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卷】重庆市高2025届拔尖强基联盟高三上10月联合考试(10.4-10.5)生物试卷
展开这是一份【重庆卷】重庆市高2025届拔尖强基联盟高三上10月联合考试(10.4-10.5)生物试卷,文件包含重庆卷重庆市高2025届拔尖强基联盟高三上10月联合考试104-105生物试卷docx、重庆卷重庆市高2025届拔尖强基联盟高三上10月联合考试104-105生物试卷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D
D
C
B
C
C
D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B
C
D
C
1.C
【分析】蓝细菌是原核生物,海天牛是真核生物, 绿叶海天牛通过进食藻类,将藻类的叶绿体储存在 自身细胞中,从而能像植物一样进行光合作用,说 明其为自养型生物。
【详解】A、蓝细菌和绿叶海天牛都是细胞结构生 物,遗传物质都是DNA,A 正确;
B、蓝细菌通过光合作用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 而绿叶海天牛因为能储存藻类的叶绿体,也能通过 光合作用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B 正确;
C、蓝细菌是原核生物,其细胞中没有核膜,因此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核膜的周期性消失与 重建,C 错误;
D、绿叶海天牛可以通过储存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 用,从而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D 正确。
故选C。 2.D
【分析】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 进行生命活动。病毒依据宿主细胞的种类可分为植 物病毒、动物病毒和噬菌体;根据遗传物质来分, 分为DNA病毒和RNA 病毒;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 组成。
【详解】A、登革热病毒是单链+RNA病毒,其核 酸水解产物中不会含有脱氧核糖,而是核糖,A 错 误;
B、登革热病毒在侵染人体细胞后,借助宿主细胞 进行复制增殖。而不能在内环境中复制增殖,B 错 误;
C、病毒不具有自身的核糖体,其蛋白质合成依赖 于宿主细胞的翻译系统,C 错误;
D、病毒包膜蛋白来源于宿主细胞,但种类和排列 与宿主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不一致,存在差异,D 正 确。
故选D。 3.D
【分析】蛋白质由于其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 顺序和肽链空间结构的不同而具有多样性,所以蛋 白质具有了功能多样性:结构蛋白(如血红蛋白)、 催化功能(如蛋白质类的酶)、运输功能(如载体 蛋白)、调节功能(如胰岛素)、免疫功能(如抗体) 等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其多样性的根
本原因在于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基因不同。
【详解】A、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车间,胶原蛋 白的形成需要游离核糖体参与,A 错误;
B、胶原蛋白属于大分子物质,需要分解为小分子 氨基酸才能被人体细胞吸收,B 错误;
C、氨基酸之间是通过肽键连接成为蛋白质的,据 图可知,C- 前胶原酶并非作用于端肽部位,C 错误; D、烤猪蹄中的胶原蛋白空间结构被破坏,易于消 化和吸收,但不影响胶原蛋白的营养价值,D 正确。 故选D。
4.D
【分析】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探究高糖环境和 蛋白激酶cPKCy对离体小鼠海马神经元自噬的影
响,实验的自变量应为蛋白酶的有无及葡萄糖浓度, 因变量是自噬水平,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A 、cPKCγ蛋白酶是细胞自身含有的,在 5mml/L葡萄糖培养液中对海马神经元细胞添加
cPKCy蛋白酶抑制剂抑制了酶的效果,是减少某种 因素,属于减法原则,A 错误;
BC、本实验目的是探究高糖环境和蛋白激酶cPKCγ 对离体小鼠海马神经元自噬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 应为蛋白酶的有无葡萄糖浓度,需要设置以下实验: A组将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浓度为5mml/L, 可模拟 正常小鼠的体液环境,作为空白对照,B 组培养液 中加入75mml/L葡萄糖培养液,C 组加入
