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期中模拟卷(辽宁专用)1~3单元 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统编版)
展开(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测试范围:七年级上册第1~3单元。
5. 难度系数:0.65。
6.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17分)
1.(2分)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吝啬(sè) 云宵(xiā) 黄晕(yùn) 混为一谈(hǔn)
B.粗犷(guǎng) 酝酿(niàng) 憔悴(cuì) 咄咄逼人(duō)
C.莅临(lì) 伫蓄(zhù) 着落(zhá) 翻来复去(fù)
D.抉别(jué) 静谧(mì) 嘹亮(liá) 人迹罕至(hān)
【答案】B
【解析】考查字音、字形辨析。
A.云宵——云霄,混为一谈(hǔn)——hùn;
C.伫蓄——贮蓄,着落(zhá)——zhuó,翻来复去——翻来覆去;
D.抉别——诀别,人迹罕至(hān)——hǎn;
故选B。
2.(2分)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爱读书的人,或许平凡,但不会_______,或许忙碌,但不会_______。因为书不仅可以让我们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还能与作者和书中的人物共情, 一个人的情操。人生没有白读的书,每一页都算数。爱上阅读,就能学会通过书去_______人生的答案,去发现生活的真善美。
A.无趣 无知 熏陶 探寻B.无知 无趣 熏陶 搜查
C.无趣 无知 陶冶 搜查D.无知 无趣 陶冶 探寻
【答案】D
【解析】考查词语运用。
无趣:没有情趣,没有兴致。
无知:没有知识,不明事理。
前两空,结合语境“爱读书的人,或许平凡,但不会_______,或许忙碌,但不会_______。”分析,与“平凡”相对的是“无知”,与“忙碌”相对的是“无趣”;
熏陶:比喻指人的思想行为因长期接触某些事物而受到好的影响。
陶冶:由感情和思想信念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精神状态。
第三空,结合语境“还能与作者和书中的人物共情,______一个人的情操”分析,用“陶冶”搭配“情操”;
搜查:指搜索检查。
探寻:意思是指探寻,指勘探、找寻,寻求。
第四空,结合语境“就能学会通过书去_______人生的答案,去发现生活的真善美”分析,用“探寻”人生的答案。
故选D。
3.(2分)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A.“母亲”是名词,“高大”“很”“幼小”都是形容词。
B.“是”“走”是动词,“背上”是名词。
C.选文空格处应填入的标点符号依次是逗号、句号。
D.画线句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在“世界”后加上“的重量”。
【答案】B
【解析】考查基础知识。
A.“很”是副词;
C.空格处应填入的标点符号依次应是分号、逗号;
D.画线句无语病;
故选B。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
4.(2分)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舍的散文《济南的冬天》为我们深情地描绘出一个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蓝水晶般的世界。
B.《雨的四季》是刘湛秋的一篇优美的散文,表达了作者对雨的爱恋和对生活的热爱。
C.《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马致远。“天净沙”是曲牌名。
D.我国古代常用“迁”指调动官职,“左迁”“迁谪”都表示升职。如“王昌龄左迁龙标”即王昌龄被提升为龙标尉。
【答案】D
【解析】考查文化常识。
D.“左迁”“迁谪”都表示贬职,如“王昌龄左迁龙标”即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
故选D。
5.(3分)如果鲁迅要为《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建一个微信群,群名为“‘朝花夕拾’之温馨的回忆”。下面哪个人物不会被邀请进群?请写出人名并结合相关情节说明理由。
范爱农 衍太太 阿长
【答案】示例:衍太太。衍太太为人刻薄、自私、虚伪,她怂恿鲁迅的父亲临死时喊父亲的名字,鼓励小孩子吃冰、打旋,怂恿鲁迅看黄色书籍等,无法体现“温馨的回忆”。
【解析】考查探究能力。
范爱农思想先进、正直倔强,范爱农与鲁迅在绍兴共事,当时徐锡麟事件发生,范爱农敢于质疑,受到了鲁迅的欣赏。属于“温馨的回忆”。
阿长为“我”买来《山海经》,让我感受到阿长对“我”的关爱;属于“温馨的回忆”。
衍太太在《朝花夕拾》中《琐记》和《父亲的病》两篇文章中出现。她在鲁迅的父亲临死时,一直怂恿他喊父亲的名字,鼓励小孩子吃冰,打旋,怂恿鲁迅看黄色书籍,唆使鲁迅去偷母亲的首饰并散布谣言,总盼着邻家小孩干坏事。总体来说,衍太太是一个心术不正的、令人憎恶的、自私自利的、爱推卸责任的市侩形象。对作者来说,衍太太并不能带给作者“温馨的回忆”,所以她不能入群。
6.(6分)请按原文填空
(1)水何澹澹, 。(《观沧海》)
(2) ,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
(3)夕阳西下, 。(《天净沙·秋思》)
(4) ,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山下》)
(5)《〈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答案】 山岛竦峙 正是江南好风景 断肠人在天涯 潮平两岸阔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解析】考查古诗文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竦、峙、肠、涯、阔、罔、殆”等字的正确书写。
二、文言文阅读(17分)
7.(3分)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各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首诗都表达了对朋友遭贬谪的同情、关切和惆怅、伤感之情。
B.两首诗的相同之处是都在开头通过写景营造了一种悲凉伤感的气氛。
C.两首诗的不同之处在于李白诗直抒胸臆,元稹诗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朋友遭贬事件的强烈反应。
D.李白诗后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达对友人的关切;元稹诗最后两句表达出诗人听闻噩耗时的震惊。
【答案】D
