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期中]备战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2(广东专用)(解析版)
展开一、单项选择题:共16小题,第1-12小题每小题2分,第13-16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错或不答得0分。
1.下列关于生命系统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一片江水中的所有鱼和植物构成一个种群
B.一分子蔗糖是系统,也是“生命系统”的层次
C.江水、阳光、空气等非生物可参与生命系统的组成
D.生态系统包括一定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
【答案】C
【分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1)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
(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
【详解】A、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在这个定义中,关键要素是“同种生物”和“所有个体”。一片江水中的所有鱼虽不是同一种生物的个体集合。此外,植物与鱼类属于不同的生物种类,因此它们也不属于同一个种群,A错误;
B、蔗糖是分子,属于系统,但不属于生命系统,B错误;
C、生态系统组分是指组成生态系统的物质,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江水、阳光、空气、无机盐、有机质、岩石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因此江水、阳光、空气等非生物可参与生命系统的组成,C正确;
D、生态系统是指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和无机环境,D错误。
故选C。
2.下列关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颤蓝细菌是原核生物,它的遗传物质是RNA
B.有的细菌是自养型生物有的细菌是异养型生物
C.支原体的细胞壁起保护作用
D.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答案】B
【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只能进行二分裂生殖;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A、颤蓝细菌是原核生物,它的遗传物质是DNA,A错误;
B、有的细菌是自养型生物,如蓝细菌,有的细菌是异养型生物,如乳酸菌,B正确;
C、支原体无细胞壁,C错误;
D、真菌也有多细胞生物,如食用菌,D错误。
故选B。
3.水和无机盐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烘干晾晒过的谷物的过程中失去的主要是结合水
B.镁是叶绿体中参与光合作用各种色素的组成元素
C.自由水参与体内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
D.细胞中的某些无机盐离子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具有一定作用
【答案】B
【分析】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相互转化,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反之亦然。
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是离子,有些无机盐是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许多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有些无机盐还参与维持酸碱平衡和渗透压。
【详解】A、种子在晾晒时失去了大量的自由水,再经烘烤过时,种子失去了活性,此时失去的水主要是结合水,A正确;
B、镁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B错误;
C、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且在生物体内的流动,可以把营养物质运送到各个细胞,同时也把各个细胞在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运送到排泄器官或者直接排出体外,C正确;
D、生物体内的某些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非常重要,如人的血液中存在缓冲物质(H2CO3/HCO3-)使得血浆pH值维持在7.35~7.45之间,D正确。
故选B。
4.下表分析了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在氧化分解时的差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质量下,脂肪比糖类在氧化分解时耗氧量少
B.脂肪中氢的比例为10%
C.x>y
D.脂肪中O的比例较高,所以释放能量较多
【答案】C
【分析】分析题干表格可知,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相比,O元素含量少,C、H元素含量多,释放的能量也较多。
【详解】A、由图表可知,由于同质量的脂肪和糖类相比,C、H元素含量多,耗氧量多,产生的能量较多,A错误;
B、脂肪中H的比例是1-75%-13%=12%,B错误;
C、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NADH与氧气反应生成水,脂肪中H的比例大,产生的NADH多,生成水多,即x>y,C正确;
