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经开区2023年中考三模物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滨州市经开区2023年中考三模物理试卷(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A. 自行车的质量约为100kg
B. 暴晒下烫手的车座温度约为
C. 车座到地面的高度约为1m
D. 骑行时的平均速度约为
【答案】C
【解析】A.一般自行车的质量在10kg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人体正常体温约,暴晒下烫手的车座温度超过体温,约为,故B不符合题意;
C.课桌的高度约80cm,自行车车座高度略大于此数值,约为1m,故C符合题意;
D.人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约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力鼓掌比轻轻拍掌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B. 声音是一种波,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C. 在街道上安装的噪声监测仪是用来防止噪声产生
D. 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音可以传播信息
【答案】D
【解析】A.用力鼓掌比轻轻拍掌发出的声音的振幅大,响度大,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波的形式传播,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检测噪声等级的,不能防止噪声产生,故C错误;
D.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音可以传播信息,故D正确。
故选D。
3. 如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描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加热过程中,水含有的热量增加
B. 沸腾过程中,水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C. 烧杯上方加盖纸板可以增大烧杯内的气压
D. 水的沸点是 99°C,此时大气压高于标准大气压
【答案】B
【解析】A.加热过程中,水吸收热量,其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故A错误;
B.水在沸腾过程中,仍然要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故B正确;
C.烧杯上方硬纸板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减少热量的散失,纸板有孔不能改变气压,故C错误;
D.由图知道,水的沸点是99℃,沸点低于100℃,此时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故D错误。
故选B。
4.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的形成,需要吸热的是( )
A. 惊蛰冰化水
B. 谷雨雾渐浓
C. 立秋露珠凝
D. 大寒雾凇挂
【答案】A
【解析】A.冰化水,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熔化吸热,故A符合题意;
BC.雾和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液化放热,故BC不符合题意;
D.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凝华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 如图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
A. 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 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
C. 图(c)所示炎热夏天公路上的海市蜃楼景象,是由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
D. 图(d)所示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
【答案】C
【解析】A.所谓漫反射,只是说反射面不是光滑的,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由无数个很小的平面镜组成的,当光线照过来时,这些很小的平面镜在反射光,每一次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A正确.
B.木工师傅观察木板的平整,就是利用了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B正确.
C.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造成的,所以C错误,符合题意.
D.海市蜃楼属于典型的光的折射,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靠近棱镜顶角端是红色,靠近底边的一端是紫色,所以D正确.
6. 在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上,某运动员参加短道速滑比赛。下列对比赛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发令枪响前,运动员静止时所受的支持力与他对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B. 发令枪响后,运动员用力向后蹬来获得向前动力,是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 运动员在经过弯道时不再用力向后蹬,此时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D. 冲线后,运动员停止用力仍能滑行很远,是因为运动员不受阻力
【答案】B
【解析】A.运动员静止时所受的支持力与他对冰面的压力不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故不是一对平衡力,而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A错误;
B.发令枪响后,脚向后蹬,脚对地面产生一个向后的摩擦力,地面就会对脚产生一个向前的摩擦力,故B正确;
C.运动员过弯道时做曲线运动,处于非平衡状态,故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故C错误;
D.冲线后,运动员停止用力仍能滑行很远,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故D错误。
故选B。
7. 如图所示,一质地均匀的圆柱形平底玻璃杯,置于水平桌面中央,杯内水中漂浮着一冰块,关于冰融化前后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玻璃杯对桌面的压强增加
B. 容器内液体的密度减小
C. 玻璃杯中液面的高度升高
D.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不变
【答案】D
【解析】冰块熔化前后,杯内物质的重力不变,杯子的重力不变;故桌面受到的压力(F=G总)就不变,杯子的底面积不变;根据固体的压强公式:p=得,桌面受压强不变,故A错误;冰熔化成水后,水的密度不变,故B错误;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即排开水的重力G水即得F浮=G排水);由于冰块漂浮,根据二力平衡知识,有F浮=G冰;故G冰=G排水;故冰块熔化前后,水面高度h不变;根据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可得,由于水的高度h不变,故水对杯底的压强不变,故C错误,D正确;
8. 提拉重物时,手的前臂构成一个杠杆,如图。对此过程分析合理的是( )
A. 前臂杠杆是一个省力杠杆B. 前臂杠杆的支点在肘关节处
C. 肱二头肌对桡骨的力F1是阻力D. 重物给前臂的力F2变大时,F1变小
【答案】B
【解析】A.用手向上举物体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因此前臂是一根费力杠杆,故A不符合题意;
BC.用手提起物体时,人的前臂相当于一个杠杆,肱二头肌给桡骨的力F1是动力,重物给前臂的力F2是阻力,杠杆围绕肘关节转动,因此支点O在肘关节处,故B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D.由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动力臂、阻力臂不变时,重物给前臂的力F2变大时,F1变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摩擦起电的过程是创造了电荷
B.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中几乎没有电荷
C. 两个完全相同的灯泡串联,靠近电源正极的灯泡较亮
