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物理试题(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物理试题(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选项的标号填涂在答题框内。多选、错选或不选的均得0分)
1. 一种新兴的时尚美食——干冰辅助制作的靓丽美食,在全国各大星级宾馆、酒店的菜谱中悄然出现.干冰特有的云雾效果再加上各位高级厨师们的出色手艺,使众多美食家们又一次享受到了一种全新的沁人心脾的时尚美食!如图,将干冰投入装水的盘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盘面上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 )
A. 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
B. 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C. 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D. 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答案】D
【解析】
【详解】在干冰升华的过程中,会吸收周围的热量,导致周围的温度减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温度降低的时候就会液化形成小液滴,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现象;故选D.
【点睛】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它在常温下极易发生升华现象,而升华是一个吸热的过程,会导致周围的温度降低.
2. 如图所示,炎热的夏季,小雨向盛有常温饮料的杯中加入一些小冰块,一段时间后冰块变小,同时观察到杯的外壁出现一些小水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杯中冰块的内能为零
B. 杯中饮料含有的热量减少
C. 杯外壁小水珠的形成需要吸收热量
D. 杯外壁小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任何温度下物体都有内能,所以杯中冰块的内能不为零,故A错误;
B.热量为过程量,含有的应该为内能,故B错误;
C.杯外壁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需要放出热量,故C错误;
D.杯外壁小水珠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3. 在制药时,为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要用加热的方法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但抗菌素不能在超过80℃的条件下提取,应采用的方法是( )
A. 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
B. 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
C. 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D. 增加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答案】C
【解析】
【详解】A.如果不降低气压,即使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水的沸点仍为100℃,并不能降温,会破坏抗生素,故A不符合题意;
B.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水的沸点仍为100℃,并不能降温,会破坏抗生素,故B不符合题意;
C.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降低容器内的气压,可以使水的沸点低于80℃,使水沸腾而除去水分,故C符合题意;
D.液体的沸点随液面上方气体压强的增大而升高,增加容器内的气压,水的沸点会高于100℃,会破坏抗生素,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 如图所示为济南和青岛两市2022年全年平均气温的变化。由图可知:济南全年的平均气温和青岛相差不大,但济南的平均高温要明显高于青岛,而平均低温要比青岛低。从物理学的角度看,这主要是因为( )
A. 海水的密度比砂石的密度大
B. 海水的内能比砂石的内能大
C. 海水的比热容比砂石的比热容大
D. 海水的温度比砂石的温度高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于青岛是沿海城市,济南是内陆城市,海水的比热容比砂石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海水和砂石,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海水的温度比砂石的温度变化少,所以青岛的温差比济南的温差小,与密度、内能、温度都无关,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 在汽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发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A图,进气门打开,活塞向下运动,汽缸容积增大,是吸气冲程,没有能量转化,故A不符合题意;
B.B图,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下运动,汽缸容积增大,是做功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故B符合题意;
C.C图,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汽缸容积减小,是压缩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C不符合题意;
D.D图,排气门打开,活塞向上运动,汽缸容积减小,排气冲程,没有能量转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 如图为一种自热火锅的构件图。该自热火锅的发热包内有铁粉、铝粉、炭粉、生石灰等物质,将发热包放到水中,会放出大量的热。有关该自热火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生石灰与水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B. 设计出气孔的目的是避免使用时盒内气压过高