D、由表可知,脂肪中O的比例较低,D错误。
故选C。
5.迁徙的鸟类,长途跋涉不迷路与其体内的磁受体蛋白(MagR)有关,MagR复合物能感应到微弱的地球磁场,并沿着地球磁场方向排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MagR蛋白溶液中加入一些食盐后析出,会失去原有功能
B.MagR蛋白中一定含有所有的天然氨基酸
C.鸟类体细胞中一般都含有MagR蛋白
D.MagR的特异性主要体现在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上
【答案】D
【分析】在细胞内,每种氨基酸的数目成百上千,氨基酸形成肽链时,不同种类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因此,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是极其多样的。
【详解】A、盐析过程蛋白质结构没有发生变化,仍可保留原有功能,A错误;
B、天然氨基酸是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原料,但MagR蛋白中不一定含有所有的天然氨基酸,B错误;
C、由题目信息可知,迁徙的鸟类体细胞中才含有磁受体蛋白MagR,C错误;
D、蛋白质的特异性主要体现在其分子结构上,蛋白质分子的结构与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顺序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D正确。
故选D。
6.如图为核苷酸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核苷酸不以碳链为骨架
B.如果②为核糖,则③有5种
C.人体内的③有5种,②有2种
D.③在大肠杆菌中共有8种
【答案】C
【分析】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DNA为脱氧核糖、RNA为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组成DNA的核苷酸叫做脱氧核苷酸,组成RNA的核苷酸叫做核糖核苷酸。
【详解】A、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组成生物大分子的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A错误;
B、如果②为核糖,则③有4种(A、G、C、U),B错误;
C、人体内含有两种核酸,则人体内的③(碱基)有A、G、C、T、U,一共5种,②(五碳糖)有脱氧核糖和核糖,一共2种,C正确;
D、大肠杆菌中含有DNA和RNA,组成DNA的碱基有A、G、C、T,组成RNA的碱基有A、G、C、U,因此③在大肠杆菌中共有5种,即A、G、C、T、U,D错误。
故选C。
7.下图表示细胞膜部分功能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功能①在生命起源中具有关键作用
B.功能②表示进入细胞的物质对细胞都有利
C.胰岛素调控生命活动可用图中③表示
D.相邻的植物细胞可通过功能④进行信息交流
【答案】B
【分析】细胞膜的功能:作为细胞边界,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保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详解】A、①即系统的边界,在生命起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将生命物质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产生了原始的细胞,并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A正确;
B、功能②表示物质进出细胞,一般是吸收有利物质,但有些有害物质也能进出细胞,说明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是相对的,B错误;
C、激素调控生命活动需要靶细胞进行信号检测,故胰岛素调控生命活动可用功能③表示,C正确;
D、高等植物细胞可通过功能④形成细胞通道进行信息交流,D正确。
故选B。
8.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构成,是植物细胞的边界
B.液泡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C.分离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时,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
D.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答案】A
【分析】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被比喻为细胞内的“消化车间”。
液泡的功能: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详解】A、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有支持和保护植物细胞的功能,但其具有全透性,不是植物细胞的边界,植物细胞的边界是细胞膜,A错误;
B、液泡是一种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B正确;
C、不同细胞器的密度不同,分离细胞中的各种细胞器时,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C正确;
D、溶酶体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被称为细胞的“消化车间”,D正确。
故选A。
