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白石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展开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白石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1分)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高粱酿酒B.滴水成冰C.氢气爆炸D.钻木取火
2.(1分)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B.取用固体
C.量取液体D.加热液体
3.(1分)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通过多种途径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下列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
A.沉淀B.吸附C.过滤D.蒸馏
4.(1分)如图所示,向盛水的烧杯中放入一小粒品红,一段时间后,此实验能说明:①分子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②分子大,原子小 ③分子可再分( )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5.(1分)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B.水在化学反应中只充当溶剂不参加反应
C.矿泉水是纯天然饮品,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D.电解水实验证明了水的组成,且证明了原子与分子的区别
6.(1分)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能构成分子,但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只能重新组合
C.碳﹣12原子和碳﹣13原子的中子数相同
D.原子中一定含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
7.(1分)下列物质都属于纯净物的一组是( )
①冰水混合物 ②洁净的空气 ③液氮 ④石灰水。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8.(1分)下列观点,我不赞同的是( )
A.肥皂水可以区别硬水和软水
B.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C.加入净水剂(如明矾),不能使硬水转化成软水
D.1体积水与1体积酒精混合得2体积溶液
9.(1分)下列对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分解了
B.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C.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
10.(1分)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它们的叙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
A.②表示的是阴离子
B.①②③④表示的是四种不同元素
C.③属于金属元素
D.①③所表示的粒子化学性质相似
11.(1分)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里加热冰,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水分子间的间隔:②>③
B.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①>③
C.水分子的质量:①=②=③
D.②→③的过程中水发生了分解
12.(1分)对下列物质构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金属单质
B.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气体单质
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化合物
D.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化合物
13.(1分)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在不断运动的粒子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种粒子
C.分子、原子、离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
D.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14.(1分)下列化学反应中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的是( )
A.镁+氧气氧化镁
B.石蜡+氧气 水+二氧化碳
C.碳酸氢钠碳酸钠+水+二氧化碳
D.氢气+氮气氨气
二、填空题(每空一分,共36分)
15.(8分)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某家用净水机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净水机中,颗粒活性炭可去除异味和余氯 性。
(2)为区分软水和硬水将等量的肥皂水分别滴加到盛有等量软水、硬水的试管中,振荡,试管中产生较多泡沫的为 。
(3)李晓同学将浑浊的河水样品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粉末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儿后,请问:
①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 ,其作用是 ;
②过滤后发现,滤液仍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
(4)如图3是电解水的实验示意图,试管a中的气体是 。电解水的符号表达式是 。
(5)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措施应提倡的是 。
A.用淘米水浇花
B.用喷灌方式灌溉园林
C.久置的桶装水直接倒掉
16.(3分)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科学。
分析图得出:①②③表示物质是由 构成的;④的名称是 ;在原子中,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17.(6分)将下列空格里填上适当概念的序号:①物理变化;②化学变化;③物理性质
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 ,把块状硫研成粉末 ,将少量硫粉放在燃烧匙中加热,硫慢慢熔化 ,继续加热,硫的蒸气被点燃,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生成的气体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 ,这说明硫具有可燃性 .
