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山西卷)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山西卷)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7页。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满分15分,每小题1分)
1.(1分)科学家将萤火虫细胞内的发光基因转到细菌中,再让培养后的细菌感染烟草植株,通过这些方式将发光基因移植到烟草细胞里,这些烟草就成长为了一株株人造发光植物。该实例使用的技术属于( )
A.发酵技术B.转基因技术
C.组织培养D.生物防治
【分析】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培育出转基因生物。
【解答】解: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的性状的可遗传的修饰,这一技术称之为转基因技术。科学家将萤火虫细胞内的发光基因转到细菌中,再让培养后的细菌感染烟草植株,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发光基因移植到烟草细胞里,这些烟草就成长为了一株株人造发光植物。该实例使用的技术属于转基因技术。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1分)根据《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秦岭地区受威胁的兽类有54种,占秦岭兽类物种数的39.1%,包括极危种(CR)3种、濒危种(EN)10种、易危种(VU)23种、近危种(NT)18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属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B.同属比同种的生物相似程度更高
C.此名录无法反映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
D.改善生态环境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
【分析】(1)科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是生物的七个分类单位,其中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往下依次减小,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2)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个层次。
【解答】解:A、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A错误。
B、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少,生物种类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反之,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越多,生物种类越少,亲缘关系越近,因此,同种比同属的生物相似程度更高,B错误。
C、名录中共收录兽类有54种,占秦岭兽类物种数的39.1%,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物种的多样性,反映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C错误。
D、环境影响生物,物种数量的增加与生态环境改善有关,因此,改善生态环境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D正确。
故选:D。
3.(1分)我国成功研发了全磁悬浮式人工心脏,如图所示,其工作原理是利用辅助泵提供动力,将心脏某腔室血液抽出并灌注到动脉。下列关于人工心脏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心脏属于器官,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
B.可代替左心室的功能,作为肺循环的起点
C.其泵出的血液进入主动脉
D.人工心脏应保证血液呈单向流动
【分析】心脏的结构如下:
【解答】解:A.心脏作为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能收缩和舒张张,心脏壁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A正确。
B.由图可知,人工心脏可代替左心室的功能,左心室是体循环的起点,B错误。
C.结合题图可知,人工心脏泵出的血液会进入主动脉,主动脉中流动脉血,C正确。
D.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同侧的心室和心房之间有房室瓣,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所以,心脏中的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心房→心室→动脉。可见,人工心脏也应保证血液呈单向流动,D正确。
故选:B。
4.(1分)小深在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观察到如图视野,污点不可能出现( )
A.目镜B.玻片标本C.反光镜D.物镜
【分析】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
【解答】解: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视野中出现了的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反光镜的作用是调节光线强弱。
故选:C。
5.(1分)小薇用显微镜观察并绘制了菠菜叶片的横切面和下表皮。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是叶肉,属于营养组织,2和7都能制造有机物
B.3是叶脉,3内管道运输水分和有机物的方向相同
C.8的开闭受7控制,8更多分布在叶片上表皮
D.观察菠菜叶片横切面时,为使效果更好应用碘液染色
【分析】图一中:1上表皮、2叶肉、3叶脉、4下表皮、5气孔。图二中:6表皮细胞、7保卫细胞、8气孔。
【解答】解:A、2是叶肉,叶肉属于营养组织,叶肉和7保卫细胞都有叶绿体,能够制造有机物,A正确。
B、3是叶脉,叶脉中的导管能够从下往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能够从上往下运输有机物,B错误。
C、8气孔的开闭受到7保卫细胞的控制,气孔更多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C错误。
D、观察菠菜叶横切面时,不需要用碘液染色,D错误。
