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高三模拟预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高三模拟预测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 一条由10个氨基酸分子经脱水缩合而成的肽链中含有—NH2和—COOH的最小数目是 ( )
A. 11和11B. 10和10C. 9和9D. 1和1
【答案】D
【详解】一条多肽链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通常位于肽链的两端,多余的氨基或羧基位于R基上,所以D选项正确。
2. 如图所示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菌为单细胞生物,只属于结构层次中的①
B. 最大的生命系统是⑥
C. 绿色开花植物无结构层次③
D. 噬菌体属于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答案】C
【分析】图中①〜⑦分别是细胞、组织、系统、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1)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组织: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一群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构成。(3)器官: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4)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5)个体:由不同的器官或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6)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7)群落: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有的种群组成一个群落。(8)生态系统:生物群落与他的无机环境相互形成的统一整体。(9)生物圈:由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这些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共同组成。
【详解】:A、图中①〜⑦分别是细胞、组织、系统、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A错误;
B、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应该是⑦B错误;
C、植物无系统这个结构层次,只有细胞、组织、器官和个体的结果层次,C正确;
D、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D错误。
故选:C。
3. 如图所示是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元素及其比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所示为细胞干重中元素的相对含量
B. 图中所示的元素部分在无机自然界可以找到
C. 因为氧元素含量最多,所以氧是“最基本元素”
D. 细胞失去水分后,碳元素所占的比例最大
【答案】D
【分析】细胞干重元素:C>O>N>H;细胞鲜重元素:O>C>H>N。
【详解】A、图中所示O含量比C多,因此图中所示为细胞鲜重中元素的相对含量,A错误;
B、图中所示的元素全部在无机自然界可以找到,B错误;
C、碳是“最基本元素”,C错误;
D、细胞失去水分后,氧元素含量下降,碳元素所占的比例最大,D正确。
故选D。
4. 图表示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字母表示细胞结构或物质,数子表示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一种D可与B上多种氨基酸的密码子互补配对
B. 进行①过程的原料不包括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C. B上面有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
D. A上的遗传信息经①②过程转变为E的氨基酸序列
【答案】A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中①为转录,②为翻译,其中A为DNA,B为mRNA,C为核糖体,D为tRNA。
【详解】A、D是转运RNA,B是mRNA,一种转运RNA上的反密码子只与一种特定的密码子互补配对,A错误;
B、①过程是转录,由DNA合成RNA的过程,需要的原料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鸟嘌呤核糖核苷酸、胞嘧啶核糖核苷酸和尿嘧啶核糖核苷酸,B正确;
C、密码子是mRNA(B)上决定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其中密码子包括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C正确;
D、A是DNA,DNA 经过转录和翻译,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具有一定的氨基酸序列蛋白质,D正确。
故选A。
5. 下列细胞结构中,检测不到磷脂成分的是( )
A. 内质网B. 核糖体
C. 高尔基体D. 溶酶体
【答案】B
【分析】①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结构有叶绿体、线粒体和核膜。②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结构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和细胞膜。③不具备膜结构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和中心体。
【详解】A、内质网是单层膜的细胞器,构成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因此内质网能检测到磷脂,A错误;
B、核糖体是无膜的细胞器,由RNA和蛋白质组成,不含磷脂,B正确;
C、高尔基体是单层膜的细胞器,构成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因此高尔基体能检测到磷脂,C错误;
D、溶酶体是单层膜结构,含有磷脂,D错误。
故选B。
