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保定高三上学期10月期中摸底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于当地时间2024年7月26日-8月11日在法国巴黎举行,我国代表团取得了海外征战奥运的最好成绩。与奥运健儿一起出征巴黎的还有“科技与浪漫”交融的乒乓球台、植入芯片的足球内胆、100%可回收材料制造的篮球场地板……这些“中国制造”有力地支撑和服务了巴黎奥运会。家住北京的经纬同学关注了几场自己感兴趣的奥运赛事(见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表:巴黎奥运部分决赛情况
1. 经纬同学需要早早起床观看的比赛是( )
A. 男子10米气手枪决赛B. 女子双人跳水10米台决赛
C. 乒乓球混合双打决赛D. 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
2. 运动器械出征巴黎奥运,彰显了中国制造业的( )
①科技创新水平②节能环保理念③出口扶持政策④成本把控能力
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答案】1. D 2. A
【解析】
【1题详解】
经纬同学家住北京,地方时与北京时间接近,北京时间比东一区早7小时。男子10米气手枪决赛时间为东一区09:59,对应北京时间为16:59,A错误;女子双人跳水10米台决赛为东一区11:49,对应北京时间为18:49,B错误;乒乓球混合双打决赛为东一区15:30,对应北京时间为22:30,C错误;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为东一区22:39,对应北京时间为5:39,需要早早起床观看的比赛,D正确。故选D。
【2题详解】
运动器械有“科技与浪漫”交融的乒乓球台、植入芯片的足球内胆等,彰显了中国制造业的科技创新水平,①正确;篮球场地板由100%可回收材料制造,彰显了中国制造业的节能环保理念,②正确;运动器械出征巴黎奥运,并不能彰显我国出口扶持政策和成本把控能力,③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求地方时: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4分钟/度×经度差(东加西减)(所求地在东,“±”号取“+”号,反之取“-”号)区时:计算公式: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东加西减) 各时区同一使用本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共同使用的时间就叫区时,时刻为东早西晚.相邻两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
2010—2020年间中国人口累积增长了5.77%,年均增长5.6%,延续了低速增长趋势。一个地区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个方面,二者数值关系决定了该地人口增长的类型:流入主增型(机械增长率>自然增长率≥0)、生育主增型(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率≥0)、生育超增型(自然增长率>|机械负增长率|>0)、流出超减型(|机械负增长率|>自然增长率>0)、流出主减型(机械增长率<自然增长率<0)。下图示意2010—2020年中国各省份人口增长类型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图中甲对应的人口增长类型是( )
A. 流入主增型B. 生育主增型C. 生育超增型D. 流出超减型
4. 当前东北地区缓解人口减少趋势应优先考虑( )
A. 实施生育补贴政策B. 促进矿产资源开发
C.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D.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答案】3. A 4. D
【解析】
