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南部学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名校调研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南部学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名校调研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第1页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南部学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名校调研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第2页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南部学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名校调研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第3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南部学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名校调研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展开

    这是一份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南部学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名校调研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解析版),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与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下列属于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
    A. 硬度B. 稳定性C. 助燃性D. 可燃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毒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导电性、溶解性等。
    【详解】A、硬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B、稳定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C、助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D、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适量饮用牛奶有助于抑制缺钙引起的骨质疏松症。这里的“钙”指的是( )
    A. 离子B. 元素C. 原子D. 分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适量饮用牛奶有助于抑制缺钙引起的骨质疏松症,这里的“钙”指的是钙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B。
    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闻试剂气味B. 加热液体
    C. 检查装置气密性D. 滴加液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A、闻试剂气味时,应打开瓶子,用手轻轻扇动瓶口附近的空气,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子即可,不可凑近瓶口闻气味,A选项错误;
    B、加热液体时,需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液体的体积不超试管容积的1/3,图中液体过多,B选项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时,用手紧握试管,若导管口产生气泡,且松开手后导管口上升一段液柱,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图示操作正确,C选项正确;
    D、滴加液体时,应将胶头滴管置于容器口正上方悬空滴加,图示操作胶头滴管伸入容器内,D选项错误。
    故选:C。
    4. 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 )
    A. 分子数目减少B. 分子体积变小
    C. 分子之间有间隔D. 分子在不断运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C。
    5.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红光
    B.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C.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D.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并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能烧至红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说法错误;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微弱淡蓝色火焰,并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6.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剩余试剂放入指定容器内 B. 用试管夹代替镊子夹取固体试剂
    C. 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D. 洗涤的玻璃仪器很透明了,就证明洗干净了
    【答案】A
    【解析】
    【详解】A、实验剩余试剂放入指定容器内,不能放回原瓶,正确;
    B、不能用试管夹代替镊子夹取固体试剂,应用镊子夹取固体试剂,错误;
    C、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容易引发火灾,错误;
    D、洗涤的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时,表明仪器已洗干净,而不是玻璃仪器很透明就证明洗干净了,错误。
    故选A。
    7. 空气质量高低受人类活动影响深刻。下列做法有利于提高空气质量的是( )
    A. 冬天多烧煤取暖B. 多植树造林
    C. 农民焚烧秸秆可肥田D. 春节期间大量燃放烟花爆竹
    【答案】B
    【解析】
    【详解】A、冬天多烧煤取暖,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不利于提高空气质量,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可以净化空气,有利于提高空气质量,故选项符合题意;
    C、秸秆露天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烟尘,不利于提高空气质量,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燃放烟花爆竹能够产生空气污染物,不利于提高空气质量,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 某学生量取液体,仰视读数为,将液体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数为,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
    A. 大于B. 小于
    C. 等于D. 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
    【详解】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仰视时看到的读数偏小,但量取到的实际体积正好偏大;俯视读数时看到的读数偏大,但量取到的实际体积正好偏小。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读数为,仰视时看到的读数偏小,但量取到的实际体积偏大,所以仰视读数为,实际大于;俯视读数时看到的读数偏大,但量取到的实际体积正好偏小,所以俯视读数为,实际体积小于,所以实际倒出的液体体大于。
    故选A。
    9. 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为相对原子质量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 B. 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C. 锑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1.8g D. 锑原子的质量比铟原子的质量小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金”字旁可知,两种元素均属于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符合题意;
    C、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锑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1.8,不符合题意;
    D、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锑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1.8,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4.8,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实际质量呈正比,故锑原子的质量比铟原子的质量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 为比较二氧化锰与氧化铜的催化效果,按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倾斜锥形瓶使过氧化氢溶液与催化剂接触,瓶内气压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 )