6. 蚜虫的幼虫分泌蜜露供蚂蚁取食,蚂蚁舔食移除蜜露的机械清洗行为作为生理刺激可加速蚜虫吸取植物汁液。当植物营养缺乏时,蚂蚁就会把蚜虫运到新的区域,并保护它们不受瓢虫等肉食性昆虫的侵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蚜虫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B. 可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种群密度
C. 蚂蚁和蚜虫之间为原始合作关系
D. 蚜虫可从植物汁液中获取植物同化的能量
【答案】A
【分析】1、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详解】A、蚜虫吸取植物汁液,蚜虫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属于消费者,它能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A错误;
B、蚜虫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故可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种群密度,B正确;
C、“蚜虫的幼虫分泌蜜露供蚂蚁取食,蚂蚁舔食移除蜜露的机械清洗行为作为生理刺激可加速蚜虫吸取植物汁液”,说明蚂蚁和蚜虫之间对彼此存在都有利,两者之间为原始合作关系,C正确;
D、蚜虫与植物的关系为捕食关系,植物同化的能量中有一部分可通过汁液被蚜虫获取,故蚜虫可从植物汁液中获取植物同化的能量,D正确。
故选A。
7. 在下列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一些物质,甲试管:豆浆;乙试管:氨基酸溶液;丙试管:淀粉和淀粉酶;丁试管:动物的血浆。上述四支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振荡后,有紫色反应的是( )
A. 甲、丁B. 甲、乙、丁
C. 甲、乙、丙D. 甲、丙、丁
【答案】D
【分析】试题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
(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淀粉遇碘液变蓝。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4)甲基绿能使DNA呈绿色,吡罗红能使RNA呈红色。
【详解】甲试管:豆浆含有蛋白质,遇到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
乙试管:氨基酸溶液不含肽键,不显紫色;
丙试管:淀粉酶属于蛋白质,因此淀粉酶遇到双缩脲试剂显紫色;
丁试管:动物的血浆中含有蛋白质,遇到双缩脲试剂呈现紫色。
故选D。
8. 下列有关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一个种群由同一物种组成,一个物种只能形成一个种群②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③加拉帕戈斯群岛上不同的地雀种群之间无法进行基因交流
④东北虎和华南虎之间没有生殖隔离,东北虎和华南虎是同一物种
⑤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杂交产生三倍体西瓜的事实说明两者之间没有生殖隔离
A. ②③④B. ②③⑤C. ①③⑤D. ①③④
【答案】A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的产生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详解】①种群是某一个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而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不同的种群,①错误;
②生殖隔离的产生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②正确;
③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地雀属于不同物种,因此,不同的地雀种群之间无法进行基因交流,③正确;
④由于东北虎和华南虎之间没有生殖隔离,因此,东北虎和华南虎都属于虎这一物种,④正确;
⑤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杂交产生三倍体西瓜,三倍体西瓜在自然条件下是无法繁殖的,属于杂种不育,所以两者间存在着生殖隔离,⑤错误。
故选A。
9. 下列关于动、植物体内有关糖类脂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固醇元素组成为C、H、O,包括了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B. 核糖、葡萄糖、果糖是动植物体内共有的单糖
C. 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均为还原性糖
D. 所有糖类都是生物体的能源物质
【答案】A
【分析】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2、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除此以外,脂肪还有保温、缓冲、减压的作用;磷脂是构成包括细胞膜在内的膜物质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主要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等,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详解】A、固醇属于脂质,元素组成为C、H、O,主要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A正确;
B、核糖、葡萄糖是动植物体内共有的单糖,果糖是植物体内的单糖,B错误;
C、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均为还原性糖,蔗糖是非还原性糖,C错误;
D、并非所有糖类都是生物体的能源物质,比如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D错误。
故选A。
10. 下列关于人体衰老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衰老的细胞染色质收缩,会影响DNA的复制和转录
B. 衰老的红细胞细胞核体积变大,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C. 衰老细胞内酪氨酸酶活性降低,使老年人头发变白
D. 衰老细胞内水分减少,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
【答案】B
