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提纲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300052/0-173010934272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提纲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300052/0-173010934276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提纲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1/16300052/0-173010934278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提纲
展开第一节 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
一植物类群
生活环境
主要特征
生殖
代表植物
藻类植物
海水、淡水
结构简单
没有根茎叶
孢子生殖
单细胞:衣藻、硅藻
多细胞:海带、水绵
苔藓植物
阴暗潮湿的陆地上
植株矮小
有茎叶,没根,没有输导组织
孢子生殖
葫芦藓、地钱
蕨类植物
阴暗潮湿的陆地上
植株高大
有根茎叶
有输导组织
孢子生殖
桫椤、满江红、石松、
肾蕨
裸子植物
各种环境
根茎叶发达
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
种子生殖
松树、柏树、银杏、
苏铁
被子植物
各种环境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种子外面有果皮的包被
种子生殖
玉米、水稻、白菜
二、我国的一级保护植物:
桫椤、珙桐、水杉、金花茶
第二节 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
一、
二、
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大熊猫(活化石)、白鳍豚、丹顶鹤、朱鹮、蒙古野驴、金丝猴
第三节 神奇的微生物
第四节 生物的分类
生物的分类等级:
界 门 纲 目 科 属 种(从高到低)
二、种
种是最小的分类单位,也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分类等级的应用
判断亲缘关系:不同生物所共处的分类等级越低,他们的相似程度越大,亲缘关系越近。
第十五章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含义
物种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直观体现)
遗传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直接价值
间接价值(地球之肾:湿地;大自然的调节器:森林)
潜在价值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使命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就地保护(最有效、主要的措施)手段:建立自然保护区
迁地保护(就地保护的补充)手段:建立动、植物园
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第十六章
生命的诞生
米勒的实验
复习米勒实验的示意图
生命起源的过程
第一步:原始大气中的无机小分子变成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
第二步:有机小分子合成蛋白质、核酸等有机大分子
第三步:有机大分子在海洋中形成原始生命
第二节 生物进化的历程
化石
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的遗体、遗物和遗迹
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化石在越古老地层中;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化石在越新近地层中
生物进化的历程
哺乳类
鱼类 → 两栖类→爬行类
鸟类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生物进化的规律
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
生物进化的学说
达尔文
达尔文《物种起源》提出自然选择学说,被恩格斯赞誉“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人猿同祖:森林古猿一部分进化为现代人类,一部分进化为现代类人猿
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
第十七章
第一节 运动的形式和能量供应
一、动物的运动方式
行走、奔跑、跳跃、爬行、游泳、飞行、滑翔
动物运动的意义和目的
更好的适应环境,提高生存能力
动物的运动形式和形态结构的关系
鸟类适于飞行的特征:
(1)全身披覆羽毛(保温)
(2)身体呈流线型(减小飞行阻力)
(3)前肢变成翼
(4)胸肌发达
(5)骨骼薄、中空、坚硬(减少自身的质量)
(6)食量大,消化能力强
(7)直肠短,不存粪便(减轻自身的质量)
(8)双重呼吸,用肺呼吸,气囊辅助
(提高了气体交换率,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
鸟的心率比人快,血液运输能力强
四、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
直接来源:呼吸作用 间接来源:食物 最终来源:太阳能
呼吸作用
消化系统:有机物
循环系统 细胞 释放能量
呼吸系统:氧气
反应式:有机物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第二节 运动依赖一定的结构
单细胞动物的运动结构
草履虫—纤毛 变形虫—伪足
多细胞动物的运动器官
昆虫—翅、足(分节)(例如:蚂蚁依靠足部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足产生运动)
蚯蚓—肌肉和刚毛 鳄鱼——四肢 海鸥——翼
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
骨(杠杆作用)
运动系统 骨连结(如关节)(支点作用)
骨骼肌(动力作用)
肌腱:两端较细的部分,没有收缩能力
骨骼肌
肌腹:中间较粗的部分,有收缩能力
关节头
关节面 它们的表面覆软骨,可降低摩擦缓冲震动
关节窝
关节
关节腔: 内有滑液,可以减少摩擦
关节囊:关节囊内外均有韧带,能使关节更加牢固
能使关节灵活运动的是滑液和关节软骨;能使关节更加牢固的结构是关节囊。 当人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人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人和脊椎动物肌肉的收缩和舒张,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下完成的。
受到刺激时,骨骼肌会产生收缩和舒张的反应,牵动相应的骨绕着关节活动。
骨骼的功能:支持、运动、保护。
第18章 动物的行为
觅食行为:熊捕鱼,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松鼠贮藏食物
防御行为:枯叶蝶模仿枯叶,青蛙体色与环境一致,松毛虫警戒捕者
一、行为类型 生殖行为:雌雄蛙抱对,筑巢,育雏,孔雀开屏,蜻蜓点水
迁徙行为:雁南飞,鱼洄游,角马迁徙
社会行为:蚂蚁,蜜蜂,狒狒
特征:分工合作;集体生活;信息交流;有的还形成等级
先天性行为:生来就有,遗传物质决定。
蚂蚁觅食、黄蜂筑巢、蜘蛛结网
二、行为的获得途径
学习行为:经过学习和积累生活经验形成。
大象骑车、警犬刑侦、鹦鹉学舌、老马识途
动物的学习行为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大脑皮层越发达,动物的学习能力越强
三、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比较
四、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意义
先天性行为的意义:奠定了动物生存和繁衍的基础。
学习行为的意义:大大增强了动物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的能力。
五、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
动物的行为都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的调控。
第19章 生态系统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
一、生态系统的成分
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土壤
生态系统 生产者:主要是绿色植物
生物成分 消费者:草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
分解者:主要是细菌、真菌、蚯蚓等
食物链和食物网
如何书写一条食物链?
