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2025届数学九上开学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2025届数学九上开学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答案】,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4分)若分式无意义,则( )
A.B.C.D.
2、(4分)二十一世纪,纳米技术将被广泛应用,纳米是长度计量单位,1 纳米=0.000000001 米, 则 5 纳米可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米B.米C. 米D. 米
3、(4分)下列函数中,y随x的增大而减少的函数是( )
A.y=2x+8 B.y=-2+4x C.y=-2x+8 D.y=4x
4、(4分)若代数式有意义,则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
A.B.且C.且D.
5、(4分)已知x,y满足,则以x,y的值为两边长的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 )
A.20或16B.20C.16D.以上答案都不对
6、(4分)下列各组数中,不是勾股数的为( )
A.3,4,5B.6,8,10C.5,12,13D.5,7,10
7、(4分)已知: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是(1,0),(0,3),将线段AB平移,平移后点A的对应点A′的坐标是(2,﹣1),那么点B的对应点B′的坐标是( )
A.(2,1)B.(2,3)C.(2,2)D.(1,2)
8、(4分)一次信息技术模拟测试后,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随机统计了九年级20名学生的成绩记录如下:有5人得10分,6人得9分,5人得8分,4人得7分这20名学生成绩的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
A.10分,9分B.9分,10分C.9分,9分D.分,9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4分)4的算术平方根是 .
10、(4分)点 P(1,﹣3)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_____.
11、(4分)如图,矩形的对角线相交于点,过点作交于点,若,的面积为6,则___.
12、(4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如果以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满足条件的所有点的坐标为___________.
13、(4分)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
14、(12分)如图,在□ABCD中,E、F为对角线BD上的两点,且∠DAE=∠BCF.
(1)求证:AE=CF;
(2)求证:AE∥CF.
15、(8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1个单位长度的正方形).
(1)将沿轴方向向左平移6个单位,画出平移后得到的.
(2)将绕着点顺时针旋转,画出旋转后得到的;直接写出点的坐标.
(3)作出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的,并直接写出的坐标.
16、(8分)如图,在中,,从点为圆心,长为半径画弧交线段于点,以点为圆心长为半径画弧交线段于点,连结.
(1)若,求的度数:
(2)设.
①请用含的代数式表示与的长;
②与的长能同时是方程的根吗?说明理由.
17、(10分)在菱形中,,点是射线上一动点,以为边向右侧作等边,点的位置随着点的位置变化而变化.
(1)如图1,当点在菱形内部或边上时,连接,与的数量关系是______,与的位置关系是______;
(2)当点在菱形外部时,(1)中的结论是否还成立?若成立,请予以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选择图2,图3中的一种情况予以证明或说理);
(3)如图4,当点在线段的延长线上时,连接,若,,求四边形的面积.
18、(10分)(1)解不等式:
(2)解方程:
B卷(50分)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9、(4分)不等式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0、(4分)已知方程ax2+7x﹣2=0的一个根是﹣2,则a的值是_____.
21、(4分)不改变分式的值,使分子、分母的第一项系数都是正数,则=_____.
22、(4分)在△ABC中,AB=,AC=5,若BC边上的高等于3,则BC边的长为_____.
23、(4分)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D=5,AB=1.若M为射线AD上的一个动点,将△ABM沿BM折叠得到△NBM.若△NBC是直角三角形.则所有符合条件的M点所对应的AM长度的和为_____.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24、(8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l1:y=﹣x+2向下平移1个单位后,得到直线l2,l2交x轴于点A,点P是直线l1上一动点,过点P作PQ∥y轴交l2于点Q
(1)求出点A的坐标;
(2)连接AP,当△APQ为以PQ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时,求点P和点Q的坐标;
(3)点B为OA的中点,连接OQ、BQ,若点P在y轴的左侧,M为直线y=﹣1上一动点,当△PQM与△BOQ全等时,求点M的坐标.
