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4月份2024年数学九上开学联考试题【含答案】
展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4分)如图,直线与的交点的横坐标为-2,则关于的不等式的取值范围( )
A.x>-2B.x<-2C.-3
A.对角线互相平分B.对角线互相垂直
C.对角线相等D.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4分)某科普小组有5名成员,身高(单位:cm)分别为:160,165,170,163,172,把身高160 cm的成员替换成一位165 cm的成员后,现科普小组成员的身高与原来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平均数变小,方差变小B.平均数变大,方差变大
C.平均数变大,方差不变D.平均数变大,方差变小
4、(4分)如果点 A(, )和点 B(,)是直线 y=kx-b 上的两点,且当<时,<,那么函数 y= 的图象大致是()
A.B.
C.D.
5、(4分)以下命题,正确的是( ).
A.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B.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C.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D.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6、(4分)因式分解的正确结果是( )
A.B.C.D.
7、(4分)若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经过点P(﹣2,6),则k的值是( )
A.﹣3B.3C.12D.﹣12
8、(4分)如图所示, 和都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点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则的长为( )
A.B.C.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4分)分解因式:___.
10、(4分)如图,将一宽为1dm的矩形纸条沿BC折叠,若,则折叠后重叠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dm2.
11、(4分)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3x2﹣6=_____.
12、(4分)把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结果是_________.
13、(4分)方程x4﹣16=0的根是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
14、(12分)某工厂车间为了了解工人日均生产能力的情况,随机抽取10名工人进行测试,将获得数据制成如下统计图.
(1)求这10名工人的日均生产件数的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2)若日均生产件数不低于12件为优秀等级,该工厂车间共有工人120人,估计日均生产能力为“优秀”等级的工人约为多少人?
15、(8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DC,AB=AD,对角线AC,BD交于点O,AC平分∠BAD,过点C作CE⊥AB交AB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OE.
(1)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2)若AE=5,OE=3,求线段CE的长.
16、(8分)(1)若k是正整数,关于x的分式方程的解为非负数,求k的值;
(2)若关于x的分式方程总无解,求a的值.
17、(10分)计算:
(1); (2).
18、(10分)解下列各题:
(1)分解因式:9a2(x﹣y)+4b2(y﹣x);
(2)甲,乙两同学分解因式x2+mx+n,甲看错了n,分解结果为(x+2)(x+4);乙看错了m,分解结果为(x+1)(x+9),请分析一下m,n的值及正确的分解过程.
B卷(50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9、(4分)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D=1,BC=4,AC=3,BD=4,则梯形ABCD的面积为______.
20、(4分)实数a,b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化简|b|+=______.
21、(4分)直线y=k1x+b与直线y=k2x+c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如图所示,则关于X的不等式 k1x+b>k2x+c的解集为_____.
22、(4分)某班有48名同学,在一次英语单词竞赛成绩统计中,成绩在81~ 90这一分数段的人数所占的频率是0.25,那么成绩在这个分数段的同学有_________名.
23、(4分)正十边形的外角和为__________.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24、(8分)正方形ABCD中,点O是对角线DB的中点,点P是DB所在直线上的一个动点,PE⊥BC于E,PF⊥DC于F.
(1)当点P与点O重合时(如图①),猜测AP与EF的数量及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当点P在线段DB上(不与点D、O、B重合)时(如图②),探究(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当点P在DB的长延长线上时,请将图③补充完整,并判断(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直接写出结论;若不成立,请写出相应的结论.
25、(10分)解方程:
(1)9x2=(x﹣1)2
(2)x2﹣2x﹣=0
26、(12分)如图,在Rt△ABC中,∠ACB=90°,D是AB上一点,BD=BC,过点D作AB的垂线交AC于点E,连接CD,交BE于点F.
求证:BE垂直平分CD.
参考答案与详细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C
【解析】
解:∵直线与的交点的横坐标为﹣2,
∴关于x的不等式的解集为x<﹣2,
∵y=x+3=0时,x=﹣3,∴x+3>0的解集是x>﹣3,
∴>0的解集是﹣3<x<﹣2,
故选C.
