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中模拟试卷(苏科版2024+含答案解析)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中模拟试卷(苏科版2024+含答案解析)第1页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中模拟试卷(苏科版2024+含答案解析)第2页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中模拟试卷(苏科版2024+含答案解析)第3页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中模拟试卷(苏科版2024+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中模拟试卷(苏科版2024+含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第Ⅰ卷两部分,测试范围,难度系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测试范围:苏科版2024七年级上册第1~3章。
    5.难度系数:0.75
    6.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 )
    A.水稻B.智能机器人
    C.北极熊D.乙肝病毒
    2.“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反映的生物的特征是( )
    A.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B.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
    C.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D.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3.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并被授予“共和国勋章”的科学家是( )
    A.邓稼先B.钱学森C.钱三强D.袁隆平
    4.若想要了解兔子的身体结构,可以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
    A.推测法B.调查法C.比较法D.观察法
    5.避役随环境改变体色,瓢虫鞘翅的鲜艳色斑,蜂兰的唇形花瓣酷似黄蜂的形态,这三种适应现象依次属于( )
    A.保护色,保护色,警戒色
    B.保护色,警戒色,拟态
    C.警戒色,拟态,保护色
    D.警戒色,保护色,拟态
    6.如果房间里的光线较暗,在使用显微镜时,应该选用( )
    A.较小光圈、凹面镜B.较大光圈、凹面镜
    C.较小光圈、平面镜D.较大光圈、平面镜
    7.在显微镜操作时,要让镜筒快速下降,使物镜接近玻片标本,应转动的结构及视线的位置应该是( )
    A.B.C.D.
    8.用显微镜观察写有“abc”二字的玻片,显微镜视野内看到的图像应该是( )
    A.B.C.D.
    9.天苍苍水茫茫,深耕蓝海牧牛羊!烟台的养殖业由近海走向远洋。技术人员发现,越往大海深处,这给养殖带来一定的困难。大海深处藻类植物分布较少,影响藻类分布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A.温度B.阳光C.水分D.无机盐
    10.“沙暖睡鸳鸯”,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这种非生物因素是( )
    A.水B.空气C.温度D.阳光
    11.某同学为探究环境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
    B.探究的问题是土壤的潮湿度是否影响鼠妇生活
    C.在湿土和干土处分别放一只鼠妇
    D.该实验做一次就可得出正确结论
    12.某同学设计实验“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方案如下表。下列修改意见正确的是( )
    A.都放干燥土壤B.鼠妇各3只
    C.温度均为25℃D.保持光照相同
    13.在高山草甸中,影响草生活的生态因素有( )
    ①阳光 ②藏原羚 ③水分 ④土壤 ⑤赤狐 ⑥空气
    A.①②⑤⑥B.②⑤C.①③④⑥D.①②③④⑤⑥
    14.“田鼠吃土蜂幼虫”体现出这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
    A.竞争B.合作C.捕食D.寄生
    15.蜂蝇是节肢动物门食蚜蝇科的一种动物,它在外形上颇似雄性蜜蜂,可以有效地吓退入侵者,这种现象体现了( )
    A.生物适应环境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影响环境D.生物影响生物
    16.下列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实例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炎热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
    B.莲藕的茎和叶柄内有相通的气腔
    C.豆科植物提高土壤肥力
    D.南极企鹅的羽毛密,皮下脂肪厚
    17.在学校不同环境中多次测量后获得下表所示平均值。据表分析,不合理的是( )
    A.不同环境中,中午的湿度均为最低值
    B.单位空间中灌丛的植物种类更丰富,增加周围环境的湿度的作用更明显
    C.实验应在水源丰富的地方进行
    D.适当绿化有助于增加校园的空气湿度
    18.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黄河中的鲤鱼B.洞庭湖中的所有生物
    C.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羊D.青嶂山林区
    19.塔宾曲霉菌能分解塑料这种难降解的复杂有机物,它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
    A.生产者B.分解者C.消费者D.非生物部分
    20.学习完生态系统的内容后,小南同学自制了一个生态瓶,水草在该生态系统中的角色是( )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消费者和分解者
    21.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以下位置不包含在生物圈内的是( )
    A.珠穆朗玛峰B.中国空间站
    C.中国南极考察站D.马里亚纳海沟
    22.食物链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下列食物链书写正确的是( )
    A.草→蛇→老鼠→鹰B.草→老鼠→蛇→鹰
    C.太阳→草→老鼠→蛇D.草→蛇→老鼠→细菌
    23.当你没吃早饭,上课饥肠辘辘,全身无力的时候,你正缺少能量,人类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
    A.地球B.植物C.太阳D.食物
    24.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表述,错误的是( )
    A.生物种类越丰富,食物网就越复杂
    B.草原上所有的生物共同组成草原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强
