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部分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青桐鸣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南省部分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青桐鸣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已知反应, 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措施或做法与化学反应速率无关的是
A. 在月饼包装袋内放置抗氧化剂B. 用铝粉代替铝片在空气中燃烧
C. 向门窗合页里注油D. 向炉膛内鼓风
【答案】C
【解析】在月饼包装袋内放置抗氧化剂,吸收了氧气,可减慢反应速率,A不符合题意;铝粉与空气接触面积大,能加快反应速率,B不符合题意;向门窗合页里注油,是为了增加润滑度,与化学反应速率无关,C符合题意;向炉膛内鼓风可以增大氧气的浓度,有利于加快燃烧的速率,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下列事实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 在的平衡体系中,缩小容器容积可使体系颜色变深
B. 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
C. 实验室向浓氨水中加入NaOH固体制取少量氨气
D. 光照新制氯水,颜色变浅
【答案】A
【解析】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压缩容器容积,平衡正向移动,颜色变浅,故颜色加深是因为容积缩小使的浓度增大,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A符合题意;氯气溶于水存在平衡,在饱和食盐水中氯离子浓度较大,会抑制平衡正向移动,因此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在水中溶解度,可以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B不符合题意;浓氨水中存在平衡,当加入NaOH固体时,溶液中增大,平衡右移,释放出氨气,可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C不符合题意;光照新制氯水时发生反应,使平衡右移,氯水颜色变浅,可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 研究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在工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一个反应、,则该反应在低温下不能自发进行
B. 反应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
C. 反应的
D. 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化学反应均可实现自发进行
【答案】C
【解析】当时反应可自发进行,则、的反应在任何温度下均能自发进行,A错误;反应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可知,从化学方程式知,则,B错误;为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故,C正确;对于、的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D错误;
故选C。
4. 关于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为防止溶液溅出导致实验失败,向盛有稀盐酸的量热计内筒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应缓慢倾倒
B. 当混合溶液的温度不再变化时,记录该温度进行计算
C. 可选择稀盐酸和溶液进行实验
D. 用NaOH固体代替稀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测定,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答案】C
【解析】向盛有稀盐酸的量热计内筒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需要一次性迅速加入,减少热量损失,A错误;酸碱恰好反应完全时放热最多,所以混合溶液的温度要随时记录,取最高温度进行计算,B错误;为了保证盐酸完全被中和,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可略大于盐酸,C正确;因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所以用NaOH固体代替稀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测定会使实验结果不准确,D错误;
故选C。
5. 化学反应均伴随着能量变化,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可表示铝热反应、碳的燃烧、石灰石分解等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B. 由图乙可知CO的燃烧热为
C. 由图乙可知24g石墨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787kJ
D. 由图乙可判断CO能量比能量高
【答案】C
【解析】图甲表示反应放热反应,而石灰石分解吸热反应,A错误;燃烧热是指25℃,101Kpa下,1m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所放出的热量,由图乙可知CO的燃烧热为,B错误;由图乙数据,结合盖斯定律可得石墨的燃烧热,24g石墨的物质的量为2ml,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787kJ,C正确;CO燃烧有氧气参与,由图乙无法判断CO和的能量高低,D错误;
故选C。
6.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与平衡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仅改变温度一定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同时也一定能破坏化学平衡
B. 向平衡体系中加入KCl固体,平衡逆向移动
C. 对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通过压缩容器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增大,平衡不一定移动
D. 对于吸热反应,增大平衡常数的措施只有升高温度
【答案】B
【解析】仅改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一定改变,平衡一定发生移动,A正确;平衡体系的反应本质为,加入KCl固体,平衡不移动,B错误;对有气体参加可逆反应,通过压缩容器增大压强,气体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平衡不移动,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改变,则平衡发生移动,C正确;由于只与温度有关,所以对吸热反应来说,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D正确;
故选B。
7. 已知反应。若各物质反应速率分别用、、、表示,且同一时间段内,存在关系、、。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A. B.
