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达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在2022年的北京冬奥会上,我国运动健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运动员的科学训练和比赛期间需要监测一些相关指标,下列指标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血红蛋白B.血糖C.肾上腺素D.性激素
2.下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是( )
①A、B、C依次为淋巴液、血浆、组织液
②甲状腺激素可以存在于B中
③D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
④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A中
A.②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3.房水是由睫状体产生的,是充满在眼前、后房内的一种透明清澈液体。房水中蛋白质的含量仅为血浆中含量的1/200,葡萄糖含量约为血浆中的80%,主要作用是供应虹膜、角膜和晶状体营养,并把这些组织的代谢产物运走。如果房水过多,就会导致青光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房水中无机盐的含量可能高于血浆
B.房水的渗透压大小主要来自于Na+和Cl-
C.房水与泪液均属于组织液,二者均为虹膜运送营养
D.利用药物来促进房水排出是治疗青光眼的措施之一
4.水杨酸是一种有机酸,过量服用会刺激呼吸中枢,使肺通气过度,呼吸加深加快,导致血浆的CO2浓度降低,出现“呼吸性碱中毒”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中的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水杨酸引起的血浆pH的变化
B.水杨酸进入体内后通过内环境的运输对呼吸中枢进行调节
C.出现“呼吸性碱中毒”时,患者血浆由正常时的弱酸性变为弱碱性
D.临床上,可输入含5%的CO2的混合气体来缓解“呼吸性碱中毒”症状
5.202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和英国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患者大部分在感染期伴有轻度肝水肿和高水平的血浆肝酶(如ALT等)。临床上患者的常规治疗需要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还需要定时监测肝酶、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的肝脏处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血浆
B.若血浆中ALT略微低于正常值,通常没有临床意义,建议定期复查;若血浆ALT高于正常值,肝功能可能受损
C.丙型肝炎患者出现轻度肝水肿症状的主要原因是局部细胞代谢旺盛引起的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D.机体血氧饱和度正常的生理意义是为细胞的正常呼吸进行提供氧气,避免出现乳酸性酸中毒
6.人们日益关注健康的生活方式,下列生活建议具有科学依据的是( )
A.夏季大量出汗后可补充浓盐水以维持内环境稳态
B.清水浸泡能温和地清除寄生在蔬菜中的新冠病毒
C.侵入机体的新冠病毒属于内环境成分,服用抗生素能靶向性地清除人体内的病原体
D.人体剧烈运动产生过多乳酸时会出现肌肉酸痛,做适当有氧拉伸运动可避免机体过多积累乳酸
7.唾液分泌的基本中枢在延髓(位于脑干),以下是与唾液分泌有关的现象:
现象I:进食时,食物对舌、口腔和咽部黏膜的刺激可引起唾液分泌;
现象Ⅱ:进食前,食物的形状、颜色和气味可引起明显的唾液分泌;
现象Ⅲ:当人们闻到或吃到喜欢的食物时,唾液的分泌量比闻到或吃到不喜欢的食物时多。
下列关于以上现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唾液中的溶菌酶和抗体属于第二道防线,具有杀灭病原体的作用
B.从延髓发出的支配唾液腺的脑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
C.现象Ⅰ和现象Ⅱ中唾液的分泌分别属于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D.现象Ⅲ表明唾液的分泌还受到大脑皮层等高级中枢的控制
8.在神经调节过程中,兴奋会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元之间传递。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兴奋从神经元的细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Na+外流
B.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
C.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经扩散到达突触后膜
D.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
9.针灸是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在我国已经流传了数千年,在传统针灸基础上又发明了电针灸。它利用外源性刺激作用于身体特定部位(穴位),引发一系列生理调节作用。低强度电针通过刺激小鼠后肢“足三里”穴激活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其过程如图所示。已知细胞外Ca2+对Na+存在“膜屏障”作用,抑制Na+内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针灸治疗过程中,兴奋在迷走神经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B.从延髓发出的调节内脏活动的迷走神经,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C.临床上患者血钙含量偏高,Na+内流减少,降低了神经元的兴奋性,会导致针灸抗炎疗效甚微
D.利用同等强度的电针刺激位于小鼠腹部的天枢穴,并没有引起相同的抗炎反应,原因可能是腹部不存在迷走神经-肾上腺抗炎通路的Prkr2神经元
10.如图为某神经一肌肉连接示意图,黑点表示神经元细胞体,①~⑦表示神经纤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肌肉运动受⑦③途径的调节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过程
B.肌肉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被大脑感觉,传导途径依次是④⑤⑥
C.碰到尖锐物体时,大脑皮层产生痛觉的过程不属于反射