25、(10分)解方程:
(1)
(2)2x2﹣4x+1=0
26、(12分)阅读下面的材料:
解方程,这是一个一元四次方程,根据该方程的特点,
它的解法通常采用换元法降次:设,那么,于是原方程可变为
,解得.当时,,∴;当时,
,∴;
原方程有四个根: .
仿照上述换元法解下列方程:
(1)
(2) .
参考答案与详细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D
【解析】
根据分母等于零列式求解即可.
【详解】
由题意得
x-1=0,
∴.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当分母不等于零时,分式有意义;当分母等于零时,分式无意义.分式是否有意义与分子的取值无关.
2、C
【解析】
试题分析:绝对值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a×10﹣n,与较大数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
解:5纳米=5×10﹣9,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一般形式为a×10﹣n,其中1≤|a|<10,n为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0的个数所决定.
3、C
【解析】
试题分析:一次函数的图象有两种情况: ①当k>0时,函数的值随x的值增大而增大;②当k<0时,函数的的值随x的值增大而减小.
∵函数y随x的增大而减少,∴k<0, 符合条件的只有选项C,故答案选C.
考点: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4、B
【解析】
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定义结合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得出答案.
【详解】
∵代数式有意义,∴x﹣1≥0,且x﹣1≠0,
解得:x≥1且x≠1.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正确把握二次根式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5、B
【解析】
先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式求出x、y的值,再分4是腰长与底边两种情况讨论求解.
【详解】
解:根据题意得,4-x=0,y-8=0,
解得x=4,y=8,
①4是腰长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4、4、8,
∵4+4=8,
∴不能组成三角形,
②4是底边时,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4、8、8,
能组成三角形,周长=4+8+8=1,
所以,三角形的周长为1.
故选B.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绝对值非负数,算术平方根非负数的性质,根据几个非负数的和等于0,则每一个算式都等于0求出x、y的值是解题的关键,难点在于要分情况讨论并且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判断.
6、D
【解析】
满足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由此判断即可.
【详解】
解:、,此选项是勾股数;
、,此选项是勾股数;
、,此选项是勾股数;
、,此选项不是勾股数.
故选:.
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数,关键是掌握勾股数的定义.
7、D
【解析】
根据点A、A′的坐标确定出平移规律,然后根据规律求解点B′的坐标即可.
【详解】
∵A(1,0)的对应点A′的坐标为(2,﹣1),
∴平移规律为横坐标加1,纵坐标减1,
∵点B(0,3)的对应点为B′,
∴B′的坐标为(1,2).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平移,平移中点的变化规律是:横坐标右移加,左移减;纵坐标上移加,下移减,本题根据对应点的坐标确定出平移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8、C
【解析】
根据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进行分析.
【详解】
20名学生的成绩中第10,11个数的平均数是9,所以中位数是9,9分出现次数最多,所以众数是9.
故选:C
本题考核知识点:众数和中位数. 解题关键点:理解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9、1.
【解析】
试题分析:∵,∴4算术平方根为1.故答案为1.
考点:算术平方根.
10、(-1,3)
【解析】
根据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横坐标与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可知:点P(1,-3)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
【详解】
解:∵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横坐标与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
∴点P(1,-3)关于原点的对称点的坐标为(-1,3).
故答案为:(-1,3).
本题考查了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横坐标与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难度较小.
11、
【解析】
首先连接EC,由题意可得OE为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可得CE=AE,S△AOE=S△COE=2,继而可得AE•BC=1,则可求得AE的长,即EC的长,然后由勾股定理求得答案.
【详解】
解:连接EC.
∵四边形ABCD是矩形
∴AO=CO,且OE⊥AC,
∴OE垂直平分AC
∴CE=AE,S△AOE=S△COE=2,
∴S△AEC=2S△AOE=1.
∴AE•BC=1,
又∵BC=4,
∴AE=2,
∴EC=2.
