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卷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331158/0-173076289822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卷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6331158/0-173076289827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卷
展开
这是一份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卷,共4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复习卷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一、单选题(共4小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插(chā)进 委(wéi)派 水寨(zài)B.猜忌(jì) 鲁(lǔ)肃 擂(néi)鼓C.周瑜(yú) 私(sī)自 弓弩(nǔ)手D.丞(céng)相 遮(zhē)挡 布幔(màn)子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倚靠(yǐ) 踉跄(niànɡ) 霹雳(pī)B.胯下(kuà) 绰起(chāo) 咆哮(páo)C.锤子(chuí) 血泊(bó) 勿入(wù)D.举箸(kuài) 呵呀(ā) 擒拿(qín)3.下列加点词语的近义词不恰当的一项是( )。A.必然误了大事。(必定)B.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忽然)C.都督委托,当然照办。(自然)D.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依然)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主人家,怎的不来筛(斟;倒)酒B.你如何(为什么)不肯卖酒与我吃C.请勿(不要)自误D.没地(没有)不还你钱,再筛三碗来我吃二、书写题(共2小题)1.读一读,结合语境写字词,并用“√”标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东吴都督周瑜(yū yú)dù jì( )诸葛亮的才华,想设计陷害诸葛亮。诸葛亮请lǔ( )肃调拨船只,并准备好青布幔(wàn màn)子。三天后,他们开船逼近cáo( )军的水zhài( ),并léi gǔ( )nà( )喊,对方让弓弩(nú nǔ)手射箭,一会儿船两边的草把子上就chā( )满了箭。2.根据语境,看拼音写字词。 武松看完bǎng( )文,袒开xiōng táng( ),提着梢棒,来到了景阳gāng( ) 。后来武松与jī è( )的老虎搏斗,最终打死了老虎。四、判断题(共1小题)1.阅读古典名著的基本方法有哪些?用“√”在括号里标出来 (1)联系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 ) (2)遇到一些较难理解的语句,不用反复琢磨,只要知道大致意思就行了。( ) (3)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名著所讲述的故事的历史背景。( ) (4)结合看过的电影、电视剧,可以加深对古典文学名著的理解。( )五、填空题(共1小题)1.下列哪些做法有助于我们阅读古典文学名著?用“√”在括号里标出来。(1)熟读成诵,对于古典文学名著中的著名片段,只有背诵、牢记于心,才能正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意思。( )(2)联系上下文猜测语句的意思。( )(3)遇到一些较难理解的语句,不用反复琢磨,只要知道大致意思就行了。( )(4)查阅相关资料,理解名著所讲述事情的历史背景。( )(5)结合看过的电视剧,可以加深对古典文学名著的理解。( )六、默写题(共1小题)1.日积月累。(1)春天的夜晚十分静谧,山中一片空寂,甚至听得到桂花落下的声音。此情此景,让我想到了“ , ”这两句诗。(2)“月出惊山鸟, ”这两句诗以动衬静,显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静。(3)下列诗句与《鸟鸣涧》描写的静谧环境最相似的是( )。A.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C.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D.碧空崖上水滴泄,胜似阳春雨打葩七、简答题(共1小题)1.读一读,结合句子解释加点的词语。(1)但有过往客商,可于巳、午、未三个时辰,结伙成队过冈。请勿自误。请勿自误: (2)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序齿排班: (3)石猴喜不自胜,忽抽身往外便走,复瞑目蹲身,跳出水外。喜不自胜: 八、课内阅读(共1小题)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1)“阅读链接”的内容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 献密计黄盖受刑”。(2)在第2自然段中,分别用“ ”和“ ”画出与“阅读链接”中A、B相对应的句子。(3)梳理诸葛亮“借箭”的经过,把下面的导图补充完整。(4)结合选文内容填一填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知晓天文: :借箭前准备船只、青布幔子和草把子,借箭时掉转船头来两面受箭,借箭后顺利返回。善于识人:他知道曹操 九、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空城计(节选)①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这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及两千五百军在城中。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全都隐蔽,全体军兵各守岗哨,如有妄行出入,或高声言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来时,不可擅动,我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chǎng),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②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司马懿笑而不信,就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zhǔ)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大疑,便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司马懿说:“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你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拊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孔明说:“此人料我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我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我兵只有两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走远。岂不被司马懿所擒俘?”于是孔明离西城望汉中而走。天水、安定、南安三郡官吏军民,陆续而来。(根据罗贯中《三国演义》相关故事改写)(1)请你简要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起因: 经过: 结果: (2)下列对文中的三处“笑”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明“笑容可掬”中的“笑”,表现的是一种自信和故作轻松,是为了迷惑司马懿B.“司马懿笑而不信”中的“笑”,是他觉得孔明兵将少,为有可以抓孔明的良机而感到高兴C.孔明“拊掌而笑”中的“笑”,是成功脱险后的欣喜、庆幸(3)孔明的“空城计”为什么能够成功?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昭怀疑孔明有诈,力劝父亲收兵B.孔明才华横溢,而司马懿却无谋略,不敢攻打孔明C.孔明了解司马懿生性多疑,他也料司马懿知道自己生平谨慎,不会铤而走险,所以才敢打这场心理战D.孔明已经和援军取得联系,大军即将来援(4)下列对短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自然段采用对比手法,烘托当时形势的危急,突出西城之险B.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不敢进,是因为孔明的后援军到了C.孔明所面临的选择有二,要么弃城而逃,要么以“空城计”吓退司马懿D.孔明的“拊掌而笑”和百官的“无不骇然”形成了对比,表现了孔明的神机妙算【阅读链接】A.操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B.孔明教把船吊回,头东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呐喊。——选自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