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上生物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专项训练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302287/0-173016594510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最新人教版八上生物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专项训练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302287/0-173016594514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最新人教版八上生物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专项训练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302287/0-173016594515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最新人教版八上生物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专项训练
展开
这是一份最新人教版八上生物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专项训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6,性成熟的标志,DNA,基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5章 动物的运动
㈠动物运动的方式:(P1~8)
1、水生动物:以游泳为主要运动方式;
2、陆生动物:以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跃为主要运动方式;
3、空中生活的动物:以鼓翼飞行、滑翔为主要运动方式,其中鼓翼飞行为最主要的方式。
㈡动物运动的形成(P9~20)
1、运动系统的组成: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具有支持、保护、运动功能。
⑴骨
①人体共有骨206块,分中轴骨和附肢骨两部分。
②长骨的结构及功能(识图):
Ⅰ长骨的结构:由骨膜、骨质和骨髓三大部分构成。其中,骨膜内具有神经和血管,骨膜内的血管可为骨提供营养。
Ⅱ长骨各部分结构名称
A骨骺端软骨层 B骨膜 C骨髓
D骨髓腔 E骨松质 F骨密质
骨的生长包括长长和长粗:
Ⅲ与骨长粗和再生有关的结构是:B(骨膜内的成骨细胞)。
Ⅳ与骨的长长有关的是:A(骨骺端软骨层)。
Ⅴ图中C在幼年时是红色,有造血功能;成年后变成黄色,失去造血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如大量失血时),黄骨髓可以转变成红骨髓,恢复造血功能。骨松质中终生保留有红骨髓。
③骨的成分
Ⅰ骨由有机物和无机物两大类成分构成,有机物使骨具有韧性(弹性),无机物使骨具有硬度(脆性)。人体内的钙有99%以骨盐形式沉积在骨组织内,因此,骨是人体最大的钙库。
Ⅱ成年人的骨中,有机物占1/3,无机物占2/3,这种骨既坚硬又有弹性。
儿童少年的骨中,有机物超过1/3,这样的骨易变形。
老年人的骨中,无机物超过2/3,这样的骨易骨折。
⑵骨连接
①骨连接的种类有3种:不活动的连接(如颅骨之间的连接);半活动的连接(如椎骨之间的连接);活动的连接(活动的连接又叫关节,关节是骨连接的主要形式)。
②关节的结构及功能(识图)
ⅠA关节囊 B关节腔 D关节软骨 C关节头 E关节窝
Ⅱ图中C、E合称关节面
Ⅲ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三部分组成。
关节在运动中具有牢固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Ⅳ关节面上覆盖了一层(D)关节软骨,可以缓冲运动时的震荡。
Ⅴ关节腔(B)中有关节滑液,可以减小运动时骨的摩擦。
Ⅵ关节囊及周围韧带使关节牢固。
⑶骨骼肌
①骨骼肌的组成: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
②骨骼肌的主要功能:收缩,人体内引起骨骼肌收缩的刺激来自于神经传来的兴奋。
③骨骼肌在运动时的作用:骨骼肌收缩时,牵引骨绕着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躯体运动。
2、动物运动的形成: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运动消耗能量,能量来自于肌细胞内的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家长签字:
第16章 动物的行为(P21~38)
㈠动物行为的分类:
先天性行为:定义:生来就有,不依赖个体生活经验的行为。是通过遗传和自然选择进化而来。
举例:蜘蛛结网、蜜蜂筑巢、鸟类营巢孵卵、哺乳动物幼崽
根据产生分 吸吮乳汁等。
后天学习行为:定义:通过学习获得的行为。借助个体生活经验与经历。
举例:老马识途、鹦鹉学舌、马戏团动物表演等。
取食行为:
领域行为:例:狗撒尿做标记等
2、根据功能分 攻击行为:例:雄盘羊争配偶、狗争骨头等。攻击行为发生在同种之间,
防御行为:例:乌贼喷墨、尺蠖拟态等
繁殖行为:例:蚯蚓交配、鸟类筑巢等
节律行为:例:动物冬眠、鸟类迁徙等
社群行为:例:狮群、蜂群的各种活动等
㈡动物行为的概念:动物体受到内外刺激下,产生的活动表现。
㈢动物行为的调节:动物行为受神经系统和激素调节(以神经调节为主),受遗传物质控制。
(四)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
1、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观察法和实验法。
2、法布尔研究昆虫用了观察法;弗里施研究蜜蜂色觉、廷伯根研究银鸥幼雏求食行为、劳伦斯研究小野雁学习行为都用了实验法。
3、观察法与实验法的区别在于:观察法对动物不施加任何外界影响,实验法则对动物施加了外界影响。
家长签字:
第17章 生物圈中的动物(P39~51)
一、动物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二、动物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生态系统多样性为各类动物提供各自的栖息环境。
三、为了保护动物的多样性,我们需要在生态环境、遗传物质、物种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动物的战略和措施: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
