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考题猜想)(解析版)-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展开
这是一份第二章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考题猜想)(解析版)-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花岗岩特征成因解释正确的是,形成花岗岩的矿物源地是,图中b为,下列不正确的是,图中最可能发育成离堆山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知识点一 岩石圈的组成
(23-24高二上·浙江嘉兴·阶段练习)花岗岩石无塑性变形,岩性硬度高,矿物结晶颗粒大,是绝佳的建筑材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与花岗岩形成环境特征相似的是( )
A.玄武岩B.大理岩C.砾岩D.石灰岩
2.花岗岩特征成因解释正确的是( )
①冷凝时间短②热量散失缓慢③地下压力大④组成矿物粒径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形成花岗岩的矿物源地是( )
A.岩石圈B.地表岩石C.地壳层D.地幔层
【答案】1.B 2.C 3.D
【解析】1.花岗岩与玄武岩都属于岩浆岩,但形成环境不同,花岗岩是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由于受岩层的挤压及凝结时间长,花岗岩石无塑性变形,岩性硬度高,矿物结晶颗粒大;玄武岩是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有流纹或气孔构造,A错误;大理岩属于变质岩,是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下,使原有岩石成分和性质发生改变,岩石重新结晶而成,与花岗岩的形成环境相似,B正确;砾岩与石灰岩属于沉积岩,是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被风化成碎屑物质,再经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起来,经固结成岩作用而成,与花岗岩形成环境不同,CD错误。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是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由于受岩层的挤压及热量散失缓慢凝结时间长,①错误、②③正确;矿物是化合物,化合物的粒径大,说法不妥,可以表达为“矿物结晶颗粒大”,④错误。故选C。
3.花岗岩属于岩浆岩,是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而岩浆主要发源于上地幔的软流层,因此形成花岗岩的矿物源地是地幔层,D正确;其他圈层中没有软流层分布,ABC错误。故选D。
知识点二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23-24高二上·云南曲靖·阶段练习)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若③作用过程中形成了煤炭,分析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b为( )
A.岩浆B.岩浆岩C.变质岩D.沉积岩
5.若某岩石含有贵州龙化石,则该类岩石最可能是图中字母( )
A.aB.bC.cD.d
【答案】4.C 5.A
【解析】4.煤炭存在于沉积岩层中,读图,结合箭头方向,若③作用过程中形成了煤炭,则a代表沉积岩;b与a岩石可以相互转化, b代表变质岩;三类岩层都能高温熔化形成岩浆,图中c为岩浆;岩浆冷凝形成岩浆岩,d是岩浆岩。综上所述,b为变质岩,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化石只可能形成于沉积岩中,图中a代表沉积岩,因此若某岩石含有贵州龙化石,则该类岩石最可能是a,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知识点三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24-25高二上·全国·课后作业)2019年8月1日,堪察加半岛克柳切夫火山发生大规模喷发,喷发的火山灰柱高度达到5500米。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板块中,与此次火山喷发关联度最小的是( )
A.亚欧板块B.印度洋板块C.太平洋板块D.美洲板块
7.下列宏观地形的形成,与太平洋板块运动无关的是( )
A.亚洲东部的岛弧B.美洲西岸的山脉
C.东非大裂谷D.日本群岛东部的深海沟
【答案】6.B 7.C
【解析】6.读图,结合世界板块分布图可知,堪察加半岛位于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故此次火山喷发与印度洋板块无关,故与此次火山喷发关联度最小的是印度洋板块,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为板块的消亡边界,大陆板块隆起形成海岸山脉和岛弧链,如亚洲东部的岛弧,A错误;大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处易形成海沟,如日本群岛附近的深海沟,D错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相互挤压,导致大陆板块隆起,形成北美洲西岸的山脉,B错误;东非大裂谷属于非洲板块内部的张裂区域,与太平洋板块的运动无关,C正确。故选C。