9.内质网膜上的蛋白质复合体 translcn 的中心有通道,可使新合成的多肽链进入内质网。多肽链在内质网中正确折叠,往往以囊泡的形式运输到高尔基体,若多肽链在内质网中未正确折叠,则会通过 translcn 回到细胞质基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的蛋白质都需要在内质网、高尔基体中加工后才能承担相应功能
B.translcn 运输多肽链进出内质网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C.内质网形成的囊泡的定向运输需要信号分子和细胞骨架的参与
D.核膜、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共同构成了生物膜系统
【答案】C
【分析】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和核膜、细胞器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线粒体膜、叶绿体膜、溶酶体膜等)等结构。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进一步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
【详解】A、多肽链也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加工,不一定要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才能承担相应功能,A错误;
B、由题意可知,translcn是蛋白质复合体,中心有通道,运输多肽链进出内质网的过程,体现的是膜蛋白的功能,而不是生物膜的流动性,B错误;
C、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内质网形成的囊泡的定向运输需要信号分子和细胞骨架的参与,C正确;
D、细胞生物膜系统是指由细胞膜、细胞核膜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由膜围绕而成的细胞器的膜共同构成的生物膜系统,D错误。
故选C。
10.细胞核具有什么功能?科学家通过下列实验(见图)进行探究:①用头发将蝾螈的受精卵横缢为有核和无核的两半,中间只是很少的细胞质相连,结果无核的一半(a)停止分裂,有核的一半(b)能继续分裂;②b部分分裂到16~32个细胞时,将一部分细胞核挤入到不能分裂的a部分,结果a部分开始分裂、分化,发育成胚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结果可以说明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有关
B.实验①中,a部分属于对照组,b部分属于实验组
C.实验②中,a部分的操作与实验①中a部分的操作形成对照
D.该实验不能说明细胞核与细胞的寿命有关系
【答案】B
【分析】分析题干可知,①用头发将蝾螈的受精卵横缢为有核和无核的两半,中间只是很少的细胞质相连,结果无核的一半(a)停止分裂,有核的一半(b)能继续分裂,这说明细胞核对于细胞分裂具有重要作用;b部分分裂到16~32个细胞时,将一个细胞核挤入到不能分裂的a部分,结果a部分开始分裂、分化,进而发育成胚胎,这说明细胞核对于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生物体的发育具有重要功能。
【详解】A、有核或植入核的部分能分裂、分化,无核的部分则停止分裂,说明细胞核与细胞的分裂、分化有关,A正确;
B、实验①中,a部分无核不分裂也不能长大与b有核部分对照,因此b是对照组,B错误;
C、实验②中,a部分植入核后开始分裂、分化,与实验①中a部分无核不分裂形成对照,C正确;
D、整个实验并没有涉及细胞的寿命,不能证明细胞核与细胞寿命的关系,D正确。
故选B。
11.如图表示甲、乙、丙三种物质跨膜运输进入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如CO2进入肌肉细胞
B.乙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如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C.丙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如大肠杆菌吸收K+
D.温度影响转运蛋白的活性,所以温度不影响甲的运输速率
【答案】C
【分析】图中甲表示自由扩散、乙表示协助扩散、并表示主动运输。
【详解】A、甲的运输方式不需要载体和能量,顺浓度梯度运输,为自由扩散,但一般情况下CO2不会进入肌肉细胞,A错误;
B、乙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为主动运输,B错误;
C、丙的运输方式需要载体和能量,逆浓度梯度运输,为主动运输,如大肠杆菌吸收K+,C正确;
D、温度影响转运蛋白的活性,但温度也影响(通过影响分子的运动速率等)甲的运输速率,D错误。
故选C。
12.如图为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根据图示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以膜的选择透过性为基础才能发生
B.该过程要有细胞表面识别和内部供能才可能完成
C.构成囊泡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D.Na+、K+等无机盐离子不可通过此方式跨膜转运
【答案】A
【分析】分析题图:生物大分子和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细胞膜内陷,将大分子包在囊泡中,进而内吞形成囊泡,把大分子物质摄入细胞内。
【详解】A、胞吞作用有膜的凹陷,以膜的流动性为基础,A错误;
B、受体介导的胞吞过程需要受体和物质的识别,需要消耗能量,由细胞内部供能,B正确;
C、囊泡由细胞膜形成,而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C正确;
D、胞吞一般是大分子物质的运输方式,Na+、K+等无机盐离子不可通过胞吞跨膜转运,D正确。
故选A。
