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展开一、选择题(共1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花苞(bā) 娇媚(mèi) 诱惑(huò) 彩棱镜(lèng)
B.睫毛(jié) 掩饰(shì) 高邈(miǎ) 绿茵茵(yīn)
C.莅临(lì) 吝啬(lìn) 干涩(sè) 淅淅沥沥(xī)
D.粗犷(guǎng) 静谧(mì) 晒干(shài) 咄咄逼人(duō)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A项“彩棱镜”中的“棱”应读“lé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卖弄 稀疏 缭亮 烘托 呼朋引伴
B.静默 应和 薄烟 舒活 抖擞精神
C.蓑笠 嫩绿 抚摸 酝酿 繁花嫩叶
D.润湿 眨眼 黄晕 婉转 花枝招展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字形。
A.缭亮——嘹亮。故选A。
3.选出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B.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C.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D.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答案】C
【解析】这道题目是对修辞方法的考查。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比喻就是把一个物体或人比成另一个物体,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C项运用的是排比和比喻的修辞,其余三项为拟人修辞。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
B.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
C.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
D.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使用与辨析能力。我们在语文学习中不管是读书或是写作,除了领会文章的立意,理解布局谋篇,品读词句外,还要重视标点符号,把标点符号与语言文字联系起来阅读、思考、运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地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全面提高读写能力。B项“闪着光”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分号”。
5.下面对《次北固山下》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首联点题,写诗人舟行水上,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B.颔联写诗人在岸上所见景色,此刻诗人视野开阔,心潮澎湃。
C.颈联透露出诗人是在岁暮连夜行舟的,此联表现了在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
D.尾联诗人借归雁传递家书,抒发了浓浓的故园之思。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鉴赏分析。
B.错误。颔联写景的观察立足点在船上,并非“在岸上所见景色”。
二、综合读写(共5分)
综合性学习。
6.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表格,按要求答题。下面是一份“学生课外阅读种类统计表”,请认真研读后回答问题。
(1)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2)你们学校要举行“读书节”,请你为你们班想几个读书活动。
【答案】(1)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面越来越广,尽管仍以文艺类为主,但政治历史类、体育军事类和科普类等都有了很大的增长。
(2)图书角、读书报告会、“我与书籍”演讲等。
【解析】
(1)本题考查从表格中得出结论。
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无论是小学生、初中生还是高中生,课外阅读种类中占比第一位的都是文学艺术类。这说明学生的课外阅读以文学艺术类为主。但高中生课外阅读政治历史类的占比要高于初中生,初中生高于小学生。科普类和体育军事类都是相同的情况。故可得结论: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面越来越广,尽管仍以文艺类为主,但政治历史类、体育军事类和科普类等都有了很大的增长。
(2)本题考查设计活动,开放类试题,围绕着“读书”的主题,适合学生开展即可。
示例:读书心得交流会:同学们提前阅读一本自己喜爱的书籍,在活动中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可以包括书中最触动自己的情节、对自己的启发以及从书中得到的感悟等。
好书推荐会:每位同学选择一本自己认为值得推荐的好书,向全班介绍这本书的内容、作者、推荐理由等。
读书知识竞赛:准备与各类书籍相关的知识题目,如文学常识、名著情节、作家生平事迹等。可以分小组进行竞赛,通过必答题、抢答题等形式进行,最后评选出获胜小组。
三、默写(共14分)
7.理解性默写。
(1)《观沧海》中描写山岛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以衬托大海的勃勃生机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
(2)《观沧海》中抒发诗人博大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次北固山下》表达出游子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4)《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写时序更替,蕴含生活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融情入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诗句是:_____,_____。
(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手法表达诗人对朋友深切关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7)《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
【答案】(1)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2)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3)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4)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5)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6)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7)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四、古诗词赏析(共5分)
8.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朝代)著名诗人___(人名),被后人誉为“___”,与___并称为“李杜”。
(2)诗中“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___的心情。最后两句中,“愁”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___。
(3)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题目中的“左迁”指降职,李白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于是写了这首诗。