(1)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一级的消费者
(2)箭头方向是从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3)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不在食物链中出现
(3)食物链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
三、生物富集及其影响
生物富集常常伴随着食物链而发生。
营养级越高,体内富集的浓度越高。
第二节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一、营养级
生态学上把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的总和称为一个营养级
能量流动
起点: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流向:
(1)呼吸作用消耗
(2)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3)沿着食物链流向下一营养级
(4)被分解者继续利用
特点:单向流动、逐级减少
三、物质循环
画出碳循环示意图:
第20章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根据环境的不同可以分为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包括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包括林地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
大气圈的下层
生物圈 水圈
岩石圈的上层
生态平衡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和相对的稳定状态。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有关。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就能较长时间地维持相对的稳定。
人工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园林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人工生态系统受人类社会强烈干预,受各种环境因
素的影响,并随人类的活动而发生变化,自我调节能力差。
动物类群
分布
主要特征
代表动物
腔肠动物
海水、淡水
有口无肛门、有消化腔、
依靠触手捕食
水螅、珊瑚、水母
扁行动物
海水、淡水潮湿的土壤
有口无肛门,身体扁平且对称
有简单的消化道
三角涡虫、
猪带绦虫
线性动物
寄生在动物体内
有口有肛门、身体细长不分节
体表有角质层
蛔虫、丝虫、钩虫
环节动物
海水、淡水和土壤
身体有许多体节组成
身体细长呈圆柱状
依靠刚毛或者疣足运动
蚯蚓、沙蚕、蚂蟥
软体动物
海水、淡水和陆地
身体柔软不分节、运动器官是足、
由头、足、内脏团组成、
身体外有外套膜,大部分有贝壳
河蚌、蜗牛、乌贼、
章鱼
节肢动物
种类最多
数量最大
分布最广
身体分节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
有分节的头和触角
昆虫纲(蝴蝶、蜜蜂)
蛛形纲(蜘蛛)
多足纲(蜈蚣)
甲壳纲(虾、蟹)
动物类群
环境
特征
呼吸
生殖方式
体温
代表
动物
其他
鱼类
水中
身体流线型;
分头、躯干、尾三部分;
被覆鳞片;
有鱼鳍
鳃
卵生
变温
鲫鱼、海马、鲨鱼
典型水生脊椎动物
两栖
水中
(幼)
水中、陆地
(成)
皮肤裸露,体表湿润;
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陆地上
鳃(幼)
肺、
皮肤
(成)
卵生
变温
青蛙
蟾蜍
大鲵
蝾螈
由水生到陆生的过渡类群
爬行
陆地
体表有鳞片或者甲;
身体分为头、躯干、尾、四肢;
卵的表面有坚硬的外壳
肺
卵生
变温
蜥蜴
蛇
乌龟
真正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
鸟类
比较
广泛
身体流线型;
前肢变成翼;
身体被覆羽毛;
卵较大,有坚硬的外壳
肺
卵生
恒温
鸡、鸭
鹦鹉
哺乳
各种
环境
体表一般有体毛;
胚胎在母体子宫内发育;
以乳汁哺育后代;
大脑发达
肺
胎生
哺乳
体温恒定
鲸鱼
蝙蝠
江豚
最高等的动物类群
形态
结构
分类
繁殖
营养方式
举例
细菌
球形、
杆形、
螺旋形
细胞壁、细胞膜、
细胞质、核质、
其他结构:
(鞭毛、荚膜)
球菌
杆菌
螺旋菌
分裂
寄生
腐生
乳酸菌
葡萄球菌
枯草杆菌
真菌
分枝状、
球形、
伞状
细胞壁、细胞膜、
细胞质、细胞核
单细胞
多细胞
孢子
寄生
腐生
酵母菌
青霉、
曲霉、
蘑菇
病毒
多边体、柱形、
不规则形
蛋白质外壳
和
遗传物质
植物病毒
动物病毒
细菌病毒
复制
寄生
噬菌体
烟草病毒
艾滋病毒
进化阶段
年代
工具
特征
脑容量
南方古猿
500-400万年
天然工具
带有猿的特征2、直立行走
500ml
能人
300-100万年
简单工具
脑的沟回和人相似
2、可能具有语言能力
700ml
直立人
200-30万年
石器、天然火
有语言能力2、狩猎、奔跑
900ml
智人
30-4万年
长矛、标枪、
人工取火
缝制衣服
完全直立行走
1300ml
形成时间
获得方式
行为特点
适应范围
先天性
行为
生来就具有的本能
由身体里的遗传物质所决定
是一种固定的行为,不随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对刺激作为及时反应,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学习行为
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后天形成的
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
随着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使动物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使其食物和安全更有保障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共1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全册背记知识点提纲: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全册背记知识点提纲,共32页。
苏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提纲: 这是一份苏教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提纲,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