(24-25高三上·湖南衡阳·开学考试)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数字序号代表不同岩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不正确的是( )
A.断层①形成时间晚于岩层②的B.形成③④的内力作用不相同
C.在所有数字中⑤形成最晚D.岩层⑥形成时间早于断层①
9.下列有关图中地质构造对生产实践的意义,正确的是( )
A.a地地质构造具有良好的储水条件
B.b地的花岗岩可用作优质石材
C.c地适宜建坝蓄水,开发河流水能
D.d地有丰富的地下水可供开发
【答案】8.C 9.D
【解析】8.地层②出现了错位,说明断层①形成时间晚于岩层②,A正确,不符合题意。③为变质岩,受变质作用形成,④为岩浆岩,是岩浆上升冷凝作用形成,因此形成③④的内力作用不同,B正确,不符合题意。⑤的形成时间比④③②⑥晚,但是①与⑤的形成时间比较,根据已知信息,无法判断,C不正确,符合题意。岩层⑥出现断裂,且出现相对下降,所以岩层⑥形成时间早于断层①,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9.从图中可以看出,a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向斜才是良好的储水构造,A错误;b地为喷出型岩浆岩,而花岗岩是侵入型岩浆岩,B错误;c地为断层,不稳定且漏水,不适宜建坝蓄水,C错误;d地为喀斯特地貌,多地下暗河、溶洞,地表水贫乏,地下水丰富,可供开发,D正确。故选D。
知识点四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24-25高二上·湖北·开学考试)深切曲流通常早期存在弯曲河道,由于后期地壳上升,导致河流下切,若深切河曲在下切过程中同时进行较强的侧蚀,使河曲不断发展,河曲颈部的宽度逐渐变窄,也会发生自然裁弯。被废弃曲流环绕的基岩被孤立在凸岸一侧,成为离堆山。图示意太行山区某段深切曲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最可能发育成离堆山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11.在河流强烈的流水作用下,M处容易发生( )
A.地震B.滑坡C.泥石流D.泥沙堆积
12.推测太行山区深切曲流的形成过程( )
①冰川侵蚀 ②地壳隆起 ③侧蚀 ④断裂下陷 ⑤下切侵蚀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③②⑤
【答案】10.A 11.B 12.D
【解析】10.离堆山又称曲流环绕岛,指被废弃河曲所环绕的孤立山嘴,称离堆山。它是深切河曲未裁弯前的凸岸山嘴,在易溶性岩石地区(如石灰岩区),也可由地下水对地颈溶蚀而成天然桥,天然桥崩塌形成离堆山。甲位于河流凸岸,易形成离堆山,A正确;乙、丙、丁位于河流凹岸,不易形成离堆山,BCD错误。故选A。
11.读图可知,M处位于河流的凹岸,河流的流速较快,流水侵蚀作用强,容易发生崩塌、滑坡,B正确,CD错误;地震的发生受地壳运动影响,与流水作用关系不大,A错误。故选B。
12.由材料可知,深切曲流通常早期存在弯曲河道,由于后期地壳上升,导致河流下切,若深切河曲在下切过程中同时进行较强的侧蚀,使河曲不断发展。故太行山区深切曲流的形成过程是:侧蚀—地壳隆起—下切侵蚀,③②⑤正确;与冰川侵蚀、断裂下陷关系不大,①④错误,D正确,ABC错误。故选D。
(浙江省杭州市周边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下图为。完成下面小题。
13.关于该残丘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处受风积作用明显B.乙处受水蚀作用明显
C.甲处受东南风吹蚀强D.乙处碎片和沙砾堆积
14.下列地貌景观与图示残丘形成原因相似的是( )
A.B.
C.D.
【答案】13.D 14.A
【解析】13.结合新月形沙丘形态判断,新月形沙丘风从缓坡吹向陡坡,因此,当地盛行风是西北风。残丘甲处上迎风坡,接受风力侵蚀,乙处位于背风坡,接受风力沉积,乙处碎片和沙砾堆积,D正确,AC错误。我国西北地区风力作用为主,水蚀作用不明显,B错误。故选D。
14.残丘形成原因是风力吹蚀作用形成的,A图是戈壁,是风力吹蚀作用形成的,A正确。B是峡谷,是流水作用形成的;C图是风积作用形成的沙丘;D是角峰,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BCD错误。故选A。
知识点五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
(24-25高三上·湖南长沙·开学考试)下左图为位于太行山南段东麓某地,该地山势险峻,易发山洪。为适应当地地理环境,该地形成了西北—东南向的“山—林—田—村—水”空间格局(下右图),体现了当地居民的生存智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下列要素与该地易发山洪的关联度最低的是( )
A.坡面朝向B.坡度大小C.年降水总量D.降水集中度
16.关于该地早期a、b、c、d四处民居,说法正确的是( )
A.a处位于缓坡向阳,距河流近B.b处的地势最平坦,利于劳作
C.c处位于河流上游,交通不便D.d处地势高峻崎岖,有利农业
17.“宅高田低”是村落的常见格局,而该地“田高宅低”,此处布局农田的主要目的( )
①获得林区落叶肥田 ②避开河流洪水 ③拦截坡面径流 ④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15.C 16.A 17.D