【解析】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D.“夸张”的手法不正确。应该是“拟人”,李白诗后两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暖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这两句诗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明月人格化,把它看成能知人意、达人情的友好使者。诗人要把自己的“愁心”寄给“明月”,让“愁心”与“明月”一起,伴随王昌龄赴远方。明月寄愁,饱含了诗人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
故选D。
(14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乙】张无垢谪①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②执书立窗下,就明③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④北归窗下石上双趺⑤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注释】①谪(zhé):指被贬官。②昧爽:拂晓,破晓。③明:光,光亮。④洎(jì):到。⑤趺(fū):这里指脚。
8.(3分)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B.思而不学则殆(疑惑)
C.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喜爱,爱好)D.至今犹存(还)
9.(5分)将选文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2分)
(2)如是者十四年。(3分)
10.(2分)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划三处)
洎 北 归 窗 下 石 上 双 趺 之 迹 隐 然 至 今 犹 存。
11.(4分)小明同学学习成绩总是上不来,他很苦恼,请你帮帮他,将上面两篇选文中的学习方法总结出来告诉他。(说出三点即可)
【答案】8.C 9.①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②像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 10.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11.学习要经常复习;学习和思考要相结合;学习要有兴趣;要抓紧时间;要勤奋。
【解析】8.考查文言解释。
C.句意: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的人。乐:以……为乐。
故选C。
9.考查文言翻译,注意句中的关键词。
(1)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2)如是,像这样。
10.考查文言断句,结合句意、结构、词性等分析。
句意: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现还留存着。“洎北归”表示时间,回到北方的时候;“窗下石上”表示地点;“双趺之迹隐然”表示现象,他当时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至今犹存”表示留存时间之久。
故断句为: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11.考查内容理解。
结合甲文“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可知,学习要按时温习,就会有新的理解和体会,也可以更好地记忆;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知,学习与思考要结合起来,不然就是白学;结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校过程中要培养兴趣;结合“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可知,时光飞逝,我们要珍惜时间,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来合理学习;结合乙文“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可知,张无垢天微亮就起来读书,一读就坚持了十四年,告诉我们学习要勤奋,并且要持之以恒。据此可作答。
【点睛】参考译文:
【甲】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一说学习的道理在合适的时机去实践),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的人。”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啊!日夜不停地流淌。”
【乙】张无垢被贬官到横浦,住在城西的宝界寺。他住的房间有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依靠微弱的晨光读书。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之久。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现还留存着。
三、现代文阅读(36分)
(一)(8分)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大连国际马拉松赛,简称“大马”,始创于1987年,是国内历史悠久的马拉松赛事之一。赛事由中国田径协会和大连市人民政府和共同主办、国际田径联合会(IAAF)、国际马拉松及公路跑协会(AIMS)、中国田径协会认证的国际马拉松赛事。经过多年发展积累,赛事国际性、竞技性、群众性、综合性不断提升,被评为“国际田联铜标赛事”“中国马拉松金牌赛事”“中国马拉松最具传播影响力赛事”“国家体育旅游精品赛事”。
【材料二】
最近五届大连马拉松赛事部分数据
【材料三】
①2023年10月15日,随着清脆的发令枪声响起,“大连新闻传媒集团”杯第33届大连马拉松赛拉开序幕。参赛选手们在东港商务区起跑,沿着城市间奔跑,一路邂逅大连的城市风光和海洋风情。
②赛事组委会邀请了包括10名世界田联金标运动员在内的23位职业选手参赛。经过激烈角逐,最终来自埃塞俄比亚的选手采达特·阿贝杰·阿亚纳以2小时11分23秒的成绩夺得男子全程马拉松冠军,来自埃塞俄比亚的选手贝耶努·德格法·贝格纳以2小时25分57秒的成绩夺得女子全程马拉松冠军并打破赛会纪录。中国选手赵浩获得男子半程马拉松冠军,张佳佳获得女子半程马拉松冠军。
【材料四】
第33届大连马拉松赛已圆满落幕,却也不无遗憾。当跑者们都在冲刺时,原本应该平稳退场的引导车,出现工作失误,挡住了部分选手的冲刺路线,致使选手比赛成绩受到影响,引发了网络热议。
12.(2分)对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大连国际马拉松赛是最早在中国举办的马拉松赛事,具有较大的国际影响。
B.最近五届大连马拉松赛参赛人数比较稳定,基本维持在2.5~3万人的规模。
C.东港商务区是本届大连马拉松赛的起跑点,路线融合了城市风光和海洋风情。
D.第33届大连马拉松赛中,男、女全程马拉松冠军均被埃塞俄比亚选手获得。
13.(3分)阅读【材料二】,说说第33届“大马”与前四届相比有哪些特别之处?