3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主要位于广东、浙江、江苏、上海、北京、天津、重庆等地,经济发达,对人口迁移的吸引力大,应为机械增长率远大于自然增长率的流入主增型,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北地区由于传统工业衰落,人口大量外流,人口减少,因此应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吸引人口迁入,D正确;实施生育补贴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出生率,但对缓解东北地区人口减少的帮助不大,A错误;促进矿产资源开发会加剧资源的枯竭,B错误;当今影响人口迁移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对当前东北地区缓解人口减少的趋势影响也较小,C错误。故选D。
【点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水源、土壤、矿产资源、自然灾害;经济因素(主导):① 经济发展水平 ②交通和通讯的发展;社会因素:政策、战争、社会变革、宗教信仰、文化教育的发展、家庭和婚姻。
下图为我国某时期南昌对外联系可达性等时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推测该时期交通运输的特点是( )
A. 高速化、多样化B. 不同方式速度差异较小
C. 路网密度较大D. 以铁路、公路运输为主
6. 随着时代发展南昌对外联系可达性等时线的变化是( )
A. 5日间隔等时线更密集B. 制图时等值距应增长
C. 等时线更趋于同心圆状D. 等时线沿多方向凸出
【答案】5. B 6. D
【解析】
【5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时期南昌对外联系可达性等时线以5日为等值距,说明出行用时较长,交通运输不便利,速度慢、路网密度小,铁路等速度较快的交通运输较少,ACD错误;该时期南昌对外联系可达性等时线疏密比较均匀,说明不同方式速度差异较小,B正确。故选B。
【6题详解】
随着时代发展,交通运输方式更加多样化,不同方式速度差异加大,等时线沿多方向凸出,C错误,D正确;交通运输速度总体变快,相同出行距离用时减少,5日间隔等时线更稀疏,制图时等值距应缩短,AB错误。故选D。
【点睛】当今世界交通运输方式正在朝着高速化、大型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
玛瑙形成于一亿年以前。首先熔岩冷却时会形成很多气泡空腔,其后在地球内部压力下含有二氧化硅的溶液浸入这些空腔,经过漫长的沉淀与结晶最终形成玛瑙。当结晶过程混入铁、锰、铝等金属元素,玛瑙就会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颜色和纹理。在我国新疆、内蒙古的戈壁中散布有不同面积的玛瑙滩(见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玛瑙最常见于哪种地质构造附近( )
A. 褶皱构造B. 断层构造C. 火山构造D. 节理构造
8. 推测戈壁玛瑙滩的形成过程是( )
A. 风力侵蚀→熔岩风化→风力沉积B. 熔岩风化→流水沉积→风力侵蚀
C. 地壳抬升→冰川沉积→熔岩风化D. 海水入侵→熔岩风化→海浪沉积
【答案】7. C 8. B
【解析】
【7题详解】
根据材料“首先熔岩冷却时会形成很多气泡空腔,其后在地球内部压力下含有二氧化硅的溶液浸入这些空腔,经过漫长的沉淀与结晶最终形成玛瑙。”可知,玛瑙的形成与熔岩冷却有关,因此常见于火山构造附近,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根据材料“玛瑙形成于一亿年以前。首先熔岩冷却时会形成很多气泡空腔,其后在地球内部压力下含有二氧化硅的溶液浸入这些空腔,经过漫长的沉淀与结晶最终形成玛瑙。”可知,因为熔岩作用,含有二氧化硅的溶液浸入,由于风化作用,从玄武岩中剥离出来,经过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玛瑙,根据材料“在我国新疆、内蒙古的戈壁中散布有不同面积的玛瑙滩”可知,玛瑙滩现在主要存在于戈壁中,戈壁是风力侵蚀地貌,现在新疆、内蒙古气候较干旱,风力侵蚀作用强,形成戈壁玛瑙滩,因此形成过程是熔岩风化→流水沉积→风力侵蚀,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科学家发现,玛瑙湖在1亿多年前曾经是火山喷发的场所。火山喷发时,火山气体从岩体中喷涌而出,形成很多气孔和空洞。富含二氧化硅的火山热液填充了这些气孔和空洞。经过长期演化,这些二氧化硅混合其他矿物成分,形成了玛瑙。因为风化流水侵蚀等因素,玛瑙的形态各异,从玄武岩中剥离出来,散落在地势较低的地方。狂风暴雨把它们带向湖中,成就了这一罕见奇特的自然景观——玛瑙湖。
