞生物,早期地球与现代地球相比,没有氧气,最早出现的生物都是厌氧的,B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因此生物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是相互影响的,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3.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可推断两物种间亲缘关系的远近B.中性突变学说认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目前存在着不同的观点D.生物突变的有利和有害不是绝对的,往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中性突变学说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而不是自然选择,B错误。14.如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234567891011121314(1)图中①③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生物进化过程中,______________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2)④指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__________多样性。种群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生态系统14.如图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图中①③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生物进化过程中,_______________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2)④指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__________多样性。1234567891011121314种群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生态系统(3)某植物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50%。倘若人为舍弃隐性性状仅保留显性性状,令其自交,则自交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_____,A的基因频率为_____,经过这种人工选择作用,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填“是”或“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89101112131455%70%是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种群的1234567891011121314某植物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50%,则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30%,倘若人为舍弃隐性性状仅保留显性性状,则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60%,令其自交,则自交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40%+60%×1/4=55%,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60%×1/4=15%,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30%,此时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55%+1/2×30%=70%。没有经过人工选择之前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20%+1/2×30%=35%,因为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所以该种群发生了进化。本课结束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www.xinjiaoy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