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专题07 诗歌鉴赏 练习(考题猜想)-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2024)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题07 诗歌鉴赏(考题猜想)(原卷版).docx
    • 解析
      专题07 诗歌鉴赏(考题猜想)(解析版).docx
    专题07 诗歌鉴赏(考题猜想)(原卷版)第1页
    专题07 诗歌鉴赏(考题猜想)(原卷版)第2页
    专题07 诗歌鉴赏(考题猜想)(原卷版)第3页
    专题07 诗歌鉴赏(考题猜想)(解析版)第1页
    专题07 诗歌鉴赏(考题猜想)(解析版)第2页
    专题07 诗歌鉴赏(考题猜想)(解析版)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3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7 诗歌鉴赏 练习(考题猜想)-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2024)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7 诗歌鉴赏 练习(考题猜想)-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2024),文件包含专题07诗歌鉴赏考题猜想原卷版docx、专题07诗歌鉴赏考题猜想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1.(2分)阅读下面这首诗,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 )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A.首联开篇点题,首先写“青山”,然后写“绿水”,寓漂泊羁旅之情于字里行间。
    B.颔联写所见景色。江水浩渺,两岸开阔,风帆高悬,舟船平顺,令人心情昂扬。
    C.颈联用“生”“入”二字将“日”与“春”拟人化,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着自然的理趣。
    D.尾联紧承上联,遥应首联。故乡遥遥,书信难达,借鸿雁传书寄托思乡之愁。
    【答案】A
    【解析】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辨析。
    A.有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意思是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船航行在绿水之间。首联开篇点题,首先写“客路”,然后写“行舟”,寓漂泊羁旅之情于字里行间;
    故选A。
    2.(2分)古人讲究诗画合一,下列为画作配上的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C.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D.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答案】A
    【解析】考查诗句内容理解。
    画作中描绘的是一个人在月夜下的江面上泛舟的场景,画面中有月亮、江水和小舟;
    A.句意为: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月影。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山水月夜图。峨眉山上空悬挂着半轮秋月,其倒影随着江水缓缓流淌,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又富有诗意的氛围;
    B.句意为: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本句描绘了大海的波澜壮阔与山岛的巍峨耸立。它展现的是一种宏大的自然景观,强调了大自然的雄伟与力量;
    C.句意为: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江南美景中偶遇故人的喜悦与感慨。它侧重于人与景的交融,以及在这种交融中产生的情感共鸣;
    D.句意为: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惜再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重阳节时想要登高望远,却因无人相伴送酒而感到孤独与寂寞的场景;
    综上分析可知,选项A中的诗句“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描写了月亮和江水的景象,与画作的意境最为契合;
    故选A。
    3.(2分)对下面这首诗理解和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A.诗歌标题和第二句中的“龙标”都是指作者被贬官的地名。
    B.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
    C.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D.诗歌想像奇特,气概超逸,笔势灵动,体现了李白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
    【答案】B
    【解析】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辨析。
    A.题目中的“龙标”指地名。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诗句中的“龙标”指王昌龄;
    C.“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错误,首句写景中“杨花落尽”“子规啼”给人一种凄凉之感,而不是赏心悦目;
    D.李白诗歌的风格是浪漫主义,而不是现实主义;
    故选B。
    4.(2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下列对诗句内容及情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诗人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颈联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飘泊在外的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
    【答案】A
    【解析】考查理解分析诗歌。
    A.“次北固山下”意思是:停宿在北固山下。次:停宿,这里指船停泊。选项理解为“游览”不正确;
    故选A。
    5.(2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写出了小松成长初期的矮小与不起眼。
    B.后两句表现出小松已然高耸挺拔的状态。
    C.诗人认为,凌云木并非一开始就那么高。
    D.整诗表达了诗人希望人才能尽早获得赏识的愿望。
    【答案】B
    【解析】考查诗句理解。
    B.“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的意思是:那些人当时不识得可以高耸入云的树木,直到它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并不是表现小松已然高耸挺拔的状态,而是借小松来讽刺世人目光短浅,不识人才。
    故选B。
    6.(2分)阅读下面古诗词,完成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下面对《次北固山下》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点名了写诗的地点。
    B.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八句分为四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中间两联对仗。
    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写出了白日和黑夜的交替,也写出了旧年和新春的更替,含蓄地表达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道理,给人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感染力。
