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苗场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展开1.(2分)—位学生要用托盘天平称量2.5g药品,在称量中发现指针向左偏转。这时他应该( )
A.减少药品B.向右盘中加砝码
C.移动游码D.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
2.(2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食品霉变B.瓷瓶破碎C.蜡烛熔化D.水结成冰
3.(2分)某品牌欧式蛋糕中铝的含量超出标准多倍。这里的“铝”是指( )
A.铝单质B.铝元素C.铝分子D.铝原子
4.(2分)如图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B.
C.D.
5.(2分)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B.加入固体
C.检查气密性D.收集氧气
6.(2分)世界上最精确的钟是以锶做钟摆的钟,锶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锶属于非金属元素
B.x的值为8
C.锶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7.62g
D.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7.(2分)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事实,错误的是( )
A.AB.BC.CD.D
8.(2分)下列不属于化合反应,但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C.碳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
10.(2分)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最外层得到电子后,一定不会引起改变的是( )
①元素种类 ②化学性质 ③相对原子质量 ④粒子的电性 ⑤原子核 ⑥电子层数⑦最外层电子数 ⑧核外电子总数。
A.①③⑤B.②④⑥⑧C.②⑤D.①⑤⑥
11.(2分)下列关于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氧气供给呼吸是因为氧气有助燃性
B.饼干在空气中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C.稀有气体通电发光是物理变化
D.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
12.(2分)某元素R原子序数为m,能够形成核外有x个电子的Rn﹣,则下列关系式一定正确的是( )
A.m=nB.m=n+xC.m=n﹣xD.m=x﹣n
13.(3分)医务人员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为伤者处理伤口时.伤口上会看到大量的气泡.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生成的气体可能是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
B.伤口处的生物酶可能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到催化作用
C.只有二氧化锰能够使过氧化氢在常温下迅速分解产生氧气
D.过氧化氢和水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14.(3分)如图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 )
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a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C.该装置可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
D.该装置不能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
15.(3分)如图是两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X是金属元素
B.Y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C.X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与Ne原子相同
D.X和Y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很相似
16.(3分)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硫在足量氧气中燃烧
B.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
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D.实验室利用双氧水制取氧气
二、填空题(共24分)
17.(4分)下列描述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钢铁生锈; ③电灯发光; ⑤煤气燃烧; ⑥铜器上出现铜绿;
⑦镁能燃烧; ⑧氧化铜是黑色粉末.
18.(5分)如表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1)请画出16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 ,化学反应中该原子比较容易 (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2)表示的是 (填化学符号);
(3)仔细观察上表,我们能发现很多规律:
①同周期(同一横行)元素的原子核外 数相同;
②同族(同一纵行)元素的原子核外 数相同。
19.(9分)如图是硫、铁丝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1)硫、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表达式分别是:硫: ;铁: (请用文字表达式表示)。
(2)硫、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别是:硫: ;铁: 。
(3)在做氧气性质实验前,两个集气瓶底都预先留有少量水的目的是什么?甲图中的水能 ;乙图中的水能 。(4)乙图实验时,为什么待火柴将燃尽的时候才将铁丝伸入集气瓶中?目的是 。
20.(6分)选择仪器下方的字母填写在相应横线上:
(1)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 ;
(2)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的仪器是 ;
(3)用作量取一定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 ;
(4)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是 ;
(5)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的是 ;
(6)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的是 .