C. 加热时,温度从发热包传递给食物
D. 食物被加热时,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生石灰与水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是生石灰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设计出气孔的目的是使盒内与大气相连通,避免盒内气压过高。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加热时发热包的温度高,食物的温度低,热量从发热包传递给食物,而不是温度。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当物体质量一定时,温度越高内能越大,食物被加热时,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 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 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C. 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不一定相同
D. 发生热传递时,温度总是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的熔化过程,故A错误;
B.热量是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故B错误;
C.内能的大小跟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等都有关系,所以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不一定相同,故C正确;
D.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所以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不是传递温度,故D错误。
故选C。
8. 关于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两灯泡串联在电路中,闭合开关时,离电源正极最近的灯泡先亮
B. 马路上的路灯总是同时亮,同时熄灭,它们一定是串联的
C. 教室里的电灯是并联连接
D. 若一个开关能同时控制两盏灯,它们一定是串联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两灯串联在电路中,开关的控制作用与位置无关,闭合开关,用电器是同时工作,故A错误;
B.路灯中一个烧坏后,其它仍可以正常工作,因此路灯是并联连接,故B错误;
C.教室里的电灯可以独立工作,相互之间不影响,是并联连接,故C正确;
D.若两个用电器是规格完全相同的,则并联时通过它们的电流也相等,故D错误。
故选C。
9. 下列电路图中,灯和的规格不同。闭合开关后,能测出通过灯的电流或灯两端电压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电路图可知,两灯泡并联,电流表与灯泡L2在一条支路中,所以电流表测量L2的电流,故A不符合题意;
B.由电路图可知,两灯泡并联,电流表与灯泡L1在一条支路中,所以电流表测量L1的电流,故B符合题意;
C.由电路图可知,两灯泡串联,电压表与灯泡L2并联,所以电压表测量L2两端的电压,故C不符合题意;
D.由电路图可知,两灯泡串联,电压表与灯泡L1并联,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所以电压表不能测量L1两端的电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 如图甲所示电路,闭合开关S,两灯泡均发光,且两个完全相同的电流表指针偏转均如图乙所示,则通过灯泡L1和L2的电流分别为( )
A. 1.5A 0.3A
B. 0.3A 1.2A
C. 1.2A 0.3A
D. 0.3A 1.5A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电路图可知,两灯泡并联,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2测L2支路的电流,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且两个电流表的指针在同一个位置,所以,干路电流表A1的量程为0~3A,分度值为0.1A,示数I=1.5A,L2支路电流表A2的量程为0~0.6A,分度值为0.02A,示数I2=0.3A,则灯L1中的电流
I1=I-I2=1.5A-0.3A=1.2A
故选C。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的要求。请将正确选项的标号选出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全部选对的得4分,部分(两个及两个以上)选对而无错选的得3分,部分(一个)选对而无错选的得2分,错选或不选的均不得分)
11. 下列有关数据的估测,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 人体感觉舒适的室温约为37℃B. 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为2V
C. 家用电冰箱的电流约为1AD. 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答案】CD
【解析】
【详解】A.当室温略低于人体温度时,人体会感觉更舒适,所以正常人体感觉舒适的室温约为23℃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根据生活实际可知,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V,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生活实际可知,家用电冰箱的电流约为1A,故C符合题意;
D.加在人体的电压越高对人体危害越大,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故D符合题意。
故选CD。
12. 石蜡是一种化工原料,海波又称大苏打,是照相技术中的定影剂。如图所示是二者熔化时的图象。针对此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都是48℃
B. 甲和乙的熔化时间都是12min
C. 甲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内能变大
D. 乙是石蜡,甲是海波