    A. 该反应中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比氧化铜好
    B. 化学反应速率与催化剂的种类有关
    C. 可通过对比图2中的b、d点来比较两种催化剂的效果
    D. 实验后两瓶中产生的氧气质量不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由图2可知,比较b和d,可知等时间内,二氧化锰做催化剂时产生的氧气多,说明该反应中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比氧化铜好,故选项正确;
    B、由图2可知,不同催化剂,反应完全所需时间不同,所以化学反应速率与催化剂的种类有关,故选项正确;
    C、通过对比图2中的b、d点,可知可知等时间内,二氧化锰做催化剂时产生的氧气多,所以可通过对比图2中的b、d点来比较两种催化剂的效果,故选项正确。
    D、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所以产生的过氧化氢质量相等,故选项不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1. 用化学用语填空。
    (1)碳元素_____。
    (2)2个硫原子_____。
    【答案】(1)C (2)2S
    【解析】(1)书写元素符号注意“一大二小”,碳的元素符号是C;
    (2)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硫原子表示为2S。
    12. 有下列物质:①水蒸气②二氧化硫③氖气④二氧化碳⑤高锰酸钾。请用这些物质的数字序号填空。
    (1)污染空气的气体是_____。
    (2)属于稀有气体的是_____。
    (3)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是_____。
    (4)饼干长期放置在空气中会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的气体是_____。
    【答案】(1)② (2)③ (3)⑤ (4)①
    【解析】(1)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是二氧化硫,故填②。
    (2)属于稀有气体的是氖气,故填③。
    (3)用于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气体的是高锰酸钾,故填:⑤。
    (4)使放置在空气中的饼干变软的是水蒸气,故填:①。
    13. 如图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粒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
    (2)该粒子属于_____(填“原子”或“离子”),其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答案】(1)12 (2)①. 原子 ②. 失去
    【解析】(1)微粒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核电荷数,则该粒子的核电荷数为12,故填:12;
    (2)该粒子的质子数为12,核外电子数为2+8+2=12,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故填:原子;失去。
    14. 如图为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X”代表的物质是_____。
    (2)“Y”中稀有气体常用于制作电光源,这利用的是它们的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3)写出“Z”的一种用途_____。
    【答案】(1)氮气##N2 (2)物理 (3)用于医疗急救
    【解析】(1)空气中各成分体积分数为: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0.03%,故“X”代表的物质是氮气;
    (2)“Y”中稀有气体常用于制作电光源,这利用的是它们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该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3)空气中各成分体积分数为:氮气约占78%、氧气约占21%、稀有气体约占0.94%、二氧化碳约占0.03%、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0.03%,故“Z”代表氧气,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等。
    三、简答题(每空1分,共12分)
    15. 同学们在实验室里对蜡烛燃烧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探究。
    (1)如图1,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_____层,烛芯周围的石蜡熔化、石蜡熔化属于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根据如图2实验中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
    (3)如图3实验中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_____(填“能”或“不能”)被重新点燃。
    【答案】(1)①. 三##3 ②. 物理
    (2)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3)能
    【解析】(1)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这三层。石蜡熔化是石蜡由固态变为液态,该过程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2)图2实验中,现象是干而冷的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可得出的结论是:蜡烛燃烧有水生成。
    (3)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固态的石蜡,点燃白烟,燃烧的白烟会将蜡烛引燃,因此蜡烛能被重新点燃。
    16. 用“”和“”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物质的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表示的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填“甲”“乙”或“丙”)。
    (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3)依据此图从微观角度揭示化学反应的本质是_____。
    【答案】(1)丙
    (2)化合反应
    (3)分子分为原子,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新分子
    【解析】(1)由图可知,甲中只含有一种分子为纯净物,乙中也只含有一种分子为纯净物,丙中含有两种不同分子属于混合物,故填:丙;
    (2)反应表示甲图所示微粒与乙图所示微粒反应,生成丙图中新微粒,其中有一个甲图所示微粒分子未反应,反应是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故填:化合反应;
    (3)从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过程中原子未变,分子改变,故填: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17. 某同学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他把细铁丝盘成螺旋状,一端系一根火柴梗。点燃火柴后迅速把铁丝连同火柴一起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下部(没有接触到细沙),但不见铁丝燃烧,反复实验均未成功。
    (1)该同学分析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有: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
    (2)改进后,实验成功了,发生反应的表达式为 ___________ 。
    (3)集气瓶中细沙的作用是 ___________ 。
    【答案】(1)①. 铁丝生锈 ②. 收集到的氧气不纯
    (2)
    (3)防止燃烧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瓶底,使集气瓶炸裂
    【解析】(1)铁锈不能和氧气反应,可能铁丝已经生锈;如果收集的氧气不纯,浓度过低也可能不燃烧;
    (2)铁和氧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文字表达式为;
    (3)集气瓶中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燃烧生成的高温熔融物溅落瓶底,使集气瓶炸裂。
    18. 用下图所示实验探究分子的性质。
    (1)A中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现象是___。
    (2)对比A、B的目的是探究_____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答案】(1)滤纸上的酚酞溶液由下至上依次变红
    (2)温度