13.图甲是一组目镜标有6×和16×、物镜标有10×和20×的镜头,图乙是在图甲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图像。欲将装片中右上方细胞放大320倍观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直到右上方的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
B.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大,反光镜调成凹面镜
C.目镜不需要换,转动转换器将物镜换成镜头③
D.换高倍镜后,图乙视野内细胞数将变为2个
【答案】D
【分析】根据有无螺纹可以判断出甲图中①②是目镜,③④为物镜,目镜的放大倍数与镜头的长度成反比例,物镜的放大倍数与镜头的长度成正比例。
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①在低倍显微镜下将目标物体移到视野中央;②转动转换器,调换上高倍镜;③调节光圈和反光镜;④调节细准焦螺旋。
【详解】A、由于显微镜成像为倒像,乙图中的物像移动方向与装片相反,因此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则可导致右上方的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A项正确;
B、换上高倍镜后,视野变暗,故应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大,反光镜调成凹面镜,B项正确;
C、原放大倍数为160倍,现放大倍数为320倍,故将物镜由10×换为20×即可,即转动转换器将物镜从④换成镜头③,而目镜不需要换,C项正确;
D、显微镜放大的是长度,假设细胞为边长为a正方形,换成高倍镜后,细胞边长为2a,其面积变为原来的4倍为4a2,而视野范围不变,为故可观察到的细胞个数为4×a2/4a2=1,即图乙视野内细胞数将变为1个,D项错误。
故选D。
【点睛】
14.生物学实验常用颜色反应来鉴定细胞中的一些化合物或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弱碱性溶液龙胆紫能使染色体染成深色,纺锤丝不被染色
B.苏丹Ⅲ染液鉴定花生子叶中脂肪颗粒时,若染色时间过长可能观察不到脂肪颗粒
C.向2mL马铃薯匀浆中加入两滴碘液,震荡摇匀后组织样液呈蓝色
D.鉴定还原性糖实验,所用的苹果、梨等匀浆必须现制现用
【答案】A
【分析】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还原糖加斐林试剂,水浴加热会出现砖红色沉淀。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苏丹Ⅲ可将脂肪染橘黄色。
【详解】A、龙胆紫溶液是酸性溶液,由于其助色基团呈碱性,故称为碱性染料,A错误;
B、若染色时间过长,苏丹Ⅲ染液其实是苏丹Ⅲ固体颗粒溶于高浓度乙醇(70%-95%,多用95%)配制而成的,而脂肪同样较易溶于高浓度乙醇,所以染色时间长了就会让样品中的脂肪溶解,洗浮色的时候被洗掉,就观察不到了,B正确;
C、马铃薯匀浆中有淀粉,遇碘液呈蓝色,C正确;
D、苹果、梨等匀浆必须现制现用,时间过长发生氧化反应产生褐色物质,产生颜色干扰,D正确。
故选A。
15.荧光漂白恢复技术在细胞生物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包括三个步骤:绿色荧光染料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细胞膜上呈现一定强度的绿色;激光照射淬灭(漂白)膜上部分绿色荧光;检测淬灭部位荧光再现速率。实验过程如图甲,结果如图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技术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应用该技术可以测定膜上单个蛋白质的流动速率
C.降低实验温度,漂白区域荧光强度恢复到F2的时间将延长
D.理论分析,漂白区域恢复足够长的时间荧光强度F2仍小于F1
【答案】B
【分析】分析图甲,膜上的蛋白质被绿色荧光染料染色后,激光会使膜部分淬灭,过段时间后,淬灭部位再次出现绿色荧光。分析图乙,再次出现的荧光强度F2略低于F1。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脂质和少量糖类组成。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
【详解】A、绿色荧光染料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淬灭部位再现绿色荧光,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正确;
B、淬灭部位荧光再现,是膜蛋白分子运动的综合表现,该技术不能测定膜上单个蛋白质的流动速率,B错误;
C、降低实验温度,膜的流动速度减慢,漂白区域荧光强度恢复到F2的时间将延长,C正确;
D、激光照射淬灭(漂白)膜上部分绿色荧光,该部分荧光不可恢复,漂白区域恢复足够长的时间后,其荧光强度F2小于漂白前的荧光强度F1,D正确。
故选B。
16.甲、乙、丙分别是三种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将它们分别置于同一浓度的某水溶液中,水分子的跨膜运输示意图如图(箭头方向表示水分子的进出,箭头粗细表示单位时间内水分子出入的多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种红细胞在该溶液中都能发生渗透作用,且速度相同
B.若将甲、乙、丙细胞分别置于蒸馏水中,最终均会涨破
C.在高倍显微镜可观察到进出乙细胞的水分子数相等
D.在该溶液中能够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是细胞甲
【答案】B
【分析】甲图中出细胞水分子多于进细胞的水分子,细胞失水皱缩,甲细胞内浓度低于外界溶液浓度;乙图中进出细胞的分子数相同,细胞维持原来的形态,乙细胞内浓度等于外界溶液浓度;丙图中进细胞的水分子多于出细胞的水分子,细胞吸水膨胀,丙细胞内浓度高于外界溶液浓度。
