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五年级下册12.水力发电站教学设计
展开这是一份科学五年级下册12.水力发电站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景,启发探究,实验假设,初步探究,互动交流,规律探究,拓展运用,延伸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课内容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课文首先提出:说一说,水力发电站修建成什么样子。这部分教材有如下意图,一是了解学生对水电站的熟悉情况,强化水电站一般都修建有一个大坝,用来拦截水,大坝的上游水位较高,大坝的下游水位较低;二是从发电站的发电机的转动引出第二部分的水轮转动的问题。
有的学生亲自去过水电站,也有的学生在有关的图书及电视上有所了解,调动学生的经验,学生就能说出自己所了解的水电站。教材上呈现了两幅图,一幅是水电站的侧面图,另一幅是水电站的正面图,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水电站。在此基础上,教材提出问题:水力发电站都装有发电机组。发电机转动起来能产生电能。水是怎样使发电机转动起来的?通过这个问题的引导,期望学生能够认识到:水经过大坝上的排水管道从上游流到下游时,会推动水轮转动,水轮带动发电机转动起来。
第二部分,制作小水轮以及小水轮转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本部分分为制作小水轮、实验和应用三个环节。首先是制作小水轮,选择不同的材料制作几个小水轮,可以选择塑料片作为叶轮,也可以选择金属片作为叶轮,叶轮可以做成平面的,也可以做成弧形的,教材上呈现了三种不同的小水轮,可供学生参考。但是,如果在课上让学生现场做个水轮,可能会花较多的时间,要么课前教学生做好,要么教师直接为学生准备好,实验室一般有小水轮用起来也比较方便。第二个环节是实验,教材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怎样用水使小水轮转动起来?学生很快就能想到用水冲击小水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水轮转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个问题提出后,学生一定会作出一些猜想(假设),教材上呈现的两幅图提示了水位高低的实验,除此之外,学生也有可能作出一些其他的猜想(假设),如水流量的大小、水冲击水轮的位置等,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作出的猜想(假设)来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教材上用两幅图来说明水位高低的问题,同时也向同学们表明这是一组对比实验。在设计实验的基础上,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最后形成自己的结论,并把结论写在课本上。教材上还有两个小动物的对话框:每归纳一条就画一面小红旗。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第三个环节是应用,在学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教材又回到水力发电站的问题上来,教材呈现了水力发电站的示意图,在示意图的旁边用文字说明了水力发电站是如何工作的。要求学生根据发电站示意图讨论:发电站的发电机是怎样转动起来的?修筑大坝对发电有什么作用?有了前面的实验做基础,相信学生对这些问题都能做出合理的解释。
第三部分,生产生活中水力的其他方面的应用。首先教材提出问题:生产生活中,除了用水力发电外。还有哪些方面利用了水力?期望通过问题把学生的视野推向水力发电以外的地方,教材上呈现的大坝放水调沙、浮筒打捞沉船和水磨三幅图,可以为学生起到打开学生的思维作用。接下来是一项调查家乡水力资源的利用情况,教材上有一份家乡水利资源利用情况调查表,分为水域名称、利用方式、利用效果三个方面,课上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考察方法,让学生课外进行考察,也是把课堂上所学的水力利用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当然,首先要强调的还是安全问题。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通过三、四年级的科学课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科学态度,并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能力,比如模拟实验,类比推理能力。而教材对水力发电的原理也进行了简化,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没有强调用文字对水力发电过程总结,而是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和类比推理,自己总结水力发电机发电的原因。这种教学设计,既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也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教学理念。
学习目标
1.知道水力以及在生活中利用水力的实例;知道小水轮转动的快慢与水位的高低、水流量的大小、水冲击水轮的位置等因素有关。
2.经历小水轮转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过程,知道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
3.乐于参加水力的探究活动,敢于猜想,尊重实验中的证据。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小水轮转动的快慢的影响因素。
难点:知道水力以及在生活中利用水力的实例。
评价任务
1.知道小水轮转动的快慢与水位的高低、水流量的大小、水冲击水轮的位置等因素有关。
2.举例说明水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演示材料,水力发电站以及水力的利用方面的图片、视频资料等;分组实验材料,小水轮、水槽、烧杯、水等。
学生准备:课前查阅水力发电站以及水力的利用等方面的资料信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启发探究
1.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宏伟的水力工程在哪吗?它能为人们做什么?(课件出示水力发电站,为学生提供一个情景)
