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统编版必修下册高一语文黄金知识点拓展专题08科普类文本阅读方法:《中国建筑的特征》选点精练(原卷版+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统编版必修下册高一语文黄金知识点拓展专题08科普类文本阅读方法:《中国建筑的特征》选点精练(原卷版+解析)01
    统编版必修下册高一语文黄金知识点拓展专题08科普类文本阅读方法:《中国建筑的特征》选点精练(原卷版+解析)02
    统编版必修下册高一语文黄金知识点拓展专题08科普类文本阅读方法:《中国建筑的特征》选点精练(原卷版+解析)03
    还剩2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8* 中国建筑的特征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8* 中国建筑的特征练习,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阅读下文,完成小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中国动漫缺什么
    中国动画在历史上有过颇具特色的创作,比如《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等水墨风格、剪纸风格的作品,在一代人的生命记忆中长久存在。但是,这些今天被定位为艺术片的片子,都没有被现代的商业运作包装过,完全没有后续的延伸开发,看完之后觉得很好,但也就到此为止了。我们的动漫,在形成产业链和市场方面缺少很好的机制。
    史努比、米老鼠、KITTY猫、皮卡丘、机器猫,仅这5个可爱的“舶来”卡通,每年就从中国市场赚走6亿元,尚未成熟的产业链,导致中国动漫市场80%以上的盈利流向了日美等国。动漫要发展,它的原创能力和产业深度开发之间,要形成互相推动、互为因果的良性循环,这方面,迪斯尼的成功商业模式值得我们研究。在这个动画王国的产业链里,有动画片的创作,还有至休闲旅游等延伸产业。迪斯尼的动画明星们,吸引了众多旅游走进迪斯尼乐园;而一个迪斯尼乐园,又造就了众多需要看迪斯尼动画片的观众,反过来刺激了迪斯尼动画片的创作。业内人士注意到,许多国外动画片以相当低的价格向电视台出售播出的正是后续衍生产品开发的“大账”,看重的是动画片观众的购买力。国产原创动画,只有不停留在播放这一环节,着力形成产业链,才可能做大做强。
    据介绍,我国第一批动漫专业的本科生今年7月才能毕业,现在大部分从事动漫事业的人都是从其他领域转过来的,从动漫“发烧友”成长起来的,中国动漫产业缺人才,尤其是创造型人才。像这样的整体状况,这样的素质,要发展中国的动漫很困难。如果没有创造型的人才,这个产业只能是粗放型的产业。
    有专家形象地说,动漫艺术是一条河,人文与技术是这条河的两道护堤。我们要在人文关怀中关注技术的发展,在技术发展中深化人文关怀。动漫的背后有着很厚重的人文内涵,只有处理好人文与技术,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动漫这条河才会充满活力。
    动漫是基于技术文明的产物,现代科技催生了动漫之“动”,而这种新兴的技术文化仍然要承载人文关怀。表面看,动漫空间只是一个文化的产业空间,但是,现代的人性在这里得到孕育,并悄然成形。动漫空间里,有人文与技术的生态关系的综合呈现。技术只是一种工具,虽然计算机、摄影摄像等技术可以超越国度,但是,哪怕我们拿着同样的相机,但由于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拍出来的东西也可能不一样。同样的花木兰,美国人作了美国式的翻版和改造,如果是中国人处理,相信从造型、音乐,到对人性的理解等都会不一样。这背后,就是人文精神在闪耀。----《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动漫”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 )
    A.动漫是现代高科技的产物,今天的动漫作品其科技含量较高。
    B.我国拍摄的《大闹天宫》等作品到今天影响仍然很大。
    C.当代动漫中的人性观念是从其他类型艺术作品中借鉴过来的。
    D.动漫是一种新兴的技术文化,仍然需要包含人文关怀。
    2.中国动漫到底缺什么请选出文中讨论的主要问题( )
    ①完整产业链②创造型人才③人文关怀④开发机制⑤市场开发
    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③④D.②④⑤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动漫发展主要依靠现代技术的发展,技术水平越高发展越快,美国、日本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范例。
    B.史努比、米老鼠等形象的创造精巧构思,我们可以感受到厚重的人文内涵及浓浓的美国文化。
    C.处理好人文与技术,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动漫就会充满活力。反之,发展动漫会很困难,尤其是中国。
    D.我国动漫的发展之路,一定要先从民族传统与人文观照的角度出发,相信我们会拍出更适合国人口味的动漫作品。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核雕是民间艺术中的一绝。它是在植物果核上,利用其外形特点或起伏的变化,雕镂出各种人物、走兽、山水、楼、台、亭、阁等。核雕的原材料有核桃、桃核、橄榄核、象牙果核、杏核、樱桃核等等,最佳的是油橄榄核,体积仅有一节指头那么大。在这么小的橄榄核上进行雕刻,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正是由于其操作上的高难度,核雕技艺鲜有传人。
    果核雕刻的起源尚待考证。明清时期,我国大型雕塑艺术无大发展,然而小件雕塑品和工艺品的装饰制作却搞得生气勃勃,富于创造性。其中的桃核、杏核雕刻和橄榄核雕刻是一个颇有特色的品种,其作品的构思和雕刻都达到了极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境界,被人称作是“微雕神技,艺术奇葩”。明、清两代这种核雕的微雕艺术堪称一绝,当时京城和江浙一带官宦商贾中流行玩赏竹木牙雕等古玩奇珍,精湛而玲珑的核雕艺术品就是当时人们搜罗的热门艺术品之一。据史籍记载和文物考证,果核雕刻在明代已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明宣德年间,夏白眼在橄榄核上雕刻16个小孩,每个小孩仅有半粒米大小,眉目清晰。明代最有名的果核雕刻家是天启年间江苏虞山(今常熟)的王毅(字叔远,号初平山人)。他在天启二年(1622年)创作的“赤壁之舟”是果核雕刻史上的珍品。舟长约3厘米,高约厘米,中间为舱,上以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4扇,且能开合。窗旁雕栏上,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船首刻苏东坡及其好友黄鲁直、佛印和尚3人,其中苏东坡、黄鲁直两人共执一书阅读,而佛印和尚如同弥勒,袒胸露乳,左臂挂念珠,念珠历历可数。船尾横一楫,楫的左右各雕刻船夫一人。船背题款: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刻。字迹细如蚊足,又刻篆章“初平山人”。这件核舟成为后世果核雕刻名匠仿效的典范。“东坡赤壁泛舟图”,把核雕艺术推上了历史的高峰。明代文人魏学洢著有《核舟记》一文详记其事。新中国建立之后,《核舟记》被载入中学课本,核舟也因此名传华夏。
