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直升部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298898/1-173009406375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直升部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298898/1-1730094063795/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直升部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298898/1-17300940638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直升部第一次月考化学答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298898/0-173009406166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直升部第一次月考化学答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16298898/0-17300940617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安徽省宣城市郎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直升班第一次月考 化学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安徽省宣城市郎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直升班第一次月考 化学试卷,文件包含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直升部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docx、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直升部第一次月考化学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详解】A.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涉及铁和硫酸铜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存在元素化合价改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不符合题意;
B.爆竹爆炸反应中涉及燃烧,反应过程中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因此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不符合题意;
C.炉中炽铁用炭,涉及碳的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因此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不符合题意;
D.CaCO3高温煅烧发生分解反应产生CaO、CO2,该变化过程中元素化合价不变,因此发生的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符合题意;
2.A
【分析】当加入还原剂,被还原,化合价会降低,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N元素化合价由0价降低至-3价,被还原,A正确;
B.Na元素化合价由0价升高至+1价,被氧化,B错误;
C.Fe元素化合价由+2价升高至+3价,被氧化,C错误;
D.Cl元素化合价由-1价升高至0价,被氧化,D错误;
3.B
【详解】A.光束通过胶体时,光线能够发生散射作用而产生丁达尔效应,而通入其它分散系时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没有此现象,因此可以利用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和溶液,A正确;
B.生石灰和水混合的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反应生成氢氧化钙,B错误;
C.O3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单质,C正确;
D.盐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是一种含有结晶水的盐,D正确;
4.D
【分析】酸是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电离出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电解质是溶于水或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详解】A.碳酸钠为盐而不是碱,A错误;
B.CO属于不成盐氧化物,不是酸性氧化物,B错误;
C.NaHSO4属于酸式盐,不是酸,C错误;
D.SO3能和碱生成盐和水,为酸性氧化物;HNO3属于强酸,属于碱;碳酸钙是由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盐,为电解质,D正确;
5.C
【详解】A.CuO与C反应,铜得电子,C失电子,则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选项A错误;
B.反应中Na共失去,共得到,电子转移数目正确,但电子转移方向有误,选项B错误;
C.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均正确,选项C正确;
D.该反应中C1元素化合价降低得电子,氧元素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转移电子数为12,则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选项D错误;
6.C
【详解】A.根据离子移动方向知,是钠离子和氯离子发生定向移动而导电,故图b可以表示熔融状态下氯化钠的导电过程,图a中阴阳离子不可自由移动,为固态NaCl,A错误;
B.氯化钠在水溶液或是熔融状态下都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电离不需要通电,B错误;
C.根据X与电源正极相连,Y与电源负极相连,所以图b中向右定向移动的是钠离子,C正确;
D.由图c可知氯化钠溶液能导电,但氯化钠溶液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错误;
7.A
