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龙东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314233/0-173038909014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黑龙江省龙东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314233/0-173038909016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黑龙江省龙东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6314233/0-173038909019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黑龙江省龙东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龙东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本卷命题范围,3克, 图示体现地球外部圈层数量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湘教必修第一册第一章至第二章第二节。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从国家航天局获悉,2024年6月25日(农历五月二十)14时7分,嫦娥六号返回器准确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带回月背月壤1935.3克。下图示意嫦娥六号发射至返回着陆预定区域的四个典型阶段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图示四个阶段中,嫦娥六号或其返回器属于天体的是( )
A. ①阶段 B. ②阶段 C. ③阶段 D. ④阶段
2. 与在月球正面采集月壤相比,月背采壤( )
A. 难度较小 B. 受大风影响大 C. 光照较好 D. 通信条件较差
3. 嫦娥六号返回器返回当天看到月相最接近( )
A. 满月 B. 上弦月 C. 凸月 D. 新月
【答案】1. B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嫦娥六号绕月飞行阶段不依附其他天体,有独立运行轨道,属于天体,B正确;其他三个阶段要么依附地球、要么依附月球,都没有独立的运行轨道,因此都不属于天体,A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月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相同,所以总是正面对着地球,背面被挡住,故月球背面通信条件差,月背采壤技术要求更高、难度更大,D正确,A错误;月球上基本没有空气,所以月球正面和背面均不受大风影响,B错误;月球正面和背面都会经历昼夜更替现象,光照条件差异不大,C错误。故选D。
【3题详解】
由题干可知,2024年6月25日为农历五月二十,看到的月相最接近凸月。农历初一、初二的月相为新月,农历初七、初八的月相为上弦月,农历十五、十六的月相为满月,农历二十二、二十三为下弦月,新月至上弦月、下弦月至新月之间为蛾眉月,上弦月至满月、满月至下弦月之间为凸月。故农历二十看到的月相最接近凸月,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下图示意北京时间2024年9月17日13:22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拍摄的太阳影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图示线框中突然增亮的太阳活动最可能是( )
A. 黑子 B. 日珥 C. 耀斑 D. 太阳风
5. 若该日图示线框中的太阳活动剧烈爆发,则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
①黑龙江漠河拍摄到极光②信鸽迷航事件多发③全球各地地震频繁④长波通信中断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 目前人类对太阳活动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太阳活动的发生没有规律性 B. 太阳活动会引发流星雨、磁暴等
C. 太阳活动谷年全球农业都歉收 D. 太阳活动微弱时段适合航天发射
【答案】4. C 5. A 6. D
【解析】
【4题详解】
黑子是光球层上温度较低、亮度较低的部分,A选项错误;日珥是色球层上往外延伸的红色火焰,B选项错误;太阳风是日冕层发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D选项错误。图示线框中突然增亮的光斑应为色球层上发生的耀斑,C选项正确。故选C。
【5题详解】
耀斑剧烈爆发时,以高能粒子喷发等方式放出辐射能,这种辐射能到达地球,会扰动地球磁场和大气层中的电离层,影响短波通信,④错误;黑龙江漠河纬度较高,可能拍摄到极光,①正确;地球磁场受到扰动,会影响信鸽辨别方向的能力,使信鸽迷航事件多发,②正确;地震与太阳活动相关性不大,③错误,故选A。
【6题详解】