【答案】ACD
【解析】
【详解】由甲图象可知,随时间的增加,温度先上升,然后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48℃不变,说明这一段时间内,虽然吸热,但温度 不变,是晶体的熔化过程,晶体内能变大,海波是晶体(且熔点为48℃),所以甲图线可能是海波的熔化图象,甲的熔化时间从4min开始到8min结束,共
8min-4min=4min
由乙图象可知,随时间的增加,温度逐渐上升,但是温度在不断地升高,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石蜡是非晶体,所以乙是石蜡的熔化图象,故ACD正确,B错误,
故选ACD。
13. 关于下列各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铁丝反复弯折处会发热,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B. 乙:试管中的水蒸气将木塞冲起,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木塞的机械能
C. 丙:两个泡沫小球相互吸引,是因为他们一定带了异种电荷
D. 丁:微微加热后瓶内出现紫色气体,碘颗粒吸热升华为碘蒸气
【答案】ABD
【解析】
【详解】A.弯折铁丝时,对铁丝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铁丝弯折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故A正确;
B.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水加热,水沸腾后,试管中的水蒸气将木塞冲起,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木塞的机械能,故B正确;
C.细绳悬挂的轻质泡沫塑料小球相互吸引,则两小球可能带有异种电荷,也可能是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故C错误;
D.在烧瓶里放少量的固态碘颗粒,然后把烧瓶放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瓶内出现紫色气体,是因为固态碘直接变成了碘蒸气弥散在瓶内,这说明碘发生了升华现象,故D正确。
故选ABD。
14. 小华同学将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与能量的转化联系起来,其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 弯折铁丝——机械能转化为内能B. 保温瓶的瓶盖蹦起——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C. 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化为内能D. 干电池供电——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答案】ABC
【解析】
【详解】A.弯折铁丝,对铁丝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A正确;
B.保温瓶内的气体膨胀做功,内能转化为瓶盖的机械能,故B正确;
C.燃料燃烧时,将其蕴含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释放出来,故C正确;
D.干电池供电相当于电源,是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故D错误。
故选ABC。
15.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说法是( )
A. 闭合,断开,两灯都不发光B. 、都闭合,、都发光
C. 闭合,断开,、都发光D. 、都断开,、都不发光
【答案】AC
【解析】
【详解】A.由图知,闭合,断开,整个电路发生短路,两灯都不发光,故A正确;
B.、都闭合,整个电路发生短路,两灯都不发光,故B错误;
C.闭合,断开,两灯并联,则、都发光,故C正确;
D.、都断开,电路为的简单电路,断路,则发光,不发光,故D错误。
故选AC。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60分)
16. 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液体的___________。酒精和水银的凝固点和沸点如表,在北方寒冷的季节里,最低气温可达﹣50℃,此时应选用 ___________(选填“酒精”或“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
【答案】 ①. 热胀冷缩 ②. 酒精
【解析】
【详解】[1]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制成的。
[2]酒精的凝固点是﹣117℃,水银的凝固点是﹣39℃。当环境温度为﹣50℃,低于水银凝固点的温度,此时水银会凝固而无法进行温度的测量,选择酒精温度计。
17. 如图甲所示,小明将气球吹大后,让气球自行飞出,若及时捡拾起气球,将会感觉到气球球身的温度和原来相比___(选填“变高”“变低”或“没有变化”),此过程发生的能量转化与___(选填“乙”或“丙”)图中的能量转化是一致的。
【答案】 ①. 变低 ②. 乙
【解析】
【分析】
【详解】[1]甲图中,气球向外喷出气体,对外做功,内能转变为机械能,内能减少,所以气球温度会降低。
[2]乙图中火花塞点燃,属于做功冲程,内能转变为机械能,与甲图中能量转化一致。丙图中进气口和排气口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压缩气体,属于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变为内能,与甲不一致。
18. 如图所示为人们所喜爱的电动自行车,它具有轻便、节能、环保等特点,只要将车钥匙插入锁孔并顺时针旋转一下,车子就通电了。车钥匙的作用相当于电路中的______,给电动车充电时,蓄电池相当于电路中的______。
【答案】 ①. 开关 ②. 用电器
【解析】
【详解】[1]电动自行车钥匙插入锁孔并顺时针旋转一下,车子就通电了,所以这车钥匙其实就是一个开关,车钥匙的作用相当于电路中的开关。
[2]给电动车充电时,蓄电池要消耗电能,此时蓄电池相当于电路中的用电器。
19. 图甲所示电路,当开关S闭合后,电灯和是___________联。若电源电压为,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那么灯两端的电压为___________V。
【答案】 ①. 串 ②. 3.6
【解析】
