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第一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化学试题
展开九年级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g-24 S-32 C-135.5 Ca-40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其中,1~4小题各1分,5~10小题各2分,本大题共16分)
1. 如图表示构成物质微粒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的物质可能属于氧化物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示意图中是两种原子构成的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若分子中一种原子是氧原子,则这种物质是氧化物,故正确;
B、示意图是由三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故错误;
C、示意图是同种原子构成的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错误;
D、示意图是同种原子构成的一种分子,属于纯净物中的单质,故错误。
故选A。
2.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蜡烛熔化B. 铁水铸锅C. 纸张燃烧D. 海水晒盐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A、蜡烛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铁水铸您看到的资料都源自我们平台,20多万份试卷,家威杏 MXSJ663 每日最新,性比价最高锅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纸张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海水晒盐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3. 下列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A. 用蒸馏的方法软化硬水
B. 用燃烧法区分蚕丝和羊毛
C. 用pH试纸测得Na2CO3溶液pH为10.3
D. 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
【答案】A
【解析】
【详解】A、蒸馏是加热提高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回收冷凝水,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因此加热可以软化硬水,选项A正确;
B、蚕丝与羊毛都是蛋白质,燃烧都产烧焦的羽毛味,不能区分两者,选项B错误;
C、pH试纸测定的pH只能是整数,达不到小数点后一位的精度,选项C错误;
D、氨气溶于水形成碱性溶液,与石蕊试纸接触变蓝,而蓝色石蕊试纸颜色变化无法区分,选项D错误。故选A。
4.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铜片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气泡,溶液变为蓝色
B.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D.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铜片与稀硫酸反应,不反应,无明显变化,选项A不正确。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选项B正确。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选项C不正确。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选项D不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金属的化学性质等即可正确解答;但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现象和结论的区别。
5. 明确宏观现象的微观本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分子由氢、氧原子构成的
B. 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温度升高水银柱上升,说明温度升高原子间间隔变大
D.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说明构成它们的原子不同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B、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品红分子和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说明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故选项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C、温度升高水银柱上升,是因为温度升高原子间间隔变大的缘故,故选项解释正确,不符合题意;
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着明显差异,是因为它们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6. 将20克10%的盐酸和2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滴加石蕊试液,溶液为
A. 紫色B. 蓝色C. 红色D. 无法判断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化学方程式 HCl + NaOH=NaCl+H2O,参加反应的NaOH和HCl 之间质量比为40∶36.5,当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和盐酸混合后,NaOH溶液和盐酸中溶质质量相等,由于恰好反应时NaOH用量多,所以 HCl剩余,反应后溶液呈酸性,故能使石蕊溶液变红;故选C。
7. 下图表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施法中正确的是( )
A. X物质的溶解度大于Z物质的溶解度
B. 在t2℃时,X、Y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所含的X、Y两种物质的质量相等
C. 在t3℃时,Z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Z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 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X=Y>Z
【答案】C
【解析】
【详解】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故A错误;
B、在t2℃时,X、Y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所含的X、Y两种物质的质量不能确定,故B错误;
C、在t3℃时,Z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解度增大,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不变,所以Z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C正确;