【解析】15.山洪是指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洪水,具有突发性。该地位于太行山南段东麓,河谷坡面朝向东南,利于夏季风的深入抬升,使该地夏季多暴雨,容易引发山洪,A相关,不合题意;读图可知,山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在山谷中水量集中流速大,地表径流汇集快,更容易引起山洪,BD相关,不合题意;而该地位于北方地区太行山麓,年降水总量并不大,C相关性小,C符合题意。故选C。
16.结合所学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a地处位于阳坡,结合等高线可知该地坡度较缓,距离河流近,A正确;b处等高线并不是最稀疏的,故地势最平坦处不是b,B错误;c处位于图示河流下游,C错误;d地势较高,离河流较远,不适合耕作,不利于农业,D错误。故选A。
17.该地形成的“山一林一田一村一水”空间格局,田地布局在林与村中间,林区落叶落到农田区域数量有限,增加肥力不多,且农田可人工增加土壤肥力,①错;从材料可知,该地洪水主要为山洪,该布局模式,没有脱离洪水影响区,②错;该布局通过平整土地和农作物拦截未被林地截留的坡面径流,③对;减缓坡面径流的流速后,增加下渗,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④对。③④正确,故选D。
(24-25高二上·安徽·开学考试)黄河三角洲村落空间形态具有明显的自然条件适应性特征。在“河、塘、田、路、居”五因子的数量、分布等长期影响下,黄河三角洲的村落表现出团状、带状、指状3种典型空间形态。下图分别为黄河三角洲典型村落分布图及黄河三角洲村落空间形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影响黄河三角洲村落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B.土壤C.河流D.气候
19.影响团状村落轴线和空间形态的主导因子是( )
A.田和居B.田和塘C.路和塘D.路和居
20.指状村落最可能分布在图中( )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答案】18.C 19.D 20.A
【解析】18.根据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黄河三角洲村落的分布主要受到河流的影响,分布在河流附近,河流的冲积作用形成了三角洲的地形和土壤条件,适合人类居住和农业生产,决定了村落的分布和形态,C正确;从村落分布上来看,黄河三角洲村落主要分布在河流附近,各个村落的地形、土壤、气候条件差异较小,非主要的影响因素,排除ABD;故选C。
19.由图示信息可知,团状村落分布相对规则,呈现沿路集中分布的特点,道路的布局和居住区的集中分布决定了村落的轴线和空间形态,因此影响团状村落轴线和空间形态形成的主导因子是路和居,D正确;在团状村落,田和塘较为分散,对轴线和空间形态的影响较小,ABD错误;故选D。
20.由图2第三幅图可知,根据指状村落的分布形态可知,村落受黄河河道的影响较小,且附近耕地面积较大,因此推断,该地是位于远离黄河的耕种区,图中甲地远离黄河,耕地面积大,A正确;乙地河流多,村落受河流影响大,排除B;由图2第三幅图可知,图中农田的面积分布较广,可推断为耕种区,丙地、丁地非耕种区,CD错误;故选A。
知识点一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23-24高二上·江苏无锡·期中)雨花石、昆石和太湖石并称为“江苏三大名石”。下图为江苏三大名石示意图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昆石和太湖石分别属于上右图中的哪一类岩石( )
A.①和③B.①和②C.③和①D.②和④
2.图中由①到②的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为( )
A.冷却凝固B.变质作用C.外力作用D.熔化
【答案】1.C 2.B
【解析】1.读图可知,①②③都能转化为④,④只能转化为③,可知④为岩浆,③为岩浆岩,风化物经外力作用可以转化为①,则①为沉积岩,那么②为变质岩。昆石为二氧化硅溶液侵入后冷却形成,为侵入性岩浆岩;太湖石为石灰岩,即为沉积岩。因此,昆石和太湖石分别属于上图中的③和①,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由上题分析可知,①为沉积岩,②为变质岩,由沉积岩转变为变质岩要经过变质作用,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知识点二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23-24高二上·浙江嘉兴·阶段练习)下图为世界局部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关于阿留申群岛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美洲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消亡边界,形成岛弧
B.位于美洲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生长边界,形成海岭
C.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形成岛弧
D.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形成海岭