14.(3分)请结合以上材料的内容,为下一届大连国际马拉松赛提出两条合理化的建议。
【答案】12.A 13.①赛事项目比前四届少。②参赛国家比前四届少。③参赛年龄范围比前四届广。④前四届是每年连续举办,33届是间隔了3年举办的。 14.在参赛项目上可以更加多样化,加大宣传和奖励力度,吸引更多的国家选手参与/保持或适当放宽参赛年龄限制,鼓励更多的人参与赛事。在赛事组织上,应更加规范严谨,为选手提供更加公平的竞赛环境。(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
【解析】12.考查内容的辨析。
A.根据材料一“大连国际马拉松赛,简称‘大马’,始创于1987年,是国内历史悠久的马拉松赛事之一”可知,大连国际马拉松赛始创于1987年,是国内历史悠久的马拉松赛事之一,但并不说明它是最早在中国举办的马拉松赛事的结论。本项“大连国际马拉松赛是最早在中国举办的马拉松赛事”表述有误;
故选A。
13.考查图文转换。
根据材料二表格可知,第33届“大马”的赛事项目数为3,而前四届分别为8、7、7、6,可见第33届“大马”的赛事项目比前四届少。
根据材料二表格可知,第33届“大马”的参赛国家数为25,而前四届中2016年为35个,2017年为42个,2018年为38个,2019年为43个,可见第33届“大马”的参赛国家比前四届少。
根据材料二表格可知,第33届“大马”的选手年龄≥6,而前四届均为≥13,可见第33届“大马”的参赛年龄范围比前四届广。
根据材料二表格可知,前四届中,2016年至2019年是连续每年举办的,而第33届“大马”于2023年举办。可见前四届是每年连续举办,33届是间隔了3年举办的。
14.考查提建议。
根据材料一“赛事由中国田径协会和大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国际田径联合会(IAAF)、国际马拉松及公路跑协会(AIMS)、中国田径协会认证的国际马拉松赛事”可知,大连国际马拉松赛具有较高的规格和专业性,所以可以考虑从提升赛事的专业性和国际化水平方面提出建议。
根据材料二表格中第33届“大马”与前四届在赛事项目数、参赛国家数、选手年龄等方面的数据对比可知,第33届“大马”在这些方面与前四届存在差异,所以可以针对这些差异提出相应的建议,如增加赛事项目、扩大参赛国家范围、调整参赛年龄限制等。
根据材料三第①段“赛事组委会邀请了包括10名世界田联金标运动员在内的23位职业选手参赛”可知,赛事组委会在邀请高水平选手方面做出了努力,所以可以建议继续加强对优秀选手的邀请,提高赛事的竞技水平和观赏性。
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优化赛事路线,充分展示大连的城市魅力和自然风光;加强志愿者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建立赛事反馈机制,及时收集选手和观众的意见和建议。
(二)(17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熬过寒冬的紫玉兰
苇笛
①紫玉兰开花了,一共四朵。明媚的阳光下,紫玉兰娇艳而饱满的花瓣慢慢地舒展着,舒展成一道美丽的风景。从花前经过的路人,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将目光投向紫玉兰,在几秒钟的凝视之后,再转身离去。
②不用说,每一个看到紫玉兰的人,都会由衷地欣赏她的绰约风姿。可又有谁知道,这些明媚鲜艳的花儿,经历了多少寒冬的煎熬呢?
③去年夏天,小区改建时,有人在路旁栽了一棵紫玉兰。几番风雨后,紫玉兰活了过来,萌生出新的枝叶。随着时间的流逝,紫玉兰日渐茂盛。秋天里,当别的树木渐渐落光青翠的叶子时,紫玉兰的枝头却打起了花骨朵。那些蓓蕾尖尖的、细细的,披着毛茸茸的黄色外衣,看起来很像是微型的竹笋。数一数,一共四朵。尽管秋风萧瑟,可小小的蓓蕾却在努力生长着。很快,它们变得丰满起来,看上去,就像一枝枝蘸满了水的毛笔,直指天空。
④冬天说来就来了。寒风呼啸着,席卷大地,卷走了紫玉兰所有的叶子。光秃秃的枝头上,只剩下孤零零的花蕾。每次从紫玉兰旁经过,我的心里都充满了深深的担忧:那些蓓蕾冻僵了吧?要不了多久,它们就会从枝头掉落吧?在转身而去后,我真为那些蓓蕾感到惋惜:多么可怜的花儿,还没来得及开放就要告别这个世界了。
⑤可那些蓓蕾带给我的,却是震惊。尽管狂风呼啸,尽管大雪纷飞,尽管长长的冰凌挂满了人家的屋檐,可那些蓓蕾始终坚守在枝头,始终如毛笔一般直指天空……
⑥不知不觉中,春天来了,先是蔷薇吐出新绿,接着樱桃也开了满树繁花。有一天,当我从紫玉兰旁经过时,我惊讶得屏住了呼吸——在那光秃秃的枝头,一朵朵紫玉兰竟然脱下了黄色的外衣,露出了紫红的花瓣。那些光洁的花瓣紧紧裹在一起,如生死相依的姐妹。
