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学生学业质量监测化学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西省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学生学业质量监测化学试卷(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本试题卷共6页,18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案须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不得在本试题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P-31 S-32 Zn-65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以下抚州美食中所含生物大分子描述不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详解】A.维生素C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小,不是有机高分子,故A错误;
B.纤维素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B正确;
C.蛋白质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C正确;
D.淀粉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故D正确;
答案选A。
2. 下列化学用语图形表示正确的是
A. 的分子空间填充模型:
B. P原子的轨道表示式:
C. 的电子式:
D. 的键的原子轨道重叠图:
【答案】D
【详解】A.是直线形分子,分子空间填充模型为,故A错误;
B.P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P原子的轨道表示式,故B错误;
C.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故C错误;
D.是H原子S轨道和Cl原子p轨道“头碰头”形成键,原子轨道重叠图为,故D正确;
选D。
3. 塑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量最大的合成材料之一,其广泛使用带来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认识塑料材质(编码一般在瓶底,第7类其他未列出)有助于人们正确合理使用塑料制品。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合成PET的反应属于缩聚反应
B. HDPE和LDPE互为同分异构体
C. PVC中含增塑剂,不用于食品包装材料
D. 工业上PP单体可由裂解制得
【答案】B
【详解】A.合成PET的单体为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合成PET的反应属于缩聚反应,A正确;
B.HDPE和LDPE的聚合度n不同,不是互为同分异构体,B错误;
C.PVC中含增塑剂,有毒,不用于食品包装材料,C正确;
D.PP单体为丙烯,可由裂解制得,D正确;
故选B。
4. 下列关于物质的结构或性质的描述及解释都正确的是
A. 利用“杯酚”可分离C60和C70 ,是因为超分子具有“自组装”的特征
B. 干冰的熔点低于SiO2,2个C=O键的键能之和小于4个Si-O键的键能之和
C. 稳定性:,是由于水分子间存在氢键
D. 酸性:,是因为-CF3基团的吸电子作用
【答案】D
【详解】A.杯酚与形成超分子,而杯酚与不能形成超分子,反映了超分子具有“分子识别”的特性,故A错误;
B.干冰二氧化碳为分子晶体、二氧化硅为共价晶体,共价晶体熔沸点高于分子晶体,故B错误;
C.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O>S,则稳定性:H2O>H2S,故C错误;
D.氟的电负性大于氯的电负性,F-C的极性大于Cl-C的性,使-CF3的极性大于-CCl3的极性,导致CF3COOH的羧基中的羟基的极性更大,更易电离出,故酸性:CF3COOH>CCl3COOH,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5. 冬春季是病毒性感冒高发期,药物奥司他韦能有效治疗甲型和乙型流感,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制剂一般为磷酸盐颗粒,用温水冲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奥司他韦分子中含有2个手性碳原子
B. 奥司他韦最多能与反应
C. 奥司他韦分子中有5种官能团
D. 奥司他韦水溶性不佳,制成磷酸盐形式可以提高其水溶性
【答案】A
【详解】A.奥司他韦分子中含有3个手性碳原子(*号标出),故A错误;
B.酰胺基、酯基水解消耗氢氧化钠,奥司他韦最多能与反应,故B正确;
C.奥司他韦分子中有酯基、酰胺基、醚键、碳碳双键、氨基,共5种官能团,故C正确;
D.奥司他韦含有氨基,能与酸反应生成盐,水溶性不佳,制成磷酸盐形式可以提高其水溶性,故D正确;
选A。
6. 利用下列装置(夹持装置略)或操作进行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详解】A.苯与液溴在FeBr3的催化作用下能发生取代反应,而苯与浓溴水不能发生取代反应,A不正确;
B.乙醇和水互溶,不能用乙醇萃取碘水中的碘,B不正确;
C.饱和食盐水和电石反应生成乙炔,然后用硫酸铜除去杂质气体,再用溴水检验乙炔的生成,可以达到目的,C正确;
D.蒸馏时用温度计测量蒸汽的温度,其水银球需要在支管口处,D不正确;
故选C。
7. 变化观念是化学重要素养,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实验室制取乙烯的反应:
B. 酰胺在酸性并加热条件下发生水解:
C. 乙醇的催化氧化:
D. 乙醛与银氨溶液共热:
【答案】D
【详解】A.实验室制取乙烯的反应化学方程式:,A错误;
B.酰胺在酸性并加热条件下发生水解化学方程式:,B错误;
C.乙醇的催化氧化化学方程式:,C错误;
D.乙醛与银氨溶液共热化学方程式:,D正确;
故选D。
8. 2024年初江西某稀有金属伟晶岩矿床中全球首次发现新矿物“铈钽易解石”,据计算其理想化学式,其发现对稀有金属钽矿及稀土找矿具有较大指示意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是
A. 位于第六周期
B. Ti原子核外电子有22种空间运动状态
C. 质子数为73,中子数为181
D. 和互为同位素
【答案】A
【详解】A.为58号元素,位于第六周期第ⅢB族,A正确;
B.Ti为22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24s2,基态Ti原子核外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有12种,B错误;
C.质子数为73,中子数为181-73=108,C错误;
D.和均为氧气,为同一物质,D错误;
故选A。
9. 近年来随着对冰雪文化的探索,滑雪运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滑雪镜的制作材料是一种高分子材料—聚碳酸酯(简称PC),其合成方法和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未配平)
A. M的分子式为
B. 反应物N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C. 每合成1mlPC时有2nml苯酚生成
D. 可通过FeCl3溶液检验M是否完全反应
【答案】B
【详解】A.由题干M的结构简式可知,M的分子式为,A错误;
B.由题干N的结构简式可知,N分子中存在两个苯环所在的平面和一个碳氧双键所在的平面,平面间以单键连接能够任意旋转,故反应物N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B正确;
C.由题干信息可知,nM+nNPC+(2n-1),则每合成1mlPC时有(2n-1)ml苯酚生成,C错误;