    【解析】(1)因为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气分子会运动到试管中溶液里面与水反应生成氨水,酚酞溶液遇到碱性的氨水就会变红,现象是滤纸上的酚酞溶液由下至上依次变红,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2)分析A、B实验得条件可知A实验是室温,B实验是60℃,其它条件都相同,所以该实验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四、实验与探究题(每空1分,共16分)
    19. 请根据如图提供的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a_____。
    (2)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_____,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_。
    (3)用B装置制氧气的原理是_____(填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4)实验室如果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
    (5)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时有如下步骤:①点燃酒精灯②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入药品④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⑤把导气管撤离水面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仪器,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_____。
    A. ②③⑦①④⑤⑥B. ⑦②③①④⑤⑥
    C. ⑤⑦③②①④⑥D. ⑦③①②④⑥⑤
    【答案】(1)酒精灯
    (2)①. 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②. (或)
    (3)(或)
    (4)①. C ②.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已经集满
    (5)A
    【解析】(1)图中仪器a的名称:酒精灯;
    (2)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分别为:,;
    (3)装置B是固体与液体混合不需加热的发生装置,制氧气所用药品是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分别为:,;
    (4)氧气密度略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选用的收集装置是C;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检验其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已经集满;
    (5)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实验步骤为:②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入药品,连接仪器,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①点燃酒精灯,④排水法收集气体,收集完毕,⑤先将导管移出水面,⑥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流,炸裂试管,正确的顺序为:②③⑦①④⑤⑥,故选A。
    20. 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制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如图所示。
    (1)写出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_______,它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为 ______。
    某兴趣小组用该方法法测出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2)请计算出空气中氧气含量_________ (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从该实验可知,氧气具有的的化学性质是 ______________。
    某校学生对上述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利用下列装置来探究磷单质在空气中燃烧后氧气浓度变化情况。
    【提出问题】足量红磷在密闭的四颈平底烧瓶内燃烧熄灭后,容器中是否还有氧气剩余?
    【猜想假设】猜想①:有氧气剩余 猜想②:无氧气剩余
    【实验验证】该小组同学按图1组装好实验装置,利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上的红磷,红磷燃烧直至熄灭:待装置完全冷却后,将装有白磷的燃烧匙提出水面,再次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白磷居然还能被点燃并继续燃烧。图2是从开始实验到最后白磷熄灭装置冷却后的整个实验过程中,用氧气传感器测量容器内氧气含量变化的曲线图。
    (3)在图2中A点的值约是________;请你解释曲线DE段氧气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实验得出结论如下:
    (4)结论1:猜想填_______ (“①”或“②”)正确。
    结论2:用“燃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选择______ (填“红磷”或“白磷”)更合适,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 ②. 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2)①. 16.7% ②. 助燃性
    (3)①. 21% ②. 白磷燃烧消耗大量氧气
    (4)①. ① ②. 白磷 ③. 足量白磷可以将装置内氧气消耗得更完全,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解析】(1)红磷燃烧是红磷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符号表达式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2)根据表格信息,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为,则集气瓶内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为;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氧化反应,从该实验可知,氧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助燃性。
    (3)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图2中A点未开始反应,所以A点的值约是21%。燃烧消耗氧气,红磷点燃时,氧气浓度骤然降低,此时应该是B点,当红磷熄灭时,氧气应该被消耗掉较多,此时氧气浓度较低位置,所以位置为C点;AB段氧气浓度变化较小,说明红磷未燃烧,此时激光笔的加热温度还未达到红磷着火点,红磷只能发生缓慢氧化,消耗少量的氧气;DE段时白磷被点燃,燃烧发生,氧气被消耗,所以浓度出现较大变化。因此,DE段时氧气浓度下降,是因为白磷燃烧消耗大量氧气。
    (4)结论1:燃烧需要氧气,由于红磷熄灭后,白磷仍能被点燃,说明足量红磷在密闭的四颈平底烧瓶内燃烧熄灭后,容器中还有氧气剩余,猜想①正确。
    结论2:用“燃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应尽可能使集气瓶内的氧气被完全消耗,根据实验现象,白磷燃烧所需的氧气浓度更低,说明白磷能使集气瓶内的氧气被消耗得更完全,故填:白磷;足量白磷可以将装置内氧气消耗得更完全,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实验前的体积
    实验后的体职
    集气瓶内空气
    烧杯内蒸馏水
    烧杯内剩余蒸馏水
    120mL
    100mL
    80mL

    相关试卷

    2023-2024学年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北片区名校调研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北片区名校调研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与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南部学区中考第五次模拟测试化学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南部学区中考第五次模拟测试化学试卷,共11页。

    2024年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南部学区名校调研九年级第六次模拟测试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2024年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县南部学区名校调研九年级第六次模拟测试化学试题,共3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