故选:A。
6.(1分)如图为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
B.图中②③④可以维持碳—氧平衡
C.煤、石油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植物
D.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能量循环
【分析】图中①表示光合作用,②表示呼吸作用,③表示分解作用,④表示化石燃料的燃烧。
【解答】解:A、由图可知,树通过①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故①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A正确。
B、由图可知,①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②③④向大气中排出二氧化碳,因此图中①可以维持碳—氧平衡,B错误。
C、煤、石油是远古植物的遗体经过地质变化形成的,因此煤、石油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C错误。
D、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循环流动,能量是单向流动的。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因此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错误。
故选:A。
7.(1分)如下表是某健康人肾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及肾小管末端液体内甲、乙两种物质的浓度,据此判断,甲、乙分别是( )
A.甲是尿素,乙是无机盐
B.甲是尿素,乙是葡萄糖
C.甲是葡萄糖,乙是尿素
D.甲是蛋白质,乙是葡萄糖
【分析】(1)尿的形成主要包括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2)肾小囊内的液体是原尿;肾小管末端的液体是尿液。
【解答】解:由尿的形成过程可知:血浆、原尿中的葡萄糖含量一样,都是0.1%,尿液中不含有葡萄糖;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无机盐、尿素等废物的含量在血浆、原尿、尿液中会逐渐增多。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甲物质在血浆、肾小管、输尿管中的含量逐渐增多,应该是无机盐或尿素。乙物质在血浆、肾小管中含有,在输尿管中没有,应该是葡萄糖。分析各选项,因此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8.(1分)使用某种杀虫剂消灭农业害虫时,刚开始用效果较好,后来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效果越来越差。下列有关该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这种杀虫剂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B.这反映了害虫对环境的适应
C.害虫抗药性增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农业害虫具有过度繁殖的倾向
【分析】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那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解答】解:A.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不定向的,害虫的群体中本来就存在抗药性和不抗药性的差异;并非这种杀虫剂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A错误。
B.适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二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题干中是自然选择的过程,是害虫适应环境的过程,B正确。
C.根据分析可知,杀虫剂作为环境选择了具有抗药性的害虫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经过逐代积累,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故害虫抗药性增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
D.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故农业害虫具有过度繁殖的倾向,在杀虫剂的选择过程中,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并大量繁殖后代,D正确。
故选:A。
9.(1分)下列有关遗传知识的概念图中,①②③④依次为( )
A.DNA、基因组、蛋白质、基因
B.蛋白质、染色体、DNA、基因
C.DNA、染色体、蛋白质、遗传信息
D.蛋白质、染色体、基因组、DNA
【分析】染色体是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遗传物质在细胞中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基因→DNA分子→染色体→细胞核→细胞。
【解答】解: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遗传片段。一条染色体上携带着许多基因,基因控制性状。结合题图可知,①是蛋白质,②是染色体,③是DNA,④是基因,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0.(1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鸟儿是天地间的精灵,在天空中飞翔。与鸟类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是( )
①前肢变成翼
②长骨中空
③胸肌发达
④有复杂的繁殖行为
⑤有气囊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①③⑤D.②③④⑤
【分析】鸟类的结构特点是与其飞行生活相适应,如:前肢变成翼,被覆羽毛,身体呈流线型,胸肌发达,食量大,心脏四腔,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与肺相通完成双重呼吸等。
【解答】解:①鸟类的前肢特化成翼,翼是许多鸟类的飞行器官,能使鸟能振翅高飞或平稳滑翔,①正确;
②鸟类的骨骼轻、薄、坚固,长骨中空,有的骨愈合,能减轻体重,与鸟类飞行生活相适应,②正确;③鸟类的胸骨上具有高耸的龙骨突,龙骨突的两侧有发达的肌肉——胸肌,胸肌能牵动两翼可完成飞行动作,③正确;
④鸟类有复杂的繁殖行为,与其飞行生活无直接关系,④错误;