D.M、PC中均含酚羟基,不能用FeCl3溶液检验M是否完全反应,D错误;
故答案为:B。
10. 化合物是由四种短周期非金属元素A、B、C、D组成,A、C位于同一周期,B、C同主族;基态C原子核外电子有两个单电子;D的单质和水反应得到两种酸混合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最简单氢化物的熔沸点大小为:A>C
B. 第一电离能:
C. 简单离子半径大小:
D. 分子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答案】B
【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化合物X就是由四种短周期非金属元素A、B、C、D组成的三聚物,结合题干化合物结构式可知,A能形成3个共价键,C能形成2个共价键,A、C位于同一周期;则A为N、C为O,B、C同主族,则B为S,D能形成1条键,且D的单质和水反应得到两种酸混合液,则D为Cl,据此分析解题;
【详解】A.最简单氢化物的熔沸点大小为:A<C,A错误;
B.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逐渐变小,故第一电离能:,B正确;
C.电子层数相同,序大径小,故简单离子半径大小:,C错误;
D.由分析结合X分子的结构式可知,X分子中,各原子C、O、N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但S周围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D错误;
故选B。
11. 由下列实验方案、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植物油属于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结构中含碳碳双键,能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故向溴水中加入植物油,振荡后静置,水层颜色变浅,油层呈无色,A错误;
B.根据相似相溶,加入乙醇有晶体析出是因为离子晶体在极性较弱乙醇中溶解度小,B正确;
C.通过比较氢化物的稳定性可以比较其非金属性,不能通过比较酸性强弱比较非金属性,C错误;
D.淀粉遇到碘变蓝,淀粉部分水解,遇到碘也会变蓝,D错误;
故选B。
12. 反应机理表明,乙烯和溴单质反应分两步:首先是试剂带正电荷或带部分正电荷的部位与烯烃的电子接近,生成环正离子同时产生溴负离子,然后溴负离子进攻碳原子得到加成产物。
已知:乙烯与溴水反应有副产物生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过程中碳原子杂化方式发生改变
B. 反应过程中慢反应活化能比快反应活化能高
C. 乙烯通入溴水生成副产物时,溶液会升高
D. 根据反应原理,将乙烯通入含杂质的溴水中,可能生成
【答案】C
【详解】A.反应过程中碳原子由双键变为单键,杂化方式由sp2转化为sp3,A正确;
B.反应的快慢由慢反应决定,慢反应活化能比快反应活化能高,B正确;
C.乙烯通入溴水生成副产物时,还会生成HBr,溶液会降低,C错误;
D.根据反应原理,将乙烯通入含杂质的溴水中,可能生成,D正确;
故选C。
13. 2-甲基环戊醇可作为合成橡胶、塑料等高分子材料的软化剂和增塑剂,其合成路线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过程I、Ⅱ依次发生了加成反应、取代反应
B. 过程Ⅲ中试剂1为醇溶液
C. 化合物中有5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D 2-甲基环戊醇可被酸性氧化
【答案】B
【分析】化合物A与CH3MgI发生加成反应引入-CH3和-OMgI,然后-OMgI发生水解产生羟基,醇羟基发生消去反应生成D,与水的加成反应生成2-甲基环戊醇;
【详解】A.过程I是化合物A与CH3MgI发生加成反应,过程Ⅱ是-OMgI发生水解产生羟基,是取代反应,A正确;
B.过程Ⅲ是醇的消去反应,试剂1为浓硫酸,B错误;
C.根据化合物D的结构,化合物D中有5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C正确;
D.2-甲基环戊醇中有羟基,可被酸性KMnO4氧化,D正确;
故选B。
14. 晶胞是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几种常见离子晶体的晶胞如图所示。已知离子键强弱主要取决于离子半径的大小和离子带电荷的多少,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熔沸点:
B. 在晶胞中,阳离子配位数为6
C. 在晶胞中,距离最近且等距的数目为8
D. 若的晶胞边长为,则与之间最近距离为
【答案】D
【详解】A.NaCl 和CsCl均为离子晶体,半径小于半径,则氯化钠内离子键较强,因此熔沸点:NaCl>CsCl,A正确;
B.根据NaCl的晶胞结构可知,在NaCl晶胞中,距离最近且等距的为6个,则配位数为6,B正确;
C.在晶胞中,位于顶点且被8个晶胞共用,为体心,则距离最近且等距的数目为8,C正确;
D.根据的晶胞结构可知,与之间最近距离为体对角线的,若晶胞边长为,则与之间最近距离为,D错误;
答案选D。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8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8分。)
15. 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在制备无机盐氰酸铵时得到尿素。尿素的人工合成,揭开了人工合成有机物的序幕。完成下列填空:
I.
(1)将上述物质所含元素按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2)已知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1,且阴离子内含有叁键,且所有原子最外层均已达到稳定结构,则中存在的化学键有___________。
A.离子键 B.共价键 C.氢键 D.配位键 E.金属键
(3)氰酸铵()和尿素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利用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测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某烃X的质谱图中最大质荷比为56,该物的核磁共振氢谱如图:
(4)X中碳原子___________(填“是”、“否”)一定共面。
(5)写出X与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6)有机物Y是X的同系物且比X多一个碳原子,则Y可能的结构有___________种(不考虑顺反异构),并用系统命名法对其中有3个甲基的分子命名___________。
【答案】(1)H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西省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学生学业质量监测化学试卷(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江西省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学生学业质量监测(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抚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学生学业质量监测(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已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常温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2 NaOH溶液完全反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