岷江上游干流干旱河谷区海拔763米-5844米,植被覆盖类型多样,除河谷地带的农作物,流域两侧谷坡多分布有草地、森林和灌木等。植被覆盖度指植被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反映了植被的茂密程度和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面积的大小。下图示意岷江上游干流干旱河谷区位置及水系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岷江干旱河谷区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是( )
A. 植被稀疏B. 深居内陆C. 焚风效应D. 地形崎岖
10. 岷江干旱河谷区的植被覆盖度( )
A. 与坡度大小呈正相关B. 与海拔高低呈正相关
C. 距河越近覆盖度越高D. 山南坡整体高于山北坡
【答案】9. C 10. D
【解析】
【9题详解】
岷江上游干流干旱河谷区海拔763米-5844米,山高谷深,受沿山坡下沉的焚风效应影响,河谷区降水较少,气候干旱,C正确;植被稀疏是受干旱环境形成的植被特征,不是干旱的原因,A错误;岷江上游位于季风区,深居内陆不是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B错误;河谷地区相对地势更加低平,D错误。故选C。
【10题详解】
岷江干旱河谷区的植被覆盖度与水分条件呈正相关,而与坡度和海拔高度相关性较小,AB错误;山南坡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而山北坡属于夏季风的背风坡,山南坡水分条件优于山北坡,因此植被覆盖度山南坡整体高于山北坡,D正确;距河越近,地势越低,受焚风效应的影响更明显,植被覆盖度不一定高,C错误。故选D。
【点睛】焚风常出现在山脉背风坡,由山地引发的一种局部范围内的空气运动形式——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而变得干热的一种地方性风。
湖南省岳阳市主体位于洞庭湖以东,下图示意2019—2021年6—8月岳阳市各部位气温(均值)逐时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图中①②③曲线对应的城市部位是( )
A. ①城区②郊区③滨湖B. ①城区②滨湖③郊区
C. ①郊区②城区③滨湖D. ①郊区②滨湖③城区
12. 据图可判断岳阳市( )
A. 夜间热岛效应较弱B. 陆风转湖风在上午
C. 白天盛行下沉气流D. 湖风转陆风在凌晨
13. 关于岳阳滨湖区夏季环流说法正确的是( )
A. 背景季风使湖风增强B. 热岛环流与陆风相抵消
C. 热岛环流使湖风增强D. 热岛环流与季风相抵消
【答案】11. A 12. B 13. C
【解析】
【11题详解】
读图可知,曲线①8-20时气温高于②③,20时后气温也处于比较高状态,温差小,①代表城区;曲线②昼夜温差最大,②代表郊区,曲线③受滨湖调节影响,昼夜温差最小,③代表滨湖,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题详解】
由第一题可知,①是城区,②是郊区,③是滨湖。读图可知,在11时之前滨湖气温高于郊区,吹陆风,11时之后,滨湖气温低于郊区,吹湖风,陆风转湖风在上午,B正确;夜间,郊区与城区温差大,热岛效应强,A错误;岳阳市由于人口众多,工业企业多,温度较高,白天盛行上升气流,C错误;图中在17时左右滨湖气温高于郊区气温,湖风转陆风,此时为傍晚,D错误。故选B。
【13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岳阳市主体位于洞庭湖以东,岳阳滨湖区热岛环流的风向为西北风,湖风也为西北风,风向一致,热岛环流使湖风增强,C正确;该地夏季为东南风,湖风为西北风,风向不一致,A错误;热岛环流的风向为西北风,陆风为东南风,季风也为东南风,两者不会相抵消,应该是热岛环流使陆风、季风减弱,BD错误。故选C。
【点睛】湖陆风是在沿湖地区,由于大陆地面的夜间冷却和白天加热作用,在夜间风从大陆吹向湖区,昼间风从湖面吹向陆地而形成的一种地方性的天气气候现象。
黄河下游孟津县白鹤镇至东明县高村是典型的游荡型河段。这段河道长299km,宽度一般在10km左右(最大超过20km),而水面宽2~4公里,主流变化无常。左图示意1987—1988年部分游荡段河势变化,右图示意1985—2021年黄河下游游荡段河床累积冲淤量的变化(冲淤量=淤积量-冲刷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游荡型河段河道特点为( )