D.图中显示的突触结构有3个
11.排尿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活动,当膀胱中的尿液充盈到一定程度时,膀胱中的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神经冲动,使人产生尿意。当环境条件适宜时,膀胱逼尿肌接收到信号后收缩、尿道内括约肌舒张,产生排尿反应。脊髓通过自主神经系统支配膀胱的活动,关于自主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主神经系统属于外周神经系统且不受意识支配
B.自主神经系统对膀胱的支配不受神经中枢的调控
C.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同时兴奋并支配尿道内括约肌活动
D.交感神经是传入神经、副交感神经是传出神经
12.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部血管阻塞而引起的脑部损伤,可发生在脑的不同区域。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无其他疾病或损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损伤发生在大脑皮层S区时,患者不能发出声音
B.损伤发生在大脑皮层H区时,患者能听到别人说话
C.损伤发生在下丘脑时,患者可能出现生物节律失调
D.损伤发生在大脑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不完全
13.斯他林等在发现促胰液素之后,继续进行研究;把一条狗的小肠黏膜刮下来,过滤后注射给另一条狗,后者在胰液分泌明显增加的同时,血压还骤然下降。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 本实验对照组应注射等量的清水
B. 胰液的增加是胰腺分泌促胰液素的结果
C. 该研究不能直接说明促胰液素还具有降血压的作用
D. 将一条狗的小肠黏膜过滤液注射给另一条狗用到了“减法原理”
14.下丘脑和垂体发生病变会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现有甲、乙两成年患者均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为鉴别病变的部位,给两人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分别测定每个人注射前30min和注射后30min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浓度,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与健康人相比,患者甲、乙可能会表现出头晕、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B.若a明显小于9,而b恢复为健康人对应水平,说明患者甲可能是下丘脑发生了病变
C.若c、d都明显低于健康人对应水平,说明患者乙的下丘脑和垂体都发生了病变
D.健康人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过程中,既存在分级调节,又存在反馈调节
15.利鲁平是国内最新申报的多肽类减肥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激活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受体,并与之结合,从而提高胰岛素分泌和减少胃肠道蠕动,降低血糖并促进体重减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口服利鲁平能降低血糖并促进体重减轻
B.加热后的利鲁平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会出现紫色
C.利鲁平水解后一定能得到21种氨基酸
D.利鲁平与GLP-1受体结合后,可催化胰岛素的形成
16.褪黑素是由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松果体产生的激素,它能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从而起到调节睡眠的作用。褪黑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过程不能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
B. 长时间光照会使褪黑素的分泌减少
C. 该过程中褪黑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
D. 褪黑素作用的细胞只有下丘脑细胞
17.如图为人体血糖调节示意图,X、Y和Z表示相关信息分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X为胰岛素,人体几乎所有组织细胞都含有该激素的受体
B.Y为神经递质,Y和血糖都能直接刺激胰岛分泌相应激素进行调节
C.Z激素主要作用于肝脏细胞,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
D.与受体3受损患者相比,受体4受损患者注射胰岛素治疗效果更好
18.如图表示某人在休息时,单位时间内流经其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血液的相对流量,在时刻A,室内温度由15 ℃突然升至40 ℃,在时刻B,室内温度又突然降至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AB段时间内,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舒张
B.在AB段时间内,因外界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所以人体不散热
C.在AB段时间内,人体内酶的活性比BC段时间内高
D.在BC段时间内,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19.节食是指只吃限定的食物或按医生给出的食谱进食。据调查统计,节食减肥中的中学生出现了明显的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计算力下降,过度节食还会诱发骨质疏松、贫血、内分泌失调、情绪低落等多种症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部分节食人员出现浮肿现象,可能是因为营养不良,从而引起全身组织水肿
B.过度节食可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衡,使内环境中进行的代谢活动发生紊乱
C.过度节食可能使磷脂和蛋白质摄入不足,对神经细胞的增殖和更新影响不大
D.情绪低落不会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不会导致免疫细胞功能下降