    D.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但时近春节,向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叹,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喜爱眼前景色、不再有思念故乡之情。
    【答案】D
    【解析】考查内容理解。
    D.“不再有思念故乡之情”表述错误。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意为: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此句情景交融,风格壮美,诗人用“雁足传书”的典故,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传达出内心的乡思愁绪,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故选D。
    7.(2分)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各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一、二句写诗人登高远眺,看见沙地似雪、月色如霜的景象。
    B.第三句写在万籁俱寂的夜晚,夜风送来了凄凉幽怨的芦笛声。
    C.第四句写“征人”听到芦笛声后,不由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D.月色皎洁,笛声悠扬,诗人的哀愁也被这美景冲淡了不少。
    【答案】D
    【解析】考查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理解。
    D.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多角度描绘戍边将士浓烈的乡愁。后两句写在万籁俱寂中,夜风送来呜呜咽咽的芦笛声。这笛声使诗人想到:是哪座烽火台上的戍卒在借芦笛声倾诉那无尽的边愁?那幽怨的笛声又触动了多少征人的思乡愁?在这漫长的边塞之夜,他们一个个披衣而起,忧郁的目光掠过似雪的沙漠,如霜的月地,久久凝视着远方。“不知何处”,写出了诗人月夜闻笛时的迷惘心情,映衬出夜景的空寥寂寞。“一夜”和“尽望”又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笛声悠扬,诗人的哀愁也被这美景冲淡了不少”理解有误;
    故选D。
    8.(2分)选出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唐]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题目中的“左迁”,是贬官的意思,古时以右为尊,所以把贬官叫“左迁”。
    B.诗的首句点明时令是暮春。“杨花”给人以飘忽不定的感觉,而子规的啼叫声近似“不如归去”,二者合起来便有伤感的气氛,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C.次句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可见迁谪之地偏僻荒远,道路艰难。
    D.结尾两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作者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
    【答案】A
    【解析】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文学常识。
    A.有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故选A。
    9.(2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含山店梦觉作
    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首句景中见情,次句便直叙其事,点明愁的由来。“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
    B.《含山店梦觉作》中第二句中说他随意地挥一挥衣袖,就远走做客他乡,毫无悲切之感。
    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寄情于景,对朋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惆怅起来山月斜”表现作者企图在黑夜中寻找寄托,然而醒来时却是斜月相迎,让人愈加惆怅。
    D.两首诗都想像奇特,气概超逸,笔势灵动,体现了两位诗人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
    【答案】D
    【解析】考查理解分析诗歌内容。
    D.“体现了两位诗人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理解分析不正确。两首诗都想像奇特,气概超逸,笔势灵动,体现了两位诗人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故选D。
    10.(2分)下列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元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表达了游子孤寂愁苦的思乡之情。
    B.“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天涯游子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C.“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与首句的“昏”字相呼应。
    D.“断肠”二字揭示主旨,形象地突出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因思念亲人而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的情感。
    【答案】B
    【解析】考查对诗歌理解和分析。
    B.“小桥流水人家”呈现清雅、安适的景象,这是运用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反衬作者羁旅之苦、思乡之情,也是“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选项“并不能成为天涯游子心碎肠断的触发物”表述不正确;
    故选B。
    (4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1.(2分)请发挥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展现的画面。
    12.(2分)诗人借“观沧海”咏其“志”,请说说诗人所咏之“志”是什么。
    【答案】11.示例:在这水波摇动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 12.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
    【解析】11.考查诗歌画面的描绘。
    解题时要明确,描绘某句诗的画面,一定要在正确翻译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想象与描写。这两句诗歌的意思为:海水波涛激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水”的“澹澹”是远观之动景,“山岛”的“耸立”是远观的静态,抓住景物特点加以描绘即可。
    示例:茫茫的大海上水波荡漾,一望无垠,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
    12.考查诗人情感。
    这首诗是曹操在碣石山登山望海时,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想象,写出了作者的壮志情怀,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6分)阅读曹操的《观沧海》,完成诗后各题。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3.(2分)这首诗中,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
    14.(2分)“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
