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第七联盟2024年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开学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江苏省东台市第七联盟2024年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开学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4分)已知一次函数上有两点,,若,则、的关系是( )
A.B.C.D.无法判断
2、(4分)已知△ABC的三边长分别是a,b,c,且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可推断△ABC一定是( ).
A.等腰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
3、(4分)如图所示,函数y=kx-k的图象可能是下列图象中的( )
A.B.C.D.
4、(4分) “弘扬柳乡工匠精神,共筑乡村振兴之梦”第三届柳编文化节暨首届“襄阳人游襄州”启动仪式在浩然广场举行。为了迎接此次盛会,某工艺品厂柳编车间组织名工人赶制一批柳编工艺品,为了解每名工人的日均生产能力,随机调查了某天每个工人的生产件数,获得数据如下表:
则这一天名工人生产件数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A.件、件B.件、件C.件、件D.件、件
5、(4分)如图,EF过▱ABCD对角线的交点O,交AD于E,交BC于F,若▱ABCD的周长为18,,则四边形EFCD的周长为
A.14B.13C.12D.10
6、(4分)如图,矩形ABCD中,AB=8,BC=1.点E在边AB上,点F在边CD上,点G、H在对角线AC上.若四边形EGFH是菱形,则AE的长是( )
A.2B.3C.D.
7、(4分)如图,边长为1的方格纸中有一四边形ABCD(A,B,C,D四点均为格点),则该四边形的面积为( )
A.4B.6C.12D.24
8、(4分)如图,将矩形ABCD的四个角向内折叠铺平,恰好拼成一个无缝隙无重叠的矩形EFGH,若EH=5,EF=12,则矩形ABCD的面积是( )
A.13 B. C.60 D.120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4分)将直线y=﹣2x﹣2向上平移5个单位后,得到的直线为_____.
10、(4分)如图,函数y=kx+b(k≠0)的图象经过点(1,2),则不等式kx+b>2的解集为______.
11、(4分)如图,在矩形内放入四个小正方形和两个小长方形后成中心对称图形,其中顶点,分别在边,上,小长方形的长与宽的比值为,则的值为_____.
12、(4分)已知菱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分别为6和8,M、N分别是边BC、CD的中点,P是对角线BD上一点,则PM+PN的最小值=___.
13、(4分)正方形A1B1C1O、A2B2C2C1、A3B3C3C2…按如图的方式放置,A1、A2、A3…和点C1、C2、C3…分别在直线y=x+2和x轴上,则点∁n的横坐标是_____.(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
14、(12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为AD上一点,连接BE、CE, .
(1)如图1,若 ;
(2)如图2,点P是EC的中点,连接BP并延长交CD于点F,H为AD上一点,连接HF,且 ,求证:.
15、(8分)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E⊥BC,AF⊥DC,垂足分别是E,F,并且BE=DF, 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
16、(8分)已知关于x的一次函数y=(3-m)x+m-5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17、(10分)如图①,将直角梯形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在上,且,连结.
(1)求证:;
(2)如图②,过点作轴于,点在直线上运动,连结和.
①当的周长最短时,求点的坐标;
②如果点在轴上方,且满足,求的长.
18、(10分)如图,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上存在,两个点,且,试探究与的关系.
B卷(50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9、(4分)关于的函数(其中)是一次函数,那么=_______。
20、(4分)已知△ABC中,AB=12,AC=13,BC=15,点D、E、F分别是AB、AC、BC的中点,则△DEF的周长是_____.
21、(4分)已知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是常数,且),若其中-部分,的对应值如表,则不等式的解集是_________.
22、(4分)若式子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
23、(4分)化简______.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24、(8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CB=CD,E是CD上一点,BE交AC于点F,连接DF.
(1)求证:∠BAC=∠DAC,∠AFD=∠CFE;
(2)若AB∥CD,试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
(3)在(2)的条件下,试确定E点的位置,使∠EFD=∠BCD,并说明理由.
25、(10分)(1)因式分解:(x²+4)²-16x²;(2)先化简.再从-1,1,2选取一个合适的数代入求值.
26、(12分)如图,在菱形ABCD中,AC=8,BD=6,求△ABC的周长.
参考答案与详细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A
【解析】
由一次函数可知,,y随x的增大而增大,由此选择答案即可.
【详解】
由一次函数可知,,y随x的增大而增大;
故选A
本题考查一次函数增减性问题,确定k的符号,进而确定函数增减趋势,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C
【解析】
根据判别式的意义得到,然后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
【详解】
根据题意得:,
所以,
所以为直角三角形,.
故选:.