75mml/L葡萄糖培养液+蛋白激酶cPKCy, 即 该 实验需要设置一个空白对照组和2个实验组,BC 错误;
D、本实验的因变量是自噬水平,细胞自噬能促进 过度磷酸化的蛋白 Tau降解,故该实验设计可用蛋 白 Tau 的数量作为因变量检测指标,D正确。
故选D。 5.C
【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 蛋白质→ 内质网进行粗加工→ 内质网“出芽”形成囊 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
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 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A 、VDIMs是一个囊泡,属于亚显微结构, 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A 错误;
B、抗氧化剂的使用可以减少线粒体氧化损伤,理
论上可能会维持或增加线粒体内膜与外膜的稳定
性和功能,其并不是直接影响面积比值,而是稳定 性和有氧呼吸效率,B 错误;
C 、VDIMs包裹mtDNA 被溶酶体分解后,会产生
脱氧核苷酸,如果使用32P标记神经细胞中的
VDIMs, 会产生含有32P的物质,而染色体主要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可能利用这些物质合成DNA, 因此可能在该细胞染色体中检测到放射性,C 正确; D、酶体中的VIDMs 吞噬泡内外膜上蛋白质的加 工场所都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D 错误。
故选C。 6.B
【分析】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 等结构。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 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进一步体现了细胞内各种 结构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详解】A、细胞膜上的磷脂分子可以流动,而大 部分的蛋白质都可以流动,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 性,A 正确;
B、分析题意,当迁移体被周围细胞吞噬后,其中 的mRNA进入周围细胞内,进而翻译形成蛋白质X, 改变该细胞的行为,由此可知在迁移体被周围细胞 吞噬后才合成了蛋白质X, 而不是蛋白质X 合成后 迁移体破裂,B 错误;
C、内质网-细胞膜结合位点的分布影响PTP1B对0 RTK 去磷酸化的作用,如果人为改变结合位点的分 布,可能影响PTP1B对前后端RTK的调控,从而 改变细胞迁移方向,C 正确;
D 、PTP1B是去磷酸化酶,其缺陷会导致RTK 信号 转导异常,从而可能导致细胞迁移障碍,D 正确。 故选B。
7.C
【分析】分析图解:在核仁中转录形成rRNA, 然 后形成的rRNA与进入细胞核的蛋白质结合分别形 成大亚基和小亚基,再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大亚 基和小亚基结合再形成核糖体。
【详解】A、有丝分裂中期核膜和核仁消失,故图 中rDNA 到rRNA 过程不会发生在有丝分裂中期, A正确;
B、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核仁 中的RNA 聚合酶能降低合成rRNA 的活化能,B 正确;
C、要想观察细胞中的染色质或染色体,需用碱性 染料染成深色,C 错误;
D、据图知,位于核仁中的rDNA经过转录形成了 rRNA前体物质,核糖体蛋白从核孔进入细胞核后,
和 rRNA 前体结合,一部分生成了核糖体小亚基, 另一部分和核仁外 DNA转录形成的5S rRNA结合 生成核糖体大亚基,都从核孔进入细胞质,D 正确。 故选C。
8.C
【分析】图中通道X 为突触小体上的钙离子通道, 钙离子通道打开时,钙离子进入突触小体,进而引 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 膜,引起突触后膜钠离子的内流,产生兴奋。
【详解】A 、由图可判断出X 、Z 是通过膜电位的 变化使通道蛋白构象发生改变,为电压门通道,Y 是通过神经递质与通道蛋白结合,引起通道蛋白的 构象改变,为配体门通道,A 正确;
B、乙酰胆碱属于神经递质,神经末梢通过胞吐作 用释放神经递质至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与受 体结合,B 正确;
C、离子通过离子通道时,不会与离子通道结合, 离子通道空间构象不会改变,C 错误;
