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万源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展开这是一份四川省达州市万源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文件包含四川省达州市万源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x、四川省达州市万源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1.选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
B.“喜欢歌颂正面力量、追求光明理想的作品,不喜欢揭露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的作品”主观臆断,原文中曾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且对于盛唐气象,原文说的是“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喜爱的正面的东西,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反映的是时代的整体偏好,而并非绝对的“不喜欢揭露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的作品”。
2.选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因而是盛唐气象的突出体现”强加因果。原文说的是“我们如果以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唐气象真正的造诣”。
C. 混淆时间与对应事件。“盛唐之时”有误,原文为“唐后期德宗在位期间”。
D.“但在艺术造诣上却有着云泥之别”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强调的是形象区别,而非艺术造诣。
3.选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内容可知,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
D.出自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表现的是对友人的相思之情,李商隐是晚唐诗人,没有盛唐诗歌朝气蓬勃的特点。
4. ①文章以屈原的《离骚》为例,论证有思想性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
②文章将李煜的《虞美人》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体现两者在描写愁怨及形象上的差异,突出盛唐气象饱满蓬勃的特点。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
5. ①盛唐是一个朝气蓬勃的时代,人民力量日益高涨,人民的情感饱满充沛,人民性情平易开朗。
②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
③盛唐具有强烈的兼纳和开放精神,勇于开拓进取、引领潮流。
6.C “但已无力回天”错误,霸王仍有机会渡过乌江,东山再起。
7.A “发泄牢骚的激愤之语”错误,这只是亭长对职位的简介,强调为官为民的责任意识,不带有激愤之情。
8.①第一次落泪是经过数天焦急的等待和期盼,“我”看到一骑绝尘而来之时,表现出“我”的兴奋。
②第二次落泪是“我”接到西楚霸王时,表现出“我”见到霸王时的激动,以及看到霸王落魄时的心痛。
③第三次落泪是“我”和乌骓在船上回望西岸时,此时霸王已自刎,表现出“我”对霸王的崇敬和痛惜。 (答出一点给2分。)
9.①小说于史有据,取材于楚汉争霸的历史事实,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②小说运用文学的手法讲述历史故事,如人物对话、细节、外貌和心理描写的虚构以及叙事角度的选择,体现了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③小说创作将历史和文学融合,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深化了小说的思想内涵。
(答出一点给2分。)