18.(2分)(填字母)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化合物的是 。
19.(8分)小静学习了第二单元后,知道了世界万物由微粒构成,如图是前20号常见元素和粒子的相关信息
(1)图中一共涉及到的元素有 种;X= 。
(2)请写出写出微粒A、B、C、D的符号:A、 ;B、 ;C、 ;D、 ,钙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
(3)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填序号)。
20.(9分)元素周期表是能从微观结构角度分析宏观元素及对应物质性质的重要工具。请分析信息回答问题:
(1)12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 (用微粒符号表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用符号表示)。
(2)元素周期表中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 。
(3)如表是三种原子的基本构成,请根据表中信息回答:
(4)这三种原子都属于 (填名称)。
(5)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 (填序号)。
①质子数
②中子数
③质子数和中子数
④最外层电子数
(6)小明同学对金属的有关化学性质进行梳理和总结。请完成下列问题。
对图2中几种金属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进行分析,发现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都 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电子变成阳离子,小明同学判断D和E的化学性质相似,他的依据是 。
(7)2022年1月19日,首个《国际防治汞污染公约》发布。图3为元素汞的信息,从图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一项是 。
A.汞属于非金属元素
B.汞的核电荷数为80
C.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g
D.在化学反应中,汞原子容易得到电子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白石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本大题共14分)
1.【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高粱酿酒,属于化学变化;
B、滴水成冰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正确;
C、氢气爆炸生成水,属于化学变化;
D、钻木取火;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
2.【分析】A、根据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量取液体时;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3.【分析】根据已有的水的净化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蒸馏得到的水中不含有任何的杂质,是净水程度最高的方法,据此解答。
【解答】解:
A、沉淀除去的是不溶性固体杂质,故净化的程度不高;
B、吸附除去的是水中的异味,故净化的程度不高;
C、过滤除去的是不溶性固体杂质,故净化的程度不高;
D、蒸馏得到的是蒸馏水,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掌握的水的净化的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4.【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解答。
【解答】解:由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分子之间有间隔,品红分子不断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
故选:D。
【点评】明确分子的基本性质是解答本题关键。
5.【分析】欲正确解答本题,须知物质的构成,水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矿泉水的成分,电解水实验过程和原子与分子的区别.
【解答】解:A、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B、水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充当溶剂。故B不适合;
C、矿泉水中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在通常情况下、流量。故C不适合;
D、原子与分子的区别:①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解成原子。
②分子能独立存在,原子一般来说不能独立存在。
联系点: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是构成分子的微粒。
电解水实验中,水生成氧气和氢气。故D适合。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考查学生对一些概念的掌握和辨别能力.
6.【分析】A、根据物质构成的基本粒子考虑;
B、根据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变化情况考虑;
C、根据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考虑;
D、根据原子的结构考虑,注意氢原子的特殊性。
【解答】解:A、有的物质是由分子直接构成,故A错;
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C、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质子数相同,故C错;
D、构成原子的基本微粒是质子,但有的原子没有中子,故D错。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分子和原子的特点、区别,了解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7.【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解:①冰水混合物中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②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属于混合物。
③液氮中只含有液态的氮气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
④石灰水中含有水、氢氧化钙等。
故①③都属于纯净物。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此类题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分析】A、根据硬水和软水的鉴别进行分析;
B、根据活性炭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
C、根据明矾的用途进行分析;
D、根据分子的性质进行分析。
【解答】解:A、肥皂水可以区别硬水和软水,产生较多泡沐的是软水;
B、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故B正确;
C、加入净水剂(如明矾),使之沉降,故不能使硬水转化成软水;
D、1体积水与1体积酒精混合不能得2体积溶液,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进入对方的间隔中,故D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用途,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9.【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蔗糖加入水中后,是因为蔗糖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故选项解释错误。
B、水烧开后,是因为温度升高,故选项解释正确。
C、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向四周扩散,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氧气和液氧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0.【分析】A、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
B、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
C、根据核内的质子数,判断元素及元素的类别。
D、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解答】解:A、②质子数=1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B、①②③④的核内质子数分别为:8、16,②④属于同种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③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属于硫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D、①③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6,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1.【分析】根据水分子在不同状态时的性质以及间隔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间隔变大。
【解答】解:①是冰的状态,②是水的状态。
A.②是液态的水,水分子间的间隔:②<③;
B.①是冰的状态,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①<③;
C.在水的三态变化中,即水分子的质量:①=②=③;
D.②→③的过程中水没有发生改变,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水的三态变化以及分子的基本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2.【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铁属于金属单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D、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分析】A、根据分子、原子、离子都是不断运动的粒子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分子的微粒构成解答;