20.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因非专一性的细胞毒杀作用而被命名;不需要抗原刺激,直接通过释放穿孔素及肿瘤坏死因子等摧毁病原体或肿瘤细胞等目标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NK细胞具有免疫监视功能
B.NK细胞可能参与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C.NK细胞是一种细胞毒性T细胞
D.肿瘤坏死因子是具有免疫活性的细胞因子
21.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
A.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B.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C.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D.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22.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通过分泌白细胞介素10(IL10),促进TAM转变成可抑制T细胞活化和增殖的调节性T细胞,并抑制树突状细胞的成熟,从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调节性T细胞参与调节机体的特异性免疫
B.树突状细胞可抑制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C.TAM使肿瘤细胞容易遭受免疫系统的攻击
D.IL10是免疫活性物质,可通过TAM间接促进T细胞活化和增殖
23.研究表明,树突状细胞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体内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树突状细胞表现为对患者自身抗原异常呈递,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另一方面,树突状细胞能产生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酶IDO,IDO能导致T细胞凋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RA属于免疫防御功能异常导致的自身免疫病
B.树突状细胞作为APC,可将抗原直接呈递给B细胞
C.RA患者的T细胞中IDO基因表达导致T细胞凋亡
D.可通过使用免疫抑制疗法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24.生活中有时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的人吃了鱼、虾、蟹等食物后,会发生腹痛、腹泻、呕吐或是皮肤奇痒难熬;有的人注射青霉素后会发生休克,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的表现。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机体对青霉素产生过敏反应是免疫能力降低的表现
B.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后会发生自身免疫病
C.过敏反应所引起的病理性反应,具有记忆性和特异性
D.某人第一次接触过敏原就会发生过敏反应
25.近日,猴痘被纳入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猴痘病毒是一种双链DNA病毒,与天花病毒是近亲,人感染后通常会出现发烧、头痛、皮疹或皮肤损伤等症状。猴痘可以从动物传播给人,也可以人际传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体液免疫不会对进入人体的猴痘病毒起作用
B.接种天花疫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预防猴痘的作用
C.在药物的选择作用下,猴痘病毒的抗药基因频率会发生改变
D.对于猴痘,应采取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方式
26.下图1为棉花植株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棉花植株生长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棉花栽培过程中,需要摘心(打顶)使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降低,以增加棉花产量
B.将图1棉花植株水平放置,①表现为背地生长,与根部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
C.若图1中①处生长素浓度为图2中的c,则②处生长素浓度处于c~e范围
D.据图2可知,生长素既抑制植物生长,也能促进其生长,且促进作用与其浓度呈正相关
27.图甲表示生长素浓度与作用效应的关系;图乙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图丙表示燕麦胚芽鞘。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图甲可知,不同种类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
B.由图甲可知,生长素浓度为10-9ml/L时,抑制根的生长,促进芽的生长
C.图乙中b侧的生长素浓度小于a侧,根向地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D.图丙A段产生的生长素,可以向B段进行极性运输
28.经实验发现,物质甲可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乙可促进芽的分化,侧枝的发育;丙可促进气孔关闭,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丁浓度低时促进植株生长,浓度过高时抑制植株生长。上述物质分别是生长素、脱落酸、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四种中的一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可通过发酵工程获得
B.乙的合成部位主要是发育中的种子
C.小麦在即将成熟时,经历持续的干热后又遇大雨,会在穗上发芽,这是丙的促进作用
D.成熟的果实中丁的作用会增强
29.研究表明赤霉素(GA)可以通过调节生长素(IAA)的水平而促进植物生长,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GA缺陷型植株不可合成IAA
B.IAA与GA两者协调促进植物的生长
C.GA通过促进IAA的合成及分解使之维持一定的水平
D.IAA通过促进细胞分裂进而使植物生长