    D.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25.某森林公园中有大片松树林,松树林中生活着松毛虫、灰喜鹊等动物,灰喜鹊以松毛虫为食,松毛虫以松树的叶子为食。某年松树林中发生虫灾,灰喜鹊大量捕食松毛虫,使虫灾得到了控制,松树林又变得茂盛起来。这一实例说明该生态系统( )
    A.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相等
    B.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C.食物链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越好
    D.必将维持永恒不变的状态
    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共25分。
    26.(9分)显微镜是一种具有放大功能的仪器,是生物学实验中常用的探究器具。它能够帮助我们观察到用肉眼无法看清楚的生物体及其细微结构。下图是显微镜结构和显微镜下的视野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要进行对光。具体操作是: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转动甲图中的[ ]________,从目镜中看到明亮的视野。
    (2)若甲图中第一级的放大镜头[b]的标识是10x,第二级的放大镜头[a]的标识是10x,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________。
    (3)若使镜筒大幅度升降,应该调节甲图中的[ ]________。若使视野由乙图的①变为②,应该使标本向________方向移动。
    (4)视野由②变为③后,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变化是:变________。若使视野③变为视野④,应转动[ ]________。
    27.(6分)“湿度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有些同学提出了上面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完成探究。
    (1)根据所探究的问题,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_。
    (2)根据你所学的生物知识和经验,你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
    (3)制定计划:将硬纸盒一分为二,纸盒两侧内的条件应如图________所示,其他条件都相同。
    (4)实施计划:然后在纸盒中央放入10只鼠妇,10分钟内,每隔2分钟统计硬纸盒两侧鼠妇的数量按上述实验计划进行多次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计算出硬纸盒两侧鼠妇的________。实验时能不能只用一只鼠妇?为什么________。
    实验现象:硬纸盒潮湿一侧鼠妇的数量大于干燥一侧鼠妇的数量。
    (5)分析现象,得出结论:________。
    28.(5分)为打造“花园式学校”,营造良好学习环境,校园内种植了许多花草树木。同学们定期给花草树木浇水、施肥、治虫和清除杂草。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校园内影响花草树木生活的生态因素有两类,其中野草、害虫、人属于________因素。
    (2)校园内,向阳处花草比背阴的花草生长旺盛,体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3)炎热的夏天,同学们在高大的树木下乘凉读书。大树下凉爽体现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
    (4)校园中母猫生下了小猫,“一猫生九仔,连母十个样”是生物的________现象。
    (5)树下一群蚂蚁在一起搬运食物,体现了蚂蚁之间________关系。
    29.(5分)宝丰湿地公园位于昆明市官渡区滇池北岸宝象河入湖口,园内生态环境非常好,培育了昆明裂腹鱼、云南光唇鱼、滇池金线鲃、大果枣、牛氏荸荠等大量的云南特有的动植物。研究人员说“我们用花、鱼、螺、蚌、鸟这些滇池原有生物来识别云南高原湖泊湿地,这里就是滇池水生态的一个缩影,是一个放大的‘生态缸’。”社团同学调查了宝丰湿地的生物后,绘制了部分生物的食物网,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生物部分还缺少________。
    (2)图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一条是________。
    (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为了保护该湿地公园,同学们去游玩时应该怎么做?请你提出一条具体建议:________。
    组别
    鼠妇数量
    实验盒底部
    温度
    光照

    15只
    湿润土壤
    5℃
    明亮

    15只
    湿润土壤
    25℃
    阴暗
    时间
    裸地湿度(%)
    草地湿度(%)
    灌丛湿度(%)
    早晨
    45.6
    60.7
    78.9
    中午
    29.5
    49.6
    61.3
    晚上
    35.2
    55.9
    73.5
    参考答案
    1.B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解答此题要掌握生物特征的知识。
    【详解】ACD.水稻、北极熊、乙肝病毒都具备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因此ACD不符合题;
    B.智能机器人是一种具有高度灵活性的自动化机器,不属于生物,B符合题意。
    故选B。
    2.D
    【分析】“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体现了生物的遗传现象,即亲子间的相似性;“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体现了生物的变异现象,即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详解】A.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是指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题干中的两句话未体现该特征,故A错误。
    B.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是指生物能够由小长大、发育成熟并繁殖后代,题干中的两句话未体现该特征,故B错误。
    C.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是指生物在生活过程中,体内会不断产生多种废物,并且能将废物排出体外,题干中的两句话未体现该特征,故C错误。
    D.“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体现了遗传特性;“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体现了变异特性,故D正确。
    故选 D。
    3.D
    【分析】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并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详解】A.邓稼先是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A错误。