【解析】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
原文“当我认出是一骑绝尘而来时,我落下泪来,急忙回头,大声朝兄弟们吆喝道:‘来了来了,大家赶紧准备!’”可知,“我”翘首以盼的霸王终于来了,在结合“又是一天天亮了”推断“我”已经等候多时。现在经过数天焦急的等待和期盼,“我”终于看到一骑绝尘而来之时,表现出“我”的兴奋,故第一次落泪是兴奋的泪水。
原文“霸王不认识我,但我是代表江东父老在此迎候他的。我再次落泪道:‘霸王,您终于回来了。’”“此时此刻,他在我眼里,……而是一个失魂落魄的流浪汉。铠甲已残,沾满血污;宽阔的脸又脏又花,他原本洁身自好,身上容不得有半点污迹,更何况是他的脸了。清瘦、憔悴、黑黄,鱼状的双目落寞无神”可知,“我”见到心中的英雄满含激动之情,看到英雄落难又心痛无比,表达了“我”对霸王的一腔忠诚之情。
原文“没有人能杀死他,只有他自己。他抽刀自刎。壮烈!我将竿一撑,迅速离开西岸,带着他最后的使命,横越乌江,及至船到江心,安全了,我和乌骓一起回望西岸,不禁泪流满面,伴随着乌骓的悲鸣声,我滚烫的泪水坠入江中”,第三次“我”落泪是看到霸王自刎和壮士英勇牺牲的过程后流露出的痛苦悲情的泪水,“我”和乌骓在船上回望西岸时,不禁泪流满面,表达了“我”对霸王的崇敬和痛惜。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历史小说的艺术是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的,还要看你(作者)的想象力如何”的意思是历史小说一要有历史的史实作基础,二要有艺术的创造表达审美的内涵。
原文“只要霸王回到家乡,就如鱼入水,不愁没有将来”“是他,肯定是他,我认得他的坐骑----乌骓”“乌江亭长”“在垓下,他与虞姬生离死别后,突破几十万汉军的重围,所剩随从不足百骑,逃到乌江边时也就只有二十八骑了”“他抽刀自刎”等内容可知,小说于史有据(项羽自刎乌江的历史事实),取材于楚汉争霸的历史事实,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原文“又是一天天亮了,西天边出现一个小黑点。像一枚铁钉的钉尖刺痛了我翘首以盼的双目”“我慌忙迎上去”“我再次落泪道”“他原本洁身自好,身上容不得有半点污迹,更何况是他的脸了。清瘦、憔悴、黑黄,鱼状的双目落寞无神”“他的脸色比乌骓还黑沉,想自己十万精兵强将,如今只剩下稀稀落落的几个人,心在流血”“我久久地枯立在江边,船去船来,一场空”可知,关于这段历史,小说运用文学的手法讲述历史故事,如人物对话、细节、外貌和心理描写的虚构以及叙事角度的选择,体现了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小说依据项羽自刎乌江的故事,将其中的人物“乌江亭长”“二十八骑士”等虚构出具象的人物形象,通过虚构的故事、人物以及人物的动作、表情、对话、外貌等内容,将历史和文学融合,使得小说既有历史故事的基础,又有文学创作的艺术魅力,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深化了小说的思想内涵。
10.BDH(每对一处得 1 分)
11.A(应为“私利”而结合成小集团,后专指政治斗争中结合成的派别、团体。)
12.C(A 项错误,两个“治”的意思相同,都是“安定、太平”的意思;B 项错误,两个“幸”的意思相 同,都是“侥幸”的意思;C 项正确,两个“望”意思不同,“财匮而民望”中的“望”是“怨恨”的意 思,“众望所归”的“望”是“希望”的意思;D 项错误。两个“安”字意思不同,分别是“安然未变”和 “性情安和”的意思。)
13.C(“指明其灭亡原因完全在于它自身不彰明法度”错误,由原文“此皆不明其法禁以治其国,恃外以灭其社稷者也”可知,还有“恃外”这个原因,选项以偏概全。)
14.(1)有赏赐却不足够用来勉励(立功),有刑罚却不足够用来禁止(邪恶),那么国家即使很大,也一定 很危险。(关键词:“足以”足够用来;“劝”,鼓励;“虽”,即使。每点各 1 分,句子大意 1分)
(2)人们做事情,常在接近成功时遭致失败。如果像慎重对待开始一样对待结束,就没有失败的事了。(关 键词:“从事”,做事情;“几”,接近;“慎”,慎重对待。每点各 1 分,句子大意 1分)