本题考查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2、C
【解析】
由矩形的对角线性质和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性质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矩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但不一定相等,
∴矩形具备而平行四边形不一定具备的是对角线相等.
故选C.
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熟记矩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3、D
【解析】
根据平均数、中位数的意义、方差的意义,可得答案.
【详解】
解:原数据的平均数为×(160+165+175+163+172)=166(cm),
方差为×[(160-166)2+(165-166)2+(170-166)2+(163-166)2+(172-166)2]=19.6(cm2),
新数据的平均数为×(165+165+170+163+172)=167(cm),
方差为×[2×(165-167)2+(170-167)2+(163-167)2+(172-167)2]=11.6(cm2),
所以平均数变大,方差变小,
故选D.
本题考查了方差,利用平均数、中位数和方差的定义是解题关键
4、A
【解析】
根据一次函数的增减性判断出k的符号,再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答即可.
【详解】
解:∵当x1<x2时,y2<y1,
∴k<0,
∴函数y=的图象在二、四象限,四个图象中只有A符合.
故选:A.
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和一次函数的图象性质,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结合函数的单调性确定k值的取值范围是解题的关键.
5、A
【解析】
利用正方形的判定方法分别判断后即可确定正确的选项.
【详解】
A、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正确,是真命题;
B、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故错误,是假命题;
C、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故错误,是假命题;
D、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故错误,是假命题,
故选:A.
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了解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6、C
【解析】
首先提取公因式a,再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二次分解即可.
【详解】
=a(a-1)=,
故选:C.
此题考查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解题关键在于掌握运算法则.
7、D
【解析】
根据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经过点P(﹣2,6),从而可以求得k的值.
【详解】
解:∵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经过点P(﹣2,6),
∴,得k=﹣12,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反比例函数,熟练掌握反比例函数是解题的关键.
8、B
【解析】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可以发现,再进一步根据勾股定理进行求解.
【详解】
解:和都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
,.
且
.
.
.
故选:B.
此题综合运用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和勾股定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
【解析】
直接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得出即可.
【详解】
,
,
.
故答案为:.
此题主要考查了公式法分解因式,熟练应用平方差公式是解题关键.
10、1
【解析】
作出AB边上的高,求出AC的长;根据翻折不变性及平行线的性质,求出AC=AB,再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解答即可
【详解】
作CD⊥AB,
∵CG∥AB,
∴∠1=∠2,
根据翻折不变性,∠1=∠BCA,
故∠2=∠BCA.
∴AB=AC.
又∵∠CAB=30∘,
∴在Rt△ADC中,AC=2CD=2dm,
∴AB=2dm,
S△ABC=AB×CD=1dm2.
故答案为:1.
本题考查翻折变换,熟练掌握翻折不变性及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
11、3(x+)(x﹣)
【解析】
先提取公因式3,然后把2写成2,再利用平方差公式继续分解因式即可.
【详解】
3x2-6,
=3(x2-2),
=3(x2-2),
=3(x+)(x-).
故答案为:3(x+)(x-).
本题考查了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注意把2写成2的形式继续进行因式分解.
12、
【解析】
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求出答案.
【详解】
.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正确开平方是解题的关键.
13、±1
【解析】
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很容易求解,或者把方程左边因式分解,通过降次的方法也可以求解.
【详解】
∵x4﹣16=0,
∴(x1+4)(x+1)(x﹣1)=0,
∴x=±1,
∴方程x4﹣16=0的根是x=±1,
故答案为±1.
该题为高次方程,因此解决该题的关键,是需要把方程左边因式分解,从而达到降次的目的,把高次方程转化为低次方程,从而求解.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
14、(1)平均数为11,众数为13,中位数为12.(2)优秀等级的工人约为72人.
【解析】
(1)根据平均数加工零件总数总人数,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就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众数是指一组数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分别进行解答即可得出答案;
(2)用样本的平均数估计总体的平均数即可.