【详解】试题分析:衰老细胞染色质收缩,导致DNA不能解旋,进而会影响复制和转录过程,A正确;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B错误;衰老细胞内酶的活性降低,C正确;衰老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衰老,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1. 下表关于人体内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答案】C
【分析】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功能非常多,如有催化作用的酶、有调节作用的激素、有运输作用的载体、有免疫作用的抗体、有识别作用的糖蛋白等,很多激素、绝大多数酶的本质都是蛋白质,但有些激素不是,如甲状腺激素的本质是氨基酸的衍生物,是小分子有机物,不是蛋白质。
【详解】A、激素大多数是蛋白质(胰高血糖素是多肽),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类(属于脂质),甲状腺激素的化学本质是氨基酸衍生物(小分子有机物),A错误;
B、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的发生,B错误;
C、受体几乎都是糖蛋白,由糖类和蛋白质组成,起着传递信息的作用,C正确;
D、抗体的本质是球蛋白(蛋白质),D错误。
故选C。
12. 如图为果蝇某细胞分裂的模式图(图中只显示部分染色体),数字表示相应染色体,字母表示相关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
B. 图中3、4所表示的染色体为性染色体
C. 该细胞中发生的变异类型仅有基因突变
D. 该细胞最终会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
【答案】B
【分析】据图分析,图中细胞的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该细胞中1和2是同源染色体,3和4是同源染色体,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错误;
B、图中的3和4是同源染色体,两条染色体形态大小不同,表示性染色体,B正确;
C、据图可知,2号染色体上同时含有A和a基因,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也可能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了互换,且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
D、根据图示染色体及基因情况可知,该细胞最终会产生aY、AX、aX三种类型的配子,D错误。
故选B。
13. 甲状腺激素有T4和T3两种形式,以T₄的形式分泌。在脱碘酶的作用下,T4转变为T3并发挥生理作用。研究人员发现,长期地食用高脂膳食会降低甲状腺激素的水平,而某种中药成分(药物A)可以缓解这一症状。为了研究药物A的作用机制,研究人员利用小鼠进行研究,得到下图所示结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对照组小鼠提供高脂食物,实验组小鼠提供高脂食物并添加一定量的药物A
B. 缺少甲状腺激素后,小鼠会出现行动迟缓、精神萎靡等症状
C. 药物A不影响垂体的功能,提高T3的浓度后,会一定程度上促进TSH的分泌
D. 药物A可能通过提高脱碘酶的活性,促进T4转变为T3,提高甲状腺激素的含量
【答案】C
【分析】甲状腺激素具有调节体内有机物的代谢、促进生长和发育、提高神经的兴奋性等作用。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加入药物A,则为小鼠提供高脂食物的组是对照组,为小鼠提供高脂食物并添加一定量的药物A的组是实验组。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的T4浓度、TSH浓度低于对照组小鼠,而T3浓度高于对照组小鼠,说明加入药物A后可能提高脱碘酶的活性,促进T4转变为T3,从而提高甲状腺激素的含量。
【详解】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加入药物A,根据实验的对照原则,一般不作人为处理的组是对照组,人为处理的组为实验组,所以为小鼠提供高脂食物的组是对照组,为小鼠提供高脂食物并添加一定量的药物A的组是实验组,A正确;
B、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缺少甲状腺激素后,小鼠会出现行动迟缓、精神萎靡等症状,B正确;
C、根据图中结果可知,使用药物A后,TSH浓度略有下降,说明药物A不影响垂体的功能,根据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提高T3的浓度后,会一定程度上抑制垂体分泌TSH,C错误;
D、根据题中结果,实验组小鼠的T4浓度、TSH浓度低于对照组小鼠,而T3浓度高于对照组小鼠,结合题中“甲状腺激素有T4和T3两种形式,以T4的形式分泌。在脱碘酶的作用下,T4转变为T3并发挥生理作用”可推测药物A可能通过提高脱碘酶的活性促进T4转变为T3,从而提高甲状腺激素的含量,D正确。
故选C。
14. 下列有关叶绿体和光合作用的几个简单的小实验,你认为哪一个结果有科学性错误( )
A. 叶绿素的无水乙醇提取液放在自然光源和三棱镜之间,从三棱镜的一侧观察连续光谱中变暗(或出现暗带)的区域是红光和蓝紫光区
B. 在温暖晴朗的一天下午,在某植物向阳处采得一片叶,用酒精隔水加热脱色,用碘液处理后做成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被染成蓝色的结构是叶绿体
C. 高倍镜下观察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中能向光集中移动,强光下以较小的侧面对向光
D. 在天气晴朗的一天的上午10时左右,用钻有直径为1 cm左右小孔的锡铂纸将田间一株植物的叶片夹住,下午2时左右取下这片叶,用酒精隔水加热脱色,用碘液处理,小孔处照光的部位成蓝色,而被锡铂纸遮住的部分则呈白色或灰色
【答案】D
【分析】光合色素包括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其中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详解】A、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因此叶绿素色素的无水乙醇提取液置于自然光和三棱镜之间,从三棱镜的一侧观察连续光谱中变暗(暗带)的区域是红光和蓝紫光区域,A正确;
B、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而淀粉遇碘变蓝,因此在温暖晴朗的一天下午,在某植物向阳处采得一片叶,用酒精隔水加热脱色,并加碘液处理叶片,显微镜下观察到叶绿体变成蓝色,B正确;