∴BE=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以及三角形的面积问题.此题难度适中,正确做出图形的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
12、
【解析】
需要分类讨论:以AB为该平行四边形的边和对角线两种情况.
【详解】
解:如图,①当AB为该平行四边形的边时,AB=OC,
∵点A(1,1),B(-1,1),O(0,0)
∴点C坐标(-2,0)或(2,0)
②当AB为该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时,C(0,2).
故答案是:(-2,0)或(2,0)或(0,2).
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坐标与图形性质.解答本题关键要注意分两种情况进行求解.
13、x≥0且x≠1
【解析】
根据二次根式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分式分母不等于0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详解】
解:由题意得,x≥0且x−1≠0,
解得x≥0且x≠1.
故答案为:x≥0且x≠1.
本题考查了函数自变量的范围,一般从三个方面考虑:(1)当函数表达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1)当函数表达式是分式时,考虑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3)当函数表达式是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非负.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48分)
14、(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平行四边形性质得出AB=DC,AD=BC,AB∥CD,AD∥BC,推出∠ABF=∠CDE,∠ADE=∠CB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推出△DAE≌△BCF,即可得;
(2)由△DAE≌△BCF,得出∠DEA=∠BFC,从而得∠AEF=∠DFC,继而得AE∥CF.
试题解析:(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DC,AD=BC,AB∥CD,AD∥BC,
∴∠ABF=∠CDE,∠ADE=∠CBF,
在△DAE和△BCF中,,
∴△DAE≌△BCF(ASA),∴AE=CF;
(2)∵△DAE≌△BCF,∴∠DEA=∠BFC,∴∠AEF=∠DFC,∴AE∥CF.
15、(1)见解析;(2)见解析;;(3)见解析;.
【解析】
(1)图形的平移时,我们只需要把三个顶点ABC,按照点的平移方式,平移得到新点,然后顺次连接各点即为平移后的.
(2)首先只需要画出B,C旋转后的对应点,,然后顺次连接各点即为旋转过后的,然后写出坐标即可;
(3)首先依次画出点ABC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的对应点,然后顺次连接各点即可得到,然后写出坐标即可.
【详解】
解:(1)如图所示;
(2)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3)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本题的解题关键是:根据图形平移、旋转、中心对称的性质,找到对应点位置,顺次连接对应点即是变化后的图形;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运用点的平移时,横坐标满足“左(移)减右(移)加”,纵坐标满足“下(移)减上(移)加;旋转时找准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再进行画图.
16、(1);(2)①,;②是,理由见解析
【解析】
(1)根据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判断出△DBC是等边三角形,即可得到结论;
(2)①根据线段的和差即可得到结论;
②根据方程的解得定义,判断AD是方程的解,则当AD=BE时,同时是方程的解,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解:(1)∵,
,
又,
是等边三角形.
.
(2)①∵
又,
.
②∵
∴线段的长是方程的一个根.
若与的长同时是方程的根,则,
即,
,
,
∴当时,与的长同时是方程的根.
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边与角的方法,掌握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7、(1),;(2)结论仍然成立,理由:略;(3)
【解析】
(1)连接AC,根据菱形的性质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AP≌△CAE,再延长交于,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
(2)结论仍然成立.证明方法同(1);
(3)根据(2)可知△BAP≌△CAE,根据勾股定理分别求出AP和EC的长,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1)如图1中,结论:,.
理由:连接.
∵四边形是菱形,,
∴,都是等边三角形,,
∴,,
∵是等边三角形,
∴,,
∵,
∴,
,
∴,
∴,,
延长交于,
∵,
∴,
∴,即.
故答案为,.
(2)结论仍然成立.
理由:选图2,连接交于,设交于.
∵四边形是菱形,,
∴,都是等边三角形,,
∴,,
∵是等边三角形,
∴,,
∴.
,
∴,
∴,,
∵,
∴,
∴,即.
选图3,连接交于,设交于.
∵四边形ABCD是菱形,,
∴,都是等边三角形,,
∵是等边三角形,
∴,,
∴.