A. 河道深窄、冲淤强烈B. 水流集中、摆动频繁
C. 洲滩密布、汊道纵横D. 水流散乱、河曲蜿蜒
15. 据右图分析1999年游荡段河床冲淤的变化是( )
A. 淤积减缓B. 由淤转冲C. 冲刷减缓D. 由冲转淤
16. 推测导致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上游水库修建B. 上游植被恢复C. 下游人工挖沙D. 流域降水增多
【答案】14. C 15. B 16. A
【解析】
【14题详解】
游荡型河段河道宽度一般在10km左右(最大超过20km),而水面宽2-4公里,主流变化无常,因此河道宽阔,水流散乱,河道较为顺直,但摆动频繁,洲滩密布、汊道纵横,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题详解】
冲淤量=淤积量-冲刷量。读右图可知,1999年游荡段河床累积冲淤量由正值转为负值,因此河床冲淤的变化是由淤转冲,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河床冲淤变化是由淤转冲,说明堆积减弱,侵蚀增强。上游水库修建拦水拦沙,带至下游的泥沙减少,淤积量减少,A正确;图中显示河床冲淤变化较为显著,而植被恢复需要过程,一般不会导致的冲淤在短时间出现明显变化,B错误;河床累积冲淤量=淤积量-冲刷量,与人工挖沙量关系不大,C错误;流域降水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明显变化,D错误。故选A。
【点睛】河槽断面宽浅,江心多沙洲,水流散乱,沙洲迅速移动和变形,主流位置迁徙不定的河道。游荡型河道比较顺直,弯曲系数略大于1.0,一般在1.3以下。河道横断面比较宽浅,床面上满布沙洲,具有很强的活动性。不仅不断改变外形,而且移动迅速。沙洲将水流分成许多汊道,水流十分散乱,主槽位置经常移动,摆动幅度很大,变化速度快,特别是在汛期,有时一昼夜来回摆动数公里。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水系形态变化与地壳运动密切相关,现代水系特征可以反映出历史时期的地质过程。新疆塔河油田西北部奥陶系古水系经历了从自由河曲(图a)向深切河曲(图b)的变化过程,最终形成了自东向西逐级降低的3个岩溶台面和典型的曲峡地貌。
(1)分别描述古水系自由河曲及深切河曲的发育过程。
(2)判断图b中3个岩溶台面形成的先后顺序并说明判断依据。
(3)地质变化未能改变水系形态,据此推断构造运动的特点。
【答案】(1)自由河曲:初期地势平坦,流速缓慢;河流以侧向侵蚀与沉积主(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慢慢发育为自由河曲。
深切河曲:后期地壳逐级抬升,流水依次下切,逐渐形成深切河曲。
(2)从早到晚:台面1、台面2、台面3。 依据:台面1-台面3地势逐级降低,且河流始终自东向西,流向未发生改变。
(3)每台面整体稳定抬升;自上游向下游依次抬升,且每次抬升都较前一次幅度稍低,保证河流流向不变;地壳抬升速度与河流下切速度相当,使原水系形态得以保留
【解析】
【分析】本题以古水系自由河曲及深切河曲的发育过程为材料,设置3个小题,涉及河流地貌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自由河曲:图a为自由河曲,读图可知,该时期地势平坦,河流流速缓慢,河流下蚀作用较弱,以侧向侵蚀与沉积为主,河曲逐渐发育,在曲流处,河流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河流变得愈发弯曲,慢慢发育为自由河曲。
深切河曲:图b为深切河曲,图中显示有构造抬升,因此由于后期地壳逐级抬升,河流下蚀增强,流水依次下切,河床不断加深,河流逐渐形成深切河曲。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该处河流始终自东向西,流向未发生改变,说明并没有因地壳抬升使总体地势高低状况发生改变,河流由高处流向低处,台面1-台面3地势逐级降低,因此图b中3个岩溶台面形成的先后顺序为台面1、台面2、台面3。
【小问3详解】
图中显示不同河段均有台面分布,因此每台面整体均匀稳定抬升;该处河流始终自东向西,流向未发生改变,说明并没有因地壳抬升使总体地势高低状况发生改变,因此是自上游向下游依次抬升,且每次抬升都较前一次幅度稍低,保证河流流向不变;原水系形态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因此地壳抬升速度与河流下切速度相当,使原水系形态得以保留。
