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鄂教版五年级上册14 水泥与沥青教案
展开知识目标:
1、了解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2、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能力目标:
1、能在水泥与沥青变化实验中进行科学的实验设计和细致地观察。
2、认识物质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到与同学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教学准备:
少量的水泥与沥青、烧杯、水、计时表、小铁锤,教师可另备酒精灯、坩锅、坩锅钳。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出问题
先介绍在铺路架桥等活动中,人们通常会使用到水泥与沥青,然后请学生说说关于它们已经知道了些什么,并仔细留意学生讲到的各种已有认识,有些学生已经说到的可能会在后面的教学中用到。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把在生产中是如何使用它们的也谈一谈,从而引出后面的教学。
二、开展观察和实验
第一步:教师提供实验材料,让学生观察。教师出示为各组准备好的观察材料及工具,了解水泥与沥青本来的“真面目”。
第二步:以水泥为例,研究加入水之后的变化。可以先让学生预测水泥在加入水搅拌后可能出现的情形,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实验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完善,重点是引导他们在不同时间段观察水泥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第三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通过对实验中不同时间段水泥变化的观察,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或出示教师课前制作的水泥块,展开讨论:干燥后的水泥还能回到原来的粉末状水泥吗?
三、认识可逆变化过程与不可逆变化过程
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沥青的加热过程:固态的沥青被加热后,会改变原来的形状,形成可以流动的液体,待温度降低后,它又会还原成原来的固态。从而比较这种变化与前面水泥的不同。在此基础上,给出可逆变化过程与不可逆变化过程的基本概念。
接着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与水泥和沥青变化类似的例子,并说说人们是怎样利用的。在学生列举时,教师应不满足于学生仅仅讲出事例本身,而是要求他说出更加细致的变化来。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在物质的变化过程中,有的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有的变化后生成了新的物质。最后,要求学生按这两类给列举的变化分类。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公路16 桥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五年级上册<a href="/kx/tb_c70998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三单元 公路16 桥教学设计</a>,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引导激趣,研究桥承受力,拓展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鄂教版五年级上册10 龟和鳖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鄂教版五年级上册<a href="/kx/tb_c71135_t8/?tag_id=27" target="_blank">10 龟和鳖教案设计</a>,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搜集事实材料,提出研究问题,制订观察研究方案,开展科学研究,总结与交流,应用与实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鄂教版五年级上册9蛙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鄂教版五年级上册<a href="/kx/tb_c71134_t8/?tag_id=27" target="_blank">9蛙教学设计及反思</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制订观察研究方案,开展科学研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