    15.(2分)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答案】13. 实写: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虚写: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4.若,好像,如同;作者运用想象,写出了自己的壮志情怀。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表达了诗人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15.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解析】13.考查诗歌的理解。
    第一空,“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先描绘了绘画的轮廓。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故“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实写眼前的景观神奇而又壮观。
    第二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虚写,作者运用想象,写出了自己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品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14.考查词句赏析。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天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若,好像是,如同。一个“若”字将日月的运行、星汉的灿烂与大海联系起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大海仿佛蕴含着日月星辰,日月从大海中升起落下,灿烂的星河仿佛出自大海之中的宏大景象,赋予了大海以无穷的生命力和神秘感。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以大胆的笔触描绘出大海的雄伟气魄,展现出诗人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表达了诗人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这个“若”字,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情感更加激昂,为整首诗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15.考查学生描述诗句画面的能力。
    描绘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和意境。为了增添语言的描写性,我们可以运用修辞,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更形象、生动;还可以添加联想与想象,把古诗因为追求简练而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
    示例:在这萧瑟的秋风中,树木沙沙作响,海面涌起滚滚的波涛,汹涌澎湃。风助浪势,浪借风威,海天一色,苍茫一片。
    (4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6.(2分)你在研读诗歌的颔联时发现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请你探究作者这样写的目的。
    17.(2分)有同学在为此诗的颈联做批注时,只批注了“此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却未能感悟出诗人表现的生活真理,请你就此为其补充批注。
    【答案】16.“悬”是端端正正地高挂着的样子,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诗句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的大景表现了出来。 17.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而且表现出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解析】16.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意为: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帆顺着风端直高挂。“正”字给人一种端正、恰到好处的感觉,描绘出风不大不小,风向端正,使得帆船能够平稳地悬挂着前行。这一描写展现出江面开阔、风平浪静、船只行驶平稳的画面,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种宁静而又壮阔的氛围。
    17.考查诗句赏析。
    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意为: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这句诗不仅描绘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更蕴含着深刻的生活真理。 从自然现象看,在残夜将尽未尽之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旧年还未过去,江南的春天已悄然来临。它体现了新旧交替、时序变迁的自然规律,暗示着旧事物中孕育着新事物,黑暗中孕育着光明,寒冷中孕育着温暖。从人生启示角度,它告诉我们在生活中,即使处于困境或艰难的时刻,也应看到希望和未来。就像残夜中的海日必将升起,旧年中也会迎来新的生机。我们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的变化和挑战,勇敢地迎接新的开始。同时,也提醒我们珍惜时光,把握当下,因为时间的流转是不可阻挡的,新的阶段总会到来。
    (4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8.(2分)“换字比较法”是古诗词常见的鉴赏方法。如果将该诗中的“阔”改为“宽”,好不好?请简要赏析。
    19.(2分)“诗歌联读”是古诗词鉴赏的有效方式。如果从诗歌情感的角度来品析,你认为《静夜思》可以和《次北固山下》联读吗?请结合诗句内容写出理由。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答案】18.我认为改为“宽”字不好,因为“阔”字有“宽广”之意,描绘了春潮涌来、江水上涨时两岸变得更加开阔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恢宏阔大的意境。(意思对即可) 19.我认为可以联读。《次北固山下》中的尾联借大雁传递家书,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静夜思》中作者抬头望月,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可见两首诗歌都传递出思乡之情,可以放在一起学习。
    【解析】18.考查炼字。
    “潮平两岸阔”意思是湖水上涨,两岸更显开阔。“阔”,是“开阔”的意思,因为“潮平”,所以“两岸阔”,展现了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江面似乎与岸齐平的开阔宏大的景象。“阔”字不仅有空间上宽广的意思,更能传达出一种开阔、恢弘的气势和境界,给人一种视野开阔、心旷神怡的感觉,更能突出诗人在旅途中所感受到的那种宏大而又充满希望的景象。而“宽”字相对较为平常和直接,仅仅强调了两岸之间距离的宽广,在表现力和感染力上不如“阔”字。综上所述,“阔”字更能生动形象地展现出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和蕴含的情感,用“宽”字替换则会削弱这种表达效果。
    19.考查对比阅读。
    可以联读,《次北固山下》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意思是:家书既已寄出,会被送往何处?希望北归大雁,送到洛阳之边。“雁”是传递书信的使者,作者借大雁传递家书,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意思是: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作者抬头望月,想起亲人、家乡,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可见两首诗歌都传递出思乡之情,可以放在一起联读。
    (4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0.(2分)“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中的“雁”常被误写成“燕”。请你根据诗歌内容和下面的知识卡片解释为什么要写作“雁”。
    知识卡片