4.与海沟相伴的宏观地形有( )
①海岭②裂谷③山脉④岛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3.C 4.D
【解析】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留申群岛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ABD错误;太平洋板块为洋壳、美洲板块为陆壳,陆壳与洋壳碰撞形成岛弧,C正确。故选C。
4.据所学可知,生长边界受张裂在海洋中形成海岭,在陆地上张裂形成裂谷,二者不与海沟相伴,①②错误;据上题分析可知,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在消亡边界挤压碰撞,大洋板块一侧下沉形成海沟,大陆板块一侧受抬升,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岛弧或海岸山脉与海沟相伴,③④正确。综合起来,ABC错误,D正确,故选D。
知识点三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2023·天津·高考真题)图是某区域地形地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该区域地表出露的花岗岩可能形成于( )
A.奥陶纪后,泥盆纪前B.志留纪后,石炭纪前
C.泥盆纪后二叠纪前D.二叠纪后,白垩纪前
6.依据图中信息判断,A到B之间的地貌类型是()
A.向斜山B.背斜山
C.向斜谷D.背斜谷
【答案】5.D 6.A
【解析】5.由图可知,图中花岗岩的岩浆没有穿过最年轻的K白垩纪地层,说明形成花岗岩的岩浆活动在白垩纪之前;穿过了二叠纪地层,说明形成花岗岩的岩浆活动形成于二叠纪之后,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由图中等高线可知AB剖面处经过一个山峰,从断层看,AB剖面线经过的地层岩龄为中间新两翼老,由此可知剖面线AB处的地层为向斜,A到B之间的地貌类型是向斜山,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地质构造能够反映地壳运动过程,下图为朝鲜某地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甲处地貌( )
A.由火山喷发形成B.差异侵蚀作用显著
C.地质构造为向斜山D.由断层上升形成
8.该地最后经历的地质作用是( )
A.沉积作用B.岩浆活动C.褶皱作用D.断层作用
【答案】7.B 8.D
【解析】7.火山喷发通常会形成火山锥或火山口等地貌,而甲处为山地地貌,并未直接显示火山喷发的特征,A错误;差异侵蚀作用显著通常会导致不同岩石类型或地层的侵蚀速度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地貌特征,甲处为向斜,岩石较为坚硬,不易受侵蚀,久之形成山地,B正确;甲处地质构造为向斜,向斜山为构造地貌,C错误;甲为向斜山,断层上升一般形成断块山,D错误。故选B。
8.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存在明显的断层构造,且断层切割了多个沉积岩层,这表明断层作用是该地最后经历的地质作用,D正确;褶皱发生于断层之前,C错误;断层形成之后,没有新的沉积岩形成,A错误;图中没有岩浆岩分布,没有体现岩浆活动,B错误。故选D。
知识点四 火山活动与地表形态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91年皮纳图博火山强烈喷发导致全球降温0.5°C,喷发时气柱高达40km,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硫大约有2000万吨(一两个月内)会形成硫酸气溶胶,随着平流层环流输送到全球各处。2022年年初,原以为全球温度会降低,然而等来的却是北半球的“极端高温”,据专家研究发现,此次“极端高温”与“热穹顶效应”有关。图1示意汤加的地理位置,图2为热穹顶示意图。
(1)说出汤加海底火山喷发的原因。
(2)简述汤加海底火山喷发对当地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
【答案】(1)汤加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质不稳定,岩浆从地壳薄弱地段喷出。
(2)海底火山喷发,引发海啸,带来灾害;大量火山灰、气体与水蒸气形成巨大云团,空气质量严重降低;引发暴雨、洪涝、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影响海水性质,破环当地海洋环境。
知识点五 风化作用与地表形态
(24-25高三上·安徽亳州·开学考试)风化作用简单来说,就是岩石(或矿物)在原地破碎、崩解、分解。风化作用与温度、水、生物等存在较强关联性。花岗岩出露地表后受到风化作用,棱角剥落后形成的“石蛋”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化地貌。下左图为风化作用强弱与气候要素关联示意图,右图为“石蛋”地貌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①②③对应正确的是( )
A.物理风化显著、物理风化比化学风化显著、生物风化和化学风化显著
B.化学风化显著、物理风化比化学风化显著、生物风化和化学风化显著
C.物理风化显著、生物风化和化学风化显著、化学风化比物理风化显著
D.化学风化显著、生物风化和化学风化显著、化学风化比物理风化显著
11.地壳表层被风化的部分,被称为风化壳。下列各地中风化壳最厚的地区可能是( )