    自古至今,玩核的名人举不胜举,从明、清的皇帝,到王公大臣,从富贾巨商到三教九流,
    明熹宗朱由校自己亲自动手雕刻,清乾隆皇帝更是对核雕偏爱有加。他们把小小核雕作为一种垂挂在衣带、纨扇或是绣袋下面的坠物,作为装饰和点缀,一方面也可玩赏。后来至清代中期开始,核雕物品就不光作为坠物装饰和点缀了,许多橄榄核和胡桃核雕刻的工艺品专门供文人雅士或富家子弟摩挲把玩。用橄榄核雕刻的各种花船小船还可配上镂空雕刻的象牙、红木座架,陈设在微型博古架上供人欣赏。果核雕刻品价值也不断攀升,由把玩品逐渐变成了兼收藏、升值、欣赏、健身等多重功用于一身的工艺品。核雕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让无数藏家玩家惊叹和入迷,行情始终看好,这也激发了心灵手巧的艺人们的创作热情和才智。今天,核雕艺人们继承前人精湛的传统技艺,同时融入了新时代的内容和技法,把这一古老而又神奇的民间艺术推向又一个高峰。
    4.下列关于“核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核雕是在植物果核上利用果核的外形特点或起伏的变化雕刻各种人物、走兽、山水、楼、台、亭、阁等的一种民间艺术。
    B.核雕所选用的雕刻材料为核桃、桃核、橄榄核、象牙果核、杏核、樱桃核等比较坚硬的果核。
    C.核雕因所选雕刻材料体积小,雕刻难度大,雕刻技艺传人少而成为民间艺术中的一门绝技。
    D.核雕被人称为“微雕神技,艺术奇葩”,其构思和雕刻在明、清时期达到极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境界。
    5.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核雕起源待考,但其蓬勃发展于明、清,从皇帝到王公大臣,从富商巨贾到三教九流都玩核,甚至皇帝们都亲自动手雕刻。
    B.核雕艺术品一直是人们搜罗的热门艺术品之一,清朝中期,核雕不光用来装饰和点缀,还陈设在微型博古架上供人欣赏。
    C.王叔远的“东坡赤壁泛舟图”因其雕刻形象生动、布局精巧而成为核雕精品,明代时借助魏学洢的《核舟记》一文而广为人知。
    D.核雕这一古老而神奇的民间传统技艺,在新的时代,融入新的内容和技法,正走向新的高峰。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核雕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装饰物和点缀品,到把玩品、欣赏物再到可升值的收藏品这样一个功用转化的过程。
    B清朝中期以后,文人雅士或富家子弟在手中把玩一些橄榄核和胡桃核的核雕,核雕玩品除了具有欣赏还兼具有了健身的功用。
    C随着核雕价值的不断攀升,有些收藏者搜罗核雕不仅仅是为了赏玩和健身,还因其可升值取利。
    D对艺术有着执着追求的核雕艺人们随着果核雕刻品价值的不断攀升,他们的创造力被激发出来,核雕艺术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今人说到笔,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钢笔、铅笔等日常使用的书写工具。但历史上,笔曾专指毛笔。按流传甚广的说法,秦代名将蒙恬是毛笔的发明者。据《太平御览》引晋代张华《博物志》云:“蒙恬造笔。”但如此重要之贡献,《史记·蒙恬列传》中却无记载。《博物志》所云之“造”笔,可释为创造,亦可释为制造。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秦谓之笔,楚谓之聿”。而“聿”字在殷商时期便已现身。《礼记·曲礼》也有“史载笔,士载言”之句。清代大学者赵翼在《陔余丛考·造笔不始蒙恬》云:“笔不始于蒙恬明矣。或恬所造,精于前人,遂独擅其名耳。”乃公允之论也。
    考古发现已经证实,笔之起源,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1980年,考古工作者曾对陕西临潼的一座距今5000多年的墓葬进行发掘,出土了凹形石砚、研杵、染色物和陶制水杯等大量文物。而从彩陶的纹饰花纹表面,可辨认出毛笔描绘的痕迹,因而可推断出早在此时,先人便已开始使用毛笔或类似毛笔的书写工具。成熟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已出现“聿”字,属象形字,乃以手握住细杆进行书写之状。在湖南长沙和河南信阳的两处战国楚墓中,曾各出土过竹管毛笔一支,是目前发现的最早之毛笔实物。湖南长沙出土之笔,从其制作工艺和文物出土分布区域推断,最迟在战国时,毛笔已被广泛使用,但由于各诸侯国之间文化差异巨大,尚无统一名称。
    秦定天下后,蒙恬因功“拜为内史”,掌治京师。文案之事不能无笔,或许是其改进书写工具的动力与机缘。传蒙氏选用兔毫、竹管制笔,制笔方法是将笔杆一头镂空,以成毛腔,再将笔头毛塞于腔内,外加保护性竹套,以便于取笔和保护笔尖,笔之形制初备。蒙恬至少在笔的改进方面起过重要作用,应无争议。另一方面,秦一统华夏,各国称谓被弃不用,而以秦称为准,从而实现了“笔”的称谓之统一,亦功不可没。
    回顾历史,笔之主流大致经历了两个重要时代,先为宣笔时代,后为湖笔时代。宣笔发轫于两汉,兴起于魏晋。其时书法大兴,与制笔业相辅相成。东晋时,书圣王羲之曾撰《笔经》,极力推崇的“中山兔毫”即宣州陈氏之笔,唐宋时期,名士白居易、柳公权、欧阳修、梅尧臣、苏东坡等皆曾对宣笔有过极高评价。自元代始,制笔业进入湖笔时代。湖笔发轫于浙江省湖州市善琏镇。古时,善琏隶属湖州府,因而得名,善琏则被誉为“笔都”。《湖州府志》载:“湖州出笔,工通海内,制笔者皆湖人。”
    我国素来以文化立国,笔乃文之所出,化之利器,所以在传统社会地位突兀,内涵隽永。笔就是史官手中利器,历代史官直书所见所闻,以成信史,使后人了解历史原貌。为维护史官的尊严和秉笔直书之权力,历代先哲前仆后继,不惜家身。中国史笔之神圣,可见一斑。
    7.结合文意,下列各项中对“笔”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在今天,笔是一种日常使用的书写工具,包括毛笔、钢笔、铅笔等,但在中国相当长的一段历史上,笔曾专指毛笔。
    B.“笔”本来是秦国的称谓,但是在秦朝统一六国之后,全国以秦称为准,从而实现了“笔”的称谓之统一。
    C.在我国的历史上,笔的发展大致先后经历了湖笔时代和宣笔时代这两个重要时代,“湖州出笔,工通海内。”这表明湖州的毛笔在当时非常有名。
    D.“秦谓之笔,楚谓之聿”,而“聿”字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出现,属象形字,乃以手握住细杆进行书写之状,可见毛笔在殷商时期已经在使用。
    8.下列各项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白居易、柳公权、欧阳修、梅尧臣、苏东坡等皆曾对宣笔有过极高评价,可见,宣笔在唐宋时期达到兴盛时期。
    B.因为蒙恬担任内史,掌治京师,经常处理许多文案,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蒙氏改进书写工具。
    C.《礼记·曲礼》中的“史载笔”是说笔就是史官手中利器,历代史官直书所见所闻,以成信史,使后人了解历史原貌。
    D.因为笔在中国传统社会地位突出,所以中国的知识分子常常用笔来与邪恶的势力作斗争。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物志》所云之“造”笔,可释为创造,亦可释为制造,然而根据文意,应解释为“制造”更为合适。
    B.“蒙恬造笔”的说法虽然众说纷纭,但蒙恬至少在笔的改进方面起过重要作用,应无争议。
    C.制笔业的发展与书法的兴起总是相辅相成的,制笔业的发展会推动书法的进步,反过来,书法的发展又会推动制笔业的发展.