D、细胞质基质中的Ca²+通过Ca²+ 通道进入肌质网, 其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说明肌质网内Ca²+浓度比 细胞质基质中Ca²+浓度高,D 正确。
故选C 9.D
【分析】从图1看出,在饥饿状态下,小肠绒毛上 皮细胞是通过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1运输葡萄 糖,这是主动运输,而进食后,主要依赖GLUT2 运输葡萄糖,这是协助扩散。
【详解】A 、小肠是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膜上有多种膜蛋白,如葡萄糖转 运蛋白(SGLT1 和GLUT2)、麦芽糖酶(催化麦芽 糖水解为葡萄糖)等,A 正确;
B、从图2看出,葡萄糖进入细胞后,激活蛋白激 酶βII, 进而激活GLUT2, 会引起 GLUT2 向微绒 毛移动,B 正确;
C、从图中看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离不 开物质运输、信息传递和能量转化,C 正确;
D、从图2看出,当葡萄糖浓度超过20mM 时,
GLUT2的转运速率大于SGLT2, 因此进食后,随 着外界葡萄糖浓度升高,以GLUT2的运输即协助 扩散为主,D 错误。
故选D。 10.B
【分析】酶的本质是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还有少量的RNA. 特性:高效性、专一性、需要温 和的条件。高温、强酸、强碱会使蛋白质的空间结 构发生改变而使酶失去活性。
【详解】A 、IMP 在酸性磷酸酶(ACP) 作用下形 成肌苷,所以可以测定单位时间内肌苷的生成量表 示 ,A 错误;
B 、图中草鱼 ACP 的最适温度大约在60℃,此温 度下鳝鱼的 ACP 失去活性,B 正确;
C 、 图中显示在 pH=6.0 和温度40℃的条件下,
鲷鱼的 ACP 活性较高,不利于保持鲜味,C 错误; D、从图中看出,鲫鱼的 ACP 活性变化对温度和 pH 的变化比较敏感,要求保存条件严格以保持鲜 味 ,D 错误。
故选B。 11.D
【分析】ATP的结构简式A-P~P~P, 其中A 代表 腺苷,P 代表磷酸基团,ATP 是生命活动中的直接 能源物质。图中ATP 和磷酸肌酸可以相互转化。
【详解】A、肌细胞收缩直接利用ATP 水解释放的 能量,不能直接利用磷酸肌酸的能量,A 正确;
B、细胞呼吸将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属于 放能反应,B 正确;
C、剧烈运动时,ATP 大量水解 ADP,但 ATP和 ADP可以快速转化,所以ADP 不会明显增加,C 正确;
D、ATP 断裂一个特殊的化学键,生成磷酸基团和 ADP, 为磷酸肌酸的形成提供能量,D 错误。
故选D。 12.B
【分析】有氧呼吸:
(1)第一阶段:发生场所是在细胞质基质, 一分 子的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的丙酮酸,产生少量的[H], 产生少量的能量。
(2)第二阶段:发生场所是线粒体基质,丙酮酸 和水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 产生少量的能量。
(3)第三阶段:发生场所是线粒体内膜,上述两 个阶段产生的[H],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与氧结 合形成水,产生大量能量。
【详解】A、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会发生糖酵解, 即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A 正确。
B、糖酵解时,葡萄糖中的化学能主要储存于丙酮 酸中,少量释放的能力转化为ATP 和热能,而不是 大部分转化为热能,B 错误;
C、细胞呼吸的中间产物例如丙酮酸与糖类、脂肪 和氨基酸的代谢相互联系,是它们相互转化的枢纽, C 正确;
D、线粒体内膜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反应,[H] 和O₂ 反应生成水,其中分布着与电子传递链阶段 有关的酶,D 正确。
故选B。 13.C
【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将苹果根系置于含有¹³C 标记的葡萄糖培养液中,X 基因过表达组根系¹³C 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和X 基因低表达组,再用用1³C 标记的CO₂ 处理苹果叶片,X 基因过表达组根系l³C 含量占比要显著低于野生型和X 基因低表达组,即 根系中葡萄糖的来源有两种,一是从周围环境中吸 收,二是叶片合成的有机物运输到根系。
【详解】A 、根系通过表皮细胞膜上的X 蛋白吸收 周围环境中的葡萄糖,供根部细胞利用,减少了叶 片光合产物向根系的运输,使更多糖分配到果实, 提升果实中的糖含量,A 正确;