D、t1℃时,Y物质的溶解度最大,X、Z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X、Y物质的溶解度增大,Z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所以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Y>X>Z,故D错误。
故选C。
8. 向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铁粉,反应完成后过滤,下列情况不可能存在的是
A. 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AgNO3、Cu(NO3)2、Fe(NO3)2
B. 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Cu(NO3)2、Fe(NO3)2
C. 滤纸上有Cu、Fe,滤液中有AgNO3、Fe(NO3)2
D. 滤纸上有Ag、Cu、Fe,滤液中有Fe(NO3)2
【答案】C
【解析】
【分析】(1)根据金属活动性:Fe> Cu>Ag
(2)根据金属活动性中相距远的先发生反应:
先反生的反应:
后反生的反应:;
(3)反应过程如下:
【详解】由分析可知:
A、若部分硝酸银反应,则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AgNO3、Cu(NO3)2、Fe(NO3)2,不符合题意;
B、若部分硝酸铜反应,则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Cu(NO3)2、Fe(NO3)2,不符合题意;
C、若滤纸上有Cu、Fe,则一定有Ag,滤液中AgNO3不可能存在,符合题意;
D、若铁粉过量,则滤纸上有Ag、Cu、Fe,滤液中有Fe(NO3)2,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 下列方法不能达到除杂目的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氯化钾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CaCO3在高温下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足量的铁粉能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A。
【点睛】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10. 下列物质的转化关系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A. ①③
B. ②③
C. ③
D. ①②③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①NaCl可以和AgNO3反应生成NaNO3和AgCl的沉淀;若NaNO3能一步转化为Na2SO4,生成物除了Na2SO4,还有硝酸盐,由于硝酸盐都能溶于水,没有沉淀生成,不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因而NaNO3不能一步转化为Na2SO4; Na2SO4可以和BaCl2反应生成NaCl 和BaSO4的沉淀,故①不符合题意;由于FeCl3中 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FeS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复分解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不发生变化,所以FeCl3不能一步转化为 FeSO4;同理 FeSO4也不能一步转化为Fe(OH)3; Fe(OH)3可以和HCl反应生成FeCl3和H2O,故②不符合题意; CO2可以和Na2O2反应生成O2和Na2CO3(或通过光合作用生成氧气);不充足的O2可以和C反应生成CO;CO和O2 (或灼热的Fe2O3粉末)反应生成CO2,故③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应选C。
【点睛】本题考查常见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熟练掌握各类物质的性质并形成知识网络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与简答
11. 用化学符号表示
(1)3个五氧化二磷分子______。
(2)一个铁离子______。
(3)钠元素______。
(4)最理想的清洁燃料______。
(5)汽水中的一种酸______。
(6)保持硫酸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
(7)表示出硝酸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答案】11. 3P2O5
12. Fe3+ 13. Na
14. H2 15. H2CO3
16. H2SO4 17.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3个五氧化二磷分子可表示为3P2O5,故填:3P2O5;
【小问2详解】
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一个铁离子可表示为Fe3+,故填:Fe3+;
【小问3详解】
根据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则钠元素符号为Na,故填:Na;
【小问4详解】
氢气燃烧产物是水,是最清洁的燃烧,其化学式为H2,故填:H2;
【小问5详解】
汽水中的酸是碳酸,其化学式为H2CO3,故填:H2CO3;
【小问6详解】
硫酸是由硫酸分子构成的,保持硫酸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硫酸分子,其化学式是H2SO4,故填:H2SO4;
【小问7详解】
硝酸铁中铁元素化合价为+3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氮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为0,则有(+3)+ [x+(-2)×3]×3=0,得x=+5价,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1不能省略,则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故填:。
12. “铁、锌、铜、铝”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_______性。
(2)工业上常用稀盐酸来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将一定质量的锌粒投入含有Cu(NO3)2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若滤液中只含一种溶质,则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__。
【答案】 ①. 延展 ②. ③. 铜和铁(或Cu和Fe)
【解析】
【详解】(1)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延展性;
(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金属活动性:Zn>Fe>Cu,将一定质量的锌粒投入含有硝酸铜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锌先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待硝酸铜完全反应后,锌与硝酸亚铁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铁,充分反应后过滤,若滤液中只含一种溶质,说明只含硝酸锌,故硝酸铜、硝酸亚铁已经完全反应,故滤渣中一定含铜、铁,可能含锌。
13.