15.①韩非子主张治国理政应当彰明法度(赏罚符合法度)。②老子则主张“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无为”,顺应自然规律不妄为。(每点2分,共4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古代先王致力于亲近百姓,从事于彰明法度。他们的法度彰明了,忠臣就受到鼓励,刑罚坚决了,奸臣就停止作恶,忠臣受到鼓励,奸臣停止作恶,因而国土拓展、君主尊贵的,秦国正是这样;群臣结党拉派来背离正道营私舞弊,因而国土丧失,君主卑下,山东六国正是这样。混乱弱小的衰亡,这是人事的一般规则;安定强盛的称王天下,这是自古以来的规律。越王勾践依仗贵重的龟甲显示的吉兆同吴国打仗,结果没有胜利,自己成了俘虏去吴国服贱役,返国后抛弃鱼甲,彭明法度亲近百姓以报复吴国,结果吴王夫差被擒获了。所以依使鬼神保佑的就会忽视法治,依仗别国援助的就会危害祖国,曹国依仗齐国而不服从宋国,齐攻楚时宋灭了曹。邢国依仗吴国而不服从齐国越伐吴时齐灭了邢。许国依仗楚国而不服从魏国,楚攻宋时魏灭了许。郑国依仗魏国而不服从韩国,魏攻楚时韩灭了郑,现在韩国弱小而倚仗大国,君主忽视法治而服从秦和魏。依仗齐和楚作维持手段。结果使本就弱小的韩国越发趋于灭亡。所以依仗别人不足以开拓疆土,而韩国却看不见这一点。楚国为了攻打魏国而用兵许、郡,齐国攻打任、扈而侵夺魏地,这都不足以保存韩国,而韩国却不清楚。这些都是不彰明法令来治理祖国,却依仗外国而导致祖国灭亡的例子。
所以我说:懂得治理的办法,那么国家虽小,也可以富有;赏罚谨慎守信,民众虽少,也可以强大。赏罚没有标准,国家虽然很大,兵力衰弱的,土地不是自己的土地,民众不是自己的民众。没有土地和民众,尧舜也不能称王天下,夏、商、周三代也不能强盛,君主又因此过分地行赏,臣子又白白地得赏,对那些不顾法律而谈论先王明君功绩的人,君主却把国事委托给他。我所以说:这是指望有古代的功绩,却拿古代的赏赐标准去奖赏现在的空谈家。君主因此过分地行赏,臣子因此白白地得赏。君主过分地行赏,臣下就会苟且和侥幸;臣下白白地得赏,功劳就不再尊贵了。无功的人受赏,财力就会匮乏,民众就会抱怨;财厦民怨,民众就不会为君主尽力了,所以行赏不当的就会失去民众,用刑不当的民众就不再畏惧。有赏赐却不足以勉励立功,有刑罚却不足以禁止邪恶,那么国家即使很大,也一定很危险。所以说:一点小聪明不可以让他去谋划事情,只对私人效忠的人不能让他掌管法制。
材料二:略。
16.B。“高山、白云、浮图等实景”有误,浮图非实景。
17.①本诗颔联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水中倒映的一轮明月,宛如浮图佛憨态可掬地卧在水底,写出了月色的美好动人,为下文抒发月下之感叹张本。
②《春江花月夜》中将月亮拟人化,写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离去,诗人用极具人情味的月光侧面烘托思妇的怀念之情。
(手法1分,分析1分,目的1分,答出2点得6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山上白云横匹素,水中明月卧浮图”,意为:洁白的云就像白色丝绢环绕在山上,空中皎洁的月亮宛如浮图佛静静地映在寺院的湖水中。该诗句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水中明月卧浮图”一句中将明月比喻成“浮图”,写水中倒映的一轮明月,宛如浮图佛憨态可掬地卧在水底。这就从正面描写下元节的佳景,为尾句诗人感叹不知明年的今日谁还会忆起自己张本。
《春江花月夜》中“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意为: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在离人的梳妆台。诗人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月”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离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诗人用“徘徊”的“月”侧面烘托思妇的怀念之情。
赏析:
十月十五日下元节在黄楼上观赏月亮,在酒席上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
下元节的月色是这样美好,和今年中秋节的月色不应该不同,所以不用等到中秋节的月亮来照亮我旁边的座位。山上的白云在皎洁的月光的照耀下,就像横放的整匹的白色丝绢;水中明月的倒影,宛如憨态可掬地躺卧着的佛爷。想乘坐小船返回蜀地但还没有想好,已经和朋友们约定要像范蠡那样功成身退。明年你们再次登临黄楼,欣赏美好的风景时,请问还会想到我吗?这首诗写苏轼在下元日登临黄楼时的见闻情思。
首联上句虚写,把眼前美好的月色和预想中的中秋节的月色比较,觉得中秋节的月色再美好,也不会和今日不同吧,用中秋节的月色来衬托下元日月色的美好。下句承接上文,联系到当年中秋正是红纱日的情况,自然有不用等中秋节的月亮来照亮座隅的结论。