三、实验题(共40分)
21.(4分)如图所示,在烧杯A中装有10mL浓氨水,烧杯B中装有20mL蒸馏水,B烧杯中的溶液变为红色。关于酚酞变红,化学探究小组同学们提出了三种猜想:
猜想一:从A烧杯中蒸发出水蒸气,部分水分子运动进入B烧杯,使酚酞变红;
猜想二:从A烧杯中挥发出氨气,部分氨分子运动进入B烧杯,使酚酞变红;
猜想三:从A烧杯中挥发出氨气,部分氨分子运动进入B烧杯与水结合形成氨水,使酚酞变红。
(1)同学们经过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一是不可能的,理由是 。
(2)为了探究另外两种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填表:
22.(10分)根据如图中所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装置E制取O2时,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如用注射器C替换长颈漏斗,优点是 。
(2)实验室用KMnO4制取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装置可选用 (写一种即可),取用KMnO4固体时,应选用的仪器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3)注射器C可用于检查装置E的气密性,步骤如下:
①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至没过长颈漏斗下端处。
②将注射器C连接到装置E的导管口处。
③缓慢向里推动注射器活塞,观察到 ,表示装置E的气密性良好。
(4)使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发现气体不纯,可能的原因是 (写一个)。
23.(7分)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并取得成功。
【查阅资料】白磷、红磷和氧气反应相同,但白磷着火点只有40℃,容易点燃。
【提出问题】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多少?
【实验准备】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23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50mL,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探究】装入药品,按图连好仪器,夹紧弹簧夹,白磷很快被引燃,然后将锥形瓶从热水中取出。
【现象分析】
(1)白磷燃烧的现象是 ,足量的白磷在锥形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瓶内剩余气体 (填“支持”或“不支持”)燃烧,写出白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
(2)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 ;
(3)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①注射器中的水自动喷出来 时停止下流。
【得出结论】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
24.(8分)小雨阅读课外资料得知:氯酸钾的分解可用二氧化锰、氧化铜等物质作催化剂。于是,他对影响氯酸钾分解的因素及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产生了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影响氯酸钾分解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呢?
【设计实验】小雨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几组实验。
(1)若t1 t2(填“>”、“=”、“<”),说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若要确定氧化铜是此反应的催化剂,还需探究反应前后 和 不变。
(2)你认为小雨设计实验③和实验②对比的目的是 。
(3)实验④中MnO2的质量为 克;若t3>t4,则化学反应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是 。
(4)写出实验④所涉及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25.(11分)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
(1)根据以上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是 ;化学性质是 ;酒精的用途是 。
(2)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
(3)实验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措施是 。
(4)下列仪器不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
A.燃烧匙
B.试管
C.量筒
D.蒸发皿
(5)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而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 (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②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由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 (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通过表中石蜡、铁的数据对比,你认为物质燃烧时,什么情况下能产生火焰 。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 (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③根据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事实,请你推测硫的 (填“熔点”或“沸点”) 硫燃烧时的温度(填“>”或“<”或“=)。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苗场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1-12题每小题2分,13-16题每小题2分,满分36分)
1.【分析】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天平指针偏左,说明药品质量大于砝码质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位学生要用托盘天平称量2.5g药品,在称量中发现指针向左偏转,应减少药品。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托盘天平的使用是化学的基本操作之一,是中考考查的热点,掌握天平的使用步骤、注意事项、误差分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食品霉变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正确;
B、瓷瓶破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
C、蜡烛熔化只是发生了状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D、水结成冰只是发生了状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3.【分析】某品牌欧式蛋糕中铝的含量超出标准多倍。这里的“铝”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游离态是以单质的形式存在,化合态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解答】解:某品牌欧式蛋糕中铝的含量超出标准多倍。这里的“铝”是强调存在的元素。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分析】纯净物由一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多种分子构成。
【解答】解:A中含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
B中含有三种分子,属于混合物;
C中含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