(1)城市家用燃料是天然气,天然气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质量相等的四种物质:①H2,②CH4,③CO,④C2H5OH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填序号)。
【答案】(1)
(2)①②④③
【解析】
【小问1详解】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设H2、CH4、CO、C2H5OH的质量都为1g,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消耗氧气的质量分别为、、、;
因此质量相等的①H2,②CH4,③CO,④C2H5OH完全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①②④③。
14. 某白色固体甲主要成分为,可能含有、、和中的一种或几种杂质,为检验白色固体甲的成分并除去其中杂质,进行如下实验:
(1)写出生成白色固体丙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向无色溶液D中加入过量稀盐酸目的是_______。
(3)分析上述实验可知,白色固体甲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_______。
(4)若用上述实验中的A、B、C、D四种溶液鉴别稀和溶液,能达到鉴别目的的是_______。
【答案】(1)
(2)消耗未反应的碳酸钠 (3)氢氧化钠、氯化钾
(4)B、C、D三种溶液
【解析】
【分析】白色固体甲加水溶解后,得无色溶液A,滴加酚酞得无色溶液B,说明固体中一定不含氢氧化钠;加入过量氢氧化钠得白色沉淀,说明有氯化镁,沉淀是氢氧化镁;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得白色沉淀,说明有氯化钡,沉淀是碳酸钡,即白色固体丙是碳酸钡;无色溶液D最后得到氯化钠固体,加入过量稀盐酸的目的是消耗未反应的碳酸钠;分析上述实验可知,一定存在氯化镁和氯化钡,一定不存在氢氧化钠和氯化钾。
【小问1详解】
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得白色沉淀,说明有氯化钡,沉淀是碳酸钡,即白色固体丙是碳酸钡,所以生成白色固体丙的化学方程式,。
【小问2详解】
由于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即无色溶液D中含有碳酸钠,加入过量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即加入过量稀盐酸消耗了未反应的碳酸钠,最后得到氯化钠固体。所以向无色溶液D中加入过量稀盐酸的目的是消耗未反应的碳酸钠。
【小问3详解】
白色固体甲加水溶解后,得无色溶液A,滴加酚酞得无色溶液B,说明固体中一定不含氢氧化钠;无色溶液D最后得到氯化钠固体,说明白色固体甲中一定没有氯化钾。所以分析上述实验可知,白色固体甲中一定没有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钾。
【小问4详解】
溶液A:无色溶液A中一定有氯化镁、氯化钡,可能含有氯化钾,氯化镁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有白色沉淀生成,氯化钡可以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故现象相同,不能鉴别;
溶液B:无色溶液B中一定有氯化镁、氯化钡、酚酞,可能有氯化钾,分别将无色溶液B加入稀硫酸和氢氧化钠中后,氢氧化钠变红,而稀硫酸不能变红,故可以鉴别;
溶液C:无色溶液A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后,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故无色溶液C中含有氯化钡、氢氧化钠和氯化钠,可能含有氯化钾,将溶液C加入稀硫酸和氢氧化钠中后,稀硫酸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而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故可以鉴别;
溶液D:无色C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后,碳酸钠可以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故所得溶液D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氯化钠,可能含有氯化钾,将溶液D加入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后,稀硫酸溶液先无气泡,后有气泡冒出,氢氧化钠溶液无明显现象,故可以鉴别。
综上所述:用上述实验中的A、B、C、D四种溶液鉴别稀H2SO4和NaOH溶液,能达到鉴别目的的是B、C、D三种溶液。
三、实验与探究
15.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Na2CO3样品的纯度(样品中的杂质与稀盐酸不反应),小资料:无水CaCl2可作干燥剂,与CO2不反应。
(1)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2)装置中的“无水CaCl2”的作用是 ______ 。
(3)若反应前,称量整个装置及药品的总质量为598.6g,其中样品质量为6g; 打开分液漏斗向广口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 ,然后再第二次称量整个装置及药品的总质量为596.4g,则该样品的纯度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___ 。
【答案】 ①.
