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含答案)生物试卷(解析版)
展开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考生应首先阅读答题卡上的文字信息,然后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池塘水体富营养化后,蓝细菌和绿藻大量繁殖会形成水华,下列相关叙 述正确的是( )
A. 蓝细菌和绿藻都是原核生物
B. 蓝细菌和绿藻都含有叶绿体
C. 蓝细菌和绿藻含有的光合色素相同
D. 蓝细菌和绿藻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答案】D
【详解】A、蓝细菌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绿藻属于低等植物,属于真核生物,A错误;
BC、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含叶绿体,因为其细胞中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所以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绿藻含有叶绿体,叶绿体中的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BC错误;
D、蓝细菌和绿藻都含有DNA和RNA,都是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D正确。
故选D。
2. 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内的结合水失去了流动性和溶解性
B. 水可作为反应物参与有氧呼吸和光反应
C. 晒干的种子自由水含量降低,便于储藏
D. 北方冬小麦进入越冬期后结合水的比例会下降,抗逆性提高
【答案】D
【详解】A、结合水与蛋白质、多糖、磷脂等物质相结合,这部分水不蒸发,失去了流动性和溶解性,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A正确;
B、人体细胞中的水可作为反应物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发生水的光解,B正确;
C、种子晒干过程中失去的水是自由水,自由水含量低时种子代谢水平降低,便于储藏,C正确;
D、冬天小麦细胞中结合水的比例升高,其抗寒能力增强,D错误。
故选D。
3. 无机盐对于维持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下列关于无机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缺氮和缺镁均会使绿色植物的叶片变黄,光合作用速率降低
B. 人体内缺乏Na+ 会引起肌肉抽搐,缺乏Ca2+会引起肌无力
C. 体育锻炼后及时补充无机盐可以提供能量
D. 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答案】A
【详解】A、叶绿素含有氮元素和镁元素,缺氮和缺镁均会使绿色植物的叶片叶绿素合成不足而变黄,光合作用速率降低,A正确;
B、人体内Na+缺乏会引起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降低,最终引发肌肉酸痛等症状,肌肉抽搐是因Ca2+缺乏导致的,B错误;
C、无机盐不能提供能量,C错误;
D、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少数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D错误。
故选A。
4. 细胞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来维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
B. 淀粉和糖原都是细胞的储能物质
C. 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可大量转化为糖类
D. 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答案】C
【详解】A、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 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常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A正确;
B、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淀粉和糖原都是细胞的储能物质,B正确;
C、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 肪;而脂肪一般只在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 才会分解供能,而且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可见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但不可大量转化为糖类,C错误;
D、ATP是腺苷三磷酸的英文名称缩写,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D正确。
故选C。
5. 体内参与生命活动的生物大分子可由单体通过相应的连接键聚合而成。根据表中的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 可以是麦芽糖、淀粉、糖原或纤维素
B. ②连接方式的多样性是③具有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C. 烟草细胞的⑤中含有4种核苷酸
D. ①③⑤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答案】D
【详解】A、葡萄糖是多糖的单体,淀粉、糖原和纤维素是多糖,麦芽糖是二糖,二糖不是生物大分子,A错误;
B、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单体,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有:氨基酸的种类不同、氨基酸的数量不同、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不同以及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B错误;