C、在显微镜的高倍镜下观察叶绿体时,可看到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中向光集中移动,当光照过强时叶绿体会以较小的侧面朝向光源,防止温度过高,破坏酶的活性,C正确;
D、因为事先没有进行“黑暗”处理,叶片内部的淀粉没有耗尽,故染色处理后,各个区域都会呈现蓝色,D错误。
故选D。
15. 某自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的某-对相对性状受常染色体上的4个复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存在2种以上的等位基因)A1、A2、A3和a控制,4个复等位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为A1>A2>A3>a。某环境条件下该二倍体植物种群中各个基因的频率保持相等。下列相关推测错误的是( )
A. 对于该对性状,此环境条件下种群中各表型的比例相同
B. 种群中与该性状相关的基因型有10种,表型有4种
C. 此环境条件下,种群中与该性状相关的杂合子所占比例可能为3/4
D. 4个复等位基因的产生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它们的碱基序列不同
【答案】A
【分析】1、基因频率是种群基因库中,某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2、基因突变的不定向表现为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详解】A、此环境下该生物种群中各个基因频率保持相等,每个基因的频率均为1/4,可推导aa的基因型频率为1/4×1/4=1/16,而A1A1的基因型频率为1/4×1/4=1/16,A1_的基因型频率必然大于1/16,故种群中各表型的比例是不一样的,A错误。
B、复等位基因数量与可能的基因型种类的关系可以用下述公式表示:N(N+1)/2,其中包括N种纯合子、N(N-1)/2种杂合子,其中N表示复等位基因数目,此题N=4,故基因型组成为10种,而4个复等位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为A1>A2>A3>a,故表现型为4种,B正确;
C、由于某环境条件下该生物种群中各个基因频率保持相等,即每个基因的频率均为1/4,则纯合子的频率=1/4×1/4×4=1/4,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4=3/4,C正确;
D、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可以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每个基因的碱基序列是不同的,D正确。
故选A。
二、非选择题
16. 果蝇具有繁殖快、易饲养、相对性状明显,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少等特点,常用作生物实验材料。下图表示果蝇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基因A、a分别控制果蝇的翅形长翅、残翅,基因B、b分别控制果蝇的红眼、白眼。请分析回答:
(1)该图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性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该果蝇产生的正常生殖细胞中有__________条染色体。
(2)该果蝇表现出的翅形和眼色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__________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会__________。
【答案】(1)雌 ②. 4
(2)长翅、红眼
(3)等位基因 ⑤. 自由组合
【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2、分析图解可知,图中果蝇的性染色体为XX,为雌果蝇,并且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b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此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1)分析图解可知,图中果蝇的性染色体为XX,即该图表示的是雌性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减数分裂形成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即该果蝇产生的正常生殖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3条常染色体+X)。
(2)根据图示基因可知,该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该果蝇的表现型是长翅红眼雌果蝇。
(3)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7. 下图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数字表示物质,字母表示生理过程或阶段)。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__________。其中的叶绿素主要吸收可见光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图中D过程是光合作用中的________阶段,E阶段在叶绿体的________中进行。
(3)图中D阶段产生的(②)____________可为C过程_______________提供能量。
(4)由图分析可知,影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 类囊体薄膜 ②. 红光和蓝紫光
(2)①. 光反应 ②. 基质
(3)①. ATP ②. 三碳化合物的还原#C3还原
(4)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根据光反应和暗反应之间的关系,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和Pi,可以判断D是光反应,E是暗反应,A是水在光下分解,B是二氧化碳固定,C是三碳化合物还原;②是ATP,①是ADP。
【小问1详解】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其中的叶绿素主要吸收可见光中的 红光和蓝紫光。
【小问2详解】通过分析可知,图中D过程是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阶段,E阶段是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