②. 吸收水蒸气 ③. 打开止水夹用打气筒自a向装置中鼓入空气 ④. 88.3%
【解析】
【详解】(1)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2)无水氯化钙可作干燥剂,能吸收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
(3)打开止水夹用打气筒自a向装置中鼓入空气,将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排出,发现前后质量减少了598.6g-596.4g=2.2g,即为二氧化碳质量,再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出碳酸钠质量;
设碳酸钠质量为x
x=5.3g
则碳酸钠纯度为=88.3%
16. 化学社团小组同学在探究金属和溶液反应规律时分别在①②两个试管中做了如图A的两个实验。
(1)写出试管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实验后将两个试管中的混合物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如图B所示,看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并测定混合后烧杯中溶液的pH为1,由此判断试管②中固体残渣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同学们对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溶质的成分产生了兴趣,几位同学纷纷做出猜想:
猜想一:含有AgNO3、Zn(NO3)2、ZnCl2、HNO3、HCl。
猜想二:含有AgNO3、Zn(NO3)2、HNO3。
猜想三:含有Zn(NO3)2、ZnCl2、HCl、HNO3。
猜想四:含有Zn(NO3)2、HNO3。
……
(3)你认为上述猜想不合理的是___________,从离子角度分析,其理由是___________。
(4)同学们继续进行探究,进行如下实验。
(5)实验方案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同学们经过讨论后一致认为实验方案____是错误的。
【答案】(1)
(2)Ag (3) ①. 猜想一 ②. 猜想一中氯离子和银离子会产生白色沉淀,不能共存
(4) ①. 稀盐酸 ②. 白色沉淀
(5) ①. ②. 猜想四中加入碳酸钠也会产生碳酸锌白色沉淀
【解析】
【小问1详解】
试管②中是镁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镁和银单质,其化学方程式是。
【小问2详解】
该混合物当中可产生的白色沉淀有银和锌单质,但混合后烧杯中溶液的pH为1,溶液为酸性,所以溶液与锌单质不能共存,故固体是银单质。化学式是Ag。
【小问3详解】
由于猜想一中的氯离子和银离子会产生白色沉淀,不能共存,该猜想错误。
【小问4详解】
①、盐酸会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②、在猜想三中,加入碳酸钠以后,碳酸根先和锌离子生成碳酸锌白色沉淀。
【小问5详解】
①、硝酸银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硝酸和氯化银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实验方案二中忽略了猜想四,猜想四中加入碳酸钠也会产生碳酸锌白色沉淀。
四、分析与计算(17题2分;18题4分本大题共6分)
17. 不经常锻炼人剧烈运动后会感到肌肉酸痛,这是身体内乳酸积累造成的。乳酸的化学式为C3H6O3,请根据化学式计算:
(1)乳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最简整数比)。
(2)乳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答案】(1)6:1:8
(2)40%
【解析】
【小问1详解】
乳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3):(1×6):(16×3)=6:1:8;
【小问2详解】
乳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8. 为测定氢氧化钠和硫酸钠混合物的组成情况,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混合物中氢氧化钠和硫酸钠质量的最简整数比为______。
(2)在滴加氢氧化钡溶液的过程中,烧杯中各溶质质量的变化情况为______。
(3)所用氢氧化钡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列式计算)
【答案】(1)60:71
(2)硫酸钠减少,氢氧化钠增多
(3)解:设氢氧化钡的质量为y
氢氧化钡与硫酸钠生成氢氧化钠的质量=14.2g+17.1g-23.3g=8g,
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
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400g+23.3g-26.2g-197.1g=200g
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分数=
【解析】
【小问1详解】
氢氧化钡会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钠,可以根据方程式计算硫酸钠的质量,
设硫酸钠的质量为x
氢氧化钠的质量=26.2g-14.2g=12g,
氢氧化钠和硫酸钠的质量比=12g:14.2g=60:71;
【小问2详解】
滴加氢氧化钡,碳酸钠会减少,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的质量会增加,故填:硫酸钠减少,氢氧化钠增多;
【小问3详解】
根据硫酸钡沉淀的质量可以得出氢氧化钡的质量,根据最后得到5%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以求出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具体过程见答案。加入铁粉
发生的反应
滤渣成分
溶液中溶质成分
①部分硝酸银反应
Ag
Fe(NO3)2 、AgNO3 、Cu(NO3)2
②全部硝酸银反应
Ag
Fe(NO3)2 、Cu(NO3)2
③部分硝酸铜反应
Ag、Cu
Fe(NO3)2、 Cu(NO3)2、
④全部硝酸铜被反应
Ag、Cu
Fe(NO3)2
⑤铁粉过量
Ag、Cu、Fe
Fe(NO3)2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方法
A
CO(CO2)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
MnO2(KCl)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CaO 固体(CaCO3)
高温煅烧
D
FeCl2 溶液(CuCl2)
加入足量铁粉,过滤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一
①取烧杯中混合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
若有白色沉淀产生
猜想二正确
二
取烧杯中混合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碳酸钠溶液
②若有___________产生
猜想三正确
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第一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第一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化学试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5Ca-40,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下列实验设计正确的是,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下列方法不能达到除杂目的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第一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化学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第一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化学试题(图片版无答案),共6页。
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第一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化学试题: 这是一份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第一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化学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