C、烟草细胞是真核细胞,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因而含有8种核苷酸,C错误;
D、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多糖、蛋白质、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因此生物大分子也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D正确。
故选D。
6. 烫发与构成头发角蛋白的两条肽链的结合和重构有关,原理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角蛋白中至少含有2个游离的氨基
B. 烫发过程中,肽键数目发生了改变
C. 二硫键使肽链形成了复杂的空间结构
D. 构成角蛋白的氨基酸不一定有21种
【答案】B
【详解】A、据图可知,角蛋白由两条肽链构成,故至少含有两个游离的氨基和羧基,A正确;
B、烫发过程中蛋白质空间结构被破坏,二硫键断裂,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没有改变,肽键没有断裂,故肽键数目没变,B错误;
C、据图可知,烫发前后,二硫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使角蛋白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故二硫键使肽链形成了复杂的空间结构,C正确;
D、构成生物中的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1种,但构成特定蛋白质的氨基酸不一定都有21种,故构成角蛋白的氨基酸不一定有21种,D正确。
故选B。
7. 下列有关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的比较,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二者均由等体积的NaOH 溶液、CuSO₄溶液配制而成
B. 二者使用时均需要水浴加热
C. 前者与还原糖反应产生砖红色,后者与蛋白质反应产生紫色
D. 配制两种试剂所使用物质的浓度都相同
【答案】C
【详解】A、斐林试剂是甲液和乙液等量,但是双缩脲试剂A 液和 B 液不是等体积,A错误;
B、双缩脲试剂使用时不需要水浴加热,B错误;
C、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反应产生紫色,C正确;
D、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 0.1g/mL 的 NaOH 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 0.05g/mL 的 CuSO₄溶液)组成,双缩脲试剂是由 A 液(质量浓度为 0.1g/mL 的 NaOH 溶液)和 B 液(质量浓度为 0.01g/mL 的 CuSO₄溶液)组成,配制两种试剂所使用物质的浓度不相同,D错误。
故选C。
8. 食物中的蛋白质经肠道中消化酶的消化分解为氨基酸后,进入人体在核糖体中又重新合成人体蛋白质。下列有关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构成蛋白质的元素在氨基酸中都能找到
B. 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发生在核糖体中
C. 必需氨基酸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只能从食物中获取
D. 蛋白质被消化酶消化后,空间结构改变
【答案】A
【详解】A、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但构成蛋白质的元素并不一定在氨基酸中都能找到,有些元素是在蛋白质形成过程中通过与其他元素结合而获得的,A错误;
B、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后形成多肽,进而形成蛋白质,其场所为核糖体,B正确;
C、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需要而不能自身合成的氨基酸,必须从食物中获取,C正确;
D、蛋白质被消化酶(蛋白酶)消化后,形成短肽链和氨基酸,此过程中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D正确。
故选A。
9. 细胞膜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化和信息交流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膜参与物质运输均依赖于膜上的转运蛋白
B. 细胞膜中具有ATP 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C.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有关
D. 其他生物膜不能参与物质运输、能量转化和信息交流
【答案】B
【详解】A、自由扩散不需要转运蛋白,A错误;
B、细胞膜中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既能运输物质,也能催化ATP的水解,能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B正确;
C、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不一定依赖于细胞膜上的受体,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可以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C错误;
D、细胞器膜,如内质网可参与物质运输、如分泌蛋白的运输,D错误。
故选B
10. 细胞内部像一个繁忙的工厂,细胞质中有许多忙碌不停的细胞器。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成熟的红细胞进行细胞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B. 高尔基体在细胞内物质运输的过程中起交通枢纽作用
C. 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消耗的能量全部来自线粒体
