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2018板)《黄鹤楼》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2018板)《黄鹤楼》教学设计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免费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黄鹤楼免费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黄鹤楼免费教案,共3页。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学习并掌握 昔、空、悠悠、萋萋等生字词;
    2、阅读此诗结合神话故事与眼前景物,理解诗歌意境,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愁。
    3、品味诗歌美学意蕴,学习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大意,感悟作者思乡之愁。
    教学难点:感受诗中传说与美景结合的妙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过程
    1.走近作者
    崔颢[hà](? - 公元754年),汴州(今河南开封)人,祖籍博陵郡安平县(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出身唐代门阀士族“博陵崔氏”,开元进士,官至司勋员外郎,故称崔司勋。唐代著名诗人。与孟浩然、高适、王昌龄等著名诗人齐名,在唐代诗坛中占有重要地位。
    崔颢的诗不刻意华丽地渲染,在结构上段与段间转换自然,风格俊逸,使人如身临其境,他的作品对盛唐时期乐府诗的创作和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崔颢主要生活在唐玄宗统治的开元、天宝时期,从时代看,正是唐朝盛世。崔颢于开元十一年(723)考中进士,当时还很年轻。至天宝三年(744)前,官位已是六品的太仆寺丞,而且诗名很高,被人与王维并提。根据李白因见崔诗而搁笔的传说,崔颢漫游长江中下游,题诗黄鹤楼,可能在开元十三年李白走出四川之前。当时由于升平繁荣,文人们漫游成风。
    崔颢的作品具有盛唐诗人共有的浪漫气质。当他攀上临江耸峙的黄鹤楼,再沿着楼梯一步步升上楼顶的时候,一种突破自身平时所处的空间,悠悠而上的感觉,从身心各个部位都会反映出来。这种环境、感受,再加上神话传说影响,对于崔颢那样的诗人,自然会诱发乘鹤升天一类美妙的畅想。他那飞扬的情绪,不仅从诗歌的语意上反映出来,而且也从黄鹤、白云等飞动的意象多次出现,得到了加强。
    2. 我会朗读。
    学诗首先要学朗读,七言律诗可以按四三或二二三的节奏朗读。请选择你喜欢的节奏朗读古诗。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生 1:按四三的节奏,读出了诗人急于欣赏美景的期盼。
    生 2:按二二三的节奏,读出了诗人欣赏美景的过程与赏景的喜悦。
    教师引领全体同学按不同节奏齐读,读出诗人的不同心境。教师提示大家想象着读,回味刚才的美景。
    3.我会译读。
    古诗学习的第二步是译读。请大家按下列方法小组合作译诗。
    (1)方法。结合注释,连词义而成句意,但不能“拼”词义而成句意。
    (2)方式。律诗共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小组合作,每人译一联,互相纠正补充。
    学生自译后,教师以抽签的方式选取一组进行展示,其他小组同学补充纠正。各小组修改译文。
    教师读原句学生读修改后的译文,师生合作再次感知诗歌所描绘的景色。
    译文
    传说中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仙人乘黄鹤离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乡愁!
    我会品读。
    (1)作品赏析
    《黄鹤楼》这首诗是崔颢的名作,描写了诗人登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据说,一天,大诗人李白登上黄鹤楼观赏风光,正想题诗留念,忽然抬头看到崔颢这首诗,吟诵过后,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遂搁笔而去。这个传说当是后人附会,学者对此已有过考证。事实上,李白并未真的搁笔,反而写过有关黄鹤楼的诗歌,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但是,李白所作的《登金陵凤凰台》《鹦鹉洲》二诗有明显的模仿崔诗的痕迹,可见李白十分推崇崔颢诗。
    诗歌首联扣题,从神话传说起笔,可谓起笔高远。诗人先想“昔日”仙人费祎乘黄鹤经过这里的情景,再从遥远的古代回到现实中来,写现在的鹤去楼空。一个“空”字,似有无限的感慨。读首联,仿佛看到诗人凭栏远眺,吊古伤今陷入无限沉思之中的形象。
    颔联紧承首联来写黄鹤已经飞走了,“一去不复返”。诗人似在极目远望,试图追寻黄鹤的踪影,却杳然无得;看到的只有天际飘浮的白云,这些白云,千百年来都是这样悠悠闲闲地浮动着。这两联四句,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的感慨;以神话传说起笔,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两个“空”字,怅惘之情昭然可见。
    颈联转写登楼所见之明丽之景,诗人也从怀古之思中回到现实中来。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长江对岸的汉阳平野中那一棵棵葱翠树木,清晰可辨;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如茵,长得非常茂盛。此联所写为登高所见,境界阔大,色彩鲜明。两句对仗工整,各用一个叠词,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于音乐美。
    尾联以抒情作结。诗人观赏佳景,吊古怀乡,思绪绵绵,不觉已是傍晚。烟雾升腾,明净的江面,早已是一片凄迷。白日里可一望千里,历历在目;但现在凝眸远望,已不知乡关何处。漂泊异乡的人,见此情此景,不禁惹动满怀愁绪。这一联由景生情,形象鲜明,诗人凭栏远望,故乡却为暮霭所隔,望不可见而生无限愁思的形象仿佛可见。
    诗歌题为《黄鹤楼》,处处写楼。遥想乘鹤仙人,是写黄鹤楼之悠久历史与神异色彩;黄鹤杳然不见,白云悠悠而生,是写黄鹤楼之耸人云端,白云缭绕;树之历历,草之萋萋,是写黄鹤楼之位置独特,气象恢宏;烟波凄迷,惹动乡愁,写黄鹤楼之景物多变,恰宜凭吊。诗人因景生情,怀古思乡,先感慨而后生乡愁;景象前后三变,先是神异渺茫,接下来明丽如画,最后归于朦胧凄迷,风貌有别,诗意也生波澜起伏,引人遐想。
    (2)问题探究
    ①《黄鹤楼》前两联连用三个“黄鹤”,读来却没有啰唆之感,是什么原因?