【详解】A、图中甲、乙、丙三种红细胞在该溶液中都能发生渗透作用,由于箭头的粗细不同,速度不相同,A错误;
B、若将甲、乙、丙细胞分别置于蒸馏水低渗溶液中,红细胞会过度吸水而涨破,B正确;
C、乙细胞的水分子数相等,但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到水分子的扩散,C错误;
D、只有成熟植物的细胞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红细胞没有细胞壁,甲、乙、丙都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D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17.下面是几种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请据图回答:
(1)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 (填字母),判断依据为 。此类细胞的DNA主要存在于 。
(2)由于蓝细菌细胞内含有叶绿素和 ,能进行光合作用,因而属于自养生物,图中A也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原因是含 (填细胞器名称)。生活在白云湖的蓝细菌和绿藻,当水体富营养化时会有大量繁殖形成 现象。
(3)下图一是在使用目镜为10×,物镜也为10×的显微镜下观察蛙的皮肤上皮细胞时的视野,下图二是更换物镜后的视野,则更换的物镜应为 放大倍数)。
(4)细胞内的细胞质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流动着,其方式多数呈环形流动。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一个细胞的细胞质沿逆时针方向流动,实际的流动方向为 。
【答案】(1)CDE CDE没有核膜包裹的成形细胞核 拟核
(2)藻蓝素 叶绿体 水华
(3)40×
(4)逆时针
【分析】由图分析可知,图中A是植物细胞;B是动物细胞;C没有被核膜包裹的成形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细菌细胞);D没有被核膜包裹的成形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蓝细菌);E是支原体。
【详解】(1)C、D、E没有核膜包裹的成形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此类细胞的DNA主要存在于拟核。
(2)蓝细菌细胞内含有叶绿素和蓝藻素,能进行光合作用,A绿色植物含有叶绿体,也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生活在湖水中的蓝细菌和绿藻,当水体富营养化时会有大量繁殖形成水华现象。
(3)图1、图2观察的细胞在直径上,图2观察到2个细胞,图1观察到8个细胞,图2观察的细胞是图1的1/4 ,因此图2的物镜的放大倍数是图1的4倍,图1的物镜为10×,图2的物镜则是40×。
(4)环流时,物像环流的方向与实物的环流方向相同,显微镜下观察到一个细胞的细胞质沿逆时针方向流动,实际的流动方向也应为逆时针。
18.α-鹅膏蕈[xùn]碱是从鬼笔鹅膏(一种毒蘑菇)中分离出的具有双环结构的八肽毒素,在剂量大时引起肝细胞坏死,对机体产生严重损伤,其结构如图甲所示。α-鹅膏蕈碱毒性原理是其能使细胞中RNA合成受阻,从而使蛋白质合成量减少。
(1)构成α-鹅膏蕈碱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多个氨基酸是通过发生 反应形成 而连接成为多肽分子。
(2)由图甲可知,α-鹅膏蕈碱分子中,含有游离氨基的数量 个、游离羧基是 个。
(3)若组成α-鹅膏蕈碱的氨基酸重新组合,可有多种组合形式,说明肽链的多样性除了与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有关外,还与 有关。
(4)若图乙为RNA的部分片段,④为核苷酸的基本单位模式图,其名称为 。根据题意推测,α-鹅膏蕈碱最可能影响 (填“①、②、③”)处化学键的形成,进而阻止RNA长链的不断合成延伸。
【答案】(1)脱水缩合 肽键
(2)1/一 0/零
(3)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4)鸟嘌呤核糖核苷酸 ②
【分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之间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多肽链,多肽链再经过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图甲所示的环状肽有8个肽键,即由8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若图乙为RNA的部分片段,则其基本单位④为鸟嘌呤核糖核苷酸。
【详解】(1)多个氨基酸之间是通过发生脱水缩合反应形成肽键而连接成为多肽分子。
(2)由图可知,α-鹅膏蕈碱分子中,含有游离氨基(—NH2)的数量是1个、游离羧基(—COOH)是0个。
(3)肽链的多样性由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决定。若组成α-鹅膏蕈碱的氨基酸重新组合,可有多种组合形式,说明肽链的多样性除了与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有关外,还与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有关。
(4)若图乙为RNA的部分片段,④为核苷酸的基本单位模式图,其碱基G为鸟嘌呤,④为鸟嘌呤核糖核苷酸;根据题意“α-鹅膏蕈碱毒性原理是其能使细胞中RNA合成受阻,从而使蛋白质合成量减少”可知,α-鹅膏蕈碱能阻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即②处不能形成磷酸二酯键,进而阻止RNA长链的不断合成延伸。