30.土壤中水分分布会影响侧根形成。土壤水含量高时,生长素由根系外侧细胞通过胞间连丝往内侧细胞流动,启动侧根形成。干旱时,脱落酸从内侧细胞向外侧细胞流动,使胞间连丝关闭,生长素无法往内侧运输,不形成侧根。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胞间连丝提供了植物细胞间信息交流的通道
B.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导致内侧细胞生长素浓度升高,抑制侧根的形成
C.脱落酸合成缺陷突变体在干旱时有利于侧根形成
D.上述机制避免了干旱时物质和能量的浪费
二、读图填空题
31.下图甲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图乙是肝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内环境包括乙图中的_______(填数字标号)共同组成。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__________的调节网络下进行。
(2)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至少穿过______层磷脂分子。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引起图乙中增多的液体是_______(填数字标号),将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
32.长期过度紧张、焦虑等刺激会导致黑色素细胞和毛囊细胞数量减少引起白发、脱发。相关调节机制如下图所示,其中去甲肾上腺素和Gas6蛋白都能促进靶细胞增殖、分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注:
(1)过度紧张、焦虑可通过两条途径调节黑色素细胞干细胞的增殖、分化,途径②的调节方式是____,该途径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____进行传导,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黑色素细胞干细胞____(膜上、膜内)受体调节其增殖分化;去甲肾上腺素在途径①和途径②中分别作为_______、__________类物质起作用。
(2)下丘脑通过垂体调节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的方式为____,该调节方式能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形成多级反馈调节,其意义是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其中CRH是___________激素,其只能作用于垂体的根本原因是____。
(3)在长期过度紧张、焦虑刺激作用下,黑色素细胞干细胞因过度____耗竭导致黑色素细胞数量减少引起白发,毛囊细胞干细胞____导致毛囊细胞数量减少引起脱发。
(4)根据以上研究,提出预防过度紧张、焦虑应激下白发、脱发的可行方案____。
33.如图甲是某种特异性免疫的大致过程的示意图,图乙是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的相关情况变化曲线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细胞②、细胞④和细胞⑦中可以识别抗原信息的是___。流感疫苗保留了抗原性的目的是:___。
(2)如果患者感染的病原体为艾滋病病毒(HIV),则患者体内受损伤严重的是___淋巴细胞,患者自身的___和___的功能均会显著下降。
(3)据图乙判断,由流感疫苗引起的初次免疫反应成功诱导了机体的体液免疫反应,理由是___。图乙中机体再次免疫应答的发生反映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再次免疫应答的特点是___。
(4)艾滋病感染者体内HIV浓度和辅助性T细胞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所示。
人体感染HIV后,两年内HIV的浓度变化是___,原因是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了囊膜蛋白(Gp120,Gp41)抗体等多种抗体,大部分HIV被免疫系统消灭。
三、实验探究题
34.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甲 乙
(1)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的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称为______。赤霉素在植物体内的主要作用是______。
(2)由于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反应敏感,农业生产中,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图甲中,可表示单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曲线是曲线______,可选用图甲中______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
(3)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以离体的水仙花茎切段为材料,用溶液培养法研究了外源生长素和赤霉素对茎切段生长的影响,实验数据处理结果见图乙。
①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②该小组在进行上述实验过程中还探究了外源生长素和赤霉素对茎切段的共同影响,请补充并完善该实验方案:再增加一组用______培养茎切段,重复前面的实验。
实验结果:若______,则说明外源生长素和赤霉素能共同促进茎切段伸长。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A符合题意。
2.答案:B
解析:①由图示可知,A、B、C、D依次为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①错误;
②甲状腺激素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即神经细胞之间的组织液,②正确;
③由于血浆渗透压的维持主要是血浆蛋白和无机盐,所以A中的蛋白质含量较高,③错误;
④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A中,蛋白质水解酶一般存在于消化液、溶酶体中,④正确。
故选B。
3.答案:C
解析:A、溶液的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微粒的数目,房水中蛋白质的含量,仅为血浆中含量的1/200,葡萄糖含量约为血浆中的80%,房水中无机盐的含量可能高于血浆,以便维持渗透压的平衡,A正确;
B、房水属于组织液,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来自于Na+和Cl-,B正确;