    D.从考古发现中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我国的先人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会使用毛笔写字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如今有一种重智商轻人格的偏见,似乎新型人才的成长,知识和智商才是合格的,什么人格、品德已经过时。其实,当今时代需要的新型人才,不但要有高智商,而且要有健全的人格。这是因为信息时代知识的创新活动,都是在集体协作中进行的,需要有善于同他人协作的品德和能力,需要人们遵守规则,讲究信誉。
    一个知名的企业向社会招聘高级管理人才,面试中有一道试题:"请写出你原来所在单位的最大秘密和对我公司有何价值"应聘者对此各陈所见,但最后被录用的却是一位对此题交白卷者。有人问及原因,老总回答说:"这样的人值得信任。"
    专家的研究表明,当今时代,一项事业的开拓,一个创新活动的成功,智力因素往往只占据20%-30%,人格要素占70%-80%。由此,人们对德才兼备又有深一层的认识,在重视智商的同时,还应致力于情商的提高。
    所谓情商是一种稳定存在的情绪、品质和人格素质。它包括个人驾驭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的能力;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个人了解自身感受、能够控制冲动和情绪波动、理智行事的能力;面对各种艰难考验时能保持乐观自信心态的能力。如果说智商测量的是你适宜从事什么工作,情商测量的则是你在这个工作中能否成功。可见,青年人在走向成才的奋斗中,既要开发智力,更要养成健康人格。智商如同飞鸟的双翅,情商有如翅上的羽毛,____________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够填补人们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不能同样填补道德的缺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些高智商的人却没有获得成功,究其自身原因,多发生在人格的残缺和扭曲上。
    10.应聘者对某试题交白卷却被录用,这件事说明了什么对此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聪明的不做胜过愚蠢的做。B.有创新精神才能出奇制胜。
    C.能保守秘密的人值得信任。D.人格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11.在文中空格处应填入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如果失去了双翅,羽毛也就无所依存、一无所用了
    如果失去了羽毛,鸟儿也就只能空有双翅、望天长叹了
    正是有了羽毛,飞鸟才能在广阔的天空展翅翱翔
    双翅与羽毛相辅相成,将飞鸟托上那蔚蓝的天空
    12.根据文章进行推断,下面全属于"情商"较高的一组是( )
    ①感情丰富,多愁善感;②一目十行,过目成诵;③宽容大度,善解人意;
    ④行事果决,遇变不惊;⑤知识渊博,学富五车;⑥不求闻达,知足常乐。
    A.①⑥ B.③④ C.①④⑥D.②③⑤
    五、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生态炸弹”——电脑
    “一台电脑实际上就是一枚生态炸弹!”一些环保专家这样大声疾呼。
    生产一台电脑大约要消耗吨燃料、水和化学物质等资源。即使是生产一台17英寸液晶显示器的电脑,也需消耗240公斤化石燃料,1500公斤水和22公斤各种化学物质。生产与电脑相关的元件,如芯片则必须在高度清洁无尘的车间内进行,连使用到的水也要经过特别处理。可见,生产电脑消耗的资源多,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更大。统计数字显示,生产电脑所需的化石燃料是电脑本身重量的10倍,而生产汽车和电冰箱所需的燃料只有自身重量的2倍。更令人担忧的是生产电脑显示器、芯片、印刷电路、塑料机壳等配件时,使用了大量有毒物质如石棉、砷、汞、铅、含溴防火材料。电脑工作温度升高时,这些有毒物质有可能散发到大气中,损害我们的健康。
    电脑配置还包括一些看不见的隐形“配置”,如石棉、砷、水银、铅、放射性物质等等。它们就隐藏在显像管、电子电路、机壳和主板中。电脑报废后,这些有毒物质如果处理不当,它们随时可能变成我们身边的“生态炸弹”。
    正因为电脑中存在这些有害物质,所以,电脑垃圾更难处理。如果采用焚烧的方法,必将直接污染大气、水源,甚至引起人员中毒;如果采用深埋的方法,有毒物质还将慢慢渗透出来,污染地下水层、庄稼和人,仍可能惹出大祸;如果回收处理,由于代价不菲,此项工作进展缓慢。美国IBM公司为处理报废电脑支付的费用是30美元每台,回收公司却觉得无利可图。所以,大部分国家的电脑垃圾不是废物利用,而是直接被送到垃圾站,甚至非法走私到第三世界国家,电脑就成为“生态炸弹”。
    测试表明,打印机、显示器、遥控器、摄录像机等所有电子产品在工作时,均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美国学者研究发现,各种电子设备在使用和操作过程中都有大量的不同波长和频率的电磁波释放出来,形成一种电子雾。这种电子雾充斥在空间,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东西,它容易引起人体生理功能紊乱,从而导致头痛、失眠、健忘等各种不良症状。电脑中的“隐形杀手”到底有多少,现在仍说不准。(摘自《百科知识》)
    13.下列文中第一段加粗加黑句子的论据,错误的一项是:( )
    A.生产与电脑相关的元件,对生产环境的要求非常高,即使是使用的水也有特殊标准。
    B.生产与电脑所需的燃料质量要求高,而且消耗的燃料非常多。
    C.生产电脑显示器、印刷电路、塑料机壳等配件时,使用了大量石棉、砷、汞、铅放射性物质和含溴防火材料等有毒物质。
    D.打印机、显示器等电脑配件在工作时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影响。
    14.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从电脑的生产流程、电脑生产工艺所需的材料、电脑工作和报废后的情况看,一台电脑实际上就是一枚生态炸弹。
    B.焚烧、深埋、回收是处理垃圾的常用方法,而这些方法并不适用于处理电脑垃圾。
    C.只要电脑工作温度升高时,材料中的有毒物质就会散发到大气中,损害我们的健康。
    D.所有电子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均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电子雾充斥空间,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15.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产一台17英寸液晶显示器的电脑所消耗的资源,要比平均生产一台普通电脑所消耗的资源少。
    B.生产一台电脑所需的燃料,比生产一台汽车所需的燃料还要多。
    C.处理电脑垃圾,关键是防止其中的有毒物质渗透出来危害环境,其难度比处理普通生产垃圾大得多,危险得多。
    D.如果政府部门制定新标准,新法规来规范电脑生产厂家主动回收报废电脑,将大大减少电脑产品的危害。
    六、(2020·新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巴巴看起来一点儿也不害怕。它不怕把它团团围住的兴奋的小孩,而是十分镇定地接受着加州夏日烈阳的炙烤。这种漫不经心的态度是能说得通的,因为它就生活在既安全又轻松的环境中。巴巴是一只肚皮雪白的穿山甲,这种惹人喜爱的动物约莫一只小猫那么大。它脸颊边缘的一圈毛好似山羊胡,粉色的脸颊下方是一截尖尖的、没有牙齿的口鼻——十分适合吸食蚂蚁和白蚁。它最具特色的是覆满头、身、四肢和尾巴的鳞片,这些浅橙色的鳞片层层叠叠,形成了一件防御力极强的外套。构成这些鳞片的成分和你的指甲一样,都是角蛋白。巴巴是圣迭戈动物园的形象大使,它性格温顺,训练得当,能参与各类公众活动。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常常把巴巴带到福利院、儿童医院等地方,为患病的孩子带去快乐,并向他们普及关于各类珍稀动物的科学知识。