19.2020年初以来,一种新型冠状RNA病毒(COVID-19)感染引起的肺炎传染病席卷全球,接种新冠疫苗是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有效途径。如图甲为某人接种新冠疫苗后体内某细胞分泌新冠病毒抗体(免疫球蛋白)的过程,图乙为该细胞通过囊泡向细胞外运输、分泌抗体的过程。
(1)图甲所示结构中,参与生物膜系统构成的有 (填写序号),从化学成分角度分析,新型冠状病毒与图甲中结构 (填写序号)的化学组成最相似。
(2)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过程,可以用下列哪些元素标记亮氨酸?_____。
A.18OB.15NC.3HD.32PE.14C
(3)抗体分泌前后,膜面积有改变的是 (填写序号),请写出具体的变化 。
(4)据图乙分析,运输着抗体的囊泡能定向、精确地转移到细胞膜的特定部位,其原因是囊泡膜上的 (填图乙中的名称)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体现了生物膜具有 的结构特点。不同的生物膜成分与结构 ,生物膜功能上的差异取决于 。细胞内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 、 地进行。
【答案】(1)①、③、④、⑤、⑦ ②
(2)CE
(3)①③⑦ 内质网的膜面积会降低,细胞膜面积变大,而高尔基体先增大后减少
(4)蛋白质A (一定的)流动性 相似 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高效 有序
【分析】分析题图,图甲中①是细胞膜,②是核糖体,③是内质网,④是细胞核,⑤是线粒体,⑥是中心体,⑦是高尔基体;图乙为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囊泡上的蛋白A和细胞膜上的蛋白B结合,将抗体排出细胞外。
【详解】(1)生物膜系统是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组成的,图甲所示结构中,参与生物膜系统构成的有①细胞膜、③内质网、④细胞核、⑤线粒体、⑦高尔基体;从化学成分角度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的组成成分是RNA和蛋白质,与图中结构②核糖体(其组分是蛋白质和RNA)的化学组成最相似。
(2)氨基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等,通常不含P元素,但由于氨基酸的氨基和羧基会发生脱水缩合,故可以用18O、15N、3H、14C等标记,但其中的18O、15N均无放射性。
故选CE。
(3)在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中会经过内质网产生囊泡转移到高尔基体上,而后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携带者成熟的分泌蛋白转运至细胞膜上,通过胞吐过程释放到细胞外,可见分泌蛋白分泌前后③内质网的膜面积会因为囊泡的产生而降低,⑦高尔基体因为接受囊泡,同时产生囊泡的过程实现膜面积增大而后减少,最终保持不变的状态,①细胞膜的膜面积因为接受囊泡而减少,即在抗体分泌前后内质网的膜面积会降低,细胞膜的膜面积会变大。
(4)据图所示,由于囊泡膜上具有蛋白A具有特异性识别细胞膜上的蛋白质B的能力,所以囊泡能定向精确地转移到细胞膜的特定部位;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依赖于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生物膜具有流动性;不同的生物膜成分与结构相似,都主要是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的;生物膜功能上的差异取决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一般而言,功能越复杂,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细胞内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
20.图中Ⅰ、Ⅱ、Ⅲ、Ⅳ、Ⅴ为5种生命单位的结构示意图,①〜⑩表示结构。回答下列问题:
(1)图Ⅳ代表的生命单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其原因是 。Ⅳ与Ⅰ、Ⅱ、Ⅲ相比,在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 。
(2)以下生物常作为生物实验材料:蓝细菌、绿藻、水稻、果蝇、流感病毒。其中属于Ⅱ的有 ,属于Ⅲ的有 。
(3)若Ⅰ表示胰腺腺泡细胞,将³H标记的氨基酸注入该细胞,则放射性在该细胞的细胞器中出现的顺序依次为 ,最终将被³H标记的胰蛋白酶分泌至细胞外。参与分泌蛋白合成加工运输过程的具膜细胞器有 。
(4)②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有助于 ,进而有利于生化反应的进行。②和⑥中所需要的蛋白质由 (“游离核糖体”或“附着核糖体”)合成。
【答案】(1)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 IV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水稻 绿藻
(3)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线粒体
(4)增大酶的附着面积(有氧呼吸有关酶的附着) 游离核糖体
【分析】题图分析,图中Ⅰ是动物细胞,Ⅱ是植物细胞,Ⅲ是低等植物细胞,Ⅳ是蓝细菌,Ⅴ是病毒;其中的细胞结构①是中心体,②是线粒体,③是内质网,④是高尔基体,⑤是核膜,⑥是叶绿体,⑦是核糖体,⑧是细胞壁,⑨是拟核,⑩是光合片层。