D. 蓝细菌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
【答案】B
【详解】A、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其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
B、高尔基体在细胞内物质运输的过程中起交通枢纽作用,如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中,从内质网上形成的囊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然后从高尔基体上形成的囊泡与细 胞膜融合,B正确;
C、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消耗的能量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错误;
D、蓝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核仁,其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无关,D错误。
故选B。
11. 下列关于标记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 3H标记的亮氨酸,可用于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
B. 用18O标记水和二氧化碳同时提供给植物,可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C. 用14C 标记的二氧化碳,可用于追踪光合作用中碳原子的转移途径
D. 用不同荧光染料分别标记小鼠和人类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可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答案】B
【详解】A、用3H标记亮氨酸,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采用了同位素示踪法,可以证明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紧密联系的,A正确;
B、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进行两组实验,一组提供H218O和CO2,另一组提供H2O和C18O2供给同种植物,而非同时,B错误;
C、用14C标记的CO2供给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可证明碳的转化途径,即14CO2→14C3→有机物,C正确;
D、由于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所以分别用不同颜色荧光染料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再将这两种细胞融合,证明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正确;
故选B。
12. 在观察多个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处于不同状态)临时装片时,某同 学绘制了相应曲线图,但没有标注纵坐标。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 若图甲的纵坐标为原生质体表面积,则所观察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
B. 若图甲的纵坐标为原生质体表面积,则所观察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变化如图乙
C. 若图丙的纵坐标为原生质体表面积,则所观察细胞为活细胞
D. 若图丁的纵坐标为原生质体表面积,则所观察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一定等于外界溶液浓度
【答案】D
【详解】A、若图甲的纵坐标为原生质体表面积,由图可知,随时间增加,其表面积在减少,体积同样在减少,则所观察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A正确;
B、若图甲的纵坐标为原生质体表面积,则所观察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其细胞液浓度如图乙所示,随时间增加而增加,B正确;
C、若图丙的纵坐标为原生质体表面积,由图可知,随时间增加,其表面积先减少后增加,说明所观察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又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因而所观察细胞为活细胞,C正确;
D、若图丁的纵坐标为原生质体表面积,由图可知,随时间增加,其表面积没有变化,则所观察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或等于外界溶液浓度,D错误。
故选D。
13. 下图为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葡萄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葡萄糖在膜载体GLUT₂ 的参与下进行协助扩散
B. 葡萄糖与膜载体SGLT₂ 结合,使其空间结构改变
C. Na+浓度差的建立依靠钠钾泵参与的主动运输
D. 葡萄糖通过载体SGLT₂ 进入细胞时需要ATP 直接供能
【答案】D
【详解】A、葡萄糖在膜上借助载体蛋白GLUT2 进行的顺浓度梯度的运输,属于协助扩散,A正确;
B、膜载体SGLT₂ 属于载体蛋白,与葡萄糖发生特异性结合,每次发生结合蛋白质的空间结构都会发生改变,B正确;
C、Na+出细胞和K+进细胞,均属于低浓度→高浓度运输的过程,该过程都是依靠钠钾泵参与的主动运输,C正确;
D、SGLT2运输葡萄糖不消耗 ATP,依靠 Na+ 的电化学势能驱动, 属于继发性主动运输,D错误。
故选D。
14.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酶只能在活细胞中发挥作用
B. 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性