⑦温暖的阳光下,紫玉兰花开放得极其缓慢——她们顶端的花瓣一点一点地放松着,向外伸展,伸展——如同缓缓起舞的紫衣仙子。渐渐地,一片片花瓣舒展开来,毛笔般的蓓蕾变成了尽情绽放的紫色“花碗”,看起来光彩照人。
⑧熬过了漫长的寒冬,紫玉兰终于迎来了生命的春天。
⑨在我的眼里,花儿一向是娇柔的,经不起尘世的风吹雨打。可眼前的紫玉兰,却有着我所陌生的坚韧与顽强。在漫长的寒冬,呼啸的狂风刀一般地割着它们娇嫩的肌肤,冰冷的雪水针一样刺着它们光洁的花瓣,可它们,默默地坚持着、忍耐着,等待着春风吹起,等待着阳光抚过……终于,它们熬过寒冬,迎来了勃然怒放的那一天。
⑩在生命的寒冬里,无论活得多么艰辛多么沉重,紫玉兰始终坚持着,绝不放弃自己的生命。这一份坚韧与顽强、这一份执着与勇敢,我们人类又有几人能够做到?我的一位女友,面对丈夫的背叛,在长久的痛苦之后,她选择了轻生;我的一位同学,面对生意的失利,在长久的消沉之后,选择了放弃生命。再翻一翻报纸的社会新闻版,类似的报道更是随处可见。当生命的寒冬猝然降临后,多少人在痛楚的煎熬里深感绝望,最终选择了放弃。他们不知道,若是咬紧牙关苦撑下去,春天就会在前方迎接他们。
⑪事实上,无论是谁,只要坚持下去绝不放弃,终能熬过漫长的寒冬,迎来生命的春天,就像紫玉兰,在春风里勃然怒放。
(原文有删改)
15.(2分)请依据提示,找出文中“我”对紫玉兰思想感情变化的词语。
担忧→ → →惊讶
16.(3分)理解下列划线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熬过了漫长的寒冬,紫玉兰终于迎来了生命的春天。
17.(4分)结合语境,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它们变得丰满起来,看上去,就像一支支蘸满了水的毛笔,直指天空。
18.(4分)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标题“熬过寒冬的紫玉兰”有何含义。
19.(4分)阅读全文,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从紫玉兰身上学到哪些美好品质?
【答案】15. 惋惜 震惊 16.“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表达了作者对紫玉兰能战胜寒冬,迎来生命的春天的惊喜、赞叹之情。 17.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努力生长着的紫玉兰宿蕾越来越丰满、挺立的外形特点,表现了作者对紫玉兰蓓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8.表层含义是指紫玉兰经历了漫长的寒冬,战胜了狂风呼啸、大雪纷飞、冰凌长挂的恶劣天气,在春天里勃然怒放。深层含义是指人的一生中不可能处处一帆风顺,总会有失败和痛苦。在失败和痛苦面前,只要我们能像紫玉兰一样选择坚强,不轻易放弃生命,就一定能迎来成功和新生。 19.联系实际谈(我们能像紫玉兰一样选择坚强,不轻易放弃生命)即可。
【解析】15.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根据题干提示“思想感情:担忧”,找到第④段“在转身而去后,我真为那些蓓蕾感到惋惜:多么可怜的花儿,还没来得及开放就要告别这个世界了”可知,“我”为那些蓓蕾感到惋惜。思想感情:惋惜。
根据题干提示“思想感情:惊讶”,找到第⑤段“可那些蓓蕾带给我的,却是震惊”可知,蓓蕾让我感到震惊。思想感情:震惊。
16.考查学生的理解重点词语。
“紫玉兰终于迎来了生命的春天”,结合第⑤段“尽管狂风呼啸,尽管大雪纷飞,尽管长长的冰凌挂满了人家的屋檐,可那些蓓蕾始终坚守在枝头,始终如毛笔一般直指天空”,第⑥段“一朵朵紫玉兰竟然脱下了黄色的外衣,露出了紫红的花瓣。那些光洁的花瓣紧紧裹在一起,如生死相依的姐妹”,第⑦段“温暖的阳光下,紫玉兰花开放得极其缓慢——她们顶端的花瓣一点一点地放松着,向外伸展,伸展——如同缓缓起舞的紫衣仙子”可知:紫玉兰的蓓蕾在冬天中备受寒风冰雪摧残,但它依旧坚守在枝头,在春天里绽放,露出了紫红的花瓣。“终于”一词表示紫玉兰的蓓蕾经过寒冬之后漫长的等待出现了开放的情况,表现“我”对紫玉兰战胜寒冬,迎来春天的赞美之情。
17.考查赏析句子。
“它们变得丰满起来,看上去,就像一支支蘸满了水的毛笔,直指天空”,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花朵”比喻成“蘸满了水的毛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努力生长着的紫玉兰蓓蕾逐渐变得丰满起来,直指天空的外形特点。结合第③段“那些蓓蕾尖尖的、细细的,披着毛茸茸的黄色外衣,看起来很像是微型的竹笋。数一数,一共四朵。尽管秋风萧瑟,可小小的蓓蕾却在努力生长着”,可知:蓓蕾在秋风中努力生长,慢慢变大了,表现紫玉兰不畏恶劣环境,坚强生长的特性,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18.考查理解标题的含义。
