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生物月考(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生物月考(解析版),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条件,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婴儿的肠道上皮细胞可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此过程不涉及( )
A. 消耗 ATPB. 受体蛋白识别
C. 载体蛋白协助D. 细胞膜流动性
【答案】C
【分析】小分子的物质可以通过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来进出细胞,大分子进出细胞是通过内吞和外排来完成的。被动运输的动力来自细胞内外物质的浓度差,主动运输的动力来自ATP。胞吞和胞吐进行的结构基础是细胞膜的流动性。胞吞和胞吐与主动运输一样也需要能量供应。
【详解】AD、免疫球蛋白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是有机大分子物质,吸收方式为胞吞,需要消耗ATP,胞吞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AD正确;
BC、免疫球蛋白是有机大分子物质,细胞吸收该物质,需要受体蛋白的识别,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B正确,C错误。
故选C。
2. 关于大肠杆菌和豌豆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
A. 都是真核生物
B. 能量代谢都发生在线粒体中
C. 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D. 都具有核糖体
【答案】D
【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且遗传物质是DNA。
【详解】A、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豌豆是真核生物,A错误;
B、大肠杆菌只具有核糖体,无线粒体等其他细胞器,能量代谢不发生在线粒体中,B错误;
C、大肠杆菌无光合色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C错误;
D、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都具有核糖体这一细胞器,D正确。
故选D。
3. 秋冬季是呼吸道疾病高发的季节,溶菌酶含片可用于急慢性咽喉炎、口腔黏膜溃疡的治疗。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溶菌酶是在人体细胞的溶酶体中合成的
B. 溶菌酶可以对支原体起到杀伤作用
C. 溶菌酶对有细胞壁的全部微生物起作用
D. 临床上溶菌酶可与抗生素混合使用,以增强疗效
【答案】D
【分析】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
【详解】A、溶菌酶的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A错误;
B、支原体无细胞壁,因此溶菌酶不能对支原体起到杀伤作用,B错误;
C、溶菌酶能够水解细菌的细胞壁,但并不能对具有细胞壁的全部微生物起作用,C错误;
D、临床上将溶菌酶与抗生素混合使用,增强抗生素的疗效,是因为溶菌酶能溶解细菌的细胞壁,有抗菌消炎的作用,D正确。
故选D。
4. 下列不属于水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的是( )
A. 物质运输的良好介质B. 保持植物枝叶挺立
C. 降低酶促反应活化能D. 参与光合作用
【答案】C
【分析】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在细胞内以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是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是许多化学反应的反应物或者产物,自由水能自由移动,对于生物体内的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可以相互转化,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升高,细胞代谢旺盛,抗逆性差,反之亦然。
【详解】A、自由水可以自由流动,是细胞内物质运输的良好介质,A正确;
B、水可以保持植物枝叶挺立,B正确;
C、降低酶促反应活化能的是酶,水不具有此功能,C错误;
D、自由水是许多化学反应的反应物,可以参与光合作用,D正确。
故选C。
5. 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常见的有20多种。下列关于元素与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镁是叶绿体中参与光合作用的叶绿素的组成元素
B. 有氧呼吸时,NADH来自于葡萄糖和水的分解
C. 植物从土壤溶液中吸收的氮可以用于合成蛋白质、磷脂
D. 组成细胞的各种元素大多以离子形式存在
【答案】D
【分析】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详解】A、叶绿素的元素组成中含镁,故镁是叶绿体中参与光合作用的叶绿素的组成元素,A正确;
B、有氧呼吸时,NADH来自于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和第二阶段丙酮酸(丙酮酸也是由葡萄糖分解而来)和水的分解,故有氧呼吸时,NADH来自于葡萄糖和水的分解,B正确;
C、细胞中的蛋白质、磷脂的元素组成中均含有N元素,所以合成需要N,故植物从土壤溶液中吸收的氮可以用于合成蛋白质、磷脂,C正确;
D、组成细胞的各种元素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D错误。
故选D。
6. 下列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卵细胞体积较大,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效率低
B. 染色质处于细丝状,有利于DNA完成复制、转录等生命活动
C. 在抗体的合成分泌过程中内质网会接收、释放囊泡
D. 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吞噬病菌等,其寿命短于红细胞
【答案】C
【分析】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染色体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式;细胞体积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效率越低。
【详解】A、卵细胞体积较大,相对表面积越小,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效率低,A正确;
B、染色体的组成主要是DNA和蛋白质,DNA可作为转录和复制的模板,高多螺旋化使上述过程受阻,染色质处于细丝状,有利于DNA解螺旋,从而有利于DNA完成复制、转录等生命活动,B正确;
C、抗体属于分泌蛋白,所以其合成和加工的过程中,内质网接受来自核糖体的肽链,核糖体没有膜结构,故该过程中内质网不能接收囊泡,C错误;
D、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吞噬病菌等,需要快速更新,所以白细胞凋亡的速率很快,其寿命短于红细胞,D正确。
故选C。
7. 下列有关人体中化合物及生化反应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腺苷是人体重要的化合物,组成元素为C、H、O、N
B. 细胞中由氨基酸合成新的肽链过程伴随着ATP的水解
C. 固醇的合成与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有关
D. 人体中的酶合成过程都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
【答案】C
【分析】一、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的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二、细胞内的吸能反应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