【小问3详解】图中D阶段产生的(②)ATP可为C过程三碳化合物的还原(C3还原 )提供能量。
【小问4详解】由图分析可知,影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
18. 在寻求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实现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过程中,绿色植物因其独特的代谢类型而被寄予厚望。
(1)森林中的全部生物构成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__________________,它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碳存储在______________中,以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
(2)为研究乔木丰富度与森林碳存储能力间的关系,我国科学家选取42种乔木,在一片约600亩的空地上设立了566个面积为1亩的样地,每个样地中随机种植植株数量相同,物种数目不同的乔木,连续5年测定样地中的生物量(干重),结果如图1和图2
①图1中各年份调查结果均显示,乔木丰富度越高,_____________,且这种差异随年份的增加逐渐增大。生物量的年增量与生物量总量随乔木丰富度水平变化的趋势_______________。
②本研究表明,增加乔木丰富度可以_______________。
③研究人员尝试用下图来解释上述结果出现的部分原因
___________
请选取下列合适的选项填在上图中相应的位置上,以使上图的逻辑自治。
a.样地乔木丰富度水平高
b.各类资源利用更充分
c.不同生长周期的乔木搭配
d.喜阴与喜阳的乔木搭配
e.相对较高的乔木与相对较矮的乔木搭配
f.时间利用更充分
g.垂直空间利用更充分
h.水平空间利用更充分
i.树种间存在“优势互补”的效应
(3)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介绍了19世纪初的一项类似实验,有人在一块土地上播种一个草种,同时在另一块相像的土地上播种若干不同属的草种。最终,后一块土地上能生长出更多的植物,收获的干草也更多。本实验与(2)中的研究相比,主要的不足有___________(请至少写出2点)
(4)上述研究提醒我们在退耕还林、还草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应_______________,以实现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减少温室气体的双赢。
【答案】(1)(生物)群落 生产者 有机物
(2)样地中的生物量(干重相对值)越大 一致 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碳存储能力,且这种效果会随时间延长而明显增强 ⑦.
(3)样地数量少、植物种类梯度不足、缺乏多年连续观测数据、未关注除草之外的其他生勿的生物量等。(合理即可)
(4)种植更多种类的树和草(从增加树和草的丰富度角度作答,措施合理即可)
【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
(2)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蓝藻、光合细菌以及少数化能合成型生物,如硝化细菌;
(3)消费者:主要是动物,还有少数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
(4)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还有少数动物,如蚯蚓、屎壳郎等。
【详解】(1)森林中的全部生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碳存储在有机物中,以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故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生产者。
(2)①图1中横坐标为乔木丰富度,纵坐标是干重相对值,各年份调查结果均显示,乔木丰富度越高,样地中的生物量(干重相对值)越大,且这种差异随年份的增加逐渐增大。生物量的年增量与生物量总量随乔木丰富度水平变化的趋势一致。
②本研究表明,增加乔木丰富度可以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碳存储能力,且这种效果会随时间延长而明显增强。
③分析题图结合所给模型可推测:a样地乔木丰富度水平高导致i树种间存在“优势互补”效应,即c不同生长周期的乔木搭配、 d喜阴与喜阳的乔木搭配、e相对较高的乔木与相对较矮的乔木搭配,c不同生长周期的乔木搭配使 f时间利用更充分,d喜阴与喜阳的乔木搭配使 h水平空间利用更充分,e相对较高的乔木与相对较矮的乔木搭配使g垂直空间利用更充分,即b各类资源利用更充分,从而出现上述结果,模型如下:
(3)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介绍了19世纪初的一项类似实验,有人在一块土地上播种一个草种,同时在另一块相像的土地上播种若干不同属的草种。最终,后一块土地上能生长出更多的植物,收获的干草也更多。本实验与(2)中的研究相比,主要的不足有样地数量少、植物种类梯度不足、缺乏多年连续观测数据、未关注除草之外的其他生物的生物量等。
(4)上述研究提醒我们在退耕还林、还草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应种植更多种类的树和草,以增加树和草的丰富度,以实现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减少温室气体的双赢。
19. 下面是以花生为材料进行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子叶薄片上滴加________染液制成装片,通过显微镜可观察到橘黄色的颗粒。
(2)取叶片细胞进行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液是____________,利用层析液分离色素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获得的结果如下图所示,C和D对应的两种色素主要吸收______________光。
(3)根尖的________区可作为观察有丝分裂的材料,制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流程为:解离、________、________、制片;其中解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苏丹III
(2)①. 无水乙醇 ②. 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 ③. 红光和蓝紫