⑤鸟类的气囊与肺相通,主要功能是储存空气,使得鸟吸入的空气两次通过肺,保证肺充分地进行气体交换,与鸟类飞行生活相适应,⑤正确,因此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1.(1分)如图是某药品说明书的内容节选。关于该药品购买和使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不需要医生处方就能购买
B.只能在有效期内服用
C.用于风寒感冒患者的治疗
D.每次服药时都可加倍服用
【分析】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解答即可。
【解答】解:A、药品主要包括非处方药和处方药。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简称OTC,此药为非处方药,不需要医生处方就能购买,正确。
B、处方药的使用要遵医嘱,非处方药的使用要认真阅读说明书,按说明书服用,只能在有效期内服用,正确。
C、阅读此药的功能主治可知,可用于风寒感冒患者的治疗,正确。
D、根据用法用量,一次1袋,一日2次,不可加倍服用,错误。
故选:D。
12.(1分)微生物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通常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图甲生物
B.与图丙相比,图乙的细胞结构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C.图丙能产生青霉素,可治疗由甲引起的疾病
D.由图丁可以看出,细菌和真菌可参与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
【分析】图中:甲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乙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丙是青霉菌,属于真核生物。
【解答】解:A、图甲生物为病毒,是一类十分微小的生物,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A正确。
B、丙是青霉,属于真核生物;乙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因此,与图丙相比,图乙的细胞结构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正确。
C、图丙青霉菌能产生青霉素,青霉素是一种抗生素类药物,可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但不能治疗由病毒引起的疾病,C错误。
D、图中的细菌、真菌可把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可见,细菌和真菌可作为分解者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D正确。
故选:C。
13.(1分)风吹湖蟹香十里,美酒醉客共月明。螃蟹是人们喜爱的美食,螃蟹属于( )
A.软体动物B.节肢动物C.两栖动物D.爬行动物
【分析】1、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少数种类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心脏两心房,一心室,血液为混合血,不完全的双循环。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依赖于湿润的的环境,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2、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陆生爬行,少数种类后生入水或穴居;体被表皮形成的鳞片或真皮形成的骨板,缺乏皮肤腺体;四肢强大,趾端具爪,适于爬行;用肺呼吸,体内受精、陆地繁殖;体温不稳定。
3、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柔软,无内外骨骼;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4、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
【解答】解:螃蟹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和分节身体,并有五对附肢,因此螃蟹属于节肢动物。
故选:B。
14.(1分)科学家发现,树木“喝水”时会发出奇特的噗噗声。下列有关树木“喝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喝”的水通过筛管向上运输到叶
B.“喝”的水绝大部分用于光合作用
C.“喝水”的主要场所在根尖的根冠
D.“喝水”的动力主要来自蒸腾作用
【分析】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解答即可。
【解答】解:A、导管位于木质部,运输水和无机盐,方向自下而上,“喝”的水通过导管进入树木体内,A错误;
B、“喝”的水绝大部分用于蒸腾作用,B错误;
C、根吸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喝水”的主要场所在根尖的成熟区,C错误;
D、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因此“喝水”的动力主要来自蒸腾作用,D正确。
故选:D。
15.(1分)银杏生长较慢,寿命极长,人们称其“公孙树”,有“公种而孙得食”的含义。每年3、4月份,可在部分银杏枝头观察到胚珠(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银杏不同于月季,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
B.银杏的胚珠裸露在外
C.银杏胚珠发育成的“白果”是银杏的果实
D.银杏用种子繁衍后代
【分析】植物根据生殖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的种子裸露着,其外没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
【解答】解:A、银杏属于裸子植物,没有花和果实;而月季属于被子植物,有花和果实,A正确。
B、银杏的胚珠裸露在外,没有子房壁包被,B正确。
C、银杏属于裸子植物,不能形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的“白果”是银杏的种子,可用于繁殖,C错误。
D、银杏用种子繁衍后代,属于种子植物,D正确。
故选:C。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35分)
16.(12分)每年的4~6月份是“水痘”的高发季节,患者通常会出现全身性疱疹,并引发剧烈瘙痒等症状。由于疱疹状如豆粒,形态椭圆,内含水样液体色泽明净,故称“水痘”。