【详解】
(1)由统计图可得,
平均数为:(件),
出现了4次,出现的次数最多,
众数是件,
把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为:,,,,,,,,,,最中间的数是第5、6个数的平均数,
则中位数是(件);
(2)(人)
答:优秀等级的工人约为72人.
本题考查统计量的选择,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
15、(1)证明见解析;(2).
【解析】
(1)先判断出∠OAB=∠DCA,进而判断出∠DAC=∠DAC,得出CD=AD=AB,即可得出结论;
(2)四边形ABCD是菱形可得OA=OC,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可知,在Rt△AEC中,AC=2OE=6,再由勾股定理求出CE..
【详解】
解:(1)∵AB∥CD,
∴∠OAB=∠DCA,
∵AC为∠DAB的平分线,
∴∠OAB=∠DAC,
∴∠DCA=∠DAC,
∴CD=AD=AB,
∵AB∥CD,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AB,
∴▱ABCD是菱形;
(2)∵四边形ABCD是菱形,
∴OA=OC,
∵CE⊥AB,OE=3,
∴AC=2OE=6,
在Rt△AEC中,
∴CE===.
此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性质,勾股定理,由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等于斜边一半判断出AC=2OE是解本题的关键.
16、(1);(2)的值-1,2.
【解析】
(1)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表示出整式方程的解,由解为非负数求出k的范围,即可确定出正整数k的值;
(2)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分类讨论a的值,使分式方程无解即可.
【详解】
解:(1)由得:,
化简得:,
因为x是非负数,所以,即,
又是正整数,所以;
(2)去分母得:,即,
若,显然方程无解;
若,,
当时,不存在;
当时,,
综合上述:的值为-1,2.
此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解,始终注意分式分母不为0这个条件.
17、(1)6(2)9
【解析】
(1)先计算算术平方根,零指数幂,然后依次计算即可
(2)先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再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
(1)3+2+1=6
(3)3+4+4 -4+2=9
此题考查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
18、(1)(x﹣y)(3a+1b)(3a﹣1b);(1)m=2,n=9,(x+3)1.
【解析】
(1)用提取公因式和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即可解答;
(1)根据已知条件分别求出m和n的值,然后进行因式分解即可解答.
【详解】
解:(1)原式=9a1(x﹣y)﹣4b1(x﹣y)
=(x﹣y)(9a1﹣4b1)
=(x﹣y)(3a+1b)(3a﹣1b);
(1)∵(x+1)(x+4)=x1+2x+8,甲看错了n,
∴m=2.
∵(x+1)(x+9)=x1+10x+9,乙看错了m,
∴n=9,
∴x1+mx+n=x1+2x+9=(x+3)1.
本题考查了用提取公因式和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熟练掌握解题的关键.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9、2
【解析】
过点D作DE∥AC,交BC的延长线于点E,得四边形ACED是平行四边形,则DE=AC=3,CE=AD=1.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可证明三角形BDE是直角三角形.根据梯形的面积即为直角三角形BDE的面积进行计算.
【详解】
解:过点D作DE∥AC,交BC的延长线于点E,
则四边形ACED是平行四边形,
∴DE=AC=3,CE=AD=1,
在三角形BDE中,∵BD=4,DE=3,BE=5,
∴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三角形BDE是直角三角形,
∵四边形ACED是平行四边形
∴AD=CE,
∴AD+BC=BE,
∵梯形ABCD与三角形BDE的高相等,
∴梯形的面积即是三角形BDE的面积,即3×4÷2=2,
故答案是:2.
本题考查了梯形的性质,梯形中常见的辅助线之一是平移对角线.
20、﹣a
【解析】
根据各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判断出a、b的符号及绝对值的大小,再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和二次根式的性质,把原式进行化简即可.