(3)①. 分生 ②. 漂洗 ③. 染色 ④. 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分析】1、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呈橘黄色。
2、叶绿体色素提取的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所以,可以在叶片被磨碎以后用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色素分离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根据这个原理就可以将叶绿体中不同的色素分离开来。
【小问1详解】脂肪的鉴定常用苏丹III染液,两者反应后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橘黄色颗粒。
【小问2详解】由于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故取叶片细胞进行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液可用无水乙醇;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根据这个原理就可以将叶绿体中不同的色素分离开来;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由于溶解度的不同,由远及近分别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故图中的C和D对应的色素是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小问3详解】由于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故可选择分生区细胞作为观察有丝分裂的材料;制作洋葱临时装片的流程是: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20. 脊髓灰质炎病毒是一种单股正链RNA(+RNA)病毒(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能与人体口、咽和肠道等上皮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整个病毒通过包膜的形式进入人体细胞。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后的复制途径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脊髓灰质炎病毒进入人体细胞的方式为__________,当病毒的+RNA进入宿主细胞后,开始合成RNA复制酶,该过程的场所是宿主细胞的_________(填细胞器)。d过程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与b过程的_________(填“完全相同”或“不完全相同”)。
(2)人体细胞中的RNA一般以单链的形式存在,当形成双链时,容易被细胞内的酶降解。科研人员发现,脊髓灰质炎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增殖主要在囊泡内进行,推测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3)实验室常将人体癌细胞用作实验材料,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利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用脊髓灰质炎病毒侵染某癌细胞系来探究脊髓灰质炎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还是蛋白质,其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1)①. 胞吞 ②. 核糖体 ③. 完全相同
(2)脊髓灰质炎病毒复制时,+RNA与-RNA会形成双链结构,在囊泡内进行复制,可以避免被宿主细胞内的酶降解
(3)①. 不能 ②. 脊髓灰质炎病毒侵入人体癌细胞时,整个病毒(RNA和蛋白质)会一起进入人体癌细胞,无法确定放射性来源,无法区别RNA和蛋白质
【分析】脊髓灰质炎病毒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以+RNA为模板翻译出RNA复制酶,该酶可以使病毒的核酸(+RNA)在宿主细胞内大量复制,形成全长的-RNA和大小不等的mRNA,再以mRNA为模板合成病毒的蛋白质外壳,以-RNA为模板合成大量的+RNA。
【小问1详解】由题意可知,脊髓灰质炎病毒能与人体口、咽和肠道等上皮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整个病毒通过包膜的形式进入人体细胞,说明脊髓灰质炎病毒进入人体细胞的方式为胞吞。
当病毒的+RNA进入宿主细胞后,开始合成RNA复制酶,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故其合成场所是宿主细胞的核糖体。
b过程是翻译,涉及tRNA上反密码子与mRNA上密码子碱基互补配对,d过程是将-RNA的遗传信息传递到mRNA,d和b过程都存在A→U、G→C、C→G、U→A的配对方式,因此d过程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与b过程的完全相同。
【小问2详解】人体细胞内的酶能够降解双链RNA,脊髓灰质炎病毒复制时,+RNA与-RNA会形成双链结构,在囊泡内进行复制,可以避免被宿主细胞内的酶降解。
【小问3详解】由于脊髓灰质炎病毒侵入人体癌细胞的方式是胞吞,病毒的蛋白质和RNA会一起进入人体癌细胞,导致无法确定放射性是来源于RNA还是来源于蛋白质,所以不能利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方法,通过用脊髓灰质炎病毒侵染某癌细胞系来探究脊髓灰质炎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还是蛋白质。序号
物质
化学组成
作用机理
A
激素
蛋白质或脂质
调节生命活动
B
酶
蛋白质或RNA
提供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
受体
蛋白质与糖类
信息交流
D
抗体
蛋白质与糖类
特异性结合抗原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三)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高三模拟预测生物试卷(解析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届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高三模拟预测生物试题,文件包含生物试卷docx、生物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