黑子与耀斑的周期约为11年,它们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A选项错误;流星雨不是由太阳活动引发的,B选项错误;太阳活动谷年,全球农业歉收的概率更高一些,但不是都歉收,C选项错误;太阳活动会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信,有可能干扰航天器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故航天发射一般选择在太阳活动微弱时段,D选项错误。故选D。
2024年9月5日,位于日本鹿儿岛县的御岳火山连续喷发,喷出的火山灰(即岩浆或熔岩在上升过程中遇到冷空气迅速冷却,形成细小的颗粒)烟柱直冲云霄,高达1500米(如图1所示),图2示意某学生绘制的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御岳火山喷发的火山灰主要来源于图2中的( )
A. ①圈层 B. ②圈层 C. ③圈层 D. ④圈层
8. 下列关于图2中各圈层及界面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圈层呈液态 B. ②圈层中纵波消失
C. b界面为莫霍面 D. ③圈层中横波消失
9. 喷发出火山口的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迁移,最先影响的是( )
A. 水圈 B. 大气圈 C. 岩石圈 D. 生物圈
【答案】7. C 8. C 9. B
【解析】
【7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火山灰由岩浆形成,而岩浆主要来源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即来源于③圈层—地幔,C正确;图中②圈层位于2900km以下且位于a古登堡界面以下,为地核的外核,①在②下方,为内核,AB错误;④位于b莫霍界面以上,应为地壳,D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和图2可知,①圈层为内核,一般认为其呈固态,A错误;②圈层为外核,横波不能传播,纵波可以传播,呈液态或熔融状态,B错误;③圈层为地幔,横波和纵波都能传播,D错误;④圈层为地壳;a界面是位于地下2900km深处,为古登堡面,b界面位于地壳和地幔之间,是莫霍面,C正确。故选C。
【9题详解】
喷发出火山口的火山灰首先进入大气圈,之后慢慢沉降下来进入到水圈、生物圈,最终沉积到岩石圈,故最先影响的是大气圈,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云南省第三大湖抚仙湖最深处为155米,是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下图示意抚仙湖部分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示体现地球外部圈层数量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11. 构成图示抚仙湖核心景观的主体是( )
A. 湖水 B. 大气 C. 岩石 D. 植被
12. 图中最活跃的圈层的主体是( )
A. 云彩 B. 树木 C. 湖水 D. 岩石
【答案】10. C 11. A 12. B
【解析】
【10题详解】
由图可知,图示景观有水面、大气层、湖岸及岩石以及植被等生物,涉及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其中岩石圈属于地球内部圈层。故图示体现地球外部圈层数量有3个,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1题详解】
由图可知,构成图示抚仙湖核心景观的主体是湖水,A正确;大气、岩石和植被虽然都有体现,但都不是抚仙湖核心景观的主体,BCD错误。故选A。
【12题详解】
四大圈层中最活跃的圈层是生物圈,树木属于生物圈,B正确;而云彩、湖水和岩石本身并不是生物圈的主体,ACD错误。故选B。
2024年5月在贵州安龙的一处稻田里发现了一种长着三只眼的神奇生物,而它竟然是2.5亿年前恐龙时期的生物,其保留了原始长相,是当今见证过恐龙时代的最佳活化石生物,也因此得名三眼恐龙虾(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三眼恐龙虾原始繁生的地质年代可能是( )
A. 三叠纪 B. 奥陶纪 C. 新近纪 D. 石炭纪
14. 在三眼恐龙虾原始繁生的地质年代发生的重要事件有( )
A. 鱼类开始向鸟类进化 B. 我国华北抬升成陆地
C. 海平面下降100多米 D. 裸子植物迅速发展
【答案】13. A 14. D
【解析】
【13题详解】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恐龙繁盛于中生代,三眼恐龙虾是2.5亿年前恐龙时期的生物。故其原始繁盛的地质年代可能是中生代的三叠纪,A正确。石炭纪、奥陶纪属于古生代,新近纪属于新生代,BCD错误。故选A。
【14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此时期为中生代,爬行动物开始向鸟类进化,而不是鱼类向鸟类进化,A错误;我国华北抬升成陆地是在古生代,B错误;中生代裸子植物极度兴盛并迅速发展,此时全球平均温度偏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下降100多米主要发生在新生代的第四纪大冰期,D正确,C错误。故选D。