    《汉书·苏武传》记载:“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后以“雁足”或“雁”为书信的代称。
    21.(2分)请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诗的妙处。
    【答案】20.诗人因思乡想给远方亲人传递书信,而“雁”是书信的代称。 21.示例一:这两句诗写“行舟”所见景色,“风正一帆悬”这一诗句有小景传大景之神,把春潮涨涌,江水浩荡,江面开阔,波平浪静的大景表现出来了。
    示例二:这两句诗写“行舟”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用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诗句对仗精准,意境开阔,情绪饱满。
    【解析】20.考查对诗歌词句的理解。
    根据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可知,其意思是: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捎到远方的洛阳。
    根据知识卡片“‘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后以‘雁足’或‘雁’为书信的代称”可知,“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而“燕”指的是“燕子”,古代的诗人往往会将“燕”作为春天的使者,传达春天来到的讯息,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的“谁家新燕啄春泥”。
    所以,“归雁”,指北归的大雁。诗人见雁思亲,表达浓浓的乡思愁绪。而非“燕”。
    21.考查赏析诗句。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赏析。
    示例一:这两句诗的用词非常凝练且精妙。具体来说,“潮平两岸阔”中的“阔”字,形象地描绘了春潮涌涨时,江水浩渺,两岸之间显得更加宽阔的景象,这种描绘不仅展现了江面的宏大,也暗示了诗人视野的开阔。而“风正一帆悬”中的“悬”字,则生动地描绘了风顺且和的情况下,船帆端端正正地悬挂着的情景,这个细节不仅表现了行船的顺畅,也传达了一种平静和安宁的氛围。通过这两个字,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开阔、宁静的意境,使得整首诗的画面感和情感表达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
    示例二:这两句诗的意境非常开阔。通过“潮平两岸阔”的描绘,读者可以想象到春潮涌涨时江面的宏大景象,而“风正一帆悬”则进一步增强了这种开阔感,仿佛能够感受到江面的宽广和行船的自由。这种开阔的意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宽广和自由的精神追求‌。
    示例三:这两句诗的妙处还在于它们能够通过小景传达大景的神韵。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诗人成功地传达了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的神韵,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使得诗歌的意象更加丰富和深远,也增加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2.(2分)诗歌首句中有 和 两个意象。
    23.(2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22. 杨花 子规 23.对远行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情。
    【解析】22.考查理解诗歌意象。
    “杨花落尽子规啼”的意思是: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从中可知,描写的意象有“杨花”和“子规”,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
    23.考查诗歌情感。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句中“愁心”二字也是蕴藏着丰富内容的,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李白在这里不仅要托月寄情,而且要让明月作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一直去到那夜郎以西边远荒凉的地方;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同情。
    (4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24.(2分)这首诗以描写“杨花”“子规”两种景物起笔,有什么作用?
    25.(2分)诗歌第三、四句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进行赏析。
    【答案】24.①选取这两种景物,写景兼写时令。②渲染了孤寂凄凉的气氛。③“杨花”“子规”有象征意义,杨花,在古诗中常常象征“飘零”,寓意漂泊无定;子规悲啼,触发宦游异乡的人们的心头的凄情。④二者都是有形之物,给读者以画面感。 25.示例一:运用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示例二:运用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让明月把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夜郎西。示例三: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表达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
    【解析】24.考查诗歌意象的理解。解答时,要紧扣“情”,借助联想和想象进行把握。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意思是在柳絮落尽,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诗人选取这两个景物,一是因为杨花的漫天飞扬,也就预示着百花将凋、春天将逝,何况是“杨花落尽”,取其春已去的意义,表明事情发生的时令;二是取其形象意义,有花有鸟,杨花漫天飞舞,子规悲啼,给读者以惜春伤别的画面感;三是取其象征意义,杨花飘忽不定,行游无踪,暗喻征人前途命运未卜,又因折柳送别,还带上惜别情,子规长鸣“不如归去”,借用来关怀跋山涉水、远走他乡的友人王昌龄,希望他早日归来。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25.考查诗句赏析。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大意,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从“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艺术手法中选择一个,结合诗句的具体内容分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你一直到夜郎以西。
    示例一:“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属于情景交融,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意思是:我将自己对你的一片情思寄与明月,希望这千里共有的明月光带着我的思念随你直到你远谪的偏远之地,聊慰你孤寂的身影。在李白的笔下,明月是高雅、纯洁的有情物。这首诗中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不仅表现出李白和王昌龄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意喻了只要明月还在,他们二人的友谊就会象皓月一样永远长久。
    示例二: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可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赋予明月以人的特性,希望明月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关切挂念之情。
    (4分)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6.(2分)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7.(2分)以乐景衬哀情会使哀情倍增。请分析这种写法在此诗中是如何使用的?