B、该培养条件下,由表格数据可知,抑制X 基因 表达能抑制根系能吸收葡萄糖,促进叶片光合产物 向根系的运输,使更少糖分配到果实,降低苹果果 实中的糖含量,B 正确;
C、叶片合成的有机物主要是以蔗糖的形式通过韧 皮部筛管运输到苹果根系,若阻断叶片通向根系的 筛管,光合产物积累在叶片,叶片CO₂ 固定速率会 下 降 ,C 错误;
D、将苹果根系置于含有¹³C标记的葡萄糖培养液 中,,X 基因高表达组根系13C 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 和M 基因低表达组,说明X 蛋白能促进根系从周 围环境中吸收葡萄糖,D 正确。
故选C。 14.D
【分析】ROS 作为信号分子会增加线粒体膜的通透 性,诱导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
【详解】A 、若编码酶2的基因发生突变,从图中 看出NAD+不能转变为NADH, 影 响ROS 的积累, 抑制md1发生PCD,A 正确;
B、动物细胞不含叶绿体,但含有线粒体,在胁迫 条件下,活性氧 (ROS) 增加,导致线粒体膜的通 透性增加,诱导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所以有类似 的凋亡程序,B 正确;
C、根据题干信息“若直接使用苹果酸处理人类
HeLa 细胞,也能够诱导 ROS 产生和细胞死亡”, 因此可以推测,叶绿体中MODI 功能缺失,导致 苹果酸从叶绿体向线粒体的转运量增加,产生更多 的ROS, 引 发PCD,C 正确;
D、图示死亡方式为细胞凋亡,对机体是有利的, D 错误。
故选D。 15.C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前间期:染
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 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面上;③后期:同源 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 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 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 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粒分裂, 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详解】A 、据题干信息可知,三体合子(2n+1)
有可能是常染色体三体的男性,“三体自救”后,可 表现为UPD,A 错误;
B、据图可知,三体合子有丝分裂时随机丢失其中 一条,可得图示甲乙丙3种类型的配子,其中图中 丙为UPD, 且三体形成UPD 的概率是1/3,B 错 误;
C 、UPD 产生机制可使三体合子(2n+1) 的染色体 数目恢复正常,故UPD 产生机制能降低了21-三体 综合征人群的概率,C 正确;
D、据题干信息可知,三体自救发生在有丝分裂过 程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联会现象,D 错误。
故选C。
16.(1) 低速 结构
(2)NTUs 可能是通过类囊体的光合作用相关功能, 为细胞提供ATP 和 NADPH
(3) 作为对照,说明LNP (非细胞膜结构脂质 体 ) 对NTUs 进入巨噬细胞的影响,与CMI (软骨 细胞膜)包裹的NTUs 进入巨噬细胞的情况进行对 比 用 CM 包裹的优点是能增强NTUs 进入巨 噬细胞的效果,使细胞中荧光平均强度增强
CM 包裹的NTUs 进入软骨细胞的效果优于NTUs 单独进入软骨细胞的效果
【分析】类囊体为单层膜结构,类囊体在叶绿体中 堆叠形成基粒,是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场所,动物细 胞膜为单层膜结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详解】(1)分离细胞器常用差速离心法,而叶绿 体体积较大,所以在低速条件下可以分离叶绿体, NTUs 被膜包裹后以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体现了 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即具有流动性。
(2)骨关节炎是由于病理性的软骨细胞表现出ATP 和NADPH, 而 NTUs 内含有类囊体,类囊体可以 进行光反应产生ATP 和 NADPH, 因 此NTUs 改善 软骨细胞代谢的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类囊体的光
合作用相关功能,为细胞提供ATP和 NADPH。
(3)该实验目的是观察、评估软骨细胞膜 (CM)
协助NTU 进入细胞的效果,实验一和实验二均设 置了三组实验,其中设置LNP-NTU 组的目的是作 为对照组,以保证细胞中荧光平均强度的变化是由 CM 引起的。