A.亚马孙平原B.撒哈拉沙漠C.塔里木盆地D.西西伯利亚
12.试推测“石蛋”地貌的形成过程( )
A.岩浆喷出→地壳下沉→剥蚀出露→水平挤压B.岩浆喷出→地壳抬升→球状风化→剥蚀出露
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剥蚀出露→球状风化D.岩浆侵入→地壳下沉→剥蚀出露→水平拉张
【答案】10.A 11.A 12.C
【解析】10.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般情况下,温度越高,湿度越大,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越显著;而在干燥寒冷的环境下,物理风化更显著。读图可知,①所处环境较为寒冷干燥,故①为物理风化显著,BD错误;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③所处环境湿热,湿热地区降水量大,生物繁茂,生物分解产生的大量有机酸具有较强的腐蚀能力,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都比较显著,且化学风化比物理风化更显著,A正确,C错误。故选A。
11.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残留在原地的风化物所构成的疏松地表叫做风化壳,风化壳的厚度取决于风化作用的强度。亚马孙平原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生物量大,生物风化作用强烈,风化壳发育深厚,A正确;撒哈拉沙漠和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与亚马孙平原相比,其生物量较少,风化作用相对较弱,形成的风化壳较为浅薄,BC错误;西西伯利亚地区温度较低,风化作用较弱,D错误。故选A。
12.根据材料可知,“石蛋”地貌的组成岩石为花岗岩,花岗岩为侵入型岩浆岩,AB错误;结合材料“花岗岩出露地表后受到风化作用,棱角剥落后形成的“石蛋”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化地貌”可知,“石蛋”地貌的形成过程为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后,经历地壳抬升,岩石出露地表后经过外力剥脱、风化形成的,C正确,D错误。故选C。
知识点六 流水作用与地表形态
(24-25高三上·山东·开学考试)河水在特定条件下会出现分裂,分散成细小支流。卡西基亚雷河(以下简称“卡河”)是奥里诺科河(以下简称“奥河”)上游水流分裂形成的一条汊河,注入内格罗河(见下图),分汊口附近有大量沉积物。自分汊口向下游方向,与奥河相比,卡河河道窄而深,河床纵剖面坡度明显较大。目前该分汊口上游约四分之一的来水流入卡河。完成下面小题。
13.推测影响卡河形成的主要因素有( )
①岩性②降水③海拔④地形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4.沉积物在图中集中分布于( )
A.T₁处B.T₂处C.T₃处D.T₄处
15.若图示区域地质、气候条件保持稳定,则卡河的年径流量将会( )
A.保持稳定B.逐渐减少C.逐渐增加D.先减后增
【答案】13.D 14.A 15.B
【解析】13.该地属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多,分汊口处奥河上游来水水量大,流速快,侵蚀搬运能力强,在分汊口处受分水岭地形影响,水流受阻,加之分汊口处岩石较为疏松,易被侵蚀,受阻的水流在此处侵蚀河岸,河水泄漏,最终发育河流,①④正确;降水量大,会使河流水量较大,但卡河的形成需要具备特殊的地质条件和位置条件,故不是该河流形成的主要因素,②错误;卡河河谷纵剖面坡度较大,说明卡河与奥河海拔存在一定差异,有利于促进卡河的形成,但与此处特殊的地形和地质条件相比,并不是主要影响因素,④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4.分汊口处奥河上游来水水量大,流速快,携带大量的泥沙,T1处位于河流的凸岸,此处虽为右岸,但考虑到此处靠近赤道,地转偏向力较弱,河流对右岸的侵蚀不明显;同时河流在T1以上处分汊,造成T1水量减少,河流干流搬运能力突然下降,有利于泥沙在T1处沉积,A正确;T3和T4位于分汊以上河段,河流水量变化不大,河流搬运作用没有明显变化,泥沙沉积量不大,CD错误;由于泥沙在受水量减少影响最大的T1处大量沉积,地处T1下游的T2泥沙沉积较少,B错误。故选A。
15.由于沉积物大量分布在北岸的T1附近,而南岸存在分水岭,地下多基岩分布,奥河向南岸侵蚀速度慢,两者共同作用下会使河道逐渐缩窄;河道缩窄后奥河干流流速加快,下蚀加强,使得奥河河道变深;由于奥河变深变窄,注入卡河的径流量会逐渐减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4-25高三上·江西·阶段练习)下图示意我国淮河流域某地地貌与农业文化景观。淮河、沙河以北以平原为主,沙河、白溪上游是由基岩组成的山地,居民点沿河流阶地分布,居民点以下分布着沙质沉积物。夏秋季洪水可上涨至75m等高线处。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形成一系列农业文化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图中河流阶地的一般形成过程不包括( )
A.流水沉积B.风力侵蚀C.流水侵蚀D.地壳抬升
17.居民点以下沙质沉积物主要来自( )
A.淮河上游B.白溪上游C.沙河北岸D.沙河上游
18.沙质沉积物沉积量最大的时间段是( )
A.洪水来临前B.洪水期C.洪水期过后D.枯水期
【答案】16.B 18.D 19.B