本题考查了根的判别式: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有如下关系:当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时,方程无实数根.也考查了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3、C
【解析】
根据图象与x,y轴的交点直接解答即可
【详解】
根据一次函数图象的性质,令x=0,可知此时图象与y轴相交,交点坐标为(0,-k),
令y=0,此时图象与x轴相交,交点坐标为(1,0),
由于m不能确定符号,所以要看选项中哪个图形过(1,0)这一点,观察可见C符合.
故选C.
此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图象,解题关键在于得出x,y轴的交点坐标
4、C
【解析】
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就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众数是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详解】
数据3出现的次数最多,所以众数为3件;
因为共16人,
所以中位数是第8和第9人的平均数,即中位数==4件,
故选:C.
本题考查众数和中位数,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计算法则.
5、C
【解析】
∵平行四边形ABCD,
∴AD∥BC,AD=BC,AO=CO,
∴∠EAO=∠FCO,
∵在△AEO和△CFO中,
,
∴△AEO≌△CFO,
∴AE=CF,EO=FO=1.5,
∵C四边形ABCD=18,∴CD+AD=9,
∴C四边形CDEF=CD+DE+EF+FC=CD+DE+EF+AE=CD+AD+EF=9+3=12.
故选C.
本题关键在于利用三角形全等,解题关键是将四边形CDEF的周长进行转化.
6、D
【解析】
分析:连接EF交AC于点M,由菱形的性质可得FM=EM,EF⊥AC;利用“AAS或ASA”易证△FMC≌△EMA,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M=MC;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和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
详解:如图,连接EF交AC于点M,由四边形EGFH为菱形可得FM=EM,EF⊥AC;利用“AAS或ASA”易证△FMC≌△EMA,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M=MC;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求得AC=10,且tan∠BAC=;在Rt△AME中,AM= AC=5 ,tan∠BAC=,可得EM= ;在Rt△AME中,由勾股定理求得AE= =1.2.
故选:B.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菱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是解题关键.
7、C
【解析】
根据菱形的性质,已知AC,BD的长,然后根据菱形的面积公式可求解.
【详解】
解:由图可知,AB=BC=CD=DA,
∴该四边形为菱形,
又∵AC=4,BD=6,
∴菱形的面积为4×6×=1.
故选:C.
主要考查菱形的面积公式:两条对角线的积的一半,同时也考查了菱形的判定.
8、D
【解析】
由折叠图形的性质求得∠HEF=90°,则∠HEF=∠EFG=∠FGH=∠GHE=90∘ , 得到四边形EHFG是矩形,再由折叠的性质得矩形ABCD的面积等于矩形EFGH面积的2倍,根据已知数据即可求出矩形ABCD的面积.
【详解】
如图,
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AEH=∠MEH,∠BEF=∠FEM,
∴∠AEH+∠BEF=∠MEH+∠FEM,
∴∠HEF=90°,
同理得∠HEF=∠EFG=∠FGH=∠GHE=90∘
∴四边形EHFG是矩形,
由折叠的性质得:S矩形ABCD=2S矩形HEFG=2×EH×EF=2×5×12=120;
故答案为:D.
本题考查矩形的折叠问题,解题关键在于能够得到四边形EHFG是矩形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y=﹣2x+3
【解析】
一次函数图像,即直线平移的原则是:上加下减,左加右减,据此即可求解.
【详解】
将直线y=﹣2x﹣2向上平移5个单位,得到直线y=﹣2x﹣2+5,即y=﹣2x+3;
故答案为:y=﹣2x+3;
该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图像,即直线平移的方法:上加下减,左加右减,准确掌握平移的原则即可解题.
10、x>1
【解析】
观察函数图象得到即可.
【详解】
解:由图象可得:当x>1时,kx+b>2,
所以不等式kx+b>2的解集为x>1,
故答案为:x>1.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从函数的角度看,就是寻求使一次函数y=ax+b的值大于(或小于)0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从函数图象的角度看,就是确定直线y=kx+b在x轴上(或下)方部分所有的点的横坐标所构成的集合.
11、
【解析】
连结,作于,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两直角边的比是,进一步得到长与宽的比即可.
【详解】
解:连结,作于,
在矩形内放入四个小正方形和两个小长方形后成中心对称图形,
,,
,
长与宽的比为,
即,
故答案为:.
此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等知识,关键是理解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比是.
12、1.