【详解】A、腺苷是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的,组成元素为C、H、O、N,A正确;
B、细胞中由氨基酸合成新的肽链过程消耗能量,伴随着ATP的水解,B正确;
C、固醇属于脂质,脂质的合成与光面内质网有关,C错误;
D、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蛋白质的合成经过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RNA的合成需要经过转录过程,而转录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因此人体中的酶合成过程都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D正确。
故选C。
8. 下列有关植物细胞能量代谢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含有两个特殊化学键的ATP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B. 加入呼吸抑制剂可使细胞中ADP生成减少,ATP生成增加
C. 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乳酸的过程中伴随有ATP的合成
D. 光下植物叶肉细胞中会发生ATP的合成和水解
【答案】D
【分析】一、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腺嘌呤+核糖),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
二、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ATP,光反应的条件是光照,光反应产生的ATP被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利用;
三、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产生丙酮酸,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继续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能合成ATP。
【详解】A、ATP是腺嘌呤+核糖+3个磷酸基团,含有两个特殊化学键,ATP除去两个磷酸基团后是RNA的基本单位,A错误;
B、加入呼吸抑制剂可以抑制细胞呼吸,生成ATP减少,ADP生成增加,B错误;
C、丙酶酸转变为乳酸的过程中是无氧呼吸第二阶段,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产生能量,无ATP的合成,C错误;
D、光下植物叶肉细胞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ATP,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暗反应消耗ATP,用于C3的还原;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能合成ATP,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所以光下植物叶肉细胞中会发生ATP的合成和水解,D正确。
故选D。
9.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答案】C
【分析】一、生物膜的探究历程:19世纪末,欧文顿通过对植物细胞膜的通透性进行实验,发现脂溶性物质优先通过细胞膜,说明膜是由脂质组成的;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膜,发现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了细胞膜的静态统一的结构;1970年,科学家将鼠细胞和人细胞进行细胞融合实验,将融合细胞培养一段时间,发现蛋白质能在融合细胞中均有分布,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二、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详解】A、将伞形帽伞藻的假根和菊花形帽伞藻的柄嫁接,将长成伞形帽伞藻,不能说明形态建成与细胞核有关,因假根中也存在细胞质;若要证明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建成主要与细胞核有关,还需加核移植实验,A错误;
B、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实验需要用无水乙醇作为提取剂,因为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中,B错误;
C、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实验进行的外界条件是原生质层的两侧存在浓度差,且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同时也能说明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C正确;
D、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因为实验中用荧光标记的是蛋白质,因此能说明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不能得出细胞膜上的分子都能运动的结论,D错误。
故选C。
10. 为探究温度对绿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将绿藻培养液均分成4份,装入密闭培养瓶中,置于4种不同温度(已知t1<t2<t3<t4)下培养,分别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测定密闭培养瓶中氧气的含量变化,得到如图所示数据。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在光照的条件下,t4温度时绿藻细胞群体的净光合速率为零
B. 在光照的4种温度实验条件下,t2温度时绿藻净光合速率最大
C. 绿藻细胞的呼吸酶活性会随着温度升高而升高
D. 绿藻位于t2温度下白天光照10h,经过一昼夜会有有机物的积累
【答案】D
【分析】题图分析,黑暗条件下氧气的消耗值代表了呼吸速率,且已知t1<t2<t3<t4。由图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呼吸速率逐渐增加,说明在实验温度范围内,绿藻呼吸作用相关酶的活性与温度呈正相关;光下氧气的增加值代表了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净光合速率先逐渐增加后降低,t4时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
【详解】A、题图分析,黑暗条件下O2的消耗值代表了呼吸速率,光下O2的增加值代表了净光合作用速率,t4条件下绿藻的净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而净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所以其总光合速率是呼吸速率的两倍,A错误;
B、光下O2的增加值代表了净光合作用速率,由图可知,t3温度时绿藻净光合速率最大,B错误;
C、在实验温度范围内,绿藻呼吸速率逐渐增加,但不能说明呼吸作用相关酶的活性与温度呈正相关,C错误;
D、由图可知,黑暗条件下O2的消耗值代表了呼吸速率,光下O2的增加值代表了净光合作用速率,绿藻位于t2温度下白天光照10h,经过一昼夜有机物的量为10×6-14×4=4,经过一昼夜会有有机物的积累,D正确。
故选D。
11. 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对细胞分化和器官构建有一定的影响,还有实验证明,改变细胞所处的位置可导致细胞分化方向发生改变。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已分化的细胞仍可具有细胞分裂能力
B. 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形成是细胞分裂、分化的结果