C. 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学反应
D. 应在酶发挥作用的最适温度和 pH 下保存酶制剂
【答案】B
【详解】A、只要条件适宜,酶在体内外均可发挥作用,A错误;
B、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效果显著,具有高效性,B正确;
C、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即酶具有专一性,C错误;
D、酶制剂应在最适pH和低温下保存,D错误。
故选B。
15. 下图曲线b 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 时,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实验刚开始时酶量增加,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 表示
B. B点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可用曲线c 表示
C. 曲线出现平台的原因是反应物已经反应完全
D. 限制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浓度
【答案】D
【详解】A、若实验刚开始时酶量增加,酶促反应速率会增大,而曲线a 表示酶促反应速率减小,A错误;
B、题干信息“曲线b 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 时,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B点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会下降,B错误;
C、曲线反应是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曲线出现平台的原因是酶的数量的限制,C错误;
D、AB段酶促反应速率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限制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浓度,D正确。
故选D。
16. 常用α、β、γ表示 ATP 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 一Pα.~Pβ~Pγ)。 研究人员将32P 标记的磷酸注入活的离体肝细胞中,1~2min后迅速分离得到细 胞内的 ATP,结果发现仅有一个位置的磷酸基团被32P 标记,ATP中的放射性强度与注入的磷酸的放射性强度几乎一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表明,细胞内全部 ADP 都转化为ATP
B. 32P 标记的ATP 水解后得到的腺苷中无放射性
C. 32P 极有可能出现在ATP 的γ位上
D. ATP 脱去β、γ位上的磷酸基团后,是构成RNA 的一种单体
【答案】A
【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该实验不能说明细胞内全部ADP都转化成ATP,A错误;
B、根据题干信息“结果发现ATP的末端磷酸基团被32P标记,并测得ATP与注入的32p标记磷酸的放射性强度几乎一致”说明:32P标记的ATP水解产生的腺苷没有放射性,B正确;
C、远离腺苷的特殊的化学键不稳定,容易水解和形成,故32P 极有可能出现在ATP 的γ位上,C正确;
D、ATP 脱去β、γ位上的磷酸基团后,是构成RNA 的一种单体腺嘌呤核糖核苷酸,D正确。
故选A。
17. 通常认为,马铃薯块茎部位的细胞无氧呼吸时产生乳酸,而根部的细胞无氧呼吸时产生乙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每分子葡萄糖经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时生成的ATP比产生乳酸时生成的多
B. 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时伴随着CO₂ 的释放
C. 马铃薯块茎和根部细胞中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可能不完全相同
D. 根部细胞无氧呼吸时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答案】C
【详解】A、无论是产生酒精还是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都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无能量释放,故每分子葡萄糖经无氧呼吸产生酒精时生成的ATP和产生乳酸时相同,A错误;
B、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时没有CO₂ 的释放,B错误;
C、根据题意,马铃薯块茎部位的细胞无氧呼吸时产生乳酸,而根部的细胞无氧呼吸时产生乙醇,酶具有专一性,故二者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可能不完全相同,C正确;
D、根部细胞无氧呼吸时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储存在乙醇中,D错误。
故选C。
18. 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基本过程,将酵母菌破碎并进行离心,分离得 到细胞质基质、线粒体,与酵母菌分别装入1至5号试管中,加入不同的物质,进行如下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注:“十”代表加入了适量的相关物质,“一”代表未加入。
A. 能将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为CO₂和 H₂O的试管是5号
B. 不能产生ATP的试管是2号
C. 能产生酒精的试管是1号和4号
D. 不能产生CO₂的试管是3号
【答案】D