D. 电压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答案】D
【解析】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电荷数量多少没有变化。故A错误;
B.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是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而不是几乎没有电荷。故B错误;
C.两个完全相同灯泡的电阻相等,它们串联时通过的电流相等,由可知两灯泡的实际功率相等,两灯泡的亮暗相同。故C错误;
D.由欧姆定律可知:在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故D正确。
故选D。
10. 家庭电路中,下列操作符合要求的是( )
A. 家庭电路的开关,接在零线或火线上都可以
B. 空气开关跳闸后,应立即合上
C. 输电线进户后,应先接电能表
D. 使用试电笔时,手指不能碰到笔尾金属体,以免发生触电事故
【答案】C
【解析】A.控制用电器的开关接在零线上时,即使断开,用电器仍带电,易发生触电事故,故A不符合题意;
B.因为电路有短路或用电器总功率过大,空气开关才跳闸,所以应先检修,检查没有问题后再使空气开关复位,故B不符合题意;
C.家庭电路中,输电线进户后应先接电能表,再接保险装置,最后接用电器。故C符合题意;
D.如果手不接触笔尾金属体,无论笔尖金属体接触火线还是零线,氖管都不发光。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 如图甲所示是一种检测天然气泄露的电路。电源电压恒定不变,为定值电阻,R为气敏电阻,其阻值随天然气浓度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天然气浓度增大时,电压表示数变小
B. 天然气浓度增大时,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小
C. 天然气浓度减小时,电流表示数变大
D. 天然气浓度减小时,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
【答案】D
【解析】由图甲可知,定值电阻与气敏电阻R串联,电压表测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电流。
AB.由图乙可知,气敏电阻R的阻值随天然气浓度的增大而减小,电路中总电阻减小,电源电压恒定不变,由欧姆定律可得电路中电流增大;由可知,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会增大,即电压表的示数会变大;根据可知,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变大;故AB错误;
CD.由图乙可知,气敏电阻的阻值随天然气浓度的减小而增大,电路中总电阻增大,由欧姆定律可得电路中电流减小,即电流表示数减小;为定值电阻,其阻值不变,根据欧姆定律知,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为的阻值,即电压表示数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12. 如图所示,电动平衡车是一种新型交通工具,被广大青少年所喜爱.图中与电动平衡车驱动前行过程原理相同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电动平衡车的无刷电机工作时,消耗电能,获得机械能,因此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从而获得动力.
A、是电磁感应原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故A错误;
B、通电导体的周围有磁场,是电流的磁效应,故B错误;
C、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与电动平衡车驱动前行过程原理相同,故C正确;
D、是研究电磁铁磁性的大小与线圈匝数的关系,故D错误;
13. 如图所示,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把活塞迅速压下去,看到棉花燃烧起来,活塞被向上顶起,关于这个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
A. 压下活塞的过程中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 活塞对棉花做功,使棉花温度升高
C. 缓慢压下活塞也能看到同样的实验现象D. 活塞被向上顶起相当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
【答案】AD
【解析】AB.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此时活塞对筒内的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变大,温度升高,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空气和棉花之间发生热传递,使得棉花的温度升高,故A正确,B错误;
C.缓慢压下活塞,由于存在热损失,在慢慢下压的过程中,空气的内能增加的较小,温度升的不高,达不到棉花的燃点,棉花不会燃烧,故C错误;
D.活塞被向上顶起是因为筒内的空气推动活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与内燃机的做功冲程相同,故D正确。
故选AD
14. 工人师傅搬运货物时,在地面和卡车的车厢间倾斜放置一长木板搭成斜面,将地面上的货物沿斜面匀速拉上车厢用时15s。已知车厢高,木板长3m,货物质量为60kg,沿斜面所用的拉力为400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工人做的总功为900JB. 工人做功的功率为100W
C. 货物沿斜面滑动时所受摩擦力为100ND. 此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答案】CD
【解析】A.工人做的总功为
故A错误;
B.工人做功的功率
故B错误;
CD.做的有用功为
斜面的机械效率为
所做额外功为
则货物与斜面的摩擦力
故CD正确。
故选CD。
15. 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闭合开关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最右端向左移动到某一位置的过程中,两电表的示数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B. R的阻值变化范围为
C. 小灯泡的灯丝阻值逐渐变小D. 电路的最大总功率为
【答案】AD
【解析】由电路图可知,灯泡L与滑动变阻器R串联,电压表测灯泡L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A.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由图乙可知,此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即额定电流为0.25A,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故A正确;
B.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灯泡分得的电压最小,由图乙可知,小灯泡两端的最小电压为时,通过的电流为,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
则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大阻值为
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小,由图乙可知,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时,通过的电流为;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为
则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最小阻值为
则R的阻值变化范围为,故B错误;
C.由图乙可知,随着电压的增大,通过灯泡的电流也增大,图像为一条向U轴靠近的图线,根据可知,小灯泡的灯丝阻值越来越大,故C错误;
D.由图乙可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则电路的最大功率为
故D正确。
故选AD。
16. 如图所示,光滑斜面PM与水平面MN平滑连接,弹簧左端固定.小物块在斜面上从P点由静止滑向M点的过程中,机械能_____:小物块压缩弹簧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不变 变大
【解析】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质量和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质量、高度,即物体的质量越大,高度越高,其重力势能越大;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弹性形变的大小.动能和势能统称机械能.小物块从P向M运动过程中,斜面光滑,只有重力势能与动能的转化,机械能守恒,故机械能不变;弹簧被压缩过程中,其机械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所以弹簧的弹性势能变大.