C、房水作用是供应虹膜、角膜和晶状体营养,并把这些组织的代谢产物运走,房水是虹膜、角膜和晶状体细胞来与生存的内环境,属于组织液;泪液是泪腺分泌的,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
D、如果房水过多,就会导致青光眼,利用药物促进房水排出是治疗青光眼的措施之一,D正确。
故选C。
4.答案:C
解析:A、内环境中的缓冲物质如(碱性物质)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由水杨酸引起的血浆pH的变化,维持pH的相对稳定,A正确;
B、水杨酸是一种有机酸,过量服用会刺激呼吸中枢,水杨酸溶解在体液中,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位于脑干的呼吸中枢进行调节,B正确;
C、正常血浆呈弱碱性,出现呼吸性碱中毒时,患者血浆的pH会增大,C错误;
D、CO2为酸性气体,临床上,可吸入含5%的CO2,的混合气体降低血浆的pH,来缓解呼吸性碱中毒症状,D正确。
故选C。
5.答案:C
解析:A、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A正确;
B、丙型肝炎患者肝脏处毛细血管壁细胞及肝脏细胞受损,血浆蛋白和细胞内液外渗,会导致ALT增加,B正确;
C、丙型肝炎患者肝脏处毛细血管壁细胞及肝脏细胞受损,血浆蛋白和细胞内液外渗使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多导致肝水肿,C错误;
D、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机体血氧饱和度正常的生理意义是为细胞呼吸的进行提供氧气,避免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D正确。
故选C。
6.答案:D
解析:A、夏季大量出汗后损失大量水和无机盐,因此需要补充淡盐水,以维持内环境稳态,A错误;
B、新冠病毒主要侵染人的呼吸道,宿主主要是人或其他动物,不寄生在蔬菜中,B错误;
C、侵入机体的新冠病毒,只能在细胞内生存和繁殖,因此不属于内环境成分,抗生素可消灭细菌类病原体,对病毒无效,C错误;
D、人体剧烈运动时会产生乳酸,造成肌肉酸痛,做适当的有氧拉伸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促使乳酸随运动排出体外以避免积累过多乳酸,D正确。
故选D。
7.答案:A
解析:A、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唾液不属于体液,唾液中的溶菌酶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A错误;
B、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唾液腺是腺体,因此从延髓发出的支配唾液腺的脑神经属于自主神经系统,B正确;
C、现象I中唾液分泌的反射过程的中枢位于延髓,该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现象Ⅱ中唾液分泌的反射过程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该过程属于条件反射,C正确;
D、闻到或吃到喜欢的食物,唾液的分泌量比闻到或吃到不喜欢的食物时多,说明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且闻到或吃到食物分泌唾液属于非条件反射,需要低级中枢参与,表明唾液的分泌除了受低级中枢控制,还受到大脑皮层等高级中枢的控制,D正确。
故选A。
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相关知识。兴奋从神经元的细胞体传导至突触前膜,会引起Na+内流,A项错误;
乙酰胆碱属于兴奋性递质,其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后,引起突触后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产生动作电位,D项正确。
故选A。
9.答案:B
解析:A、在针灸治疗过程中需要经过反射弧,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单向的,A正确;
B、外周神经系统分布在全身各处,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迷走神经是从延髓发出的参与调节内脏活动的神经,属于外周神经系统,B错误;
C、已知细胞外Ca2+对Na+存在“膜屏障作用”。临床上患者血钙含量偏高,使Na+内流减少,降低了神经细胞的兴奋性,进而导致针灸过程中产生的兴奋传导到肾上腺的作用减弱,肾上腺素分泌减少,因而对炎症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抗炎功能降低,表现为抗炎疗效甚微,C正确;
D、利用同等强度的电针刺激位于小鼠腹部的天枢穴,并没有引起相同的抗炎反应,原因可能是腹部不存在Prkr2神经元,缺乏感受器无法产生反射,D正确。
故选B。
10.答案:D
解析:A、途径⑦③大脑调控低级神经中枢支配肌肉运动,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过程,A正确;
B、根据突触结构可以判断兴奋传导方向,肌肉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被大脑感觉,传导途径依次为④⑤⑥,B正确;
C、碰到尖锐物体时,大脑皮层产生痛觉的过程不是反射,因为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C正确;
D、由图示可知,突触结构有4个,即②③之间、⑦③之间、⑤⑥之间以及③和肌肉之间,D错误。
故选D。
11.答案:A
解析:A、自主神经系统属于外周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不受意识的支配,A正确;
B、自主神经系统对膀胱的支配也会受到大脑皮层高级中枢的调控,B错误;
C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是传出神经,在支配尿道内括约肌活动时,交感神经的作用与副交感神经的作用是相互拮抗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不会同时兴奋并支配尿道内括约肌活动,C、D错误。
故选A。
12.答案:A
解析:A、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损伤后,患者与讲话有关的肌肉和发声器官完全正常,能发出声音,但不能运用词语表达思想,A错误;
B、H区是听觉性语言中枢,若大脑皮层言语区的H区损伤,患者能听到别人说话,但听不懂别人讲话,B正确;
C、下丘脑是生物节律中枢,损伤发生在下丘脑时,患者可能出现生物节律失调,C正确;
D、排尿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低级中枢在脊髓,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中枢具有调控作用,损伤发生在大脑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排尿不完全,D正确。