实验一中CM-NTU 组的细胞中荧光平均强度较弱, 而另两组则较强,可见用CM 包裹NTU 协助其进 入细胞可减少巨噬细胞对NTU 的吞噬消化。
实验二中,CM-NTU 组的细胞中荧光平均强度均明 显高于另两组,说明软骨细胞膜 (CM) 能有效地 协助NTU 进入细胞内,即CM-NTU 能更有效的被 软骨细胞内化。
17.(1) NaCl 溶液浓度和植物种类 植物
生长率
(2)大于
(3) 柑橘 柑橘不耐盐,在较低浓度NaCl 溶液中生长率就开始下降,而植物B (滨藜)在较 高浓度NaCl 溶液中才开始出现生长率下降的情况
(4) 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 H+进入液泡消 耗了ATP, 说明液泡中H+浓度高于细胞质基质,所 以 H 借助NHX 排出液泡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 需要载体的协助
【分析】据图分析,图中SOS1 将 H+运入细胞的同 时将Na+排出细胞,NHX 也可以将Na+运入液泡的 同时将H+运出液泡。
【详解】(1)科研人员将耐盐植物滨藜和不耐盐植 物柑橘分别置于不同浓度NaCl 溶液中培养,一段 时间后测定并计算生长率,所以实验自变量是NaCl 的浓度和植物种类,因变量是植物生长率。
(2)植物根毛细胞从土壤溶液中吸收水分是通过 渗透作用进行的,水从低浓度流向高浓度,所以根 毛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根毛细胞才能吸 收水分。
(3)从图1看出,A 植物在较低浓度NaCl 溶液中 生长率就开始下降,植物B 在较高浓度NaCI 溶液 中才开始出现生长率下降的情况,说明A 是不耐盐 植物柑橘,B 是耐盐植物滨藜。
(4)从图2看出H+消耗 ATP 从细胞质基质运入液 泡,说明H+进入液泡是主动运输,因此液泡中H+ 浓度高于细胞质基质,而H+通过NHX 从液泡进入 细胞质基质同时将Na+运出液泡,H+的运输是顺浓 度梯度进行的,其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而Na+是 逆浓度梯度进行的,是主动运输,而SOS1 和 NHX 类似,顺浓度梯度将H+运入细胞的同时将Na+运出 细胞,Na+运出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Na+通过细 胞膜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所以运出细胞的
方式是协助扩散。
18. (1)提高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的速率,有利于细 胞吸收水中的HCO₃ 用于光合作用
(2) 光照强度 CO₂浓度(碳酸酐酶CA 的 活性) Mg²+ 浓度
(3) 氧气/O₂ 有氧呼吸在线粒体中消耗氧 气,产生大量的ATP, 用 于HCO₃ 的主动运输至叶 绿 体 ,HCO₃ 最终转化为CO₂ 形成H+浓度差 提供电化学势能
(4)株高较矮,根数量较多
【分析】光合作用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1) 光反应:场所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完成水的光解 产生[H]和氧气,以及ATP的合成;(2)暗反应: 场所在叶绿体基质中,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和C₃ 的还原两个阶段。
【详解】(1)据题干信息可知,沉水植物的叶片变 薄,其生物学意义是:增大了细胞表面积和体积比 值,提高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的速率,有利于细胞 吸收水中的HCO₃ 用于光合作用。
(2)据图可知,RuBisCO 的初步活化过程为,
Rubisc蛋白的一个-NH₃脱氢产生2个H+后,与 CO₂ 缩合,而H+在光能的驱动下进入类囊体腔中 富集后形成H+电化学势能,促使Mg²+主动运输至 类囊体腔外(叶绿体基质),参与RuBisCO 的初步 活化,故RuBisCO 的初步活化因素包括光照强度、 CO₂ 浓度(碳酸酐酶CA 的活性)、Mg²+浓度等。
(3)据图3可知,水的光解产生物质X 和氢源, 故物质X 为氧气;氧气在线粒体中被消耗,产生大 量的ATP, 可 用 于HCO₃ 的主动运输至叶绿体,
HCO; 最终转化为CO₂, 以保障暗反应的进行;综 合分析,氢源(H+) 的作用是形成H+浓度差提供电 化学势能,便于相应物质的主动运输。
(4)据题干信息“有些沉水植物根部和叶片中有大 量连续的空洞,为CO₂ 从沉积物扩散到叶片提供了 路径”可知,根部与叶片之间的距离不能过大,故 沉水植物在株高和根数量上通常表现为株高较矮, 便于CO₂ 快速到达叶片,根数量较多,以便吸收更 多的CO₂。