D中含有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
故选:B。
【点评】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根据物质的分子构成种类可以判断物质属于纯净物,还是属于混合物。
5.【分析】A、根据加热液体的正确方法分析;
B、根据加热固体药品的正确方法分析;
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正确方法分析;
D、根据收集气体的正确方法分析。
【解答】解:A、加热烧杯内液体时,而且液体不能超过烧杯容积的三分之二,故错误;
B、向试管内加入固体时,用镊子送入试管底部,故错误;
C、长颈漏斗底部插入液体中,从长颈漏斗中加水,观察液柱如果不下落,图中操作错误;
D、图示是排水法收集气体。
故选:D。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掌握正确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是同学们必须具备的能力。
6.【分析】根据微粒结构示意图的意义以及具体的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中一个小格表示的意义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A、Sr的元素名称为锶,属于金属元素;
B.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故X=38﹣2﹣8﹣4﹣2=18;
是锶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而不是其实际质量,没有单位g;
D.由锶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微粒结构示意图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7.【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气体受压后,故选项解释正确。
B、端午时节粽飘香,向四周扩散,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氧化汞分解成汞和氧气,然后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氧分子,汞原子直接聚集成金属汞,故选项解释正确。
D、物体的热胀冷缩,故选项解释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分析】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属于化合反应。
B、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该反应是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故选项正确。
C、碳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分解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
D、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水和二氧化碳,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该反应不是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反应的特征(“多变一”)、氧化反应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0.【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原子的是电子则核外电子和电性发生改变,但是原子核是不变的,据此解答。
【解答】解: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最外层得到电子后,①元素种类不变,③相对原子质量一定不变,⑤原子核一定不变,⑦最外层电子数一定改变,观察选项,
故选:A。
【点评】掌握原子和离子转化过程中微粒的改变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分析】A、根据氧气的性质分析;
B、根据空气的成分分析;
C、根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分析;
D、根据空气中氧气的来源分析.
【解答】解:A、氧气供给呼吸是因为氧气有氧化性;
B、由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故B正确;
C、稀有气体通电发光,是物理变化;
D、植物的光合作用能产生氧气,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气体的性质及用途,同学们需要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注意知识的积累.
12.【分析】根据Rn﹣离子是表示得到n个电子后形成的阳离子进行解答.
【解答】解:A、Rn﹣离子是表示得到n个电子后形成的阴离子,所以m不一定等于n;
B、Rn﹣离子是表示得到n个电子后形成的阴离子,所以m═x﹣n,故错误;
C、Rn﹣离子是表示得到n个电子后形成的阴离子,所以m═x﹣n,故错误;
D、Rn﹣离子是表示得到n个电子后形成的阴离子,所以m═x﹣n。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之间的关系,难度不大,明确由原子变成离子,变化的是核外电子数,不变的是核内质子数.
13.【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氧气,因为过氧化氢中含有氧元素,一种反应的催化剂不只是一种,可以有多种.
【解答】解:A、由于过氧化氢中含有氧元素,故A正确;
B、因为一种反应的催化剂可能有多种,故B正确;
C、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反应,也可以用氧化铁,故C错误;
D、同种分子性质相同,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可知一个反应的催化剂可能不止一种,在判断生成物属于什么物质时,判断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
14.【分析】(1)氧气不易溶于水,经过水时氧气几乎不会减小并且还可以润湿,对病人有好处;
(2)在给病人输氧时,氧气应从a导管进入,b导管导出。这样可以通过水下气泡的多少快慢判断气体的流速。如果导管接反了,会将装置内的水排出。
【解答】A、若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时,装置内压强大于外面的大气压,故不选;
B、由A选项分析可知,病人吸的不是氧气,故不选;
C、氧气从a导管进入,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现象明显,故选;
D、氧气经过水里多时;氧气的流速快时,故不选。
故选:C。
【点评】此题的装置作用主要是输送氧气,并对氧气润湿,与化学知识没有多大关系,但要注意的是进气的方向,与洗气是相同的,长管进气,短管排出。
15.【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离圆圈最远的弧线表示最外层。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解答】解:A、X原子结构示意图,为镁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Y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故选项说法正确。
C、X元素为镁元素,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核外有10个电子,核外有10个电子,故选项说法正确。
D、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X、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6.【分析】A、根据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进行解答;
B、根据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进行解答;
C、根据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会生成氧气,随着时间的不断进行,氧气的质量逐渐增加,当氯酸钾反应完后氧气的质量不再增加进行解答;
D、根据双氧水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进行解答.