    【答案】26.断肠人在天涯。抒发了作者凄凉苦楚的浓重的思乡之愁。 27.“小桥流水人家”描写出环境的幽静与景象的温馨,更反衬出游子思乡的悲愁。
    【解析】26.考查作者情感。
    “断肠人在天涯”意思是:悲伤到极点的旅人漂泊天涯。作者远离家乡,羁旅天涯,其中“断肠”更是直接表现了作者凄凉苦楚的思乡愁绪。
    27.考查表现手法。
    “小桥流水人家”意思是: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小桥流水,袅袅炊烟,渲染了宁静祥和的氛围,作者看到温馨的“人家”能够自然而然的联想到自己的家人,作者此时正远离家乡,浪迹天涯,居无定所,乐景衬哀情,面对温馨家居的场面,触发作者的思乡之情,凸显出作者羁旅天涯,漂泊无依时的思乡之切。
    (4分)赏析下面的元曲,回答小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8.(2分)划线的“断肠人”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29.(2分)赏析“枯藤老树昏鸦”一句中的“枯、老、昏”三个字的妙处。
    【答案】28.长期流落异乡思念故乡的人 29.用枯体现出季节的特点,用昏点明具体时间是傍晚思则表明思乡,却不能回乡的惆怅之情跃然纸上
    【解析】28.考查词语的含义。
    联系曲中“断肠人在天涯”一句,“断肠人”在这里指的是那个骑着马在外漂泊的人,该句写出了在日暮时分,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让人心中悲凉感升级。在外漂泊,思念自己的家乡,思念成疾。所以这个形容词可以很好地形容在外漂泊者的思念之深。 故“断肠人”在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29.考查赏析诗句。
    “枯藤老树昏鸦”意思是: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枯藤:枯萎的枝蔓。体现出季节的特点;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傍晚。点明具体时间;“枯藤老树昏鸦”三个意象组成第一个画面:枯萎的藤——衰朽;古老的树——衰弱;昏昏沉沉的乌鸦——打不起精神。三个在情调上极其相似的意象重叠在一起,仿佛音乐旋律的重复,又似反复述说,给人深切的凄婉、肃穆、忧愁之感。“枯”“老”“昏”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
    (4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戏题盘石①
    (唐)王维
    可怜②盘石临泉水,复有垂杨拂酒杯。
    若道春风不解意③,何因吹送落花来。
    【注释】①盘石:厚而大的石头。②可怜:可爱,可喜。③解意:领会心意。
    30.(2分)下面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诗歌用盘石、泉水、落花等意象,勾勒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春景图。
    B.首句以“盘石”点题,以盘石所处的位置表现这块石头的特殊之处、可爱之处。
    C.第二句承接盘石写,在杨花飘落的季节,石畔的垂杨,不禁让诗人顿生飘零之感。
    D.整首诗句意层层递进,诗意跌宕自然,于盘石之上,诗人找到了自然本真状态的自我。
    31.(2分)王文孺曾评价:“若道”“何因”四虚字,咀嚼有味。请分析“若道”“何因”四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答案】30.C 31.“若道”“何因”,以反问的语气与春风调侃,春风似通人性、善解人意,才送来了落花为酌酒之人助兴,写出了诗人陶醉于山间美景的欣悦之情。
    【解析】30.考查理解分析诗歌内容。
    C.第二句“复有垂杨拂酒杯”的意思是:还有低垂的杨柳枝条轻轻飘动,时不时地拂过诗人的酒杯。这一句在静态的景色基础上增添了动态的元素,杨柳的飘动使画面更加生动。垂杨拂酒杯是一幅悠然的景象,并非让诗人产生飘零之感;
    故选C。
    31.考查赏析词句。
    “若道春风不解意,何因吹送落花来”的意思是:如果说春风不懂得人的心意,那为什么它又要吹送落花到这里来呢?“若道”这是诗人的一种假设性的想法,开始对春风的心思进行揣测。“何因”是疑问的语气,这里诗人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他认为春风其实是懂人意的,通过吹送落花营造出了浪漫而富有诗意的氛围。诗人先假设春风不解人意,然后通过反问,将春风拟人化,引导读者去思考春风的行为,增添了诗歌的趣味性和含蓄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细腻感悟,陶醉于山间美景的愉悦之情。
    (4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垂柳