【解析】
作M关于BD的对称点Q,连接NQ,交BD于P,连接MP,此时MP+NP的值最小,连接AC,求出CP、PB,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C长,证出MP+NP=QN=BC,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解:作M关于BD的对称点Q,连接NQ,交BD于P,连接MP,此时MP+NP的值最小,连接AC,
∵四边形ABCD是菱形,
∴AC⊥BD,∠QBP=∠MBP,
即Q在AB上,
∵MQ⊥BD,
∴AC∥MQ,
∵M为BC中点,
∴Q为AB中点,
∵N为CD中点,四边形ABCD是菱形,
∴BQ∥CD,BQ=CN,
∴四边形BQNC是平行四边形,
∴NQ=BC,
∵四边形ABCD是菱形,
∴CP=AC=3,BP=BD=4,
在Rt△BPC中,由勾股定理得:BC=1,
即NQ=1,
∴MP+NP=QP+NP=QN=1,
故答案为1
本题考查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菱形的性质.
13、
【解析】
观察图像,由直线y=x+2和正方形的关系,即可得出规律,推导出Cn的横坐标.
【详解】
解:根据题意,由图像可知,,
正方形A1B1C1O、 A2B2C2C1
,直线y=x+2的斜率为1,则
以此类推,,
此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图像的性质和正方形的关系,推导得出关系式.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
14、(1)1;(2)详见解析.
【解析】
(1)根据题意四边形ABCD是矩形,可得AE=BE,再利用勾股定理得到,即可解答
(2)延长BF,AD交于点M.,得到再证明,得到,即可解答
【详解】
解:(1)∵四边形ABCD是矩形
∴ AD=AC=4
∵
∴
∴AE=BE
∵
∴
∴
∴
(2)延长BF,AD交于点M.
∵四边形ABCD是矩形
∴,∴
∵点P是EC的中点
∴PC=PE
∵
∴
∴
∵
∴
∴
∴
∴
此题考查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解题关键在于利用矩形的性质求解
15、见解析
【解析】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得 ∠B=∠D, 结合AE⊥BC,AF⊥DC和BE=DF,由角边角定理证明△ABE全等△ADF,再由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得DA=AB,最后根据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判定 四边形ABCD是菱形 .
【详解】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B=∠D,
∵AE⊥BC,AF⊥DC
∴∠AEB=∠AFD=90°
又∵BE=DF,
∴△ABE≌△ADF(AAS)
∴DA=AB,
∴平行四边形ABCD是菱形
此题主要考查菱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菱形的判定定理.
16、3<m<1.
【解析】
根据一次函数的性质即可求出m的取值范围.
【详解】
∵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第二、三、四象限,
∴,
∴3<m<1.
本题考查一次函数,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一次函数的性质,本题属于基础题型.
17、(1)见解析;(2)①;②或8
【解析】
(1)先由已知条件及勾股定理求出AE=1,AB=,得到,又∠OAB=∠BAE,根据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证明△OAB∽△BAE,得出∠AOB=∠ABE,再由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出∠OBC=∠AOB,从而证明∠OBC=∠ABE;
(2)①由于CE为定长,所以当PC+PE最短时,△PCE的周长最短,而E与A关于BD对称,故连接AC,交BD于P,即当点C、P、A三点共线时,△PCE的周长最短.由PD∥OC,得出,求出PD的值,从而得到点P的坐标;
②由于点P在x轴上方,BD=1,所以分两种情况:0<PD≤1与PD>1.设PD=t,先用含t的代数式分别表示S△CEP与S△ABP,再根据S△CEP:S△ABP=2:1,即可求出DP的长.
【详解】
解:(1)由题意可得:
∵OC=1,BC=3,∠OCB=90°,
∴OB=2.
∵OA=2,OE=1,
∴AE=1,AB=,
∵,
∴.
∵,
∴,
.
∵,
∴,
∴.
(2)①∵BD⊥x轴,ED=AD=2,
∴E与A关于BD对称,
当点共线时,的周长最短.
∵,
∴,即
∴
∴.
②设,
当时,如图:
∵梯,
;
又∵.
∴,
∴;
当时,如图:
∵,,
∴
.
.
∴所求DP的长为或8.
本题是相似形的综合题,涉及到勾股定理,平行线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有一定难度.(2)中第二小问进行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
18、见解析.
【解析】
由,得到BQ=DP,再根据平行四边形性质可得AD=BC,AD∥BC,可证△ADP≌△CBQ(SAS),即可得:AP=CQ,∠APD=∠CQB.可得∠APB=∠DQC,结论可证.
【详解】
解:AP=CQ,AP∥CQ;
理由:∵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AD∥BC
∴∠ADP=∠CBQ,
∵BP=DQ,
∴DP=BQ
∴△ADP≌△CBQ(SAS),
∴AP=CQ,∠APD=∠CQB.
∵∠APB=180°-∠APD,∠DQC=180°-∠CQB
∴∠APB=∠DQC
∴AP∥CQ.