【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分析可知,1号试管在细胞质基质中加入葡萄糖无氧条件下可进行无氧呼吸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少量能量并合成ATP;2号试管在线粒体中只加入葡萄糖无法进行呼吸作用;3号试管在线粒体总加入丙酮酸在有氧条件下可进行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生产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并合成ATP;4号试管在酵母菌中加入葡萄糖无氧条件下可进行无氧呼吸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少量能量并合成ATP;5号试管在酵母菌中加入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能将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为CO2和 H2O同时释放能量并合成ATP,D错误,ABC正确。
故选D。
19. 细胞呼吸的原理在生活和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是为了促进伤口细胞的有氧呼吸
B. 储藏水果可通过降低温度和氧气含量,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C. 提倡有氧运动,可避免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引起身体不适
D. 稻田及时排水,可避免根部细胞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造成烂根
【答案】A
【详解】A、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是为了抑制厌氧细菌繁殖,A错误;
B、储存水果需要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低温可以抑制呼吸相关酶的活性,而降低氧气含量,可以降低呼吸速率,B正确;
C、肌细胞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提倡有氧运动,可避免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引起身体不适,C正确;
D、植物淹水条件下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乙醇发酵产生酒精而造成烂根,故稻田应及时排水,D正确。
故选A。
20. 科学发现离不开科学家们的前赴后继,以下关于科学家的工作和结论表述错误的是( )
A. 恩格尔曼设计了巧妙的水绵实验,显微镜下需氧细菌的分布直观地体现了放氧部位
B. 希尔发现离体叶绿体的悬浮液中加入氧化剂,光、暗条件下都能释放出氧气
C. 丹尼利和戴维森发现细胞表面张力低于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结合其他发现推测细胞膜中可能附有蛋白质
D. 罗伯特森利用电镜观察到细胞膜的三层结构,推测细胞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构成
【答案】B
【详解】A、恩格尔曼将载有水绵和需氧细菌的临时装片置于没有空气的小室中,在黑暗中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发现细菌只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的部位集中,直观地体现了放氧部位,A正确;
B、希尔发现离体叶绿体的悬浮液中加入氧化剂,在光照下可以释放出氧气,B错误;
C、英国学者丹尼利和戴维森研究了细胞膜的张力。他们发现细胞的表面张力明显低于油一水界面的表面张力。由于人们已经发现了油脂滴表面如果吸附有蛋白质成分则表面张力会降低,因此丹尼利和戴维森推测细胞膜中可能还附有蛋白质,C正确;
D、罗伯特森在电镜下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三层结构,他结合其他科学家的工作,大胆提出了细胞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构成,D正确。
故选B。
21. 下图是水稻光合作用基本过程的流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阶段 I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阶段Ⅱ发生在叶绿体基质
B. 物质1为O2, 物质2为NADPH, 物质5为CO2
C. 突然停止光照,短期内,物质4会增多,物质6会减少
D. 突然停止CO2供应,短期内,物质2和物质4均会减少
【答案】D
【详解】A、光合作用过程分为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阶段Ⅰ是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阶段Ⅱ是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A正确;
B、根据图示以及光合作用过程可知,图中物质1是O2,物质2是NADPH,物质5是二氧化碳,B正确;
C、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减弱,产生的ATP和NADPH减少,物质4(C3)的还原减弱,形成的物质6(C5)减少,CO2含量不变,固定过程消耗的物质6(C5)不变,短期内叶绿体中物质4(C3)会增多,物质6(C5)的含量会减少,C正确;
D、突然停止CO2 供应,暗反应减弱,C3的生成量减少,消耗的NADPH减少,因此短期内,物质2(NADPH)会增多,物质4(C3)会减少,D错误。
故选D。
22. 科研人员研究温度对甲、乙两种植物净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下图。据图推测合理的是( )
A. 30℃时,甲乙两种植物固定CO₂的速率相同
B. 40℃时,甲植物有机物量减少,乙植物有机物量增多
C. 甲植物较乙植物对高温更敏感
D. 在凉爽环境下植物乙生长的更快
【答案】C
【详解】A、甲植物和乙植物在30℃时,净光合作用相等,但呼吸作用速率不确定,所以二者固定CO2的速率不确定,A错误;
B、40℃时,甲植物净光合作用速率大于0,所以在积累有机物,有机物量增加,B错误;
C、从图中看出,随着温度升高,甲植物净光合作用速率下降较快,说明甲植物较乙植物对高温更敏感,C正确;
D、在凉爽条件下,植物净光合作用速率甲大于乙,说明甲生长更快,D错误。
故选C。
23. 生活在干旱地区的一些植物具有特殊的CO2固定方式。这类植物晚上气孔打开吸收 CO2, 吸收的CO2通过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白天气孔关闭,液泡中储存的苹果酸脱羧释放的CO2可用于光合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白天叶肉细胞产生ATP 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B. 光合作用所需的CO2 来源于苹果酸脱羧和细胞呼吸