就地保护的概念:把包括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区域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
易地保护的概念:把濒危动物从栖息环境中移到繁育中心等地,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繁殖管理,然后向已绝灭的原有分布区实施“再引入”,以恢复野生种群。
(其中,就地保护是保护动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它保护了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卧龙、王朗自然保护区保护的是大熊猫、金丝猴)
我国特产的珍稀动物: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白唇鹿、褐马鸡、黑颈鹤、扬子鳄、大鲵、白鲟、中华鲟等
我国境内已经绝迹的动物:新疆虎、野马
家长签字:
第18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1.微生物是生物圈中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它包括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和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2.一些微生物以腐生的营养方式生活,属于分解者;一些微生物以寄生的营养方式生活,属于消费者;一些微生物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属于生产者(如蓝藻、硝化细菌)。
3.腐生性微生物(如:乳酸菌、蘑菇)能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将无机物归还到非生物环境,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因此,腐生性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对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一些细菌、真菌和所有的病毒生活在其他生物体的体内和体表,并从这些生物体获得生活必需的物质和能量,这种营养方式称为寄生。
5有些微生物,能够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变为储能有机物,满足自身对营养物质的需要的营养方式叫自养。
6细菌的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其营养方式是少数自养,多数细菌异养(腐生或寄生)
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常见种类:有球形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杆形菌(大肠杆菌)、弧形菌(螺旋形菌)霍乱菌
7真菌的细胞有真正的细胞核。多数真菌营寄生或腐生生活,主要进行孢子生殖。单细胞真菌酵母菌营腐生生活,出芽生殖。与植物细胞相比它没有叶绿体。
常见种类:蘑菇、木耳、银耳、竹荪是可以食用的真菌;灵芝是可当药材的真菌。
8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它由蛋白质组成的外壳和包含遗传物质的内核两部分构成。病毒只有寄生在宿主体内才能生活。依据其宿主的不同,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常见种类:禽流感、狂犬病、SARS、肝炎、艾滋病、口蹄疫都是由动物病毒引起的传染病。
家长签字:第19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P63~96)
有性生殖:定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有性生殖。
优点:后代的生活力很强
㈠生殖的种类
定义: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无性生殖。
无性生殖 定义:绿色开花植物利用其营养器官繁殖新个体的无性生殖方式叫营养生殖;
优点:营养繁殖有利于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繁殖速度快;数量大;
缺点:后代的生活力有下降的趋势;
分类 方式:营养繁殖方式有:扦插、嫁接、压条。
分裂生殖:例如变形虫、细菌、草履虫等
孢子生殖:藻类、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大部分真菌等
出芽生殖:酵母菌、水螅等
原理:植物体每个活细胞,在适当离体条件,都有重新形成一个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这就是细胞的全能性。利用这一特性,在无菌条件下,创建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㈡人的生殖和发育
1、男性生殖系统最主要的性器官是睾丸,可以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女性生殖系统最主要的性器官是卵巢,可以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2、受精作用的场所是输卵管。
3、胚胎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胚胎发育的场所是子宫。胚胎发育初期营养由卵黄提供;胚胎植入子宫后,则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营养。
4、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叫做第一性征。
男女除生殖器官外的其他性别差异,叫做第二性征。男性的第二性征主要表现为长胡须、喉结突出、声音洪亮低沉等;女性的第二性征主要表现为骨盆宽大、乳腺发达、声调较高等。
5、青春期发育的特点:①身高和体重突增;②脑和内脏的功能趋于完善;③性发育和性成熟(最显著的特点);
6、性成熟的标志:遗精和月经
男性进入青春期后每月,在睡梦中出现精液排出的现象,叫遗精。
女性进入青春期后每月一次的子宫出血现象,叫月经。
㈢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特点
⑴不完全变态发育:变态发育过程经历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代表:蝗虫、蟋蟀等;
⑵完全变态发育:变态发育过程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代表:家蚕、蜜蜂、蚊子、苍蝇、蝴蝶、面包虫等;
2、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体外受精、卵生、变态发育。