【详解】[1][2]由电路图可知,电路依次经过两灯,则灯泡L1和L2串联,电压表并联在L2两端,即测L2两端的电压;由图乙可知,电压表的量程为0﹣3V,分度值为0.1V,则示数为2.4V,所以L2两端的电压U2=2.4V;根据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串联导体两端的电压之和可知,L1两端的电压为
20. 请根据如下图所示实物图,在右下方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
【答案】
【解析】
【详解】分析实物电路可知,两个灯泡并联,开关S接干路且靠近电源正极,对应的电路图如下:
21. 举重比赛有甲、乙、丙三个裁判,其中甲为主裁判,乙和丙为副裁判。若裁判认定杠铃已被举起,就按一下自己面前的按钮。要求主裁判和至少一个副裁判都按下自己面前的按钮时,指示杠铃被举起的灯泡L才亮。假设每一个按钮相当于一个开关,请画出简化电路图。
【答案】
【解析】
【详解】由题意可知,当两个副裁判对应的按钮可以单独工作、并且互不影响,而主裁判的按钮与副裁判的按钮工作时相互影响,因此两个副裁判对应的开关并联连接后与主裁判对应的开关串联连接,即乙、丙并联后与甲串联,如图所示:
22. 小星家的太阳能热水器,水箱中最多可装质量为200kg的水。小星进行了一次观察活动:某天早上,他用温度计测得自来水的温度为20℃,中午时“温度传感器”显示水箱中的水温为45℃。请你求解下列问题:
(1)水吸收的热量[c水=4.2×103J/(kg•℃)];
(2)如果水吸收的这些热量,由燃烧煤气来提供,而煤气灶的效率为40%,求至少需要燃烧多少煤气?(煤气的热值为q=4.2×107J/kg)
【答案】(1)2.1×107J;(2)1.25kg
【解析】
【详解】解:(1)水箱中的水吸收的热量
煤气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
需要燃烧煤气的质量
答:(1)水箱中的水吸收的热量是2.1×103J;
(2)需要燃烧的煤气为1.25kg。
23. 一辆氢气动力试验汽车10min内在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了12km,消耗了0.15kg的氢气。此过程中汽车发动机产生的牵引力为(氢气的热值取)。求:
(1)氢气燃烧产生的热量;
(2)汽车的牵引力做的功;
(3)汽车发动机的效率。
【答案】(1)2.1×107J
(2)1.2×107J
(3)57.14%
【解析】
【小问1详解】
氢气燃烧产生的热量为
【小问2详解】
汽车的牵引力做的功为
【小问3详解】
汽车发动机的效率
24. 为了比较水和食用油的吸热能力,小明用两个相同的装置做了如图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1)该实验中,加热时间的长短来表示水和煤油______;
(2)从表中数据可知,水和食用油的质量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加热结束时,食用油的温度比水温度______(选填“高”或“低”);
(3)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水吸收的热量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4)实验表明,______(选填“水”或“食用油”)吸热的能力更强,物理学中用______来表示物质吸热本领的强弱。
【答案】 ①. 吸收热量的多少 ②. 相同 ③. 高 ④. 大于 ⑤. 水 ⑥. 比热容
【解析】
【详解】(1)[1]实验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加热时间相同,表示吸收的热量相同,所以实验中加热时间的长短表示吸收热量的多少。
(2)[2]从表中数据可知,水和食用油的质量都是60g,它们的质量相同。
[3]加热结束时,食用油的温度和水的温度分别是68℃、45℃,食用油的温度高。
(3)[4]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对水和食用油加热,在相等时间内水与食用油吸热的热量相等,加热时间越长,液体吸收的热量越多;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水的加热时间更长,水吸收的热量大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
(4)[5]由Q吸=cm∆t知:质量相同的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热量多的物质比热容大。因为水和食用油的质量相同,它们的初温相同,要使水和食用油的最后温度相同,水吸收的热量大于食用油吸收的热量,所以水的比热容大,即水吸热的能力更强。
[6]物理中为了表示物质吸热能力的大小,引入了比热容这个物理量。
25. 如图是“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的实验电路图。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
(2)下表是某同学实验中的数据:
指出上述表格所记录的数据中,明显错误的数值是________,造成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
(3)实验中某同学发现两个串联的小灯泡中,一个发光,一个不发光,造成其中一个小灯泡不发光的原因是________。
A. 通过该灯泡的电流小B. 该灯泡的灯丝断了
C. 该灯泡短路D. 该灯泡靠近电源负极
(4)某同学又进行了如下实验:根据电路图连接好实物,用电流表分别测出I、、的电流,改变________,重复实验,记录数据如表。
①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
②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为支路电流的2倍。该实验有不完善之处,请你提出改进的建议:________。
【答案】(1) ①. 断开 ②. 保护电路
(2) ①. 1.5 ②. 电流表接的是小量程,但按大量程读数
(3)C (4) ①. 电源电压 ②. 并联电路电流特点 ③. 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多次实验,记录数据,得出结论
【解析】
【小问1详解】
[1][2]连接电路时,应断开开关,目的是防止电路连接错误损坏元件或电源,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小问2详解】
[1][2]明显错误的是1.5,因为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C处电流与A、B处电流刚好相差5倍,造成这个错误的原因是电流表读数读错了量程,把小量程读成了大量程。
【小问3详解】
串联灯泡,一个发光另一个不发光,根据串联电路特点可知两者电流相等且该灯泡不可能发生断路,只能是该灯泡短路导致,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小问4详解】