故选A。
13.答案:C
解析:A、本实验的对照组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A错误;
B、促胰液素是小肠黏膜细胞分泌的,胰液是胰腺分泌的,B错误;
C、滤液中除了促胰液素外,还有其他物质,因此该实验不能说明促胰液素还具有降血压的作用,C正确;
D、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该实验中没有去除某种物质,因此没有用到“减法原理”,D错误。
故选C。
14.答案:C
解析:A、题干信息表明甲、乙两成年患者均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生长发育、促进新陈代谢、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故与健康人相比,患者甲、乙可能会表现出头晕、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等症状,A正确;
B、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作用于垂体,使其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最终导致甲状腺激素的释放,这是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若a明显小于9,而b恢复为健康人对应水平,说明患者甲可能是下丘脑发生了病变,导致体内TRH不足,B正确;
C、 若c、d都明显低于健康人对应水平,则注射TRH前后患者乙的TSH浓度均较低,说明垂体发生了病变,不能合成TSH, C错误;
D、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作用于垂体,使其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最终导致甲状腺激素的释放,这是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甲状腺激素到达一定的量,反过来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这是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负反馈调节,故健康人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过程中,既存在分级调节,又存在反馈调节,D正确。
故选C。
15.答案:B
解析:A、利鲁平为多肽类药物,口服后会被消化酶分解而失去药效,因此不能口服,A错误;
B、加热后的利鲁平会破坏其空间结构,但肽键不断裂,依然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B正确;
C、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大约有21种,但不是每一种蛋白质都有21种氨基酸,C错误;
D、利鲁平与GLP-1受体结合后,对胰岛素的形成起调节作用,不起催化作用,D错误。
故选B。
16.答案:D
解析:A、分级调节是一种分层控制的方式,常见的调控为下丘脑→垂体→内分泌腺,图中所示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体液调节,其中下丘脑为神经中枢,松果体为效应器,未体现激素的分级调节,A正确;
B、由图可知,暗信号可促使褪黑素增多,则光信号会抑制褪黑素分泌,导致褪黑素分泌减少,B正确;
C、由图可知,褪黑素含量增多时,其抑制下丘脑向松果体传递兴奋,即存在反馈调节,C正确;
D、由题可知褪黑素作用于下丘脑细胞,抑制下丘脑的功能,导致褪黑素分泌减少,这是负反馈调节的过程,但是褪黑素作用的细胞不仅只有下丘脑细胞,它还能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从而起到调节睡眠的作用,D错误。
故选D。
17.答案:D
解析:A、胰岛B细胞分泌的信息分子X表示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可以作用于全身组织细胞,即人体几乎所有组织细胞都含有该激素的受体,A正确;
B、Y为神经递质,Y和血糖都能直接刺激胰岛分泌相应激素进行调节,B正确;
C、Z是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来升高血糖,主要作用于肝脏细胞,C正确;
D、受体4受损进而引起糖尿病的患者,胰岛素不能被组织细胞识别而发挥作用,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而受体3受损的患者,胰岛素分泌不足,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D错误。
故选D。
18.答案:D
解析:A、AB段气温升高,皮肤血管舒张,立毛肌舒张,A错误;
B、高温下人体主要依靠皮肤排汗散热,并不是不散热,B错误;
C、人为恒温动物,高温及低温环境下均可通过调节来维持体温相对稳定,人体内酶的活性不变,C错误;
D、BC段时间内室温下降,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从而增强代谢,增加产热,D正确。
故选D。
19.答案:A
解析:过度节食导致营养不良,机体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从而引起全身组织水肿,A正确。
20.答案:C
解析:A、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直接通过释放穿孔素及肿瘤坏死因子等摧毁病原体或肿瘤细胞等目标细胞,预防肿瘤发生,因此具有免疫监视功能,A正确;
B、自然杀伤细胞是一类天然免疫细胞,其不需要抗原的预先刺激,为非特异性免疫,属于免疫系统第二道防线,B正确;
C、据题意可知,NK细胞识别靶细胞是非特异性的,不需要抗原刺激,直接通过释放肿瘤坏死因子等摧毁病原体或肿瘤细胞等目标细胞,不是细胞毒性T细胞,C错误;
D、肿瘤坏死因子摧毁病原体或肿瘤细胞,是具有免疫活性的细胞因子,D正确。
故选C。
21.答案:A
解析:参与体液免疫的淋巴细胞有T细胞和B细胞,参与细胞免疫的细胞有T细胞,甲组仅有体液免疫,输入造血干细胞后,其细胞免疫功能也没有恢复,说明其骨髓正常,破坏的是胸腺;乙组输入造血干细胞后,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说明其胸腺正常,缺少造血干细胞,被破坏的是骨髓;丙组输入造血干细胞后,特异性免疫功能仍没有恢复,说明其骨髓和胸腺都被破坏了,A正确。
22.答案:A
解析:A、调节性T细胞可抑制T细胞活化和增殖,进而参与调节机体的特异性免疫,A正确;
B、树突状细胞作为抗原呈递细胞,可促进辅助性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B错误;
C、白细胞介素-10(IL-10)可促进TAM转变成调节性T细胞,进而抑制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进而使肿瘤细胞不容易遭受免疫系统的攻击,C错误;