    唐彦谦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32.(2分)诗人笔下的垂柳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3.(2分)本诗与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同样是写柳,二者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案】32.诗人笔下的垂柳体态轻盈、风姿秀逸。首句“绊惹”,是“撩逗”的意思,垂柳撩逗着春风,翩翩起舞,似与春风嬉戏,别具柔情;第二句,“轻盈”体现垂柳的修长与柔软,诗人以垂柳自夸的口吻写出其纤柔飘逸之美。 33.贺诗通过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表达对春天的热爱之情;《垂柳》前两句极写垂柳美,后两句写宫女们自以为楚王爱细腰因而竞相不吃饭导致饿死,巧妙地抒发了诗人对逢合谄媚之事的深恶痛绝。
    【解析】32.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从诗句中提取关键信息,如描写垂柳的词语、意象等,再进行总结。
    诗意:垂柳绊惹着春风翩然起舞别有一番情怀,在这个世界上飘逸之美还有什么能与之比肩呢? 婆娑于江畔的垂柳,本是无心所插,可楚王宫中的嫔妃们为使腰肢也像垂柳般纤细轻盈,宁愿忍耐饥饿,甚至白白饿死。
    从用词角度分析,“绊惹春风别有情” 中,“绊惹”一词用得生动形象,将垂柳与春风的互动描绘得十分细腻,体现出垂柳的活泼俏皮,富有柔情。“世间谁敢斗轻盈”直接点明垂柳的“轻盈”特点,让人能直观地感受到垂柳的修长、柔软、灵动之美。诗歌通过对“轻盈”一词的阐释,进一步强化了垂柳的外在形态之美,使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垂柳在诗人笔下的独特魅力。
    33.考查对比阅读。解答此题需要先分别理解两首诗的内容和情感,再进行对比分析。答题角度可以从诗歌的意象、写作背景、诗人的心境等方面考虑。
    贺知章的《咏柳》通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生动地描绘出春天柳树的繁茂和生机勃勃,那如碧玉般的新绿和千万条垂下的柳丝,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展现出春天的活力与美好。“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则把春风比作剪刀,巧妙地赞美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与惊叹。整首诗充满了喜悦、欢快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对春天的由衷喜爱和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垂柳》前两句“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极力描绘垂柳的婀娜多姿与轻盈之态,展现出垂柳的柔美。后两句“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运用楚王爱细腰的典故,以垂柳自比那些逢迎谄媚之人,表达了诗人对逢合谄媚之事的深恶痛绝。诗人借垂柳批判了当时社会中阿谀奉承、迎合权贵的不良风气,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孤高自傲、不愿同流合污的情感。
    (4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4.(2分)诗中方框处,填入哪个选项更符合诗意?请结合诗歌内容做出判断并简要分析。
    A.莺 B.鸦 C.鹊
    35.(2分)这首诗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在内容上和情感有什么相同之处?
    【答案】34.B 35.两首诗在内容上都描写了秋天的景象,在情感上都表达了游子漂泊在外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解析】34.考查诗歌的意象。
    《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绝。全诗四句二十八个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夜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所以“乌鸦”能够给人以寂寥冷清之感。
    故选B。
    35.考查诗人情感的比较分析。
    本诗歌后两句“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意思为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可落到谁家?根据本诗“望月”这一题材和“秋思”这一提示词,可知在内容上这首诗描写了秋天的景象,情感上表达的是诗人的思乡之情。诗人不说自己的思念,而是以疑问语气问“落谁家”,含蓄深沉地将自己的情感表达了出来。
    《天净沙·秋思》中前三句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秋季的景物渲染了秋天的悲凉氛围,“夕阳西下,断肠在天涯”更是抒发了游子的思乡、惆怅凄苦之情。所以两首诗在内容上都描写了秋天的景象,在情感上都表达了游子漂泊在外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36.(2分)这首诗的一、二句写出了梨花的哪些特点?