B.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想象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
C.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D.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表达了诗人的忧愁、无奈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答案】(1)①唐朝 ②李白 ③诗仙 ④杜甫
(2)①悲苦哀怨 ②拟人,将月亮人格化,无情的月亮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无比关切和思念之情。
(3)D
【解析】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2)本题考查作者情感。
“杨花落尽子规啼”意思是:在柳絮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杨花”“子规”是春天独特的景物,首句写“杨花”“子规”,既是写景又点明时令(暮春)。“杨花落尽”,写杨花已不在树枝而是随风飘扬,给人以飘零之感。子规鸟的啼叫声是悲切的,有“不如归去”的意思,古人认为其是悲情之鸟。“杨花”飘落,子规悲啼,给人以画面感,同时暗喻征人前途命运未卜,此时正值杨花落尽的暮春时节,作者听闻友人王昌龄被贬偏远一事,不禁担忧起友人的的命运,怀念起友人来,借“杨花”“子规啼”来渲染凄凉悲切的气氛,寓情于景,景中传情,表达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诗人与友人分隔两地,诗人无法亲自向友人诉说内心的“愁”,明月却处处可以见到,所以诗人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将“月”赋予人的情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想象新奇,风格浪漫;友人被贬地处偏远的的龙标,诗人的“愁”既有对友人被贬的同情,又有对友人远赴贬谪之地的担忧、牵挂、怀念,更有一层忧愁与无奈。
(3)本题考查诗文鉴赏。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诗人与友人分隔两地,诗人无法亲自向友人诉说内心的“愁”,明月却处处可以见到,所以诗人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将“月”赋予人的情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有误。
五、文言文阅读(共8分)
9.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乙】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①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②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节选自《后汉书•烈女传》)
【注】①趋,快步走向。②捐,抛弃。③亡,同“无”,不足。④懿,美好。
(1)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文句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见往事耳(了解)
B.及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
C.当日知其所亡(每天)
D.遂七年不返(才)
(2)乙文段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B.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C.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D.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段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
B.乙文段中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又回去修完了他的学业。
C.甲乙两文段中,孙权、羊子之妻都劝学有法,并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D.甲文段孙权指出“学”的必要性;乙文段羊子之妻指出“学”要不断积累,持之以恒。
(4)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何异断斯织乎?
【答案】(1)D (2)B (3)A
(4)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为由推辞。
②同割断这丝织品有什么不同呢?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理解。
D.有误,句意:并且七年没有回来。遂:于是,就。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句意:妻子跪起身问他回来的缘故。羊子说:“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没有别的特殊的事情。”
“故”为“问”的宾语,所以在“故”后停顿;羊子曰,是羊子说,后面是说的内容,此处应断开;“无”这里是动词,“没有”的意思,所以在“无”前面断句。故断句为: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3)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
A.有误,根据甲文中的“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可知,孙权只要求吕蒙涉猎广泛而已,故选项中“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错误。
(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此句中重点的词有:
①辞:推辞;以:用。
②何:什么;异:不同,区别;断:割断;斯:这。
参考译文:
【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乙】一年后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起身问他回来的缘故。羊子说:“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没有别的特殊的事情。”妻子听后,就拿起刀来快步走到织机前说道:“这些丝织品都是从蚕茧中生出,又在织机上织成。一根丝一根丝地积累起来,才达到一寸长,一寸一寸地积累,才能成丈成匹。现在如果割断这些正在织着的丝织品,那就无法成功(织出布匹),迟延荒废时光。你积累学问,就应当‘每天都学到自己不懂的东西’,以此成就自己的美德;如果中途就回来了,那同切断这丝织品又有什么不同呢?”羊子被他妻子的话感动了,重新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学业,并且七年没有回来。
六、现代文阅读(共18分)
10.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济南的冬天(节选)
①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②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臂地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壤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回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③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1)给第一段描绘的画面拟个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揣摩下面这个句子,好在哪里?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3)找出第②段中表示色彩的词语(至少四个),说说它们的作用?