    B.钱学森是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B错误。
    C.钱三强原名钱秉穹,核物理学家,是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C错误
    D.袁隆平,北京人,汉族,运用生物科学技术,在育种中利用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培育的杂交水稻是利用了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的基因组合培育出的新品种,从而利用其杂交优势,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因此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在2019年9月17日被授予“共和国勋章”,D正确。
    故选D。
    4.D
    【分析】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
    【详解】A.科学的推测需要有确凿的证据,凭空想像是站不住脚的;还需要有严密的逻辑;也需要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A不符合题意。
    B.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B不符合题意。
    C.比较法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各个事物特征的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C不符合题意。
    D.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想了解兔子的形态结构,就可以用观察,D符合题意。
    5.B
    【分析】(1)警戒色是指某些有恶臭和毒刺的动物和昆虫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这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可以使敌害易于识别,避免自身遭到攻击。
    (2)保护色动物外表颜色与周围环境相类似,体色随环境而改变,目的是与环境颜色一致,避免敌害发现,属于保护色。
    (3)拟态指的是一个物种在进化过程中,获得与另一种成功物种相似的外表,以欺瞒捕猎者远离物种,或者是引诱猎物靠近物种有的动物形态和环境相似。
    【详解】避役的体色随环境而改变,目的是与环境颜色一致,避免敌害发现,属于保护色;瓢虫鞘翅具有鲜艳的色斑,目的是威慑、警告其它动物,不要靠近我,属于警戒色;蜂兰的唇形花瓣酷似黄蜂,(蜜蜂兰开的花,形状酷似雌性蜜蜂,有头、有翅、有腹不说,身上还有许多短毛,简直可以乱真。更不可思议的是,它居然还能发出一种雌蜂准备交配的气味,以迷惑雄蜂。)目的是引诱雄性黄蜂,前来帮助蜂兰花传粉,属于拟态。
    故选B。
    6.B
    【分析】在显微镜的结构中,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光圈,要想使视野亮度变强,要用大光圈,便于更多的光线进入;反光镜有凹面镜和平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
    【详解】光圈用于控制进入显微镜的光线量,光圈越大,进入的光线就越多,视野就越亮;反之,光圈越小,进入的光线就越少,视野就越暗。而反光镜则用于反射光线,它有两种类型:平面镜和凹面镜。平面镜反射的光线较弱,适用于光线较强的情况;凹面镜则能会聚光线,反射的光线较强,适用于光线较弱的情况。由于房间里的光线较暗,为了在使用显微镜时获得清晰的视野,我们需要增加进入显微镜的光线量。因此,我们应该选择较大的光圈来让更多的光线进入显微镜。同时,为了进一步增强光线的反射效果,我们应该选择凹面镜来汇聚光线,B符合题意。
    故选B。
    7.A
    【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包括取镜与安放、对光、观察、收镜和整理。
    【详解】在显微镜操作时,要让镜筒下降,使物镜接近玻片标本,应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防止压碎玻片和损坏镜头。因此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8.B
    【分析】显微镜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而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经过两次放大后,上下左右都颠倒,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倒像。
    【详解】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实际上物像的上下是颠倒的。右左也是颠倒的。使用显微镜观察写有正方向“abc”字的玻片时,视野中的物像是上下左右都颠倒,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9.B
    【分析】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由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深处几乎没有光线。
    【详解】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由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有红光也有蓝紫光,有利于绿藻利用,所以是绿藻;往下一些红光穿透性不强被海水吸收,能利用起来用作光合作用的只剩蓝紫光,褐藻有利于吸收蓝紫光,是褐藻;再往下,蓝紫光也被吸收一部分,是红藻;最深处没有光,因此没有植物生存,只有一些硫化菌,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0.C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详解】“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意思是春天暖烘烘的太阳普照大地,山河一片秀丽景象,春风吹送着初放的百花和茵茵芳草发出的芳香。冻土融化,土地湿润,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溪边的沙洲上静睡不动。描述的场景主要是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1.B
    【分析】在设计探究实验时,要设置对照组,对照组中要探究的条件必须是唯一的变量才行,而该生物小组探究水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所以变量应该是水。因此在设计对照组时必须遵照光是唯一的变量这一原则来进行设计。否则实验设计就会不科学合理。
    【详解】A.根据如图实验装置:该实验的变量是水分,除变量不同以外其他的实验条件保持相同,有利于控制变量,A错误。
    B.实验装置可知,一侧是湿土,另一侧是干土,实验的变量是土壤的潮湿度,因此探究的问题是土壤的潮湿度对鼠妇生活有影响吗?B正确。
    C.湿土和干土处分别放一只鼠妇具有偶然性,为了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应该随机挑选10个鼠妇,C错误。
    D.为了避免偶然,减小实验误差,可以多做几次实验计算平均值,D错误。
    故选B。
    12.C
    【分析】在设计探究实验时,大多为对照实验,这就要求实验中探究条件的变量必须是唯一的,否则实验设计就会不科学合理。