2.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水力发电站》。水是怎样使发电机转动起来的呢?(先让学生说说,然后教师课件出示水力发电站发电过程示意图做简单介绍)
3.哦!原来水力发电最关键的就是水冲水轮转动。(亮出叶轮)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水轮,你们能用水让它转动起来吗?学生想办法,并让他们汇报演示他们的方法。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
4.看来水真能让它转起来!现在老师也来用水冲冲,看水是怎样让它转动的。(老师在冲的过程中,有意识的把水倒多倒少,把杯子拿高放低,让叶轮转的有快有慢)在刚才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整理并汇报他们的发现。
【设计意图】让学生意识到叶轮转的有快有慢,为下一步的教学做铺垫。
二、实验假设,初步探究
1.今天我们就研究如何用水使叶轮转的快一些。
2.叶轮转的快慢可能与哪些条件有关呢?猜猜看,小组内商量一下。
学生猜测讨论,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进行整理并板书。学生可能谈到很多因素,老师应与学生一起分析那些是主要的因素,在全班形成共识。
3.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这些想法是否正确呢?(学生说说意见)好!现在我们就来分小组讨论一下,你们准备研究哪个问题,打算怎么做。学生分组讨论制订实验方案,教师巡视做指导。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愿意与人合作、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培养学生科学实验应有的严谨的科学态度。
4.各小组汇报你们的研究主题是什么?准备怎么做?
学生交流实验方案,老师引导学生完善实验方案。如果学生发言不踊跃,老师可以指定一些小组代表发言,并统计全班各组研究的相同课题是哪些组别。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让学生明白在对比实验中要控制变量和无关变量,让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习惯。
三、动手操作,深入探究
1.看来大家的方案都制订的很不错了。现在我们就来做实验,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器材,请各小组派代表来选取你们所需要的器材。
2.学生开始实验,老师巡视并提供帮助。
四、互动交流,规律探究
1.同学们在实验中都非常的投入,看来你们的收获也一定不少吧!谁先说说你们组得出了什么结论,与你们的猜测一致吗?
学生分组汇报,互相补充。学生汇报时老师要强调学生交流各组研究的是什么课题,怎样做的,看到什么现象,得出什么结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实验后要善于整理自己的实验结论的习惯和能力,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怎样使叶轮转的最快?
学生根据实验得出的结论分组讨论并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够把实验中得出的结论进行综合应用,培养学生合理推理的能力。
五、拓展运用,延伸探究
(课件出示三峡大坝)介绍三峡大坝。长江水流不断,为什么还要修大坝拦水呢?
教学反思
1.提前让学生作好准备。通知学生提前通过网络、图书等途径了解水力发电站以及水力的利用方面的知识,这样上课时学生就不会感觉到陌生。如需制作小水轮则应该通知学生提前带好相关材料、工具等。
2.引领学生亲历小水轮转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过程,这是本课的重点。教师应引导学生亲历“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研究计划——实验——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的过程。由教师提出问题:小水轮转动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学生的猜想建议教师暂时都不要表示肯定或否定,而应该引导学生想办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与假设是否正确,这就顺利地进入到制定研究计划阶段,因为是对比实验,建议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对比性,即在对比的两组实验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条件不同。如果时间允许,学生所做的每一个假设都可以进行分组实验,如果时间不允许,则可以采取不同的小组不同的小组做不同的实验的策略。在实验中注意做好实验记录。经过整理自己小组的实验现象,小组成员达成共识。集体表达与交流,形成全体学生的共识。
3.对于家乡水资源利用的调查活动,建议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调查方法,如调查地点、参与调查的人员及分工、用什么方法去调查、调查中的注意事项(如安全问题)等,课外由学生分组开展调查活动。但是这样的活动很容易流于形式,需要教师督促学生参与,特别是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花点时间来交流调查的结果,表扬活动开展得好的学生和小组,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调查活动。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鄂教版六年级下册8.太阳教案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指导学生交流关于太阳的信息,观察太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科学鄂教版1.化石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理解化石的概念及作用,了解化石的一般成因,交流关于化石的信息,推想鱼化石形成的原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鄂教版五年级上册6 谁吃谁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认识食物链,研究稻田里的食物网,保护青蛙,维护生态平衡教育,课外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