    此时,罗布·奈特正用棉签轻轻擦拭它的脸部边缘,奈特是一名研究微观生命的学者,他研究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特别着迷存在于动物体内或体表的微生物。开展研究前,他首先得收集它们,收集蝴蝶的人会用网兜和罐子,奈特的工具则是棉签。他把棉签伸进巴巴的鼻孔,仅仅转上几秒钟,就足以让白色棉签头上沾满来自穿山甲体内的微生物。巴巴不仅是一只穿山甲,也是一个携带丰富微生物的聚合体:一些微生物生活在它的体内,绝大多数分布在肠道内,还有一些附着在它的脸部、肚子、爪子和鳞片表面。其实人类身上也寄宿着微生物,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一样——唯一的例外,是科学家在实验室无菌环境下极其小心地培育出来的极少数动物。我们身上仿佛在举办一场盛大的微生物展览,展品统称为微生物组。它们生活在我们的皮肤表面、身体内部,甚至是细胞内部。其中大部分是细菌,也有一些是其他的微小生命体,例如真菌(比如酵母菌)和古菌——后者的身份至今保持神秘,还有数量多到难以估量的病毒。
    海绵是结构很简单的动物,其静态的身体从来不超过几个细胞那么厚,即使如此,它们的周围也寄宿着活跃的微生物。有时候,通过显微镜都几乎看不到海绵的本体,因为它的上面覆满了微生物。北极熊漫步在北极的冰原之上,举目四望除了冰块别无其他,可实际上,它们身上仍紧紧簇拥着微生物。当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登上月球时,他们踏出的一小步既是人类的一大步,也是微生物的一大步。奥逊·威尔斯曾经说过:“我们孤独地出生,孤独地活着,又孤独地死去。”这句话并不正确。纵使我们“孑然一身”,也绝对不孤独,我们与许多生命体共同生活在一起。一些动物在还是未受精的卵子时就被微生物占据并在其中繁衍,还有一些动物在出生的那一瞬间就有了伙伴。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微生物从未缺席:我们吃东西时,它们也吃;我们旅行时,它们也结伴而行;我们死后,它们消化我们。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人体都自成一个动物园。
    我们观察白蚁、海绵时,也相当于在观察自身。它们身上的微生物或许与我们不同,但是都遵循相同的生存规律。珊瑚礁里的微生物因为经历污染和过度捕捞而变得杀气腾腾,人类肠道中的菌群在不健康的食物或抗生素的侵袭下也会让人发生奔涌的腹泻。老鼠肠道中的微生物会左右它们的行为,而我们自己肠道内的伙伴也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大脑。没有一个物种独自生存着,所有生命都居于布满微生物的环境之中,持久地往来、互动。微生物也会在动物之间迁移,在人体与土地、水、空气、建筑以及周围的环境之间跋涉,它们使我们彼此相连,也使我们与世界相连。
    我们在观察父母与朋友时,看到的都是由无数细胞组成的个体:由一颗独立的大脑指导行为,通过基因组调控生命活动。但这只是一个便于理解的假想系统。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支军团,从来都是“我们”,而不是“我”。忘记奥逊·威尔斯口中的“孤独”吧,请听从沃尔特·惠特曼的诗句:“我辽阔博大,我包罗万象。”
    (摘编自埃德·扬《我包罗万象》,郑李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层层叠叠的鳞片是巴巴的明显特征,这种由角蛋白构成的鳞片让它拥有了一件防御力极强的浅橙色“外套”。
    B.除了科学家们在实验室无菌环境下培育出的极少数动物,地球上所有生物的体表、体内,甚至细胞内部都聚集着微生物。
    C.我们肉眼很难直接看见细菌,却可以感受到它们带来的影响,比如当你腹泻时,可能就是你肠道菌群的稳定性遭到了破坏。
    D.以前我们认为个体是由一颗独立的大脑指导行为,通过基因组调控生命活动,但是微生物的研究证明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用可爱的动物园形象大使巴巴开篇,这种行文方式有助于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达到科学普及的目的。
    B.为了说明自然界中的动物身上都寄宿着微生物这一观点,作者使用了结构简单的海绵和结构复杂的北极熊这两个例证。
    C.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微生物与疾病联系在一起,作者针对这种看法,给读者普及了一种全新的观点:人类与微生物是共同生活的。
    D.“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支军团”“我们身上仿佛在举办一场盛大的微生物展览”“人体都自成一个动物园”,这三句话在本文中都表达了同一种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们踏出的一小步既是人类的一大步,也是微生物的一大步”,这说明在人类登上月球之前,月球上可能还没有地球上的微生物。
    B.“还有一些动物在出生的那一瞬间就有了伙伴”,当我们出生时,微生物会伴随我们而生,同理,当我们死亡后,微生物也会立即消亡。
    C.我们观察动物时,会发现某些动物身上的微生物与人类身上的微生物遵循着相同的生存规律,这些遵循相同规律的应该属于同一种微生物。
    D.微生物在人体与土地、水、空气、建筑以及周围的环境之间不断迁移时,会影响人体各器官的内部协调,进而损害人体的健康。
    4.下列选项,最能够支持第三、四自然段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
    A.古生物学家安德鲁·诺尔曾经说过:“动物就像整个演化蛋糕上的糖霜,细菌才是糖霜下的蛋糕本体。”
    B.生物学家玛格丽特·麦克福尔-恩盖表示:“它们(微生物)与动物紧密共生,动物的生命活动是通过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C.微生物学家们开展过“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会怎样”的思维实验,并得出结论:“地球上的大多数物种会灭绝,而幸存下来的物种,其数量也将大大减少。”
    D.生物学家勒内·杜博写道:“鼠疫、霍乱、黄热病都被写成了故事,排成了戏剧,拍成了电影,但却没有人漂亮地讲出肠道和胃部微生物发挥有益作用的故事。”
    5.如何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中国建筑的特征》科普类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中国动漫缺什么
    中国动画在历史上有过颇具特色的创作,比如《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等水墨风格、剪纸风格的作品,在一代人的生命记忆中长久存在。但是,这些今天被定位为艺术片的片子,都没有被现代的商业运作包装过,完全没有后续的延伸开发,看完之后觉得很好,但也就到此为止了。我们的动漫,在形成产业链和市场方面缺少很好的机制。
    史努比、米老鼠、KITTY猫、皮卡丘、机器猫,仅这5个可爱的“舶来”卡通,每年就从中国市场赚走6亿元,尚未成熟的产业链,导致中国动漫市场80%以上的盈利流向了日美等国。动漫要发展,它的原创能力和产业深度开发之间,要形成互相推动、互为因果的良性循环,这方面,迪斯尼的成功商业模式值得我们研究。在这个动画王国的产业链里,有动画片的创作,还有至休闲旅游等延伸产业。迪斯尼的动画明星们,吸引了众多旅游走进迪斯尼乐园;而一个迪斯尼乐园,又造就了众多需要看迪斯尼动画片的观众,反过来刺激了迪斯尼动画片的创作。业内人士注意到,许多国外动画片以相当低的价格向电视台出售播出的正是后续衍生产品开发的“大账”,看重的是动画片观众的购买力。国产原创动画,只有不停留在播放这一环节,着力形成产业链,才可能做大做强。
    据介绍,我国第一批动漫专业的本科生今年7月才能毕业,现在大部分从事动漫事业的人都是从其他领域转过来的,从动漫“发烧友”成长起来的,中国动漫产业缺人才,尤其是创造型人才。像这样的整体状况,这样的素质,要发展中国的动漫很困难。如果没有创造型的人才,这个产业只能是粗放型的产业。
    有专家形象地说,动漫艺术是一条河,人文与技术是这条河的两道护堤。我们要在人文关怀中关注技术的发展,在技术发展中深化人文关怀。动漫的背后有着很厚重的人文内涵,只有处理好人文与技术,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动漫这条河才会充满活力。
    动漫是基于技术文明的产物,现代科技催生了动漫之“动”,而这种新兴的技术文化仍然要承载人文关怀。表面看,动漫空间只是一个文化的产业空间,但是,现代的人性在这里得到孕育,并悄然成形。动漫空间里,有人文与技术的生态关系的综合呈现。技术只是一种工具,虽然计算机、摄影摄像等技术可以超越国度,但是,哪怕我们拿着同样的相机,但由于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拍出来的东西也可能不一样。同样的花木兰,美国人作了美国式的翻版和改造,如果是中国人处理,相信从造型、音乐,到对人性的理解等都会不一样。这背后,就是人文精神在闪耀。----《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动漫”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 )