C. D.
【答案】A
【解析】同一个反应中,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反应速率关系可得,A正确;
故选A。
8. 下列实验装置和操作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C
【解析】Zn与稀硫酸反应放出的热量和生成的气体都可使注射器的活塞外移,所以不能证明反应为放热反应,A错误;温度和催化剂都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没有控制单一变量,B错误;两组装置只有温度不同,且根据草酸和酸性高锰酸钾反应的方程式可知,两烧杯中的高锰酸钾均少量且等量,可以根据褪色时间的长短用来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正确;铜制搅拌器导热,会对反应热的测定造成干扰,D错误;
故选C。
9.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下列三组实验探究浓度、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表中两种溶液的浓度均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 若实验①②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
C. 若实验①③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
D. 若,则三组实验中,实验③溶液变浑浊的时间最短
【答案】B
【解析】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正确;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研究,根据实验①可知混合溶液总体积是50mL,则实验②加入溶液体积应该是,B错误;实验①和实验③只有反应温度不同,其他条件须相同,故,C正确;由于实验③温度高,溶液浓度与①相同,故反应速率最快,出现浑浊的时间最短,D正确;
故选B。
10. 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 相同温度下,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热量少
B. 同温同压下,反应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相同
C. 25℃、时, ,则含的稀硫酸与足量氢氧化钡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为57.3kJ
D. 若 ,则白磷比红磷稳定
【答案】B
【解析】同一物质,气态具有的能量高于固态具有的能量,相同温度下,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热量多,A错误;反应热与反应条件无关,只与物质的始态和终态有关,因此同温同压下,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相同,B正确;含的稀硫酸与足量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生成硫酸钡沉淀时也会释放能量,所以放出的热量不是57.3kJ,C错误;为放热反应,说明红磷能量低于白磷,能量越低越稳定,故红磷比白磷稳定,D错误;
故选B。
11. 将等物质的量的A、B混合于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经2min后测得D的浓度为,且。内以A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内
B. 反应过程中,容器内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保持不变
C. 起始时,A的物质的量为2.5ml
D. 反应过程中,A、B的转化率始终相等
【答案】C
【解析】由题意可知,2min后,D的浓度为,即,则,则,A正确;由内,可得,则反应过程中容器内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一直保持不变,B正确;设起始A、B的物质的量均为,由题意可列三段式(单位为ml):,由2min末,可得,则,C错误;由于反应物A、B的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且化学计量数相同,则转化率始终相同,D正确;
故选C。
12. 在催化剂作用下,某可逆反应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可逆反应中,断开旧化学键所吸收的总能量小于形成新化学键所放出的总能量
B. 该反应的决速步骤为i→ii
C. 升高温度可提高反应速率,但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降低
D. 使用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焓变,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答案】D
【解析】由题图中信息可知,该可逆反应为放热反应,则断键吸收的总能量小于成键释放的总能量,A正确;i→ii的活化能为,ii→iii的活化能为0.85eV,所以决速步骤为i→ii,B正确;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但平衡逆向移动,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减小,C正确;使用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反应的焓变,D错误;
故选D。
13. 对下列图像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对于反应,图甲可表示时增大容器容积(其他条件不变)的速率变化
B. 根据图乙可判断反应为吸热反应
C. 根据图丙可求出反应中
D. 图丁中b曲线变为a曲线可能是反应使用了催化剂
【答案】B
【解析】时刻改变的条件使反应速率减小,但平衡未移动,对于反应可能是增大了容器容积,A正确;图乙中先出现拐点,说明,平衡时的小于平衡时的,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B错误;由图丙可知,2min内消耗0.2mlB同时生成0.2mlC,两者反应速率相等,则,C正确;图丁中曲线a与曲线b相比,a的反应速率更快,但平衡没有移动,则a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D正确;
故答案为:B。
14. 在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相同量的氯化氢和晶体硅,发生反应,间隔相同时间测得在不同催化剂下HCl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图中温度范围内催化剂的活性变化可忽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选用催化剂①可加快反应速率,同时提高平衡时HCl的转化率
B. 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图中a、b点均有
C. 化学平衡常数:
D. 加压、适当升温、及时分离出,均有利于提高硅的转化率
【答案】B
【解析】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移动,HCl的转化率不变,A错误;a、b点转化率均未达到最高点,转化率还在升高,故平衡正向移动,,转化率最高点为平衡,温度升高,转化率降低,向逆向反应,故反应为放热反应,B正确;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越高K越小:,C错误;加压、及时分离出平衡正向移动,均有利于提高硅的转化率,适当升温平衡逆向移动,降低转化率,D错误;
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15. 氨气是一种重要的含氮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为和反应生成时的能量变化。则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已知部分化学键的键能数据如表所示:
则___________。
(3)在2L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发生反应,的转化率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乙所示:
①内,___________。
②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____(写出计算式即可);气体的总压强___________。
③下列说法能表明上述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填选项字母,下同)。
A.
B.混合气体密度不再改变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D.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④反应达到平衡后,为提高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
A.改用高效催化剂 B.升高温度 C.缩小容器容积
【答案】(1)
(2)391 (3)①. 0.0375 ②. ③. 3:2 ④. CD ⑤. B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图甲可知生成的,则热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由键能与反应热的关系得,解得,即断开需要吸收391kJ能量。
【小问3详解】
①内,消耗,则;
②由题中数据可列三段式:
则平衡常数,由于反应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所以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故气体的总压强;
③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达到平衡时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根据方程式得,则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错误;反应前后气体质量和容器体积不变,气体密度始终不变,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错误;反应前后气体质量不变,气体物质的量增大,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正确;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增大,恒温恒容下,气体的压强与物质的量成正比,则压强是变量,当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正确;
故选CD;
④改用高效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移动,转化率不变,A错误;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转化率增大,B正确;该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缩小容器的容积造成压强增大,平衡逆向移动,转化率减小,C错误;
故选B。
16. 二氧化碳的再利用是当今科研的一项重要课题。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上用和反应合成二甲醚。已知反应:
I.
II.
则反应的___________。
(2)在容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和,一定条件下只发生反应I,测得和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甲所示:
①从,用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第9min时___________(填“>”“=”或“”或“”或“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化学]河南省部分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青桐鸣联考试题(含解析),共16页。
这是一份河南省部分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青桐鸣联考化学试题,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已知反应,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南省青桐鸣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联考化学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性质决定用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