    37.(2分)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36.写出了梨花颜色雪白(淡白)、繁密茂盛(满城)的特点。 37.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也抒发了诗人看淡人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感情。
    【解析】36.考查诗歌意象。
    一、二句的意思是:如雪般的梨花淡淡的白,柳条透露出浓郁的春色,飘飘洒洒的柳絮夹带着如雪的梨花,布满了全城。首句以“淡白”状梨花,第二句的动态描写:满城飞舞的柳絮,突出梨花开的繁茂的特点。
    37.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结合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北宋熙宁十年(1077),当时苏轼已经四十一岁,经历了众多的家庭变故,母亲、妻子、父亲相继辞世。在政治上,因为王安石变法而引起的新旧党争,苏轼离开朝廷,带着淡淡的忧愁,在地方为官。诗歌一、二句写梨花已盛开,柳叶已深青,柳絮纷飞之景,说明时至暮春,盛极而衰,春天已一去不返,含有伤春的惆怅之情;结合“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可知,诗人惆怅地站在东栏旁,梨树上满是白色的梨花,同时柳絮在飘,落在诗人身上,诗人也变成了“一株雪”。最后,诗人感慨而出,居俗世而自清,将这纷杂的人生,看得透彻与清明,可见诗人看淡人生。后二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以及感叹美景易逝、人生短促的愁情,也流露出淡看人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情感。
    (4分)碛中作
    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38.(2分)诗歌的三、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9.(2分)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38.今夜不知道到哪里去投宿,明月照耀,荒凉大漠无际无涯,不见人烟。描绘了一幅荒凉孤寂的月夜大漠图 。 39.从军边塞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和远离家乡的思亲之情。
    【解析】38.本人考查诗歌画面的描绘。
    结合全诗分析,“今夜不知何处宿”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无助。在茫茫的沙漠中,夜幕降临,诗人却找不到可以安身的地方,这种无助感与孤独感油然而生。同时,“平沙万里绝人烟”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荒凉孤寂的氛围。万里平沙,一眼望去,空旷无垠,连个人影都看不到,更别提人烟了。这种极端的空旷和寂静,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孤独和荒凉。因此,诗的三、四句描绘了一幅荒凉、孤寂、辽远而又空旷的月夜边塞景象,同时也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孤独和无奈。
    39.考查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诗人的情感。
    鉴赏作者思想感情,可借助于“三看三抓法”答题,即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抓诗眼(或词眼)、抓主旨、抓意象特征。组织答案时,要用能够准确表现作者情感特点和情感基调的词语来概括作者的思想情感。全诗中,“辞家见月两回圆”诗人直抒胸臆,直言离家之久思家之切,表达对故土、亲人的思念。“平沙万里绝人烟”融情于景,诗人含蓄地把自己不惧远征、效命疆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融入莽莽平沙之中。
    (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
    曹松(唐)
    泽国江山入战图①,生民何计乐樵苏②。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
    [注]①泽国:泛指江南各地,因湖泽星罗棋布,故称。入战图:安史之乱后,战争先在河北,后来蔓延入中原。到唐末又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唐王朝进行穷凶极恶的镇压,大江以南也都成了战场。②樵苏:打柴砍草的人。
    40.(2分)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泽国江山入战图”,诗句不直说战乱殃及泽国,而只说这一片河山都已绘入战图,表达委婉曲折,让读者通过一幅“战图”,想象到兵荒马乱、铁和血的现实。
    B.“生民何计乐樵苏”,突出了在流离失所、挣扎于生死线上的“生民”心目中,能平平安安打柴割草以度日,也就快乐了,凸显“生民”们乐观精神。
    C.古代战争以取首级之数计功,战争造成了残酷的杀戮,令人闻之发指,言之齿冷。无怪诗人闭目摇手道“凭君莫话封侯事”。
    D.“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通过鲜明的比较,谁还说沧江总是太平没有祸事,近来江水混着鲜血争先向东流,从而突出战争的惨烈。
    41.(2分)请对“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句诗进行赏析。
    【答案】40.B 41.(1)运用了对比的写法,通过“一”与“万”、“功”与“枯”的对比,(2)突出了战争的残酷(或“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3)批判和讽刺了那些为了成就自己的功名而不惜牺牲无数人的性命、黩武好战的将军(或“统治者”)。
    【解析】40.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B.“凸显‘生民’们乐观精神”有误,“生民何计乐樵苏”意思是百姓想要打柴割草度日而不得。随战乱而来的是生灵涂炭。打柴为“樵”,割草为“苏”。樵苏生计本来艰辛,无乐可言。然而,“宁为太平犬,勿为乱世民”,在流离失所、挣扎于生死线上的“生民”心目中,能平平安安打柴割草以度日,也就快乐了。只可惜这种樵苏之乐,今亦不可复得。用“乐”字反衬“生民”的不堪其苦,耐人寻味;
    故选B。
    41.考查诗句赏析。
    句意为:一位将军的功成名就要牺牲多少将士的生命!