结合第⑨段“可眼前的紫玉兰,却有着我所陌生的坚韧与顽强。在漫长的寒冬,呼啸的狂风刀一般地割着它们娇嫩的肌肤,冰冷的雪水针一样刺着它们光洁的花瓣,可它们,默默地坚持着、忍耐着,等待着春风吹起,等待着阳光抚过……终于,它们熬过寒冬,迎来了勃然怒放的那一天”,可知:紫玉兰在漫长的寒冬里,面对呼啸的狂风和冰冷的雪水,默默地坚持着、忍耐着,等待着春天的到来;终于熬过寒冬,迎来了勃然怒放的那一天。
结合第⑩段“在生命的寒冬里,无论活得多么艰辛多么沉重,紫玉兰始终坚持着,绝不放弃自己的生命。这一份坚韧与顽强、这一份执着与勇敢,我们人类又有几人能够做到”“当生命的寒冬猝然降临后,多少人在痛楚的煎熬里深感绝望,最终选择了放弃。他们不知道,若是咬紧牙关苦撑下去,春天就会在前方迎接他们”,可知:生命并非一帆风顺,当生命的寒冬猝然降临时,无论活得多么艰辛多么沉重,人们要像紫玉兰坚持着,绝不放弃自己的生命,咬紧牙关苦撑下去,就会在前方迎来美好的春天。结合以上分析组织答案即可。
19.结合第④段“寒风呼啸着,席卷大地,卷走了紫玉兰所有的叶子。光秃秃的枝头上,只剩下孤零零的花蕾”,第⑤段“尽管狂风呼啸,尽管大雪纷飞,尽管长长的冰凌挂满了人家的屋檐,可那些蓓蕾始终坚守在枝头,始终如毛笔一般直指天空”,第⑥段“在那光秃秃的枝头,一朵朵紫玉兰竟然脱下了黄色的外衣,露出了紫红的花瓣。那些光洁的花瓣紧紧裹在一起,如生死相依的姐妹”,可知:紫玉兰在经历了寒冬的煎熬后,依然坚守在枝头,最终在春天里绽放。由此可见紫玉兰身上体现了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结合这种精神谈自己的收获。
示例:紫玉兰身上坚韧与顽强、执着与勇敢的美好品质,教会我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困境时,要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气,不轻言放弃,最终一定能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三)(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弱种子也要发芽
刘克升
①开阔、坦荡的田野里,一位农民正在种高粱。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
②这时,一位到乡下游玩的城里人,带着儿子路过这里。城里人的儿子第一次看到有人种庄稼,感到非常新鲜,拽着父亲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农民的一举一动。农民宽厚地望了他们一眼,报之友好一笑,继续挑他的种子、种他的地。
③城里人的儿子把嘴巴附在城里人耳边,父子俩嘀嘀咕咕了半天,不知在说些啥。
④不一会儿,他们停止了嘀咕。城里人靠近农民身边,小心翼翼地恳求说:“那些瘪种子,你把它们也种到地里好吗?”
⑤ 城里人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农民很奇怪。他摇了摇头,果断地说:“不可以!我指望着庄稼吃饭呢,瘪种子长出的庄稼怎么能保证产量?”
⑥城里人回头望了儿子一眼,沉默了起来。半晌,他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掏出一张百元钞票,悄悄塞到农民手中,压低声音说:“因为一场医疗事故,我儿子的两个耳朵听力严重受损,非要附耳说话才能听清。在同龄的小朋友面前,他总是感到自卑。今天,他看到了那些被你抛弃在一边的瘪种子,感到很难过,就问我它们为什么受冷落,难道是它们不能发芽吗?……所以,我希望你把那些瘪种子也种到地里,给我儿子一次鼓励、一个希望。这一百元钱,就算是对你播种瘪种子,造成减产的补偿吧。”
⑦农民听了,心中一热,忙把百元钞票推了回去,毫不犹豫地说:“这钱我不能收!我这就把那些瘪种子种到地里去!你去告诉你儿子,我要把它们种在最肥沃的地段,因为它们发芽的欲望最强烈,我对它们的期望也最高。
⑧城里人感激地望了农民一眼,快步回到儿子身边,把农民的话告诉了儿子。儿子的眼睛像雨后的两片绿叶,立刻鲜亮了起来。
⑨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瞬间,其貌不扬的它们,纷纷从农民手中撒落,妥妥帖帖地躺在了新鲜、肥沃的土壤里。
⑩城里人和儿子开心地笑了。等他们一离开,农民马上收拾家什,急匆匆向家里赶去。农民家中,有一个因车祸失去双腿的儿子。以前,他一直认为残疾儿子是一个废物,就老是把他关在家中,不许他出门。
⑪现在,农民改变了想法。“再弱的种子,也要发芽;再嫩的幼苗,也渴望长大!”作为一名种地的老把式,这个道理,他懂!