    【详解】设置对照实验时,根据所要探究的条件,要设置以探究的条件为唯一变量的对照组。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变量是光,因此在此题设计对照组时必须遵照光是唯一的变量这一原则。而表格中光照不同、温度也不同,有两个变量,不符合对照实验的要求。因此应该保持温度一致(都保持25℃),只有变量光不同,C正确。
    故选C。
    13.D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各种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详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所以在高山草甸中,影响草生活的生态因素有①阳光、②藏原羚、③水分、④土壤、⑤赤狐、⑥空气,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4.C
    【分析】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分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和寄生。互利共生是指同生共死的两个物种之间的关系,如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竞争是指由于争夺同一食物、栖息地等两物种之间的争斗关系,如杂草和水稻;捕食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如猫和老鼠;寄生是指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如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蚂蚁、蜜蜂等昆虫之间的分工合作。
    【详解】“田鼠吃土蜂幼虫”是指田鼠以土蜂幼虫为食,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属于捕食。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A
    【分析】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繁衍,所以自然界中的每种生物对环境都有一定的适应性。
    【详解】A.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繁衍,蜂蝇在外形上颇似雄性蜜蜂,可以有效地吓退入侵者,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故A正确。
    B.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故B错误。
    C.不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不同,例如植物、动物、微生物对环境都有着不同的作用,故C错误。
    D.生物之间也会通过不同的方式互相影响,故D错误。
    故选A。
    16.C
    【分析】生物影响环境指的是原有的环境条件由于生物的存在而发生变化;生物适应环境指的是生物在某种环境条件下为了趋利避害而主动对自身进行的调节或改变;环境影响生物指的是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导致生物的生存状态发生改变。
    【详解】A.炎热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故A不符合题意。
    B.藕的茎和叶柄内都有相通的气腔,可输送氧气,彼此相通形成了气体通道,适应水下缺少空气的环境,B不符合题意。
    C.豆科植物根部有能够固氮的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从而可以通过种植豆科植物来提高土壤肥力,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故C符合题意。
    D.南极地区气候寒冷,温度很低,生活在南极的企鹅,皮下脂肪特别厚,脂肪保暖有了利于保持体温,维持正常的生长,这是对寒冷环境的适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7.C
    【分析】根据数据可以看出,空气湿度最大的地点是树林,而湿度最小的是裸地,而引起这种差异的原因则是:在不同的地点,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裸地最少、树林最多,植物多蒸腾作用大,空气湿度就大;而早、中、晚不同时间里,早晨温度低,夜间蒸腾作用释放的水多,空气含水量大,空气湿度最大的时间是早晨,中午温度高,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小,空气含水量小,最小的时间是中午。
    【详解】A.根据数据可以看出,不同环境中,中午的湿度均为最低值,A正确。
    B.据数据可知,单位空间中灌丛的植物种类更丰富,增加周围环境的湿度的作用更明显,B正确。
    C.为避免水源中水分蒸发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应选择在没有水源的地方进行实验,C错误。
    D.通过实验可以看出,适当绿化有助于增加校园的空气湿度,D正确。
    故选C。
    18.D
    【分析】生态系统指的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生态系统包括此生态系统内的所有生物以及生物生存的环境,只有生物或只有环境都不叫一个生态系统。
    【详解】A.只有生物鲤鱼,没有其他生物以及环境,不能构成生态系统,A不符合题意。
    B.只有所有的生物,没有环境,也不能构成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意。
    C.只有生物羊,没有其他生物以及环境,不能构成生态系统,C不符合题意。
    D.既包括了青嶂山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D符合题意。
    故选D。
    19.B
    【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一方面供自身,另一方面也是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和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的细菌和真菌,还包括蚯蚓、蜣螂等腐蚀性动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土壤、水等。
    【详解】A.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来源,A不符合题意。
    B.分解者则是指那些以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为食的生物,它们能够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从而完成物质的循环。题目中提到,塔宾曲霉菌能分解塑料这种难降解的复杂有机物。这明显符合分解者的特征,即它们能够分解有机物,将其转化为无机物。因此,我们可以确定塔宾曲霉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B符合题意。
    C.消费者则主要是指各种动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摄取植物或其他动物来获取能量和营养物质,C不符合题意。
