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相的成因》教学设计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6328171/0-173067894752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月相的成因》教学设计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6328171/0-1730678947576/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科学鄂教版六年级下册6.月相的成因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鄂教版六年级下册6.月相的成因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对月相形成的原因作出合理的假设,通过模拟实验验证月相形成的原因,总结月相变化的原因,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材对这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从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搜集证据到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亲身经历这一过程。
本节课包含以下一些内容。
一、对月相形成的原因作出合理的假设。在这个部分,教材开门见山地提出了要研究的问题:月相的变化是怎样形成的?我们知道月相变化的过程是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产生的,理解它需要具有一定空间想象力。六年级的学生尽管已经具有一定空间想象力,但是让学生直接解决这个问题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材在这里提供了一幅月相成因示意图,让学生根据图示分析月相形成的原因。即便如此,让学生根据示意图把月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不同位置和相应的月相一一对应起来仍然是具有挑战性的,所以接下来教材提出了三个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月相形成的原因:当地球处在太阳和月球之间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月球是什么样子的?当月球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月球是什么样子的?月球的周期变化是怎样形成的?问题中要求学生想象月球处于两个位置上时我们看到的月相,因为这两个位置非常特殊,学生可以很容易地想象出这时看到的月相,进而以此为例想象当月球处在公转轨道上的其他位置时我们看到的月相。
二、通过模拟实验验证月相形成的原因。通过前面一个部分的教学,学生可能会作出两种对于月相形成原因的假设:一、在一个月的时间,地球的影子在月球上的覆盖面发生了变化;二、当月球绕地球公转时我们看到的被太阳照亮的月球表面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两种解释听上去都说得通,这时就需要通过模拟实验来验证了。教材没有介绍验证第一种假设的模拟实验,对于第二种解释,教材介绍了一种进行模拟实验的方法。在实验中用一半涂黑一半涂白的球代表月球的阴暗面和亮面,这样看起来更直观,但是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在转动方向时一定要把涂成白色的那一面始终面对太阳。学生只要把模拟实验中观察到的月相的顺序和日历中一个月的月相的顺序对比一下,就会意识到第一种解释是站不住脚的,而第二种解释则是比较合理的。之所以说是比较合理是因为如果细心思考的话,学生会发现在第二种解释中,月球每个月都会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这也就意味着每个月都会出现一次月蚀。实际上月球的公转轨道平面和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之间存在一个角度,所以只有当月球碰巧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的时候才会发生月蚀。这样学生就通过模拟实验对两种假设进行了验证,并且对模型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这个过程也是学生认识过程逐渐深入的过程。
三、总结月相变化的原因。在这节课的最后,教材提供了一处空白,让学生总结月相变化的原因。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组织语言,指导他们进行总结,也可以让学生用他们擅长的其他方式进行总结。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如果月球绕地球公转的方向反过来,那么月相变化的顺序是什么样的,以此来检验学生对月相成因的理解状态。
学情分析
对于月相成因的探究是观察月球的活动的自然延续。经过长期的观察,学生发现月相变化存在着一定的规律。这时,学生自然而然地会产生一个问题:为什么月相会有规律的反复变化呢?对于月相变化的原因,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假设。为了验证不同的假设,学生必须要通过逻辑推理,空间想象和模拟实验搜集证据,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学习目标
1.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在不停地绕地球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月球本身不会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月相变化是月球在不断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发生的。
2.能够对月相变化的原因做出合理的假设和猜想;能够用模拟实验探究月相形成的原因。
3.愿意倾听其他同学对于月相变化原因的观点和评述。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月相变化的原因做出合理的假设和猜想。
难点:用模拟实验探究月相形成的原因。
评价任务
1.能够对月相变化的原因做出合理的假设和猜想。
2.能够用模拟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探究月相形成的原因。
教学准备
大白纸、记号笔、黄色乒乓球、台灯、铅笔、粉笔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出研究问题
1.出示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盈月、满月、凸亏月、下弦月、残月这八种典型月相的图片,让学生根据从农历初一开始出现的顺序排列。
2.提出研究问题:月相的变化是怎样形成的?
二、形成研究假设
1.让学生以小组进行讨论:月相每个月重复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让学生在班上汇报自己的想法。
3.把学生按照不同的解释分成小组,并且根据自己的想法作出一个示意图。
在绘制示意图之前,为了让不同学生画的示意图能够被相互理解,教师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①示意图要表示出从北极俯瞰时,地球和月球的位置;
②当月球处于轨道上的不同位置时所出现的月相。
③月球绕地球转动的方向
4.学生展示并介绍自己的示意图。其他的学生可以针对示意图提出疑问并要求解释。
5.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大家做出的不同假设以及针对各种假设存在的疑问。
三、设计模拟实验
1.让持有不同见解的学生设计出一个模拟实验来检验示意图中展示的假设。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①用什么来代表示意图中的地球、月球和太阳?
②怎样表示月球绕地球的运动?
③怎样观察月球在不同位置时出现的月相?
(2)让学生根据制定的实验方案准备试验所需要的材料。
第二课时
一、进行模拟实验
1.让学生按照不同的假设分成小组进行模拟实验。
2.教师巡视、指导不同小组进行实验的情况。
二、汇报实验情况
1.让各组学生汇报模拟实验中出现的情况,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引导他们回答:
①在实验中你是怎样让月球绕地球运动的?你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
②如果要看到新月的时候,月球应该在什么位置?这时对应的日期应该是什么时候?如果要看到其他典型的月相,月球应该在什么位置?
③在你的模拟实验中月相变化的顺序和我们实际观测到的月相变化的顺序是不是一致的?
④根据模拟实验的情况,你认为自己的假设是正确的吗?如果不正确,你的根据是什么?要怎样修改?
三、总结月相形成的原因
1.让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式交流总结月相形成的原因。
2.让学生思考:如果月球绕地球运动的方向反过来,对于月相的变化有什么影响?
四、布置作业
让学生根据实验的结果修改自己所作的月相成因的示意图。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学生对月相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而逐步展开,具体如下:
1.在本节课的设计与实践中,深刻体会到月相的成因是本节内容的教学难点,因为学生根本无法体验到地球、太阳、月球三者的运行模式,无法想象、也没有能力想象地球、太阳、月球是如何运行的。所以月相的成因模拟实验是本节课堂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本节课中的关于月相形成的模拟实验,即以一半涂黑一半白的乒乓球代表月球,观察的同学是站在地球上的人,通过观察涂白部分在视野中的变化来体会月相的变化过程,并及时的加以记录,通过亲眼所见的现象和记录的结果相比较和思考。这个实验直观明了,学生不仅可以人人参与而且容易接受。在探究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引导学生从模拟转化为实际,使本节的教学难点轻松化解。同时使学生了解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空间位置关系,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也能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和实验的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2.本节的核心问题是月相变化的规律是什么,设计了用黑白各半的排球和乒乓球来模拟实验进行验证。在探究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引导学生从模拟转化为实际,从而很好得获取新知;在效益方面,通过课件做过于月相规律的总结性演示,使学生对月相的变化规律有了一个非常直观的认识,亲眼目睹解决了月球、地球、太阳三者运行过程,自然明白了月相的变化规律。
3.借助多媒体得天独厚的优势,运用图、文、声、画等形式,来提供信息、设置情景,使课堂变得生动与直观,从而激发求知的主动性,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协作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学习的主体。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3 听觉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授,小结与评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六年级下科学教案月相的成因_鄂教版,共2页。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青岛版 (五四制2017)四年级上册27 设计小台灯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学习新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