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六年级下册5.观察月球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科学六年级下册5.观察月球教学设计及反思,共7页。
这节课是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的观察活动,总结月球每天每月的运行规律。
本课内容分为下面几个部分:
一、学生根据经验描述同一天晚上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如何变化的。这一部分教材通过文字向学生提出问题:“同一天晚上,我们看到的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一样的吗?说一说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这一环节是整节课的导入部分,其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水平,并且提出研究的问题。
二、指导学生观察同一天晚上的不同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这一部分教材配备了一幅插图和相应的文字说明,简单介绍了观察的时候可以采取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三、组织学生讨论同一天晚上月球的位置怎样变化。经过彻夜观察,学生搜集了大量的数据信息,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总结出月球的运行模式的规律。
四、指导学生观察农历一个月中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相和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如何变化的。在完成上节课的观察活动之后,教师水到渠成地提出问题:在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一样的吗?月球明亮部分的形状(月相)会发生变化吗?对于这两个问题,前面一个问题学生可能存在较大的争议,但是后面一个问题可能意见比较统一,但是对于月相的变化规律则可能不甚了了。正因为如此,学生接下来的观察活动就有了动力。
五、组织学生整理观察记录并讨论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的位置和月相变化的规律。在这个部分,教材首先通过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根据一个月的观察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有没有变化,“不同日期月球的明亮部分的形状和方向”有没有变化。
在总结上述规律的基础上,教材提供了一组月相的照片,让学生根据照片回答五个问题:(1)招牌中的月球各是在农历的哪一天拍摄到的?(2)一个月里月球的明亮部分是怎样变化的?(3)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有什么变动?(4)两次月圆之间大约相隔多少天?(5)月球是怎样围绕地球转动的?这五个问题和前面提出的两个问题相比,提问的内容更加细致入微,实际上是通过具体的问题对前面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和整理。最后,教材提供了一段文字资料,简单地介绍了农历一个月里月相变化的规律。
学情分析
自古以来,月亮的变化就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在几千年的时间长河中,人们通过长期的,细致的观察,早已经总结出了月亮在天空中运行和变化的规律。很多古代文明就是以此来制定历法,用以指导生产和生活。但是对于大多数小学生来说,月球每天、每月的运行模式仍然是一个迷。他们可能已经知道月亮的形状会发生变化,甚至能够说出一些月相的名称,但是对于一个月里月相变化的规律,月球在天空中运行的位置,方向等等却不甚了解。
学习目标
1.知道月球在同一天晚上的不同时刻出现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变化的。知道在农历一个月中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变化的,而且这种变化是周期性的,有规律的。知道月球明亮和黑暗部分的不断变化叫做月相,月相的变化以大约一个月为周期,存在一定的规律。
2.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观察月球的资料。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语言、文字、图表、模型)表述观察月球的结果。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3.能坚持完成一个晚上甚至长达一个月的对于月球的观察活动。愿意与其他同学交流观察月球的结果。愿意和其他同学通过合作完成对月球的长期观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月球每晚及每月的变化规律。
难点:完成一个晚上甚至长达一个月的对于月球的观察活动。
评价任务
1.认识月相变化的周期及规律。
2.能坚持完成一个晚上甚至长达一个月的对于月球的观察活动。
教学准备
指南针、一个月的月相的图片、汇报分析数据资料用的表格、记录用笔和纸、照相机、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选择一个天气晴朗,能见度高的日子,最好在农历上半月,这时月亮出现在上半夜,学生相对容易观察。)
一、提出研究问题
1.教师提问:同一天晚上,我们看到的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一样的吗?说一说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
2.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认知进行讨论、汇报。
二、制定观察计划
1.提问:怎样观察同一天晚上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
2.教师指导:
(1)怎样准确观察同一天晚上不同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
①怎样使用指南针观察月球在天空中的方向?
②怎样使用六分仪观察月球在天空中的高度?
(2)怎样记录同一天晚上不同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
①需要记录什么内容?
②介绍记录表格:
(3)观察活动需要熬夜进行,怎样才能坚持完成观察活动?
①采取分段定时观察的方法。从晚上18:00开始,每隔1个小时观察一次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
②通过相互合作来完成长期的观察和记录活动。比如四到五个同学一组轮流进行观察和休息。
③对完成观察活动的小组给予某种形式的奖励,比如在教材上小鸭子的旁边盖上奖章。
三、向学生发放家长通知书,告知家长观察活动,争取家长的支持。
第二课时
一、汇报观察结果
1.教师提问:哪些同学坚持完成了观察活动?同一天晚上的不同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么样的?
2.各个小组汇报观察结果
3.集体讨论:根据观察结果,同一天晚上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一样的吗?月球明亮部分的形状有变化吗?
二、提出新的研究问题
1.教师提问: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有变化吗?月球明亮部分的形状有变化吗?
2.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出假设和推测。
三、制定新的观察计划
1.小组讨论:怎样观察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和月球明亮部分的形状?怎样记录观察结果?(学生已有经验,可以让学生讨论决定)
2.教师指导:
①什么日期开始观察?连续观察多少天?每天定在什么时候观察?(观察日期从农历月初开始到农历月末结束,上半月在傍晚定时进行观察,下半月在清晨定时进行观察。)
②天气不好的时候怎样开展观察活动?(天气不好可以观察天气状况,推测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和月球明亮部分的形状,并通过报纸、互联网等检验自己的推测。)
③怎样坚持完成观察活动?(通过小组成员的相互合作来完成长期的观察和记录活动,比如在第一周要求每个学生都进行观察,接下来每周由一位同学负责观察并且收集数据,最后对所有的资料进行汇总)。
四、出示班级记录表格,要求每个组的同学轮流完成班机记录
第三课时
一、汇报观察结果
1.学生分组汇报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和月球明亮部分的形状和方向。
2.教师提问:根据观察结果,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有没有变化?不同日期月球的明亮部分的形状和方向有没有变化?