    D.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土壤、水等,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0.A
    【分析】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构成,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和细菌、真菌等,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土壤等。
    【详解】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和细菌、真菌等。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指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由此可见,水草在生态瓶中的角色是生产者,因此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21.B
    【分析】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详解】A.珠穆朗玛峰是地球上的最高峰,但它仍然位于地球表面,即岩石圈的表面。因此,珠穆朗玛峰是包含在生物圈内的,A不符合题意。
    B.中国空间站是运行在地球轨道上的人造卫星设施,它并不位于地球表面,也不属于大气圈的底部或水圈的大部。空间站的主要目的是进行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其运行环境是地球的外太空,远远超出了生物圈的范围,B符合题意。
    C.南极考察站是人类在南极地区建立的科研设施,它位于南极大陆的岩石圈表面。虽然环境极端,但仍然属于生物圈的一部分,因为生物圈包括了地球上所有适合生物生存(或曾经生存过)的地方,C不符合题意。
    D.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它位于海洋的水圈大部。虽然深度极大,但仍然属于生物圈的范围,因为水圈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B
    【分析】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所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正确书写食物链关键是明确食物链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箭头指向的是捕食者而不是被捕食者。
    【详解】A.蛇和老鼠之间是蛇吃老鼠,故A错误。
    B.该食物链符合食物链的书写规则,故B正确。
    C.太阳是非生物,不能写到食物链中,故C错误。
    D.细菌是分解者,不能写到食物链中,故D错误。
    故选B。
    23.C
    【分析】能量是生态系统正常运行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该多数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因此,生态系统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或光能)。
    【详解】A.虽然地球是生命存在的基石,提供了生命所需的各种环境和资源,但地球本身并不直接提供生物体所需的能量,A不符合题意。
    B.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够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储存能量。然而,这些能量最初并不是来源于植物本身,而是来源于太阳,B不符合题意。
    C.在生态系统中,几乎所有的能量都来源于太阳。太阳通过辐射将光能传递到地球上,植物利用这些光能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些有机物随后成为食物链中其他生物的能量来源。因此,太阳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也是人类能量的最终来源,C符合题意。
    D.食物是生物体获取能量的直接途径,但食物中的能量并不是食物本身产生的,而是来源于食物链中的上一级生物,最终追溯到植物,再追溯到太阳。因此,食物不是能量的最终来源,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4.B
    【分析】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详解】A.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食物网就越复杂,A正确。
    B.草原上所有的生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错误。
    C.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比草原生态系统更复杂,故森林生态系统比草原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相对较强,C正确。
    D.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最重要联系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成一个整体,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D正确。
    故选B。
    25.B
    【分析】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通过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来维持生态平衡。
    【详解】A.因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不一定相等,生产者多于消费者,A错误。
    B.该实例中,松树林发生虫灾后,灰喜鹊大量捕食松毛虫,使虫灾得到了控制,松树林又变得茂盛起来。这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能够通过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来维持生态平衡,B正确。
    C.食物链中的生物种类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有适当的平衡,C错误。
    D.因为生态系统是动态的,不会维持永恒不变的状态,D错误。
    故选B。
    26.(每空1分)(1)[c]反光镜(2)100(3)[d]粗准焦螺旋右下(4) 少 [e]细准焦螺旋
    【分析】观图可知:a目镜、b物镜、c反光镜、d粗准焦螺旋、e细准焦螺旋。
    【详解】(1)显微镜对光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的物镜对准通光孔,然后选择遮光器上较大的光圈,左眼注视目镜,并转动c反光镜,直到看到一个明亮的视野。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图中b物镜为10×,a目镜为10×,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0×10=100(倍)。