(1)“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性皮肤病,带状疱疹病毒在人体内通过 大量增殖而引起患者发热、皮疹等症状。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是导致“水痘”的 。
(2)水痘患者从出现发烧症状到结痂期都属于传染期,为避免病毒传播需要在家休息,避免去公共场所,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
(3)水痘患者患病期间若不注意护理,则会引起水痘破溃,继发感染,导致皮肤表面留下色素沉着,说明水痘感染至少伤及了皮肤的 。
(4)得过水痘的患者一般不会再得水痘,说明
。
(5)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的有效措施,注射的疫苗会刺激人体内的 产生
,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该免疫属于 免疫。
(6)根据图分析,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在 ,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
。人体的体温调节是 共同作用的结果。
【分析】(1)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2)非特异性免疫是生来就有的,人人都有,能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3)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
【解答】解:(1)病毒通过自我复制的方式繁殖后代,“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性皮肤病,带状疱疹病毒在人体内通过自我复制大量增殖而引起患者发热、皮疹等症状。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所以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是导致“水痘”的病原体。
(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水痘患者从出现发烧症状到结痂期都属于传染期,为避免病毒传播需要在家休息,避免去公共场所,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
(3)皮肤由表皮和真皮构成,皮肤的颜色主要是由表皮中的生发层内的色素细胞决定,所以水痘患者患病期间若不注意护理,则会引起水痘破溃,继发感染,导致皮肤表面留下色素沉着,说明水痘感染至少伤及了皮肤的表皮(生发层)。
(4)得过水痘的患者一般不会再得水痘,说明:得过水痘的人,体内已产生并留存抵抗水痘病毒的抗体,当水痘病毒再次入侵人体后,体内的水痘病毒抗体会将其消灭。
(5)特异性免疫是指第三道防线,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是出生后才有的,只能对特定的病原体有防御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所以接种水痘疫苗是预防水痘的有效措施,注射的疫苗会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该免疫属于异性免疫。
(6)人体的生命活动是神经系统和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根据图分析,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骨骼肌和皮肤(血管)。人体的体温调节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故答案为:(1)自我复制;病原体
(2)控制传染源
(3)表皮(生发层)
(4)得过水痘的人,体内已产生并留存抵抗水痘病毒的抗体,当水痘病毒再次入侵人体后,体内的水痘病毒抗体会将其消灭
(5)淋巴细胞;抗体;特异性
(6)下丘脑;骨骼肌和皮肤(血管);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17.(13分)为响应我国大豆振兴计划,东营市积极推进大豆新品种培育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2022年金秋广饶县首次大面积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全县种植面积达5万亩,实现了玉米不减产,多收一茬大豆,助力粮食生产提质增效。
(1)农业生产上,常选用籽粒饱满的玉米种子播种,是因为 内贮存的营养物质,能保证种子正常萌发所需。怎样通过实验来验证玉米种子的成分主要是淀粉? 。
(2)运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同时还要注意合理密植,这能有效利用 ,提高农作物产;适时为农作物松土,使根得到充分的 ,保证呼吸作用的正常进行;在苗期要合理施肥、灌溉并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幼苗和杂草之间是 关系。
(3)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农业生产中提倡大豆轮作倒茬连片种植。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可借 的固氮作用,补充土壤含氮的无机盐。
(4)普通大豆植株在生长后期,茎、叶的叶绿素逐渐降解,茎和叶的颜色由绿变黄,无法继续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有机物合成减少。为培育优质高产大豆,科研人员将普通大豆辐射诱变,在子代中发现了一种滞绿突变体。在该个体的生长后期,茎、叶、果皮均能较长时间保持绿色,且种子成熟后透过种皮观察到子叶的颜色依然保持绿色(简称滞绿),而普通大豆种子成熟后子叶会变黄(简称非滞绿)。从遗传学上看,大豆的滞绿和非滞绿是一对
性状。
(5)进一步研究发现,该植株控制叶绿素降解的基因发生改变,推测滞绿这一性状属于
(选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变异。
(6)为研究该基因的传递规律,研究者进行如表实验:
①由表中 组实验结果可知 是隐性性状。
②为尽快统计出一代的性状及比例,最好以 的滞绿性状作为选择指标。
A.茎
B.叶
C.果皮
D.子叶
(7)我国有16亿亩盐碱地待开发利用。滞绿大豆与普通大豆相比产量有一定提升,如果增加滞绿大豆的耐盐碱能力则能为农业生产带来更多希望。请你提出一种可行的育种方案 。
【分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2)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成对基因控制的,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