    A.动漫是现代高科技的产物,今天的动漫作品其科技含量较高。
    B.我国拍摄的《大闹天宫》等作品到今天影响仍然很大。
    C.当代动漫中的人性观念是从其他类型艺术作品中借鉴过来的。
    D.动漫是一种新兴的技术文化,仍然需要包含人文关怀。
    【答案】D
    【解析】A.动漫是现代高科技的产物,错。B.今天影响仍然很大,错。C.人性观念是从其他类型艺术作品中借鉴过来的,错。
    2.中国动漫到底缺什么请选出文中讨论的主要问题( )
    ①完整产业链②创造型人才③人文关怀④开发机制⑤市场开发
    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③④D.②④⑤
    【答案】A
    【解析】结合“我们的动漫,在形成产业链和市场方面缺少很好的机制”“如果是中国人处理,相信从造型、音乐,到对人性的理解等都会不一样。这背后,就是人文精神在闪耀”可以得出答案:①②③。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动漫发展主要依靠现代技术的发展,技术水平越高发展越快,美国、日本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范例。
    B.史努比、米老鼠等形象的创造精巧构思,我们可以感受到厚重的人文内涵及浓浓的美国文化。
    C.处理好人文与技术,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动漫就会充满活力。反之,发展动漫会很困难,尤其是中国。
    D.我国动漫的发展之路,一定要先从民族传统与人文观照的角度出发,相信我们会拍出更适合国人口味的动漫作品。
    【答案】B
    【解析】A动漫发展主要依靠现代技术的发展,技术水平越高发展越快,错。C.反之,发展动漫会很困难,尤其是中国,错。D.一定要先从民族传统与人文观照的角度出发,无中生有。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核雕是民间艺术中的一绝。它是在植物果核上,利用其外形特点或起伏的变化,雕镂出各种人物、走兽、山水、楼、台、亭、阁等。核雕的原材料有核桃、桃核、橄榄核、象牙果核、杏核、樱桃核等等,最佳的是油橄榄核,体积仅有一节指头那么大。在这么小的橄榄核上进行雕刻,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正是由于其操作上的高难度,核雕技艺鲜有传人。
    果核雕刻的起源尚待考证。明清时期,我国大型雕塑艺术无大发展,然而小件雕塑品和工艺品的装饰制作却搞得生气勃勃,富于创造性。其中的桃核、杏核雕刻和橄榄核雕刻是一个颇有特色的品种,其作品的构思和雕刻都达到了极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境界,被人称作是“微雕神技,艺术奇葩”。明、清两代这种核雕的微雕艺术堪称一绝,当时京城和江浙一带官宦商贾中流行玩赏竹木牙雕等古玩奇珍,精湛而玲珑的核雕艺术品就是当时人们搜罗的热门艺术品之一。据史籍记载和文物考证,果核雕刻在明代已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明宣德年间,夏白眼在橄榄核上雕刻16个小孩,每个小孩仅有半粒米大小,眉目清晰。明代最有名的果核雕刻家是天启年间江苏虞山(今常熟)的王毅(字叔远,号初平山人)。他在天启二年(1622年)创作的“赤壁之舟”是果核雕刻史上的珍品。舟长约3厘米,高约厘米,中间为舱,上以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4扇,且能开合。窗旁雕栏上,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船首刻苏东坡及其好友黄鲁直、佛印和尚3人,其中苏东坡、黄鲁直两人共执一书阅读,而佛印和尚如同弥勒,袒胸露乳,左臂挂念珠,念珠历历可数。船尾横一楫,楫的左右各雕刻船夫一人。船背题款: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刻。字迹细如蚊足,又刻篆章“初平山人”。这件核舟成为后世果核雕刻名匠仿效的典范。“东坡赤壁泛舟图”,把核雕艺术推上了历史的高峰。明代文人魏学洢著有《核舟记》一文详记其事。新中国建立之后,《核舟记》被载入中学课本,核舟也因此名传华夏。
    自古至今,玩核的名人举不胜举,从明、清的皇帝,到王公大臣,从富贾巨商到三教九流,
    明熹宗朱由校自己亲自动手雕刻,清乾隆皇帝更是对核雕偏爱有加。他们把小小核雕作为一种垂挂在衣带、纨扇或是绣袋下面的坠物,作为装饰和点缀,一方面也可玩赏。后来至清代中期开始,核雕物品就不光作为坠物装饰和点缀了,许多橄榄核和胡桃核雕刻的工艺品专门供文人雅士或富家子弟摩挲把玩。用橄榄核雕刻的各种花船小船还可配上镂空雕刻的象牙、红木座架,陈设在微型博古架上供人欣赏。果核雕刻品价值也不断攀升,由把玩品逐渐变成了兼收藏、升值、欣赏、健身等多重功用于一身的工艺品。核雕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让无数藏家玩家惊叹和入迷,行情始终看好,这也激发了心灵手巧的艺人们的创作热情和才智。今天,核雕艺人们继承前人精湛的传统技艺,同时融入了新时代的内容和技法,把这一古老而又神奇的民间艺术推向又一个高峰。
    4.下列关于“核雕”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核雕是在植物果核上利用果核的外形特点或起伏的变化雕刻各种人物、走兽、山水、楼、台、亭、阁等的一种民间艺术。
    B.核雕所选用的雕刻材料为核桃、桃核、橄榄核、象牙果核、杏核、樱桃核等比较坚硬的果核。
    C.核雕因所选雕刻材料体积小,雕刻难度大,雕刻技艺传人少而成为民间艺术中的一门绝技。
    D.核雕被人称为“微雕神技,艺术奇葩”,其构思和雕刻在明、清时期达到极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境界。
    【答案】D
    【解析】核雕中的桃核、杏核和橄榄核雕在明清时期才因其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和艺术境界被称为“微雕神技,艺术奇葩”的。
    5.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核雕起源待考,但其蓬勃发展于明、清,从皇帝到王公大臣,从富商巨贾到三教九流都玩核,甚至皇帝们都亲自动手雕刻。
    B.核雕艺术品一直是人们搜罗的热门艺术品之一,清朝中期,核雕不光用来装饰和点缀,还陈设在微型博古架上供人欣赏。
    C.王叔远的“东坡赤壁泛舟图”因其雕刻形象生动、布局精巧而成为核雕精品,明代时借助魏学洢的《核舟记》一文而广为人知。
    D.核雕这一古老而神奇的民间传统技艺,在新的时代,融入新的内容和技法,正走向新的高峰。
    【答案】D
    【解析】A不是所有的皇帝都动手雕刻;B核雕是在明清时期成为人们搜罗的艺术品的;C明代时并不一定广为人知,是《核舟记》载入中学语文课本后才广为人知的。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核雕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装饰物和点缀品,到把玩品、欣赏物再到可升值的收藏品这样一个功用转化的过程。
    B清朝中期以后,文人雅士或富家子弟在手中把玩一些橄榄核和胡桃核的核雕,核雕玩品除了具有欣赏还兼具有了健身的功用。
    C随着核雕价值的不断攀升,有些收藏者搜罗核雕不仅仅是为了赏玩和健身,还因其可升值取利。
    D对艺术有着执着追求的核雕艺人们随着果核雕刻品价值的不断攀升,他们的创造力被激发出来,核雕艺术得到进一步发展。
    【答案】A
    【解析】核雕的功用最初是单一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功用越来越多,不是一个功用转化的过程。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今人说到笔,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钢笔、铅笔等日常使用的书写工具。但历史上,笔曾专指毛笔。按流传甚广的说法,秦代名将蒙恬是毛笔的发明者。据《太平御览》引晋代张华《博物志》云:“蒙恬造笔。”但如此重要之贡献,《史记·蒙恬列传》中却无记载。《博物志》所云之“造”笔,可释为创造,亦可释为制造。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云:“秦谓之笔,楚谓之聿”。而“聿”字在殷商时期便已现身。《礼记·曲礼》也有“史载笔,士载言”之句。清代大学者赵翼在《陔余丛考·造笔不始蒙恬》云:“笔不始于蒙恬明矣。或恬所造,精于前人,遂独擅其名耳。”乃公允之论也。