⑫农民决心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去最好的医院,为儿子安最好的假肢!他要让儿子开开心心地走出家门,大大方方地发芽、开花,直至结出属于他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果实。
20.(2分)用简洁的语言在横线上写出主要故事情节。
→议种瘪种→ →给儿新生
21.(2分)结合语境,按要求品味语言。
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赏析加点词)
22.(3分)文中的农民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23.(4分)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称莎莉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你觉得文中谁是农民儿子“再塑生命的人呢”?并说明理由。
【答案】20. 挑种种地 种下瘪种 21.通过“一一”“只”生动形象写出了农民对“瘪种子”的漠视(冷落)的态度,描写了农民一开始是挑种种地的,引起下文农民和城里人“议种瘪种”的情节,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展开,一开始对“瘪种子”的态度和后续对“瘪种子”的态度形成了对比,从而揭示了文章主旨。
22.农民是一个宽厚友善、知错就改、有责任心的父亲。农民之前是只选饱满的种子种地,后来城里人父亲希望他通过种“瘪种子”激励儿子,农民心里十分感动,并毫不犹豫地种下了“瘪种子”,这体现了农民的宽厚友善。农民也是一位父亲,孩子因车祸失去双腿,他一直认为残疾儿子是一个废物,就老是把他关在家中,不许他出门,后来受到城里父子的触动,决心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去最好的医院,为儿子安最好的假肢,让儿子有发芽、开花、结果的希望。可见,农民也是一位知错就改、有责任心的父亲。 23.示例一:我觉得是农民,因为是农民花去了所有的积蓄为他安最好的假肢,让他发芽、开花、结果,给了他成长的力量。
示例二:我觉得是城里人父子,因为是他们促使农民改变了想法,才让他有了发芽、开花、结果的希望。
【解析】20.考查情节梳理及概括。
根据第①段“根据一位农民正在种高粱。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可知,农民只挑饱满的种子种地;根据“议种瘪种”“给儿新生”,可概括为:挑种种地。
故第一空填写:挑种种地。
根据第⑨段“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瞬间,其貌不扬的它们,纷纷从农民手中撒落,妥妥帖帖地躺在了新鲜、肥沃的土壤里”可概括为:种下瘪种。
故第二空填写:种下瘪种。
21.考查词句赏析。
根据第①段“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可知,通过“一一”“只”两个词,生动形象写出了农民对“瘪种子”的漠视(冷落、忽视)的态度,描写了农民一开始是挑种种地的;
根据第④段“城里人靠近农民身边,小心翼翼地恳求说:‘那些瘪种子,你把它们也种到地里好吗?’”,根据第⑥段“他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掏出一张百元钞票,悄悄塞到农民手中,压低声音说:‘因为一场医疗事故,我儿子的两个耳朵听力严重受损,非要附耳说话才能听清。在同龄的小朋友面前,他总是感到自卑。今天,他看到了那些被你抛弃在一边的瘪种子,感到很难过,就问我它们为什么受冷落,难道是它们不能发芽吗?……所以,我希望你把那些瘪种子也种到地里,给我儿子一次鼓励、一个希望。'”可知,一开始写种地不种瘪种子,引起下文农民和城里人“议种瘪种”的情节,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展开;
根据第⑪段“现在,农民改变了想法。‘再弱的种子,也要发芽;再嫩的幼苗,也渴望长大!’”可知,一开始对瘪种子的态度和后续对“瘪种子”的态度形成了对比,从而揭示了文章主旨。
22.考查人物形象。
根据第①段“他把那些瘪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第②段“农民宽厚地望了他们一眼,报之友好一笑,继续挑他的种子、种他的地”,第⑦段“农民听了,心中一热,忙把百元钞票推了回去,毫不犹豫地说:‘这钱我不能收!我这就把那些瘪种子种到地里去!你去告诉你儿子,我要把它们种在最肥沃的地段,因为它们发芽的欲望最强烈,我对它们的期望也最高’”,第⑨段“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种子。瞬间,其貌不扬的它们,纷纷从农民手中撒落,妥妥帖帖地躺在了新鲜、肥沃的土壤里”可知,农民之前是只选饱满的种子种地,后来城里人父亲希望他通过种“瘪种子”激励儿子,农民心里十分感动,并毫不犹豫地种下了“瘪种子”,这体现了农民的宽厚友善;
第⑩段“农民家中,有一个因车祸失去双腿的儿子。以前,他一直认为残疾儿子是一个废物,就老是把他关在家中,不许他出门”,第⑪段“现在,农民改变了想法。‘再弱的种子,也要发芽;再嫩的幼苗,也渴望长大!’”以及第⑫段“农民决心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去最好的医院,为儿子安最好的假肢!他要让儿子开开心心地走出家门,大大方方地发芽、开花,直至结出属于他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果实”可知,农民也是一位父亲,孩子因车祸失去双腿,他一直认为残疾儿子是一个废物,就老是把他关在家中,不许他出门,后来受到城里父子的触动,决心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去最好的医院,为儿子安最好的假肢,让儿子有发芽、开花、结果的希望。可见,农民也是一位知错就改、有责任心的父亲。
23.考查内容理解、拓展延伸。
《再塑生命的人》是一篇由美国著名作家海伦·凯勒所写的记叙散文。本文主要叙述了莎莉文老师教海伦识字,认识事物的过程,赞扬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技术。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情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和她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再塑生命”是指海伦的灵魂被唤醒,莎利文老师让海伦认识了文字,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爱的光明照到了海伦的身上,所以,海伦称莎莉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农民儿子的“再塑生命的人”也就是通过一些方式方法使得农民儿子活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人。
根据第⑫段“农民决心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去最好的医院,为儿子安最好的假肢!他要让儿子开开心心地走出家门,大大方方地发芽、开花,直至结出属于他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果实”可知,对农民的儿子来说,直接的“再塑生命的人”是农民,因为是农民决心花去了所有的积蓄为他安最好的假肢,让他发芽、开花、结果,给了他成长的力量。