    从写作手法来看,本句运用了对比手法。“一”与“万”、“荣”与“枯”的鲜明对照,令人触目惊心,将军通过战争功成名就,却不知道,将军荣耀的背后是无数的士兵失去了生命,从而表达了诗人对残酷战争的厌愤,对和平的渴望,也是对一些成功将领好战黩武的讽刺,蕴含着诗人悲愤激越的情绪。
    (5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沈子福之江东
    [唐]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注释】①罟(gǔ)师:渡船的人,即船夫。②临圻:地名。
    42.(3分)诗题中“之”的意思是 ;诗人送别友人,看到杨柳、 、荡桨;都隐隐透露出诗人内心的 。
    43.(2分)这首诗的后两句是如何表达感情的?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42. 到,前往 渡头 依依惜别之情。 43.诗人展开奇妙的联想,将人的情感比作自然界的春色,使景与情妙合无间,即景寓情,不着痕迹。不但写出了彼此深厚的友情,而且将惜别时微妙的、难以捕捉的抽象感情极其生动地表达出来,成为可见可触的形象,使人真觉得相思之情充溢于江南江北。
    【解析】42.考查诗歌内容理解。《送沈子福之江东》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此诗描述友人荡舟离去后作者目送的情景及此时的感受。诗以杨柳起兴,关合送别情事;又以春色比喻相思之情,言其如影随形,无处不到;且以春色之清丽和温暖喻人间友情,亦颇宜人。诗题中“之”的意思是“到……去,前往”;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意思是杨柳飘拂的渡口行客疏疏稀稀,艄公摇荡着船桨一直驶向临圻。诗的开篇直接入题,描写送别情形。渡头是送客之地,杨柳是渡头现成之景,景中却蕴含深情:“柳”与“留”同音,唐人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表示不忍离别,希望远行的人留下来。但分别终究是不可避免的,此时友人乘坐的船只已经起航。这里写杨柳,不仅写现成之景,更是烘托送别气氛。行客已稀,见境地的凄清,衬托出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据此可知,诗人送别友人,看到杨柳、渡头(或“行客”)、荡桨;都隐隐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依依惜别之情。
    43.考查对重点诗句的赏析。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意思是只有相思的别恨像无边的春色,不论江南江北时刻送你把家归。第三、四句用了比喻(或想象、或即景抒情)、拟人的手法。把“相思”比作春色,给人无限遐想,将自然界的春色比心灵中的感情,诗人觉得自己心中无限的惜别之情,就像江南江北的春光,无处不在,伴随着友人归去。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
    (4分)于郡城送明卿①之江西
    李攀龙
    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②迷。
    谁向孤舟怜逐客③,白云相送大江西。
    【注释】①明卿:诗人的好友。②楚:楚地。③逐客:被贬逐的官员,这里指明卿。
    44.(2分)意境美是中国古代诗歌所追求的最高艺术标准。下面对诗歌第一句所呈现的意境氛围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
    A.雄伟壮阔B.迷蒙凄凉C.恬静优美D.虚幻缥缈
    45.(2分)诗作的后两句与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的后两句在表达的情感和运用的修辞手法上有何相同之处?
    【答案】44.B 45.情感上:都表达了对友人的牵挂和思念之情。
    修辞手法上: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李攀龙诗中“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赋予白云人的动作“相送”,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和离别之愁;李白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赋予明月人的情感“寄愁心”,将自己的忧愁和思念寄托给明月,随友人一同到夜郎西。
    【解析】44.考查对诗歌意境氛围的把握。
    “青枫飒飒雨凄凄”的意思是:陈阵寒风,绵绵细雨将江边青枫吹打得飒飒作响。这里点明了送别的时节,通过描写凄凄秋雨等景物,渲染了迷蒙凄凉的氛围,衬托出诗人对友人不舍的感情和对友人不前途命运的同情担忧;
    故选B。
    45.考查赏析诗句和对比阅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诗人将自己的愁心寄托给明月,将明月拟人化,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无尽牵挂。
    本诗中“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的意思是:有谁会到这孤舟上可怜被放逐的你呢,只有白云一路相伴,送你到大江以西。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白云拟人化,既表明了自己思念关怀之情与白云同在,也用白云暗喻友人清高飘逸、潇洒独行的品格,字里行间饱含激励之情,只白云相送,何其寂寥;有白云相送,何其绝俗,用一问一答,用白云代送友人,渲染离别的凄凉,写出对友人的深切怜惜、同情、牵挂与不舍。
    综合以上可知,两首诗后两句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都都表达了对友人的牵挂和思念之情。

    相关试卷

    专题06 专题学习活动 练习(考题猜想)-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2024):

    这是一份专题06 专题学习活动 练习(考题猜想)-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2024),文件包含专题06专题学习活动考题猜想原卷版docx、专题06专题学习活动考题猜想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5 名句默写 训练(考题猜想)-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2024):

    这是一份专题05 名句默写 训练(考题猜想)-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2024),文件包含专题05名句默写考题猜想原卷版docx、专题05名句默写考题猜想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2 标点、病句、排序 训练(考题猜想)-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2024):

    这是一份专题02 标点、病句、排序 训练(考题猜想)-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2024),文件包含专题02标点病句排序考题猜想原卷版docx、专题02标点病句排序考题猜想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0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专题07 诗歌鉴赏 练习(考题猜想)-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2024)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