∴AP=CQ,AP∥CQ
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能利用平行四边形找到证明全等的条件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9、、、
【解析】
根据一次函数的定义解答.
【详解】
依题意得:(k-1)(k-2)(k-2)+1=1或k=1,
所以(k-1)(k-2)(k-2)=1或k=1,
当k=2时,不是一次函数,
故k≠2,
所以,k-1=1或k-2=1或k=1,
所以k=1或k=2或k=1.
故答案是:1或1或2.
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形如y=kx+b(k≠1,k、b是常数)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20、20
【解析】
首先根据△ABC中,点D、E、F分别是AB、AC、BC的中点,判断出四边形DBFE和四边形DFCE为平行四边形,又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求出DE、EF、DF的值,进而得出△DEF的周长.
【详解】
解:∵△ABC中,点D、E、F分别是AB、AC、BC的中点,
∴DE∥BC,DF∥AC,EF∥AB
∴四边形DBFE和四边形DFCE为平行四边形,
又∵AB=12,AC=13,BC=15,
∴DB=EF=AB=6
DF=CE=AC=6.5
DE=FC=BC=7.5
∴△DEF的周长是DE+EF+DF=7.5+6+6.5=20.
此题主要考查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即可得解.
21、或
【解析】
根据表可求出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然后根据交点及表格中对应的函数值即可求出等式的解集.
【详解】
根据表格可知,当x=-2和x=4时,两个函数值相等,
∴与的交点为(-2,-4),(4,2),
根据图表可知,要使,则或.
故答案为:或.
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交点问题,熟练掌握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2、且
【解析】
∵式子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x+1≥0,且x≠0,
解得:x≥-1且x≠0.
故答案为x≥-1且x≠0.
23、.
【解析】
约去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即可.
【详解】
.
故答案为:.
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式的约分,主要是约去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24、(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当BE⊥CD时,∠EFD=∠BCD
【解析】
(1)先判断出△ABC≌△ADC得到∠BAC=∠DAC,再判断出△ABF≌△ADF得出∠AFB=∠AFD,最后进行简单的推算即可;
(2)先由平行得到角相等,用等量代换得出∠DAC=∠ACD,最后判断出四边相等;
(3)由(2)得到判断出△BCF≌△DCF,结合BE⊥CD即可.
【详解】
(1)证明:在△ABC和△ADC中,
∴△ABC≌△ADC(SSS),
∴∠BAC=∠DAC,
在△ABF和△ADF中,
∴△ABF≌△ADF(SAS),
∴∠AFB=∠AFD,
∵∠CFE=∠AFB,
∴∠AFD=∠CFE,
∴∠BAC=∠DAC,∠AFD=∠CFE;
(2)证明:∵AB∥CD,
∴∠BAC=∠ACD,
∵∠BAC=∠DAC,
∴∠BAC=∠ACD,
∴∠DAC=∠ACD,
∴AD=CD,
∵AB=AD,CB=CD,
∴AB=CB=CD=AD,
∴四边形ABCD是菱形;
(3)BE⊥CD时,∠BCD=∠EFD;理由如下:
∵四边形ABCD是菱形,
∴BC=CD,∠BCF=∠DCF,
∵CF=CF,
∴△BCF≌△DCF,
∴∠CBF=∠CDF,
∵BE⊥CD,
∴∠BEC=∠DEF=90°,
∴∠BCD=∠EFD.
25、(1);(2) .
【解析】
(1)先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再用完全平方公式二次分解;
(2)把除法转化为乘法,并把分子、分母分解因式约分,然后从-1,1,2选取一个使原分式有意义的数代入计算即可.
【详解】
(1)(x²+4)²-16x²
=(x²+4+4x)(x²+4-4x)
=(x+2)²(x-2)²;
(2)原式=
,
由题意,x≠±2且x≠1,
∴当x=-1时,原式= .
本题考查了因式分解,分式的化简求值,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是解(1)的关键,熟练掌握分式的运算法则是解(2)的关键.
26、1.
【解析】
利用菱形的性质结合勾股定理得出AB的长,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
∵在菱形ABCD中,AC=8,BD=6,
∴AB=BC,∠AOB=90°,AO=4,BO=3,
∴BC=AB=,
∴△ABC的周长=AB+BC+AC=5+5+8=1.
本题主要考查菱形的性质,利用勾股定理,求出菱形的边长,是解题的关键.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批阅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东台市第三教育联盟2025届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开学统考模拟试题【含答案】,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届重庆江南新区联盟九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开学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答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5届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七联盟数学九年级第一学期开学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答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