根据第⑨段“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第⑩段“农民家中,有一个因车祸失去双腿的儿子。以前,他一直认为残疾儿子是一个废物,就老是把他关在家中,不许他出门”,第⑪段“现在,农民改变了想法。‘再弱的种子,也要发芽;再嫩的幼苗,也渴望长大!’”可知,从间接来看,农民之所以愿意为了儿子努力,是因为受到了城里父子的触动,他们促使农民改变了想法,才让他有了发芽、开花、结果的希望。
根据以上分析作答即可,要言之成理。
四、作文(从下列两题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共5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我们这个世界既需要参天大树,也需要无名小草,也许你不是最美丽的,但可以是最可爱的;也许你不是最聪明的,但可以是最勤奋的;也许你不是最富有的,但可以是最充实的;也许你不是最幸运的,但可以是最乐观的……是的,每个人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以“做最好的自己”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书写认真,卷面整洁:②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和抄袭;③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例文:
做最好的自己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足之处,但我们不能因此而自暴自弃,而是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努力和自我完善,做最好的自己。
何为“最好的自己”?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能够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断追求进步,这便是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需要我们不断挖掘和发挥自己的潜能。苏轼曾在《晁错论》中写道:“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发明家爱迪生,他从小就对科学实验充满兴趣和热情。尽管在学校里被老师认为是“愚笨”的学生,但他凭借着对科学的热爱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不断进行实验和研究,最终发明了电灯、留声机等众多改变世界的伟大发明。正是因为爱迪生充分挖掘了自己的潜能,才有了如此辉煌的成就。
做最好的自己,还要勇于面对自己的不足。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能够时常反思自己的不足,并努力改进,才能不断完善自我。著名钢琴家郎朗,在成名之前也曾有过指法不够灵活、演奏不够流畅等问题。但他没有逃避这些不足,而是通过刻苦的练习和针对性的训练,逐步克服了这些问题,最终成为享誉世界的钢琴大师。
做最好的自己,更需要勇于挑战自我。“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战国时期的商鞅,为了推行变法,不顾旧贵族的强烈反对,勇于挑战传统势力,最终使秦国变得强大。他的成功,正是源于他敢于挑战自我、突破常规的勇气和决心。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或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不断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就一定能够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让我们勇敢地追求梦想,努力成为自己心目中的“最好”!
【解析】考查全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做最好的自己”这一题目,强调了个体对自身的追求和发展。“最好”并不是与他人比较的结果,而是指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不断努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身的价值。这意味着要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勇于面对挑战,不断学习和进步。立意时,可以从追求个人成长的角度出发,强调在不断学习和经历中,实现自我提升和进步,逐渐成为更好的自己。也可以从实现自我价值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发掘自己的独特之处,将个人的才能和潜力充分发挥,为社会和他人做出贡献,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还可以从克服困难与挑战的角度出发,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时,不退缩、不放弃,努力克服它们,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使自己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第二,构思选材。文体要求写记叙文。可以讲述自己或他人努力追求做最好自己的故事。例如,通过描述自己在学习、运动、艺术等方面的努力,克服困难,逐渐取得进步,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成为最好的自己;也可以讲述身边人的故事,如同学、朋友或家人如何在面对挫折时坚持不懈,努力提升自己,展现出做最好自己的精神。在叙述过程中,要注重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的内心感受和成长变化,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做最好自己的意义和价值。
25.人生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一路上不免有磕磕碰碰,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可只要我们看到美丽景色,想到开心的人和事,就可以拥有一份快乐的心情。快乐无处不在,相信每个人都能找到人生的种种乐趣。对鲁迅来说,百草园就是他儿时的乐园;于汪曾祺而言,那座小花园就是家里最亮的地方。在你的生命中,也该有很多让你快乐的,幸福了岁月,温暖了时光。
请以“快乐就是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字数不少于 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例文:
快乐就是帮助别人
快乐是什么?有人说是拥有自己想要的东西,有人说是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有人说是获得成功后的喜悦……而有一件事,让我感觉到了快乐的存在。
那是暑假的一个下午,天下着倾盆大雨。我和妈妈坐公共汽车出门。汽车开着开着,突然停了下来,怎么回事呢?原来是车没油了,这可怎么办呀?
前面碰巧有一个加油站,可是离车子还有一段距离。只要到了那儿,加了油,汽车就可以发动了。怎么到那儿呢?大家都犯了愁。一位叔叔果断地带头下了车,对大家说:“大家下来帮忙推推吧,多个人就多了一份力量。这样大家就可以早点到达目的地!”