C.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完全由基因决定
D. 改变细胞所处的位置可导致细胞分化方向发生改变,可能与周围细胞分泌的信号分子的诱导有关
【答案】C
【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详解】A、随着细胞分化程度的加深,细胞的分裂能力逐渐下降,已分化的细胞在特定条件下也可以分裂、分化,A正确;
B、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形成是细胞分裂、分化的结果,B正确;
C、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结合题意,人们注意到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对细胞分化和器官构建有一定的影响,由此可知细胞分化不完全由基因决定,C错误;
D、由题意可知,改变细胞所处的位置可导致细胞分化方向改变,可能与周围细胞分泌的信号分子的诱导有关,D正确。
故选C。
12. 家鸽体内某两种蛋白质可以形成含铁的杆状多聚体,该多聚体能识别外界磁场并自动顺应磁场方向排列。编码这两种蛋白质的基因,仅在家鸽的视网膜中共同表达。研究表明,这两个基因中的任何一个发生突变都会导致杆状多聚体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进而使其功能丧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生物体中基因与性状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B. 家鸽的其他体细胞中没有杆状多聚体,但都含有这两个基因
C. 以上事例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D. 若要分别验证这两个基因对家鸽行为的影响,可运用减法原理设计实验
【答案】A
【分析】基因与性状并非完全的一一对应关系,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控制生物的性状,如果通过控制酶的合成,属于间接控制,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对性状也可以直接控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实现的。
【详解】A、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可有多因一效或一因多效的现象,A错误;
B、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家鸽的其他体细胞中没有杆状多聚体,但都含有这两个基因,B正确;
C、研究表明,这两个基因中的任何一个发生突变都会导致杆状多聚体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进而使其功能丧失。说明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C正确;
D、可以用单独A基因表达组、单独B基因表达组、AB基因均表达组,故可运用减法原理设计三组实验,D正确。
故选A。
13. miRNA是一类由内源基因编码的长度为19~25个核苷酸的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它主要通过与一个或多个靶mRNA的3'端完全或不完全地互补结合,使mRNA降解或抑制mRNA翻译,从而发挥其转录后的调控功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miRNA会使靶基因表达产物的量减少
B. miRNA与靶mRNA结合的过程中存在A与T的配对
C. miRNA的形成不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
D. miRNA内的嘌呤数一定等于靶mRNA内的嘧啶数
【答案】A
【分析】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需要解旋酶和RNA聚合酶参与;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需要以氨基酸为原料,还需要酶、能量和tRNA等。
【详解】A、miRNA通过与一个或多个靶mRNA的3'端完全或不完全地互补结合使mRNA降解或抑制mRNA翻译,会导致miRNA靶基因表达产物的量减少,A正确;
B、miRNA识别靶mRNA时的碱基配对方式,为A-U、U-A、G-C、C-G,B错误;
C、由题意可知,miRNA是一类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RNA的形成都需要RNA聚合酶的参与,miRNA也不例外,C错误;
D、miRNA通过与一个或多个靶mRNA的3'端完全或不完全地互补结合,因此miRNA内的嘌呤数不一定等于靶mRNA内的嘧啶数,D错误。
故选A。
14. 某种嗜热细菌,其栖息的热泉水温可达90℃左右,若该细菌DNA分子共有N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脱氧核苷酸M个,则下列关于嗜热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细菌DNA聚合酶可以应用于PCR技术
B. 该细菌DNA分子中的每个磷酸基团都与2个脱氧核糖相连
C. 该细菌DNA分子的碱基中A+T/G+C的比例可能较高
D. 该细菌DNA分子第n次复制时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N-M)×(2n-1)个
【答案】C
【分析】一、概念: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
二、原理:DNA复制;
三、前提条件:要有一段已知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以便合成一对引物;
四、条件: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
五、过程:①高温变性:DNA解旋过程;②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③中温延伸:合成子链。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
【详解】A、嗜热细菌细胞内的酶比一般细菌更耐高温,因此将其DNA聚合酶应用于PCR技术有明显优势,A正确;
B、细菌细胞内的DNA分子为环状,因此DNA分子中的每个磷酸基团都与2个脱氧核糖相连,B正确;
C、由于C、G碱基对间的氢键数量多,所以该嗜热菌DNA分子的A+T/G+C的比例可能较低,C错误;
D、若该细菌DNA分子共有N个碱基对,胞嘧啶脱氧核苷酸M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有(2N-2M)/2=N-M,则第n次复制时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N-M)×(2n-1)个,D正确。
故选C。
15. 在格里菲思所做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从小鼠体内分离出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某同学根据上述实验,结合现有生物学知识所做的下列推测中,不合理的是( )
A. S型细菌的DNA能够进入R型细菌细胞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B. 该转化过程可能存在着基因重组
C. 从死亡的小鼠体内只能分离出S型活菌
D. 将S型细菌的DNA经RNA酶处理后与R型细菌混合,可以得到S型细菌
【答案】C
【分析】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没有证明转化因子是什么物质,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将各种物质分开,单独研究它们在遗传中的作用,并用到了生物实验中的减法原理,最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A、S型菌的DNA进入R型菌细胞后使R型菌具有了S型菌的性状,可知S型菌的DNA进入R型菌细胞后指导蛋白质的合成,A正确;
B、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该转化过程可能存在着基因重组,B正确;