    (3)d粗准焦螺旋是较大幅度的升降镜筒;显微镜呈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若使视野由乙图的①(位于视野右下方)变为②(视野中央),应该使标本向右下方向移动。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大,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小,数目越多。视野由②变为③后,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变少,体积变大。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外,还能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若使视野③变为视野④,应转动e细准焦螺旋。
    27.(每空1分)(1)土壤的湿度(2)鼠妇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3)B(4)平均数量一只鼠妇的行为可能具有偶然性(5)土壤湿度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且鼠妇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
    【分析】科学探究是科学家研究生命科学常用的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基本方法):通过观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为了使实验有说服力,实验中一定要设置对照组。在设计对照实验时,要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
    【详解】(1)根据所探究的问题“湿度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我们可以明确该实验的变量是土壤的湿度。因为我们要探究的是土壤湿度这一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2)基于所学的生物知识和经验,我们可以假设湿度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具体来说,我们可以假设鼠妇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因为许多昆虫,包括鼠妇,都需要一定的湿度来维持其生理活动和生存。
    (3)在制定计划时,我们需要将硬纸盒一分为二,以创造两种不同的湿度条件。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除了湿度这一变量外,纸盒两侧内的其他条件(如温度、光照、食物等)都应保持相同,即如图B所示。这样,我们才能准确地观察到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4)在实施计划时,我们在纸盒中央放入10只鼠妇,并在10分钟内每隔2分钟统计一次硬纸盒两侧鼠妇的数量。这样做是为了获取足够的数据来支持我们的结论。同时,我们需要进行多次实验并计算硬纸盒两侧鼠妇的平均数量,以减少偶然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此外,实验时不能只用一只鼠妇,因为一只鼠妇的行为可能具有偶然性,无法代表整个群体的行为。使用多只鼠妇可以增加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5)根据实验现象:硬纸盒湿土一侧鼠妇的数量大于干土一侧鼠妇的数量,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土壤湿度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且鼠妇喜欢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这一结论与我们的假设相符,也符合我们对鼠妇生活习性的了解。
    28.(每空1分)(1)生物(2)环境影响生物(3)生物影响环境(4)变异(5)种内互助
    【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等。②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据此解答。
    【详解】(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所以,校园内影响花草树木生活的野草、害虫、人属于生物因素。
    (2)生物依赖环境(环境影响生物)是指生物类别不同,受生存空间或生活环境的制约。所以,“向阳处花草比背阴的花草生长旺盛,”这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环境影响生物。
    (3)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4)遗传是指生物亲子间的相似性,而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故“一猫生九仔,连母十个样”体现了生物的变异现象。
    (5)一群蚂蚁共同搬运食物,需要许多蚂蚁彼此合作、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因此一群蚂蚁共同搬运食物,体现的是同种生物之间的合作关系,又称种内互助。
    29.(每空1分)(1)分解者(2) 4/四水生植物→虾→鱼 →大白鹭
    (3) 自动调节不乱扔垃圾、不践踏花木、不伤害动植物等
    【分析】(1)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高级消费者,注意起点是生产者。箭头指向捕食者。
    【详解】(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生态系统,一个湖泊,一条河流等都可以看成一个个生态系统。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和分解者(主要是细菌和真菌)。图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只含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还缺少了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的分解者。
    (2)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水生植物→虾→鱼→大白鹭;水生植物→虾→大白鹭;水生植物→河蚌→大白鹭;水生植物→螺蛳→大白鹭。最长的一条是水生植物→虾→鱼 →大白鹭。
    (3)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节约用水;不乱扔垃圾;不污染湿地公园水质;不伤害湿地中的生物;生活污水不倒入水中;加强宣传保护湿地的重要性等。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时间,测试范围,下列有关草履虫的说法中错误的是,河蚌体表贝壳的形成与哪项有关,人体的八大系统是一个统一整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中学情调研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中学情调研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图为人体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科版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苏科版七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测试卷(含答案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