【解答】解:A、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硫的质量逐渐碱小直至为零;
B、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固体的质量不断减少,当反应完毕后,为一定值,故B错误;
C、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会生成氧气,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加,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D、双氧水分解生成水和氧气,直至反应结束,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正确辨别坐标所表示的变化量,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分析变化中相关量的变化关系,是解答问题的基础.
二、填空题(共24分)
17.【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稳定性;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味道、溶解性等;性质和变化,性质是特性,变化是过程,描述性质一般用“能、易、难、会、可以”等.
【解答】解: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②钢铁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③电灯发光的过程中电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没有新物质生成.
④冰雪融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
⑤煤气燃烧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⑥铜器上出现铜绿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铜绿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⑦镁能燃烧,需要通过镁燃烧这一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⑧氧化铜是黑色粉末,描述的是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
故答案为:③④;②⑤⑥;⑧.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充分理解两种变化和两种性质的概念与区别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8.【分析】(1)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以及最外层电子数来分析;
(2)根据该粒子的质子数与电子数来分析;
(3)根据元素周期表的规律与原子结构来分析。
【解答】解:(1)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画出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最外层有6个电子,易得到两个成为8电子稳定结构。
(2)该粒子的核内有13个质子,核外有10个电子,符号为Al7+。
(3)由图可知:
①同周期(同一横行)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到右依次递增;
②同族(同一纵行)元素的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从上到下依次递增。
故答案为:(1);得到;
(2)Al3+;
(3)①电子层;②最外层电子。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元素周期律和元素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的认识,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的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同一族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且化学性质相似是解题的关键。
19.【分析】根据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以及实验注意事项分析。
【解答】解:(1)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文字表达式是:硫+氧气;铁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四氧化三铁。
故答案为:硫+氧气二氧化硫四氧化三铁。
(2)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故答案为: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3)硫燃烧时集气瓶底部的水能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铁丝燃烧时集气瓶底部的水是为了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
故答案为: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4)待火柴将燃尽的时候才将铁丝伸入集气瓶中,原因是防止火柴燃烧消耗氧气,使铁丝无法燃烧。
故答案为:防止火柴燃烧消耗氧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20.【分析】(1)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 胶头滴管;
(2)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的仪器是铁架台;
(3)用作量取一定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量筒;
(4)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是酒精灯;
(5)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的是烧杯;
(6)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的是集气瓶.
【解答】解:(1)用来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仪器是 胶头滴管;
(2)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的仪器是铁架台;
(3)用作量取一定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量筒;
(4)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是酒精灯;
(5)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的是烧杯;
(6)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的是集气瓶.
故答案为:(1)g (2)a (4)h (6)e
【点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了解常见仪器的作用和名称,是同学们必须掌握的知识.