D、IL-10是免疫活性物质,可通过TAM转变成调节性T细胞进而抑制T细胞活化和增殖,D错误。
故选A。
23.答案:D
解析:A、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体内的树突状细胞不能分辨“自己”和“非己”,对患者自身抗原异常呈递,从而引起机体免疫自稳功能紊乱的现象,属于自身免疫病,A错误;
B、树突状细胞将自身的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B错误;
C、RA患者的树突状细胞产生的酶IDO导致T细胞凋亡,树突状细胞不是T细胞,C错误;
D、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是免疫功能过强的表面,可通过使用免疫抑制疗法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D正确。
故选D。
24.答案:C
解析:A、过敏反应是人体免疫系统过于敏感所致,A错误;
B、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后会发生过敏反应,不是自身免疫病,B错误;
C、过敏反应是再次接触过相关的过敏原引起的免疫反应,C正确;
D、过敏反应所引起的病理性反应,具有记忆性和特异性,D错误。
故选C。
25.答案:A
解析:A、猴痘病毒作为抗原进入人体,分布在内环境或入侵细胞内,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会发挥作用,A错误;
B、猴痘病毒与天花病毒是近亲,其表面抗原物质相似,故接种天花疫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猴痘,B正确;
C、药物对猴痘病毒的抗药基因定向选择,改变其基因频率;C正确;
D、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是防控猴痘的有效措施,D正确。
故选A。
26.答案:A
解析:A、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优先生长,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侧芽运输,导致侧芽生长素浓度过高,生长受抑制,因此,在棉花栽培过程中,需要摘心(打顶),使侧芽的生长素浓度降低,解除抑制,以增加产量,A正确;
B、图1棉花植株水平放置后,由于受重力影响,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芽对生长素敏感性较弱,因而导致近地侧生长比远地侧更快,芽背地生长;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由于根对生长素敏感性强,近地侧生长反而受抑制,根向地生长,因此生长素的作用效果不同,B错误;
C、图1中棉花芽的生长体现了顶端优势,①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②处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因此②处生长素浓度处于e~f范围,C错误;
D、由图2可知,在一定范围内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呈正相关,超过一定浓度后,促进作用反而下降,D错误。
故选A。
27.答案:B
解析:A、由图甲可知,根对生长素的敏感度高于芽,体现了不同种类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A正确;
B、图甲中生长素浓度等于10-9ml/L时,根和芽的生长状况均为促进,B错误;
C、根据生长素受到重力作用,图乙中b侧的生长素浓度小于a侧,但是根对生长素更加敏感,因此a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受抑制,b侧生长素浓度低,生长被促进,进而出现根向地生长,C正确;
D、图丙A段产生的生长素,可以向B段进行极性运输,D正确。
故选B。
28.答案:A
解析:A、物质甲可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它是赤霉素,它是可以来自于赤霉菌进行发酵工程的产品,A正确;
B、乙可促进芽的分化,侧枝的发育,说明其是细胞分裂素,它主要在根尖合成,B错误;
C、丙可促进气孔关闭,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说明它是脱落酸,小麦在即将成熟时,经历持续的干热后又遇大雨,会在穗上发芽,这是因为雨水冲走了脱落酸,解除了种子的休眠,C错误;
D、丁浓度低时促进植株生长,浓度过高时抑制植株生长,说明它是生长素,成熟的果实中丁的作用会减弱,D错误;
故选A。
29.答案:B
解析:A、GA能促进IAA的合成,没有GA,植株自身也能合成IAA,因此,GA缺陷型植株仍可合成IAA,A错误;
BC、GA能促进1AA的合成,抑制IAA的分解,二者协调促进细胞伸长,B正确,C错误;
D、由图可知,IAA能促进细胞伸长,由此可推测,IAA通过促进细胞伸长进而使植物生长,D错误。
故选B。
30.答案:B
解析:A、胞间连丝是植物细胞间信息交流的通道,说明植物细胞通过胞间连丝可以实现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A正确;
B、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而不能反过来运输,分析题意可知,内侧细胞生长素浓度升高是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的,B错误;
C、分析题意可知,干旱时,脱落酸从内侧细胞向外侧细胞流动,使胞间连丝关闭,生长素无法往内侧运输,不形成侧根,故脱落酸合成缺陷突变体由于脱落酸不能合成而不能发生上述过程,有利于侧根形成,C正确;
D、胞间连丝可以实现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上述机制在干旱环境中通过抑制胞间连丝的形成减少物质和能量交换,避免了物质和能量的浪费,D正确。
故选B。
31.答案:(1)③④⑤;神经—体液—免疫
(2)10/十;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
(3)④;组织水肿
解析:(1)内环境包括乙图中的③淋巴(液)、④组织液和血浆,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网络下进行。
(2)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需穿过肺泡壁(单层细胞,进出共2层细胞膜)、毛细血管壁(单层细胞进出共2层细胞膜)、红细胞膜(只进,1层细胞膜)共5层膜,每层生物膜是由两层磷脂分子层组成,所以,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至少要穿过10层磷脂分子。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组织细胞内进行细胞呼吸产生CO2,其浓度高于组织液,CO2从细胞内扩散到组织液。