下图示意汉中盆地河流阶地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汉中盆地河流阶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流水下切 B. 流水堆积 C. 流水搬运 D. 地震下沉
16. 图示汉中盆地四级阶地中最后形成的是( )
A. Ⅳ级 B. Ⅲ级 C. Ⅱ级 D. I级
17. 汉中市、城固县等城市都布局在汉中盆地Ⅰ级阶地上,主要是因为Ⅰ级阶地( )
A. 紧邻主干河流 B. 基岩稳定 C. 地势平坦开阔 D. 海拔较高
【答案】15. A 16. D 17. C
【解析】
【15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河流阶地是地壳抬升后流水下切侵蚀,原来的谷底或平原被抬升成为阶地,使河谷底部出现一些洪水不能淹没的阶梯状地形,故汉中盆地河流阶地主要是由流水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A正确;而流水堆积主要形成冲积平原、沙洲等地貌,B错误;流水搬运主要体现在物质迁移上,不能形成河流阶地,C错误;地震造成的下沉一般也不会形成河流阶地,D错误。故选A。
【16题详解】
根据上题可知,河流阶地是流水下切侵蚀形成的,阶地所处的相对位置越高、离河流干道越远,其形成的时间越早,故图中四级阶地形成的先后顺序依次是Ⅳ级、Ⅲ级、Ⅱ级、Ⅰ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7题详解】
由图可知,Ⅰ级阶地位于河漫滩以上,海拔较低,与主干河流有一定距离,使其不易受到洪水影响,分布连续且地势平坦,便于发展农业和建设城市,是安家落户、生产生活较适宜的区域,C正确,A错误;Ⅰ级阶地和其他阶地土层主要以河流沉积物为主,基岩稳定性差异相对较小,B错误;Ⅰ级阶地位于河谷之中,海拔较低,D错误。故选C。
2024年9月8日,越南老街省巴刹县山区发生山体滑坡,导致6人死亡,9人受伤。下图示意本次山体滑坡发生时局部区域影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造成此次越南老街省巴刹县山区山体滑坡的主要诱因最可能是( )
A. 暴雨集中 B. 工程施工 C. 植被稀少 D. 海啸袭击
19. 遭遇山体滑坡时正确的逃生方式是( )
A. 就地寻找掩体躲藏 B. 顺滑坡方向向低处跑
C. 抓住漂浮物漂浮 D. 向滑坡垂直方向的高处跑
【答案】18. A 19. D
【解析】
【18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及图可知,该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大且多暴雨,故此次山体滑坡的主要诱因最可能是暴雨集中,暴雨导致山体水分过饱,山体不堪重负,由山体薄弱地带断开,整体下滑,形成滑坡,A正确;工程施工虽然也会造成山体滑坡,但是材料并没有相关信息体现,B错误;根据图片来看,该地区植被覆盖率相对较高,C错误;根据图片来看,该地区并不临海,不易受海啸影响,D错误。故选A。
【19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遇到滑坡或泥石流灾害时,向滑坡或沟谷垂直方向的高处跑远离滑坡发生地,才是最安全的,D正确;山体滑坡破坏力巨大,移动速度快,掩体并不安全;同时顺滑坡方向向低处跑和抓住漂浮物漂浮都是不正确的做法,ABC错误。故选D。
下图示意某一地区垄槽相间的雅丹地貌分布,单个雅丹垄脊体下风向一侧普遍较细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图示地区( )
A. 森林茂密 B. 干旱少雨 C. 冰川广布 D. 河湖众多
21. 下列地貌的成因与图示地貌成因最类似的是( )
A. 风蚀蘑菇 B. 沙垄 C. 洪积扇 D. 牛轭湖
22. 图示单个雅丹垄脊体中( )
A. ①侧为迎风坡,坡度较缓 B. ②侧为背风坡,坡度较缓
C. ①侧为背风坡,坡度较陡 D. ②侧为迎风坡,坡度较陡
【答案】20. B 21. A 22. B
【解析】
【20题详解】
由图中古河床裂隙点可知,图示雅丹地貌主要是由古湖床演化而来,地形平坦,地势起伏不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极干旱地区的一些干涸的湖底,常因干涸而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垄脊和宽浅沟槽,即雅丹地貌。故雅丹地貌分布地区一般干旱少雨,多大风天气,植被和河湖稀少,B正确,AD错误;雅丹地貌主要是由古湖床演化而来,不会出现冰川广布的情况,C错误。故选B。
【21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丹地貌属于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风蚀蘑菇也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A正确;沙垄为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洪积扇为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牛轭湖为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BCD错误。故选A。