三、实验题(共40分)
21.【分析】(1)B烧杯中本来就有水,开始B烧杯中的溶液不变红就说明水不能使酚酞变红;
(2)结合表中的实验内容和现象分析即可。
【解答】解:(1)实验猜想一肯定不成立,原因是B烧杯中本来就有水。
(2)将其中一片干燥滤纸放入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中,滤纸不变色,猜想二错误,再放入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中,说明氨气溶解在水中形成氨水,猜想三正确。
故答案为:(1)B烧杯中本来就有水,开始B烧杯中的溶液不变红就说明水不能使酚酞变红;错误;红。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微观粒子的特征及其酸碱性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相互作用显色的情况,难度不大。
22.【分析】(1)根据E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应该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注射器可以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进行分析;
(2)根据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进行分析;
(3)根据检查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
(4)根据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气体不纯的原因可能是集气瓶没有装满水进行分析。
【解答】解:(1)E装置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如用注射器C替换长颈漏斗;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不易溶于水,收集装置可选用F或G4固体时,应选用的仪器是药匙、二氧化锰和氧气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至没过长颈漏斗下端处,将注射器C连接到装置E的导管口处,若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
(4)使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发现气体不纯。
故答案为:(1)过氧化氢水+氧气;(2)D;F或G;高锰酸钾;
(3)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
(4)集气瓶没有装满水。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
23.【分析】白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白烟,放热,生成五氧化二磷;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解答】解:[现象分析]
(1)白磷燃烧的现象是燃烧,产生白烟,足量的白磷在锥形瓶中未能全部燃烧;
白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白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故答案为:燃烧,产生白烟;不支持五氧化二磷。
(2)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白磷燃烧放热,气球变大,氧气被消耗,气球缩小。
故答案为:先变大后变小。
(3)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②当注射器中的水还剩下50mL﹣230mL×。
故答案为:5mL。
[得出结论]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体积分数为:=。
故答案为:五分之一。
【点评】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24.【分析】(1)根据实验结论,推断反应时间;催化剂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2)按照对比实验的要求,找到变量,说明其影响的因素;
(3)根据对比实验唯一变量的原则,选择催化剂用量;根据实验所需时间,得出实验结论;
(4)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据此书写文字表达式。
【解答】解:(1)实验结论为氧化铜加快氯酸钾分解速率,所以可知t1>t2;氧化铜作为催化剂,可知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故答案为:>;质量。
(2)②和③的不同是催化剂种类,其他条件相同;
故答案为:确定催化剂种类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③和④作为对比实验,可以看到变量为温度,因此加入二氧化锰的质量为7.5g3>t7,说明制取相同体积氧气时,温度高所需的时间少,因此可以得出温度越高;
故答案为:温度越高,化学反应越快。
(4)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书写文字表达式不需要配平及气体符号;
故答案为: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点评】根据已有知识,在情景相似的情况下,进行知识地大胆迁移,是解决新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25.【分析】(1)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
(2)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是发生火灾。
(3)隔绝氧气可以灭火。
(4)不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量筒。
(5)根据提供信息可以判断相关方面的问题。
【解答】解:(1)根据以上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是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化学性质是可燃性;
酒精的用途是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
故填:无色、透明,易挥发;可燃性。
(2)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发生火灾。
故填:发生火灾。
(3)实验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
故填:用湿抹布盖灭。
(4)下列仪器不能用酒精灯加热的是量筒。
故填:C。
(5)①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在另一端管口点燃,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故填:气态。
②由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通过表中石蜡,物质燃烧时,由此推测:钠的沸点低于燃烧时的温度,有火焰产生。
故填:沸点;燃烧时温度高于沸点;有。
③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产生火焰,硫的沸点低于硫燃烧时的温度。
故填:沸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选项
事实
解释
A
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
分子间有间隔
B
端午时节粽飘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
C
氧化汞分解成汞和氧气
分子可以再分
D
物体的热胀冷缩
分子大小是可以改变的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一张滤纸浸入酚酞溶液中,1min后取出,悬挂在通风处晾干
将其中一片干燥滤纸放入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中
滤纸不变色
氨气 (选填“能”或“不能”)使酚酞变红,猜想二
(选填“正确”或“错误”)
在另一片滤纸上滴几滴蒸馏水,再放入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中
滤纸变成 色
氨气溶解在水中形成氨水,氨水能使酚酞变红,猜想三 (选填“正确”或“错误”)
序号
KClO3的质量
其他物质的质量
温度
氧气的体积
反应所需时间
①
2.0克
330℃
100mL
t1
②
2.0克
CuO 0.5克
330℃
100mL
t2
③
2.0克
MnO2 0.5克
330℃
100mL
t3
④
2.0克
MnO2 克
380℃
100mL
t4
物质
熔点/℃
沸点/℃
燃烧时温度/℃
石蜡
50~70
300~550
约600
铁
1535
2750
约1800
钠
97.8
883
约1400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共16页。
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第四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德州市宁津县第四实验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