听了这话,一大半人纷纷下了车,妈妈也下去了。但还有的人“稳坐泰山”,不去过问;有的人把头扭到一边;有的人东张西望,犹豫不决……我也想下去帮忙推推,可我犹豫了。突然,我的耳边回响起:“多一个人就多了一份力量”这句话。我再扭头看看,后面的,车一辆接着一辆,司机急得直按喇叭。
我心一横,撑着伞,决定下车加入推车的大队。“加油!加油!”随着这清脆的叫喊声,快了,快了,加油站越来越近。可我们的力气几乎耗尽,可想而知,大家此时最大的心愿就是能休息一会儿。那位带头下车的叔叔似乎看穿了大家的心思,大声说道:“做事怎能半途而废呢?大家再加把劲,很快就能加上油,大家就能回到车上休息了。”大家听了这话,我们又鼓足了干劲。
终于到了加油站,汽车就像一个大胃王咕咚咕咚地大口喝油。大家见此,心里都很高兴,一个个快步走上汽车。虽然大部分人已经成了“落汤鸡”,可我们却异常快乐,司机也忙向我们道谢。
一滴雨滴在我的嘴边,甜甜的,一直甜到了心里。我真快乐。因为,到加油站的这段路途上也有我的一份微薄的力量。
现在,你明白快乐是什么了吧。这就是快乐,帮助别人的快乐比拥有想要的东西,获得成功的快乐还要大。
【解析】考查半命题作文。
第一,审题立意:本次以“快乐就是 ”为题写一篇文章。是一个富有感情和内涵的题目,写作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挖掘和表达。结合材料可知,“快乐”,是人们在感受外部事物带给内心的愉悦、平和、满足的心理状态,反映了人物的内心感受。生活中的快乐有很多,比如: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解决难题是一种快乐,相互理解是一种快乐……写作前先要将题目补充完整,例如“快乐就是相互理解”“快乐就是帮助别人”“快乐就是攻克难题”……文章要通过记叙让自己感觉到快乐的人或事,表现热爱生活的乐观心态。
第二,选材构思:本次作文建议写成记叙文。可通过写人、写事、写景来表现主题。如果写人,可叙写自己的妈妈在众人嘲笑你的时候,她理解支持你;在你遭遇失败的时候,她安慰开解你;在你获得成功后,她真心祝贺你;通过写妈妈的理解,表现你在他陪伴下快乐成长。如果写事,可写自己在学习上克服学习困难,感觉很快乐;在生活上,独立自主生活,不依赖别人,感觉到很快乐;通过记述生活点滴快乐的事情,表现成长路上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如果写景,可写校园里玉兰花开了,空气中弥漫着花香,赏心悦目的美景让你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因而觉得快乐;在家门口的石缝间,看到从夹缝中生长出来的植物,它让你懂得坚韧的生命是如此强大,因而使你快乐……文章应紧扣“快乐”一词,进行详细描述,有力地深化文章的中心,这样才能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同时还应在文章开头紧扣文题,引起下文,照应结尾,使文章首尾圆合,意蕴更加凸显。
年份
届
赛事项目数
参赛人数
参赛国家数
选手年龄
2016年
第29届
8
26700
35
≥13
2017年
第30届
7
29613
42
≥13
2018年
第31届
7
29889
38
≥13
2019年
第32届
6
25000
43
≥13
2023年
第33届
3
≈30000
25
≥6
七年级语文上册 期中模拟卷(海南专用)1~3单元 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统编版): 这是一份七年级语文上册 期中模拟卷(海南专用)1~3单元 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统编版),文件包含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全解全析海南专用docx、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考试版A4测试范围上册第1-3单元海南专用docx、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考试版A3测试范围上册第1-3单元海南专用docx、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参考答案海南专用docx、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答题卡海南专用docx、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答题卡海南专用pdf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语文上册 期中模拟卷(河南专用)1~3单元 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统编版): 这是一份七年级语文上册 期中模拟卷(河南专用)1~3单元 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统编版),文件包含七年级语文期中模拟卷全解全析河南专用docx、七年级语文期中模拟卷考试版A4测试范围上册第13单元河南专用docx、七年级语文期中模拟卷参考答案河南专用docx、七年级语文期中模拟卷考试版A3测试范围上册第13单元河南专用docx、七年级语文期中模拟卷答题卡河南专用docx、七年级语文期中模拟卷答题卡河南专用pdf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七年级语文上册 期中模拟卷(江西专用)1~3单元 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统编版): 这是一份七年级语文上册 期中模拟卷(江西专用)1~3单元 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统编版),文件包含七年级语文期中模拟卷全解全析江西专用docx、七年级语文期中模拟卷考试版A4测试范围上册第1-3单元江西专用docx、七年级语文期中模拟卷考试版A3测试范围上册第1-3单元江西专用docx、七年级语文期中模拟卷参考答案江西专用docx、七年级语文期中模拟卷答题卡江西专用docx、七年级语文期中模拟卷答题卡江西专用pdf等6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