C、从死亡的小鼠体内能分离出S型活菌和R型活菌,C错误;
D、酶具有专一性,将S型细菌的DNA经RNA酶处理后,DNA不水解,与R型细菌混合,可以得到S型细菌,D正确。
故选C。
16. 等位基因A/a、B/b分别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如图表示这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若图甲、乙、丙中的同源染色体均不发生互换,也不发生基因突变,则图中所示个体自交,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甲所示个体自交后代有3种基因型
B. 图乙所示个体自交后代的表型之比为1:2:1
C. 图丙所示个体自交后代纯合子的基因型有4种
D. 可以利用Aabb与aaBb杂交的方式根据子代表型比例探究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
【答案】D
【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同时也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详解】A、图甲所示个体A/B、a/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产生的配子为AB和ab,自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AaBb和aabb,有3种基因型,A正确;
B、图乙所示个体A/b、a/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产生的配子为Ab和aB,自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1∶2∶1,表现型之比为1∶2∶1,B正确;
C、图丙所示个体基因型为AaBb,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自交后代纯合子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纯合子的基因型有4种,C正确;
D、无论等位基因A、a和B、b是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Aabb与aaBb杂交子代的表型比均为1:1:1:1,因此不能探究这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D错误。
故选D。
17.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思路、实验材料的选择、实验处理方法等都会直接影响实验结果。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 富兰克林通过观察DNA分子X射线衍射图谱推算A与T配对,G与C配对
B. 沃森和克里克共同建立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并提出了遗传物质自我复制的假说
C. 鲁宾和卡门通过同位素示踪方法研究了光合作用中氧气的来源
D. 克里克提出了中心法则、证明了遗传密码中三个碱基编码一个氨基酸
【答案】A
【分析】沃森和克里克见到了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拍摄的、非常清晰的X射线衍射照片,推算出DNA的双螺旋结构;此后,美国生物化学家查哥夫的研究成果给了沃森和克里克很大启发,查哥夫发现:(1)在他所分析的DNA样本中,A的数目总是和T的数目相等,C的数目总是和G的数目相等,即:(A+G):(T+C)=1;(2)(A+T):(C+G)的比值具有物种特异性,沃森和克里克吸收了美国生物化学家查哥夫的研究成果,经过深入的思考,终于建立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详解】A、沃森和克里克根据富兰克林提供的DNA分子X射线衍射图谱推算DNA分子呈双螺旋结构,A错误;
B、沃森和克里克共同建立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并提出了遗传物质自我复制的假说,B正确;
C、美国的鲁宾和卡门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用18O分别标记CO2和H2O,一组植物提供C18O2和H2O,另一组植物提供CO2和H218O,分析两组植物释放的O2,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C正确;
D、1957年克里克首先预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并提出了中心法则,他还以噬菌体为实验材料证明了遗传密码中3个碱基编码1个氨基酸,证明了“三联体密码”的假说是正确的,D正确。
故选A。
18. 天津工业生物所历经10年耕耘,首次实现了不依赖光合作用的、由CO₂到淀粉的全合成。下图为人工淀粉合成途径简图,图中ZnO-ZnO₂为无机催化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多种酶在低温下保存会导致空间结构被破坏,活性降低
B. 与ZnO-ZnO₂相比,图中的多种酶为反应提供活化能的能力更显著
C. C₁在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下脱水缩合形成肽键构成C3中间体
D. 图中不同的反应过程由不同酶来催化,体现了酶的专一性
【答案】D
【分析】该图表示人工淀粉合成代谢途径,二氧化碳在无机催化剂的作用下形成C1,C1在多种酶的作用下形成C3中间体,C3在多种酶的作用下形成C6中间体,C6在多种酶的作用下形成淀粉分子。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和作用条件温和。
【详解】A、酶在低温条件下保存不会导致空间结构受到破坏,当温度适宜时,酶活性会上升,低温条件下酶活性降低,A错误;
B、与ZnO-ZnO₂相比,图中的多种酶能更大幅度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能为反应提供活化能,B错误;
C、C1在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下构成C3中间体,该过程不是经过脱水缩合反应实现的,也不能形成肽键,C错误;
D、不同反应所用酶不同,体现出酶具有专一性,D正确。
故选D。
19. 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哈维·阿尔特、迈克尔·霍顿和查尔斯·赖斯这三位伟大的科学家,奖励他们在发现丙型肝炎病毒上作出的贡献。如图为丙型肝炎病毒的增殖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病毒和HIV的增殖过程都需要逆转录酶的参与
B. ③④⑤⑥过程都发生了碱基配对且配对方式完全相同
C. 该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③过程通常发生在④过程之前
D. ④⑤过程需要消耗的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的数目不相同
【答案】A
【分析】①过程为病毒侵入宿主细胞,②过程为病毒的RNA注入宿主细胞,③过程是以+RNA为模板翻译形成RNA复制酶,④过程是+RNA为模板复制形成-RNA,⑤过程是以-RNA为模板复制形成+RNA,⑥过程是以+RNA为模板翻译形成该病毒的结构蛋白,⑦过程是结构蛋白和+RNA组装形成子代病毒。
【详解】A、由图可以直接看出该病毒的增殖没有逆转录过程,不需要逆转录酶的参与,A错误;
B、④⑤过程发生+RNA和-RNA之间的配对,③⑥过程发生+RNA上的密码子和tRNA上的反密码子之间的配对,配对方式都是A-U、C-G,B正确;
C、④过程为RNA复制,需要RNA复制酶的催化,而宿主细胞中不含有RNA复制酶,故③过程通常发生在④过程之前,C正确;
D、④过程合成的是-RNA,⑤过程合成的是+RNA,两者需要消耗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的数目不相同,D正确。
故选A。
20. 用某种高等植物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若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若用纯合白花植株的花粉给F1红花植株授粉,得到的子代植株中,红花为101株,白花为302株。根据上述杂交实验结果推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F2白花植株中纯合体占比为3/16