[1][2]该实验是为了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故应改变电源电压或者灯泡规格进行多次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普遍性。
[3]该实验用了两个规格相同的灯泡导致每个支路电流相等,故应换用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多次实验。
26. 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规律的实验中,小捷同学将小灯泡、串联后接到电源上,如图甲所示。
(1)在连接电路时发现,刚接好最后一根导线,电压表的指针就发生了偏转,经检查电路连接正确,因此小捷在连接电路时出现的问题是________;
(2)若闭合开关S前,发现电压表的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原因可能是________;若闭合开关S后,发现电压表的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原因可能是________;
(3)在测量两端电压时,保持电压表B接点不动,只断开A接点,并改接到C接点上。闭合开关后,会出现电压表________;
A. 超过电压表量程B. 指针反偏C. 正确测出灯泡两端的电压
(4)实验中发现两个串联的小灯泡,一个很亮,一个发光微弱,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A. 通过两个灯泡的电流大小不同
B. 发光微弱的灯泡的灯丝断了
C. 灯泡的规格不同
D. 发光微弱灯泡被短路
(5)小捷改变电源电压和小灯泡进行三次实验,测量的数据分别如表:
在分析数据时小婕发现,第二组的实验数据结论和其他两组不一样,小捷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通过这三次实验得到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下列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与本实验不相同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测量物体的长度
B.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C.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6)实验结束后,小捷应先断开开关,拆除________(选填“电源”或“灯泡”)两端的导线后,再拆除其他导线并整理器材。
【答案】(1)开关没有断开
(2) ①. 电压表没有调零 ②. 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3)B (4)C
(5) ①. 能 ②. A
(6)电源
【解析】
【小问1详解】
在连接电路时发现,刚接好最后一根导线,电压表的指针就发生了偏转,则说明开关在接线时处于闭合状态,没有断开。
【小问2详解】
[1] 若闭合开关S前,发现电压表的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原因可能是电压表没有调零。
[2]若闭合开关S后,发现电压表的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电压表指针反偏,是因为电压表正负接线柱接反。
【小问3详解】
如图甲所示,测L1两端电压时,电压表与A点连接的接线柱为正接线柱,与B点连接的接线柱为负接线柱,在测量L2两端电压时,保持电压表B接点不动,只断开A接点,并改接到C接点上,则电压表正负接线柱接反,会造成指针反偏,故AC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小问4详解】
A.两灯串联,通过两个灯泡的电流大小相同,故A不符合题意;
B.两灯串联,相互影响,若发光微弱的灯泡的灯丝断了,另一灯也不会亮,故B不符合题意;
C.灯泡的规格不同,电阻值不同,在电流相同时,实际功率不同,故C符合题意;
D.若灯被短路,则不会发光,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小问5详解】
[1]第二组实验数据有误差,根据第一组和第三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实验结论: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两端电压之和等于总电压。
[2]本实验多次测量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A.测量物体的长度实验中多次测量是为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故A符合题意;
B.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多次测量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故B不符合题意;
C.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多次测量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小问6详解】
实验结束后,应断开开关后,先拆除电源两端导线,防止在拆除其他用电器时出来电源短路。物质
凝固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物质
质量/g
初始质量/℃
加热时间/min
最后温度/℃
水
60
20
6
45
食用油
60
20
6
68
电流表的位置
A
B
C
电流I/A
0.3
0.3
1.5
实验次数
/A
/A
I/A
1
0.2
0.2
0.4
2
0.3
0.3
0.6
3
0.4
0.4
0.8
次数
AC间的电压/V
AB间的电压/V
BC间的电压/V
1
1.4
0.7
0.7
2
27
0.8
2.0
3
4.0
1.5
2.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物理试题(原卷),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文件包含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原卷版docx、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年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中考二模物理试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