【22题详解】
由题干“单个雅丹垄脊体下风向一侧普遍较细小”并结合图示可知,②侧为下风向,即背风坡,则①侧为迎风坡。雅丹地貌为风蚀地貌,由于迎风坡风力侵蚀作用明显,大风携带的沙粒冲击和摩擦岩石下部,坡度陡,而背风坡风力弱,坡度缓。由图中最高点位置亦可推测处①处迎风坡坡度较陡,②处背风坡坡度较缓。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阿拉善苏宏图黑戈壁地区位于巴丹吉林沙漠东北缘,海拔为900~1200米,冬春季节多大风,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区内多新月形沙丘、风蚀戈壁、灌丛沙丘等。下图示意区内某地灌丛沙丘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形成苏宏图黑戈壁地区新月形沙丘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流水侵蚀 B. 流水沉积 C. 风力堆积 D. 风力侵蚀
24. 苏宏图黑戈壁地区分布最广泛的新月形沙丘形态最可能是( )
A. B. C. D.
25. 若苏宏图黑戈壁地区的戈壁滩附近灌丛沙丘数量增多,则当地( )
A. 气候趋于干旱 B. 主导风向转为东南风
C. 风蚀作用不断加强 D. 土地退化状况可能改善
【答案】23. C 24. B 25. D
【解析】
【23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形成新月形沙丘的主要外力作用为风力沉积作用,ABD错误,C正确。故选C。
【24题详解】
由题干可知,苏宏图黑戈壁地区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即起沙风多从西北方向吹来,沙粒不断堆积形成新月形沙丘,西北方向为迎风坡,迎风坡微凸而平缓,两翼延伸方向指向下风向,故B图示意的新月形沙丘分布最广泛,ACD错误。故选B。
【25题详解】
戈壁滩附近气候干旱,自然环境恶劣,其附近灌丛沙丘数量增多,说明灌丛植被增多,植被覆盖率增加,土地退化情况可能得到改善,D选项正确;植被增加,气候可能趋于湿润,A选项正确;风蚀作用可能减弱,C选项错误;主导风向不会发生转变,B选项错误,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0分。
26.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贵州省位于我国西南部,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平均海拔约1100米,太阳能资源丰富。下图示意贵州省年均太阳辐射总量(单位:kW·h/m2)分布及威宁县地理位置。
(1)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____波段;据图推测贵州省太阳能资源的主要空间分布特征____。
(2)请列举生活中利用太阳能的三个实例。
(3)煤炭、石油是地质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说出地球历史上两次重要的造煤时期。
【答案】(1)可见光 分布不均;总体由西南向东北递减(或东北向西南递增,或西部丰富、东部相对匮乏)。
(2)太阳能灶、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红绿灯、太阳能热水器等。
(3)古生代(或古生代后期);中生代。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波段;根据太阳辐射总量数值来看,该地区西部太阳能资源相对丰富,东部相对匮乏,并且具有由西南向东北递减的特征,整体上分布不均。
【小问2详解】
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是收集其热量或是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故太阳能灶、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红绿灯、太阳能热水器等都是太阳能的利用方式。
【小问3详解】
地球上的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是地质时期生物固定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地球植物繁盛,是地球上煤炭形成的两次重要时期。
2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示意黄河中下游部分河段;图2示意黄土高原某地沟壑景观;图3示意黄河中游乾坤湾景观,其有“九曲黄河第一湾”的美誉;图4示意黄河三角洲景观。
(1)说出图2、图4主体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
(2)简要说明图3中江心洲甲的形成过程。
(3)有专家预测,假设图3乾坤湾地区长期地壳稳定,则该地河段可能演化为牛轭湖。试简述其演化过程。
【答案】(1)图2为流水侵蚀作用;图4为流水沉积作用。