17.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所述清风能翻书,是风使书本上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变大,导致书本上表面压强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用吸管“吸”饮料时,饮料是在_____作用下被“吸”入口中的.
【答案】 减小 大气压
【解析】风使书本上表面空气流动速度变大,导致书本上表面压强减小,所以书会被翻开;用吸管“吸”饮料时,饮料是在大气压作用下被压入口中的.
18. 2023年4月12日,中国“人造太阳”——“东方超环”成功运行403秒,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人造太阳”获取核能的方式如图的_________所示。太阳能属于____________能源。
【答案】 甲 可再生/一次/清洁
【解析】“人造太阳”是氘核和氚核在超高温条件下发生核聚变释放出巨大的核能,所以“人造太阳”是用如图甲所示的方式获取核能的。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是可以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的能源可以称为一次能源;同时太阳能、风能可以源源不断的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是很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无污染。
19. 如题图,请画出由S点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并确定发光点S的像点;
【答案】
【解析】根据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可知,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过对侧的焦点,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此时正向延长无交点不能成实像,成虚像,折射光线反向延长交点位置即发光点S的像点,如下图:
20. 如图所示,杠杆在力F1、F2的作用下(F2未画出)处于平衡状态,O为支点,l2是力F2的力臂,请在图中画出F1的力臂l1和力F2的示意图。
【答案】
【解析】过支点O作力F1作用线的垂线段即为F1的力臂l1;过l2除O点外的端点向左下方作l2的垂线即为力F2的作用线,与杠杆的交点即为力的作用点,如图所示:
21. 在“测量石块的密度实验”中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拨至标尺左侧零刻度线,发现指针所处位置如图甲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 ___________移动,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用托盘天平测量石块的质量,砝码质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石块的质量是 ___________g;
(3)将石块放入装有40mL水的量筒中,静置时量筒中的水面位置如图丙所示,则石块的密度是 ___________kg/m3;
(4)实验后,发现所用的砝码生锈了,则所测石块密度比真实值 ___________;
(5)小明用圆柱形容器、刻度尺和一个不吸水的小木块也测量出了石块的密度,实验步骤如下:
①如图丁,容器内装入适量的水,小木块放入容器内静止时,测出容器内水深为h1;
②如图戊,用细线把石块与木块系住放入容器内静止时,测出容器内水深为h2;
③___________;
④石块密度的表达式ρ石=___________。(用已知和测得的物理量符号表示,水的密度为ρ水)
【答案】 (1)左 (2)46 (3) (4)小 (5)见解析
【解析】(1)由图甲可知分度标尺的指针右偏,说明天平右侧偏重,应将平衡螺母应该向左调节。
(2)由图乙可知,天平标尺的分度值为0.2g,读数为1g,石块的质量为
(3)石块的体积
石块的密度
(4)砝码生锈后质量会增大,这样用较少的砝码或少移动游码就可以使横梁恢复平衡,因此所测石块的质量会偏小,而体积没有偏差,由密度公式知,所测石块的密度比真实值偏小。
(5)①如图丁所示,容器内装入适量的水,小木块放入容器内静止时,测出容器内水深为h1;
②如图戊所示,用细线把石块与木块系住放入容器内静止时,测出容器内水深为h2;
③将石块和木块之间的细线剪断,并把它们都放入容器中,静止时测出容器内水深为h3;
④设容器的底面积为S,由①、③两图可知,石块的体积为
丁图与戊图相比,增大的浮力
由漂浮条件可得石块的重力
石块的质量
则石块的密度为
22.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如图甲所示,将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凸透镜A成像中物距和像距的变化关系画出图像如图乙所示;接着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A换为凸透镜B并保持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丙所示:
(1)请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判断;凸透镜A的焦距是_____cm,凸透镜A的焦距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凸透镜B的焦距;
(2)在图甲中,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向右移动5cm,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把光屏向_____(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像将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图丙所示的实验现象可以说明_____(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若将远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保持凸透镜和蜡烛的位置不动,应使光屏____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再次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4)当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时,如果用遮光板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我们观察光屏时,将会在光屏上看到_____。
A.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B.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C.烛焰完整的像,像的亮度变暗 D.烛焰完整的像,像的亮度不变
【答案】 (1)10 小于 (2)右 变大 (3) 幻灯机 靠近 (4)C
【解析】(1)要解决此题,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之一,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通过图象分析出该凸透镜的焦距;根据物距和凸透镜的焦距关系,求出两个凸透镜的焦距,比较焦距大小;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
(3)当f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烟台市经开区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含答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物理][一模]2024年山东省烟台市经开区中考试卷(有答案),共13页。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日照市经开区中考物理二模试卷(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