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31《大道之行也》知识点梳理(学生版+解析)
展开《大道之行也》出自 。《礼记》,以称 或 ,是十三经之一,与 、 全称为“三礼”, 经典著作之一,相传为 编纂。共 篇。《礼运》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大道,古代指政治之的最高理想。
《礼记》是儒家五部经典之一。
“五经”包括: 。
“四书”包括: 。
二、背景资料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的大同理想社会源自“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
三、内容概括
全文可分三层:
第一层:"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大道之行也”是总提,以下分述:①天下为公②选贤与能③讲信修睦。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亲……不必为己。"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共有三个方面:①故人不独亲亲……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②男有分,女有归③货恶弃于地也……不必为己。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一层是全文的总括。
在与现实社会的对比中突出"大同"社会的特点。
四、字音字形
天下为( )公 选贤与( )能 矜( )、寡、孤、独 男有分( )
货恶( )弃于地也 不必为( )己
五、词语汇总
(一)重点词语。
(1)选贤与能: 。
(2)讲信修睦: 。
(3) 亲亲,子子: 。
(4)矜、寡、孤、独、废疾者: 。
(5)男有分: 。
(6)女有归: 。
(7)货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
(8)力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
(9)谋闭而不兴: 。
(10)盗窃乱贼而不作: 。
(11)外户: 。
(12)大同: 。
(二)通假字
(1)选贤与能 。
(2)矜、寡、孤、独 。
(三)词类活用
①名词作动词。
不独子子。 子: 。
②名词作名词
选贤与能 贤: 。
能: 。
③动词作名词
盗窃乱贼而不作
盗窃: 。
乱贼: 。
(四)一词多义。
①亲:不独亲亲 。
不独亲亲 。
②子:不独子子 。
不独子子 。
③独:不独亲亲 。
矜寡孤独 。
④闭:是故谋闭而不兴 。
故户外而不闭 。
(五)古今异义
①大道之行也
古义: 今义:
②女有归
古义: 今义:
③盗窃乱贼而不作
古义: 今义:
④是谓大同
古义: 今义:
⑤不独子子
古义: 今义:
(6)外户而不闭。
古义: 今义:
六、重点语句翻译。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②故人不独亲亲,不独子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③货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④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七、理解填空
(1)“大道之行”具体表现在:
(2)希望全社会亲如一家的句子是:
(3)希望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的句子是:
(4)希望社会能物尽用,人尽才的句子是:
八、内容理解
1、 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
2、 文中所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的特征?
3、 怎样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
4、“故人不独亲亲,不独子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同《孟子》中的哪句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
九、文章主旨
《大道之行也》通过 的描述,阐明了 的基本特征,表达了 ,同时,也反映了 。
十、写作特点
(1)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文章第一层首先对“大同”社会进行纲领性说明,然后从三个方面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最后总括并定名为“大同”。全面具体地展现了古人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
(2)阐述道理,条理清晰。文章在阐明“大同”社会政治纲领的内容时,按逻辑关系,由政权归属谈到政权所属的条件,最后谈到在德才兼备的领导者的管理下,所呈现的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在阐明之后,很自然地阐述了在这些纲领维护下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分三个方面展开,从物质生活谈到了理想观念。既全面又有条理,清晰地反映了作者的思路。
(3)运用排比,突出气势。本文语言气势强盛,一气贯注,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文章通过运用排比手法来做到这一点。如“使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等语句,句式整齐,节奏分明,增强了语势。
十一、出自本文的成语。
1.天下为公 2.路不拾遗 3.夜不闭户
《大道之行也》知识点梳理
一、作者作品
《大道之行也》出自《礼记·礼运》。《礼记》,以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是十三经之一,与《周礼》《仪礼》全称为“三礼”,儒家 经典著作之一,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共四十九篇。《礼运》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大道,古代指政治之的最高理想。
《礼记》是儒家五部经典之一。
“五经”包括:《诗》、《书》、《礼》、《易》、《春秋》。
“四书”包括:《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二、背景资料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的大同理想社会源自“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
三、内容概括
全文可分三层:
第一层:"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大道之行也”是总提,以下分述:①天下为公②选贤与能③讲信修睦。
第二层:"故人不独亲亲……不必为己。"这一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共有三个方面:①故人不独亲亲……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②男有分,女有归③货恶弃于地也……不必为己。
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一层是全文的总括。
在与现实社会的对比中突出"大同"社会的特点。
四、字音字形
天下为(wéi)公, 选贤与(jǔ)能, 矜(guān)、寡、孤、独, 男有分(fèn)
货恶(wù)弃于地也, 不必为(wèi)己
五、词语汇总
(一)重点词语。
(1)选贤与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与,通“举”
(2)讲信修睦: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3) 亲亲,子子:名词用做动词,以……为亲,以……为子。
(4)矜、寡、孤、独、废疾者: “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寡:老而无夫的人。孤:幼而无父的人。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残疾人
(5)男有分:男子有职务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6)女有归:女子有归宿归,指女子出嫁
(7)货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之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恶,憎恶
(8)力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9)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兴,发生