【详解】①与Ba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能代表HCl,②与Ba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不能代表H2SO4,③与Ba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能代表HNO3,④与Ba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不能代表NaHSO4,⑤与Ba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不能代表CH3COOH,综上所述可知,①③符合题意;
8.C
【详解】A.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硫酸(或可溶性硫酸盐)反应转化成硫酸钙,A正确;
B.Na与氧气反应生成,与反应生成,B正确;
C.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但不能直接转化成,C错误;
D.与反应生成,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D正确;
9.B
【分析】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若反应2Fe3++SO2+2H2O=2Fe2++SO+4H+可以发生,则还原性:SO2>Fe2+,与题干信息一致,A可以发生;
B.若反应2Fe2++I2=2Fe3++2I-可以发生,则还原性:Fe2+>I-,与题干信息不一致,B不能够发生;
C.若反应I2+SO2+2H2O=H2SO4+2HI可以发生,则还原性:SO2>I-,与题干信息一致,C可以发生;
D.若反应H2O2+SO2=H2SO4可以发生,则还原性:SO2>H2O2,与题干信息一致,D能够发生;
综上所述可知:合理选项是B。
10.C
【分析】由①知,溶液中不含有FeCl3;
由②知,白色沉淀部分溶解于盐酸并有气泡产生,则溶液中含有Na2CO3、Na2SO4,不含有CaCl2。
【详解】A.由以上分析知,该固体中一定含有Na2CO3、Na2SO4,但不能确定是否含有KNO3,A不正确;
B.因为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所以一定不含有CaCl2,B不正确;
C.因为FeCl3有颜色,CaCl2与Na2CO3不共存,所以溶液中一定不含有FeCl3和CaCl2,C正确;
D.溶液呈无色,则一定不含有FeCl3,D不正确;
11.D
【详解】A.含铜离子的溶液为蓝色,其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碳酸氢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和碳酸根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故A项错误;
B.酸性溶液中含有氢离子,碳酸根离子、硫离子均与氢离子反应生成弱电解质,不能大量共存,故B项错误;
C.碱性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与铁离子不能大量共存,故C项错误;
D.pH=1的溶液显酸性,酸性溶液中,四种离子之间相互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故D项正确;
12.C
【详解】A.反应①中,Cl元素化合价上升,在反应①中作还原剂,故A正确;
B.反应②中,Cl元素的化合价既由+6价下降到0价,又由-1价上升到0价,在反应②中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故B正确;
C.①中氧化性:>,②中,氧化性:>;③中,氧化性:> ,所以氧化性强弱的顺序为:,故C错误;
D.由C可知,氧化性:> ,溶液中可发生反应:,故D正确;
13.C
【详解】A.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离子方程式为,A错误;
B.实验室制取胶体需要加热:,B错误;
C.碳酸氢钠少量按照“少定多变”原则书写,则离子方程式为,C正确;
D.将酸性KMnO4溶液滴入双氧水中,双氧水把高锰酸根离子还原为锰离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D错误;
14.A
【详解】①根据酸性氧化物的定义可知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与碱发生反应,①正确;
②H+代表强酸溶液,OH-代表可溶性的强碱溶液,题干反应只能代表稀强酸和稀强碱反应生成H2O和可溶性的盐,如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钡溶液就不能用题干离子方程式表示,②错误;
③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如硫酸氢钠,③错误;
④强氧化剂与强还原剂混合不一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例如H2和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要有条件,④错误;
⑤同素异形体为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CO与CO2均为化合物,⑤错误;
⑥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如CO是不成盐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金属氧化物,⑥错误;
⑦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则它可能被还原也可能被氧化,如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中,对氢元素而言是被还原,对氧元素而言是被氧化,⑦正确;
正确的只有①⑦共2个;
15.C
【详解】A.碘化银胶体粒子能吸附阳离子,从而使碘化银胶粒带正电荷,碘化银胶体不带电荷,故A错误;
B.胶体粒子能透过滤纸,不能用过滤的方法除去碘化银胶体中的硝酸钾溶液,应该用渗析的方法除去碘化银胶体中的硝酸钾溶液,故B错误;
C.根据胶体的定义,碘化银溶胶中,胶体粒子的直径为1~100nm,故C正确;
D.碘化银溶胶与硝酸银溶液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不同,故D错误;
16.B
【分析】向溶液中滴入,反应方程式为,向溶液中滴入,先发生反应:,而后发生反应:,当滴入少量溶液时,滴入生成的水少且由NaOH生成,则滴入溶液的导电能力降低幅度小,则①表示向溶液中滴入,②表示向溶液中滴入,c点加入的与恰好完全,此时溶液中溶质为NaOH,d点加入的与恰好完全,此时溶液中溶质为,e点加入的与恰好完全反应,此时相当于是纯水,导电能力几乎为0,继续加入溶液,溶液导电能力增强。
【详解】A.由分析可知,曲线①为滴加的变化曲线,A错误;
B.由分析可知,曲线①为滴加的变化曲线,向溶液中滴加溶液,段溶液中在增大,B正确;
C.由分析可知,对曲线①而言,c点溶液中溶质是NaOH、,溶液呈碱性,对曲线②而言,c点溶液中溶质为,溶液呈酸性,c点时两溶液的pH值不相等,C错误;
D.由分析可知,ae段发生反应:,反应离子方程式为,D错误;
17.(共8分)(1)C (2)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3分)
(3)ABD(3分)
【详解】(1)从物质分类标准看,铜绿属于盐,故选C;