(4)“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阳光朗照下的山
(2)比喻和拟人;形象地写出了济南四面环山的地形特点。同时,将小山写得像慈母般温存、可爱、慈善。生动而巧妙地突出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
(3)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四个即可);使丰富的色彩相互映衬,画面显得色彩缤纷,赏心悦目。(意思相近即可)
(4)表达了作者对秀美的济南小山的爱怜、赞叹之情。
【解析】
(1)仔细阅读第①段,概括出第一段的中心内容主要是写阳光照耀下的山,然后根据中心内容再来浓缩成标题。而且一般这样的题不要脱离原来的语段,尽量用文中原话来回答问题。
(2)此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这两种修辞手法主要是使语言生动形象,学生在赏析时要结合具体语句来说明。将小山比成摇篮形象地写出济南四面环山的特点,将山写成人的行为,又生动的写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3)仔细阅读第②段,学生不难找出描写色彩的词语,如“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臂地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壤上一道银边。”,这里作者运用“青黑”“白”和“蓝”等表示色彩的词语相互映衬,达到了赏心悦目的作用。
(4)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而这句话正是作者这种情感的流露。第二段是写济南的小山的,所以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小。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夏
梁衡
①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②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漫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③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天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他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冲刺。
④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⑤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溶溶,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11.将下面的文章思路梳理图填写完整。
12.下面句子标好了连读和重音符号,请说明理由。
(1)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
两个“快割”连读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却要大声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大声”重读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对比一下梁衡和刘湛秋笔下的夏天有什么不同点。
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儿雷的预告也没有,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大的雨点就打来了。可这时雨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身上的干爽,可光头浇,洗个雨澡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如果说,春雨给大地披上美丽的衣裳,而经过几场夏天的透雨的浇灌,大地就以自己的丰满而展示它全部的诱惑了。
【答案】11.A.旋律紧张 B.大声赞美
12.(1)加快节奏,与夏天紧张、急促的氛围吻合
(2)加强语气,使赞美、喜爱的夏天的感情更强烈
13.①梁衡笔下的夏还有急促紧张的特点,刘湛秋笔下的夏是粗犷的。②梁衡笔下的夏是炎热的,刘湛秋笔下的夏天是雨带来的清凉。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
A.根据文章第④段“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可知,第④段描写了农民紧张的农忙景象,所以本段体现了夏天紧张的节奏;
B.根据文章第⑤段“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可知,第⑤段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的赞美之情,所以本段是对夏天的赞美。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朗读分析。
(1)根据文章第④段“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可知,夏天的节奏是紧张的,这体现在农民的农忙景象上:他们要赶紧收割、晾晒麦子,接下来还要秋苗追肥、浇水,所以农民在收割麦子时是着急的、紧张的,所以两个“快割”连读能更好地体现出农民的紧张、急促。
(2)根据文章第⑤段“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可知,作者因为很少有人歌颂夏天而感到遗憾,因为作者认为夏天有着独特的美好,结合“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可以看出作者对夏天的喜爱,所以重读“大声”能够更好地表达出作者的赞美与喜爱。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根据文章第①段“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及第④段“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可知,本文描写了农忙的人们,着重体现了夏天的紧张与急促;
根据材料“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可知,在刘湛秋眼里,夏天是粗犷热烈的。根据文章第②段“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可知,本文通过描写被太阳炙烤的万物,体现了夏天的炎热;根据材料“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儿雷的预告也没有,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大的雨点就打来了。可这时雨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身上的干爽,可光头浇,洗个雨澡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嗦嗦的。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可知,材料主要描写了夏天下雨时的情景,夏雨为人们带来的清凉与惬意,体现了夏天下雨的清凉。
七、作文(共40分)
14.作文。
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初中,是谁,让你从童稚无知到文明懂礼?是谁,带领着你认识了鲁迅、老舍、朱自清?是谁,教会了你运用数学公式,学会了英语单词?是谁,在你成绩退步时给你鼓励与鞭策?是谁,在你苦恼烦躁时给你劝慰与呵护?……是啊,是老师,是与我们朝夕相伴的老师!
相信在你的求学经历中,一定有给你启迪、让你印象深刻的老师。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与同学们分享你们师生之间的故事。
要求:①有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答案】略。政治历史类
文学艺术类
科普类
体育军事类
其它
高中生
18%
47%
20%
9%
6%
初中生
9%
68%
15%
3%
5%
小学生
2%
82%
10%
2%
4%
紧张、热烈、急促
(第①段)
夏天到了(第②段)
(B.__________ 第⑤段)
色彩金黄(第③段)
A._____________(第④段)
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2024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解析版):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2024年中考二模语文试卷(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文言文阅读,古诗词赏析,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读写,默写,古诗词赏析,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题,阅读理解与欣赏,默写题,写作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