二、总结农历一个月内月球运动的规律
1.展示一个月内不同日期拍摄的月相的照片。
2.小组讨论下面的问题并把结果记录在书上:
①照片中的月球各是在农历的哪一天拍摄到的?
②一个月里月球的明亮部分是怎样变化的?
③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有什么变动?
④两次月圆之间大约相隔多少天?
⑤月球是怎样围绕地球转动的?
3.汇报小组讨论结果,总结月球运动规律。(对于月球是怎样围绕地球转动的,学生回答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借助于模拟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月球,地球,太阳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
4.阅读书上介绍的资料,了解什么叫月相以及月相变化的规律。
三、课后拓展
让学生根据总结出来的月相变化规律预测未来一个月里月相的变化情况。
教学反思
对于月球在天空中的变化这一问题,学生的看法并非是白纸一张,但是他们的看法是建立在零碎的知识和缺乏系统的观察之上的,必然有很多错漏之处。通过让学生描述自己的看法,一方面是要了解掌握学生对于月球运行模式的了解程度,另一方面是要暴露他们认识上的矛盾,明确观察的目的。
指导学生观察同一天晚上的不同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时,教师需提醒学生注意各种问题。首先观察时要选择开阔的场地进行观察,以免视线受到阻挡;其次,由于观察在夜间进行,因此提示学生观察时可以采取间隔一个小时进行一次观察的方式,并且插图中有两个学生在共同进行观察,暗示观察过程中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再次,通过插图中两个人物的对话提醒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要注意记录观察结果以及需要记录的内容。最后,教材通过小鸭子的话鼓励学生坚持完成观察活动,并且对自己的表现作出评价。为了确保学生观察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应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观察的方法。这个部分至少要讨论三个问题:(1)怎样准确观察和记录同一天晚上不同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六年级的学生进行的观察不应该再停留在定性的观察水平上,而应该逐渐地向定量地观察过渡。因此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使用简单的观察仪器(例如指南针)来观察记录月球在天空中的准确位置。通过仪器观察月球可以搜集更加精确的数据资料,为后面的分析和交流打下基础。(2)选择什么日期观察月球。对月球的观察很可能会受到天气状况和月相的影响,比如农历初一左右正是新月,整夜都无法观察到月球。因才教师应该事先选择一个天气情况良好,便于观察的日期,确保学生首次观察活动的成功。(3)观察活动需要熬夜进行,因此怎样让学生坚持完成观察活动就十分重要。教师可以采取三个措施:首先,采取分段定时观察的方法。比如从晚上18:00开始,每隔1个小时观察一次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其次,鼓励学生通过相互合作来完成长期的观察和记录活动。比如四到五个同学一组轮流进行观察和休息。最后,教师可以承诺对完成观察活动的小组给予某种形式的奖励,比如在教材上小鸭子的旁边盖上奖章。当然,观察活动开始之前,教师有必要通过告家长书等方式争取家长对于观察活动的支持。
在分析和整理观察结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方法上的指导,帮助学生使杂乱无序的数据资料有序化,条理化。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记录的数据分组填写到表格中,这样可以鉴别偏离很远的数据资料以及确定误差范围,这对于提高学生处理数据的能力和提高数据的精确性大有裨益。在分析整理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共识,即在同一天晚上的不同时间,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变化的。
这节课要开展的第二项观察活动,和上一项观察活动相比观察的周期更长,观察的内容更多,但是通过对同一天晚上不同时间月球位置的观察,相信学生已经积累了相应的经验。除了在上面的观察活动提到的问题之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讨论一下几个问题。(1)确定观察和记录的内容。在这项观察活动中,不但要观察每天的同一时间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而且还要记录月相的变化。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农历的上半月在傍晚定时观察,在农历的下半月在清晨进行观察,因为随着月球绕地球的公转,它出现在天空中的时间也会发生变化。这一点十分重要,否则学生的观察活动很可能以失败告终。(2)对月球的长期观察更容易受到天气状况的影响,比如阴天就很难进行观察。那么在天气情况不良的情况下,学生观察什么内容,怎样开展观察活动,这就需要未雨绸缪,预作打算。(3)观察月相的变化是一个长期的活动,而且一般要在夜间进行,因此怎样鼓励学生坚持观察活动就十分重要。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相互合作来完成长期的观察和记录活动,比如在第一周要求每个学生都进行观察,接下来每周由一位同学负责观察并且收集数据,最后对所有的资料进行汇总。
经过历时一个月左右的长期观察,学生收集了大量的数据资料,教师可以请每个组的学生以自己擅长的方式和其他同学交流观察的结果,比如通过事先设计好的图表把观察的结果按照观察日期有序地排列起来。为了让全班学生都能够看到观察结果,教师可以使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展示,如果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绘制大的图表让学生分组填写。根据汇报的结果引导学生认识到在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以及月球的明两部分的形状和方向都是变化的。日期
时间
月球明亮部分形状
月球在天空中的方位
月球在天空中的高度
18:00
19:00
20:00
……
日期
时间
月相
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
记录的小组
初一
初二
……
三十
初一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鄂教版六年级下册8.太阳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指导学生交流关于太阳的信息,观察太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科学鄂教版1.化石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理解化石的概念及作用,了解化石的一般成因,交流关于化石的信息,推想鱼化石形成的原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鄂教版五年级上册6 谁吃谁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认识食物链,研究稻田里的食物网,保护青蛙,维护生态平衡教育,课外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