(2)盐酸与碱式碳酸铜反应生成氯化铜、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4HCl=2CuCl2+3H2O+CO2↑;
(3)高温灼烧孔雀石(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和木炭的混合物得到紫红色的金属铜,发生的有分解反应,碱式碳酸铜分解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木炭与氧化铜高温下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金属铜,还会发生木炭与氧气的化合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该过程中没有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ABD。
18.(共13分)(1) AgNO3 Fe2(SO4)3
(2)CO + H2O + CO2 = 2HCO (3分)
(3) 1nm—100nm 先产生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消失
(4)不能,弱酸H2CO3不能制强酸HCl
【分析】A、B、C、D为四种可溶性盐,根据离子共存可知,Ag+只能与共存,Ca2+与、 不共存,但能与Cl-共存,Fe3+不能与共存、能与共存,则四种盐为AgNO3、CaCl2、Fe2(SO4)3、K2CO3;①把四种盐分别溶于盛有蒸馏水的四支试管中,只有C的溶液呈黄色,则C为Fe2(SO4)3;②向①的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盐酸,A的溶液中有沉淀生成,B的溶液中有无色无味的气体逸出,则A为AgNO3,B为K2CO3,D为CaCl2;
【详解】(1)由上述分析可知,A为AgNO3, C为Fe2(SO4)3;
(2)B为K2CO3,足量盐酸与B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二氧化碳,离子方程式为: + H2O + CO2 = 2
(3)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为1nm—100nm,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盐酸,加入电解质胶体聚沉,生成沉淀后,继续加盐酸,酸碱中和,沉淀又溶解。
(4)向CaCl2溶液中通入CO2,不能反应,因为弱酸H2CO3不能制强酸HCl。
19.(共13分)
(1) 3∶2 N 6 (2)3∶1
(3) AC (3分)
【详解】(1)①由方程式可知,氯气中的氯由0价变为-1价,则3个氯气是氧化剂,8个氨气分子,其中有2个氨气分子中的氮原子由-3价,变为0价,为还原剂,则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3∶2;
②由反应,可知被氧化的元素是N,该反应中转移了6个电子
(2)将Cl2通入热的烧碱溶液中,可以得到NaCl、NaClO和NaClO3的混合液, 氯气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当NaCl和NaClO3的个数之比为8: 1时,混合液中NaClO和NaClO3的个数之比为3:1;
(3)①在反应中,氧化剂为KBrO3,还原剂为AsH3,氧化产物为H3AsO4,还原产物为Br2,由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由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可知,故选AC;
②KBrO3在反应中得到电子,AsH3具有还原性失去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转移的电子数为40e-,则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20.(共18分)(1) ⑧ ⑤ =Ba2++2OH-
(2)
(3)
(4)C (5)C
(6) 正盐
【详解】(1)①Al属于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②CaO金属氧化物,是电解质;③稀硝酸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④固体,属于碱,是电解质;⑤非金属氧化物,水溶液和熔融状态都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⑥固体是盐,属于电解质;⑦氨水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⑧熔融态,能导电,是盐,属于电解质;⑨Fe(OH)3胶体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以上物质中能够导电且是电解质的是⑧,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⑤;
(2)上述物质中有两种物质之间可发生离子反应:,即是强酸(或强酸可溶性酸式盐)与强碱之间反应,且没有沉淀生成,即上述物质中的硝酸与氢氧化钡之间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3)将Ba(OH)2溶液逐滴加入到溶液中至恰好呈中性,与恰好完全中和,与物质的量相等,则Ba(OH)2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离子方程式为;
(4)纯磷酸熔融状态不导电,加水后会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可以导电,加水的烧杯为C;
(5)向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加入Ba(OH)2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导电能力减弱,硫酸反应完后,在加氢氧化钡又会电离出离子,导电性逐渐增强,因此导电性先变弱后变强,故选C;
(6) 与 NaOH 反应只生成 NaH2PO3 和 Na2HPO3 两种盐,其中一个是正盐一个是酸式盐,Na2HPO3为正盐,H3PO3 与少量 NaOH 溶液反应生成酸式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B
D
C
C
A
C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C
C
A
C
B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郎溪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共4页。
这是一份安徽省宣城市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 化学试题(解析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2025学年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及答案,共7页。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