【解析】16.河流两侧原为河流沉积形成的平地,随着地壳间歇性抬升,河流不断下蚀形成多级或单级阶地,这个过程与风力侵蚀无关。 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7.由材料可知,淮河上游、沙河北岸以耕地为主,能够提供的沙质沉积物有限,AC错误;白溪上游河面窄、流程短,以耕地为主,沙源不足,B错误;沙河上游流经沙洲,且面积较大,沙源丰富,D正确。故选D。
18.沙河洪水期河水挟带的泥沙量大,沙河受淮河的顶托作用,沙河水流变缓,有利于泥沙淤积,沙质沉积物沉积量最大的时间段是洪水期,B正确。洪水来临前、洪水期过后、枯水期河水挟带的泥沙量不大,ACD错误。故选B。
知识点七 风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24-25高二上·辽宁·开学考试)“中国第一长滩”位于广东省湛江市东海岛的东海岸,整体呈南北走向,连续长度超过20千米,沙质洁白细软,沙滩宽阔平缓,长滩附近有沙丘和灌丛沙堆(沙粒遇阻后形成的堆积地貌)发育分布。如图为东海岛及其东部长滩局部地貌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9.东海岛长滩附近的三种地貌景观自西向东依次应为( )
A.灌丛沙堆、沙丘、沙滩B.沙丘、灌丛沙堆、沙滩
C.沙滩、灌丛沙堆、沙丘D.沙滩、沙丘、灌丛沙堆
20.下列关于东海岛长滩附近三种地貌(沙滩、沙丘和灌丛沙堆)的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地貌都位于海岸线附近,主要是由海水搬运堆积形成的
B.三种地貌都紧临东部海洋,海陆风强,主要由风力作用形成
C.三种地貌中一种地貌主要是由风力作用形成,其余两种由海水搬运堆积形成
D.三种地貌中一种地貌主要是由海水搬运堆积形成,其余两种由风力作用形成
【答案】19.B 20.D
【解析】19.东海岛气候湿润,长滩附近的沙滩是由海水搬运堆积形成的,所以沙滩应位于最东侧,紧临海洋;长滩附近的沙丘和灌丛沙堆是长滩向陆地一侧发育分布的,因距海洋相对较远,因而应分布在偏西部。长滩附近的沙丘和灌丛沙堆中的沙粒主要来自东部海边的沙滩,在强烈的海风作用下,沙粒被向西搬运到陆地的一侧,先遇到陆生灌丛(足好的固沙植物)形成了灌丛沙堆,之后遇到了较陡的地形阻挡,风力再次减弱,沙粒沉枳形成沙丘。综上所述,东海岛长滩附近的三种地貌景观自西向东依次应为沙丘、灌丛沙堆、沙滩,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0.海水冲击海岸会带走大量的碎屑岩类,这些碎肩石会随着海水沿海岸线搬运、磨蚀,当被搬运到海水动力条件较弱的地方如海湾等,就会发生堆积,从而形成沙滩。东海岛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气候比较湿润,附近无干旱沙漠分布,因而紧临海洋的沙滩地貌应为海水搬运堆积形成。由于东海岛长滩附近无干旱沙漠分布,所以长滩附近的沙丘和灌丛沙堆的沙粒应主要来自东部的海边沙滩,大片裸露的沙滩(尤其是低潮时)在强烈的海风作用下,沙粒被搬运到陆地的一侧,遇到陆生灌丛和地形阻挡,风力减弱,沙粒堆积,所以沙丘和灌丛沙堆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综上所述,沙滩地貌应为海水搬运堆积形成,沙丘和灌丛沙堆由风力作用形成,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24·江苏常州·模拟预测)抛物线型沙丘是新月形沙丘两个兽角(向外延伸的尖角)被植被固定后,迎风坡被风力吹蚀而成的一种风积地貌。在风向一致的情况下,其形态特征与新月形沙丘相反。下图为某游客面向东南方向拍摄的抛物线型沙丘的照片。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1.与抛物线形沙丘形成关联度最小的是( )
A.起沙的风况变化B.沙源的丰富程度
C.植被的覆盖状况D.气温的变幅大小
22.图中沙丘的移动方向最可能向( )
A.西北B.西南C.东北D.东南
23.反映该抛物线沙丘形成过程的示意图是( )
A.AB.BC.CD.D
【答案】21.D 22.B 23.C
【解析】21.与抛物线形沙丘形成关联度较大的是起沙的风况变化(风速)、沙源的丰富程度(物源)、植被的覆盖状况(植被覆盖率),ABC不符合题意;气温的变幅大小与抛物线的形成关系不大,关联度最小,D符合题意。故选D。
22.由材料可知,该图为某游客面向东南方向拍摄的抛物线型沙丘的照片,结合图中沙丘形态判断,图中沙丘链的延伸方向应为西北-东南,盛行风向与沙丘链的延伸方向垂直,盛行风应为东北风或西南风,抛物线沙丘的形态与新月形沙丘相反,凸坡为背风坡,凹坡为迎风坡,图中显示,抛物线沙丘凹坡在拍摄者的左侧(东北),因此当地盛行东北风,抛物线沙丘应向西南移动,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3.新月形沙丘是自然状态下形成的沙丘,迎风坡较缓,背风坡较陡,沙脊线靠近背风坡一侧,BD错误;随着植被覆盖率的增加,流沙透过植被,不断向背风坡堆积,背风坡较缓,迎风坡较陡,抛物线沙丘形成后,沙脊线靠近迎风坡一侧,C正确,A错误。故选C。
知识点八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24-25高三上·黑龙江哈尔滨·阶段练习)下图示意某区域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据测定该地玄武岩的硬度远高于各类沉积岩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该区域①②③④地理现象或事物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