    考古发现已经证实,笔之起源,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1980年,考古工作者曾对陕西临潼的一座距今5000多年的墓葬进行发掘,出土了凹形石砚、研杵、染色物和陶制水杯等大量文物。而从彩陶的纹饰花纹表面,可辨认出毛笔描绘的痕迹,因而可推断出早在此时,先人便已开始使用毛笔或类似毛笔的书写工具。成熟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已出现“聿”字,属象形字,乃以手握住细杆进行书写之状。在湖南长沙和河南信阳的两处战国楚墓中,曾各出土过竹管毛笔一支,是目前发现的最早之毛笔实物。湖南长沙出土之笔,从其制作工艺和文物出土分布区域推断,最迟在战国时,毛笔已被广泛使用,但由于各诸侯国之间文化差异巨大,尚无统一名称。
    秦定天下后,蒙恬因功“拜为内史”,掌治京师。文案之事不能无笔,或许是其改进书写工具的动力与机缘。传蒙氏选用兔毫、竹管制笔,制笔方法是将笔杆一头镂空,以成毛腔,再将笔头毛塞于腔内,外加保护性竹套,以便于取笔和保护笔尖,笔之形制初备。蒙恬至少在笔的改进方面起过重要作用,应无争议。另一方面,秦一统华夏,各国称谓被弃不用,而以秦称为准,从而实现了“笔”的称谓之统一,亦功不可没。
    回顾历史,笔之主流大致经历了两个重要时代,先为宣笔时代,后为湖笔时代。宣笔发轫于两汉,兴起于魏晋。其时书法大兴,与制笔业相辅相成。东晋时,书圣王羲之曾撰《笔经》,极力推崇的“中山兔毫”即宣州陈氏之笔,唐宋时期,名士白居易、柳公权、欧阳修、梅尧臣、苏东坡等皆曾对宣笔有过极高评价。自元代始,制笔业进入湖笔时代。湖笔发轫于浙江省湖州市善琏镇。古时,善琏隶属湖州府,因而得名,善琏则被誉为“笔都”。《湖州府志》载:“湖州出笔,工通海内,制笔者皆湖人。”
    我国素来以文化立国,笔乃文之所出,化之利器,所以在传统社会地位突兀,内涵隽永。笔就是史官手中利器,历代史官直书所见所闻,以成信史,使后人了解历史原貌。为维护史官的尊严和秉笔直书之权力,历代先哲前仆后继,不惜家身。中国史笔之神圣,可见一斑。
    7.结合文意,下列各项中对“笔”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在今天,笔是一种日常使用的书写工具,包括毛笔、钢笔、铅笔等,但在中国相当长的一段历史上,笔曾专指毛笔。
    B.“笔”本来是秦国的称谓,但是在秦朝统一六国之后,全国以秦称为准,从而实现了“笔”的称谓之统一。
    C.在我国的历史上,笔的发展大致先后经历了湖笔时代和宣笔时代这两个重要时代,“湖州出笔,工通海内。”这表明湖州的毛笔在当时非常有名。
    D.“秦谓之笔,楚谓之聿”,而“聿”字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出现,属象形字,乃以手握住细杆进行书写之状,可见毛笔在殷商时期已经在使用。
    【答案】C
    【解析】颠倒顺序,应是“宣笔时代和湖笔时代”。
    8.下列各项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白居易、柳公权、欧阳修、梅尧臣、苏东坡等皆曾对宣笔有过极高评价,可见,宣笔在唐宋时期达到兴盛时期。
    B.因为蒙恬担任内史,掌治京师,经常处理许多文案,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蒙氏改进书写工具。
    C.《礼记·曲礼》中的“史载笔”是说笔就是史官手中利器,历代史官直书所见所闻,以成信史,使后人了解历史原貌。
    D.因为笔在中国传统社会地位突出,所以中国的知识分子常常用笔来与邪恶的势力作斗争。
    【答案】C
    【解析】A项兴盛时期应在魏晋;B项“为了提高工作效”于文无据,原文说“文案之事不能无笔”;D项颠倒因果,“中国的知识分子常常用笔来与邪恶的势力作斗争”是原因,“笔在中国传统社会地位突出”是结果。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物志》所云之“造”笔,可释为创造,亦可释为制造,然而根据文意,应解释为“制造”更为合适。
    B.“蒙恬造笔”的说法虽然众说纷纭,但蒙恬至少在笔的改进方面起过重要作用,应无争议。
    C.制笔业的发展与书法的兴起总是相辅相成的,制笔业的发展会推动书法的进步,反过来,书法的发展又会推动制笔业的发展.
    D.从考古发现中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我国的先人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会使用毛笔写字了。
    【答案】D
    【解析】推断无据,“使用毛笔写字”推断错误,应是用毛笔或者类似毛笔的东西来画彩陶,而不是写字。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如今有一种重智商轻人格的偏见,似乎新型人才的成长,知识和智商才是合格的,什么人格、品德已经过时。其实,当今时代需要的新型人才,不但要有高智商,而且要有健全的人格。这是因为信息时代知识的创新活动,都是在集体协作中进行的,需要有善于同他人协作的品德和能力,需要人们遵守规则,讲究信誉。
    一个知名的企业向社会招聘高级管理人才,面试中有一道试题:"请写出你原来所在单位的最大秘密和对我公司有何价值"应聘者对此各陈所见,但最后被录用的却是一位对此题交白卷者。有人问及原因,老总回答说:"这样的人值得信任。"
    专家的研究表明,当今时代,一项事业的开拓,一个创新活动的成功,智力因素往往只占据20%-30%,人格要素占70%-80%。由此,人们对德才兼备又有深一层的认识,在重视智商的同时,还应致力于情商的提高。
    所谓情商是一种稳定存在的情绪、品质和人格素质。它包括个人驾驭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的能力;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个人了解自身感受、能够控制冲动和情绪波动、理智行事的能力;面对各种艰难考验时能保持乐观自信心态的能力。如果说智商测量的是你适宜从事什么工作,情商测量的则是你在这个工作中能否成功。可见,青年人在走向成才的奋斗中,既要开发智力,更要养成健康人格。智商如同飞鸟的双翅,情商有如翅上的羽毛,____________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够填补人们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不能同样填补道德的缺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有些高智商的人却没有获得成功,究其自身原因,多发生在人格的残缺和扭曲上。
    10.应聘者对某试题交白卷却被录用,这件事说明了什么对此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聪明的不做胜过愚蠢的做。B.有创新精神才能出奇制胜。
    C.能保守秘密的人值得信任。D.人格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答案】C;
    【解析】A、B均脱离本文主旨,D上升到人格因素不对。
    11.在文中空格处应填入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如果失去了双翅,羽毛也就无所依存、一无所用了
    如果失去了羽毛,鸟儿也就只能空有双翅、望天长叹了
    正是有了羽毛,飞鸟才能在广阔的天空展翅翱翔
    双翅与羽毛相辅相成,将飞鸟托上那蔚蓝的天空
    【答案】B;
    【解析】②⑤属于“智商”高;①情绪不稳定,⑥满足于现状,不符合“情商”高的特点。
    12.根据文章进行推断,下面全属于"情商"较高的一组是( )
    ①感情丰富,多愁善感;②一目十行,过目成诵;③宽容大度,善解人意;
    ④行事果决,遇变不惊;⑤知识渊博,学富五车;⑥不求闻达,知足常乐。
    A.①⑥ B.③④ C.①④⑥D.②③⑤
    【答案】C
    【解析】上下文重在强调“情商”的作用,A强调“智商”,D平均用力,B从反面立意,不如C从正面立意与上文更衔接。
    五、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生态炸弹”——电脑
    “一台电脑实际上就是一枚生态炸弹!”一些环保专家这样大声疾呼。
    生产一台电脑大约要消耗吨燃料、水和化学物质等资源。即使是生产一台17英寸液晶显示器的电脑,也需消耗240公斤化石燃料,1500公斤水和22公斤各种化学物质。生产与电脑相关的元件,如芯片则必须在高度清洁无尘的车间内进行,连使用到的水也要经过特别处理。可见,生产电脑消耗的资源多,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更大。统计数字显示,生产电脑所需的化石燃料是电脑本身重量的10倍,而生产汽车和电冰箱所需的燃料只有自身重量的2倍。更令人担忧的是生产电脑显示器、芯片、印刷电路、塑料机壳等配件时,使用了大量有毒物质如石棉、砷、汞、铅、含溴防火材料。电脑工作温度升高时,这些有毒物质有可能散发到大气中,损害我们的健康。