B. 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3种
C. 控制红花与白花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D. 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种类比红花植株的多
【答案】D
【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详解】AC、由题干信息可知,纯合红花植株与纯合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部表现为红花,说明红花是显性性状,若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红花为272株,白花为212株,比例为9:7,可推断该相对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设相关基因为A、a和B、b,则F2中9A-B-表现为红色,3A-bb、3aaB-、1aabb表现为白色,F2中白花植株中纯合体占3/7,AC错误;
B、F2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共4种,B错误;
D、F2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5种,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4种,D正确。
故选D。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不得分,共15分)
21. 生物体内的DNA常与蛋白质结合,以DNA—蛋白质复合物的形式存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真核细胞染色体和染色质中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B. 真核细胞的核中有DNA—蛋白质复合物,而原核细胞的拟核中没有
C. 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解旋酶
D. 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则该复合物中含有RNA聚合酶
【答案】ACD
【分析】染色质是指细胞核内易被醋酸洋红或甲紫等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期,染色质呈细长丝状且交织成网状;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染色质细丝高度螺旋、缩短变粗成圆柱状或杆状的染色体。
【详解】A、真核细胞的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式,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A正确;
B、真核细胞的核中含有染色体或染色质,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原核细胞的拟核中也可能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如拟核DNA进行复制或者转录的过程中都存在DNA与酶(成分为蛋白质)的结合,也能形成DNA-蛋白质复合物,B错误;
C、DNA复制需要DNA聚合酶、解旋酶等,因此复合物中的该蛋白可能是解旋酶,C正确;
D、若复合物中正在进行RNA的合成,属于转录过程,转录需要DNA一条链做模板、需要RNA聚合酶等,因此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可能是RNA聚合酶,D正确。
故选ACD。
22. NAD⁺作为线粒体呼吸链上代谢过程的重要底物,其过度消耗将会影响到线粒体氧化呼吸和ATP合成等细胞生物学功能。已知NAD⁺的合成场所是细胞质基质,通过线粒体膜需要借助特殊的转运蛋白TF-H。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催化O₂与NAD⁺反应的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
B. TF-H缺失的细胞表现出耗氧量下降及ATP生成量减少
C. NAD⁺的水平下降,细胞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速率均受影响
D. 通常情况下,动物和植物无氧呼吸过程中会有NADH的积累
【答案】BC
【分析】有氧呼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1分子葡萄糖被分解为2分子丙酮酸和少量的还原型氢,释放少量能量;(2)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丙酮酸和水在线粒体基质中被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还原型氢,释放少量能量;(3)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前两个阶段产生的还原型氢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水并释放大量的能量;NADH即是还原型氢。
【详解】A、催化O₂与NADH反应的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而不是NAD⁺,A错误;
B、TF-H缺失使得NAD⁺无法进入线粒体,导致线粒体中产生的还原型氢不足,最终使第三阶段受阻,表现出耗氧量下降及ATP生成量减少,B正确;
C、NAD+生成NADH发生在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故NAD+水平下降会同时影响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C正确;
D、通常情况下,动物和植物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NADH,会在第二阶段被消耗掉,而不会积累,D错误。
故选BC。
23. 某种蜜蜂的蜂王和工蜂具有相同的基因组。雌性工蜂幼虫主要食物是花蜜和花粉,若喂食蜂王浆,也能发育成为蜂王。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降低DNA甲基化酶的表达后,即使一直喂食花蜜花粉,雌性工蜂幼虫也会发育成蜂王。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 花蜜花粉可降低幼虫发育过程中DNA的甲基化
B. 蜂王DNA的甲基化程度低于工蜂
C. 蜂王浆可以提高蜜蜂DNA的甲基化程度
D. 蜂王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也会存在一定程度的甲基化
【答案】ACD
【分析】DNA甲基化为DNA化学修饰的一种形式,能够在不改变DNA序列的前提下,改变遗传表现。大量研究表明,DNA甲基化能引起染色质结构、DNA构象、DNA稳定性及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式的改变,从而控制基因表达。
【详解】A、降低 DNA 甲基化酶的表达后, 即使一直喂食花蜜花粉,雌性工蜂幼虫也会发育成蜂王,说明甲基化不利于其发育成蜂王,而工蜂幼虫主要食物是花蜜和花粉,不会发育成蜂王,因此花蜜花粉可增强幼虫发育过程中DNA的甲基化,A错误;
B、甲基化不利于其发育成蜂王,故蜂王DNA的甲基化程度低于工蜂,B正确;
C、蜂王浆可以降低蜜蜂DNA的甲基化程度,使其发育成蜂王,C错误;
D、蜜蜂的性别由染色体数目决定,雄蜂的染色体数目为雌蜂的一半,蜜蜂没有性染色体的概念,D错误。
故选ACD。
24.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产前诊断可初步确定胎儿是否患猫叫综合征
B. 遗传病患者一定携带致病基因
C. 人类遗传病在遗传时都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D.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答案】BC
【分析】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