(3)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血浆渗透压下降,进一步会引起图中增多的液体是④组织液,进而将导致组织水肿。
32.答案:(1)神经-体液调节;电流(或局部电流或电信号);膜上;神经递质;激素
(2)分级调节;精细调控,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基因只在垂体中表达
(3)增殖分化;增殖分化减弱
(4)通过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合成(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对黑色素细胞干细胞的作用)来预防白发,通过促进毛乳头细胞中Gas6表达(或注射Gas6)预防脱发
解析:(1)途径②表示过度紧张焦虑会刺激脑和脊髓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分泌去甲肾上腺素或传出神经分泌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黑色素细胞干细胞,故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该途径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电流进行传导,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黑色素细胞干细胞膜上受体调节其增殖分化;途径①为神经调节,途径②为神经体液调节,故去甲肾上腺素在途径①和途径②中分别作为神经递质、激素类物质起作用。
(2)过度紧张焦虑刺激下丘脑分泌相应激素作用于垂体,垂体分泌相应激素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使其分泌糖皮质激素,为分级调节,分级调节能放大激素的调节效应,因为激素调节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CH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由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受体基因只在垂体中表达,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只能作用于垂体。
(3)由图可知,在长期过度紧张、焦虑刺激作用下,黑色素细胞干细胞因过度增殖分化耗竭导致黑色素细胞数量减少引起白发,毛囊细胞干细胞增殖分化减弱导致毛囊细胞数量减少引起脱发。
(4)为预防过度紧张、焦虑应激下白发、脱发,可通过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合成(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对黑色素细胞干细胞的作用)来预防白发、通过促进毛乳头细胞中Gas6表达(或注射Gas6)预防脱发。
33.答案:(1)细胞②、细胞④/②④;进入体内以后产生抗体可以起到保护作用
(2)(辅助性)T/②;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3)血清中相关抗体浓度增多了;发挥作用时间短、产生抗体数量多
(4)先升高后降低
解析:(1)分析甲图:图甲是体液免疫的过程,①是病原体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的过程,②是辅助性T细胞,③是辅助性T细胞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的过程,④是B细胞,⑤是病原体直接刺激B细胞的过程,⑥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的过程,⑦是浆细胞,其中B细胞④和辅助性T/②细胞可以识别抗原信息。流感疫苗保留了抗原性的目的是进入体内以后产生抗体可以起到保护作用。
(2)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均可发挥作用,艾滋病病毒(HIV)主要攻击人体②辅助性T细胞,导致细胞免疫和大部分的体液免疫的功能丧失。
(3)据图乙判断,由流感疫苗引起的初次免疫反应成功诱导了机体的体液免疫反应,理由是血清中相关抗体浓度增多了。
(4)根据图乙可知,再次免疫应答具有发挥作用时间短、产生抗体数量多等特点。
34.答案:(1)极性运输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开花和果实发育
(2)d
(3)外源生长素和赤霉素均能促进茎切段伸长;外源生长素和赤霉素混合液处理组的茎切段伸长率最大
解析:(1)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的运输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称为极性运输。赤霉素在植物体内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开花和果实发育。
(2)单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曲线是曲线Ⅱ,选择d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既能抑制双子叶杂草的生长,同时又适于单子叶农作物的生长。
(3)①与用清水处理的水仙花茎切段相比,用外源生长素和赤霉素处理的水仙花茎切段伸长率均高于对照组,因此外源生长素和赤霉素均能促进茎切段伸长。
②分析题干信息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外源生长素和赤霉素对茎切段的共同影响,因此在此基础上还应增设一组实验,用外源生长素和赤霉素混合液培养茎切段,记录水仙花茎切段的生长情况,如果混合液处理组的茎切段伸长率最大,则说明外源生长素和赤霉素能共同促进茎切段伸长。
组别
健康人
甲
乙
TSH浓度
(mU/L)
注射前
9
a
c
注射后
30
b
d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达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生物试卷(含答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达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半期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读图填空题,实验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128,四川省达州市达州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考生物试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多巴胺,《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