C. 气孔白天关闭、晚上打开既能保证光合作用正常进行,又可防止水分过多散失
D. 干旱的环境条件下培养该植物,可测得晚上液泡内的pH 高于白天
【答案】D
【详解】A、白天植物既可以进行光合作用也可以进行呼吸作用,有氧呼吸第一、二、三阶段、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都能产生ATP,因此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A正确;
B、液泡中储存的苹果酸脱羧释放的CO2可用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也能产生CO2,因此,光合作用所需的CO2 来源于苹果酸脱羧和细胞呼吸,B正确;
C、 白天气孔关闭能防止蒸腾作用过强而导致的水分散失过多,而晚上气孔打开吸收CO2能保证(白天)光合作用正常进行,C正确;
D、据题意可知,干旱的环境条件下培养该植物,这类植物晚上气孔打开吸收 CO2, 吸收的CO2 通过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导致晚上液泡内的pH 低于白天,D错误。
故选D。
24. 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会有如下种植方式,其中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B
【详解】A、合理密值,行株距要合理,不能太大,增大光照面积,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A正确;
B、合理的轮作有很高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利于均衡利用土壤养分和防治病、虫、草害;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调节土壤肥力,不能提高光能的利用率,B错误;
C、套种的两种作物共同生长期短,可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资源,提高光能利用率,C正确;
D、间作能从增大光照面积等方面提高光能利用率,D正确。
故选B。
25. 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生物学中有关“颜色”的一页笔记,有误的是( )
A. 滤纸条上呈现蓝绿色的条带是叶绿素b
B. 通 入CO₂ 的溴麝香草酚蓝溶液颜色由蓝变绿再变黄
C. 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反应变为灰绿色
D. 苏丹Ⅲ染液能将脂肪染成橘黄色
【答案】A
【详解】A、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其中滤纸条上呈现黄绿色的条带是叶绿素b,呈现蓝绿色的条带是叶绿素a,A错误;
B、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溶液鉴定二氧化碳,通 入CO2的溴麝香草酚蓝溶液颜色由蓝变绿再变黄,B正确;
C、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颜色是橙色)与酒精反应变为灰绿色,C正确;
D、脂肪的鉴定可用苏丹III染液,苏丹Ⅲ染液能将脂肪染成橘黄色,D正确。
故选A。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5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中的横线上。)
26. 酶的抑制剂有两类,其中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从而降低酶对底物的催化效应;非竞争抑制剂和酶活性部位以外的其他部位结合,能改变酶的结构,使酶不能与底物结合,从而使酶失去催化活性。以胰脂肪酶催化脂肪水解为例,在不同抑制剂的作用下,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1)图1正常情况下,某同学想利用胰脂肪酶、脂肪溶液来探究pH 对酶活性的影响,pH 和温度分别属于 ________ 、_______ 变量,胰脂肪酶活性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2)图2是 ________ 抑制剂的作用机理。改变底物的量,对图 ________(填“2”或“3”)抑制剂的作用效果无影响。
(3)研究发现,茶多酚对胰脂肪酶活性的影响属于非竞争性抑制剂的作用,欲验证这一结论,请将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实验思路:取一定量的脂肪溶液 ________ 分为甲、乙两组,两组都加入适量且 ________ 的茶多酚和胰脂肪酶,乙组继续添加 _______,比较两组酶促反应速率。
预期实验结果: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 自变量 ②. 无关 ③. 单位时间内脂肪的减少量或单位时间内甘油、脂肪酸的生成量
(2)①. 竞争性 ②. 3
(3)①. 平均 ②. 等量、等浓度 ③. 脂肪溶液 ④. 甲乙两组酶促反应速率相等
【分析】根据题意,竞争性抑制剂会使酶活性降低,非竞争性抑制剂会使酶结构发生改变而失去催化作用,据此分析。
(1)实验目的是探究pH 对脂肪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pH,因变量是酶活性,温度、浓度等为无关变量。胰脂肪酶活性可用一定条件下胰脂肪酶催化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这一化学反应的速率表示,即胰脂肪酶活性可用单位时间内脂肪的减少量或单位时间内甘油、脂肪酸的生成量来表示。
(2)图2中的抑制剂a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从而降低酶对底物的催化效应,说明抑制剂a为竞争性抑制剂。非竞争抑制剂和酶活性部位以外的其他部位结合,能改变酶的结构,使酶不能与底物结合,从而使酶失去催化活性,图3中的抑制剂b为非竞争性抑制剂,故改变底物的量,对图3的抑制剂的作用效果无影响。