,
∴,
∴,,
∵,
∴,
∴,即.
(3),
由(2)可知,,
在菱形中,,
∴,
∵,,
在中,,
∴,
∵与是菱形的对角线,
∴,,
∴,
∴,,
∴,
在中,,
∴.
本题考查四边形综合题、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添加常用辅助线,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
18、(1);(2)
【解析】
(1)按照去分母、移项、合并同类项的步骤求解即可;
(2)按照去分母、系数化1的步骤求解即可.
【详解】
(1)去分母得
移项、合并得
解得
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
(2)去分母得
解得
经检验,是分式方程的解.
此题主要考查不等式以及分式方程的求解,熟练掌握,即可解题.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9、
【解析】
分析:首先进行去分母,然后进行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从而求出不等式的解.
详解:两边同乘以1得:x-6>4(1-x), 去括号得:x-6>4-4x,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5x>10, 解得:x>1.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解不等式,属于基础题型.理解不等式的性质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20、1
【解析】
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定义,将x=﹣2代入已知方程,通过一元一次方程来求a的值.
【详解】
解:根据题意知,x=﹣2满足方程ax2+7x﹣2=0,则1a﹣11﹣2=0,即1a﹣16=0,
解得,a=1.
故答案是:1.
考查的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即方程的解的定义.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就是能够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即用这个数代替未知数所得式子仍然成立.
21、
【解析】
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
原式==,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基本性质是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熟练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是解题关键.
22、9或1
【解析】
【分析】△ABC中,∠ACB分锐角和钝角两种:
①如图1,∠ACB是锐角时,根据勾股定理计算BD和CD的长可得BC的值;
②如图2,∠ACB是钝角时,同理得:CD=4,BD=5,根据BC=BD﹣CD代入可得结论.
【详解】有两种情况:
①如图1,∵AD是△ABC的高,
∴∠ADB=∠ADC=90°,
由勾股定理得:BD==5,
CD==4,
∴BC=BD+CD=5+4=9;
②如图2,同理得:CD=4,BD=5,
∴BC=BD﹣CD=5﹣4=1,
综上所述,BC的长为9或1;
故答案为:9或1.
【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运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关键,并注意运用了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问题.
23、5.
【解析】
根据四边形ABCD为矩形以及折叠的性质得到∠A=∠MNB=90°,由M为射线AD上的一个动点可知若△NBC是直角三角形,∠NBC=90°与∠NCB=90°都不符合题意,只有∠BNC=90°.然后分 N在矩形ABCD内部与 N在矩形ABCD外部两种情况进行讨论,利用勾股定理求得结论即可.
【详解】
∵四边形ABCD为矩形,
∴∠BAD=90°,
∵将△ABM沿BM折叠得到△NBM,
∴∠MAB=∠MNB=90°.
∵M为射线AD上的一个动点,△NBC是直角三角形,
∴∠NBC=90°与∠NCB=90°都不符合题意,
∴只有∠BNC=90°.
①
当∠BNC=90°,N在矩形ABCD内部,如图3.
∵∠BNC=∠MNB=90°,
∴M、N、C三点共线,
∵AB=BN=3,BC=5,∠BNC=90°,
∴NC=4.
设AM=MN=x,
∵MD=5﹣x,MC=4+x,
∴在Rt△MDC中,CD5+MD5=MC5,
35+(5﹣x)5=(4+x)5,
解得x=3;
当∠BNC=90°,N在矩形ABCD外部时,如图5.
∵∠BNC=∠MNB=90°,
∴M、C、N三点共线,
∵AB=BN=3,BC=5,∠BNC=90°,
∴NC=4,
设AM=MN=y,
∵MD=y﹣5,MC=y﹣4,
∴在Rt△MDC中,CD5+MD5=MC5,
35+(y﹣5)5=(y﹣4)5,
解得y=9,
则所有符合条件的M点所对应的AM和为3+9=5.