(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
【详解】A、猫叫综合征是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产前诊断可以通过羊水检查等方法初步确定胎儿是否患猫叫综合征,A正确;
B、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患者不一定携带致病基因,如21三体综合征,B错误;
C、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往往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C错误;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因为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D正确。
故选BC。
25. 苯丙酮尿症是一种严重的单基因遗传病。图1是某患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部分成员Ⅰ1、Ⅰ2、Ⅱ1和Ⅱ2的DNA经限制酶Msp Ⅰ酶切,产生不同的片段,经电泳后用苯丙氨酸羟化酶cDNA探针杂交,结果见图2。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为1/256,不考虑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情况。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个体Ⅱ1是杂合子的概率为1/3
B. 个体Ⅱ2与一杂合子婚配生患病孩子的概率为0
C. 个体Ⅱ3是隐性纯合子,对其DNA经酶切后电泳,会有1条19kb探针杂交条带
D. 个体Ⅱ4与人群中某正常女性婚配,产下一个男孩患该病的概率为1/102
【答案】AC
【分析】一、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二、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在遗传分析中,我们通常会用到基因的分离定律。比如,假设控制该病的基因为 A、a,当个体表现为患病时,其基因型为 aa,正常个体可能为 AA 或 Aa。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为 1/256,即 aa 的概率为 1/256,则 a 的基因频率为 1/16,A 的基因频率为 15/16。
【详解】AB、苯丙酮尿症是一种严重的单基因遗传病,假设该病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分析图1可知,Ⅰ1、Ⅰ2都不患病,但其女儿Ⅱ3却患病,所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3的基因型为aa,Ⅰ1和Ⅰ2的基因型都为Aa,再结合图2的酶切结果可知,Ⅰ1、Ⅰ2、Ⅱ1的基因型相同,因此Ⅱ1的基因型为Aa,Ⅱ2表现正常,且从酶切结果看,Ⅱ2与Ⅱ1基因型(Aa)不同,所以Ⅱ2的基因型为AA,由此可以推知,23 kb探针杂交条带对应正常显性基因A,19 kb探针杂交条带对应隐性基因a。个体Ⅱ1的基因型为Aa,是杂合子的概率为1,个体Ⅱ2的基因型为AA,她与一杂合子(Aa)婚配,生患病孩子(aa)的概率为0,A错误、B正确;
C、个体Ⅱ3是患者,是隐性纯合子(aa),对其DNA经酶切后电泳,会有2条19 kb探针杂交条带,C错误;
D、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为1/256,即aa为1/256,由遗传平衡定律可知,a为1/16、A为15/16,AA为225/256、Aa为30/256,因此人群中某正常女性为Aa的概率为2/17,Ⅱ4的基因型为1/3AA、2/3Aa,他们婚配产下一个男孩患该病(aa)的概率为2/17×1/4×1/2×2/3=1/102,D正确。
故选AC。
三、非选择题(共55分)
26. 高原地区蓝光和紫外光较强,常采用覆膜措施辅助林木育苗。为探究不同颜色覆膜对藏川杨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者检测了白膜、蓝膜和绿膜对不同光的透过率,以及覆膜后幼苗光合色素的含量,结果如图、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三种颜色的膜对紫外光、蓝光和绿光的透过率有明显差异,其中____光可被位于叶绿体____上的光合色素高效吸收后用于光反应,进而使暗反应阶段的C3接受____释放的能量并被还原。与白膜覆盖相比,蓝膜和绿膜透过的____较少,可更好地减弱幼苗受到的辐射。
(2)研究表明,覆盖蓝膜更有利于藏川杨幼苗在高原环境的生长。根据上述检测结果,其原因为____(答出两点即可)。
(3)现有可促进藏川杨幼苗增产的三种不同光照强度的白色光源,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可提高藏川杨产量的最适光照强度(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
【答案】(1)①. 红光和蓝紫 ②. 类囊体的薄膜 ③. ATP和NADPH ④. 紫外光
(2)①与覆盖其它色的膜相比,覆盖蓝膜的紫外光透过率低,蓝光透过率高,在降低紫外光对幼苗的辐射的同时不影响其光合作用;②覆盖蓝膜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都更高,有利幼苗进行光合作用
(3)将若干生长情况良好且相同的藏川杨幼苗随机均分为三组,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中,每组分别照射不同光照强度的白色光源,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分别测量容器中的氧气的含量。
【分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作光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是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产物有O2、ATP和NADPH。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有没有光都能进行,这个阶段叫作暗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的。在这一阶段, CO2被利用,经过一系列的反应后生成糖类。
【小问1详解】叶绿体由双层膜包被,内部有许多基粒。每个基粒都由一个个圆饼状的囊状结构堆叠而成,这些囊状结构称为类囊体。吸收光能的4种色素就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其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这 4种色素吸收的光波长有差别,但是都可以用于光合作用。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转化为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这部分的能量用于还原的C3,在酶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的反应转化为糖类和C5。据图可知,与白膜覆盖相比,蓝膜和绿膜透过的紫外光较少,可更好地减弱幼苗受到的辐射;
【小问2详解】据图可知,与覆盖其它色的膜相比,覆盖蓝膜的紫外光透过率低,蓝光透过率高,在降低紫外光对幼苗的辐射的同时不影响其光合作用;据表中数据分析,与覆盖白膜和绿膜比,覆盖蓝膜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都更高,有利幼苗进行光合作用;
【小问3详解】自变量是不同的光照强度,因变量是光合作用强度,可以检测氧气的含量。将若干生长情况良好且相同的藏川杨幼苗随机均分为三组,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中,每组分别照射不同光照强度的白色光源,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分别测量容器中的氧气的含量。
27. 某二倍体动物(2N=10)基因型为AaXBY,其某次细胞分裂如图1所示,该动物产生精子并参与受精卵形成及受精卵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数目变化如图2所示。