18.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班玛县位于青海省东南部玛可河沿岸,年降水量600毫米左右,河谷地带可达800毫米;境内多山,占总面积90%以上,平均海拔3600米左右;县东南分布有大片茂密的原始森林。
班玛县保存有最完好的藏族碉楼群。这里的碉楼多由石头和木材混合砌筑而成,外墙普遍较厚,一般为平顶的三层结构,按照一定比例自下而上逐步收敛,呈现出下大上小的阶梯状。早期碉楼一层不设窗,主要用于饲养牲畜;二层为起居室,设置自内向外倾斜扩大的小窗;三层主要用于晾晒谷物。
(1)指出班玛县碉楼建筑特点并说明设计目的。
(2)某校地理研学小组在班玛县考察中发现,早期碉楼多选择在山腰建设,而年代较短的碉楼则选址河谷旁。请任选某一时期的碉楼解释选址原因。
(3)如今班玛县的碉楼窗户数量增多面积增大,一层多改为储藏室或其他功能。试分析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
【答案】(1)多由石头和木材混合砌筑而成,因为周围多山,县东南有原始森林,可就地取材;碉楼外墙较厚,因为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墙壁厚便于防寒保暖;建成下大上小的阶梯状重心稳定,保证山区建筑的牢固性;早期碉楼一层不设窗,目的是保暖及防御野兽或外敌入侵;二层设置自内向外倾斜扩大的小窗,可用于瞭望和射击,防御性强;顶平:地处山区,平顶利于谷物晾晒。
(2)早期碉楼选址山腰:视野开阔,便于向下防御外敌入侵;生产中畜牧业为主,山坡牧草茂盛,方便日常放牧;班玛县降水较多,山坡利于排水,避免山洪威胁。
年代短的碉楼选址河谷旁:生产力发展,抵御山洪能力增强,如修建排水沟渠;御敌要求减弱;河谷地带地形相对平坦,便于建设和对外交通;接近水源,方便生产生活用水。
(3)对防御的要求大大减弱;取暖条件改善;建材质量提高;人们对家居环境要求不断提高;居民从事畜牧业比例下降。
【解析】
【分析】本题以班玛县碉楼为材料,设置3个小题,涉及地形对聚落的影响,地域文化与乡村景观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班玛县境内多山,占总面积90%以上,这里的碉楼多由石头和木材混合砌筑而成,是因为周围多山,县东南有大片茂密的原始森林,可就地取材;碉楼外墙普遍较厚,因为位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3600米左右,海拔高气温低,墙壁厚保温效果好,便于防寒保暖;一般为平顶的三层结构,按照一定比例自下而上逐步收敛,呈现出下大上小的阶梯状,可以保持建筑的重心稳定,保证山区建筑的牢固性;窗户有利于通风透气,但不利于保暖,早期碉楼一层不设窗,目的是保暖,同时没有窗户还可以防御野兽或外敌入侵;二层为起居室,设置自内向外倾斜扩大的小窗,可用于瞭望和射击,防御性强;由于地处山区,平底少,需要在三层平顶晾晒谷物,因此房屋顶平。
【小问2详解】
早期碉楼选址山腰:山腰地势较高,视野开阔,易守难攻,便于向下防御外敌入侵;班玛县为牧区,生产中以畜牧业为主,山坡牧草茂盛,方便日常放牧;班玛县年降水量600毫米左右,河谷地带可达800毫米,降水较多,山坡利于排水,避免山洪威胁。
年代短的碉楼选址河谷旁:随着生产力发展,人们抵御山洪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强,如修建排水沟渠等,使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降低;政府治安到位,处于和平时期,御敌要求减弱;河谷地带地形相对平坦,平地较多,便于建设和对外交通;河谷距离河流近,接近水源,方便生产生活用水。
【小问3详解】
早期碉楼一层不设窗,目的是保暖,同时没有窗户还可以防御野兽或外敌入侵。而现在政府治安到位,处于和平时期,对防御的要求大大减弱,同时取暖条件改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建材质量提高,玻璃的质量更好,可以承受野兽的袭击,双层中空玻璃等工艺也有较好的保温性能;人们对家居环境要求不断提高,设置玻璃可以改善室内的采光;居民从事畜牧业比例下降,不需要将一楼用于饲养牲畜。
19.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被誉为“北疆湿岛”的塔额盆地位于中哈边境处,东南北三面被海拔800米-2500米的中低山包围,山顶几无永久性冰川。额敏河发源于周边山地,纵贯盆地中部,像一条蜿蜒的动脉,收纳、滋养着这里的湿意和生机。盆地腹心的库鲁斯台草原有大面积的季节性湿地,成为全球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驿站。下图示意塔额盆地周边概况。