    四句中三见“黄鹤”,并不觉啰唆,只因为诗意一气贯通,顺势而下,尤其二、两个“黄鹤”顶针连锁,一气呵成,读来毫无滞碍感。
    ②《黄鹤楼》一诗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诗歌首联和颔联的写法特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黄鹤楼》前两联,均是先写神话传说,再写眼前景物的格局,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逆料的感慨;以神话传说起笔,则增添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大大丰富了诗歌的内容。首联从神话传说落笔,起笔高远,回到现实情境,又仿佛黄鹤从天而降一样,神妙莫测,鬼斧天工。颔联先写黄鹤之杳然不见,在远望天际,寻觅黄鹤踪影之时,顺势转换为对天际白云的描绘,转换自然,毫无痕迹。诗人情感抒发,可以从诗中两个“空”字,体会到诗人吊古怀乡、无限怅惘的情感。
    (3)阅读感受
    上句“已乘黄鹤去”,下句“空余黄鹤楼”,读起来好像那黄鹤楼是仙人飞去时把它丢在江边的。在诗中通过“已乘”“空余”的对照,隐隐地流露出来。诗人当然希望那飞走的黄鹤能够再来,然而“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再也未见飞回,千年以来,楼上只有悠悠的白云在浮动。这两句不仅是诗人发自内心的感慨,而且可以让人想象到诗人仰视天空,对着白云目注神驰,而终未能见到黄鹤的那种寻觅的目光。
    幻想黄鹤而不可得,一种追求的、希望有所发现的情思,由空中的失落转向大地。“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诗人远眺晴空下的大江对岸,汉阳川上的树木历历可见,而江中鹦鹉洲上长满了茂密的春草,呈现一派芳草萋萋的景象。这种清晰明丽、富有生机的景色收于眼底,诗人的心情是愉快的,由此进一步引发出“欲穷千里目”,乃至远眺故乡的愿望,也是非常自然的。可是,黄鹤楼的高度和人的目力毕竟有限,而且登临观赏,时间流逝,渐渐地天色已晚,远眺已不可能了。“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日暮是万物寻找归宿的时候,诗人的故乡在汴州,置身日色将晚的黄鹤楼上,又岂能辨认出它在何处?但见江上一片烟波,浩茫无际。时间既是在继续随着江水流逝,故乡也被雾霭隐没到了更深远的所在,因而诗人不由得触景生愁,“怀古思乡”。
    课堂小结。
    《登黄鹤楼》是唐代诗人崔颢的作品,被选入《唐诗三百首》。此诗描写了诗人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怀古思乡之佳作。前四句写登临怀古,后四句写站在黄鹤楼上的所见所思。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这首诗在当时就很有名,传说李白登黄鹤楼,有人请李白题诗,他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南宋严羽在《沧浪诗话》评价:“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黄鹤楼》之所以成为千古传颂的名佳作,主要还在于诗歌本身具有的美学意蕴。
    一是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诗人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二是气象恢宏、色彩缤纷的绘画美。全诗所展现的整幅画面上,交替出现的有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象恢宏;相互映衬的则有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鲜明,色彩缤纷。在诗情之中充满了画意,富于绘画美。正由于此诗艺术上出神入化,取得极大成功,它被人们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面对如此美妙文学作品,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认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带作一种喜悦与赞美背诵诗作吧。

    相关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黄鹤楼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黄鹤楼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安排,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黄鹤楼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黄鹤楼教案,共3页。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黄鹤楼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黄鹤楼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忆以往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本诗,听读--划分节奏 学会朗读, 译读--理解内容 领会意境,说读--体味情感 创新运用,背读--积累词语 再悟美文,拓展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