【详解】
解:由数轴可知a<0<b,且|a|>|b|,
则a+b<0,
∴原式=b+|a+b|=b﹣(a+b)
=b﹣a﹣b
=﹣a,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的是实数与数轴,二次根式的性质,以及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熟知实数与数轴上各点是一一对应关系及绝对值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1、x>1
【解析】
根据图形,找出直线 k1x+b在直线k2x+c上方部分的x的取值范围即可.
【详解】
解:由图形可知,当x>1时,k1x+b>k2x+c,
所以,不等式的解集是x>1.
故答案为x>1.
本题考查了两直线相交的问题,根据函数图象在上方的函数值比函数图象在下方的函数值大,利用数形结合求解是解题的关键.
22、1
【解析】
由题意直接根据频数=频率×总数,进而可得答案.
【详解】
解:由题意可得成绩在81~ 90这个分数段的同学有48×0.25=1(名).
故答案为:1.
本题主要考查频数和频率,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频率等于频数除以总数进行分析计算.
23、360°
【解析】
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
∵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
∴正十边形的外交和是360°,
故答案为:360°.
此题考查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熟记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24、(1)AP=EF,AP⊥EF,理由见解析;(2)仍成立,理由见解析;(3)仍成立,理由见解析;
【解析】
(1)正方形中容易证明∠MAO=∠OFE=45°,∠AMO=∠EOF=90°,利用AAS证明△AMO≌△FOE.(2) (3)按照(1)中的证明方法证明△AMP≌△FPE(SAS),结论依然成立.
【详解】
解:(1)AP=EF,AP⊥EF,理由如下:
连接AC,则AC必过点O,延长FO交AB于M;
∵OF⊥CD,OE⊥BC,且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四边形OECF是正方形,
∴OM=OF=OE=AM,
∵∠MAO=∠OFE=45°,∠AMO=∠EOF=90°,
∴△AMO≌△FOE(AAS),
∴AO=EF,且∠AOM=∠OFE=∠FOC=45°,即OC⊥EF,
故AP=EF,且AP⊥EF.
(2)题(1)的结论仍然成立,理由如下:
延长AP交BC于N,延长FP交AB于M;
∵PM⊥AB,PE⊥BC,∠MBE=90°,且∠MBP=∠EBP=45°,
∴四边形MBEP是正方形,
∴MP=PE,∠AMP=∠FPE=90°;
又∵AB﹣BM=AM,BC﹣BE=EC=PF,且AB=BC,BM=BE,
∴AM=PF,
∴△AMP≌△FPE(SAS),
∴AP=EF,∠APM=∠FPN=∠PEF,
∵∠PEF+∠PFE=90°,∠FPN=∠PEF,
∴∠FPN+∠PFE=90°,即AP⊥EF,
故AP=EF,且AP⊥EF.
(3)题(1)(2)的结论仍然成立;
如右图,延长AB交PF于H,证法与(2)完全相同.
利用正方形,等腰三角形,菱形等含等边的特殊图形,不管其他条件如何变化,等边作为证明等边三角形的隐含条件,证明三角形的全等,是证明此类问题的关键.
25、(1),;(2),.
【解析】
(1)利用因式分解法即可解答
(2)先将分数化为整数,再利用判别式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
(1)
,
则,
故,
解得:,;
(2)
则,
△,
则,
解得:,.
此题考查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和判别式,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
26、证明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首先根据互余的等量代换,得出∠EBC=∠EBD,然后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即可证明.
试题解析:∵BD=BC,∴∠BCD=∠BDC.∵ED⊥AB,∴∠EDB=90°,∴∠EDB-∠BDC=∠ACB-∠BCD,即∠ECD=∠EDC,即DE=CE,∴点E在CD的垂直平分线上.又∵BD=BC,∴点B在CD的垂直平分线上,∴BE垂直平分CD.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得出∠EBC=∠EBD,是解题的关键.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2025届云南省昆明市实验中学九上数学开学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5届云南省昆明市实验中学九上数学开学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云南省双柏县联考九上数学开学预测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年云南省双柏县联考九上数学开学预测试题【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年云南省双柏县联考九上数学开学预测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4年云南省双柏县联考九上数学开学预测试题【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