首联紧扣题目,极写元日月色下的美好,渲染出诗人和朋友一同赏月的良好氛围。颔联运用比喻修辞,将月光下的白云比喻为匹练、水中月影比喻为卧浮图,写景状物生动形象,表现了月色的美好动人。以上两联同时运用寓情于景的抒情手法,通过景语委婉地表达了诗人观月时的愉悦和欣喜。颈联写月色感染下人物的心理与活动。望月而思乡怀人,诗人面对美好的月色,不由得想驾一叶扁舟飘然返回蜀地。但是,这个想法还没有敲定,美好月色也使朋友们沉醉,简直有遗世独立之感,于是相约要像范蠡一样功成身退逍遥五湖。尾联运用想象,设想明年下元日的情景,询问席间诸位好友,明年的今日还会忆起“我”这个太守吗?实际上,这一问要表达的意思是,不论别人是否会想起“我”,“我”一定会想起今日、想起今日的快乐时光。由眼前写到将来,运用虚写,委婉地表现了今晚月色的美好、赏月的快乐和诗人对此景此会此人的眷恋。
总之,这首诗紧紧围绕观月展开,运用多种手法来虚写月色之美、观月之乐,笔触灵动洒脱,情感真挚感人,很好地完成了酬答这一写作任务。
18.(7分)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在止于至善”或者“止于至善”
19. D (文中加点的“就”表因果。A.表加强肯定语气; B.表数目大; C.表让步; D.表因果。故选D。)(3分)
20.①“分量最重,力量最大”,通过“最”反复表达,强化了语气;②“不能不用”使用双重否定句,语气强烈,突出了以简驭繁的重要作用。③运用短句与整句,以相似结构,加强语势,强化语气。(1点1分)(3分)
21.C (第六段中的“天下事已可知,吾其左衽矣!”用典原因属于委婉表达。A加重分量; B以简驭繁,表意 丰富; C含蓄委婉; D表意丰富,唤起联想。故选C。)
22.D (句式杂糅,删掉“显示”,语序不当,应修改为“不少年轻人在社交平台上”) (3分)
23.节假日期间人们常常扎堆前往热门旅游城市,然而今年国庆期间很多年轻人却选择“反向旅游”,去冷门的原生态小众地区游玩。
(转折前内容1分;“国庆期间”“年轻人选择反向旅游”1分,“反向旅游”解释1分;转折关系正确1分) (总分4分)
24.(60分)
(一)作文参考立意: 1.拒绝“45°人生”,让奋斗成为青年底色。
2.选择“45°人生”既是一种平衡,也是一种蓄势待发。
3.“45°人生”,让生活张弛有度,既不放弃学业事业的追求,又注意放松与休息,注重生活品质。
4.蓄力45°起跑式,跑出青春加速度。
(二)评分建议
1.起评分为45分。50分以上作文需符合题意,有一定的思辨性,思路清晰,逻辑严密,表达好。
一类文:54分以上,立意正确,逻辑清楚、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有文采,书写好。
二类文:48~53分,立意正确,逻辑清楚、内容丰富,结构清晰,书写好。
三类文:42~47分,立意正确,逻辑清楚、内容具体,结构较为清晰,书写较好。
四类文:37~41分,立意较正确,逻辑不完整、内容不太具体,结构不太清晰,书写一般。
五类文:36分及以下,立意错误,逻辑不完整、内容一般,结构较乱,书写差。
2.扣分项:缺标题扣2分;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扣满3分为止;标点符号酌情扣分,扣满3分为止;不足字数的,每少50个字扣1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达州市万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四川省达州市万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四川省达州市万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达州市万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万源中学高2026届高一下第二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docx、万源中学高2026届高一下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ps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达州市万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参考答案docx、语文试题wps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