(1)说明塔额盆地成为“北疆湿岛”的地形原因。
(2)指出库鲁斯台草原季节性湿地的形成季节及条件。
(3)分析库鲁斯台草原为什么能成为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驿站。
【答案】(1)塔额盆地东南北三面环山,呈向西敞开的“V”形(喇叭形),利于西风深入。西风带来大西洋水汽进入盆地,受三面山地抬升,形成丰沛的地形降水。
(2)形成季节:春季。 形成条件:春季气温回升,季节性积雪融化,补给额敏河形成春汛;草原位于盆地腹心,地势低洼,利于汇水且排水不畅;纬度较高,春季气温仍然偏低,蒸发量小,形成大面积湿地。
(3)库鲁斯台草原水草丰美,为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周边为大面积干旱区,湿地位置可提供食物与栖息地;湿地位于中纬,形成于春季,位置时间正好符合候鸟迁徙补给需要;人烟稀少,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解析】
【分析】本题以塔额盆地相关图文资料为材料,设置3个小题,涉及地理环境整体性、湿地的形成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塔额盆地东南北三面被海拔800米-2500米的中低山包围,呈向西敞开的“V”形(喇叭形),利于西风深入。位于中纬度地区,处于盛行西风带,西风带来大西洋水汽进入盆地,受三面山地抬升,形成丰沛的地形降水,因此塔额盆地成为“北疆湿岛”。
【小问2详解】
形成季节:春季。 形成条件:塔额盆地周围的山顶几无永久性冰川,但有季节性的积雪,春季气温回升,季节性积雪融化,补给额敏河,河流径流量迅速增加,形成春汛;额敏河发源于周边山地,纵贯盆地中部,而库鲁斯台草原位于盆地腹心,地势低洼,利于汇水且排水不畅,导致河水泛滥;由于库鲁斯台草原纬度较高,春季气温仍然偏低,蒸发量小,土壤含水量很大,从而形成大面积湿地。
【小问3详解】
库鲁斯台草原草类茂盛,且有河流流经,水草丰美,为鸟类提供丰富的食物;周边为大面积干旱区,食物短缺,而湿地位置水草丰美,可为鸟类提供食物与栖息地;库鲁斯台草原湿地为季节性湿地,该湿地位于中纬,湿地形成于春季,位置时间正好符合候鸟迁徙补给需要;库鲁斯台草原位于塔额盆地腹地,人烟稀少,鸟类活动受人类活动影响小。比赛项目
巴黎时间(东一区)
参赛选手
男子10米气手枪决赛
7月28日09:59
谢瑜
女子双人跳水10米台决赛
7月29日11:49
全红婵/陈芋汐
乒乓球混合双打决赛
7月30日15:30
王楚钦/孙颖莎
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
7月31日22:39
潘展乐
河北省保定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期中摸底调研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河北省保定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期中摸底调研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河北省保定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河北省保定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保定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高考摸底考试(保定一模)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河北省保定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高考摸底考试(保定一模)地理试题,文件包含高三地理pdf、2024年高三摸底考试地理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河北省保定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期中地理试题: 这是一份河北省保定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期中地理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