    电脑配置还包括一些看不见的隐形“配置”,如石棉、砷、水银、铅、放射性物质等等。它们就隐藏在显像管、电子电路、机壳和主板中。电脑报废后,这些有毒物质如果处理不当,它们随时可能变成我们身边的“生态炸弹”。
    正因为电脑中存在这些有害物质,所以,电脑垃圾更难处理。如果采用焚烧的方法,必将直接污染大气、水源,甚至引起人员中毒;如果采用深埋的方法,有毒物质还将慢慢渗透出来,污染地下水层、庄稼和人,仍可能惹出大祸;如果回收处理,由于代价不菲,此项工作进展缓慢。美国IBM公司为处理报废电脑支付的费用是30美元每台,回收公司却觉得无利可图。所以,大部分国家的电脑垃圾不是废物利用,而是直接被送到垃圾站,甚至非法走私到第三世界国家,电脑就成为“生态炸弹”。
    测试表明,打印机、显示器、遥控器、摄录像机等所有电子产品在工作时,均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美国学者研究发现,各种电子设备在使用和操作过程中都有大量的不同波长和频率的电磁波释放出来,形成一种电子雾。这种电子雾充斥在空间,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东西,它容易引起人体生理功能紊乱,从而导致头痛、失眠、健忘等各种不良症状。电脑中的“隐形杀手”到底有多少,现在仍说不准。(摘自《百科知识》)
    13.下列文中第一段加粗加黑句子的论据,错误的一项是:( )
    A.生产与电脑相关的元件,对生产环境的要求非常高,即使是使用的水也有特殊标准。
    B.生产与电脑所需的燃料质量要求高,而且消耗的燃料非常多。
    C.生产电脑显示器、印刷电路、塑料机壳等配件时,使用了大量石棉、砷、汞、铅放射性物质和含溴防火材料等有毒物质。
    D.打印机、显示器等电脑配件在工作时会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影响。
    【答案】D
    【解析】D项是说电脑在工作时的情况,而不是电脑“生产”过程中的情
    14.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从电脑的生产流程、电脑生产工艺所需的材料、电脑工作和报废后的情况看,一台电脑实际上就是一枚生态炸弹。
    B.焚烧、深埋、回收是处理垃圾的常用方法,而这些方法并不适用于处理电脑垃圾。
    C.只要电脑工作温度升高时,材料中的有毒物质就会散发到大气中,损害我们的健康。
    D.所有电子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均有一种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的电子雾充斥空间,从而危害人体健康。
    【答案】C
    【解析】原文是“电脑工作温度升高时,这些有毒物质有可能散发到大气中”
    15.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产一台17英寸液晶显示器的电脑所消耗的资源,要比平均生产一台普通电脑所消耗的资源少。
    B.生产一台电脑所需的燃料,比生产一台汽车所需的燃料还要多。
    C.处理电脑垃圾,关键是防止其中的有毒物质渗透出来危害环境,其难度比处理普通生产垃圾大得多,危险得多。
    D.如果政府部门制定新标准,新法规来规范电脑生产厂家主动回收报废电脑,将大大减少电脑产品的危害。
    【答案】B
    【解析】由“生产电脑所需的化石燃料是电脑本身重量的10倍,而生产汽车和电冰箱所需的燃料只有自身重量的2倍,”不能得出“生产一台电脑所需的燃料,比生产一台汽车所需的燃料还要多”这一结论。
    六、(2020·新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巴巴看起来一点儿也不害怕。它不怕把它团团围住的兴奋的小孩,而是十分镇定地接受着加州夏日烈阳的炙烤。这种漫不经心的态度是能说得通的,因为它就生活在既安全又轻松的环境中。巴巴是一只肚皮雪白的穿山甲,这种惹人喜爱的动物约莫一只小猫那么大。它脸颊边缘的一圈毛好似山羊胡,粉色的脸颊下方是一截尖尖的、没有牙齿的口鼻——十分适合吸食蚂蚁和白蚁。它最具特色的是覆满头、身、四肢和尾巴的鳞片,这些浅橙色的鳞片层层叠叠,形成了一件防御力极强的外套。构成这些鳞片的成分和你的指甲一样,都是角蛋白。巴巴是圣迭戈动物园的形象大使,它性格温顺,训练得当,能参与各类公众活动。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常常把巴巴带到福利院、儿童医院等地方,为患病的孩子带去快乐,并向他们普及关于各类珍稀动物的科学知识。
    此时,罗布·奈特正用棉签轻轻擦拭它的脸部边缘,奈特是一名研究微观生命的学者,他研究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特别着迷存在于动物体内或体表的微生物。开展研究前,他首先得收集它们,收集蝴蝶的人会用网兜和罐子,奈特的工具则是棉签。他把棉签伸进巴巴的鼻孔,仅仅转上几秒钟,就足以让白色棉签头上沾满来自穿山甲体内的微生物。巴巴不仅是一只穿山甲,也是一个携带丰富微生物的聚合体:一些微生物生活在它的体内,绝大多数分布在肠道内,还有一些附着在它的脸部、肚子、爪子和鳞片表面。其实人类身上也寄宿着微生物,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一样——唯一的例外,是科学家在实验室无菌环境下极其小心地培育出来的极少数动物。我们身上仿佛在举办一场盛大的微生物展览,展品统称为微生物组。它们生活在我们的皮肤表面、身体内部,甚至是细胞内部。其中大部分是细菌,也有一些是其他的微小生命体,例如真菌(比如酵母菌)和古菌——后者的身份至今保持神秘,还有数量多到难以估量的病毒。
    海绵是结构很简单的动物,其静态的身体从来不超过几个细胞那么厚,即使如此,它们的周围也寄宿着活跃的微生物。有时候,通过显微镜都几乎看不到海绵的本体,因为它的上面覆满了微生物。北极熊漫步在北极的冰原之上,举目四望除了冰块别无其他,可实际上,它们身上仍紧紧簇拥着微生物。当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登上月球时,他们踏出的一小步既是人类的一大步,也是微生物的一大步。奥逊·威尔斯曾经说过:“我们孤独地出生,孤独地活着,又孤独地死去。”这句话并不正确。纵使我们“孑然一身”,也绝对不孤独,我们与许多生命体共同生活在一起。一些动物在还是未受精的卵子时就被微生物占据并在其中繁衍,还有一些动物在出生的那一瞬间就有了伙伴。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微生物从未缺席:我们吃东西时,它们也吃;我们旅行时,它们也结伴而行;我们死后,它们消化我们。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人体都自成一个动物园。
    我们观察白蚁、海绵时,也相当于在观察自身。它们身上的微生物或许与我们不同,但是都遵循相同的生存规律。珊瑚礁里的微生物因为经历污染和过度捕捞而变得杀气腾腾,人类肠道中的菌群在不健康的食物或抗生素的侵袭下也会让人发生奔涌的腹泻。老鼠肠道中的微生物会左右它们的行为,而我们自己肠道内的伙伴也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大脑。没有一个物种独自生存着,所有生命都居于布满微生物的环境之中,持久地往来、互动。微生物也会在动物之间迁移,在人体与土地、水、空气、建筑以及周围的环境之间跋涉,它们使我们彼此相连,也使我们与世界相连。
    我们在观察父母与朋友时,看到的都是由无数细胞组成的个体:由一颗独立的大脑指导行为,通过基因组调控生命活动。但这只是一个便于理解的假想系统。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支军团,从来都是“我们”,而不是“我”。忘记奥逊·威尔斯口中的“孤独”吧,请听从沃尔特·惠特曼的诗句:“我辽阔博大,我包罗万象。”
    (摘编自埃德·扬《我包罗万象》,郑李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层层叠叠的鳞片是巴巴的明显特征,这种由角蛋白构成的鳞片让它拥有了一件防御力极强的浅橙色“外套”。
    B.除了科学家们在实验室无菌环境下培育出的极少数动物,地球上所有生物的体表、体内,甚至细胞内部都聚集着微生物。
    C.我们肉眼很难直接看见细菌,却可以感受到它们带来的影响,比如当你腹泻时,可能就是你肠道菌群的稳定性遭到了破坏。