(2)黄河携带大量泥沙,流至乾坤湾附近时,流速减慢,泥沙沉积,形成江心洲。
(3)(河流不断侧向发展,出现狭窄的曲流颈,)洪水期,河流侵蚀作用强,曲流颈被冲开,河流裁弯取直,河水从裁弯取直的部位流走,原有的河曲被废弃,形成牛轭湖。
【解析】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图2为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景观,其形成作用是流水将地表疏松的黄土侵蚀而形成的;图4位于黄河入海口,为三角洲地貌,是河流搬运的泥沙在入海口处不断沉积形成的。
【小问2详解】
江心洲甲的形成是由于黄河含沙量较大,其搬运大量泥沙流至乾坤湾附近时由于河道弯曲,流速减慢,河流的搬运能力下降,导致泥沙不断沉积,从而形成江心洲。
【小问3详解】
假设乾坤湾地区长期地壳稳定,随着河流不断进行侧蚀作用,河道会越来越弯曲,出现狭窄的曲流颈;在洪水期河流水量增加,河流侵蚀作用强,导致曲流颈处被重开,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
2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厚田沙漠,号称“江南第一沙漠”,距江西省南昌市28千米,东临奔流不息的赣江,区内沙岭纵横,沙山广布。冬春季节,赣江流域气温较低,降水较少,东北风强劲。相关研究发现,赣江中的沙洲和河漫滩是厚田沙漠的主要沙源之一;厚田沙漠中沙粒起动风速(使沙粒开始运动的临界风速)达8米/秒,远超西北地区的4.5米/秒。下图示意厚田沙漠位置及景观。
(1)与西北沙漠中的沙粒相比,从沙粒粗细、沙粒湿度大小等描述厚田沙漠中沙粒的特点。
(2)冬春季节厚田沙漠风沙活动较为强烈。请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3)指出厚田沙漠风沙活动的危害和采取的防治措施。
【答案】(1)沙粒粗;沙粒湿度大。
(2)冬春季节(东北风)风力强劲,动力较强;冬春季节,沙洲和河漫滩裸露,沙源丰富。
(3)危害:掩埋水井等,造成用水困难;破坏当地房屋、公路等设施,影响人民正常生产生活;掩埋农田、降低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
措施:植树种草,修复当地生态;采取石方格和草方格等工程措施。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厚田沙漠中沙粒起动风速(使沙粒开始运动的临界风速)达8米/秒,远超西北地区的4.5米/秒”可知,厚田沙漠沙粒的起动风速远大于西北沙漠地区,说明该地区沙粒较粗,重量较大;根据材料“赣江中的沙洲和河漫滩是厚田沙漠的主要沙源之一”可知,该地区沙粒靠近水源,且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说明该地区沙粒的湿度更大。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冬春季节该地区盛行冬季风,东北风风力较为强劲,给沙粒提供了较强的移动动力,造成风沙活动较为强烈;同时冬春季节降水较少,河流水位较低,使得大片的沙洲和河漫滩裸露,为风沙活动提供了丰富的沙源。
【小问3详解】
危害:风沙活动会造成沙漠扩张,掩埋当地水井,造成用水困难;风沙冲击和掩埋当地房屋和公路等设施,会影响当地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风沙掩埋当地农田及农作物,同时风沙活动还会带走土壤颗粒,降低当地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防治措施:当地气候较为湿润,且水资源相对丰富,植被容易存活,可在沙漠周边地区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修复当地生态环境;在沙漠区可以建造石方格和草方格等工程措施进行防风固沙。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龙东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地理(含答案),文件包含黑龙江省龙东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地理pdf、黑龙江省龙东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地理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黑龙江省龙东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有答案),共9页。
这是一份黑龙江省龙东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文件包含黑龙江省龙东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docx、黑龙江省龙东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pdf、黑龙江省龙东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答案docx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