(3)改变底物的量,对非竞争性抑制剂的作用效果无影响,若要验证茶多酚对胰脂肪酶活性的影响属于非竞争性抑制剂的作用,则实验思路大致为:取一定量的脂肪溶液平均分为甲、乙两组,两组都加入适量且等量、等浓度的茶多酚和胰脂肪酶,乙组继续添加脂肪溶液,比较两组酶促反应速率,若实验结果为甲乙两组酶促反应速率相等,则说明增加底物的量并不能降低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即可验证茶多酚对胰脂肪酶活性的影响属于非竞争性抑制剂的作用。
27. 大豆在我国的种植历史悠久,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和粮食作物,是人们获取植物蛋白质的重要途径。请回答以下问题。
(1)在大豆播种前,需松土、施肥,松土主要目的是 ________ 。要因地制宜地开展施肥工作,施加氮肥可增加 _______ (写出三种物质即可)的含量,从而提高大豆的光合作用强度。
(2)为研究大豆叶片中光合色素的种类和含量,可用 ________ 提取叶片中的光合色素,并用 ________ 法对色素进行分离,结果在滤纸条上出现四条色素带,其中离滤液细线最远的色素带呈 _______ 色。
(3)不同的光信号也会影响大豆产量。研究表明,蓝光可通过光敏色素等光受体驱动K+转运蛋白开启,使保卫细胞 ________ ,渗透压 ________,吸水膨胀,引起气孔开放,提高暗反应速率。
(4)研究大豆光补偿点(植物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的光照强度)对大豆增产有积极意义。当大豆植株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其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速率 _______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的速率。
【答案】(1)①. 增加土壤中氧气含量,促进植物根细胞有氧呼吸 ②. 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
(2)①. 无水乙醇 ②. 纸层析 ③. 橙黄
(3)①. K+浓度升高 ②. 升高
(4)大于
【分析】(1)松土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土壤中氧气含量,促进植物根细胞有氧呼吸,进而促进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增强根细胞的生命活动。氨基酸、蛋白质、核酸的元素组成都含有C、H、O、N,要因地制宜地开展施肥工作,施加氮肥可增加植物体内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的含量,从而提高大豆的光合作用强度。
(2)光合色素可以溶解在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中,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所以为研究大豆叶片中光合色素的种类和含量,可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片中的光合色素,并用纸层析法对色素进行分离,结果在滤纸条上出现四条色素带,其中离滤液细线最远的色素带是胡萝卜素,呈橙黄色。
(3)不同的光信号也会影响大豆产量。研究表明,蓝光可通过光敏色素等光受体驱动K+转运蛋白开启,使保卫细胞K+浓度升高,渗透压升高,吸水膨胀,引起气孔开放,提高暗反应速率。
(4)当大豆植株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表明大豆植株(主要是叶肉细胞)光合速率=叶肉细胞的呼吸速率+其它细胞的呼吸速率,故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大于其呼吸速率,因此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速率大于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的速率。
28. 尿素被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分解成氨后才能被植物利用。图1为“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中样品稀释示意图。图2是用A、B两种方法得到的培养结果。
(1)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时,配制培养基需要以 ________ 为唯一氮源。培养基灭菌的方法是 ________ 。
(2)若通过图2中A 方法分离细菌时,需要对接种环 ________ 灭菌,在第 二次及以后的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 ,最终分离得到 ________。
(3)根据图1分析,为达到稀释目,①~⑤号试管在加入1 mL 菌液前,均需要提前加入9 mL _______ 。④号试管的稀释倍数为 _______ ,⑤号试管的 结果表明每克土壤中的菌株数为 _______ 个。
(4)图1最后用于计数的平板是通过图2中的 _______ (填字母)方法获得 的。该种方法相对于显微镜直接计数的优势在于 _______ 。
(5)分离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 分进行振荡培养,结果发现: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____________。 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1)①. 尿素 ②. 高压蒸汽灭菌法
(2)①. 灼烧 ②. 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③. 单个细胞繁殖而形成的菌落
(3)①. 无菌水 ②. 105 ③. 1.7×109
(4)①. B ②. 可以区分细胞的死活,即只计数活的细胞
(5)①. 快 ②. 振荡培养能给微生物提供更多的氧气,并使细胞能够与营养物质进行充分的接触。
【分析】从土壤中分离尿素分解菌的一般步骤是: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培养和筛选菌株。图中5支试管为梯度稀释,最后经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后进行计数。