    D.以前我们认为个体是由一颗独立的大脑指导行为,通过基因组调控生命活动,但是微生物的研究证明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D项,“以前我们认为个体是由一颗独立的大脑指导行为,通过基因组调控生命活动,但是微生物的研究证明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表述错误,原文最后一段说“我们在观察父母与朋友时,看到的都是由无数细胞组成的个体:由一颗独立的大脑指导行为,通过基因组调控生命活动。但这只是一个便于理解的假想系统。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支军团,从来都是‘我们’,而不是‘我’”,可见,“由一颗独立的大脑指导行为,通过基因组调控生命活动”是“一个便于理解的假想系统”,而不是一个“错误的观点”。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用可爱的动物园形象大使巴巴开篇,这种行文方式有助于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达到科学普及的目的。
    B.为了说明自然界中的动物身上都寄宿着微生物这一观点,作者使用了结构简单的海绵和结构复杂的北极熊这两个例证。
    C.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微生物与疾病联系在一起,作者针对这种看法,给读者普及了一种全新的观点:人类与微生物是共同生活的。
    D.“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支军团”“我们身上仿佛在举办一场盛大的微生物展览”“人体都自成一个动物园”,这三句话在本文中都表达了同一种观点。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评价文章观点和论证结构、方式的能力。C项,“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微生物与疾病联系在一起,作者针对这种看法,给读者普及了一种全新的观点”于文无据,作者并没有针对“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微生物与疾病联系在一起”的看法进行科普,而是通过对穿山甲身上丰富微生物的描述,引出“其实人类身上也寄宿着微生物,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一样”的论述,文中从未提到日常生活人们对微生物和疾病的看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们踏出的一小步既是人类的一大步,也是微生物的一大步”,这说明在人类登上月球之前,月球上可能还没有地球上的微生物。
    B.“还有一些动物在出生的那一瞬间就有了伙伴”,当我们出生时,微生物会伴随我们而生,同理,当我们死亡后,微生物也会立即消亡。
    C.我们观察动物时,会发现某些动物身上的微生物与人类身上的微生物遵循着相同的生存规律,这些遵循相同规律的应该属于同一种微生物。
    D.微生物在人体与土地、水、空气、建筑以及周围的环境之间不断迁移时,会影响人体各器官的内部协调,进而损害人体的健康。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B项,“同理,当我们死亡后,微生物也会立即消亡”错误,由原文第三段“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微生物从未缺席:我们吃东西时,它们也吃;我们旅行时,它们也结伴而行;我们死后,它们消化我们”可知,“我们死亡后”,微生物并不会立即消亡,而是会消化我们。C项,“这些遵循相同规律的应该属于同一种微生物”错误,原文第四段说“它们身上的微生物或许与我们不同,但是都遵循相同的生存规律”,可见,遵循相同规律不一定就是“同一种微生物”。D项,“会影响人体各器官的内部协调,进而损害人体的健康”于文无据,原文第四段只说“微生物也会在动物之间迁移,在人体与土地、水、空气、建筑以及周围的环境之间跋涉,它们使我们彼此相连,也使我们与世界相连”,并无“损害人体的健康”的说法。
    4.下列选项,最能够支持第三、四自然段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
    A.古生物学家安德鲁·诺尔曾经说过:“动物就像整个演化蛋糕上的糖霜,细菌才是糖霜下的蛋糕本体。”
    B.生物学家玛格丽特·麦克福尔-恩盖表示:“它们(微生物)与动物紧密共生,动物的生命活动是通过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C.微生物学家们开展过“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会怎样”的思维实验,并得出结论:“地球上的大多数物种会灭绝,而幸存下来的物种,其数量也将大大减少。”
    D.生物学家勒内·杜博写道:“鼠疫、霍乱、黄热病都被写成了故事,排成了戏剧,拍成了电影,但却没有人漂亮地讲出肠道和胃部微生物发挥有益作用的故事。”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为论点选择适当论据的能力。第三、四段的中心论点由“我们与许多生命体共同生活在一起。一些动物在还是未受精的卵子时就被微生物占据并在其中繁衍,还有一些动物在出生的那一瞬间就有了伙伴。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微生物从未缺席”“没有一个物种独自生存着,所有生命都居于布满微生物的环境之中,持久地往来、互动”可知,观点是我们与微生物关系十分密切。A项,“动物就像整个演化蛋糕上的糖霜,细菌才是糖霜下的蛋糕本体”,认为细菌是生命的本体,是主导,不符合该观点;B项,“它们(微生物)与动物紧密共生,动物的生命活动是通过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体现了微生物与动物关系密切的特点,符合该观点;C项,“‘如果没有微生物,地球会怎样’……其数量也将大大减少”,强调微生物的重要作用,不符合该观点;D项,“鼠疫、霍乱、黄热病都被写成了故事……发挥有益作用的故事”,强调微生物作用于人体内部的有益作用被人们忽视,不符合该观点。
    5.如何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作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①作者借沃尔特·惠特曼的诗句表达了本文的核心观点:人体是一个携带丰富微生物的聚合体;②作者引用沃尔特·惠特曼的诗句并非想证明奥逊·威尔斯的观点是错误的,而是想轻松幽默、兼具文采地总结全文。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语句作用的能力。“忘记奥逊·威尔斯口中的‘孤独’吧,请听从沃尔特·惠特曼的诗句”,呼应前文作者引用威尔斯诗句“我们孤独地出生,孤独地活着,又孤独地死去”,同时通过“忘记”前者,“听从”后者,巧妙地表达了我们“并不孤独”,而是携带着无数微生物的聚合体的“包罗万象”的生物的观点;引用诗句让文章显得颇有文采,同时能够更幽默地表达本文的观点,以“我辽阔博大,我包罗万象”巧妙地点出“人体是一个携带丰富微生物的聚合体”的观点,让读者印象深刻。
    相关试卷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桂枝香·金陵怀古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a href="/yw/tb_c400187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桂枝香·金陵怀古同步练习题</a>,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4.1 促织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a href="/yw/tb_c4001858_t7/?tag_id=28" target="_blank">14.1 促织当堂检测题</a>,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阅读《促织》课文,完成文后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必修 下册12 祝福练习题: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下册<a href="/yw/tb_c4001852_t7/?tag_id=28" target="_blank">12 祝福练习题</a>,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统编版必修下册高一语文黄金知识点拓展专题08科普类文本阅读方法:《中国建筑的特征》选点精练(原卷版+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