【详解】(1)图Ⅳ代表的生命单位是蓝藻(蓝细菌)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因为其细胞结构中含有光合色素叶绿素和藻蓝素;IV是原核生物,Ⅰ、Ⅱ、Ⅲ是真核生物,Ⅳ与Ⅰ、Ⅱ、Ⅲ相比,在结构上最大的区别是IV中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蓝细菌是原核生物,绿藻、水稻、果蝇属于真核生物,其中绿藻为低等植物,水稻为高等植物,果蝇属于动物,流感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 II是高等植物细胞,因此,上述生物中属于Ⅱ的有水稻;III同时含有中心体和叶绿体,属于低等植物细胞,属于Ⅲ的有绿藻。
(3) 胰腺腺泡细胞可以分泌胰蛋白酶,其合成、分泌过程为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该过程中需要消耗线粒体提供的能量,因此将3H标记的氨基酸注入该细胞,则放射性在该细胞的细胞器中依次出现的顺序为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最终将被3H标记的胰蛋白酶分泌至细胞外。参与分泌蛋白合成加工运输过程的具膜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4) ②代表线粒体,其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增加了内膜面积,有助于有氧呼吸有关酶的附着,进而有利于生化反应的进行;②线粒体和⑥叶绿体中所需要的蛋白质都是胞内蛋白,因此由游离核糖体合成。
21.土壤盐化是目前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在盐化土壤中,大量Na+会不需能量迅速流入细胞,形成胁迫,影响植物正常生长。耐盐植物可通过Ca2+介导的离子跨膜运输,减少Na+在细胞内的积累,从而提高抗盐胁迫的能力,其主要机制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盐胁迫下,Na+进入细胞的方式为 。据图,H+泵具有 功能。
(2)若使用ATP抑制剂处理细胞,Na+的排出量会 ,其原因是 。
(3)据图分析,在高盐胁迫下,耐盐植物的根细胞会借助Ca2+调节相关离子转运蛋白的功能:一方面,胞外Ca2+直接 ,减少Na+进入细胞;另一方面,通过 ,间接促进转运蛋白B将Ca2+转运入细胞内,从而 ,降低细胞内Na+浓度。
(4)根据本题所示机制,提出农业上促进盐化土壤中耐盐作物增产的一项措施 。
【答案】(1)协助扩散 催化和转运
(2)减少 使用ATP抑制剂处理导致ATP合成量减少,排出H+量减少,膜内外H+浓度梯度降低,使转运蛋白C排出Na+量减少
(3)抑制转运蛋白A的活性或功能 胞外Na+与受体结合,促进胞内H2O2浓度上升 促进转运蛋白C将Na+排到胞外
(4)合理增施钙肥
【分析】题图分析:H+泵出细胞的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并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膜外H+顺浓度梯度经转运蛋白C流入胞内的同时,可驱动转运蛋白C将Na+排到胞外过程,Na+排出细胞的过程消耗氢离子电化学势能并需要转运蛋白协助,属于主动运输;在盐胁迫下,盐化土壤中大量Na+会迅速流入细胞形成胁迫,即顺浓度梯度进行,Na+进入细胞时需要载体蛋白协助,故其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
【详解】(1)据图可知:在盐胁迫下,盐化土壤中大量 Na+会迅速流入细胞形成胁迫,即顺浓度梯度进行,Na+进入细胞时需要载体蛋白协助,故其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H+泵既可催化ATP水解,也可进行H+转运,故其同时具有催化和转运的功能。
(2)若使用ATP抑制剂处理细胞,使用ATP抑制剂处理导致ATP合成量减少,通过主动运输排出H+量减少,膜内外H+浓度梯度降低,使得转运蛋白C排出Na+量减少,即表现为使用ATP抑制剂处理细胞,Na+的排出量会明显减少。
(3) 据图可知:Ca2+调控植物抗盐胁迫的两条途径:一是胞外Ca2+抑制转运蛋白A转运Na+进入细胞内;二是胞外Na+与受体结合促进胞内H2O2浓度上升,促进转运蛋白B将Ca2+转运入细胞内,胞内Ca2+促进转运蛋白C将Na+转运出细胞;通过减少Na+进入、增加Na+排出从而降低细胞内Na+浓度,来抵抗盐胁迫。
(4)结合图中显示的植物抗盐胁迫的机制可知,提促进盐化土壤中耐盐作物增产的措施应该是合理增施钙肥。
物质
比例/%
氧化分解时
C
O
耗氧量
释放能量
产生的水
脂肪
75
13
较多
较多
x
糖类
44
50
较少
较少
y
[生物][期中]备战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2(人教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期中]备战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2(人教版)(解析版),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期中]备战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2(北京专用)(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期中]备战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2(北京专用)(解析版),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三阶段影响较大,D错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期中]备战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2(山东专用)(解析版): 这是一份[生物][期中]备战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2(山东专用)(解析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