(1)图1所示细胞名称为____,对应图2中的____段。图1中A、a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原因是____。
(2)图2中,7时期染色体数目上升的原因是____,10时期染色体数目上升的原因是____。
(3)若将该动物的某造血干细胞的DNA经3H充分标记后置于不含3H的培养基中培养,该细胞经过两次连续分裂后形成4个大小相等的子细胞,则其子细胞中含有带有3H标记的染色体条数为____。
【答案】(1)①. 次级精母细胞 ②. 6-7 ③.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互换
(2)①.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②. 精子和卵细胞进行受精作用
(3)0到10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小问1详解】分析图2,1-5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为减数第一次分裂,5-7染色体数目减半,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中期,7-8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8-9染色体数目再次减半,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10-11染色体数目恢复和体细胞一样,为受精过程,13-14染色体数目变为体细胞的两倍,为有丝分裂后期,分析图1,该细胞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故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对应图2中的6-7段。图1中A、a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互换。
【小问2详解】7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7时期染色体数目上升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10为受精过程,染色体数目上升的原因是精子和卵细胞进行受精作用。
【小问3详解】造血干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第一次分裂结束后,2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有一条被3H标记的DNA链,第二次分裂时,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中,只有一条含有3H标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此时细胞中含有20条染色体,其中10条染色体带标记,10条染色体不带标记,由于姐妹染色单体分离,非姐妹染色单体自由组合,所以在形成的4个子细胞中,含有带有3H标记的染色体条数为0到10条。
28. 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真核细胞内三种物质的合成过程,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示甲过程表示____的过程。其中甲、乙过程可以发生在细胞核中,也可以发生在____和____中。
(2)生物学中,经常使用3H-TdR(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研究甲过程的物质合成情况,原因是____。
(3)丙过程在核糖体中进行,通过____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碱基识别,将氨基酸转移到肽链上。AUG是甲硫氨酸的密码子,又是肽链合成的起始密码子,某种分泌蛋白的第一个氨基酸并不是甲硫氨酸,这是新生肽链经____和____(细胞结构)加工修饰的效果。
【答案】(1)①. DNA复制 ②. 线粒体 ③. 叶绿体
(2)3H-TdR是DNA合成的原料之一,可根据放射性强度变化来判断DNA合成情况
(3)①. tRNA ②. 内质网 ③. 高尔基体
【分析】一、真核细胞中,DNA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 图甲: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进行复制,该过程为DNA的复制过程; 图乙: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进行复制,该过程为转录过程; 图丙:以mRNA为模板进行的翻译过程,产物为多肽。
二、DNA复制:
(1)DNA复制的条件:
①模板:解旋后的两条DNA单链;
②原料:四种脱氧核苷酸;
③能量:ATP;
④酶: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2)DNA复制的过程:
①解旋: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把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
②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条母链力模板,以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各自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
③形成子代DNA:每条子链与其对应的母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从而形成2个与亲代DNA 完全相同的子代DNA分子;
(3)DNA复制的特点: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
3、转录: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转录的场所:细胞核;转录的模板:DNA分子的一条链;转录的原料:四种核糖核苷酸(“U”代替“T”与“A”配对,不含“T”);与转录有关的酶:DNA解旋酶、RNA聚合酶;转录的产物:mRNA;
4、翻译: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翻译的场所:细胞质的核糖体上;翻译的本质:把DNA上的遗传信息通过mRNA转化成为蛋白质分子上氨基酸的特定排列顺序。
【小问1详解】图甲是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即DNA复制;DNA存在于细胞核、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所以,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也可发生DNA复制和转录;
【小问2详解】3H-TdR是DNA合成的原料之一,故可根据放射性强度变化来判断DNA合成情况;
【小问3详解】反密码子存在于tRNA上,AUG是起始密码子,新合成的多肽链首端应是甲硫氨酸,但某种分泌蛋白的第一个氨基酸并不是甲硫氨酸,这说明新生肽链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修饰后,甲硫氨酸被切除。
29. 科研人员在直刚毛果蝇纯合品系中发现一只焦刚毛雌果蝇突变体,将直刚毛果蝇与该突变体杂交,后代雌果蝇全为直刚毛,而雄果蝇全为焦刚毛。科研人员将一DNA片段导入到子一代直刚毛雌蝇的体细胞中,通过克隆技术获得一只转基因焦刚毛果蝇。进一步研究发现插入的DNA片段本身不控制具体性状,果蝇体内存在该DNA片段可导致直刚毛基因不表达而表现为焦刚毛,并且受精卵中若不存在B、b基因将导致胚胎致死(注:控制刚毛性状的基因可以用B、b表示)。
(1)控制果蝇刚毛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染色体上,且____为显性性状。判断基因位置的原因为____。
(2)该DNA片段插入到果蝇染色体上的位置有4种可能,如图1所示。让该转基因果蝇与直刚毛雄果蝇进行杂交,若后代中焦刚毛♀∶焦刚毛♂∶直刚毛♀∶直刚毛♂=1∶1∶1∶1,则DNA插入的位置是____(填序号);若后代中焦刚毛♀∶焦刚毛♂∶直刚毛♀=1∶1∶1,则DNA插入的位置是____(填序号)。
(3)将转基因焦刚毛果蝇中B基因与直刚毛果蝇中B基因及二者的cDNA(相应mRNA逆转录形成的DNA)进行扩增后电泳,结果如图所示:
根据图2可知,转基因焦刚毛果蝇中导入的DNA片段插入的位置为图1中的____(填序号)。真核生物基因转录的RNA需要通过剪接加工后才能形成具有功能的mRNA,试分析说明两种果蝇cDNA扩增结果不同的原因是____。
【答案】(1)①. X ②. 直刚毛 ③. 直刚毛雄果蝇与焦刚毛雌果蝇杂交,后代雌果蝇全为直刚毛,而雄果蝇全为焦刚毛,性状与性别有关,且后代雌性为直刚毛
(2)①. ① ②. ④
(3)①. ④ ②. 是B基因中因插入序列导致突变,合成的mRNA在加工时切除了更长的序列,导致mRNA比正常的B基因转录的mRNA短
【分析】题干信息可知,直刚毛雄果蝇与焦刚毛雌果蝇突变体杂交,后代雌果蝇全为直刚毛,而雄果蝇全为焦刚毛,推测控制果蝇刚毛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直刚毛为显性,焦刚毛为隐性。
【小问1详解】直刚毛雄果蝇与焦刚毛雌果蝇突变体杂交,子代雌果蝇全为直刚毛,而雄果蝇全为焦刚毛,性状与性别有关,子代雌性全是直刚毛,故控制果蝇刚毛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直刚毛为显性。亲本基因型是XbXb(焦刚毛)和XBY(直刚毛),子代基因型是XBXb和XbY。
【小问2详解】将一个外源DNA片段导入到该直刚毛雌蝇(XBXb)的体细胞中,如果是①,插入的外源DNA与b基因连锁;如果是②,则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如果是③,插入的外源DNA与B基因连锁;如果是④,则B基因的碱基序列打破,发生基因突变;
如果该DNA片段的插入位置是①(设插入的DNA上的基因是A,没有插入的是a),则转基因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BaXbA,直刚毛雄果蝇的基因型是XBaY,进行杂交,子代XBaXBa、XBaY、XBaXbA、XbAY,由于题干信息可知,插入的DNA片段本身不控制具体性状,果蝇体内存在该DNA片段可导致直刚毛基因不表达而表现为焦刚毛,则子代XBaXBa(直刚毛)、XBaY (直刚毛)、XBaXbA(焦刚毛)、XbAY(焦刚毛),且比例是1:1:1:1。
如果插入位置是④,则B基因碱基序列打破,发生基因突变,即为0,亲代基因型是XA0Xab和XaBY,子代基因型XA0XaB:XabXaB:XA0Y:XabY=1:1:1:1,由于果蝇体内存在该DNA片段可导致直刚毛基因不表达而表现为焦刚毛,且受精卵中若不存在B、b基因将导致胚胎致死,所以XA0XaB表现为焦刚毛雌性,XA0Y致死,因此后代中焦刚毛♀∶焦刚毛♂∶直刚毛♀=1∶1∶1。
【小问3详解】据图2基因扩增结果可知,转基因焦刚毛果蝇控制焦刚毛性状的基因长度比控制直刚毛的基因长,表明导入的DNA片段插入到B基因内部,即位置④;两种果蝇cDNA扩增结果不同的原因是B基因中因插入序列导致突变,合成的mRNA在加工时切除了更长的序列,导致mRNA比正常的B基因转录的mRNA短。
30. 培养胡萝卜根组织可获得试管苗,获得试管苗的过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胡萝卜根段进行组织培养可以形成试管苗。用分化的植物细胞可以培养成完整的植株,这是因植物细胞具有____。
(2)在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中,由于培养细胞一直处于不断增殖的状态,因此它们容易受到____和____的影响而产生突变。
(3)步骤③切取的组织块中要带有形成层,原因是____。
(4)步骤⑥要进行照光培养,其作用是____。
(5)从步骤⑤到步骤⑥需要更换新的培养基,其原因是____。在新的培养基上愈伤组织通过细胞的____过程,最终可形成试管苗。
【答案】(1)全能性
(2)①. 培养条件 ②. 诱变因素
(3)形成层容易诱导形成愈伤组织
(4)诱导叶绿素的形成,使试管苗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5)①. 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和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形成试管苗所需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不同 ②. 再分化
【分析】一、植物组织培养是指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等,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导其形成完整植株的技术。这些离体培养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被称为外植体。
二、植物细胞一般具有全能性。在一定的激素和营养等条件的诱导下,已经分化的细胞可以经过脱分化,即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转变成未分化的细胞,进而形成不定形的薄壁组织团块,这称为愈伤组织。愈伤组织能重新分化成芽、根等器官、该过程称为再分化。植物激素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索是启动细胞分裂、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激素,它们的浓度、用量的比例等都会影响植物细胞的发育方向。
【小问1详解】细胞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分化后,仍然具有产生完整生物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用分化的植物细胞可以培养成完整的植株,其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小问2详解】在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中,产生突变体的原因是,培养细胞一直处于不断增殖的状态,所以它们容易受到培养条件和诱变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突变。
【小问3详解】形成层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分化程度低,易形成愈伤组织,因此步骤③中切取组织块时强调要切取含有形成层的部分。
【小问4详解】步骤⑥为再分化过程,需要进行光照以诱导叶绿素的形成,使试管苗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小问5详解】步骤⑤为脱分化过程,步骤⑥为再分化过程,由于这两个过程需要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要求有所不同,因此由步骤⑤到步骤⑥的过程需要更换新的培养基;愈伤组织形成试管苗的过程为再分化。
实验名称
实验结论或原理
A
伞藻的嫁接实验
证明了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建成有细胞核决定
B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实验
光合色素易溶于层析液
C
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实验
原生质层两侧溶液存在浓度差及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
D
人鼠细胞融合实验
细胞膜上的分子都可以运动
覆膜处理
叶绿素含量(mg/g)
类胡萝卜素含量(mg/g)
白膜
1.67
0.71
蓝膜
2.20
0.90
绿膜
1.74
0.65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生物]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有答案),共11页。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文件包含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docx、10月月考生物答题卡1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龙东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PDF版附解析),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