(10)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乱,指造反贼,指害人作,兴起
(11)外户:泛指大门
(12)大同:指理想社会同,有和平的意思
(二)通假字
(1)选贤与能 与通"举",选拔、推举。
(2)矜、寡、孤、独 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三)词类活用
①名词作动词。
不独子子。 子:原意为儿子,文中指以……为子。
②名词作名词
选贤与能 贤:原意为贤能的,文中指贤能的人 能:原意为有能力的,文中指能干的人
③动词作名词
盗窃乱贼而不作
盗窃:原意为作乱,文中指盗窃的事情
乱贼:原意为作乱,文中指作乱害人的事情
(四)一词多义。
①亲:不独亲亲 (动词,以……为亲)
不独亲亲 (名词,亲人)
②子:不独子子 (动词,以……为子女)
不独子子 (名词,子女)
③独:不独亲亲 (副词,仅,只有)
矜寡孤独 (名词,老而无子)
④闭:是故谋闭而不兴 (动词,杜绝,闭塞)
故户外而不闭 (动词,关门)
(五)古今异义
①大道之行也
古义:指儒家推崇的之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今义:宽阔的道路
②女有归
古义:女子出嫁 今义:返回,回归
③盗窃乱贼而不作
古义:兴起 今义:做某事,从事某种活动
④是谓大同
古义:代词,“这” 今义:常用作判断词,或与“非”相对
⑤不独子子
古义:子女 今义:儿子
(6)外户而不闭。
古义:门。 今义:"窗户"
六、重点语句翻译。
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②故人不独亲亲,不独子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译文: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让年幼的孩子有可以健康成长的地方,让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社会的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③货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译文: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之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④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文: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之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七、理解填空
(1)“大道之行”具体表现在: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三方面。
(2)希望全社会亲如一家的句子是:故人不独亲亲,不独子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3)希望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的句子是:男有分,女有归。
(4)希望社会能物尽用,人尽才的句子是:货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八、内容理解
1、 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
文中"大道"就是指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治理的效果就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和"大同"都是当时人们头脑中的理想境界,两个词中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2、 文中所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的特征?
(1)人人都受到社会的关爱。全社会亲如一家(不独亲亲,不独子子);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有合适的安排(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尤是对"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体现出了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稳定的职业,有安定和睦的家庭,男耕女织,丰衣足食。(男有分,女有归)
(3)货尽用,人尽力。人们在共同的生产劳动中,应珍惜劳动产品,无自私自利之心,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辱。尽全力工作,没有"多得"的念头,更不会据为己有。
3、 怎样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
"大同"社会是夏以前的社会形态,过去有"孔子以五帝之世为大同"的说法。由此可见,"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说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地方,因此,孔子"大同"理想社会源自于"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世"。
4、“故人不独亲亲,不独子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同《孟子》中的哪句名言有异曲同工之妙?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九、文章主旨
《大道之行也》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十、写作特点
(1)结构严谨,说理透彻。文章第一层首先对“大同”社会进行纲领性说明,然后从三个方面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最后总括并定名为“大同”。全面具体地展现了古人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
(2)阐述道理,条理清晰。文章在阐明“大同”社会政治纲领的内容时,按逻辑关系,由政权归属谈到政权所属的条件,最后谈到在德才兼备的领导者的管理下,所呈现的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在阐明之后,很自然地阐述了在这些纲领维护下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分三个方面展开,从物质生活谈到了理想观念。既全面又有条理,清晰地反映了作者的思路。
(3)运用排比,突出气势。本文语言气势强盛,一气贯注,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文章通过运用排比手法来做到这一点。如“使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等语句,句式整齐,节奏分明,增强了语势。
十一、出自本文的成语。
1.天下为公 2.路不拾遗 3'.夜不闭户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32《马说》知识点梳理(学生版+解析):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32《马说》知识点梳理(学生版+解析),共1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作者作品,文章体裁,内容概括,字音字形,词语汇总,重点语句翻译,理解性默写,内容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28《核舟记》知识点梳理(学生版+解析):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28《核舟记》知识点梳理(学生版+解析),共1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作者作品,文章体裁与背景,课文内容概括,字音字形,词语汇总,重点语句翻译,理解填空,内容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27《小石潭记》知识点梳理(学生版+解析): 这是一份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27《小石潭记》知识点梳理(学生版+解析),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作者作品,文章体裁与背景,课文内容概括,字音字形,词语汇总,重点语句翻译,理解默写,内容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