故答案为5.
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矩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难度适中.利用数形结合与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是解题的关键.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共30分)
24、(1)A(2,0);(2)P(3,),Q(3,﹣);(3)M(﹣1,﹣1)或(﹣1,8)
【解析】
(1)求出直线l2的解析式为y=﹣x+1,即可求A的坐标;
(2)设点P(x,﹣x+2),Q(x,﹣x+1),由AQ=AP,即可求P点坐标;
(3)设P(n,﹣n+2),M(m,﹣1),则Q(n,﹣n+1),可求出BQ=,OQ=,PM=,QM=,①当△PQM≌△BOQ时,PM=BQ,QM=OQ,结合勾股定理,求出m;②当△QPM≌△BOQ时,有PM=OQ,QM=BQ,结合勾股定理,求出m即可.
【详解】
解:(1)∵直线l1:y=﹣x+2向下平移1个单位后,得到直线l2,
∴直线l2的解析式为y=﹣x+1,
∵l2交x轴于点A,
∴A(2,0);
(2)当△APQ为以PQ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时,
∴AQ=AP,
∵点P是直线l1上一动点,
设点P(x,﹣x+2),
∵过点P作PQ∥y轴交l2于点Q
∴Q(x,﹣x+1),
∴(﹣x+2)2=(﹣x+1)2,
∴x=3,
∴P(3,),Q(3,﹣);
(3)∵点B为OA的中点,
∴B(1,0),
∴PQ=BO=1,
设P(n,﹣n+2),M(m,﹣1),则Q(n,﹣n+1),
∴BQ=,OQ=,
PM=,QM=,①
∵△PQM与△BOQ全等,
①当△PQM≌△BOQ时,
有PM=BQ,QM=OQ,
=,=,
∴n=2m﹣2,
∵点P在y轴的左侧,
∴n<0,
∴m<1,
∴m=﹣1,
∴M(﹣1,﹣1);
②当△QPM≌△BOQ时,
有PM=OQ,QM=BQ,
=,=,
∴n=﹣m,
∵点P在y轴的左侧,
∴n<0,
∴m>2,
∴m=8,
∴M(﹣1,8);
综上所述,M(﹣1,﹣1)或M(﹣1,8).1:y=﹣x+2向下平移1个单位后,得到直线l2,
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综合;熟练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特点,等腰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5、(1)无解;(2)x1=,x2=.
【解析】
(1)先把分式方程转化成整式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再进行检验即可;
(2)移项,系数化成1,配方,开方,即可的两个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
【详解】
解:(1)方程两边都乘以x(x﹣4)得:3x﹣4+x(x﹣4)=x(x﹣2),
解得:x=4,
检验:当x=4时,x(x﹣4)=0,所以x=4不是原方程的解,
即原方程无解;
(2)2x2﹣4x+1=0,
2x2﹣4x=﹣1,
x2﹣2x=﹣,
x2﹣2x+1=﹣+1,
(x﹣1)2=,
x﹣1=,
x1=,x2=.
本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和解一元二次方程,能把分式方程转化成整式方程是解(1)的关键,并且要注意检验;能正确配方是解(2)的关键.
26、(1);(2),为原方程的解
【解析】
(1)设,则由已知方程得到:,利用因式分解法求得该方程的解,然后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2)设,则由已知方程得到:,利用因式分解法求得该方程的解,然后进行检验即可.
【详解】
(1)令
∴
∴
∴,
∴舍,
∴
(2)令
∴
∴
∴
∴,
∴,
∴,
经检验,,为原方程的解.
本题主要考查了换元法,即把某个式子看作一个整体,用一个字母去代替它,实行等量替换.把一些形式复杂的方程通过换元的方法变成一元二次方程,从而达到降次的目的.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大鹏新区华侨中学数学九上开学调研试题【含答案】,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数学九上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如图,△OAB∽△OCD,OA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深圳大鹏新区九上数学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事件中,属于必然事件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