3、鸟类的生殖和发育特点:体内受精、卵生。
4、哺乳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体内受精、胎生、哺乳。
家长签字:
第20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P97~118)* * *
㈠基本概念
1、性状: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叫性状。(注:易错点,容易记不准确)
2、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相对性状。
3、遗传:亲代通过配子将性状传给子代,使子代具有与亲代相同的性状的现象,叫遗传;
4、变异:
⑴变异的定义:亲代与子代之间,及子代与子代之间存在的性状上的差异现象,叫变异。
⑵变异的类型:变异分不可遗传的变异和可遗传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只由环境引起,
可遗传的变异则由遗传物质引起。
5、遗传学:自然科学领域中探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就是遗传学。
6、染色体:
⑴染色体的定义: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染色体。
⑵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这两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组成;
⑶染色体的数量:
①同种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一定的,并且通常是成对存在。
②人体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23对。人体体细胞中成对的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③同种生物的受精卵内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相同,并且成对存在。
④生殖细胞(又叫配子,指精子和卵细胞)染色体数目只有体细胞的一半,成单存在。
7、DNA:DNA位于染色体上,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多个基因。
8、基因:
⑴基因的定义:包含遗传信息的DNA分子片段。
⑵基因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
⑶基因如何控制生物性状: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表现。不过基因虽然可以控制生物性状,却不能控制生物体的全部生命活动,有很多性状表现是由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⑷同卵双生子长得几乎完全一样是因为他们细胞内所含的基因几乎完全一样。
9、基因、DNA和染色体三者的关系:
⑴基因、DNA和染色体都属遗传物质;
⑵基因在DNA上、DNA在染色体上;
⑶基本遗传单位是基因。
10、基因组:一种生物的全部不同基因所组成的一套基因,就是这种生物的基因组。
家长签字:
㈡性状遗传的规律
1、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成对的基因中,两个不同的基因叫等位基因。
2、在一对等位基因中,能得到表现的基因称显性基因,没有表现的基因为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叫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叫隐性性状。隐性性状要表达必须是成对的隐性基因。
3、遗传学中,生物个体的基因组成,如AA、Aa、aa等,叫做这个生物的基因型。
(注:易错点,注意不要把基因组与基因型的定义混淆了)
生物个体的某一具体的性状表现,如卷舌不卷舌,叫做这个个体的表现型。
生物的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4、在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它们随着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而结合,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在生物体进行生殖时,成对的基因又会随着染色体的相互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精子或卵细胞之中。(注:理解记忆)
5、基因通过什么代代相传:在生物的传种接代过程中,配子是联系上下代的桥梁,是传递遗传物质的惟一媒介。基因随配子代代相传。
家长签字;
㈢性别决定
1、人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人体体细胞中的23对染色体中,有一对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性染色体;有22对与性别决定无关的染色体,叫常染色体。
2、男性体细胞中性染色体是XY,男性精子中的性染色体是X或Y;
女性体细胞中性染色体是XX,女性卵细胞中的性染色体是X。
3、生男生女是由卵细胞与哪种类型的精子结合决定的。
4、在男性形成的精液中,X精子与Y精子的数量基本相同,生活力大体一致。
家长签字:
补充:
遗传病
1、什么是遗传病:由遗传物质(如基因或染色体)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叫遗传病。某些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可以通过配子在家族中传递。
2、遗传病的代表:红绿色盲、白化病、血友病、先天愚型、苯丙酮尿症等。
3、为什么禁止近亲结婚:因为血亲近的夫妇,从共同祖先那里获得相同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大,大大提高了后代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因此禁止近亲结婚。
家长签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原卷版docx、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提纲,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名师总结高效复习: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复习提纲,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