A.④③②①B.④①②③C.③②④①D.①②③④
25.N处岩石可能具有的特征是( )
A.含有化石B.纯净如玉C.气孔构造D.层理分明
26.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 )
A.地壳持续下降,遭受侵蚀B.地壳间歇下降,接受沉积
C.地壳相对稳定,遭受侵蚀D.地壳持续抬升,接受沉积
【答案】24.B 25.B 26.C
【解析】24.根据图中岩层和地质构造的特征分析,该地最先发生沉积岩层的挤压,产生褶皱④;后岩层受张力作用,出现断层①;随地壳抬升,岩层受到外力侵蚀形成侵蚀面,后随地壳下沉,在侵蚀面上堆积形成砂砾石层②;最后岩浆喷发,熔穿沉积岩和砂砾石层,喷出地面在砂砾石层上冷凝形成玄武岩台地③,B正确。故选B。
25.N处岩层位于玄武岩两侧,是早先的石灰岩在岩浆高温高压下出现变质,形成的变质岩,可能具有的特征是纯净如玉,B正确。含有化石、层理分明是沉积岩的特征,有气孔构造是玄武岩的特征,ACD错误。故选B。
26.砂砾石层的下界相对平坦,说明该区域地壳运动稳定,但砂砾石层的下界面有明显岩层缺失痕迹,可能是岩层遭受侵蚀,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4-25高三上·浙江·阶段练习)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27.该处侵入岩( )
A.可能为玄武岩B.形成晚于C岩层C.形成晚于断层D.形成早于显生宙
28.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大致是( )
A.固结成岩—褶皱运动—岩浆入侵—断层错位—外力侵蚀
B.固结成岩—断层错位—褶皱运动—外力沉积—岩浆入侵
C.地壳下沉—断层错位—褶皱运动—岩浆入侵—外力侵蚀
D.地壳下沉—岩浆入侵—褶皱运动—断层错位—外力沉积
【答案】27.B 28.A
【解析】27.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侵入岩为花岗岩,A错误;图中C岩层被侵入岩所破坏,故侵入岩形成晚于C岩层,B正确;侵入岩下部存在断层,故侵入岩形成早于断层,C错误;显生宙在5.46亿年前的寒武纪开始,读图可知其形成晚于显生宙,D错误。故选B。
28.读图可知,该地区以水平的沉积岩为主,先经历固结成岩过程;后岩层受水平挤压力作用褶皱隆起;后经岩浆活动,侵入岩侵入岩层,后断层错位;最后上层缺失了部分奥陶纪之后的岩层,故受外力侵蚀,综上可知,A正确,BCD错。故选A。
知识点九 其它常见地貌
(24-25高三上·河北·阶段练习)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洋山河大峡谷的溶洞内,有一枚“荷包蛋”石笋(图)。黄澄澄的“蛋黄”为水中的硫化物沉淀,由中心向周围颜色越来越浅,与外围的碳酸钙“蛋清”融为一体。经专家考察发现,这枚“荷包蛋”是被流水侵蚀后留下的石笋根部,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为独特的洞穴地质奇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9.“蛋黄”颜色由中心向周围的变化说明( )
A.洞底渗出的水从中心向周围流,含碳酸钙逐渐增多
B.洞底渗出的水从周围向中心流,含碳酸钙逐渐减少
C.洞顶滴落的水从周围向中心流,含硫化物逐渐增多
D.洞顶滴落的水从中心向周围流,含硫化物逐渐减少
30.形成这枚“荷包蛋”的地质过程可能是( )
A.流水侵蚀石笋变矮→流水沉积形成石笋→硫化物沉淀形成蛋黄
B.流水沉积形成石笋→流水侵蚀石笋变矮→硫化物沉淀形成蛋黄
C.流水沉积形成石笋→硫化物沉淀形成蛋黄→流水侵蚀石笋变矮
D.硫化物沉淀形成蛋黄→流水沉积形成石笋→流水侵蚀石笋变矮
31.“荷包蛋”石笋的形成说明( )
A.溶洞内水汽较为充足B.气候干湿状况发生变化
C.可溶性岩石较为单一D.地下水酸碱性发生变化
【答案】29.D 30.C 31.D
【解析】29.石笋为喀斯特沉积地貌,是从洞顶滴落的水沉积而成,排除AB;“蛋黄”为硫化物沉淀,说明洞顶滴落的水中含硫化物,水由中心流向周围,颜色越浅说明硫化物含量越少,D正确,C错误。故选D。
30.由材料中“这枚‘荷包蛋’是被流水侵蚀后留下的石笋根部”可知,其形成过程为先由流水沉积作用发育石笋;之后含有硫化物的地下水继续在石笋处滴落,其中硫化物在继续在此沉淀;之后流水侵蚀该石笋使其变矮,最后留下一个根部最终使该地貌形成。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1.该石笋的形成需要地下水从洞顶滴落,其中的物质不断沉积而形成,而根据材料可知,“蛋黄”为硫化物沉积,而部分硫化物呈酸性,外围的“蛋清”为碳酸钙物质,在同样的位置,沉积的物质出现了差异,说明地下水酸碱性发生了变化,D正确。溶洞内水汽充足只能说明溶洞的环境湿润,但不能直接导致“荷包蛋”石笋的形成,A错误;气候干湿状况变化不一定能形成如此独特的景观,B错误;可溶性岩石较为单一也不是形成“荷包蛋”石笋的关键因素,C错误。故选D。
(24-25高二上·河北衡水·阶段练习)山岳冰川常发育在中、低纬度的高山地带。冻结在冰川体内的各种碎屑物随着冰川体在重力作用下沿冰川谷缓慢地向下移动。在宽阔的冰川谷地,冰川体消融的前端常形成由众多碎屑物堆积形成的冰碛垄及发育出辫状水系。下图是山岳冰川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与河流三角洲相比,冰碛垄堆积物( )
A.颗粒较小B.粗细混杂C.大小均匀D.定向排列
33.在任一条冰碛垄的形成过程中,气候( )
A.逐渐变冷B.逐渐变暖C.反复升降D.相对稳定
34.冰川消融区的前端常发育出辫状水系的原因有( )