C、根据分子、原子、是显中性的粒子,离子带正电或负电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进行解答;
【解答】解:
A、分子、离子都是不断运动的粒子;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种粒子;
C、分子,离子带正电或负电;
D、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故正确;
故选:C。
【点评】通过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和分子、原子的构成,处理问题;了解常用物质的组成和物质的构成。
14.【分析】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故选项错误;
B、该反应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C、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故选项错误;
D、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化合反应的特征(“多变一”)、分解反应的特征(“一变多”)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每空一分,共36分)
15.【分析】(1)根据活性炭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分析;
(2)根据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分析;
(3)根据过滤操作分析;
(4)根据“正氧负氢,氢二氧一分析;
(5)根据节约用水措施分析。
【解答】解:(1)某家用净水机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净水机中,是因为活性炭具有良好的吸附性;
(2)为区分软水和硬水将等量的肥皂水分别滴加到盛有等量软水、硬水的试管中,试管中产生较多泡沫的为软水;
(3)①图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玻璃棒,其作用是引流;引流;
②过滤后发现,滤液仍浑浊,从而使得滤液浑浊),使滤液仍然浑浊)或盛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
(4)根据“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电解水的符号表达式是:H2OH2+O2。故答案为:氢气;H2OH5+O2;
(5)A.用淘米水浇花,正确;
B.用喷灌方式灌溉园林,正确;
C.久置的桶装水直接倒掉,错误;
故选:A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电解水的实验结论、硬水与软水的转化与检验方法、净水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6.【分析】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原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①②③表示物质是由离子、原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不显电性,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故答案为:
离子、原子;原子核。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物质的微观构成、原子的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7.【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判断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是看是否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解答】解: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属于物质的颜色、状态属于物理性质,没有新的物质生成;硫慢慢熔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没有新物质生成;硫的蒸气被点燃,属于化学变化、状态属于物理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③;①;①;②;③;④.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他物质,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等,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等.
18.【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解答】解: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氧气和液氧都是由氧气分子构成的;D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B氧气和臭氧属于两种单质的混合物,E是过氧化氢和水组成的混合物;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19.【分析】元素周期表一格中信息: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符号表示元素符号,中间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方格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小圈和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据以上分析解答。
【解答】解:(1)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所以图示中含有四种元素,质子数=核外电子数,X=8;
(2)A粒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属于氟原子;B粒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符号为Cl,核外有18个电子,符号为Cl﹣;D粒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属于氩原子;钙原子核电荷数为20、8、5、2,因此钙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
(3)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A粒子B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故答案为:
(1)四;8;
(2)F;Cl﹣;Ar;2;
(3)B。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掌握周期表的结构特点及原子结构知识即可解答。
20.【分析】元素周期表一格中信息: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符号表示元素符号,中间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方格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小圈和圈内的数字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据以上分析解答。
【解答】解:(1)12号元素为镁,镁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符号:Mg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
(2)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种类,周期表中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4)质子数决定了原子种类,这三种原子都属于碳原子;
(5)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故选④;
(6)对图6中几种金属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进行分析,发现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都少于4个;元素的性质是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他的依据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7)A.汞属于金属元素,故错误;
B.元素名称的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故正确;
C.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单位为“7”,故错误;
D.汞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故错误;
故选B。
故答案为:
(1)失去;Mg 2+;Al;
(2)质子数不同;
(4)碳原子;
(5)④;
(6)少于;失去;
(7)B。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掌握周期表的结构特点及元素的相关性质判断规律即可解答。名称
符号
质子数
中子数
最外层电子数
碳﹣12
C﹣12
6
6
4
碳﹣13
C﹣13
6
7
4
碳﹣14
C﹣14
6
8
4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宗圣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与简答,实验与探究,分析与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第一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化学试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 Ca-40,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下列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下列方法不能达到除杂目的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第一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化学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Ca-40,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下列实验设计正确的是,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下列方法不能达到除杂目的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