(3)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
【解答】解:(1)玉米属于单子叶植物,胚乳里储存营养,因此,农业生产上,常选用籽粒饱满的玉米种子播种,是因为胚乳内贮存的营养物质,能保证种子正常萌发所需。在玉米种子纵切面滴一滴碘液,如果变蓝证明玉米种子里含有大量的淀粉。
(2)合理密植,能充分利用光能,增强光合作用强度,提高产量。适时为农作物松土,使根得到充分的氧气,保证呼吸作用的正常进行;在苗期要合理施肥、灌溉并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幼苗和杂草之间由于争夺阳光、无机盐等形成了竞争关系。
(3)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因此,农业生产中提倡大豆轮作倒茬连片种植。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可借根瘤菌的固氮作用,补充土壤含氮的无机盐。
(4)大豆的滞绿和非滞绿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5)该植株控制叶绿素降解的基因发生改变,影响到了遗传物质,因此可以遗传下去,属于可遗传变异。
(6)①由表中丙丁组实验结果可知:非滞绿是显性性状,滞绿是隐性性状。
②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在该个体的生长后期,茎、叶、果皮均能较长时间保持绿色,且种子成熟后透过种皮观察到子叶的颜色依然保持绿色(简称滞绿),而普通大豆种子成熟后子叶会变黄(简称非滞绿)。为尽快统计出一代的性状及比例,最好以子叶的滞绿性状作为选择指标。故选:D。
(7)选取耐盐碱能力强的普通大豆和滞绿大豆进行杂交后获得耐盐碱能力强的滞绿大豆可以增加滞绿大豆的耐盐碱能力则能为农业生产带来更多希望。
故答案为:(1)胚乳;在玉米种子纵切面滴一滴碘液;
(2)光能;氧气;竞争;
(3)根瘤菌;
(4)相对;
(5)可遗传;
(6)丙或丁;滞绿;D;
(7)选取耐盐碱能力强的普通大豆和滞绿大豆进行杂交后获得耐盐碱能力强的滞绿大豆。
18.(10分)目前我国生活垃圾中厨余垃圾和塑料垃圾占比最大,亟待对垃圾进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研究人员发现,厨余垃圾中的淀粉可被淀粉乳酸杆菌分解为乳酸,乳酸可用于可降解塑料。为探究“淀粉乳酸杆菌对厨余垃圾中淀粉的分解作用”,科研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将厨余垃圾制成培养基,取300mL平均分成三组,再分别采用以下三种发酵方法进行处理:
步骤二:将处理后的三组培养基都放置于无氧、35℃环境下发酵,每隔24h取样并分析乳酸浓度。所得数据绘制成折线图,如图1所示。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淀粉乳酸杆菌属于 (填“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在结构上的最突出的特点是 。
(2)该研究形成两组对照实验,分别是 (用字母表示)。
(3)步骤一表格内C组处理方式中的“冷却”,目的是 ;步骤二对A、B、C三组的处理均相同,目的是 。
(4)通过以上实验可知,能分解厨余垃圾中淀粉的微生物有
。
(5)为得到分解淀粉能力更强的淀粉乳酸杆菌。该小组又对原有菌株进行诱变处理,得到三种突变菌株甲、乙、丙,再将淀粉分成等量的四组,分别加入等量的原有菌株、菌株甲、菌株乙、菌株丙,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据此分析菌株
分解淀粉能力最强。将这种分解淀粉能力最强的菌株应用于厨余垃圾的处理,取得较好效果。
(6)结合资料写出一项处理厨余垃圾的意义:
。
【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解答】解:(1)淀粉乳酸杆菌属于细菌,细菌都是形体十分微小的单细胞个体,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
(2)该实验中A组和B组是以淀粉乳酸杆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A组和C组是以高温杀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
(3)步骤一表格内C组处理方式中的“冷却”,目的是避免温度过高杀死接种的淀粉乳酸杆菌;为了控制单一变量,A、B、C三组的处理方式要相同。
(4)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分解厨余垃圾中淀粉的微生物有厨余垃圾中的原有微生物、淀粉乳酸杆菌。
(5)验结果如图2所示,据此分析菌株丙产生的乳酸最多,因此,它分解淀粉能力最强。将这种分解淀粉能力最强的菌株应用于厨余垃圾的处理,取得较好效果。
(6)由资料可知,处理厨余垃圾的意义是:厨余垃圾中的淀粉可被分解成乳酸,而乳酸可降解塑料,减轻“白色污染”。
故答案为:
(1)单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A和B、A和C。
(3)避免温度过高杀死接种的淀粉乳酸杆菌;控制单一变量。
(4)厨余垃圾中的原有微生物、淀粉乳酸杆菌。
(5)丙。
(6)厨余垃圾中的淀粉可被嗜淀粉乳杆菌分解为乳酸,而乳酸可降解塑料,减轻“白色污染”。血浆
肾小囊中
肾小管末端
甲
0.72%
0.75%
1.25%
乙
0.1%
0.1%
0%
组别
亲代
子一代
甲
非滞绿×非滞绿
全为非滞绿
乙
滞绿×滞绿
全为滞绿
丙
非滞绿×滞绿
全为非滞绿
丁
非滞绿×非滞绿
7413株非滞绿、2503株滞绿
组别
处理方式
A
不灭菌,直接接种0.2g淀粉乳酸杆菌
B
不灭菌,不接种淀粉乳酸杆菌
C
高温灭菌30分钟,冷却后,再接种0.2g淀粉乳酸杆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福建卷)生物试卷(解析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食盐加碘可以防治的疾病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出血的经历,下列有关血管的叙述,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陕西卷)生物试卷(解析版),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捕蝇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激素是细胞行动的“号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中考考前最后一卷(陕西卷)生物试卷(解析版),共3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捕蝇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激素是细胞行动的“号角”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