①冰川消融量较小②冰川消融具有季节性③冰川谷比较宽阔④冰川谷地势比较陡峭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32.B 33.D 34.C
【解析】32.结合所学知识,河流沉积物是河流携带物质在流动的过程中,由于流速减小,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而形成的,具有明显的分选性。而冰川沉积的物质具有以下特点:皆由碎屑物组成;大小混杂,缺乏分选性,经常是巨大的石块或细微的泥质物的混合物,AC错误,B正确;碎屑物无定向排列,扁平或长条状石块可以呈直立状态,无成层现象,绝大部分棱角鲜明,有的角砾表面具有磨光面或冰擦痕,D错误。故选B。
33.一条冰碛垄的形成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该时期内冰川在同一区域融化后冰碛物大致在同一位置堆积而成,因此形成过程中气候持续稳定,D正确;而气候变化则会使冰川的融化量变得不稳定,造成堆积物位置不稳定,不利于形成冰碛垄,ABC错误。故选D。
34.辫状河道形成的最主要条件是流量很不稳定,含沙量大且粒度粗而不均一。冰川消融区的前端因冰川消融具有季节性而使得流量不定,冰川消融区释放出大量粒度粗而不均一的砂砾,再加上冰川谷比较宽阔,对汛期水流的约束小,因此很容易形成辫状水系,②③符合题意,④不符合题意;冰川消融量较小不利于辫状水系的发育,①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2-23高三上·贵州贵阳·阶段练习)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湿润地区,是红色砂砾岩等岩石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四川甘孜新龙红山丹霞属于青藏高原寒型丹霞,其形成与当地独特的气候环境有关,发育有陡坡、崩积堆、冰斗等地貌。图示意红山丹霞地貌剖面。完成下面小题。
52.红山丹霞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侵蚀和冰川侵蚀B.风力侵蚀和流水沉积
C.地壳抬升和冰川侵蚀D.风力搬运和冰川侵蚀
53.推测该丹霞形成时期气候较之前( )
A.冷湿B.暖湿C.变化极小D.冷干
54.红山丹霞的形成过程是( )
A.固结成岩一外力侵蚀一地壳抬升B.固结成岩一地壳抬升一外力侵蚀
C.外力侵蚀一固结成岩一地壳抬升D.地壳抬升一固结成岩一外力侵蚀
【答案】52.A 53.B 54.B
【解析】52.由材料得知,该丹霞位于四川省,属于湿润区,所以有流水侵蚀作用;风力侵蚀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排除BD;该丹霞又属于青藏高原寒型丹霞,最高海拔5千米以上且发育有冰斗地貌,可推测其形成过程中受冰川作用;题目是形成该丹霞地貌的外力作用,地壳抬升属内力作用,排除C。故选A。
53.根据文字材料信息得知红山丹霞形成时主要受流水侵蚀和冰川侵蚀,流水侵蚀作用明显说明该丹霞形成时期气候湿润,有冰川侵蚀作用说明该时期冰川运动明显,而一般冰川要在温暖的气候条件下才能融化运动,从而在运动过程中对地表进行侵蚀,由此推测该时期气候是温暖湿润的,排除ACD,故选B。
54.根据文字材料信息得知丹霞地貌的岩石主要是红色砂砾岩等,砂砾岩属于沉积岩,由沉积物经过固结成岩而成,再由图可知,形成丹霞地貌的砂砾岩已经出露地表,说明形成沉积岩后经历了地壳的抬升作用,图中的砂砾岩已经缺失了一部分,不是完整的岩层,说明出露地表后又被外力侵蚀,从而形成丹霞地貌,B正确,排除ACD,故选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考题猜想03 易错点梳理(25大易错点+90题训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练习,文件包含考题猜想03易错点梳理25大易错点+90题训练教师版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练习docx、考题猜想03易错点梳理25大易错点+90题训练学生版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练习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考题猜想02 重难点攻关(24大考点+85题训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练习,文件包含考题猜想02重难点攻关24大考点+85题训练教师版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练习docx、考题猜想02重难点攻关24大考点+85题训练学生版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练习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考题猜想01 常考点巩固(24大考点+90题训练)(含答案) 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练习,文件包含考题猜想01常考点巩固24大考点+90题训练教师版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练习docx、考题猜想01常考点巩固24大考点+90题训练学生版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练习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