(1)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时,配制培养基需要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其他微生物由于不能分解尿素而缺乏氮源不能在该培养基上生长,培养基灭菌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
(2)一般对接种环灼烧灭菌,第 二次及以后的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最终可以得到单个细胞繁殖而形成的菌落。
(3)①~⑤号试管在加入1 mL 菌液前,均需要提前加入9 mL 无菌水,以逐步稀释菌液,②号试管中的菌落稀释倍数为103倍,③号试管的稀释倍数为104倍,④号试管的稀释倍数为 105,⑤号试管进行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的结果表明每克土壤中的菌株数为(168+175+167)÷3×10×105×100÷10=1.7×109个。
(4)图1最后用于计数的平板是通过图2中的稀释涂布平板法,即B方法获得的。该种方法相对于显微镜直接计数的优势在于可以区分细胞的死活,即只计数活的细胞。
(5)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因为振荡培养能给微生物提供更多的氧气,并使细胞能够与营养物质进行充分的接触。
29. 我国已成功创建世界首例生物节律紊乱体细胞克隆猴模型,下图是获得体细胞克隆猴的主要流程。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BMAL1 是生物节律核心基因。为获得生物节律紊乱的克隆猴,研究者 使用CRISPR/Cas9 技术敲除多个猴胚胎中的BMAL1。 如图1所示,该系统由 sgRNA 和 Cas9 蛋白构成,sgRNA 起向导作用,通过 _______ 原则与靶序列结 合,引导Cas9 蛋白切断BMAL1 基因的 _______ 键。
(2)研究者将敲除BMAL1基因的受精卵置于含有 ________ 等天然成分的 培养基中培养,除了适宜的营养物质、温度等条件外,还需要控制的气体条件是______。最终获得了一批 BMAL1缺失的猕猴,行为学分析表明这些猕猴睡 眠紊乱,但严重程度不同, ________ (填“适宜”或“不适宜”)作为实验动物开发 药物。
(3)研究者采集了一只睡眠紊乱最明显的BMAL1 敲除猕猴的体细胞,拟通过 _______ 技术获得更多的遗传背景一致的生物节律紊乱猕猴,过程如图2 所示,这是一种 _______ (填“有性”或“无性”)生殖方式。为获得更多卵母细 胞,需对健康的母猴注射 _______ 激素进行 _______ 操作,并通过腹腔镜收 集卵母细胞,在体外培养到 _______ 期备用。
(4)获得的重构胚需要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激活,使其完成 ________ 进程。 代孕母猴对上述胚胎基本不会发生 _______ ,为 _______ 技术奠定了生理学基础,最终获得了五只克隆猴,首次成功构建遗传背景一致的生物节律紊乱猕猴模型。
【答案】(1)①. 碱基互补配对 ②. 磷酸二酯
(2)①. 血清 ②. 95%空气和5%CO2 ③. 适宜
(3)①. 动物体细胞核移植 ②. 无性 ③. 促性腺激素 ④. 超数排卵 ⑤. MⅡ中
(4)①. 细胞分裂和发育 ②. 免疫排斥反应 ③. 胚胎移植
【分析】胚胎移植是指将雌性动物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他雌性动物的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
(1)sgRNA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与靶序列(DNA链)结合,Cas9 蛋白相当于限制酶,可以切断BMAL1基因的磷酸二酯键。
(2)培养受精卵相当于动物细胞培养,需要将其置于含有血清等天然成分的 培养基中培养,动物细胞培养的气体条件是95%空气和5%CO2。
这些猕猴睡眠紊乱,但严重程度不同,但这些猕猴基因型是相同的,可以设置与克隆猕猴生理状态相同的没有敲除BMAL1基因正常个体作为对照,因此适宜作为实验动物开发药物。
(3)可以通过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更多的遗传背景一致的生物节律紊乱猕猴,该过程没有经过精卵细胞的融合,属于有性生殖,为获得更多的卵母细胞,需要对母猴注射促性腺激素进行超数排卵,在体细胞总培养至MⅡ中期备用。
(4)重构胚经过物理或化学方法激活,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代孕子宫一般不会对其发生免疫排斥反应,为胚胎移植技术奠定了生理学基础。
单体
连接键
生物大分子
葡萄糖
/
①
氨基酸
②
③
核苷酸
④
⑤
试管编号
加入物质
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
酵母菌
1
2
3
4
5
葡萄糖
十
十
十
十
丙酮酸
一
十
一
氧气
十
十
种植方式
定义
A
合理密植
指在单位面积上,栽种作物时密度要适当,行株距要合理
B
轮作
指在同一田块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和年度间轮换种植不同作
物的种植方式
C
套种
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或畦间播种或栽植后季作物
的一种种植方式
D
间作
指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
或两种以上作物
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文件包含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pdf、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考试生物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3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试题(有答案)(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河南省郑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试题(有答案)(解析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