19.(1) 减数 前期I 同源染色体分开,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丁
(2)核膜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是由旧核膜解体后的成 分重新组装形成的,所以会有放射性
(3)①③②⑤④
【分析】观察图甲,观察到两个荧光点随时间依次
出现在细胞中①(两条同源染色体散乱排列) →②
(两条染色体联会) →③(两条染色体排列在赤道 板两侧) →④(两条染色体分离),因此判断该细
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这两条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 图乙中①是减数分裂前的间期,②是减数分裂I后期, ③是减数分裂I前期,④是减数分裂Ⅱ末期,⑤是减 数分裂Ⅱ后期。
图丙发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图丁是同源染色体分 开。
【详解】(1)从图甲可以看出,在荧光点从①移动 到②时,同源染色体发生配对,所以细胞处于减数 分裂I前期,当荧光点从③移动到④时,同源染色体 分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横在减数分裂I 后期,对应图丁。图丙是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2)有丝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发生解体,末期, 核膜和核仁重建,而将亲代细胞的核膜用³H标记, 经过一次有丝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核膜中均 有放射性,其原因可能是核膜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是 由旧核膜解体后的成分重新组装形成的。
(3)图乙中①是减数分裂前的间期,②是减数分 裂I后期,③是减数分裂I前期,④是减数分裂IⅡ末期,
⑤是减数分裂Ⅱ后期,所以正确的顺序是
①③②⑤④。
20.(1) 脱氧核苷三磷酸/脱氧核苷酸 5'
HindIII 、BamHI
(2) RNA 聚合酶 瘦素
(3)存在不同的启动子或转录后的加工不同或翻译 后的加工不同
(4)抗原抗体杂交
【分析】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 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 技术 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 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 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 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 一样;(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详解】(1)PCR 技术扩增基因,其原理是DNA 复制,故需要的原料是脱氧核苷三磷酸;PCR 扩增 时,子代链延伸方向是5'→3',故若添加限制酶识 别序列,需加在引物的5'端;据题干信息“在P 载 体上瘦素基因与GFP 基因共用启动子和终止子,
GFP 基因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可知,结合图示P 载体上的酶切位点及瘦素基因与P 载体的转录方向, 应在引物1的5'端添加HindIII限制酶识别序列,在 引物2的5'端添加BamHI 限制酶识别序列。
(2)RNA 聚合酶可以特异性的识别并结合启动子 序列,起始转录;结合上图分析,瘦素基因真核表 达载体进行表达时,先合成瘦素,再合成GFP。
(3)Kan'/NeOr 抗性基因在真核与原核细胞中可能 有不同的启动子或转录后的加工不同或翻译后的 加工不同,使得同种基因在真核、原核细胞中表达 结果不同。
(4)为检测瘦素基因是否在受体细胞中成功表达 出瘦素,除了根据荧光的强度来进行判断之外,还 可用抗原抗体杂交的方法来鉴定,即用瘦素的单抗 来检测是否存在瘦素。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生物丨重庆市高2025届拔尖强基联盟高三10月联合考试生物试卷及答案,共14页。
这是一份[生物]重庆市高2025届拔尖强基联盟高三上10月联合考试卷(有解析),共15页。
这是一份重庆市高2025届拔尖强基联盟高三上10月联合考试卷生物(含答案),文件包含重庆市高2025届拔尖强基联盟高三上10月联合考试卷生物docx、重庆市高2025届拔尖强基联盟高三上10月联合考试卷生物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